三年级数学车行驶时有平移和旋转二者有什么关系
三年级数学车行驶时有平移和旋转二者的关系有:1、汽车在平地上行驶时,车身的运动是平移,车轮的运动是旋转。2、行驶中的汽车车身的运动是平移现象,开车时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CarieVinne 2023-07-30 10:04:301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的定义
1、平移是物体运动时,物体上任意两点间,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和距离都不变的运动。2、旋转是物体运动时,每一个点离同一个点的距离不变的运动,称为绕这个点的转动,这个点称为物体的旋转中心。所以,它并不一定是绕某个轴的。3、平移和旋转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运动时物体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不变,并且不会变成其镜像。一个点的运动总是可以看作是平移的。拓展:1、图像平移前后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2、图像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4、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拌三丝2023-07-30 10:04:131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
辛勤做 七年级数学 练习题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计算题目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计算﹣10﹣8所得的结果是( ) A.﹣2 B.2 C.18 D.﹣18 2.(2014u2022哈尔滨)哈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为2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 A.5℃ B.6℃ C.7℃ D.8℃ 3.某地某天的最高气温是8℃,最低气温是﹣2℃,则该地这一天的温差是( ) A.﹣10℃ B.﹣6℃ C.6℃ D.10℃ 4.比1小2的数是( ) A.3 B.1 C.﹣1 D.﹣2 5.如果崇左市市区某中午的气温是37℃,到下午下降了3℃,那么下午的气温是( ) A.40℃ B.38℃ C.36℃ D.34℃ 6.计算 ,正确的结果为( ) A. B. C. D. 7.计算:1﹣(﹣ )=( ) A. B.﹣ C. D.﹣ 8.﹣2﹣1的结果是( ) A.﹣1 B.﹣3 C.1 D.3 9.计算2﹣3的结果是( ) A.﹣5 B.﹣1 C.1 D.5 10.桂林冬季里某一天最高气温是7℃,最低气温是﹣1℃,这一天桂林的温差是( ) A.﹣8℃ B.6℃ C.7℃ D.8℃ 11.如图,这是某用户银行存折中2012年11月到2013年5月间代扣电费的相关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扣缴电费最多的一次达到( ) A.147.40元 B.143.17元 C.144.23元 D.136.83元 12.五个城市的国际标准时间(单位:时)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我市2013年初中 毕业 学业检测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于2015年6月16日上午9时开始,此时应是 A.纽约时间2015年6月16日晚上22时 B.多伦多时间2015年6月15日晚上21时 C.伦敦时间2015年6月16日凌晨1时 D.汉城时间2015年6月16日上午8时 13.与﹣3的差为0的数是( ) A.3 B.﹣3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4.计算:0﹣7= . 15.)计算:3﹣(﹣1)= . 16.计算:3﹣4= . 17.计算:2000﹣2015= . 18.|﹣7﹣3|= .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法计算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计算﹣10﹣8所得的结果是( ) A.﹣2 B.2 C.18 D.﹣18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0﹣8=﹣18.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哈市某天的最高气温为28℃,最低气温为2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 A.5℃ B.6℃ C.7℃ D.8℃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可得答案. 【解答】解:28﹣21=28+(﹣21)=7,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某地某天的最高气温是8℃,最低气温是﹣2℃,则该地这一天的温差是( ) A.﹣10℃ B.﹣6℃ C.6℃ D.10℃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8﹣(﹣2)=8+2=1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熟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 4.比1小2的数是( ) A.3 B.1 C.﹣1 D.﹣2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2=﹣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是基础题. 5.如果崇左市市区某中午的气温是37℃,到下午下降了3℃,那么下午的气温是( ) A.40℃ B.38℃ C.36℃ D.34℃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用中午的温度减去下降的温度,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37℃﹣3℃=3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6.计算 ,正确的结果为( ) A. B. C. D.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 ﹣ =﹣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基础题,熟记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7.计算:1﹣(﹣ )=( ) A. B.﹣ C. D.﹣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即可解答. 【解答】解:1﹣(﹣ )=1+ =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8.﹣2﹣1的结果是( ) A.﹣1 B.﹣3 C.1 D.3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把原式化为加法,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 【解答】解:﹣2﹣1=﹣2+(﹣1)=﹣3, 故选:B. 【点评】有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掌握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9.计算2﹣3的结果是( ) A.﹣5 B.﹣1 C.1 D.5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再运用加法法则求和. 【解答】解:2﹣3=2+(﹣3)=﹣1. 故选B. 【点评】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10.桂林冬季里某一天最高气温是7℃,最低气温是﹣1℃,这一天桂林的温差是( ) A.﹣8℃ B.6℃ C.7℃ D.8℃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计算即可. 【解答】解:7﹣(﹣1)=7+1=8℃.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11.如图,这是某用户银行存折中2012年11月到2013年5月间代扣电费的相关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扣缴电费最多的一次达到( ) A.147.40元 B.143.17元 C.144.23元 D.136.83元 【考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大小比较. 【专题】应用题. 【分析】根据存折中的数据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存折中的数据得到:扣缴电费最多的一次是日期为121105,金额是147.40元.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12.五个城市的国际标准时间(单位:时)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我市2013年初中毕业学业检测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于2015年6月16日上午9时开始,此时应是( A.纽约时间2015年6月16日晚上22时 B.多伦多时间2015年6月15日晚上21时 C.伦敦时间2015年6月16日凌晨1时 D.汉城时间2015年6月16日上午8时 【考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专题】应用题. 【分析】求出两地的时差,根据北京时间求出每个地方的时间,再判断即可. 【解答】解:A、∵纽约时间与北京差:8+5=13个小时,9﹣13=﹣4, u2234当北京时间2015年6月16日9时,纽约时间是2015年6月15日21时,故本选项错误; B、∵多伦多时间与北京差:8+4=12个小时,9﹣12=﹣3, u2234当北京时间2015年6月16日9时,纽约时间是2015年6月15日22时,故本选项错误; C、∵伦敦时间与北京差:8﹣0=8个小时,9﹣8=1, u2234当北京时间2015年6月16日9时,伦敦时间是2015年6月16日1时,故本选项正确; D、∵汉城时间与北京差:9﹣8=1个小时,9+1=10, u2234当北京时间2015年6月16日9时,首尔时间是2015年6月16日10时,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数轴,要注意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a﹣b|.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3.与﹣3的差为0的数是( ) A.3 B.﹣3 C. D.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与﹣3的差为0的数就是﹣3+0,据此即可求解. 【解答】解:﹣3+0=﹣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正确列出式子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4.计算:0﹣7= ﹣7 .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解答】解:0﹣7=﹣7; 故答案为:﹣7.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熟练掌握减法法则是本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较简单. 15.计算:3﹣(﹣1)= 4 .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先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根据加法法则求出结果. 【解答】解:3﹣(﹣1)=3+1=4,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加减法则,能理解熟记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6.计算:3﹣4= ﹣1 .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分析】本题是对有理数减法的考查,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解答】解:3﹣4=3+(﹣4)=﹣1. 故答案为:﹣1. 【点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7.计算:2000﹣2015= ﹣15 .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2000﹣2015=﹣15. 故答案为:﹣15.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是基础题,熟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8. |﹣7﹣3|= 10 . 【考点】有理数的减法;绝对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和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7﹣3|=|﹣10|=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和绝对值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法则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陶小凡2023-07-30 09:35:431
小学六年级数学150道脱式计算题,急用!谢谢!
http://wenku.baidu.com/view/e0bc172fb4daa58da0114a9a.html去这个网站会有很多算式ardim2023-07-30 09:20:402
小学五年级数学脱式计算题
原式=26-24+71 =2+71 =73善士六合2023-07-30 09:18:486
六年级数学脱式计算题练习(带答案)
你傻呀,不会自己做mlhxueli 2023-07-30 09:18:332
五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题.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反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Ntou1232023-07-30 09:18:294
七年级数学题
设含药率较高的同种灭虫药粉含药xkg20%<(x+30*15%)/(30+50)<35%20%<(x+4.5)/80<35%20%<x/80+4.5/80<35%16<x+4.5<2811.5<x<23.511.5/50=23%23.5/50=47%所用药分的含药率在23%-47%之间铁血嘟嘟2023-07-29 19:58:481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础知识(26分)一﹑查字典填空。5分“鼎”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 。“鼎”字有如下解释:①古代蒸煮用的器物;②三方并立;③大;④正当,正在。在下列词语中,“鼎”字应选择的解释写在词语后面的( )里。钟鸣鼎食( )鼎鼎大名( )三足鼎立( )鼎盛( )。你还能写出两个含有“鼎”字的成语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二、读拼音写词语。5分jùn 严( ) ( )工 ( )马 英( )( )俏jí编( )书( )聚( )荆( ) 狼( )三、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各组词语。3分1、元宵节 除夕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肠 胃 大肠 嘴 肛门 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词 唐诗 汉赋 明清小说 元曲 ____四、选择题。5分1、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杂伴 截然 荒乱 坐无虚席 B、尖税 演绎 锻炼 肃然起敬C、幢憬 敦厚 蒜瓣 万丈更新 D、和睦 旷野 爆竹 蜂拥而至2、下面加点的汉字的部首和音序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蒸(灬 z)容 B、瞅(目 Q)见 C、豁(谷 H)达 D、优雅(隹 Y)3、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头涔涔(cén) 空地(kòng) 屏(bǐng)息 B、徘徊(huí) 汲(xī)水 膝(qī)盖C、鼻涕(tì) 一摞(luò)碗 哲(zhě)理4、依次填入文段空缺中,正确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 流出了___________, 流出了___________。①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②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5、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句是哪一句?( )A、他家来客了。-----他家客来了。 B、他都问过谁?-----他谁都问过。C、也只有他这样怕冷。----这样怕冷只有他。 D、有你们看的书。-----书有你们看的。五、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2分1、①名义 ② 莫名其妙 ③不可名状④名落孙山( )( )和( )加点字意思相同。2、①座无虚席 ② 不虚此行 ③虚度光阴( )和( )加点字意思相同。六、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3分1.“刑、胖、旺、鼎”这四个字都是后鼻音。( )2. “这个理由很勉强,恐怕说服不了他。”和“他咬咬牙,又勉强走了几步”两个句子中“勉强”一词的意思相同。(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论证了为人民服务要有正确的生死观。( )4. “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一句是说能力最薄弱的就是他们了。( )5.“怖”和“瀑”的声母相同,“胖”和“旺”的韵母相同。( )6.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这件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七、用“然”字组6个词,并能从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聆听着________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2)我翘首远望西南方,_______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_______开始归林了。(3)________地观看白鹭低飞的情景,可以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4)传说乾隆皇帝南巡到太湖的东山,也被碧螺春茶深深吸引住了,_____ 泼墨挥毫,写下了“碧螺春”三字。(5)_______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 。积累运用(21分)一、积累与运用(1+1+4+3+2+10)分1、“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破折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的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一句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3、按要求写句子。(4分)(1)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人民的幸福,革命先辈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蔺相如说:“我看您并不是想交付十五座城。”(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这句话有歧义。请根据你的理解续写语句,使两种意思明确化。(1)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2)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成长。”一句中,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能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法。(2)“邯郸学步”这一成语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3)《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列子又名 ___________ 。文中,两小儿辩斗时,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所以,我们分析事物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我们要学习两小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好品质。阅读理解(18分)(一)有益的微生物(1+1+1+1+1+1)6分提起微生物,人们就会联想到细菌, ① 联想到诸如霍乱、瘟疫、肺结核、痢疾、肠炎等传染病, ② 对它产生厌恶感。但是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帮助我们制造面包、酒类、药品等的酶菌。 在大自然里,存在着数不清的微生物,既存在着有害于人的微生物,也存在着有益于人的微生物。假如我们用抗菌素把它们统统消灭,那会引起严重的___(A.问题 B.结果 C.后果)有人估计过,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生存着十万个微生物。从生态学上说,如果没有这些微生物,皮肤将失去活力。我们肠、胃里的微生物,也多得不可胜数。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命就会终结。至于在工业、农业、化学、方面,微生物都在默默无闻地为人类造福。地球上有着成千上万种细菌,科学家们从中挑选出对人类有用的细菌,使它们充当人类的“生物奴隶”。1.“对它产生厌恶感”中的“它”指代( ) A.微生物 B.细菌 C.霍乱等传染病2.选择“从而”或“进而”填入文中①②两处。 ①____ ②____3.从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第二段空格内。你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只有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皮肤上”一句中,“只有”一词删去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末将某些细菌称为“生物奴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二)真正的财富12分(1+1+2+1+1+2+2+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几个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夜以抽彩的方式kuì zèng追问:给得奖者。不管我有多么想入非非,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幸运女神会厚待我们这个在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当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父亲开着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我几次想跳上车去,同父亲一起享受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父亲赶开了。最后一次,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别呆在这里,让我清静清静!”我无法理解父亲的感情。当我回家后__________地向母亲叙述时,母亲却似乎非常理解父亲,她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汽车根本不属于我们,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母亲回答我。我歇斯底里大叫:“哪有这样的事?汽车中彩明明是扩音器里宣布的。”“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348和349,中彩号码是348。“你看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彩票的角落上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母亲说。“吉米u2022凯特立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我有些不解。“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跟我讲了。当初父亲对吉米说,他买彩券的时候可以代吉米买一张,吉米咕哝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老板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了,过后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事。348那张是给凯特立克买的。现在可以看得出来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我们这儿,把别克牌汽车开走了。直到我成年之后,我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候。(1)根据文中拼音“kuì zèng”写出词语 。(2)文中加点词“歇斯底里”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两次提到“我家”是“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4自然段画线句中的“道德问题”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词填空:在文中第4自然段中横线上的空白处应该填( )。A.气愤 B.委屈 C.烦恼(6)第9自然段中“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与上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相照应,由此说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中“新的含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为什么说“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校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作文(5+30)分一、小练笔。有句话这样说:“人才不一定有口才,而有口才的人肯定是人才。”足见口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考考你:你想参加班长竞选,班会课上,面对老师和全班同学,你会怎样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下面有两道习作题,请任选一题,根据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习作。题一:逢喜事时,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遇挑战时,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别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请以“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二: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你能以《生活中的一组小镜头》为题对生活进行一下描绘吗?要求:语句通顺,有条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四4 C七、1轰然 2忽然 果然 3 悠然 4欣然 5蓦然阅读理解(一)4 “只有”强调了皮肤面积之小,从而也突出了微生物数量之多,去掉之后则表达不出这样的意义。5本文说明的是有益于人类的微生物,称之为“生物奴隶”当然是因为某些细菌可以为人类无条件利用,为人类造福。(二)(5)B(3)强调我们家很穷,突出了父亲诚实、正直、善良与无私的品质,从而突出了中心。(5)B(6)“父亲”面临财富与道德选择时内心的矛盾斗争。(7):“我”对母亲的格言有了新的理解是在“我”有了一辆汽车之后。如果说开始母亲的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有骨气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而这时,“我”已经拥有了汽车,这告诉人们,一个人有了骨气,就能够努力奋斗,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汽车之类的物质财富。(8)父亲的“富有”指的是:良知战胜了邪念,精神债务消除;母亲的“富有”指的是:对丈夫消除邪念和儿子逐渐明理的心理上的满足;“我”的“富有”指的是:逐渐了解做人的真谛,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精神富有者。LuckySXyd2023-07-29 19:48:373
七年级数学中的有效数字是什么意思。
第一位不为0的数开始往后数,有几个数字就是有几个有效数字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8 12:34:333
七年级数学第2学期期末质检题及答案
盒中有10个颜色以挖全部相同的球,有红。黄两中颜色,当摸到黄球时,为《随机》事件,当盒中全部是《红》球时,摸到红求的必然事件苏州马小云2023-07-28 12:10:494
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73~78答案
P73:A B D 45X+15X=120 (X-2)的平方=30-4+2 X=6 X=-1 X=-3X=7/10 X=-9/5 X=1 X=11/10 X=2.5 胜5场。 甲25件,乙75件。 定期3000元,活期450元。 X>100 1984年3:3 略 X=5.5 解:设半径为r. r=40/∏ s=∏r的平方 s=1600/∏面积375cm. 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面积最大。gitcloud2023-07-28 12:10:441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补充习题P36
每题阿善士六合2023-07-28 12:10:361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48=32分) 1、将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已知,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如图所示,则 的值等于( ) A、 0 B 、1 C、-1 D、2 3、已知关于 的不等式组 无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或 4、不等式 的解集为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C、 D、 5、 如果 ,那么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6、关于 的方程 的解都是负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C、 D、 7、若 ,则( ) A、 B、 C、 D、 8、某商品原价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要保持利润率不低于5%,则至多可打( ) A、6折 B、7折 C、8折 D、9折 二、 填空:(39=27分) 9、已知关于 的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有5个,则 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 10、某商品的售价是150元,这种商品可获利润10%~20%,设这种商品的进价为 元,则 的值范围是_________ 11、满足 的 的最小整数是________ 12、如果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不大于9,那么这样自然数共有组___________ 13、已知 且 ,则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_________ 14、若 ,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15、若不等式组 无解,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16、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为________________ 17、当 时,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1分) 18、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7分) 19、求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7分) 20、代数式 的值是否能同时大于代数式 和 的`值? 说明理由?(8分) 21、若不等式 的最小整数解是方程 的解,求 的值(9分) 22、乘某城市的一种出租车起价是10元(即行驶路程在5Km以内都付10元车费),达到或超过5Km后,每增加1Km加价1.2元,(不足1部分按1Km计),现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17.2元,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10分) 23、某港受潮汐的影响,近日每天24小时港内的水深变化大体如下图: 一般货轮于上午7时在该港码头开始卸货,计划当天卸完货后离港。已知这艘货轮卸完货后吃水深度为2.5m(吃水深度即船底离开水面的距离)。该港口规定:为保证航行安全,只有当船底与港内水底间的距离不少于3.5m时,才能进出该港。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该船能在当天卸完货并安全出港,则出港时水深不能少于_________m,卸货最多只能用___________小时; (2)已知该船装有1200吨货,先由甲装卸队单独卸,每小时卸180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交由乙队接着单独卸,每小时卸120吨。如果要保证该船能在当天卸完货并安全出港,则甲队至少应工作几小时,才能交给乙队接着卸? ( 10分) 24.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使用,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留原来的售票方法外,还推出了一种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个人年票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B、C三类:A类年票每张120元,持票者进入园林时,无需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6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2元;C类年票每张4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3元。 ①如果你只选择一种购买门票的方式,并且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试通过计算,找出可使你进入该园林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 ②求一年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多少次时,购买A类票比较合算。 ( 10分) 参考答案: 一、CBBCDACB 二、9。 10. 11. 2 12. 3 13. x-10 14 . 15. 16.0,1,2 17. x2a 三、18. 19. 0, 3,4,5 20 . 不能 21. 10 22。 甲、乙两地的路程大于10Km,23 . 略 24. ①购买C类年票进入园林的次数最多,为15次 ② 一年中进入园林超过30次时,购买A类年票合算。meira2023-07-28 12:01:121
请问小学四年级数学五个性质是什么?四个定律又是什么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xb=bx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xb)xc=ax(bx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能够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xc=axc+bxcax(b+c)=axb+axc(a-b)xc=axc-bxcax(b-c)=axb-axc左迁2023-07-28 11:45:201
义务教育实验板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的主要只是及结构
gh撒发生kikcik2023-07-28 11:45:193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需掌握的知识要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只有加、减时怎样算?u23a71 u23aa(算。u23aa2)只有乘、除时怎样计u23aa 1、知道运算顺序。( 时怎样计算?u23a83)加、减、乘、除混合 u23aa4)算式中有括号时又怎(样计算?u23aau23aa(有式子的运算顺序。u23a95)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 ()0不能作除数。u23a71u23aa 2、知道“0”的算法。(0除以非0的任何数都得0。 u23a82) u23aa3)任何数加、减(0都得任何数。u23a9 3、能把已知的几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u23a8 ()一般从后面的算式看到前面的算式。u23a71 (等于它的式子。u23a92)把等号左边的数换成 二、《位置与方向》 1、以平面方向图记住各个方向。 2、会判断两地之间的方向。 u23a7(1) 先判断出大体方向。u23aa(u23aa2)再判断具体方向。u23aa 3、会判断两地之间的具体方向。u23a8①大体方向里“什么”偏“什么”方向。 u23aa②大体方向里“什么”偏“什么”多少度u23aau23aau23a9的方向上,相距多少? 4、知道两物体之间的方向关系。 u23a7u23aau23aa u23aa(1) 已知平面示意图,说出各地的位置与方向。u23aa u23aa2)椐题目的意思,自己(设计出线路示意图, u23aa 来。5、知道平面示意图的位置与方向。u23a8并能在平面图中表示出 u23aa3)椐题目描述的位置方(向写出箭头线路示u23aau23aau23a7①知道去、回的方向。u23aau23aa 回总路程u23aa意图u23a8②会算去、回的路程及去 u23aa③会算去、回的速度及去u23aa回路程的速度u23a9u23a9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加法定律。u23a8 u23a7(1) a +b =b +a u23a9(2)(a +b ) +c =a +(b +c ) u23a7u23aa u23aa(1) a u2a2fb =b u2a2fa u23aa 2、乘法定律。u23a8(2)(a u2a2fb ) u2a2fc =a u2a2f(b u2a2fc ) u23aa(a ±b ) u2a2fc =a u2a2fc ±b u2a2fc u23aa(3) u23a7u23a8u23aau23a9u23a9(a u2a2f(b ±c ) =a u2a2fb ±a u2a2fc 3、简便计算。 个数之和或是差u23a7两个相加——把加数拆成更小的两u23aa (1)加法u23a8u23a7用交换律 u23aa多个数相加u23a8用结合律 u23a9u23a9成u23a7两个数相减——把减数或是被减数拆 u23aa (2)减法u23a8更小的两个数之和或是差。 u23aa多个数相减——结合后面部分u23a9(3)加、减法——可交换、结合 分配率)u23a7两个相乘(拆开、再用 u23aa (4)乘法u23a8多个数相乘(用交换律或结合律) u23aa知道分配律的顺应用和逆应用(注意隐形的1)u23a9 u23a7式,再用分配律。u23a7被除数可分成加、减形两个数相除 u23aau23a8 (5)除法u23a8式;只能分成乘、除形式。u23a9除数不能分成加、减形 u23aa u23a9多个数相除——结合后面部分(6)乘、除法——可交换、结合 (7)加、减、乘、除法混合。 4、记住:在减号和除号后面添括号或是去括号,括号里面的号要改变;但是减号后只针对加、减号,除号后面只针对乘、除号。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道小数与分数的互化。u23a71u23aa u23a7①以整个小数来说u23aa u23aau23aa(u23a8②以小数的数位来说u23aa2)给小数,说出意义 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u23a8 u23aa③能说出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u23a9u23aa u23aa3)给意义,写出小数。(u23aau23aa(出小数表示出相关图形的阴影部分。u23a94)能看图写出小数,给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记住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u23a71u23aa 3、小数的性质。( 按要求改写小数。u23a82)会用性质化解小数和 u23aa3)计算最后的结果一般(要化成最简小数。u23a9 4、小数大小的比较。 (1)一般比较。——从整数部分比起,再比到小数部分分出大小。 (2)带有单位的比较。——要把单位化相同才去比较。 (3)多个小数的比较。——用排除法从大筛选到小。 1位,数就扩大了10倍(u2a2f10),依次类推。u23a7(1) 小数点向右移动 u23aa 5、小数点的移动。u23a8 1 (1÷10),依次类推。u23aa2) 小数点向左移动10u23a9 u23a7u23aau23aau23aa1()记住换算方法:——大化小用乘,小化大用除。u23aau23aa 6、生活中的小数。( 之间的进率。u23a82)记住常见几个单位量 u23aa u23a7单名数化单名数u23aa u23aa3)换算的种类u23aa(u23a8单名数化复名数u23aau23aa复名数化单名数u23aau23a9u23a9 7、求取小数的近似值。 u23a7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 u23aa (1)知道求近似数的三种说法。u23a8精确到某位 u23aa保留几位小数u23a9 (2)知道求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4以下的前面的数直接写,5以上的前面的数要入1。 ——改写到某位就在它后面点u23a7先对数改写。 u23aa 上小数点,末尾加上这个数位u23aa (3)用小数的方法改写一个数,再求近似数。u23a8 的单位。(用“=”号)u23aa u23aa再求取近似值。(用“≈”号)u23a9 五、《三角形》 1、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知道三角形的定义。 (2)组成三角形的各部分(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以及它的命名,用字母表示。 u23a7(1) 知道三角形高的定义。u23aa 。u23aa(2) 会辨别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的高。u23a8 (3) 会画三角形的高。u23aa u23aa(4) 记住: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u23a9 u23a7①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u23aa (4)构成三角形边的条件。u23a8②给三条边判断能否组成 三角形。 u23aa③给两边,自求第三边。u23a9 (5)记住: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u23a7u23a7u23a7锐角三角形u23abu23aau23aau23aau23aa(1) 按角分直角三角形u23a8u23a8u23ac记住他们的特征u23aa u23aau23aa钝角三角形u23aau23aa u23adu23a9u23a9u23aa u23aau23a7等腰三角形u23abu23aa 2、三角形的分内。u23a8(2) 按边分u23a8u23ac记住它们各自的特征 u23a9等边三角形u23adu23aa u23aa(3) 会画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u23aau23aau23aau23aau23a9 3、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个内角相加是180°。 (2)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它们三边的长度相加。 (3 (4)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u23a8 (180ue78e-顶角) ÷2u23a7已知顶角求底角: 180ue78e-底角u2a2f2u23a9已知底角求顶角: 4、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5、图形的拼组。 (1)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u23a8 平四边形u23a7一般三角形可以拼成: 方形或是正方形u23a9直角三形可以拼成:长 (2)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四边形、梯形。 (3)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至少要:3个才能拼成梯形。 6、会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几何图形。 六、《小数的加、减法》 1、知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2、小数的加、减法。u23a8 u23a7(1) 一般加、减。 u23a9(2) 带有单位的加、减。 3、能用整数的简便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 七、《统计》 1、知道什么事折线统计图。 出纵轴和横轴;代表数据的轴u23a7(1) 观察统计表中数据,定 u23aa 画成省略形式。u23aa每格表示多少数,可否 2、会制折线统计图。u23a8 u23aa(2) 定两轴的单位。u23aa(3) 描点、连线。u23a9 3、知道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以及变化情况。 4、能根据条件求出平均数。 (数据相加)÷个数=平均数 八、《数学广角》 1、线路植树问题。 种树的棵数 棵数比间隔数多1 棵数=间隔数 棵树比间隔数少1 u23a7两端都栽 u23aa u23aa只栽一端 (1)植树的总长度÷每个间隔长度=间隔数u23a8 u23aau23aau23a9两端不栽u23a7(1) 锯木头问题 u23aa 2另外还要知道 u23a8(2) 爬楼梯问题 u23aa(3) 敲钟问题u23a9 2、封闭图形种树问题。 (1)长方形与正方形种树问题。 ①长方形:(长边的棵树+宽边的棵树)÷2-4=种树一周的棵数 u23a7每边的棵数u2a2f4-4=一周的总棵数②正方形:u23a8 (一周的总棵数+4)÷4=每边的棵数u23a9 (2)正多边形植树问题。——每边的棵数×边数—边数 3、整个方块的外层与内层的关系。 (1)每往里一层每边要少2。 (2)最外层是双数时,最里层是4。 (3)最外层是单数时,最里层是1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8 11:44:511
四年级数学的简便运算
题呢九万里风9 2023-07-28 11:44:052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题1000道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题1000道 329×101 =329×100+329×1 =32900+329 =33229 9 × 37+9 ×63 =9×(37+63) =9×100 =900 25 ×(20 + 4) =25×20+25×4 =500+100 =600 45 × 7 + 55 × 7 =(45+55)×7 =100×7 =700 8 × 27 + 8 × 73 =8×(27+73) =8×100 =800 504x25 =500×25+4×25 =12500+100 =12600 36×97-58×36+61×36 =36×(97-58+61) =36×100 =3600 5000÷8÷125 =5000÷(8×125) =5000÷1000 =5 25x(4+8) =25×4+25×8 =100+200 =300 84x101 =84×100+84×1 =8400+84 =8484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题 ?要题目呢 还是、、、、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 可以用650来除以25乘2的积 也就是650除以50等于13 也可以先用650除以25等于26 在用26除以2等于13 望楼主采纳谢谢!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题加答案 横式计算 速度求 1. 67 ×21 +18 ×21 + 85 ×79 2. 375 ×480 + 6250 ×48 3. 321 ×81 + 321 ×19 4. 222222 ×999999 5. 333333 ×333333 6. 654321 ×909090 +654321 ×90909 7. 34 ×3535 -35 ×3434 8. 345345 ÷15015 9. 75 ×45 + 17 ×25 10. (48 ×75 ×81)÷(24 ×25 ×27) 【答案详解】 1. 67 ×21 +18 ×21 + 85 ×79 =21×(67+18)+85×79 =21×85+85×79 =85×(21+79) =8500 2. 375 ×480 + 6250 ×48 =480×(375+625) =480000 3. 321 ×81 + 321 ×19 =321×(81+19) =32100 4. 222222 ×999999 =222222×(1000000-1) =222222000000-222222 =222221777778 5. 333333 ×333333 =111111×999999 =111111×(1000000-1) =111111000000-111111 =111110888889 6. 654321 ×909090 +654321×90909 =654321×999999 =654321×(100000-1) =654321000000-654321 =654320345679 7. 34 ×3535 -35 ×3434 =34×35×101-35×34×101 =0 8. 345345 ÷15015 =345×1001÷(15×1001) =345÷15×1001÷1001 =23 9. 75 ×45 + 17 ×25 =25×3×45+17×25 =25×(135+17) =25×152 =25×4×38 =3800 10. (48 ×75 ×81)÷(24 ×25 ×27) =48÷24×75÷25×81÷27 =2×3×3 =18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题 类型一(减法性质) 公式:a-b-c = a-(b+c) 题目: 10-0.432 -2.568 9.3-5.26-2.74 13.4-(3.4+5.2) 14.9-(5.2+4.9) 18.32-5.47-4.32 17.29-5.28-6.29 类型二(乘法结合律) 公式:(aXb)Xc=aX(bXc) 题目: 25×6.8×0.04 0.25×32×0.125 6.4×1.25×12.5 类型三(乘法分配律) 公式:c×(a+b)=ca+cb 题目: 0.45×201 0.58×10.1 50.2×99 4.7×9.9 3.28X5.7+6.72X5.7 2.1×99+2.1 1.7×9.9+0.17 23×0.1+2.3×9.9 0.18+4.26-0.18+4.26 0.58X1.3÷0.58X1.3 7.3÷4+2.7X0.25 3.75X0.5-2.75÷2 5.26X0.125+2.74÷8 类型四(除法性质) 公式:a÷b÷c=a÷(b×c) 题目: 6.3÷1.8 4.2÷3.5 9.5÷(1.9 × 8) 12.8÷(0.4×1.6) 930÷0.6÷5 63.4÷2.5÷0.4 (7.7+1.54)÷0.7 (11.7+9.9)÷0.9 另还有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相比是较容易的。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除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49×102-2×49 125×76×8 8.33-2.43-4.57 103×32 6.7+ 2.63+4.3 41000÷8÷125 5824÷8×(85-78) 840÷28+70×18 40乘13乘25 480除以32 120除以5除以4 38乘201 45乘97-7乘45 21乘41减21 35乘22加35乘36+35乘22 44乘198 125乘25乘8乘40 95乘53加53 99乘125 45乘101减45 138-43-57-38 1.498+397 2.502-399 3.63-45-55+137 4.125×56 5.302×99+302 6.145×89+145×21 。 1、475+254+361 2、615+475+125 3、860-168+159 4、465+358-27 5、647-(85+265) 6、476+(65-29) 7、154×8÷16 8、400÷25×75 9、16×25÷16×25 10、552÷69×8 11、600-120÷10 12、(600-120)÷10 13、(466-25×4)÷6 14、(43+32)÷(357-352) 15、138+(27+48)÷25 16、56×19+25×8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368+2649+1351 2、 89+101+111 3、24+127+476+573 4、400-273-127 5、327+(96-127) 6、72×98 7、442-103-142 8、999+99+9 9、67×5×2 10、25×(78×4) 11、72×125 12、9000÷125÷8 13、400÷25 14、25×36 15、103×27 16、76×102 17、3600÷25÷4 18、99×35 19、(25+12)×4 20、56×27+27×44 21、56×99+56 22、125×25×8×4 23、25×32×125 24、125×64 (1)(78+61)+39 (2)700-82-18 (3)348+163+242+410+537 (4)125×47-47×25 (5)201×316 (6)374-205+226-95 (7)3000-999 (8)997×7+21 (9)87×470+870×53 (10)(55+55+55+55×5)×125 (11)125×(8+40)×25 (12)99+49×99 (13)264×97+4×264 (14)454+999×999+545 (15)9999×36+6666×3×32 (16)124×38+65×124+76×110-76×7 (17)62×4+44×5+5×18 (18)3400-62×34-38×20-38×14 (19)1992×19911991-1991×19901990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题,96乘以25是怎么算 96乘以25 =(100-4)*25 =100*25-4*25 =2500-100 =2400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49×49×49×51 49×49-51+49×51 =49×49+49×51-51 =49×(49+51)-51 =4900-51 =4849 四年级数学下册102×35怎样简便计算 102x35 =(100+2)x35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8 11:43:471
小学五年级数学 问最小的偶数是几?
定义: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特别提示:偶数包括正偶数、负偶数和0)小学括号里的应该还没学到所以应该是2北有云溪2023-07-28 11:19:063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5道
16515213豆豆staR2023-07-28 10:56:145
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
5/2 -uff08 3/2 + 4/5 uff09 7/8 + uff08 1/8 + 1/9 uff09 9/7 - uff08 2/7 u2013 10/21 uff09 5/8+5/6+1/914/3-(385/42-270/42)/2+1/3-1/4+1/5-1/6=uff1f 3/4-3/5+4/5-4/6+5/6-5/7=uff1f 1/2-1/2-1/2+1/2=? 1/100000+3-32/867=? 1+1/2-1/3=? 2/10+1/25 6/48+4/36 9/72+ 6/ 24 9/7-8/5 2/1+3/2 8/5-6/1 5/3+7/2 6/7-8/3 9/8-6/5 3/2-6/3+5/2-4/3 8/5-7/3 1/2+1/3+1/42+1/3-1/4 2/3-(1/3+1/4) 4/5+(1/2-1/3) 1/8+(1/2-1/4)1+1/2-1/3 8 +( 1/8 + 1/9uff09 2/9uff0b1/2 3/2+2/1 8/72-4/36 6/30+9/45 3/9-9/271/4 + 3/4 6/2 -uff08 3/2 + 4/5 uff09 8 + uff08 1/8 + 1/9 uff09 4/7 u2013 10/21 9/7 u2013 10/219/36-3/9 1/5-1/6 9/2+3/1 1/2-1/3 5/ 6 + 2/14 2/3 + 5/8 21/16 + 1/2 2/3+1/6+5/24 10-3/4 2/3+3/4 8/9 - 1/3 25/16 + 2/3北有云溪2023-07-28 10:56:02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上百度文档里找meira2023-07-28 10:55:541
出一份五年级数学下册1,2单元测试卷,高分!苏教版
你自己去买练习的啊北营2023-07-28 10:52:047
六年级数学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1 我们班有一个数学课代表,有一个数学课代表特别不像话,爱打小报告,爱欺负人,还有点男生的气质。真不知说她什么好。(因为她太厉害,所以我不想透露此人姓名,不然会有纠纷的,哇咔咔!,其实是她会掐人的。) 那是一个冰凉的冬天,我和我的同学玩打雪仗和堆雪人,没想到她来了,可是,他可不是来玩的,而是给我们布置“陷阱”来了(陷阱是指作业),可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喝凉水都塞牙,哎! 她给我们的任务是,40篇小楷,20篇作文,30篇小练笔,而且老班也同意,而且又翻了一倍。x2,哎!全班同学顿时怨气冲天,叫苦连连。 这就是我班的“数学课代表”想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们班的数学科代表-丁乙轩。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2 我家是个“数学”之家,这倒不是我家都精通数字,而是因为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可以用一些数学式子来表示。一般来说“我=爸爸+妈妈”,因为我是爸爸妈妈的儿子,不但与他们外表相像,同时也继承了他们的好强,不服输的性格。别看我人小,却真正是家庭的一员,爸爸妈妈对我是平等对待,遇到家事商量对策时,我就和他们坦诚而言,俨然一个小主人的模样。 于是,也有时侯“我<爸爸+妈妈”,这是在遇到问题无法对付时。例如,数学解答错误,知识贫乏……,记得有一次,我报名参加了朋友们的航模比赛,在准备阶段,我试做了几个模型,但总是失败,我气馁了。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波,做事切记不能半途而废,一个人做事不怕困难,怕的是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爸爸则看着我做模型,哪儿错了,就给我指点。在爸爸和妈妈的鼓舞和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比赛任务,还得了二等奖。我深深体会到此时与爸爸妈妈相比,我的确“小”得多。 不过,也有“我>爸爸+妈妈”的时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爸爸妈妈在做农活时,看见哪里不对,就和我讨论,问我如何下对策。我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这时,我感觉我就是一位老师,而他们就像学生。 我们家就是这么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学之家”。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3 今天,我把攒的零花钱拿出来数了数有1元的、2元的、5元的,还有10元的、20元的、50元、100元的人民币,我的零花钱还真攒了不少。我突然发现,人民币只有1、2、5这三种数额的票面,而没有其它数额。我感到很奇怪,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人民币打交道,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4 诶每个人都是在老师的关怀下长大的,老师的眼睛充满着智慧和慈爱的光芒老师的目光总是你炯炯有神的,老师的眼睛总是万千变化,哦!仿佛每次变化都会给我们无穷的力量。 数学老师国字脸,有时笑嘻嘻的,有时非常严厉,看着老师的目光就可以知道啦,而且经常穿着西服。 啊?老师为我们讲解题目时,我们同学争先恐后的举手,老师,乐呵呵地舒展开去了皱纹,说:既然那么简单就过了,下一题看看。‘"老师声音高亢啊!可是在同学们安静下来时,老师的话语又很慈祥又很温柔,在我们求知问题时董老师哦!放下手中的工作,专心致志的解决,我这心里的杂草,锄地时乐呵呵的,上课时乐呵呵的。哦! 别看董老师,整天对我们乐呵呵的,可是它也有发怒的时候。他一发怒,仿佛晴天中,猛然爆出一声响雷,吓得我们连呼吸声也仿佛没有啦,就写下午的事,来讲吧。嗯老师讲解试卷时她得知某些同学是在写作业,中超来的,怪不得考试挂红灯笼,数学是坚决不能抄袭哒差了这一次,下次就不会,严肃的数学老师发话了:作业抄抄下次怎么做怎么写考试是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不会的问题可以问老师呀。‘我老师的话语哦!-真严肃,静的连钟声都可以听得到,缓了一两刻,严肃的董老师沉重地说;70分以下,早晚到我办公室报道,正好,窗外的北风萧瑟,非常冷,什么时候清醒了,什么时候再回去!"这话语针对个别同学,我猜他们心中一定有千万只虫子搔痒着他们,老师,望了望他们有讲倒作业要给我先看我们不禁感叹;董老师太严格了。 ‘还记得那次买书吗?记得多老师那时才正要发怒不尊师道重而言之,董老师所作的所为,还是为我们好的。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对董老师是又敬又怕,你说,我们有这个优秀的数学老师能不感到高兴吗?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5 生活中奥秘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去发现奥秘的眼睛。 一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时,一道计算题“15*15”印入我的眼帘,我不假思索地用了人们常规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而坐在一旁自称“数学天才”的老爸却问我:“难道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吗?”我感到奇怪又好笑,这能有什么简便呢?可老爸却一本正经地拿来一张纸,出了以下四道题,便撒手而去。 如:15*15=?25*25=?35*35=?45*45=? 莫非这其中有什么规律,我的探索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便耐心在稿纸上算了出来,5分钟后,答案算出来了: 15*15=22525*25=62535*35=122545*45=20xx 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仔细琢磨起来。突然,头脑里像闪出了个思想火花,我立马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两个相同的数(末尾必须是5),乘出结果的末尾两位是25,而前面的数则是因数里除5外的数乘以比它大一位数的积。为了验证,我又拿“65*65”算了一次,结果果然正确。我顿时激动不已,欣喜若狂,大喊“爸爸快来”。爸爸听了我的发现后,夸奖了我,末尾不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与规律,只要你善于发现,多动脑筋,就一定能得出其中的奥秘!” 听了爸爸的话,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研究起下一道题目来,没准还会有些新奇的发现呢!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6 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教我的老师不计其数,但我发现我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老师最特别了。 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上她的课,就好似漫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在故事的海洋里。我的数学老师个子矮矮的,胖胖的身材。最重要的是数学老师十分幽默,上课时经常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因此,我们都非常喜欢上数学老师的课。 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去黑板上演算一道数学题,结果他最后一步写成了:15-6=21。全班哄堂大笑,陈老师指了指那个得数,说:“我倒真希望他算对了。”什么?陈老师竟然希望错误的答案是对的?我们一下子不笑了,开始二丈夫摸不着头脑。陈老师看着我们疑惑的`表情,继续说:“要他算对了,我以后去存钱,存了1000,取了600,结果银行还给我加上了600,那多好啊!”“哈哈!!”我们又开始笑了,笑得比刚才更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张老师讲了什么好笑的笑话呢!后来,我们班就再也没有人发生那种错误了。 还有一次,上课铃响了,但是陈老师还没有到教室里来上课,有一位调皮的同学见老师还没来上课,就在教室里扮小猫叫,逗得我们其他同学哈哈大笑的。接着,有好些同学也跟着来了:有的扮小狗、有的扮小牛、有的扮小羊、有的扮小鸡……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这时,门突然打开了,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陈老师笑了笑,好奇地问我们:“咦?我明明刚刚走进了动物园里面的,怎么一下子有变成课堂呢?真奇怪呀。”这时,我们的教室又是一片笑声了…… 这就是我的陈老师,这就是我的幽默的陈老师!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7 我们的数学老师姓朱,我们都很爱朱老师。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颗小巧玲珑的鼻子,脸上总是带着迷人的微笑,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和她亲近。朱老师不仅长得美,还像妈妈一样处处关心疼爱我们。 记得有一次,我数学考试考得很不好,只有92分。这是我从来都没有考过的成绩,我很伤心,沮丧地趴在桌子上。朱老师分析完试卷,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亲切地对我说:“张子健你怎么了?气馁啦?这次你没有考好要找找丢分的原因,后面还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呢,你怎么能就此放弃呢?只要你专心听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考到100分的。”这句话仿佛有一股无穷的力量,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我一下子就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回到家,我不再像往常一样出去玩了,而是把《练习与测试》拿出来,专心致志地做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下一章的小数除法考试中拿到了100分。当然,这和朱老师的关心、鼓励是分不开的。 朱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有一次,我抢着做作业,把720除以2的结果算成了66,朱老师改完作业后,严厉地批评了我:“你为什么这么不认真?720除以2都算不来?真是太不应该了!”看到自己犯的这个低级错误,我惭愧极了。想到朱老师那么辛苦地教我们,我做作业还这么不认真,我十分惭愧。 后来,我每次写数学作业时,都感觉朱老师总在我耳边叮咛:“计算要打草稿,即使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也要认真细心,考试考的就是你的学习态度。有的题目你还有‘陷阱"呢!不认真就容易出错,知道了吗?” 朱老师对我们的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朱老师的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只是彼岸。我爱我们的朱老师!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8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过我们班的老师枚不胜举。除了我们的班主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也姓沈。他中等的个子,稀疏的一头黑发中透出一丝丝银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深沉的眼,里面折射出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智慧的光芒。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显得和蔼可亲。有一次,我飞快地做完作业,排在了批作业队伍的前方。数学沈老师接过我的作业本,皱了一下眉头,瞟了我一眼,把本子还给了我。我疑惑不解地接过本子,心里咯噔了一下,上面布满了大红*。我回到座位上开始订正,却怎么也算不出答案。沈老师把我叫到他跟前,先是很严厉地问我:“你这作业是怎么做的?错得一塌糊涂!”然后又语重心长地教我,把我错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你说,这些题该不该错?”我的脸热热的,因为我犯的都是一些低级错误,这是我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我听明白了,而老师的脸颊边却留下了两颗汗珠。 沈老师在我们作业做错的时候,总是和气地教我们。但是在我们上课不认真,开小差或交头接耳时,总是极为愤怒。还记得,沈老师刚来教我们的时候,一个同学大概是想挑战沈老师的忍耐限度吧。。于是沈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便私自在桌子底下看漫画书。他低着头和大家昂首挺胸的模样显得格格不入。眼尖的数学沈老师很快发现了这个异样。沈老师走到他跟前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哟,看什么书看得这么起劲?”沈老师一把夺过他手里的书,猛地用手领着他的耳朵,他歪着脑袋站起来,脸红得像熟透了的红苹果,沈老师严厉地告诫他上课一定要认真,不能开小差。这次杀一儆百,让我们再也不敢上课不认真了。 这位怪脾气老师时而和蔼可亲,时而严厉至极。但这位老师却留给我们一个永恒的回忆,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酸甜苦辣咸,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位老师,希望他能陪伴我们度过在母校的最后一片时光。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9 小雨落了,漫步于回家的这条路,昏暗的灯光衬出树叶逐渐蜡黄的脸,心中有不甘,真的不甘心...... 回想起这次期中考试,三科成绩已经揭晓,我明白,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英语也差不到哪去,数学……没错,数学,我的弱项。 一直以来心中都有个过不去的坎,数学,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同学眼中那些简单的填空与应用题,在我眼中尽是如此深奥复杂。 数学课,我有认真听;数学题,我有认真做;可为什么,我的数学期中考试,却只有那鲜红的87。 我问苍天,我何时才能挣脱数学之绳?我问树木,我何时才能摧毁数学之墙?我问虫儿,我何时才能逃出数学之牢?我问一切一切的生灵,我何时才能从数学中跳出来? 世界蓦然寂静,耳畔只留有淅沥淅沥的雨声。 这天夜晚,躺在床上,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屈指算来,数学拖了我太多分数,也耗了我太多心血,我明白,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三科之中必有一科唯弱,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仔细想来,不置可否。一遍一遍安慰心灵的港湾,心中竟升起逃避,放弃数学吧,放弃它……这样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不!我绝不放弃!心中猛然升腾起炽热的火焰。既然语文英语我都能上90,数学又有何不可?如果放弃数学,就等于放弃了总分;放弃总分,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放弃自己,就等于放弃了人生! 不!永不放弃人生!再说,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失败才有潜力,咬咬牙,迈出这一步!期末,这座巨大的岩石,终有攀登者! 想到这儿,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从此,沙沙的落笔声不绝于耳,桌上的练习题不断增多,上课的脸执着而坚定……心中有目标,我在不断向着目标前进,前进! 期末考试,我将用我的努力驰骋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数学,咱们不见不散! 六年级数学作文 篇10 善者的面具是百色的,百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那么,老师的面具是什么颜色的呢?哦,老师的面具是善良、严格、慈祥的。 一谈起我们的数学老师,不得不为他竖起大拇指。他中等身材,微黑的脸庞,显得很健壮,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露出温和的目光。这便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张老师。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天,天渐渐热了起来,夏季来临了。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知了在树上大概也嫌天气热了,拼命地叫着。同学们个个都趴在书桌上呼呼地睡觉,只有张老师一个人默默坐在他的卧室里不知疲倦地批改同学们的作业。多少个沸腾的白天,他在明亮的教室里孜孜不倦地给我们讲课。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才,他流下了多少汗水,耗费了多少心血! 记得那次倒霉的期中考试,我的数学只得了69分,气得妈妈狠狠给了我两耳光。是他那温和、可亲的劝说平息了妈妈心中的怒火。他还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定要牢记教训,发奋努力。那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话,像娟娟的小溪流进我的心田。当时,我是多么激动! 张老师更是个责任心极强、非常随和的老师。每天中午他都来教室里看看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们。我们在做作业时,他总是在讲台上辅导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解。有时,同学们的作业做完了,他还带我们到山沟里玩耍,让大家呼吸新鲜空气,让我们玩个痛快。一路上,他与大家说说笑笑,还不时和我们开开玩笑,说一些关于他的经历以及我们爱听的奇闻趣事。仿佛他并不是我们的老师,而是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者、智者。 他对我的培养、教育,我无法忘记;他对我们班的辛勤付出,我们无法忘记。忘不了他跟别的老师打球时,那精神抖擞的身影;忘不了同学们丢钱丢物时,他那焦急的神情;忘不了春游时他那欢快的笑容…… 此时此刻,我难忘与老师走过的每一分钟。有过感动的泪水,有过会心的微笑。他如挚友,迷惘时,给过我星光般的鼓舞;失落时,给过我清风般的慰藉。 啊!我真想说:“张老师,你是我永远的骄傲!”FinCloud2023-07-28 10:42:481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1.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以人为本,育人为先,让教师成才,让学生成功”的办学思想,以我校教务处和小学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本着“务实、求新、进取”的原则,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实施目的: 1、以学生为本。备课组以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业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持久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知识与能力并举,在教学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强化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话、表演及合作交流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发课程资源,以在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三、具体措施: 五年级数学教师2人,担任五年级4个班的教学任务,成立备课组,具体措施为:备课组活动时间确定为每单周三上午第三、四节,并采固定时间与随机集体备课相结合,以年级组为单位,地点固定在五年级办公室,主要内容:对讲课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备课,备课负责人做好考勤记录。以单元为模块,分析教材,抓住重难点,设置一些教学活动或制定教学策略,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 2.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新的学期,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的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重点训练项目: 1、小数乘、除法;2、简易方程;3、多边形的面积。 二、学生学情 因为新学期本班学生我还不是很了解,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摸熟摸透的。我会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期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引起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创新教学设计 1、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同学,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习数学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学习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习马马乎乎的态度,平时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北营2023-07-28 10:42:471
五年级数学列式计算专项练习题
我云了拌三丝2023-07-28 10:42:41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擦辣驮焚会挠芬抢旱什否吓叔刃缴闽轨轩秩表托骚汽顽凹柒竣虽ardim2023-07-28 10:42:201
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是一节计算课。根据除数的不同,小数除法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由于后者可以转化为前者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就是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和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就商“0”和被除数添“0”再除这两种情况下会出现比较多的错误。 一、 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3)562800÷=201; (4)562.8÷2.8=。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 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 1. (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2)1044÷=14.4; (3)÷0.0725=14.4;(4)10.44÷7.25=; (5)1.044÷0.725=;(6)1.044÷7.25=。 3. (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 B.0.225÷0.15 483÷7 0.483÷7 48.3÷7 225÷15 2.25÷15 22.5÷15 4.口算: 1.2÷0.3= 0.24÷0.08= 0.15÷0.01= 2.8÷4= 2.6÷0.2= 4.6÷4.6= 3.8÷0.19= 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铁血嘟嘟2023-07-28 10:42:20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乘除法计算题
你没背啊?数学书上有啊!kikcik2023-07-28 10:42:1212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练习题(B)[人教版]答案
(0.21 )的21倍是4.41,35的1.3倍是( 45.5);91.2是3.8的(24 )倍。 73缩小( 1000)倍是0.073。 两个因数的积是7,其中一个因数是2.8,另一个因数是(2.5 )。 8.59 4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8.6),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8.59),保留三位小数约是(8.595 ),保留整数约是( 9)。 ⑤ 9除以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可写为(0.818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苏州马小云2023-07-28 10:42:111
三年级数学时间单位换算
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NerveM 2023-07-28 10:38:221
二年级数学时间单位换算
1年=12个月1年=4个季度1个季度=3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九万里风9 2023-07-28 10:38:201
等比级数求和公式是什么
国际象棋有64格,是有限大,首项是1,公比是2,那么前64项之和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是数字,如果是无限格的棋盘,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能得到非常荒谬的结果,等于负1啊,哈哈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8 10:38:1310
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目:运动前,1分钟心跳约几下,呼吸约几次。跑50米运动后,1分钟心跳约几下,呼吸约
实际跑一次不就知道了无尘剑 2023-07-26 12:03:344
三年级数学男孩跑50米,运动后1分钟心跳约多少下,呼吸多少次?女孩跳绳80下,运动后1分钟心跳约多
自己做实验啊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6 12:02:022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课后题求答案 第48页第4题 急急急
9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6 11:19:085
九年级数学,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干的
设长出x个则1+x+x^2=111x^2+x-110=0十字相乘法1 -101 11所以(x-10)(x+11)=0所以x=10或x=-11(不符题意舍去) 答:。。。。。。。。瑞瑞爱吃桃2023-07-26 11:15:111
六年级数学题:一种商品成本价是60元,定价后打九折卖出,获得利润7.5元。
分析:打9折后卖出获利7.5元,且成本是60元,可知卖出价是(60+7.5=)67.5元, 由于此时的67.5元是打九折的售价,用67.5÷0.9可得原售价75元.原售价比成本60元多15元,即定价利润是15元,15÷60*100%可得定价利润的百分比25%. 列式 60+7.5=67.5(元) 67.5÷90%=75(元) (75-60)÷60*100%=25% 答:这种商品使按25%的利润定价苏州马小云2023-07-26 11:07:542
六年级数学题
(1)可以把销看作1. 60×(1+20%)=72元 72×⒈5=48元 60-48=12元黑桃花2023-07-26 11:06:502
初三八年级数学题!!!!
初三是九年级、、凡尘2023-07-26 09:46:122
二年级数学中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题目bikbok2023-07-25 13:55:554
二年级数学中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比如,4个5相加为20,用算式表示为4×5=20.同样,20也可以反过来分为4个5,也就是除法的运算.所以乘法和除法是可以互相转换的.Ntou1232023-07-25 13:53:181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两种意义
乘法的两种意义:3×5表示5个3相加,5x3表示3个5相加。在乘法表示中,常把乘号后面的因数做为乘号前因数的倍数;乘法不是加法的简单记法。如果因变量f与自变量x1,x2,x3,….xn之间存在直接正比关系并且每个自变量存在质的不同,缺少任何一个自变量因变量f就失去其意义,则为乘法。古代的乘法:乘法是数学中基本运算之一。假设a乘b等于c,即记为ab=c或a·b=c。中国古代利用算筹进行乘法计算。筹算乘法分三层:上位是被乘数,中位是积,下位是乘数。先由乘数的最大一位去乘被乘数,乘完后去掉这位的算筹,再用第二位数去乘,两次之积对应位上的数相加,乘完为止。例如81 × 81,先把乘数和被乘数分别放在上位和下位。用80去乘81得6480,用完了,便掉去。再用1去乘81得81加到6480上,即等于6561,亦用完了,便掉去。CarieVinne 2023-07-25 13:52:441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两种意义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两种意义如下:(1)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2)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4×3=12或3×4=12(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tt白2023-07-25 13:51:291
同阶无穷小可以用于级数收敛性判别吗
可以使用如果同阶无穷小,那么它们的敛散性相同比如∑1/n和∑sin1/n同时发散。黑桃花2023-07-25 13:13:501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找规律3,3,6,9,15后面还要填3个数怎么填啊
3.3.6.9.15.24.39.63从第三个数起,后面一个数就是前面两个数的和NerveM 2023-07-24 10:50:325
七年级数学:油桶制造厂的某车间主要负责生产 制造油桶用的圆形铁片和长方形铁片,该车间有工人42人
不明白2x8O的意思ardim2023-07-24 10:01:456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50题,
wpBeta2023-07-24 10:01:444
求初中一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要求等积问题、打折问题、调配问题、行程问题 各10道,共40道!!!
你要我的命呀铁血嘟嘟2023-07-24 09:59:194
四年级数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如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部分角的种类:1、锐角(acute angle):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2、直角(right angle):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3、钝角(obtuse angle):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4、平角(straight angle):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5、优角(major angle):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角在几何学中,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一般的角会假设在欧几里得平面上,但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也可以定义角。角在几何学和三角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角的种类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善士六合2023-07-24 09:27:241
二年级数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简介:在几何学中,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一般的角会假设在欧几里得平面上,但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也可以定义角。角在几何学和三角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曾定义角为在平面中两条不平行的直线的相对斜度。普罗克鲁斯认为角可能是一种特质、一种可量化的量、或是一种关系。欧德谟认为角是相对一直线的偏差,安提阿的卡布斯认为角是二条相交直线之间的空间。欧几里得认为角是一种关系,不过他对直角、锐角或钝角的定义都是量化的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得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北有云溪2023-07-24 09:26:011
七年级数学下册新课程学习指导 配华东师大版 答案
wpBeta2023-07-24 08:24:271
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下册 只要题目,不要答案,快啊,十万火急,七下第九章的单元测试(一)!
额左迁2023-07-24 08:23:48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练习册下册答案,给个网站
你们很傻很天真CarieVinne 2023-07-24 08:23:457
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答案P64-67
数学要自己写,要不然以后惨了```tt白2023-07-23 19:44:012
2010年江苏版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什么意思呀?FinCloud2023-07-23 19:44:011
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41 42页不会的题目
no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3 19:43:581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的答案
额。。。是哪题?u投在线2023-07-23 19:43:562
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到百度能查到LuckySXyd2023-07-23 19:43:542
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下册22页第四题第四小题
问题写出来,不然神仙多不知道怎莫作meira2023-07-23 19:43:503
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答案
-7.5或2.5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3 19:43:496
七年级数学补充习题
第二题答案是7次北营2023-07-23 19:43:464
2020年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
教师可以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3 19:22:271
三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计算口诀教案范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计算口诀教案范文 二年级的数学老师要让学生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计算口诀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计算口诀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填空 ( )九二十七 八( )七十二 四( )三十六 五( )四十五 ( )九六十三 六( )五十四 抢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4÷8 21÷7 40÷5 28÷4 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节日里,小朋友们除了做了旗子之外,还不止了很多心形的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有27个气球,每行9个,共3行。 (1)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行呢? (列式27÷9) 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 (三九二十七) (2)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 (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3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尽可能的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完成“练习八”第7题。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获胜队还是负队,队员都是8个人。 (2)独立思考后求出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3)发散思维,利用图中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答案不。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谈谈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27÷9=3 27÷3=9 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48÷8=6(本) 三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计算口诀教案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总结并牢记9的乘法口诀。同时在教学中,借助数轴,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四、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揭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情境图: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分单打和双打两种,其中双打需要两个队员合作,请看情境图。 (2)计算人数:你知道图中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吗?你是怎么求的呢?4×3=12(名) (3)说说想法:我们知道一幅图有4人,这里有几个4人,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回顾口诀:我们都学了哪些乘法口诀呢?(2—8的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乒乓球双打情境,既能复习乘法口诀的应用,又能为赛龙舟的情境做好铺垫。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轻松地来探究9的乘法口诀。同时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主动探究 (1)提供情境:在我国有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赛龙舟(课件一条接一条地演示赛龙舟情境图) (2)收集信息: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有9条龙舟,每条龙舟上都有9人) (3)自由提问:分组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列式。如:2条龙舟上有多少人?3条龙舟上有多少人…… (4)交流汇报:学生的式子可能有两种:连加或乘法。如果有连加的算式,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板书每个乘法算式) 2.自编口诀 (1)讨论乘法算式的积。 ①出示数轴,让学生填一填。 ②根据乘法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如:2×9可以表示几个9相加。 (2)自编9的乘法口诀。 (3)根据9的乘法口诀写出对应的另一个乘法算式。 3.多种形式,熟记口诀 (1)找规律: ①观察相邻两个乘法口诀的差是几? ②看图找规律: 10个方格中有9个五角星,1个空格。 学生小结:9乘几就等于几十减几。 ③手指记忆法。 a.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最下面的手指操。 b.教师边介绍边示范用手指表示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c.学生练习手指记忆法。 (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口诀。) (2)对口令:同桌之间玩对口令游戏。 (3)背口诀:同桌互背口诀。 【设计意图】在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在解决问题之余自编口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9的乘法口诀较多,因此,在熟记环节,教师充分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规律,通过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 (三)学以致用,巩固口诀 1.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巩固学生对的口诀的应用。 (2)算一算。 9×6 = 2×9= 5×9= ( )×7= 9×( )=72 ( )×( )=36 2.提升练习 (1)填一填。 9+9+9=( )×( )=( ) 9×8-9=( )×( )=( ) 5×9+9=( )×( )=( ) (2)圈一圈。把答案是18的算式用红色圈出来,把答案是45的算式用绿色圈出来。 9×2-9 9+9 4×9+9 9×7-9-9 9+9+9+9+9 9×3-9 6×9-9 【设计意图】本课练习设计了两个层次,基础应用旨在进一步巩固9的乘法口诀;提升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乘法意义的理解灵活运用9的乘法口诀。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上册9的乘法计算口诀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从听《一个师傅三个徒弟》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请你认真看、认真听。找一找歌词中有哪些数字? 师:你找到歌词中有哪些数字吗? 生:八十一、七十二、三、一等 师:你们可真细心,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八十一、七十二与今天所学的9的乘法口诀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 二、学生共同编出9的乘法口诀(课件演示) 1.教学“一九得九”。 呈现图片(_船,9人在划),提问:观察这幅图,1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1条船上有9个人,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根据乘法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2.教学“二九十八”。 呈现图片(两条龙船),提问:2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几个几? 师:2个9相加应该怎样列式? 生:9+9=18,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知道口诀是什么吗? 生:二九十八。 3.教学“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提问:3条船、4条船呢?怎样列式? 生:3条船时有3个9,3×9=27或9×3=27。4条船时有4个9,4×9=36或9×4=36。 师:口诀是…… 生: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4.教学5至8的相应口诀。 师:5条船时就有5个9连加,你知道得多少吗?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1:5个9连加就是9+9+9+9+9,2个9相加是18,18再加9等于27,27+9=36,36+9=45。 师:有其他方法吗? 生2:刚才学习了四九三十六,就是4个9连加是36,再添1个9,也就是36再加9等于45。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个,简单方便。 小组合作观察有关6至8条船的三幅图,运用刚才编口诀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6至8的相应口诀。 5.教学“九九八十一”。 师:通过对前八句口诀的学习,你知道“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生:8个9是72,再添一个9是9个9,72再加一个9就是81,所以九九八十一。 师:九九八十一,就是有9个9连加,真多啊!可见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确很艰辛啊! 三、记口诀 师:现在给半分钟时间,看看你能把所学的口诀都记住吗? 问题1:你在记口诀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教师记录学生有问题的口诀,用白粉笔勾出) 过渡语: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助你解决。 问题2:没有遇到问题的同学,我想你一定有什么小窍门吧!先和你的同桌交流。 (教师注意留心听与重点规律有关的内容,选择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3: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讲给大家听听。(教师根据学生随机的发现进行引导和归纳性的指导)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找到规律你记忆起来就不费劲了。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学生不必一一找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发现不同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_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它们的规律是: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提问:我记住了“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下一句忘了,怎么办? 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 师:3×9=28,我算得对吗?用你的方法检查。 后一句口诀的得数与前一句口诀相比,十位数大1,个位数小1。 看来9的口诀算得的积离不开1、8、2、7、3、6、4、5这些数字,这样我们可以把口诀分成这样的四类:二、九,三、八,四、七,五、六。 九的口诀,9乘几的积,就把几当做几十,再减几。 原因:因为1个9是1个10减1,2个9就应该是这样的2个10减2,是18,那么3个9就应该是30减3,是27,那4个9呢?(40减4是36)5个9呢?(50减5)继续,所以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课件演示) 9×1=10-1 9×6=□-□ 9×2=20-2 9×7=□-□ 9×3=30-□ 9×8=□-□ 9×4=□-□ 9×9=□-□ 9×5=□-□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找到许多有关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如果还有想说的下课时可以讲给我听。 师:除了运用规律记口诀,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记忆口诀呢?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伸出两手,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不信,你试试。 3.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今天我们看动画片《西游记》时知道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让我们记住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这就是一种联想的记忆方法。平时我们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记过一些口诀,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所以你要做个有心人。 检查记忆口诀: 1.师:有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刚才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这回再试试,看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表演? 3.同桌之间互相听听。 四、练习 1.填口诀 四九( ) 五( )四十五 ( )九六十三 九( )八十一 ( )九七十二 三( )二十七 ( )九十八 六( )五十四 2、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一九得九 七九六十三 三九二十七 九九八十一 3、看算式说口诀 5×9=45 2×9=18 4×9=36 7×9=63 4、填空 9×7= ( )×9=72 9×( )=27 7×( )=63 5×( )=45 9×8= 9×5= 9×6= 9×9= 五、小结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Ntou1232023-07-23 19:22:131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你会做吗?
要看是什么题,现在的小学题目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北营2023-07-23 19:21:19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让学生看投影图,听录音,解答以下三道题: 1.在这次”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苏晴捐2元,请算出她们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组有4个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这4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组有6个人,每人都是捐5元。请算出这6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三、新课教学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 (二)教学例1 1.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摆红花,每次摆2朵,摆3次。 (2)让学生看图,说说是怎么摆的?摆了几个2朵?(师板书:3个2) (3)要求一共有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让学生观察这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从而引出还可以用乘法算。 (5)认识乘号,教学乘号的写法。 引导学生与拼音字母“X”比,然后书写一遍。 (6)指导写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x”。 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有3个2相加),在乘号后面写3。强调:这个"3"是怎么来的? (7)指导读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听老师讲要求,独立摆方块,每排摆3个,摆4排。(师巡视) (1)看图说说怎么摆?摆了几个3?(师板书:4个3)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个方块,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3)这道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试着写,并按学习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写的? (4)师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 3.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师出示一组圆形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4.指导看书第109~110页,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课本Pll0填空完整。 5.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三个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种算法简便,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含义。 6.阅书,齐读乘法含义。 7.用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新课前的三道复习题。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0页"做一做"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5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 2.学到哪些方法?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苏州马小云2023-07-23 19:21:111
求50道六年级数学混合分数计算题,50道分数简便计算题。光要题目,有解答更好!不是应用题!
就是u投在线2023-07-23 18:37:525
我想知道宾果豆豆五年级数学卷子上册答案是什么?
duzhidaoLuckySXyd2023-07-23 18:37:464
宾果豆豆三维作业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12页的奥数天地两个连在一起的皮带轮,大轮直径是小轮直径的8倍,小轮
8/2=4 16/4=4(周)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3 18:37:451
五年级数学,教我、过程写在纸上
排成一排最长,越正方周长越小九万里风9 2023-07-23 18:27:08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相信教案对于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会偶尔出现。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课题: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 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是 某某 ,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 方法 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课题: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 总结 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教师自行准备 本课 教育 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 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 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 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 课题:1.2.2数轴 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问题3: 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 1,数轴的三个要素; 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 教学方法 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 经验 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 学习方法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 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 学生思考后,教师作如下说明: 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具体值,而与相反 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 观察并思考: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距离.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如下: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 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 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则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具体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并使学生体 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 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接受,所以配置此观察与思考,为建立绝对值概念作准备. 合作交流 探究规律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的绝对 有什么规律?、 -3,5,0,+58,0.6 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察原数与它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得出求绝对值法则(见教科书第15页). 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 其中第1题按法则直接写出答案,是求绝对值的基本训练;第2题是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进行辨别,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注意思考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别. 求一个数的绝时值的法则,可看做是绝对值概 念的一个应用,所以安排此例. 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本着这个理念,设计这个讨论. 结合实际发现新知 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 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观察并思考: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思考它们与温度的高低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较大小吗? 应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14个数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较,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想象练习:想象头脑中有一条数轴,其上有两个点,分别表示数一100和一90,体会这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即它们的绝对值)以及这两个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图形.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规定都来源于生活,每一种规定都有它的合理性 数在大小比较法则第2点学生较难掌握,要从绝对值的意义和数轴上的数左小右大这方面结合起来来了解,所以配置想象练习 ,加强数与形的想象。 课堂练习 例2,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教科书第17页例) 比较大小的过程要紧扣法则进行,注意书写格式 练习:第18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怎样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产书第19页习题1,2,第4,5,6,10 2, 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情景的创设出于如下考虑:①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 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对绝对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学 习绝对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②教材中数的绝对值概念是根据几何意 义来定义的(其本质是将数转化为形来解释,是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求有理 数的绝对值的规律,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的概念,灌输知识的味道很浓,且太抽象, 学生不易接受. 2, 一个数绝对值的法则,实际上是绝对值概念的直接应用,也体现着分类的数学思想,所以直接通过例1归纳得出,显得非常紧凑,是教学重点;从知识的发展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角度来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是大小规定的直接归纳,其中第(2)条学生较难理解,教学 中要结合绝对值的意义和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 大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数轴上越左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越大,所以表示的数越小”这个数形结合的模型.为此设置了想象练习. 4,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绝对值的概念和数的绝对值的求法、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教 学内容很多,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建议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移到下节课教学。 课题: 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 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有理数加法法 则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 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间题. 5,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知识重点 和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 在 足球 比赛中,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 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则红队的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蓝队的胜球数呢? 师:如何进行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这就是 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探讨的问题. (出示课题) 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 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如果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失了两个球,下 半场失了3个球,那么它的得胜球是几个呢?算式应该 怎么列?若这支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又如何列出算式,求它的得胜球呢?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请同学们想想,这支球队在这场比赛中还可 能出现其他的什么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与同伴交流。 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把两个有理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同零相加这三种情况. 2,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I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 m. (1)(小组合作)把我们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解释它的意义. (2)交流汇报.(对学习小组的汇报结果,数轴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算式由教师写在黑板上) (3)说一说有理数相加应注意什么?(符号,绝对值)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如何相加吗? (4)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 再次创设足球比赛情境,一方面与引题相呼应,联系密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 此情境中感受到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能将它分类,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估计学生能顺利地得到(+)+(+),(+)+(一),(一)+(+),(一)十(-),0+(+),0+(一). ,但不能把它归的为同号异 号等三类,所以此处需教师.点拔、指扎,体现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①假设原点0为第一次运动起点,第二次运动 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若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不能很好地参与探究,也可以让其参照教科书第21页的“探究”自主进行. ③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 的思想.④学会与同伴交 流,并在交流中获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许学 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 的规律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例1计算: (1)(-3)+(-9); (2)(-5)+13; (3)0十(-7); (4)(-4.7)+3.9. 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算所依据的法则. 请同学们比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与小学时候学的加法有什么异同?(如:有理数加法计算中要注意符号,和不一定大于加数等等)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4:1胜黄队,黄队1:0胜蓝队蓝队1:0胜红队,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让学生读数,理解题意,思考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用到有理数加法的例子。 注意点:(1)下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加法再定符号,最后算绝对位.(2)教教师板演的例通要完整体现过程,并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要把中间的过 程写完整.(3)体现化归思想.(4)这里增加了两道题目,要是让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拓宽学生视野,让学 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23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 本课作业 必做题:阅读教科书第20~22页,教科书第31习题1.3第1、12、第13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迷)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 2,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 3,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五篇 ★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全解读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答案参考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教案设计 ★ 人教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教案 ★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 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案设计铁血嘟嘟2023-07-23 18:26:341
求六年级数学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可以给你一个很好的采纳。谢谢!
正比例的意义 ☆知识要点: (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①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②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各种商都是一定的,那么被除数和除数. 所表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 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 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分别“x”和“y”表示,“k”表示不变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式是: xy=k(一定) ②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一种量缩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 例: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因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一定) 所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相同点: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两种量成正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即商一定. 两种量成反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不变(一定).FinCloud2023-07-23 18:25:31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难题 越难越好 解题方法和答案 随便哪章都可以 拜托了
推荐尖子生题库,题不错真颛2023-07-23 18:23:442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课件【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书19---21页内容 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 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 二、展示与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苹果、梨、橘子的图片问:起一个总的名称是什么? 2.出示:仿照第一题填空 (1)时间:3小时20分2小时45分 (2)总价:5元()() (3)():6千克800克3吨350克 填后问:左边的是什么?右边对应的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一种量和它对应的数吗? 二、学习新课 (一)相关联的量 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称上加钩码问: (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着的量?(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 指出:弹簧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把他们叫做相关联的量。 追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了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19页表格 观察图像,填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20页第2题 3、正比例的意义 (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师指出: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 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自由说说指生回答阅读课本 师板书关系式:y/x=k(一定) (2)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 三、巩固提高:19页说一说。 四、全课小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课件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教学第46页内容。 教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练习讲授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 师生共同订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③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④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 2、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交流。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 (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①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提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课堂作业 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 2、看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 (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教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图像 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北境漫步2023-07-23 18:23:19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意义课件
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①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②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以上各种商都是一定的,那么被除数和除数. 所表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 注意: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注意这两种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能成正比例. 例如:一个人的年龄和它的体重,就不能成正比关系,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也不成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分别“x”和“y”表示,“k”表示不变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式是: xy=k(一定) ②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一种量缩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 例: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因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一定) 所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反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相同点: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两种量成正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即商一定. 两种量成反比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反而缩小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不变(一定). ☆基础练习: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3 18:23:002
双氧水和碘化钾反应级数
H2O2有强氧化性,而I-具有强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条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 H2O2 + 2I- + 2H+ = I2 + 2H2O过氧化氢要分解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里面的两个氧要由1价便成1个0价(氧气),1个1价(水中的氧)。+3价的铁离子有强氧化性,可以先从1个氧中得到1个电子便成+2价的亚铁离子,让1价的氧原子便成氧气(跑掉),然后再失去1个电子(变成+3价铁离子)。让1价的氧变成水份子中⑵价更稳定的氧离子。这也就是+3价铁离子的催化作用。瑞瑞爱吃桃2023-07-23 17:12:391
给我一些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的练习题
不会FinCloud2023-07-23 13:40:051
五年级数学约分和比较大小
把53设为a,则53535353=a*(10^6+10^4+10^2+1) 把39设为b,则39393939=b*(10^6+10^4+10^2+1) 那么: 53535353/39393939=a*(10^6+10^4+10^2+1)/b*(10^6+10^4+10^2+1)=a/b=53/39 同理 (2)2222222222/3636363636 =22/36=11/18 1-222223分之222221 > 1-333332分之333334 所以333332分之333334 > 1-222223分之222221把他们都倒过来,23/2<43/4<23/2大鱼炖火锅2023-07-23 12:22:071
八年级数学题:是否存在整数m,使关于x德方程(m-1)x=3x+4在整数范围内有解?
(m-1)x=3x+4 移项得 (m-4)x=4 x=4/m-4 要使x在整数范围内有解 m-4=1、-1、2、-2、4、-4即可 解得m=5、3、6、2、8、0 所以存在存在整数m,使关于x德方程(m-1)x=3x+4在整数范围内有解Chen2023-07-22 13:2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