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什么叫扬程?用什么字母表示?用什么计量单位?和压力的换算及公式?

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时所获得的能量增加值,称为扬程,用H表示,单位为m。在流量一定的前提下。泵扬程与功率成正比。也与转速成正比。
水元素sl2023-07-02 09:12:201

以前学过的忘记了压强如何换算压力,比如270kpa等于多少千克,详细的换算公式

P=F/S,S为接触面积
hi投2023-07-02 09:12:143

压力与流速的计算公式,

流速=流量/管道截面积。假设流量为S立方米/秒,圆形管道内半径R米,则流速v:v=S/(3.14*RR)。
余辉2023-07-02 09:12:009

压力和扬程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压力和扬程换算公式如下:p=ρgh即:压强=密度×重力系数×高度(即扬程)。扩展资料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后获得的有效能量。是泵的重要工作性能参数,又称压头。可表示为流体的压力能头、动能头和位能头的增加,即H=(p2-p1)/ρg+(c2^2-c1^2)/2g+z2-z1式中 H——扬程,m;p1,p2——泵进出口处液体的压力,Pa;c1,c2。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叫扬程。泵的扬程包括吸程在内,近似为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扬程用H表示,单位为 米(m)。泵的压力用P表示,单位为Mpa(兆帕),H=P/ρ.如P为1kg/cm2,则H=(lkg/ cm2)/(1000kg/ m3)H=(1kg/ cm2)/(1000公斤/m3)=(10000公斤/m2)/1000公斤/m3=10m1Mpa=10kg/c m2,H=(P2-P1)/ρ(P2=出口压力 P1=进口压力)。参考资料扬程_百度百科
Ntou1232023-07-02 09:11:571

压力与压强换算公式

10,000,000Kg/平方厘米
此后故乡只2023-07-02 09:11:533

压力换算公式

Fuff1dGuff1dmg
康康map2023-07-02 09:11:515

压强、压力换算公式及换算单位?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被除数(压力)越大,除数(面积)越小,结果越大。P=F/S
可桃可挑2023-07-02 09:11:504

压力单位与压强单位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Mpa换算为KN:压力MPa是N/平方毫米,这样压力乘以面积(转化为平方毫米),再除以1000,就得到相应的kN值了。1mpa=1000kpa为压强单位,kN为压力单位,压强乘以单位面积等于压力。1000kpa*1M2=1000kN1mpa在1平米范围内压力为1000kN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拓展资料1、压强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2、压强的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即:P=F/S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压强单位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2 09:11:481

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p=F╱SF=P×S压强表示为P,压力表示为F,S是受力面积
阿啵呲嘚2023-07-02 09:11:472

压力单位的换算公式

工程上常用的是兆帕(MPa):1MPa=1000000Pa.1个标准大气压力=1.00336×0.098MPa=0.10108MPa≈0.1Mpa.1bar=0.1MPa压力的法定单位是帕斯卡(Pa):1Pa=1N/㎡(牛顿/平方米).压力单位换算:1MPa=1000kPa1kPa=10mbar=101.9716 mmH2O = 4.01463imH2O10mWC=1bar=100kPabar 巴 = 0.987 大气压 = 1.02 千克/平方厘米 = 100 千帕 = 14.5 磅/平方英寸 PSI英文全称为Pounds per square inch.P是磅pound,S是平方square,I是英寸inch.把所有的单位换成公制单位就可以算出:1bar≈14.5psi 1psi=6.895kPa=0.06895bar1兆帕(MPa)=145磅/英寸2(psi)=10.2千克/厘米2(kg/cm2)=10巴(bar)=9.8大气压(atm) 1磅/英寸2(psi)=0.006895兆帕(MPa)=0.0703千克/厘米2(kg/cm2)=0.0689巴(bar)=0.068大气压(atm) 1巴(bar)=0.1兆帕(MPa)=14.503磅/英寸2(psi)=1.0197千克/厘米2(kg/cm2)=0.987大气压(atm) 1大气压(atm)=0.101325兆帕(MPa)=14.696磅/英寸2(psi)=1.0333千克/厘米2(kg/cm2)=1.0133巴(bar)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2 09:11:451

求原子相对质量的公式

有好几种: 相对原子质量M==质量m/物质的量n M==m/n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 (碳-12质量的1/12) 在一个,是某种气体密度的多少倍,等于X*这个气体的原子质量
Chen2023-07-02 09:09:501

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原子核质量/(1/12)mC。=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质子数+中子数。原子质量分为绝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绝对质量指的是1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可以叫做原子的绝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这种碳原子可简单地用12C表示)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准确计量微小分子的重量,国际通用是采用一个原子的质量单位为基准,定义为碳12元素原子质量的1/12为一个原子质量单位。原子质量单位(amu或u)有时称统一原子质量单位,或道尔顿(Dalton,Da,D)是用来衡量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它被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gitcloud2023-07-02 09:09:481

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接下来分享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供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 ≈原子核质量/(1/12)mC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 =质子数+中子数 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质量单位,符号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当我们计算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时,就会发现计算起来极不方便。若是计算其它更复杂的分子质量时那就更麻烦了。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但单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墨然殇2023-07-02 09:09:451

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原子核质量/(1/12)mC。=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质子数+中子数。原子质量分为绝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绝对质量指的是1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可以叫做原子的绝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这种碳原子可简单地用12C表示)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准确计量微小分子的重量,国际通用是采用一个原子的质量单位为基准,定义为碳12元素原子质量的1/12为一个原子质量单位。原子质量单位(amu或u)有时称统一原子质量单位,或道尔顿(Dalton,Da,D)是用来衡量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它被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2 09:09:451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公式

1.计算相对质量的标准:----碳-12(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2的碳原子)原子质量的1/12.----计算任何微粒的相对质量都是和它比较所得的数值.2.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3.----质子的相对质量=一个质子的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约等)1.----中子的相对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约等)1.
瑞瑞爱吃桃2023-07-02 09:09:299

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M==质量m/物质的量nM==m/n
ardim2023-07-02 09:09:134

2,4,6,12,30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如果你允许分段表达这个通项公式的话有①a1=2,②n≥2,an=n!/2^(n-3)代入前几项可以知道是一定成立的
bikbok2023-07-02 09:08:391

2,4,6,12,30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2n+2
阿啵呲嘚2023-07-02 09:08:393

谁能帮忙写一个通项公式: 6,12,30,90……4,10,24,56……谢谢!

你第一个数列是少了一个数,第3个数应该20,最后的通项是应该是(n+2)^2-n
tt白2023-07-02 09:08:302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公式

合数的解释(1).符合 道理 。《淮南子·兵略训》:“发必中诠,言必合数,动必顺时,解必中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 (2).数学用语。 自然 数中除能被1和本数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数整除的数。如:6能被1和6整除,也能被2和3整除。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三:“老师说, 你们 都知道偶数和奇数,也都知道素数和合数。” 词语分解 合的解释 合 é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聚集 :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不违 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 相应 或相符:合格。合法。 情投意合 。 应该:合该。合当。“ 文章 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数的解释 数 (数) ù 表示、划分或 计算 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 研究 正整数的 性质 以及和它有关的 规律 )。数控。 几,几个:数人。数日。 技艺 ,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命运 ,天
小白2023-07-02 09:08:182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且a(n+1)=(n+2)/n sn ,求an的通向公式。

因为A(n+1)=(n+2)/n*Sn所以Sn=n*A(n+1)/(n+2)S(n-1)=(n-1)*An/(n+1)所以An=Sn-S(n-1)=n/(n+2)*A(n+1)-(n-1)/(n+1)*An所以2n/(n+1)*An=n/(n+2)*A(n+1)即A(n+1)/An=(2n+4)/(n+1)所以(Sn/n)/(S(n-1)/(n-1))=(A(n+1)/(n+2))/(An/(n+1))=A(n+1)/An*(n+1)/(n+2)=(2n+4)/(n+1)*(n+1)/(n+2)=2所以Sn/n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因为Sn/n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首项为S1/1=S1=A1=1所以Sn/n的通项公式是2^(n-1)所以Sn=n*2^(n-1)S(n-1)=(n-1)*2^(n-2)所以An=Sn-S(n-1)=n*2^(n-1)-(n-1)*2^(n-2)=n*2^(n-1)-n*2^(n-2)+2^(n-2)=n*2^(n-2)+2^(n-2)=(n+1)*2^(n-2)当n=1时也满足,所以通项公式为An=(n+1)*2^(n-2)
善士六合2023-07-02 09:08:07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an+2S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a1+2S1=3a1=1得a1=1/3an+2Sn=1a(n-1)+2S(n-1)=1两式相减得an-a(n-1)+2[Sn-S(n-1)]=3an-a(n-1)=0an/a(n-1)=1/3数列an为首项是1/3,公比是1/3的等比数列an=1/3*1/3^(n-1)=1/3^nb1=f(a1)=log1/3;1/3=1bn=log1/3;a1*a2*...*an=log1/3;1/3^(1+2+...+n)=(1+n)*n/21/bn=2/[(1+n)*n]=2[1/n-1/(n+1)]Tn=1+2[1/2-1/3+1/3-1/4+...+1/n-1/(n+1)]=1+2[1/2-1/(n+1)]=2-2/(n+1)~
黑桃花2023-07-02 09:08:061

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求an通项公式

图:
ardim2023-07-02 09:08:032

已知数列An中,其前n项和为Sn,A1=1,且An+1=2Sn,求An的通项公式和Sn

因为:An+1=2Sn,则A(n-1)+1=2S(n-1) 那么:2Sn-2S(n-1)=(An+1)-(A(n-1)+1)(n>=2) 又因为:2Sn-2S(n-1)=2An(n>=2) 所以:2An=(An+1)-(A(n-1)+1) 整理得:An=-A(n-1)(n>=2) 即:An/A(n-1)=-1,为等比数列 所以:An=(-1)^(n-1)(n>=2) 当n=1时,带入可得:A1=1,与所给条件相同,故也适合公式:An=(-1)^(n-1) 综上所知:An=(-1)^(n-1) 将An带入An+1=2Sn,得到 Sn=[(-1)^(n-1)+1]/2
铁血嘟嘟2023-07-02 09:08:011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2an-sn=1,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1、由2an-Sn=1可得sn=2an-1s(n-1)+an=2an-1,即s(n-1)=an-1所以sn=a(n+1)-1因此a(n+1)-1=2an-1,即an+1/an=2,an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n=2^(n-1)2、d=b1-an=a(n+1)-bn,1bn=b1+(n-1)d2由1、2两式可得dn=2^(n-1)/(n+1)
墨然殇2023-07-02 09:08:00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2Sn=n的平方+n,求an的通项公式

当n>=2时:2Sn=n^2+n-------等式一2Sn-1=(n-1)^2+(n-1)---------等式二用等式一减去等式二,得:Sn-Sn-1=n,则an=n;当n=1时,a1=1,也可满足上式。所以{an}的通项式为an=n。
Jm-R2023-07-02 09:07:541

正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2√Sn=an+1,试求an的通项公式

2√Sn=an+1,①n=1时2√a1=a1+1,(√a1-1)^2=0,√a1=1,a1=1.n>1时2√S<n-1>=a<n-1>+1,②①^2-②^2,得4an=(an+1)^2-(a<n-1>+1)^2=an^2+2an-a<n-1>^2-2a<n-1>(an+a<n-1>)(an-a<n-1>-2)=0,an>0,所以an=a<n-1>+2,所以an=2n-1.
瑞瑞爱吃桃2023-07-02 09:07:54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Sn=an+bn(n∈N*)

解:由题意可知,Sn-1=a(n-1)^2+b(n-1),且n>=2,因为Sn为前n项和,Sn-1为前n-1项和,所以Sn-Sn-1=an=2na+b-a,此时n>=2,当n=1时,a1=S1=a+b,符合an的通项,故an=2na+b-a
阿啵呲嘚2023-07-02 09:07:461

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等于n,求此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二次函数 y=f(x) 满足 f(x-4)=f(-x),则函数图像关于直线 x=-2 对称;所以可设为 y=a(x+2)^2+b,根据已知,顶点坐标(-2,b)满足 y=2x-8,所以 b=-4-8=-12;又由于图像过点(2,4),所以 4=16a+b,解得 a=1,b=-12,函数解析式为 y=(x+2)^2-12=x^2+4x-8。
北营2023-07-02 09:07:46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n=2n-an 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因为sn=2n-an对n去任何值都适用,因此有:s1=a1=2*1-a1=>a1=1;s2=a1+a2=2*2-a2=>2*a2=2*2-a1,因a1=1,所以a2=3/2;s3=a1+a2+a3=1+3/2+a3=2*3-a3=>a3=7/4;s4=a1+a2+a3+a4=1+3/2+7/4+a4=2*4-a4=>a4=15/8;通过归纳法,可得an=(2n-1)/n,所以:sn=2n-(2n-1)/n
此后故乡只2023-07-02 09:07:45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n+Sn=2,求an的通项公式

an+Sn=2 式子1 当n=1时,a1+a1=2,解得a1=1 a(n+1)+S(n+1)=2 式子2 用式子2-式子1,可得【a(n+1)-an】+【S(n+1)-Sn】=0 化简得2a(n+1)=an 可见an为首项a1=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则an=(1/2)的(n-1)次幂
bikbok2023-07-02 09:07:45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s(n-1)=(n-1)^2+n-1=n^2-nan=sn-s(n-1)=2n
北营2023-07-02 09:07:232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n=1-an,求数列通项公式

令n=1,则S1=a1=1-a1,所以a1=1/2,Sn=an+S(n-1)=an+1-a(n-1)=1-an,移项得an=a(n-1)/2,所以这是共比为1/2的等比数列,首项为1/2,通项公式为:an=1/(2^n)
水元素sl2023-07-02 09:07:201

已知数列{an}前n项的和为Sn,且满足Sn=1-nan(n=1,2,3...) 求{an}的通项公式

Jm-R2023-07-02 09:07:192

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n=2Sn-3则an的通项公式是

当n=1时, a1=2s1-3=2a1-3, 解得:a1=3Sn=(3+an)/2S(n-1)=(3+a(n-1))/2两式相减,并利用Sn-S(n-1)=an得:an=(an-a(n-1))/2得:an=-a(n-1)故{an}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故an=3(-1)^(n-1)
水元素sl2023-07-02 09:07:172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弧度π=180度,或π=180°,这就是弧度和角度的关系。这里常数π非常重要,π也是重要的数学常数之一,π≈3.1415926,也是数学常识。
九万里风9 2023-07-02 09:05:588

弧度与度的换算公式弧度和度的换算公式

换算公式是1度=π/180≈0.01745弧度,1弧度=180/π≈57.3度。角的度量单位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角度制,另一种就是弧度制。1弧度=180/pai度。1度=pai/180弧度。比如一个圆是360度,2pai弧度。公式分析:1、圆弧长公式:弧长=nπr/180,在这里n就是角度数,即圆心角n所对应的弧长。但如果我们利用弧度的话,以上的式子将会变得更简单:l=|α|r,即α的大小与半径之积。2、扇形面积公式:S=|α|r^2/2。拓展:根据定义,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为π弧度,直角为π/2弧度。在具体计算中,角度以弧度给出时,通常不写弧度单位,直接写值。最典型的例子是三角函数,如sin8π、tan。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过圆弧长公式:弧长=nπr/180,在这里n就是角度数,即圆心角n所对应的弧长。但如果我们利用弧度的话,以上的式子将会变得更简单:l=|α|r,即α的大小与半径之积。同样,我们可以简化扇形面积公式:S=|α|r^2/2
wpBeta2023-07-02 09:05:571

所有国际贸易实务计算公式(自考)

公式很多呢。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公式,如果是一本书的所有公式的话,你自己可以进行总结一下咯。
无尘剑 2023-07-02 09:02:022

一个数字乘以9之后等于这个数字的位置对换。如abcd*9=dcba .求这类问题的解答公式和方法。

答:abcd*9=abcd*10-abcd=abcd0-abcd=dcba 注意:abcd0最后一个是数字0. abcd0 -abcd—————————— =dcba所以有:b=0或者1,a>1,d=10-a=9abcd=1bc9dcba=9cb11)当b=0时,则为: 10c90 -10c9—————————— =9c01所以:c=82)当b=1时,则为: 11c90 -11c9—————————— =9c119-1-c=1,c=7c-1=6不符合。所以该数为1089
FinCloud2023-07-02 09:01:181

求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相关公式

物质的量n=m/M=N/NA=V/22.4,单位mol,N是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V是标况下气体的体积,22.4L/mol是标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c=n/V,单位mol/L物质的质量m=ρV你自己把这几个公式试着连在一起倒一下,计算题就万变不离其宗,灵活一点,千万别死记硬背。
铁血嘟嘟2023-07-01 13:33:421

高一的化学的物质的量的公式及推导

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假设有1L的溶液那么其中溶质的质量为M*1L*Cmol/L=MCg溶液的质量为1L*1000*ρg/cm^3=1000ρ由此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MC/1000ρ
黑桃花2023-07-01 13:33:252

高一的化学的物质的量的公式及推导

1.物质的量:n = N / NA :N代表粒子数,单位是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是mol^-1(mol的-1次方),n代表物质的量,单位是molM = m / n :m代表质量,SI(国际单位制)单位是kg;n代表物质的量,SI单位是mol;M代表摩尔质量,SI单位是kg·mol^-1 2.气体摩尔体积:Vm = V / n ("m"是下标):V代表气体的体积,SI(国际单位制)单位是m^3;n代表物质的量,SI单位是mol;Vm代表气体的摩尔体积,SI单位是m^3·mol^-1,任何气体在0℃,101.325kPa下(标准状况)的体积都约是22.4L,所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10^-3(m^3·mol^-1),或22.4L/molpV=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代表气体产生的压强(化学中称压力),SI单位是Pa;V代表气体的体积,SI单位是m^3;n代表气体的物质的量,SI单位是mol;T是热力学温度,SI单位是K(开尔文,开);R是摩尔气体常量,为8.314 J / (mol·K),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也即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反映是,同温同压,即p、T为定值,又因为R为定值,所以n与V成正比。此外,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还可推出其他很多的结论,例如,同温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它们产生的压强的比的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它们的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等等M = ρ·Vm :ρ代表气体的密度,SI(国际单位制)单位是m^3·mol^-1;Vm代表气体的摩尔体积,SI单位是m^3·mol^-1,M代表摩尔质量,SI单位是kg·mol^-1,该公式是指,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体积的乘积,推导过程:m = ρ · V → M·n = ρ · (Vm·n) → M = ρ · Vm 3.物质的量浓度:c(B) = n(B) / V ("B"都是下标):n(B)代表溶质B的物质的量,常用单位是mol;V代表溶液的体积,常用单位是L,c(B)代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是mol/Lc(气) = ρV / (MV + Vm·m) :c(气)代表气体溶于水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ρ代表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的密度,V代表气体体积,M代表气体的摩尔质量,Vm代表气体的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是22.4L/mol),m代表水的质量,该公式用于计算一定体积的气体溶于一定质量的水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当密度的单位取g/cm^3,气体体积单位取L,摩尔质量单位取g/mol,水的质量单位取g时,计算要在密度前乘以1000,要是密度的单位是g/L,则不需要乘以1000,这样下来,计算出的c(气)单位才是mol/L,本公式推导过程:c(气) = n(气) / V(溶液) = [V(气)/Vm] / [m(溶液)/ρ(溶液)] = [V(气)/Vm] / [(m(气)+m(水))/ρ(溶液)] = [V(气)/Vm] / [(M(气)·n(气)+m(水))/ρ(溶液)] = [V(气)/Vm] / [(M(气)·(V(气)/Vm)+m(水))/ρ(溶液)] = [V(气)/Vm] / [(M(气)·V(气)+Vm·m(水))/ρ(溶液)·Vm] = [ρ(溶液)·v(气)] / [M(气)·V(气)+Vm·m(水)]c(B) = ρ(溶液)·ω / M(B) :该公式是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换算公式(ω是溶质质量分数),能够换算的条件是,必须知到溶液的密度,当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时,要在密度前乘以1000,若是g/L,则不用乘1000,推导:c(B) = n(B) / V(溶液) = [m(B) / M(B)] / [m(溶液)/ρ(溶液)] = [m(B) / M(B)] / [(m(B)/ω)/ρ(溶液)] = ρ(溶液)·ω / M(B)混合溶液密度的比较:当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分分数等于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分分数不等于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密度比水大的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这两种溶液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密度比水小的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这两种溶液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用公式表示:设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1)、ω(2),则等质量混合:ω(平均) = [ω(1)+ω(2)] / 2,等体积混合:溶液密度大于水:ω(平均) > [ω(1)+ω(2)] / 2,溶液密度小于水:ω(平均) < [ω(1)+ω(2)] / 2.
Ntou1232023-07-01 13:33:21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我要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的转换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1mol离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的23次方. 把6.02*10的23次方/mol叫做阿夫加德罗常数,并作为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a,所以,含有6.02*10的23次方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称为1mol n=N/Na ; n=m/M; Vm=V/n(Vm=22.4L/mol) ; W=m(质)/m(液)*100%; CB=nB/V; C前*V前=C后*V后; D=P1/P2=M1/M2(条件是同T同P)(D:相对密度)CB=1000pw/MB; D=M1/M2;M1=D*M2; M=22.4p(p单位:g/L) 物质的量定义: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摩(尔) 符号:mol 标准:0.012 kg 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一般利用化学式指明基本单元,而不用汉字.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及其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阿伏伽德罗常熟(NA) 以0.012kgC12所含的碳原子数作基准,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关系: N=n·NA 满足上述关系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数)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如:1molCaCl2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等的粒子是CaCl2粒子,其中Ca2+为1mol、Cl-为2mol,阴阳离子之和为3mol或原子数为3mol. 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例如说“1mol氧”,是指1mol氧原子,还是指1mol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又如说“1mol碳原子”,是指1molC-12,还是指1molC-13,含义也不明确. 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例如:1molF,0.5molCO2,1kmolCO2-3,amole-,1.5molNa2CO3·10H2O等. 1molF中约含6.02×10^23个F原子; 0.5molCO2中约含0.5×6.02×10^23个CO2分子; 1kmolCO2-3中约含1000×6.02×10^23个CO2-3离子; amole-中约含a×6.02×10^23个e-; 1.5molNa2CO3·10H2O中约含1.5×6.02×10^23个Na2CO3·10H2O,即约含有3×6.02×10^23个Na+、1.5×6.02×10^23个CO2-3、15×6.02×10^23个H2O. 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即1mol该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数值等同. 公式表达:M=NAm(微粒质量) 2.1mol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相等. 几个基本符号: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 质量分数——w 气体摩尔体积——Vm——L/mol——22.4L/mol 物质的量浓度——C——mol/L 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气体的体积V=物质的量(mol)x气体摩尔体积(Vm)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1 13:33:181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所有公式

物质的量中公式的归纳(直观比较):相关量公式变形适用范围阿佛加德罗常数NA=N/nn=N/NA所有粒子摩尔质量M=m/nn=m/M所有粒子气体摩尔体积Vm=V/nn=V/Vm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nB/V(液)nB=cB*V(液)溶液
北营2023-07-01 13:33:182

高一化学的物质的量这个专题 计算公式

n=m/M
墨然殇2023-07-01 13:33:184

高一化学!关于“物质的量”这一部分所有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要详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739352.html
此后故乡只2023-07-01 13:33:172

英尺换算成米 和平方英尺换算成平方米的公式,越详细越好,谢谢、、

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因此,你的10*10sq.ft应该就是100平方英尺,也就相当于9.29平方米。1平方英尺(sq.ft.)=0.09290304平方米(㎡)
肖振2023-07-01 13:33:111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所有公式

物质的量中公式的归纳(直观比较):相关量公式变形适用范围阿佛加德罗常数NA=N/nn=N/NA所有粒子摩尔质量M=m/nn=m/M所有粒子气体摩尔体积Vm=V/nn=V/Vm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nB/V(液)nB=cB*V(液) 溶液
康康map2023-07-01 13:33:081

高一化学!关于“物质的量”这一部分所有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要详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739352.html
拌三丝2023-07-01 13:33:042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a1=3,S6-S2=40。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3+2*uff08n-1uff09
康康map2023-07-01 13:33:024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3=24,S11=O,求一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二当m为和值Sn最大,最大值是

因为a1+a11=a3+a9所以S11=(a1+a11)*11/2=(a3+a9)*11/2=(24+a9)*11/2=0所以a9=-24所以d=(a9-a3)/6=-8a1=a3-2d=24+16=40所以an=40-8(n-1)=-8n+48an=-8n+48>=0解得n<=6所以当n=6或者n=5时,Sn最大Sn=(a1+a5)*5/2=(40+8)*5/2=120
Chen2023-07-01 13:33:021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3=4,s3=9.(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令bn=an乘an+1分之1,求数列bn前+项

是an/(an+1)还是1/(an*an+1)若是后者那庅an=n+1bn前n项和为1/2-1(n+2)
瑞瑞爱吃桃2023-07-01 13:33:003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4=4S2,A2n=2An+1求﹛An﹜通项公式

hi投2023-07-01 13:33:002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5+a13=34,S3=9.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北有云溪2023-07-01 13:32:572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2=2,s4=14.求{an}的通项公式

a2=a1+d=2; S4=(a1+a4)×4÷2=14; a1+a1+3d=7; 2a1+3d=7; d=3; a1=-1; 所以an=a1+(n-1)d=-1+3n-3=3n-4; 新问题请重新发帖提问,这里不再回答谢谢
墨然殇2023-07-01 13:32:561

已知各项全不为零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2Sn=n(1+an)求证:数列{an}为等差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an+2Sn*Sn-1=0其中an=Sn-Sn-1代入上式:Sn-Sn-1+2Sn*Sn-1=0a1=1/2,故Sn和Sn-1≠0,上式两边同除以Sn*Sn-1得:1/Sn-1-1/Sn+2=0即:1/Sn-1/Sn-1=2{1/Sn}为等差数列,公差为2,首项1/S1=1/a1=21/Sn=2+2(n-1)=2nSn=1/2n
凡尘2023-07-01 13:32:541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4=4S2,A2n=2An+1求﹛An﹜通项公式

An是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题中有两个方程,刚好解两个未知数。解:令数列公差为d。由S4=4S2,得4a1+6*d=4(a1+2*d),化简得a1=d/2,故an=a1+(n-1)*d=(n-1/2)*d由A2n=2An+1,得(2n-1/2)*d=2(n-1/2)*d+1.解得,d=-2.故An=1-2*n至于bn,“数列BN满足b1/a2+b2/a2+...+bn/an“条件没写完整吧?
meira2023-07-01 13:32:511

设sn是等差数列 an 的前n项和,已知a1=3,an+1=2Sn+3 (1).求an通项公式 (

还是上图吧,那好几个“1”都不知道是不是下角标
九万里风9 2023-07-01 13:32:494

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及公差d都为整数,前n项和为Sn,若a11=0,S14=98,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求Sn的最大

a11=a1+10d=0, S14=14a1+91d=98 所以d=-2,a1=20所以an=-2n+22,Sn最大为S10或S11,为110
CarieVinne 2023-07-01 13:32:473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其中a1=3,s5-s2=27。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n=2n+1
CarieVinne 2023-07-01 13:32:462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3=5,S4=16,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a4=s4-a3=16-5=11; 等差:a4-a3=11-5=6 那么,a1 = a3-2*6 =5-12=-7 通项公式: an= a1+6n =-7+6n
拌三丝2023-07-01 13:32:441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其中a1=3,s5-s2=27。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答案】an=2n+1【解析】s5-s2=a3+a4+a5=3·a4=27所以,a4=9,d=(9-3)÷3=2an=3+(n-1)·2=2n+1二十年教学经验,专业值得信赖!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在右上角点击“评价”,然后就可以选择“满意,问题已经完美解决”了。
gitcloud2023-07-01 13:32:441

怎样计算排列组合的公式呢?

排列组合计算公式如下: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A(n,m)表示。2、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 表示。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排列组合与古典概率论关系密切。扩展资料排列组合的发展历程:根据组合学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它可以分为如下五个分支:经典组合学、组合设计、组合序、图与超图和组合多面形与最优化。由于组合学所涉及的范围触及到几乎所有数学分支,也许和数学本身一样不大可能建立一种统一的理论。然而,如何在上述的五个分支的基础上建立一些统一的理论,或者从组合学中独立出来形成数学的一些新分支将是对21世纪数学家们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排列组合
tt白2023-07-01 13:32:201

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pN,m ,cN,m都是怎么回事?

Pmn=n!/(n-m)!是这样从n个数里找出m个做排列,第一个数时有n种选择,地二个数时有n-1个选择,第三个数时有n-2个选择,依次类推第m个数时有n-m+1种选择,即Pmn=n(n-1)(n-2)……(n-m+1)=n(n-1)(n-2)……2×1/(n-m)(n-m-1)……2×1=n!/(n-m)!Cnm=n!/[m!(n-m)!]是这样得来的:在做排列Pmn的时候先从m个数里选出n来(即Cnm),再把这n个数做排列,最终结果是Pmn,而n个数排列即有n!种排法,即Cnm*n!=Pmn,可得Cnm=n!/[m!(n-m)!]举个例子吧:箱子里有五个不同颜色小球,我从其中取出两个,会有几种结果?(取出先后不同,结果也算不同)列式子为p52,即5!/(5-2)!=(5*4*3*2*1)/(3*2*1)=20种结果这是排列箱子里有五个不同颜色小球,我从其中取出两个,会有几种结果?(取出先后不同,结果也算相同)列式子为:c52=5!/(2!*3!)=(5*4*3*2*1)/(3*2*1*2*1)=10这是组合
黑桃花2023-07-01 13:32:192

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pN,m ,cN,m都是怎么回事?

Pmn=n!/(n-m)!是这样从n个数里找出m个做排列,第一个数时有n种选择,地二个数时有n-1个选择,第三个数时有n-2个选择,依次类推第m个数时有n-m+1种选择,即Pmn=n(n-1)(n-2)……(n-m+1)=n(n-1)(n-2)……2×1/(n-m)(n-m-1)……2×1=n!/(n-m)!Cnm=n!/[m!
康康map2023-07-01 13:32:182

排列组合公式 p几几的,怎么算

大写字母P,下标n,上标r,(这里打不出上下标,就打成P(n.r))表示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r个不重复元素,按次序排列。如从5个人中选3人排成一队,不同的排法有P(5,3)=60种P(n,r)的计算方法是P(n,r)=n!/[(n-r)!]=n*(n-1)*...*(n-r+1),如P(9,3)=9*8*7=504.
水元素sl2023-07-01 13:32:172

排列组合的公式咋计算?

,从n个中取m个排一下,有n(n-1)(n-2)...(n-m+1)种,即n!/(n-m)!,从n个中取m个,相当于不排,就是n!/[(n-m)!m!]
北营2023-07-01 13:32:161

排列组合公式谁知道,就是c几几的,怎么算

就打成c(n。c(n大写字母c.*m],2)=10种,如c(5,下标n!(n-m).*(n-m+1)/.m))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不同的方法数.,上标m;[1*2*,不同的选法有c(5,(这里打不出上下标!/,m)的计算方法是c(n;[1*2]=10..,2)=[5*4]/,m)=n;[m.!]=n*(n-1)*。如从5个人中选2人去开会
wpBeta2023-07-01 13:32:132

排列组合基本公式是怎么算的?比如p43 c43 解答步骤请写得详细点

A_4^3=4*3*2=24C_4^3=A_4^3/3!=4
meira2023-07-01 13:32:122

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排列组合A(n,m)和的 C(n,m)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图所示:排列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p(n,m)表示。 p(n,m)=n(n-1)(n-2)……(n-m+1)= n!/(n-m)!(规定0!=1)计算举例如下图所示:扩展资料:1、组合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2、排列数,就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排列数公式
阿啵呲嘚2023-07-01 13:32:111

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详细点的

排列 公式 是 用A来表示的 , 老版教材 是用P的An m(m是上标) =n的阶乘/(n-m)的阶乘组合的公式 是 用C来表示 的http://baike.baidu.com/view/738955.htm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举个例子,从甲乙丙丁 4人中选择3人如果是排列的话,甲乙丙 与 甲丙乙 乙丙甲 乙甲丙 丙甲乙 丙乙甲 是不相同的 ,就是说要考虑先后顺序 A4 (3是上标) =24如果是组合的话,甲乙丙 与 甲丙乙 乙丙甲 乙甲丙 丙甲乙 丙乙甲 都是 甲乙丙这3个人,不考虑先后顺序, C4(3 上标 )4种方法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1 13:32:081

大学物理角动量守恒公式

大学物理中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为:L = Iω其中,L表示角动量,I表示转动惯量,ω表示角速度。角动量是描述物体旋转运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转动惯量I与角速度ω的乘积,即角动量L=Iω。角动量的方向与角速度的方向相同,因此它是一个矢量量。当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它的角速度和转动惯量保持不变,此时称为角动量守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物体的转动惯量发生改变,角速度则相应地发生改变,以保持角动量守恒。这种情况下,当物体由宽的一面旋转变为细的一面旋转时,角速度增大,而当物体由细的一面旋转变为宽的一面旋转时,角速度减小,以保证角动量守恒。学习大学物理角动量守恒公式,需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理解角动量的物理定义、角速度的概念和转动惯量的定义等基本概念。同时,需要掌握使用单位的规范,确保计算精度和准确性。2、学习角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掌握角动量守恒的物理原理和相关定律,深入了解角动量守恒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3、多做例题。进行大量的练习,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各种相关的物理问题,例如计算质点系的角动量,利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周期性运动的分析等。4、认真思考,合理应用。在解决问题时,注意理解题意,分析问题的本质,运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实际应用,掌握如何把角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到实际的物理问题中。5、寻求帮助。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或者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教材,加深自己的理解。
hi投2023-07-01 13:30:221

硫酸铜的标定计算公式

硫酸铜的标定计算公式:5*V[CuSO4(aq)]=250*0.1。称取0.393克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溶于水,加水至1000mL刻度线,摇匀——所得溶液为:每mL溶液含铜约0.1mg,标定:取溶液,加KI后,放置10分钟,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01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标定。五水硫酸铜:五水硫酸铜理化性质为透明的深蓝色结晶或粉末,在0℃水中的溶解度为316克/升,不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其他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甘油中呈宝石绿色,空气中缓慢风化,加热失去两分子结晶水(30℃),在110℃下失水变成白色水合物(CuS04H20)。含杂质多时呈黄色或绿色,无气味。本品对铁有很强的腐蚀性。硫酸铜既是一种肥料,又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杀菌剂。
FinCloud2023-07-01 13:30:181

sin cos tan度数公式。

sin 30= 1/2sin 45=根号2/2sin 60= 根号3/2
黑桃花2023-07-01 13:29:4212

tan90度数公式

tan90度数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公式。tanx=sinx/cosx,当x=90°时,即tan90°=sin90°/cos90°=1/0,分母是不能为0的,所以不存在tan90°。举个例,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为90度所对的那条最长边,当tan90度时,所对的边便成了90度所对的边,就是不存在的了。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tan(2α)=2tanα/[1-tan^2(α)]。三倍角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
大鱼炖火锅2023-07-01 13:29:401

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中G为引力常量,它是人为规定的 B

CD 引力常量是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的,不是人为规定的,故A错。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定律不在适用,因为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两质点间,而两物体的间距趋近于零时,就不能再看成质点了,所以B错误。m 1 与m 2 之间的引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总是大小相等,与质量无关。CD正确
阿啵呲嘚2023-07-01 13:28:561

最大公因数怎么求公式

问题一:什么是最大公因数,公式是怎样的 最大公因数或者最大公约数,是指能同时整除两个或多个正整数的最大正整数。 问题二:最大公因数怎么算 所有的质数(就是只有1和他本身2个因数的数字,例如2,3,5,7,11,13,17等)直接写1. 短除法是求最大公因数的一种方法,也可用来求最小公倍数。 求几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开始时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即:先把每个数的因数找出来,然后再找出公因数,最后在公因数中找出最大公因数。 例如:求12与18的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12与18的公因数有:1、2、3、6。 12与18的最大公因数是6。 这种方法对求两个以上数的最大公因数,特别是数目较大的数,显然是不方便的。于是又采用了给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2=2×2×3 18=2×3×3 12与18都可以分成几种形式不同的乘积,但分成质因数连乘积就只有以上一种,而且不能再分解了。所分出的质因数无疑都能整除原数,因此这些质因数也都是原数的约数。从分解的结果看,12与18都有公因数2和3,而它们的乘积2×3=6,就是12与18的最大公因数。 采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也是采用短除的形式,只不过是分别短除,然后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如果把这两个数合在一起短除,则更容易。 从短除中不难看出,12与18都有公因数2和3,它们的乘积2×3=6就是12与18的最大公因数。与前边分别分解质因数相比较,可以发现:不仅结果相同,而且短除法竖式左边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共质因数,而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共质因数的连乘积。 实际应用中,是把需要计算的两个或多个数放置在一起,进行短除。如果不懂可以离线留言,或者直接问老师。学习中不懂就问,别害怕别人说你笨。学到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问题三:是怎样求?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怎么计算出来的! 短除法,左侧所有除数之积喂最大公约数,所有除数与所有商之积为最小公倍数 问题四: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怎么求?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短除法,详见百度百科: baike.baidu/...93brxK 如在EXCEL中计算,则输入以下公式=GCD(number1,number2, ...) 问题五: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怎么求有几种方法算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一、 特殊情况: 1 、倍数关系 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如; 6 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是 6 ,最小公倍数是 12 .) 2 、互质关系 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如, 5 和 7 的最大公因数时 1 ,最小公倍数是 5 × 7=35 ) 二、一般情况: 1 求最大公因数: 列举法、单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除法算式法. ① 列举法 :如,求 18和 27 的最大公因数 先找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 18 的因数有:
bikbok2023-07-01 13:28:041

全国2卷数学最后一道题LN2应该怎么拿泰勒公式做?

法1:1-x+x2-x3+.=1-(-x)n/1+x 多保留几项,约等于1/1+x 再两边积分,令x=1 多保留几项即可算出 法2:泰勒公式,直接得到ln(1+x)=x-x^2/2+x^3/3-……+(-1)^(k-1)*(x^k)/k(|x|
韦斯特兰2023-07-01 13:26:071

已知数列{an}中,a1=1,前n项和Sn=(n+2)/3*an。(1)求a2,a3 (2)求{an}的通项公式

解:S2-a1=4*a2/3-a1=a2,解得a2=3a1=3S3-a2-a1=5*a3/3-a1-a2=a3,解得a3=6当n>=2时:an=Sn-S(n-1)=(n+2)/3*an-(n+1)/3*a(n-1),化简得:an/a(n-1)=(n+1)/(n-1);所以an=[an/a(n-1)]*[a(n-1)/a(n-2)]*……*[a4/a3]*[a3/a2]*[a2/a1]*a1=[(n+1)/(n-1)]*[(n)/(n-2)]*……*[5/3]*[6/3]*[3/1]*1=[(n+1)!/24]/[(n-1)!/2]*6=n(n+1)/2综上,an=n(n+1)/2
豆豆staR2023-07-01 13:25:031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3n+1(n为奇数),2n-2(n为偶数);则a2*a3=

当n=2时,a 2 =2×2-2=2, 当n=3时,a 3 =3×3+1=10 故a 2 a 3 =2×10=20.
mlhxueli 2023-07-01 13:25:031
 首页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