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2020年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

2023-07-23 19:22:27
人类地板流精华

教师可以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

(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

(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

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词):1.叮叮叮,叮叮叮。2.啊,啊,啊,啊。3.呜呜呜,呜呜呜。4.喵喵

3×21×43×22×3
2023-07-23 11:35:042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1.叮叮叮,叮叮叮。2.啊,啊,啊,啊。3.呜呜呜,呜呜呜。4.喵喵

1、2x3=6 2、4×1=4 3、2x3=6 4、2x1=2
2023-07-23 11:35:141

这道奇葩数学题是:“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词):1.叮叮叮,叮叮叮___________

:3×2,1×4,3×2,2×3。“题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叮叮叮,叮叮叮",是三个叠字,共两组,所以可能是3×2。按照这个规律,就可推导出剩下的几组。”
2023-07-23 11:35:241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

3*2 4*1 3*2 2*3
2023-07-23 11:36:123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 1。叮叮叮。叮叮叮。2。阿。阿。阿。阿 3。呜呜呜。呜呜呜 4。

3*2=64*1=13*2=62*3=6
2023-07-23 11:36:273

奇葩数学题

最后一步运算是将左右两边同时除以(a-x)的,但是a=x,a-x=0,除数为0是不合理的
2023-07-23 11:36:439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词):1.叮叮叮,叮叮叮_____________;2.啊,啊,

1.叮叮叮,叮叮叮__3x2___________;2.啊,啊,啊,啊____1x3_________;3.呜呜呜,呜呜呜___3x2__________;4.喵喵,喵喵,喵喵___2x3__________。”
2023-07-23 11:37:151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词):1.叮叮叮,叮叮叮_____________;2.啊,啊,啊

1.叮叮叮,叮叮叮__3x2___________;2.啊,啊,啊,啊____1x3_________;3.呜呜呜,呜呜呜___3x2__________;4.喵喵,喵喵,喵喵___2x3__________。”这样可以么?
2023-07-23 11:37:271

数学题!!

1288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1288千米,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61千米,这里的路程是(1288千米 )。每小时行驶161千米是火车的速度还可以记作(161千米/小时 )。要求这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用的时间,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1288÷161=8小时)
2023-07-23 11:37:424

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这句话是对的。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举例如下:“四五二十”1、乘法算式:4x5=205x4=202、除法算式:20÷4=520÷5=4由此判断,上述的话是正确无误的。九九乘法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扩展资料:乘法口诀表特点: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2023-07-23 11:38:071

几乘几等于28呢?

1*28=282*14=284*7=28
2023-07-23 11:38:273

乘法口诀表,大全

有三种二六十二三四十二12得12。
2023-07-23 11:38:468

每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对吗?

是的
2023-07-23 11:40:08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1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具体采用以下模式: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2+2=6 2×3=6   3+3+3+3=12 3×4=12   4+4+4+4+4=20 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2.教材简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这一节内容。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写法、意义与加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祛,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4.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四导入手,导入新课、导学新知、导练、导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1.联系实际,设疑导新。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本节课一开始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看图,听录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况。这样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有用处,就容易激发兴趣。然后设疑,问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这种困难?”让学生产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学生跃跃欲进,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教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到运用"一看、二数"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写乘法算式。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概括出乘法的含义,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是让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形式上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新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新课前提出的那几个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这种总结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学习方法的总结。这样由新课开始想学什么到结束时回忆总结学会什么,这种做法,对整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同时,增强学的目标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铺垫,孕伏新知,设疑导新。   (1)让学生看图,听录音,从本班具体捐款的事实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况,产生下列三道连加的算式:   2十2十2=6   3+3+3+3=12   5+5+5+5+5+5=30   (2)师:刚才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从中揭示知识生长点,为认识乘法作知识迁移。   (3)导新: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2.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从而揭示学习目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 学习 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 学习 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难点、关键.   二、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 数学 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 学习 数学 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 教学重点 :识别相同加数.   四、 教学难点 :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五、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 学习 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六、 教学过程:   1.抓准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 学习 的正迁移.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再现和再强化相同加数连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新课前可设计如下准备题:   (1)出示:5+4+5,5+5+5(2)出示:5+5+5+5+5+5这些算式写起来比较长,这节课我们来 学习 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板书课题)通过准备题,使学生进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数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数连加式题的特征,并能初步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从而为 学习 乘法做了孕伏.   (2)加强直观,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例题的处理要借助卡片(红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圆形卡片)的直观演示、操作来达到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目的.具体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连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出乘法算式,并指导算式的写法、读法和定义,并认识“×”号.认识“乘法算式”要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完成.   2.教学新课   (1)摆红花.新课一开始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在投影片上摆红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师是怎样摆的`?(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2朵?(板书:3个2)再让学生模仿老师在桌上摆3个2朵,最后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红花?(板书:2+2+2=6)看算式教师问:   ①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板书2×3=6)   ③认识"×"号后,师问:乘号前表示连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乘号后表示什么数?提问后教师领读2乘以3,它表示3个2相加得6,叫学生自己再读两次.   (2)摆正方形.教师在投影仪上摆,学生在桌上摆.3个摆一排,共摆4排.核对正误后,师问: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板书4个3)一共摆了多少个?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板书:3+3+3+3=12)能否改写成乘法算式?   怎样书写?说明理由.讨论后回答.(板书3×4=12).   (3)出示摆好的圆片.教师直接出示在投影仪上摆好的圆片.然后提问学生:每份摆了几个圆片?摆了几份?一共摆了几个几?(板书4×5)5个4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4+4+4+4+4=20)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式?(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后,板书4×5=20)(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的板书: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横向比较:比较2+2+2和2×3,说一说2×3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3+3+3+3和3×4,说一说3×4表示几个几相加?比较4+4+4+4+4和4×5说一说4×5表示什么?   ②纵向比较:比较2×3、3×4和4×5,说一说乘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乘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   ③综合比较:这三个加法算式为什么都能写成乘法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2023-07-23 11:40:401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9-20页的例1以及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会读写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让学生看投影图,听录音,解答以下三道题:   1.在这次”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苏晴捐2元,请算出她们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组有4个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这4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组有6个人,每人都是捐5元。请算出这6个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在解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学们想不想学?这种方法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三、新课教学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想学什么?   (二)教学例1   1.师生共同摆红花,教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摆红花,每次摆2朵,摆3次。   (2)让学生看图,说说是怎么摆的?摆了几个2朵?(师板书:3个2)   (3)要求一共有几朵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4)让学生观察这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从而引出还可以用乘法算。   (5)认识乘号,教学乘号的写法。   引导学生与拼音字母“X”比,然后书写一遍。   (6)指导写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先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x”。   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有3个2相加),在乘号后面写3。强调:这个"3"是怎么来的?   (7)指导读乘法算式,并说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X3",表示什么?)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请同学们听老师讲要求,独立摆方块,每排摆3个,摆4排。(师巡视)   (1)看图说说怎么摆?摆了几个3?(师板书:4个3)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个方块,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3)这道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试着写,并按学习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写的? (4)师小结写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数。   3.学生看图说留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师出示一组圆形图,让学生认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4.指导看书第109~110页,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表示什么?并把课本Pll0填空完整。   5.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三个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种算法简便,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含义。   6.阅书,齐读乘法含义。   7.用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新课前的三道复习题。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0页"做一做"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   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5    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    3×4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   2.学到哪些方法?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2023-07-23 11:40:491

乘法游戏

一、乘法的诞生 对于已经理解加减法算理,并能顺利解决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小牵牛们来说,他们已经做好了学习乘法的准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已经有意无意地在使用乘法的倍数观念解决问题:一对,两对,三对……但这样的计数过程在儿童眼中是实实在在的加法运算,他们还不能将他们看成一种新的运算的诞生。 和历史上的数学家一样,小牵牛们在花瓶与花朵的游戏中认识到了倍数这种新的神奇的数量关系之后,就产生了想要用数学符号表达的强烈欲望,但花瓶的数量与花朵的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能用加减法表示吗?10+2或10-2这两个算式都不符合实际情景,怎么办呢?看来我们得发明一种新的运算了。 这种新的运算叫什么名字,用怎样的符号表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数学量关系我们是否能够表达清楚。是的,数学没有” 必须如此 “这样规定,一切都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发明,我们为我们的智慧而欢欣鼓舞,但绝不是为了成为前人思维的奴仆。所以,在牵牛教室,我们只有 临时性共识 ,我们大家一起觉得这个符号“×”还不错,给它起个名字就叫“乘号”吧!把与它有关的运算就叫做乘法运算。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发明创造的过程,孩子们可以清清楚楚地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10就表示有10个花瓶,2表示花朵的数量是花瓶的2倍或者说有2组这样的花瓶,20就是最后花朵的数量。这样学习的过程才是在儿童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发明和创造。儿童并非知识的接受器。 二、乘法的含义 乘法被发明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用棋子将乘法算式“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小牵牛们会一边摆棋子一边伴随着语言的描述:3的1倍,3的2倍,3的3倍,3的4倍……而每一种倍数关系都对应着一个乘法算式。3的4倍就可以用3×4表示,那么3×4这个算式的结果又是多少呢?其实就是他们的动作操作过程:有4行棋子,每行有3颗,现在一共有多少颗棋子?那不就是3+3+3+3的结果吗?是的,乘法与加法密不可分,我们可以通过加法运算得到乘法的结果,但乘法绝不是加法的衍生品,在儿童脑海中它是以与加法完全不同的数量关系而存在。 接下来就是学习乘法口诀了吗?不,小牵牛们会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过程中去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 在棋子游戏中,孩子们发现乘法算式3×5和5×3对应的矩阵图完全一样,而且每一个乘法算式都对应着两种乘法含义:如果横着看就是5的3倍,如果竖着看那就是3的5倍。 这真的是一个重大发现,围绕乘法算式3×5或5×3,根据乘法的本质含义孩子们做出了本单元的第一幅章鱼图作品。如果我们将乘法算式理解成是3的5倍,那么3×5这个乘法算式就等于5个3相加,还可以等于4个3+1个3,2个3+3个3,当然还可以写成6个3减去1个3 ,7个3减去2个3……乘法算式可以写成乘法混合算式,或者乘减混合算式,乘法与加法加法都发生了联系。整个算式系统再儿童脑海中是一张紧密联系的网。 下面就可以学习乘法口诀了吗?不,这样好玩的游戏我们还远远没有玩够,下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会拿任意一道乘法算式玩这样的游戏。 7×2这个乘法算式该怎么理解呢?孩子们会结合乘法的本质含义给出自己的解释:7×2就是7的2倍,那不就是7的12倍减去7的2倍吗?还可以写成7的100倍减去7的98倍,还可以写成7的101倍减去7的99倍……结合文字语言的描述小牵牛们会创造出相应的符号语言,于是一位数乘三位数这样的乘法算式就出现在了二年级孩子的作品上,至于乘法算式的最终结果在孩子们看来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为自己能够通过乘法这个秘密语言进行大胆的数学创造而兴奋不已。 老师为什么不能写一个乘加减混合算式呢?看乘法算式7×2又与2×12-2×4-3×2+2×2发生了关系,仔细一样,2的12倍减去2的4倍减去2的3倍再加上2的2倍不就是2的7倍吗?没有计算结果的困扰,孩子们就会自由运用脑海中的加减乘运算观念做各种好玩的尝试,这样的“歪脑筋”真是动个不停。 在这样的数学创造过程中乘法的本质含义——倍数关系才会被儿童真正理解。 三、乘法观念的系统建构 仅仅停留在理解乘法的本质含义上,并不能帮助儿童用自己的乘法观念去处理与乘法有关的数量关系,孩子们还需要去系统建构乘法观念,让乘法可以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有利思维武器。 这次我们要一起玩的是跳格子游戏。2的一倍是2,2的两倍是4,2的三倍是6……换一种说法那就是1个2是2,2个2是4,3个2是6……如果再换一种说法那就是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三二得六…… 与2有关的乘法游戏我们可以这样玩,那么与3、4、5有关的乘法游戏当然也行,孩子们也可以在数轴上跳出来。一时想不出没关系,回头看看,发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如果正着跳完腻了我们还可以倒着跳,如果倒着跳也没有深新奇感了,我们还可以绕圈跑着跳:两个相切的圆,一个上面有6颗棋子,一个上面有7颗棋子什么时候能碰面呢? 走圈的同学把握好节奏,外圈的同学记住走了几圈,哇!真的碰面了!我走了7的6倍,你走了6的7倍。啊!原来是因为7×6和6×7的结果一样,我们走过的步数也就一样,这样自然就碰面了。将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是我们新的数学作品,仍然是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在本子上跳数轴我们又会有新发现:5的奇数倍结果的个位数字都是5,5的偶数倍结果的各位数字都是0。 到了更大数的乘法学习时,孩子们的乘法观念也变得更加强大,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求出乘法算式的结果,而开始探索不同的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中的秘密。在学到9的乘法口诀时,牵牛们发现:与9有关的乘法运算的结果实在是太好玩了,每次个位上的数字都在减少一个1,而十位上的数字每次都在增加1个十。在孩子们看来+9的过程其实就是在+10-1,而+8的过程就是在+10-2,+7的过程就是+10-3……如果发现了这一点,再去看乘法运算的结果,哇!8的乘法运算结果的个位数字果真每次都会减少2个,十位上的数字每次都会增加一个十,7的乘法运算,6的乘法运算果真也是如此。这真的算得上我们小牵牛教室的重大发现了,孩子们说快做成作品,向世界宣告我们的主权吧! 穿越完与9有关的乘法运算之后,我们做出了自己的乘法口诀表! 这是什么?你听说过汉字乘法表吗?小牵牛们竟然想到了要用汉字做一个乘法口诀表!“徐”这个字有10画,“一”正好是1画,徐×一就等于10,徐×丁就等于20,徐×小就等于30……这样一个汉字乘法表里藏着小牵牛每个小朋友的名字,当然还有小牵牛教室老大的名字哦!最后一个算式孩子们干脆把结果也换成了汉字:弘×辰=仙×深你知道它对应的是怎样的乘法算式吗?哈哈,乘法算式已经彻底被我们玩 “坏” 啦! 四:小牵牛教室的大创造 你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孩子们的世界是彩色的,他们的创造欲望也是无穷的。不知道,你是否发现了这样彩色矩阵图中所藏着的奥秘。 请千万不要仅仅夸赞我画得很美,细细欣赏,里面包含的数学思想也同样美丽。 这一切的创造一定离不开我头脑中乘法观念的不断强大。 这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使小牵牛有空间去发展我自己的数感,去理解他们所理解的乘法世界,去对一切既定的标准答案说:不!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当然,小牵牛们还是最喜欢自己的章鱼图,看这个时候孩子们此刻制作的章鱼图多了什么? 是的,乘法运算的过程,我们不再是之前简单玩转乘法本质含义的小牵牛了,我们开始用自己的乘法观念解决问题,每一个乘法算式我已经能够写出他们的结果,乘法现在已经可以成为我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了。 在制作数字树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根本不需要计算,只要我们对乘法的本质含义理解到位,我们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枝干。 加法与减法之间是互逆的关系,那有没有一种运算与乘法运算正好也是互逆的关系呢?小牵牛们已经悄悄把这个答案藏到了数字树中。我们更期待二下与它的精彩碰面。
2023-07-23 11:41:041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1、让学生理解学习乘法口诀的必要。   在此之前学生计算乘法的思维还停留在通过加法算式求和而得到乘法算式的积。如果不通过加法算式求和得积这种方法,有什么方法可使计算乘法算式达到又快又对呢?学生感到迷惑,从而使他们思考。这时学习乘法口诀的这种想法便水到渠成了。   2、自己尝试,自己发现。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这两句乘法口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又根据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编制另3个五的乘法口诀,最后自己发现寻找乘法口诀的规律。   3、巧用游戏,练玩结合。   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的最后我还让学生用这节课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教室里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了本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一、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性的,在我们的思维中这样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当中,却比较难以把握。   在本节课中我的课堂就不够开放。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时,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图来自主完成,而我却引导着学生一个一个的看。其次在写乘法算式和编乘法口诀时,由于学生没有学习1—4的乘法口诀,所以应该先扶再放。再次,在完成做一做时,我应该让学生区分一下口诀和乘法算式,加深学生对口诀意义的理解。   二、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   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   三、记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我在记口诀这个环节中,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没有侧重口诀记忆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有快有劳的记住口诀。   四、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五、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本节课中我虽然在最后总结时提了一下,但不够突出。最好能把这个环节提到前面。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小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我的课程设计理念是用好道具、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景、兴趣导入为主。选自《西游记》中的一个小段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道具(手指图)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手指图,以及教师引导,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如何让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得生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我对“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创新处理,在本课教学尽量能够体现以下几点:   1、在上课期间充分的利用了道具,较好的运用了直观教学法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还可以把数学课与美术课有机结合起来。   2、教学中紧贴主题,尽量地简化教学思路,使同学更准确、迅速的接受新课的学习内容。   4、在探究中交流,经历口诀编写的过程。把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之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引发学生多角度理解5的每句口诀的含义和来源,理解乘法意义、算式、口诀三者之间的联系,体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5、通过各种形式的"的记忆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更快更好地记住口诀,也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6、 在练习中升华,深化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教师为学生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老师的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新课标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便于学生掌握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在编制的过程中体现一定的规律性,能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解决问题与编制口诀的数学活动中去。前面学习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非常熟练地5个5个地数,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和口诀的记忆,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尝试编口诀,交流整理5的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找出口诀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各方面思考,如“一只手有5个手指”,1个5是5,得出一五得五;“一个人有2只手,2只手一上共有10个手指”2个5是10,得出二五一十。让学生从具体的、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记忆口诀,而且对学生理解乘法问题,解决乘法问题很有帮助。   编口诀是这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的是先扶后放这一教学手段,因为我知道口诀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所以我先让学生说说意图,然后让学生编口诀,再理解口诀的意思,在这整个环节中,我很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不是由老师传授给他们。目的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让学生来展现自己的本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记忆口诀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通过拍手游戏、对口令、猜卡片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给“弱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和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地探索和发现口诀、熟练的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在学生背诵口诀的时候,对口诀的理解很好,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对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进行区别的时候,学生读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常把算式说成口诀。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和帮助。   最后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理解口诀的意义,掌握学习口诀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本课时的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数学的方法,更好地为后面乘法口诀的学习打基础。   成功之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首先我通过创设福娃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乘法算式,思考计算结果如何得出,从而揭题《乘法口诀》,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探究的时候先让学生对照乘法算式,说乘法口诀各部分的意思,这一环节强调让学生多说,个别说,同桌互说,集体说,使每位小朋友能够真正理解口诀的含义。当得出两句口诀,对比分析,进行小结归纳编乘法口诀要先说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再说乘法算式中的积。这让学生初步建立编写口诀的表象认识。之后,我设计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自己编写乘法口诀,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在找规律过程中发现记忆口诀的诀窍,更深层地认识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最后,对口令、开火车到顺背、倒背,形式多样地记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安排智力闯关的练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小朋友能够融入到学习的环节中,能够快乐地学习。   不足之处:   每一次磨课都暴露了我诸多的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评价、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课堂处理、与学生沟通都不够顺畅,环节与环节衔接的过渡不够自然,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还需要深入细致地反思,每提出一个问题,需要预设学生的回答,又该如何衔接,这并不是暂时的眼前的问题,也不是一两日能够解决,需要在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沉淀中总结和摸索,了解学情、吃透教材,还有很长一段学习的过程,继续努力!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进行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乘法”这一概念在脑海里,因此我在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去探究发现乘法口诀,并学会用乘法口诀计算。   在“5的乘法口诀”新授课中,教学质量良好,感觉做的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我使用了喜洋洋作为导入,跟小孩拉近了距离,更容易的融入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去接受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教学事半功倍。   2、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更注重学生的说,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更是在说数学,而且我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都掌握在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可以用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能达到本节课所预定的教学目标。   3。在设计练习上,我设计了对口令环节,有师生对口令的,有生生对口令的。孩子都是纯真可爱的,对口令是一个节奏明快的练习,学生把对口令当游戏,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就把口诀紧紧记牢了。   作为一个新老师的我来说,不足的地方还是不少的,这些都是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入部分:在这方面上,我利用动画主角作为导入所占本节课的时间太多了,而且有点偏离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是被引起了,但是一下子又沉没了,感觉得不偿失,又点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2、教学过程方面:在实现“数、想、说、做”这四步曲的时候,明显的感觉没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学生觉得老师让我们摆一下小棒,并不知道摆小棒后面的意义。我想,会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做这四步的时候时间分配不当和老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学生没完全听懂老师的要求。所以才会导致没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   3、练习方面:在练习上面,我应该多出点难度不一样的题目。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书本上的练习只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然而,成绩优秀的学生感觉练习没什么难度,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更应该准备一些提高题去满足需求不一样的学生。
2023-07-23 11:41:121

乘法口诀课堂上设计哪些学生活动

乘法口诀课堂上设计哪些学生活动 通过1-5的乘法口诀的复习,较好的做了铺垫,使得后续学习比较顺利。另外这里还复习了上节课刚刚学习的乘加和乘减。在旧教材中,乘加乘减安排比较靠后,新教材把提到了1-5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之间,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借用乘加乘减来记忆口诀。所以这里也要做好复习铺垫。 语文课堂上哪些学生活动能体现课堂的活力 在现代化教学中,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人生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历程,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支撑。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去理解接受知识,去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知识,去赋予知识个性化的意义,使学生活力在课堂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这样的课堂,知识的学习已不再停留在认知过程上,而是扩充套件到了人格、情感、审美等育人的领域中来,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伴随着人格的健全,精神境界的提升。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就充分显现出来了。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焕发活力就成为我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标,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知识王国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知识的使用价值。 如何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课堂节奏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 我们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理解其意义。 教具:课件、卡纸。 如何快速背乘法口诀 最近很多学生乘法口诀背不掉 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我们不应该把现成的乘法口诀一句一句呈现给学生,而是在开始学习口诀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口诀的前两个数就是两个乘数而且小的数在前,积是两位数就把“得”去掉,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编乘法口诀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编口诀的方法,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同时初学口诀时还以将每一句对照相应的图,再说说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思,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含义有机的联络起来,有意义的掌握背诵口诀。 小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体验哪些活动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资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启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资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资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当学生调整学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8=7(个)。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吗?”学生异口同声:“15个。”“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篮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启用,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59”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薰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课后,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援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课堂上如何设计学生"一帮一"的互助活动 你可以在学习上进行“一帮一”,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成绩差的同学,下课时利用时间去教导他帮助的同学,例如:出一些练习题给他做,把他不懂的问题慢慢的教导他,……都可以,当成绩好的同学把成绩差的同学的成绩升高了,那么也可以给予一些物质的奖励啊。但是必须保证成绩好的同学的成绩不会下滑。最好的配最差的中等的互帮互助。。。。。。在考试中哪一组进步最大,,进行奖励,,促进大家互帮互助的积极性,,过段时间再重新按新的情况分配小组 78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你是问7 、8 、9的乘法口诀?就是九九表的后三行?这到处可以找到啊! 72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8x9=72 4x18=72 2x36=72 1x72=72 小学乘法口诀67的复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地应用6的乘法口诀(如: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等)。 教学难点: 探究和记忆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至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由6个豌豆荚组成的主题图,图中的每一个豌豆荚里都有6颗豆子,再通过列表,让学生在探索豆子颗数和豆荚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时,得到6的乘法口诀的结果,然后进一步由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教材中,没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诀,其意图是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来探索6的乘法口诀,体现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一段学习2——5的乘法口诀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编写口诀的经验。能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加以运用。 2.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仍存在个体差异,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有个别学生已经会背九九乘法口诀表了,但也有个别学生5以内乘法口诀还不够熟练。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例题表格等。 教学关键: 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络,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口算训练 3×5 4×3 2×4 5×4 4×4 5×3-5 3×3+4 2×3+8 2×2+9 5×5-6 (独立完成后,指名先说口诀,再说答案。) 师:刚刚我们一起用1——5的乘法口诀做了一些口算题,下面请大家再一起背一下1——5的乘法口诀。 3.再次齐背口诀。 【反思: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建立在1-5的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的,因 此,通过1-5的乘法口诀的复习,较好的做了铺垫,使得后续学习比较顺利。另外这里还复习了上节课刚刚学习的乘加和乘减。在旧教材中,乘加乘减安排比较靠后,新教材把提到了1-5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之间,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借用乘加乘减来记忆口诀。所以这里也要做好复习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情境汇入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请大家先看黑板。这里有一个表格,表格有两行,第一行写的是“豆荚个数”,第二行写的是“豆子颗数”。豆荚的个数分别是:1、2、3、4、5、6,接下里请大家开启数学书,翻到60页,看看图中每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 生:6颗。 师:那一个豆荚里有几颗豆子? 生:6颗。 师:那2个豆荚里呢? 生:12颗。 师:好,那接下来的表格自己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填完后坐端正。 (生自己完成表格,之后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反思:通过前两个的指导,让孩子们对表格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再开始独立 填写表格,为让学生自主探索做好充分准备。】 2.观察思考: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次加6. 师:继续观察:第一格里的6是几个6? 生:1个6是6。 师:那第二格里的12呢? 生:2个6是12。 师:第三格里的18呢? 生:3个6是18。 师:第四格里的24呢? 生:4个6是24。 师:第五格里的30呢? 生:5个6是30。 师:第六格里的36呢? 生:6个6是36。 师:嗯,不错,我们一起读一读:1个6是6、2个6是12…… 6个6是36。 【反思: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大胆放手,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参考上面的统计表,写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师:请大家根据1个6、2个6、3个6、4个6、5个6、6个6写出乘法算式,能写几个写几个。 (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同时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写算式,之后评价订正。) 【反思:孩子们已经有了1-5的乘法口诀学习的经验,这里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写算式,既是对乘法意义的一个复习,也为下一步编写口诀做好了铺垫。】 师:孩子们,你们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在编写口诀之前,谁想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呢? 生1:要注意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师:嗯,说得很好!还有吗? 生2: 口诀要用汉字。 师:嗯,对,口诀和算式有所不同。第三呢? 生3:得数不满十的要写“得”字。 师:很细心的孩子。第四呢? 生:因数在前,积在后。 师:很好!大家在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几点哟。接下来,请大家把课本60页上蓝色方框中的口诀补充完整。 (生自己在书上写,同时请6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口诀,之后评价订正。) 【反思: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已有2-5乘法口诀为学习的基础,所以把口诀的编写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 3.记忆6的乘法口诀 师:孩子们,一起读一读我们刚刚编写出的口诀吧! (生齐读口诀) 师:仔细观察我们编写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观察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发现的规律。) 生4:口诀中第一个乘数每次多1,第二个乘数都是六,积每次多6。 师:观察得真仔细,并且能够做到有顺序的观察,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好,请大家跟着赵培林同学观察的规律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一起有顺序的观察) 师:当我们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背起口诀就容易多了,下面进行1分钟背口诀比赛。 (生开始背口诀,之后进行对口诀练习,先是师生对口诀,然后是同桌对口诀。) 师:孩子们,老师在背口诀的时候想不起来“四六”和“六六”是多少了,但是我记得“五六三十”,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生5:五六三十,减去一个6就是24,所以四六二十四。 师:那六六呢? 生6:五六三十,加上一个6就是36,所以六六三十六。 师:嗯,真好!你们看,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口诀之间的关系,即使忘了某一句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用相邻的口诀帮我们想起来。 【反思:乘法口诀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利用多种形式如:对口令、做游戏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兴趣,便于学生记忆,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应用意识。】 4.巩固练习、反馈应用。 1)听口诀写算式; 三六十八 六六三十六 2)口算(先想口诀,再写算式) 4× 6 5× 6 6× 3 6× 2 6× 6 【反思:学生在刚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马上就设计这两个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乘法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络,使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 5.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师: 大家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回头看一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 生:我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 生:我知道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6句。 生:我知道一句乘法口决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生:我学会了怎么又对又快记住口诀。 生:我觉得乘法口决的作用可真大。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中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正确、 熟练地应用它们。在课后仔细体会,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用到6的 乘法口诀? 今天课下请大家熟练背会1——6的乘法口诀。好!下课! 如何巧妙记住99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课件 如何让学生记住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作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我国数学教育的特色内容之一,有必要要求学生熟练记忆。我们所说的记忆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达成记忆。 1.在比较中,掌握记忆方法。 教材多次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题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如7的乘法口诀,一题练习是先算7×3+7,然后计算7×4和4×7,要让学生用比较,来理解计算7×4和4×7用的是同一句口诀,并且可以想这一句口诀中的积就是前一句口诀中的积再加上7。再如,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一道练习是先算7×5,再计算35÷7和35÷5,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3题都用一句口诀来计算。在教学中,对学生容易混淆和记错的口诀也要经常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记忆。允许并鼓励学生记忆口诀方法的多样化。 2.在游戏中,激发记忆兴趣。 游戏是低年级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形式活泼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要组织好教材提供的游戏活动。如“对口令”的游戏,根据一句口诀说出两题乘法或除法算式。组织游戏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注意人人参与,使游戏的过程成为每个人记忆的过程。再如“猜数”的游戏7×( )=21,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小兔子挡住了( )里的数,你知道是多少吗?为什么?为此激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自主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3.在运用中,提高熟练程度 也许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不会思考为什么要记忆这些口诀这种问题,但是,如果学生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会体会到熟练记忆口诀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创设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口诀解决问题。如有15个小朋友排队坐缆车,每辆缆车限生2人,7辆车够坐吗?(情境图出示),还可以将问题改为“8辆车够坐吗?”再如,有24人,每只大船坐4人,小船只能坐3人。都坐大船要用几只?都坐小船要用几只?经常性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能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熟练程度。再比如比一比,谁说的算式多:□×□=8 36÷□=□。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想到的算式,并能按顺序说。
2023-07-23 11:41:201

小学数学论文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新村完小 张子文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往往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时候教师的提问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不能真正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致使教学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具体表现如下:1.难易失调 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把他们估计得过高或者过低,所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要么过大,要么过小。过大时,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常使全场沉默无言,教师不得不把问题分解,化难为易,使学生重新入轨。再者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畅,把教学内容肢解成许多小问题,师生一问一答,教师问得从容,学生答得流畅,整齐划一,实质上很多问题没有思维价值,严格讲不能叫做问题。也正是这些虚假问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思维通道,限制思维的方向和路线,带有去“问题化”的倾向。以上两种情况都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当的训练,使其停在无法思考、不用思考的状态下,自然谈不上启迪、诱导和开发了,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越俎代庖 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就让他们回答,学生答不上来。此时教师不是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思考的角度,换个说法矫正学生的思路,而是急急忙忙讲出答案,把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取而代之。结果自己劳神费力设计的问题不解自破,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其学习情绪,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愿意回答问题,越是难题越是如此,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3.口头禅现象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充斥课堂。学生回答“是”能代表发自内心的认同,学生回答“对”,能表明其思维的清晰明朗。这样的问题只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的肤浅,高明的教师是用心沟通的而无需通过“是不是”“对不对”来寻求自我满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小学会察言观色,试想:学生不回答“是”“对”又能怎样说呢? 4.去数学化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尤其是不恰当的情景创设,造成的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导致教学始终在数学的外围盘旋,没有让学生触摸到数学的本质,没有了“数学味”。 要提高问题设计与提问的质量,教师应在授课前和授课中分别做好三个把握,上课前的三个把握为: 1、把握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理解编者的意图,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掌握训练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难点,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这样使好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2、把握好学生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适应,乐于接受。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把握好课型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不同要求,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新授课上,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索,探究新知识。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幅度和坡度,复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功能,问题应从大处入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授课中要注意三个把握: 1、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间距离”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一讲到底,也不是一问到底,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的节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例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半圆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剪开,重新拼合,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老师只需设计两个问题即可:(1)请大家认真观察,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比较宽松的思维空间,通过思考学生要说的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抓住两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等生只是在语言条理上差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说出一二来。这样便有利于学生理解,发现形变面积不变,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2)完成上述的发现后,老师可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那么,圆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由于学生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全可以对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工、整理,进而独自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把握好课堂提问的“空间距离” 课堂上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在提问时,恰当的近距离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的期待。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空间距离,所提的问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太直太露,让学生无需思索就可回答,使提问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在他们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提问,对浅问题、直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大问题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难题浅问,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3、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心理距离” 首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提问不要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可以平缓一些,态度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允许学生出错,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让他别着急,一想再回答。只有学生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其次,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心理距离,好的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是大多数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能够解决的。这样的给学生“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是不同的,老师提问也不能“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让优秀生来回答,对于难度一般的题目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让人人学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如: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可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1)阅读课本,你能按课本图示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后进生做答)(2)阅读课本,你能根据操作实践,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中等生回答)(3)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优等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水平,使他们能够各有所获。 再次,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即目标是聚合的,思维是发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差异性,即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的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思考。
2023-07-23 11:42:002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熊请客》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熊请客》,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熊请客》 篇1   设计思路:   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需要具体的形象材料的。通过直接感知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最后才能主动地去做。本活动的设计旨在利用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内容,从正面引导幼儿积极地感知怎样做客?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并学会在使用礼貌用语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实现德育过程和情境的最优化,以提高体验理解的效果。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几种动物的食性。   2、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中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小熊、小猫、小狗、小兔头饰和图片。   2、创设小熊请客的场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用盘子盛好的食物(小鱼、肉骨头、萝卜图片)。   3、小鸡、小鸭、小羊等动物图片及相应的食物图片。   4、《小熊请客》故事、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利用挂图边讲故事边根据故事情节提问,请幼儿挑选合适的动物图片。   小猫来了,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小狗来了,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小兔来了,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三个小动物最后对小熊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2、教师利用动物玩具为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几句常用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   三、分角色表演,学说礼貌用语。   1、教师讲故事,鼓励扮演小动物的幼儿模仿小动物进行对话。(反复请不同幼儿进行)。   2、教师请几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利用食物分角色表演故事。   活动延伸:   1、在角色区组织幼儿玩“娃娃请客”的游戏。   2、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了解更多小动物的食性。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熊请客》 篇2   设计思路   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需要具体的形象材料的。通过直接感知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最后才能主动地去做。本活动的设计旨在利用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内容,从正面引导幼儿积极地感知怎样做客?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并学会在使用礼貌用语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实现德育过程和情境的最优化,以提高体验理解的效果。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动物的食性,喜欢听故事。   2、引导幼儿感受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重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几种动物的食性,喜欢听故事。   难点:了解几句常用的礼貌用语并学会运用。   活动准备   1、小熊、小猫、小狗、小兔头饰和图片;小熊玩具一个。   2、了解有关动物习性。   3、创设小熊请客的场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用盘子盛好的食物(小鱼、肉骨头、萝卜图片)4、小鸡、小鸭、小羊等动物图片及相应的食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小熊图片及各种食物图片。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师:小朋友,看,谁来了?   幼儿:小熊师:今天小熊请客,他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请你们猜猜他要请谁呢?   幼儿自由猜测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看看到底请的谁?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本环节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直接出示小熊玩具。并引导幼儿猜一猜,激发他们听故事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看挂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利用动物玩具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故事的名字?故事中有谁?   2、教师利用挂图边讲故事边根据故事情节提问。   (1)小猫来了,小猫怎样对小熊说呢?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引导幼儿边学说“小猫,请你吃鱼”边把小鱼图片贴在小猫图片的下面。   (2)小狗来了,小狗怎样说?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引导幼儿边学说“小狗,请你吃肉骨头”边把肉骨头图片贴在小狗图片的下面。   (3)小兔来了,小熊怎样说?小熊要请他吃什么?   引导幼儿边学说“小兔,请你吃胡萝卜”边把胡萝卜图片贴在小兔图片的下面。   (4)三个小动物最后对小熊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3、分别出示小鸡、小鸭、小羊等动物及食物图片,试着续编故事内容。   它们三个谢过小熊以后,听,谁又来了“叽叽叽”……   1、幼儿积极发言讨论这三种动物喜欢吃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食物图片。   2、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及角色对话。   (本环节通过讲边故事,边操作使幼儿更加形象的了解到不同动物的食性;小鸡、小鸭、小羊等动物的出现更增加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拓展了幼儿的知识)。   三、分角色表演,学说礼貌用语。   发散幼儿思维(3分钟)   1、教师分别扮演小猫、小狗、小兔……等动物,幼儿集体扮演小熊进行表演。   2、教师扮演熊,分别让幼儿当小猫、小狗、小兔表演故事,引导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你好”、“谢谢”。   (本环节通过对扮演各种角色,多方位的使幼儿复习巩固角色对话内容)   四、听音乐学小动物走路活动结束。(1分钟)   活动延伸   1、在角色区组织幼儿玩“娃娃请客”的游戏。   2、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了解更多小动物的食性。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熊请客》 篇3   活动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饮食习惯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2、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3、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   难点:感受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理解学会使用礼貌用语,鼓励幼儿积极表演,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   活动准备   1、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2、材料准备:   ①小熊、小兔子、小猴子、小鸭子、小狗的图片各一。   ②熊猫、老虎、丹顶鹤的图片各一。   ③小动物的食物卡若干(小草、鱼、骨头、肉、桃子、萝卜、野果、米饭、树叶、蜂蜜等)。   ④画好的盘子4个。(以上皆为自制磁性教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导语:“孩子们,现在呀有一位动物朋友要和我们说话,看,它是谁?”   出示小熊图片,相互问候。(礼仪渗透)   问题(以小熊的口吻):   ①“小朋友,我想问问你们,知道我生活在哪里?我都喜欢吃些什么食物呢?”   ②“我今天请了几位朋友来和我过生日,我为它们准备了好吃的食物,看看都是什么?”   二、探究   1、看一看:出示的食物是什么。   2、猜一猜:根据这几种食物,能知道小熊都请谁来了吗?   3、做一做:请4名幼儿与盘子一一对应站好,然后按要求放食物。   要求:请4名幼儿在每种食物中各取一个放到自己的盘子里(萝卜、桃子、骨头、小草,幼儿能听懂多重指令)   4、看:幼儿看教师肢体语言,说出小猴子、小兔子的名称。   听:幼儿听教师模仿小动物叫,说出小狗、小鸭子的名称。   说一说:这几种小动物分别生活在哪里。   5、礼仪渗透:小动物们轻轻敲小熊家的门然后小熊出门迎接,相互问候。(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   三、讨论与操作:请小动物们用餐   1、问题①“孩子们,想一想,餐盘中的食物都是小动物们能吃的吗?”   解决:请小朋友们说答案,教师操作,将盘子中每种动物不吃的食物挑出来。   问题②这几种小动物除了吃刚才的食物,它们还吃什么?   解决方法: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为小动物们分食物。   四、讨论   问题(以小熊的口吻)“小朋友,我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呢?”   提示:引导幼儿回答时,不能简单的说“好好对待它。”要说的具体一点,并且注意有感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延伸   把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自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我的发现告诉你》。通过教学,发现虽然这个教材很老了,但孩子兴趣还是挺高的,在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讨论我的生日会有谁来参加?通过食物大部分幼儿都能猜出。然后让幼儿学习故事,知道懂礼貌的重要性。接着抛出问题:这些小动物除了吃刚才的食物,它们还吃什么?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为小动物们分食物。最后教师以小熊的口吻“小朋友,我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呢?”,但小班的孩子语言词汇量有限,只能简简单单的说好好对待它们,与它们交朋友,但我认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完成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熊请客》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体验曲调的重复和力度变化的有趣性。   2、作有新意的大胆地创编游戏动作,能主动跟随音乐动作表演。   3、在表演中学会相互合作。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跟随音乐表演动作。   2、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童话剧音乐《小熊请客》、自制《小熊请客》的场景和图画,小鸡、小猫、小狗、小熊、狐狸、头饰各一个、大的活动空间、幼儿15名围成小路装扮花和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老师带狐狸头饰随音乐进入教室与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狡猾的大狐狸,我听说我们这儿的小朋友很会玩游戏唱歌也很好听,所以今天我就是来和大家玩儿游戏的,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吧!   (1)教师引导幼儿到故事场景的活动空间,放故事音乐请幼儿安静的听小熊请客的故事情节,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师:“在故事《小熊请客》中,小朋友们还记得狐狸都遇到哪些倒霉的事情吗?教师出示图片,并模仿小鸡的表演,引导鼓励幼儿回答。   幼儿:(小鸡高兴的唱着歌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半路上碰到了狐狸想和小鸡一起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小鸡不想带狐狸去,狐狸生气的骂了小鸡。)小朋友说一件老师就重复说,增强幼儿记忆。   (2)教师依次模仿小猫、小狗的故事情节,创编动作并提醒幼儿每次都不愿意带狐狸去小熊家时狐狸生气的样子一次比一次凶。老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说完后教师语气、动作夸张地进行整理。   (3)请个别幼儿带头饰表演唱小熊请客。   2、集体随音乐表演狐狸、小猫、小狗、小鸡、小熊的动作及表演唱,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也让幼儿感受到随音乐的节奏变换。   3、把幼儿分组带头饰、自由的创编动作合作表演,将幼儿带入到角色扮演的快乐中。   4、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角色表演唱。   活动延伸   今天我很高兴很高兴,谢谢小朋友们陪我玩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朋友真的很会玩游戏,那小朋友们,如果是你来编故事,你故事里的狐狸遇到的倒霉的事情又会是哪些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想好了就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好吗?   活动反思   1、在这个活动中,我抓住了孩子爱玩儿、爱发现、爱创作的特点,而且我们班上孩子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和追逐游戏,抓住这些特点,开展了这个活动。平时我们的孩子很害羞,不知道怎样跟老师亲近,但只要一玩游戏,孩子们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就小了很多,再加上这个游戏和故事情节他们很感兴趣,整节课来说,气氛都很高涨,课堂秩序也很好。   2、在这个活动中我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与指导者。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积极创编,尊重并承认幼儿的创作。   活动效果评析   1、优势:活动目标达成较好,在活动设计和过程中都抓住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如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这个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语气、动作引起了幼儿好动的好玩的天性,能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   2、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有一两个孩子因为在创编环节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发言,使得他们情绪有些低落,没有对孩子的想法进行肯定或评价。这是我值得注意的,如果当时我当场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或者跟小朋友们说请他们把自己好的想法先留着我们下课后接着分享并用于游戏中的话,就不会造成这种状况。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熊请客》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   自主编制4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   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秋天到了,小熊家种的红果树丰收了,他想请小伙伴到他家吃糖葫芦,相机板书课题:“小熊请客”。妈妈告诉他一串穿4个红果,小熊想串9串,可是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呢,小熊怎么也想不出来,我们来帮他数一数好吗?(电脑显示丰收的果园和小熊)   二、手脑并用,探究问题。   1、摆一摆:   每个小组都发有一定数量的小苹果来代替小熊的红果,请你们四个一串摆一摆。(课件出示)   2、数一数:   数数,1串有4个红果,2串呢,3串呢?最后算出9串穿了多少个果子,小组要分好工,摆好一起数一数然后共同填好教材20页的记录单。   填好后指名汇报评价。   3、做一做:   师:同学们数的很认真,填得也很正确,你们能不能像我们前边学习的编口诀那样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呢?   学生根据记录独立列式、编写口诀。编完后小组交流填写的准确性,再集体汇报,教师同时板书:   1×4=4一四得四   2×4=8二四得八   ……   4×8=32四八三十二   4×9=36四九三十六   师:现在有了4的乘法口诀,今后小熊串糖葫芦是就很容易知道需要多少个红果了。那么你还能根据四八三十二写出另一个乘法算式吗?   4、议一议: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帮助小熊记这些口诀。   生: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5、练一练:对口令,记口诀   通过师出生对,生生互对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6、说一说:一张桌子四条腿,2张桌子……   三、实践应用,反馈信息:   1、助人为乐:   师:小熊刚串完糖葫芦,他的小伙伴就来了,有小兔、小松鼠、小狗、小刺猬。(电脑出示)小熊请他们吃糖葫芦,大家很开心,小伙伴要走了,小熊有点舍不得,他想再送给伙伴点儿礼物,可是送什么好呢?妈妈告诉他咱们的果园里还有一些气球呢,把气球送给他们吧,小熊听了很开心。可是他们来到果园,发现气球上多了一些算式,原来熊妈妈想考一考大家:   这下可难倒小伙伴了,他们不会算这些题,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   同学们一定很愿意帮助他们,教师趁机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出这些题的。这样的练习有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1、打气球:   还有一些气球高高的挂在果园里,你愿意帮助小熊击中这些气球吗?(完成书中练习2)   2、巧手拼图:   师:小熊想把自己的家布置的更漂亮些,他想把桌子铺上这样的拼图,(电脑出示3题)大家帮助小熊算一算需要多少个黄颜色的正方形、多少个蓝颜色的正方形?   生:在书上填写,全班交流填写结果。   3、走迷宫:   这节课大家既学到了知识,又帮助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现在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数学游戏:找规律,走迷宫。   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交流得出的规律,   四、交流收获,学会思考: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预设及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我的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体现了趣味性: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对单纯的学知识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发展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给教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学习乘法口诀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很长的记忆能力训练的过程。意义识记的基础是理解,机械识记的基础是多次重复。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机械识记占优势,因此在反馈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用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对口诀的理解,从而熟记乘法口诀。   我在教学的最后的环节设计了走迷宫的数学游戏,想以此展现学生独特的方法和策略,但由于低年级孩子容易被课程外的因素吸引,当他们对一个数学活动兴趣盎然的时候,他们的兴奋点就会多停留在那里,所以课堂上有放出去却收不回来的现象,使得走迷宫游戏中很多孩子没能按时完成。由此使我认识到,数学活动固然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多的活动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关注点偏离了知识点。所以,数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是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而设置,活动不在与多少,要有实效;不在与难易,要服务于课程。   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当我看到我学生通过探究而豁然开朗的目光时,我知道,是不断的反思与探索让我看到了新理念下的新课堂!
2023-07-23 11:42:101

小学毕业考试复习

买一套毕业考试题,从五年级开始复习
2023-07-23 11:42:233

求读书笔记范文5000字,无论好坏。不管你有几篇。都复制上来。

5000字?不如去把老师办掉
2023-07-23 11:42:344

根据节奏哪个乘法算式是正确的

“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词): 1.叮叮叮,叮叮叮__ 3个叮的2倍____3×2_______; 2.啊,啊,啊,啊____ 1个啊的4倍____1×4_____; 3.呜呜呜,呜呜呜_____3个呜的2倍____3×2____; 4.喵喵,喵喵,喵喵___2个喵的3倍_____2×3____.
2023-07-23 11:42:531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你会做吗?

要看是什么题,现在的小学题目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
2023-07-23 11:43:024

1.小学数学奇葩神题:根据拟声词答乘法算式---“根据 节奏,写出乘法算式(一组拟声词): 1.叮

1.叮叮叮,叮叮叮__3x2___________;2.啊,啊,啊,啊____1x3_________;3.呜呜呜,呜呜呜___3x2__________;4.喵喵,喵喵,喵喵___2x3__________。” 如果帮助到你我的朋友 请采纳我啊~~ 谢啦啊
2023-07-23 11:43:101

小丽今年7岁,他家爷爷比她大48岁,他妈妈比他爷爷小36岁,他妈妈今年多少岁?

这咋一看是数学题,其实一算才知道是社会伦理题
2023-07-23 11:43:1914

二年级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写出四个相关算式

二三得六 2x3=6 3x2=6 6除以2=3 6除以3=2
2023-07-23 11:43:551

跟小朋友们玩排球根据游戏的设计写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怎么写

乘法算式:4×3=12(个); 除法算式:12÷4=3(个); 12÷3=4(个); 故答案为:4,3,12(个);12,4,3(个);12,3,4(个).
2023-07-23 11:44:111

根据一句乘法口诀最多能写几个个算式?

2019-2020的二年级小学附加题 :要求用三六十八 写出10个相关算式。这个怎么写?我晕,我怀疑学了假数学。
2023-07-23 11:44:282

还可以写出一道怎样的乘法算式?

2023-07-23 11:44:402

集体63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两道乘法两道算式怎么解

集体63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两道乘法两道算式解法如下:【题目】先把乘法口诀补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三六()七()六十三()九三十六。答案:18。【解析】 3*6=18 ,6×3=18, 18÷6=3,18÷3=6;九, 7*9=63 , 9*7=63 , 63÷7=9。拓展: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2023-07-23 11:45:131

根据每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四八三十二

4×8=32,8×4=32;3×8=24,8×3=24;2×9=18,9×2=18
2023-07-23 11:46:061

根据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对还是错

图你有你努努力婆我
2023-07-23 11:46:244

根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_.?

解题思路:根据一句乘法口决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根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7×8=56或8×7=56. 故答案为:7×8=56,8×7=56. ,4,
2023-07-23 11:46:581

九九乘法表每句口诀能写出2道除法算式和2道乘法算式对吗?

这句话是对的。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举例如下:“四五二十”1、乘法算式:4x5=205x4=202、除法算式:20÷4=520÷5=4由此判断,上述的话是正确无误的。九九乘法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扩展资料:乘法口诀表特点: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2023-07-23 11:47:051

2×6=12;6×2=12
2023-07-23 11:47:351

根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_.

根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7×8=56或8×7=56. 故答案为:7×8=56,8×7=56.
2023-07-23 11:47:411

二三得六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答案: 解析: 二三得六     2×3=6      2×3=6 一三得三 3×1=3 1×3= 3      
2023-07-23 11:47:491

想知道乘法算式是什么?

乘法算式就是用乘法表示的算式。如下:31x27、53x32、57x41、22x79、50x67、92x37、43x82、11x64、63x72、21x58、22x80、24x35、19x66、30x54、79x20、83x43、71x67、38x85、88x24、63x77。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四个问题:1、两个数的最后一位要对齐。2、尽量把数字多的数写在上面,数字少的数写在下面,以减少乘的次数。3、如果两个数的末尾有“0”,写竖式时可以只将“0”前面的数的最后一位对齐,最后在竖式积的后面添上两个数共有的“0”的个数。4、小数乘法要根据小数的倍数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023-07-23 11:48:001

乘法竖式怎么写

乘法算式竖式如下图:乘法竖式算法:1、一个乘数与另一个乘数的个位和个位要对齐,十位数要跟十位数对齐。2、先用一个乘数的个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3、在用一个乘数的十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的个位要与前面结果的十位对齐。依次类推。4、然后把乘得的结果相加就得到乘法算式的结果了。关于乘法的计算方法1、使用铅笔和纸张乘数的常用方法需要一个小数字(通常为0到9的任意两个数字)的存储或查询产品的乘法表,但是一种农民乘法算法的方法不是。2、将数字乘以多于几位小数位是繁琐而且容易出错的。发明了通用对数以简化这种计算。幻灯片规则允许数字快速乘以大约三个准确度的地方。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机械计算器,如Marchant,自动倍增多达10位数。现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大大减少了用手倍增的需要。
2023-07-23 11:48:101

乘法口诀45句对应多少个算式

乘法口诀45句对应2个算式.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已有两千多年,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使用的顺序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此口诀的名称,又称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一九九九”。学生学的“小九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10000×10000”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成为我们的九九口诀“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它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传入英国后,因语言不同导致口诀变长,背诵较难,《一课一练》英国版中可能改为“12×12乘法表”。
2023-07-23 11:48:511

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2*3=64*5=20
2023-07-23 11:49:031

乘法口诀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2023-07-23 11:49:445

九九乘法表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

这句话是对的。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举例如下:“四五二十”1、乘法算式:4x5=205x4=202、除法算式:20÷4=520÷5=4由此判断,上述的话是正确无误的。九九乘法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扩展资料:乘法口诀表特点: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2023-07-23 11:50:021

四年级100道乘法算式

四年级乘法题
2023-07-23 11:50:235

根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______或______.

根据“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7×8=56或8×7=56. 故答案为:7×8=56,8×7=56.
2023-07-23 11:50:371

一句口诀里可以写出多少道不同的算式

这句话是对的。每一句乘法口诀都可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发展《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一九九九”。学生学的“小九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10000×10000”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成为我们的九九口诀“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它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传入英国后,因语言不同导致口诀变长,背诵较难,《一课一练》英国版中可能改为“12×12乘法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乘法口诀
2023-07-23 11:50:501

根据算式写出6的乘法口诀。 1×6=6口诀:___________。2×6=12口诀:___________。3×6=18口诀:_____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2023-07-23 11:51:041

一句乘法口诀一定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对吗

错误的。虽然乘法有交换律,但是类似这种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这样的乘法口诀就写不出两道乘法算式。举例说明,如下:乘法口诀 六六三十六只能写出 6×6=36这一个乘法算式。而乘法口诀 四五二十,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可以写出4×5=20和5×4=20这两个乘法算式。扩展资料: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1、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积的个位就与哪一位对齐,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2、末尾有0时,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0。3、中间有0时,这个0要参加运算。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参考资料:乘法知识点汇总
2023-07-23 11:51:201

每一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对吗

不是。两个一样的数就是一道乘法算式。比如1×1=1,9×9=81。举例说明,如下:乘法口诀“六六三十六”,只能写出6×6=36这一个乘法算式。而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可以写出4×5=20和5×4=20这两个乘法算式。 乘法简介 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2023-07-23 11:5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