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抛物线准线方程公式是什么?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公式:y=-p/2。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其中定点叫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抛物线的准线。抛物线是指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焦点)和一条定直线l(准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它有许多表示方法,例如参数表示、标准方程表示等等。准线特点:在抛物线y^2=2px中,焦点是(p/2,0),准线的方程是x= -p/2,离心率e=1,范围:x≥0。在抛物线y^2= -2px 中,焦点是( -p/2,0),准线的方程是x=p/2,离心率e=1,范围:x≤0。在抛物线x^2=2py 中,焦点是(0,p/2),准线的方程是y= -p/2,离心率e=1,范围:y≥0。在抛物线x^2= -2py中,焦点是(0,-p/2),准线的方程是y=p/2,离心率e=1,范围:y≤0。
肖振2023-07-03 11:15:381

抛物线的准线公式是什么?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公式:y=-p/2。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其中定点叫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抛物线的准线。抛物线是指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焦点)和一条定直线l(准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它有许多表示方法,例如参数表示、标准方程表示等等。抛物线性质1、焦半径公式:(y2=2px(p>0))|MF|=2x0M(x0,y0)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2、通径|AB|=2p。3、焦点弦。(1)、|AB|=p+x1+x2。(2)、|AB|=2psin2θ2pP(y2=2px(p>0))。(3)、|AB|=cos2θ(x2=2py(p>0))(通径是最短的焦点弦)。(4)、焦点弦的端点坐标A(x1,y1),B(x2,y2),则有x1x2=,y1y2=-p24p2。(5)、n=1+cosθ,m=1u2212cosθm+n=p。
mlhxueli 2023-07-03 11:15:371

初中抛物线公式

抛物线:y = ax^2 + bx + c (a≠0)就是y等于a乘以x 的平方加上 b乘以x再加上 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a=0时为一元一次函数)c>0时函数图像与y轴正方向相交c< 0时函数图像与y轴负方向相交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当然a=0且b≠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还有顶点公式y = a(x+h)* 2+ k ,(h,k)=(-b/(2a),(4ac-b^2)/(4a))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和对称轴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p>0)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可桃可挑2023-07-03 11:15:351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公式和焦点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公式:y2=2px(copyp>0)(开口向右);y2=-2px(p>0)(开口向左);x2=2py(p>0)(开口向上);x2=-2py(p>0)(开口向下);焦点坐标为(p/2,0)。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其中定点叫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叫抛物线的准线。抛物线是指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焦点)和一条定直线l(准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它有许多表示方法,例如参数表示,标准方程表示等等。它在几何光学和力学中有重要的用处。抛物线也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即圆锥面与平行于某条母线的平面相截而得的曲线。抛物线在合适的坐标变换下,也可看成二次函数图像。
北境漫步2023-07-03 11:15:251

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公式

抛物线的四种标准方程公式:右开口抛物线:y^2=2px。左开口抛物线:y^2=-2px。上开口抛物线:x^2=2py y=ax^2(a大于等于0)。下开口抛物线:x^2=-2py y=ax^2(a小于等于0)。【p为焦准距(p>0)】特点:在抛物线y^2=2px中,焦点是(p/2,0),准线的方程是x=-p/2,离心率e=1,范围:x≥0。在抛物线y^2=-2px中,焦点是(-p/2,0),准线的方程是x=p/2,离心率e=1,范围:x≤0。在抛物线x^2=2py中,焦点是(0,p/2),准线的方程是y=-p/2,离心率e=1,范围:y≥0。在抛物线x^2=-2py中,焦点是(0,-p/2),准线的方程是y=p/2,离心率e=1,范围:y≤0。抛物线四种方程的异同。共同点:1、原点在抛物线上。2、对称轴为坐标轴。3、准线与对称轴垂直,垂足与焦点分别对称于原点,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的1/4。不同点:1、对称轴为x轴时,方程右端为±2px,方程的左端为y^2。对称轴为y轴时,方程的右端为±2py,方程的左端为x^2。2、开口方向与x轴(或y轴)的正半轴相同时,焦点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方程的右端取正号。开口方向与x(或y轴)的负半轴相同时,焦点在x轴(或y轴)的负半轴上,方程的右端取负号。
此后故乡只2023-07-03 11:15:211

抛物线的公式

抛物线公式: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交点式(两根式):y=a(x-x1)(x-x2)(a≠0)
LuckySXyd2023-07-03 11:15:131

数学抛物线的形式和公式,怎样分析?

u2026u2026u2026u2026u2026u2026
大鱼炖火锅2023-07-03 11:14:564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公式是什么

抛物线标准方程:y2 =2px(p>0)(开口向右);y2 =-2px(p>0)(开口向左);x2 =2py(p>0)(开口向上);x2 =-2py(p>0)(开口向下);焦点坐标为(p/2,0)共同点:1、原点在抛物线上,离心率e均为1 ;2、对称轴为坐标轴;3、准线与对称轴垂直,垂足与焦点分别对称于原点,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的1/4。扩展资料:对于抛物线y1=2px,p>0时,定义域为x≥0,p<0时,定义域为x≤0;对于抛物线x1=2py,定义域为R。值域:对于抛物线y1=2px,值域为R,对于抛物线x1=2py,p>0时,值域为y≥0,p<0时,值域为y≤0。抛物线标准方程:y1=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1=2px,y1=-2px,x1=2py,x1=-2py。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抛物线
mlhxueli 2023-07-03 11:14:551

抛物线所有公式

抛物线公式: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交点式(两根式):y=a(x-x1)(x-x2)(a≠0)
gitcloud2023-07-03 11:14:493

抛物线所有公式

抛物线公式: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交点式(两根式):y=a(x-x1)(x-x2)(a≠0)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3 11:14:402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是什么公式啊?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没有公式标准抛物线分为y^2=2pxx^2=2pyy^2=-2pxx^2=-2py,p>0等四种类型,3,4项是1,2项的延伸对于抛物线方程为y^2=2px,抛物线上一点M(a,b)的切线可设切线方程为y-b=k(x-a)联立切线与抛物线。y=k(x-a)+b则[k(x-a)+b]^2-2px=0整理得k^2x^2-(2k^2a+2p-2kb)x+k^2a^2+b^2-2kba=0由相切得△=0即(2k^2a+2p-2kb)^2-4k^2*(k^2a^2+b^2-2kba)=0可求得k=p/b。代回y-b=k(x-a)y=p/b*(x-a)+b同理对x^2=2py类型也可以求出切线方程y=a/p*(x-a)+b--------------------------------以上是运用方程联立求△=0,得出斜率。如果有学导数的话,只须对抛物线方程两边求导,得出改点的导数即切线斜率,得出方程。另x^2=2py类型要注意抛物线顶点的斜率不存在,要分别讨论。
NerveM 2023-07-03 11:14:111

物理处理纸带一般用哪些公式

1.平均速度 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 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 Vs/22=(Vo2+Vt2)/2 6.位移 S=V平t=Vo t+at2/2=Vt/2 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 = 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九万里风9 2023-07-03 11:10:361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公式

S=1/2at^2=V平均*tV末^2 -V初^2=2aSV=atV平均=S/t就这些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3 11:10:212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公式 与s和t相关的公式

1 纸带中:逐差法求加速度:(点数为奇数个时,此处设为7个点) [(S4+S5+S6)-(S1+S2+S3)]/(9T*T) 2 纸带中:Sm-Sn=(m-n)aT*T 3 s=1/2aT*T 4 s=[(V.+V)/2]*t 5 V*V -V.* V.=2*a*S 6
拌三丝2023-07-03 11:10:201

求高一物理与打点计时器相关的常用公式,比如计算加速度

设物体在几段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4、S5、S6。则有S4-S1=3aT^2,S5-S2=3aT^2,S6-S3=3aT^2,以上三式联系,可得:a=(S4+S5+S6)-(S1+S2+S3)/9aT^2
hi投2023-07-03 11:10:202

求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公式 我记得是个△x=aT^2 是不是这条?

是有一个这个. △x指的是相邻两段纸带的长度差,a是指物体的加速度,T^2指通过每一段纸带的时间的平方. 这还有别的公式: 例S3-S1=a*2T^2.其中S3和S1是指第三段纸带和第一段纸带,而后面的2T^2中的2是由两个S右下角的数字差决定的. 还有一个计算出来的加速度是最精确的.a=〔(S6+S5+S4)-(S3+S2+S1)〕/9T^2 因为我也是高一的,所以有些印象
苏萦2023-07-03 11:10:181

纸带求某一点的加速度公式是什么? 纸带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公式是什么?

取相邻的连续三个点A,B,C设 AB=s1 BC=s2 每两个打点的时间为t; 则加速度 a=(s2-s1)/tt B点的瞬时速度 v=(s1+s2)/2t
可桃可挑2023-07-03 11:10:111

教我计算打掉计时器的那条纸带的速度及加速度公式计算。

初中的?
北有云溪2023-07-03 11:10:072

纸带上有几段距离,怎样用公式计算其加速度?

纸带上有7个点,6个时间间隔。假设时间间隔 T,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那么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x4+x5+x6-x1-x2-x3)/(3T)^2若为偶数组数据,则等分两组,前后两组依次隔项逐差,再求加速度的平均值;若为奇数组数据,则舍掉最中间数据,然后前后两组依次隔项逐差。所用公式为xm-xn=(m-n)aT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扩展资料:加速度矢量等于速度矢量对时向的导数,其方向沿着速端图的切线方向并指向轨迹的凹侧。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由+、-号代表)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速度减小。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速度
韦斯特兰2023-07-03 11:10:071

如何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有哪些公式?要详细点..有推导过程的.

第一个:△x=a*T^2,根据这个,因为a相等,所以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就相等第二个是(X4+X5+X6)-(X1+X2+X3)除9*T^2=A吧:用于x2-x1≠x3-x2时,也就是说△x不相等时。推到如下x4-x1=3(a1)T^2.......a1=(x4-x1)/3T^2x5-x2=3(a2)T^2.......a2=(x5-x2)/3T^2x6-x3=3(a3)T^2........a3=(x6-x3)/3T^2A=(a1+a2+a3)/3推出(X4+X5+X6)-(X1+X2+X3)除9*T^2=A。有点潦草,凑活着看吧,希望能看明白
此后故乡只2023-07-03 11:10:052

纸带打点法求加速度的公式

取相邻的连续三个点A,B,C设AB=s1BC=s2每两个打点的时间为t;则加速度a=(s2-s1)/tt
瑞瑞爱吃桃2023-07-03 11:10:041

求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公式

前面那个是位移的变化量。后面的a是加速度T是时间那个取平方。是这条公式。不过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北境漫步2023-07-03 11:10:032

怎么求纸带的加速度 尽量把公式写出来

求纸带的加速度常用的公式是:a=u2206S / T^2 在纸带上,每隔时间T取一个计数点 第1个T内的位移为S1,第2个T内的位移为S2,第3个T内的位移为S3. u2206S=S2-S1=S3-S2=S4-S3=.
凡尘2023-07-03 11:10:021

物理纸带问题的公式!

1 纸带中:逐差法求加速度:(点数为奇数个时,此处设为7个点) [(S4+S5+S6)-(S1+S2+S3)]/(9T*T)2 纸带中:Sm-Sn=(m-n)aT*T3 s=1/2aT*T4 s=[(V。+V)/2]*t5 V*V -V。* V。=2*a*S
此后故乡只2023-07-03 11:10:012

打点计时器的瞬时速度 和速度大小的 公式是什么啊

没两点相差的应该是0.02s 频率一般都是50hz的
bikbok2023-07-03 11:09:542

如何用纸带求加速度,求公式的推导过程,标明各字母

a1=(x4-x1)/3T2 a2=(x5-x2)/3T2 a3=(x6-x3)/3T2 所以 a= (a1+a2+a3)/3 = [(x4+x5+x6)-(x1+x2+x3)]/9T2
meira2023-07-03 11:09:521

高中物理,纸带,求加速度的公式

去掉X3 [(x4+x5)-(x2+x1)]/4t^2
黑桃花2023-07-03 11:09:484

物理纸带求加速度咋个算?公式就行,六个点的

能说的详细点吗?
Ntou1232023-07-03 11:09:464

求高一物理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公式

是有一个这个。△x指的是相邻两段纸带的长度差,a是指物体的加速度,T^2指通过每一段纸带的时间的平方。这还有别的公式:例S3-S1=a*2T^2。其中S3和S1是指第三段纸带和第一段纸带,而后面的2T^2中的2是由两个S右下角的数字差决定的。还有一个计算出来的加速度是最精确的。a=〔(S6+S5+S4)-(S3+S2+S1)〕/9T^2因为我也是高一的,所以有些印象望采纳。
小白2023-07-03 11:09:462

纸带求某一点的加速度公式是什么? 纸带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公式是什么?

取相邻的连续三个点A,B,C设 AB=s1 BC=s2 每两个打点的时间为t; 则加速度 a=(s2-s1)/tt B点的瞬时速度 v=(s1+s2)/2t
meira2023-07-03 11:09:451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的公式

下式是取三个加速度求平均值 。q=(a3+a2+a1)/3=〔(S6-S3)/3T^2+(S5-S2)/3T^2+(S4-S1)/3T^2〕/3=(S6-S3)/9T^2+(S5-S2)/9T^2+(S4-S1)/9T^2=〔(S6-S3)+(S5-S2)+(S4-S1)〕/9T^2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3 11:09:431

高中物理纸带打点公式

关于纸带问题不外乎就是考察物体匀变速问题。求加速度(一般用公式X=a*T方)和纸袋上某点速度(一般是用已知两点间的距离求得算那整断的平均速度即为此点速度,公式为v某点=X总/t总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3 11:09:431

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公式是?

一般有两种方法:1.先求出两个点的速度,利用a=(v2-v1)/t求解。2.测出相等时间段内的距离,利用a=(sm-sn)/(m-n)T^2求解。
LuckySXyd2023-07-03 11:09:391

教我计算打掉计时器的那条纸带的速度及加速度公式计算。

1.计算瞬时速度我们用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如果纸带上有A、B、C三点B点的速度就等于AC之间的距离除以通过AC的时间(也就是2T)2.加速度用的是:△x=aT^2(T是指纸带上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还是上面的A、B、C三点,加速度就等于BC之间距离减AB之间距离除以T^2.
wpBeta2023-07-03 11:09:381

纸带求加速度公式逐差法

在物理学中利用纸带求解加速度的时候,这样的主抄法的公式运用只需要反复的多测几组,然后在一条纸带上去不同的两个点之间督查求解。
苏州马小云2023-07-03 11:09:382

给一段大点计时器打过的纸带求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s=at2
无尘剑 2023-07-03 11:09:372

物理 怎么求纸带的加速度 尽量把公式写出来

打点计时器50赫兹时,时间间隔为0.02。用末速度的平方减初速度的平方,再除以两倍位移。也可以用相邻相等时间发生的位移差除以时间的平方。
善士六合2023-07-03 11:09:372

高中物理必修1,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x=aT^2S3-S1=a*2T^2。 S4-S2=a*2T^2.[S4+S3]-[S2+S1]=4aT^2
小白2023-07-03 11:09:372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公式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的公式为△x=aT^2。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m/s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的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频率。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3 11:09:361

物理纸带问题求加速度的公式

物理纸带问题求加速度的公式:ΔS=aT^2,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m/s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其国际单位是米/二次方秒。加速度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和发生速度变化的时间长短有关,但与速度的大小无关。在运动学中,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的合力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bikbok2023-07-03 11:09:362

复合函数求导公式

复合函数求导公式:①设u=g (x),对f (u)求导得:f" (x)=f" (u)*g" (x);②设u=g (x),a=p (u),对f (a)求导得:f" (x)=f" (a)*p" (u)*g" (x);什么是复合函数: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u,值域为Mu,函数u=g(x)的定义域为Dx,值域为Mx,如果MxnDu≠0,那么对于MxnDu内的任意一个x经过u;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则变量x与y之间通过变量u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称为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怎么求导:总的公式f"[g(x)]=f"(g) Xg"(x),比如说:求1n(x+2)的导函数。[In(x+2)]"=[1/(x+2)][注: 此时将(x+2)看成一个整体的未知数x]X1[注: 1即为(x+2)的导数]。主要方法:先对该函数进行分解,分解成简单函数,然后对各个简单函数求导,最后将求导后的结果相乘,并将中间变量还原为对应的自变量。
meira2023-07-03 11:08:351

word中数学试卷的文字和公式符号不显示是什么原因?

全文近4000字,扎扎实实介绍了40个学了立马就能用上的Word高频操作,全程GIF动图演示!内容涉及:10个Word常见疑难杂症 + 8个Word表格处理常见疑问 + 4个超级好用的Word快捷键 + 16个相见恨晚的Word高频使用小技巧~看完本文,相信你的Word水平会上升一个层次!最近我们创建了一个关于office和高效办公的圈子,希望你可以加入一下呀在这个圈子里面,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提,会有技术大佬答疑解惑~而且我们还会在里面分享一些效率办公神器、免费高质量的PPT模板、Excel和Word操作技巧等等~你以为就这些吗?No!我们还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记住是经常哦~ 给圈友送一些精美书籍、美味零食、在线资源等等。而这一切只需要你花不到10秒时间,进入链接后,点击【加入】,就可以成功加入圈子啦~10个Word常见疑难杂症 ▌如何在Word中打钩打× ?你有没有填过这样电子表格?这个勾究竟要怎么打上去?解:依次点击【插入】-【符号】-【其他符号】,找到 Wingdings 字体,找到对应的符号,插入到Word文档中即可。▌为什么我打字时后面文字会 跟着消失呢?解:按一下键盘上的「Insert」键,即可恢复正常。▌为什么字体换成微软雅黑后,行距一下子变得好大?解:取消勾选「如果定义了文档网络,则对齐到网格」,搞定!▌如何取消自动添加的序号?有时候编辑文档换行时,Word 会根据当前格式自动帮你添加序号。如果不需要序号,该怎么去掉呢?解:u2776 点击【文件】-【选项】-【校对】-【自动更正选项】u2777 点开【自动更正选项】后,选择【键入时自动套用各式】,将下方【自动编号列表】的勾选取消,最后点击【确定】就解决了!▌为什么每次复制粘贴时后面总跟着一个“烦人的小尾巴”?想要关掉很容易。解:依次点击【文件】-【选项】-【高级】,在「剪切、复制和粘贴」里找到「粘贴内容时显示粘贴选项按钮」,取消勾选即可。▌打字的时候老是自动添加波浪线怎么办?解:Office软件毕竟来自国外,所以中国的很多语言使用习惯它并不适应。想要关闭这些并不美观的波浪线,我们可以这么做:依次点击【文件】-【选项】-【校对】,将「在Word中更正拼写和语法时」里的全部取消勾选。▌Word文档的自动编号怎样才能取消?自动编号的存在,在带来方便同时也会带给人困扰,尤其是在修改文档时。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不出现呢? 解:依次点开【文件】-【选项】-【校对】-【自动更正选项】-【键入时自动套用格式】- 取消勾选【自动编号列表】▌微信里的图片无法复制到Word怎么办?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微信文章的图片格式是:Webp格式。一种新兴图片格式,有利于提高加载速度,但是Word并不支持啊!解1:直接用IE浏览器打开解2:切换浏览器的浏览模式,如下图:▌如何快速统一Word文档中所有图片的大小?Step 1 :依次打开【视图】-【宏】-【查看宏】Step 2 :【创建】一个宏,并命名Step 3 :输入以下代码。大家只要调整图片的宽度和高度即可,其他的都不用管Sub 快速统一图片大小()Dim Shap As InlineShapeFor Each Shap In ActiveDocument.InlineShapesIf Shap.Type = wdInlineShapePicture ThenShap.LockAspectRatio = msoFalse "不锁定纵横比Shap.Width = CentimetersToPoints(3) "图片的宽度,这里我们设置为3cmShap.Height = CentimetersToPoints(3) "图片的宽度,这里我们设置为3cmEnd IfNextEnd Sub注:只要创建过这个宏,这个宏就会保留在Word中,之后可以反复调用▌下载的Word文档打不开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情况大家遇到过吗?从别人那里接受或直接从网上直接下载的Word文档,发现没法正常打开。方法一:在文件图标上点击右键,选择 - 【属性】- 勾选【解除锁定】,搞定!方法二:依次点击【文件】-【选项】-【信任中心】-【信任中心设置】-【受保护的视图】,取消勾选【为来自Internet的文件启用受保护的视图】注意:PPT也同样适用此法。8个Word表格处理常见痛点▌如何用Word将Excel表格中的多列合并成一列?是的,Excel中的多列合并,我们可以借助Word解决!复制Excel中的数据到Word → 选中表格 → 依次点击【布局】-【数据】-【转换为文本】,选择「段落标记」,之后点击确定。这时候,会发现合并后出现了空格,别慌,先把数据再复制回Excel表格,按F5键,定位时选择「空值」,删掉,多列合并就完成啦~有的小伙伴会觉得这样操作显得麻烦,那是因为这里涉及的数据较少,如果给你几百行数据,你会感谢这个快捷操作的~▌Word中的表格很长长长,如何让表头重复出现在每一页?每次拿到很长的Word表格,看着看着我就会一脸懵逼,因为标题行只会出现在表格刚开始的地方,翻到后面,看到的只是一堆数据,很容易看着看着就走神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让标题行重复出现!解:选中标题行 → 【布局】-【数据】-【重复标题行】,你就会发现每一页都有标题啦~▌如何让表格向下移动?遇到下面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在表格前留出一个空行呢?解:鼠标定位到第一个单元格,敲下Enter键,搞定!▌如何自动调整表格大小?因为录入数据长度不一,我们经常需要调整单元格的宽度,你是不是又想要手动去调整啦?解:选中表格 -【布局】-【自动调整】-【根据内容自动调整表格】,3秒搞定!同理,如果你想让表格铺满整个Word页面,可以选择【根据窗口自动调整表格】▌如何让每个单元格同宽或等高呢?遇到单元格大小不一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分布行】和【分布列】功能,让表格迅速统一▌如何精准调整某行/某列的宽度、高度呢?解:调整的时候按住Alt键▌表格的行数不够用,你会怎么添加空行?告诉你个快捷操作,把鼠标定位到表格最后一个单元格,按下 Tab键,就可以轻松添加空行啦~那如果我想一下子添加多行或多列,又该怎么办呢?直接按照动图的演示去操作即可!4个超好用的Word快捷键,必须学会!▌快速放大/缩小文字Ctrl + ] —— 放大文字Ctrl + [ —— 缩小文字▌快速调整行距记住几个常见的行距值就可以:Ctrl + 1 → 单倍行距Ctrl + 2 → 两倍行距Ctrl + 5 → 1.5倍行距▌快速选择文本当鼠标变成小箭头的时候,鼠标 单击 → 选中一行鼠标 双击 → 选中一段鼠标 三击 → 选中全文按住 Ctrl键 ,鼠标任意点击句子中的某个位置,就可以选中一个句子▌竖向选择文本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竖向选择文本,比如像下面这段文本,我们需要把时间信息一键删去,可以怎么办呢?解:按住Alt键,然后鼠标向下拖拽即可,直接按Delete键即可删除 。16个必须掌握的Word日常办公小技巧▌如何在不打开Word文档的情况下,就能看到里面的内容? 文件夹里有很多Word文档,而且命名都差不多,如何快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那一份呢? 解:在「另存为」的时候,勾选「保存缩略图」就可以了~ 这样,就能在不打开文档的情况下,看到里面的内容啦~ 除此以外,你也选中文档,然后同时按下快捷键:Alt + P,能看到文档里所有的内容~ ▌如何在Word里快速做出组织结构图? 第一步,输入所有职称。选择同级别的职位(按住Ctrl键可以选择不连续的内容),之后再按Tab键 缩进内容 第二步,选中所有内容,依次点击【插入】-【SmartArt】,选择「层次结构」中的「组织结构图」,粘贴内容,去掉不需要的部分,搞定! ▌如何一键清除文本自带格式? 从网上直接复制的文本往往带有链接等格式,想要一键清除,有两种方式。 u2776 在粘贴文本的时候,选择「只保留文本」 u2777 如果文本已经粘贴到Word,可以按下:Ctrl + Shift + Z 键 ▌如何快速对齐长短不一的姓名?在Word文档中,如果录入的姓名字数不统一,看着会不美观。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敲空格对齐? 放弃这个低效操作吧!!解:按住Alt键(这个快捷键可以竖向选择文本)→ 鼠标向下选中文字 → 【开始】→ 【段落】→ 【调整宽度】,设置「字符宽度」,比如这里设置为3字符,姓名就对齐啦~▌随机生成文本,原本只需轻轻按一下Enter键!有时候我们为了向别人讲解某个文本操作,就像小叶现在一下,需要一段文本材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上网搜,其实借助 Rand函数,就可以迅速搞定!=Rand(a,b)其中 a 表示段落数,b 表示一个段落中的句数▌如何快速调整编号与文本之间的间距?有时候,文本与编号之间的间距看上去过短或者过长,需要调整到合适的距离,千万别傻傻地敲空格!解:选中文字部分 → 鼠标放到标尺上的三角形,注意是三角形,否则文字和编号会同步移动 → 按住三角形不放,进行拖动,你想怎么调就怎么调!▌如何快速定位到Word文档的开头和结尾?如果你手上有一份长达50页的文档,我现在要你马上翻到最后1页,你会怎么做?那如果你看到一半,我要你返回到第1页,你又会怎么做?拒绝滚鼠标!教你两个快捷键:【1】Ctrl + End → 快速定位到文档最后1页【2】Ctrl + Home → 快速定位到文档第1页▌如何快速定位到长文档的任意一页?前面讲了开头和结尾的快速定位,那如果是文档中的任意一页,又该怎么定位?只需一个快捷键:F5,输入想要跳转的页码,即可快速搞定!▌如何快速将手机中间四位设置为※号?有时候为了保护隐私,我们会将手机号中间4位进行打码处理。千万别手动操作,用简单的通配符原理,就可以快速替换。查找内容:([0-9]{3})[0-9]{4}([0-9]{4})替换为:1****2▌如何快速删除Word文档中多余的空行?解:用好简单的查找替换功能。查找内容:^p^p替换为:^p▌如何快速让段落开头空两格?方法一:直接拖拽标尺上方的「首行缩进」小滑块方法二:在段落里进行设置▌如何给Word文档添加自定义水印?有时候,我们做完一个Word文档之后,需要对文档进行保护声明,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加水印。Word里自带了几种常见的水印效果,比如:机密、严禁复制、紧急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自定义水印效果:【设计】-【水印】-【自定义水印】-【文字水印】,在这里我们可以输入想要显示的文字、字体大小、字体颜色。简单的水印效果就做好啦~▌文档标题格式不对,没有章节序号不方便查看,怎么办?别再手动逐条修改啦,试试下面的办法,几步就解决了↓u2776 先选中一个大标题,点击【编辑】-【选择】-【选择格式相似的文本】,这样所有大标题都被选中了:u2777 接着在【段落】栏选择【多级列表】,下拉找到【定义新的多级列表】,在【输入编号格式】处输入「第 1 章」,点击确定就 OK 了:为小标题添加序号,也是同样的方法:u2776 先选择任一个小标题,点击【编辑】-【选择】-【选择格式相似的文本】,小标题全选完毕。u2777 在段落中选择【多级列表】,选择我们想要的多级列表样式,全选标题后,按【Tab】可以降级,按【Shift+Tab】就能升级~这里大家要多多熟悉 Word 里的多级列表样式,在要使用相应格式的时候,就可以迅速设置啦!▌Word页面总是白色,换种颜色换种心情吧!依次点击【设计】-【页面颜色】,里面的颜色随你挑选咯~ Word也可以完全设置暗黑模式啦~▌如何将反复使用的文档格式设置为默认值?Word文档中,有些文档格式会被反复使用,如何将这些常用参数设置为默认值呢?按照下图进行操作即可。▌如何批量提取Word中的图片?在 Word 里写专栏文章,图片无法直接贴进微信编辑器或者微博。解:直接把 Word 文档的后缀格式改为「.rar」,然后使用解压软件将其解压开来,然后你就看到,Word 中所有的图片都静静的躺在文件夹中了。PS:按【F12】另存为网页,图片也会批量出现在文件夹。如果觉得学完还不过瘾,想系统学习Word技能,这门课可以了解一下(学习人数:6万+)先写到这里,俺太累累累了……这个回答俺足足准备了2天时间 ,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关注 @秋叶PPT ,赞同 + 收藏 + 喜欢 这个回答哟~
mlhxueli 2023-07-03 11:08:343

用VB编写一个数学计算程序,完成数学公式 的计算。

Private Sub Form_Load() Form1.Caption = "学号,姓名" Call Command2_Click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Caption = Val(Text1) + Val(Text2)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 = "" Text2 = "" Label1.Caption =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EndEnd Sub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3 11:08:341

复合函数求导公式的过程是怎么推导的?

lim△y/△u=f"(u)根据具有极限的函数与无穷小的关系,有△y/△u=f"(u)+α即△y=(f"(u)+α)△u当△x一>0时lim△y/△x=lim(f"(u)+α)△u/△x=lim(f"(u)+α)lim△u/△x=f"(u)φ"(x)
北有云溪2023-07-03 11:08:343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公式

u=φ(x)在点u0可导,y=f(u)在点u0=φ(x0)可导,则复合函数F(x)=f(φ(x))在x0可导,且F"(x0)=f"(u0)φ'(x0)=f"(φ(x0))φ'(x0)。证明:由f(u)在u0可导,由引理必要性,存在一个在点u0连续的函数H(u),使f"(u0)=H(u0),且f(u)-f(u0)=H(u)(u-u0)又由u=φ(x)在x0可导,同理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函数G(x),使φ'(x0)=G(x0),且φ(x)-φ(x0)=G(x)(x-x0)于是就有,f(φ(x))-f(φ(x0))=H(φ(x))(φ(x)-φ(x0))=H(φ(x))G(x)(x-x0)。简介:链式法则(英文chain rule)是微积分中的求导法则,用以求一个复合函数的导数。所谓的复合函数,是指以一个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如设f(x)=3x, g(x)=3x+3, g(x)就是一个复合函数,并且'()=9。要注意f(x)的自变量x与g(x)的自变量x之间并不等同。链式法则用文字描述,就是"由两个函数凑起来的复合函数,其导数等于里函数代入外函数的值之导数,乘以里边函数的导数。若h(a)=f,则h"(a)=f"g"(x)。链式法则用文字描述,就是"由两个函数凑起来的复合函数,其导数等于里函数代入外函数的值之导数,乘以里边函数的导数。
u投在线2023-07-03 11:08:341

复合函数求导公式 如何求导函数

复合函数如何求导呢?求导公式有哪些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复合函数怎么求导 总的公式f"[g(x)]=f"(g)×g"(x) 比如说:求ln(x+2)的导函数 [ln(x+2)]"=[1/(x+2)] 【注:此时将(x+2)看成一个整体的未知数x"】 ×1【注:1即为(x+2)的导数】 主要方法:先对该函数进行分解,分解成简单函数,然后对各个简单函数求导,最后将求导后的结果相乘,并将中间变量还原为对应的自变量。 复合函数证明方法 先证明个引理 f(x)在点x0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在x0的某邻域U(x0)内,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的函数H(x),使f(x)-f(x0)=H(x)(x-x0)从而f"(x0)=H(x0) 证明:设f(x)在x0可导,令 H(x)=[f(x)-f(x0)]/(x-x0),x∈U"(x0)(x0去心邻域);H(x)=f"(x0),x=x0 因lim(x->x0)H(x)=lim(x->x0)[f(x)-f(x0)]/(x-x0)=f"(x0)=H(x0) 所以H(x)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 反之,设存在H(x),x∈U(x0),它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 因存在极限lim(x->x0)H(x)=lim(x->x0)[f(x)-f(x0)]/(x-x0)=lim(x->x0)f"(x)=H(x0) 所以f(x)在点x0可导,且f"(x0)=H(x0) 引理证毕。 设u=φ(x)在点u0可导,y=f(u)在点u0=φ(x0)可导,则复合函数F(x)=f(φ(x))在x0可导,且F"(x0)=f"(u0)φ"(x0)=f"(φ(x0))φ"(x0) 证明:由f(u)在u0可导,由引理必要性,存在一个在点u0连续的函数H(u),使f"(u0)=H(u0),且f(u)-f(u0)=H(u)(u-u0) 又由u=φ(x)在x0可导,同理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函数G(x),使φ"(x0)=G(x0),且φ(x)-φ(x0)=G(x)(x-x0) 于是就有,f(φ(x))-f(φ(x0))=H(φ(x))(φ(x)-φ(x0))=H(φ(x))G(x)(x-x0) 因为φ,G在x0连续,H在u0=φ(x0)连续,因此H(φ(x))G(x)在x0连续,再由引理的充分性可知F(x)在x0可导,且 F"(x0)=f"(u0)φ"(x0)=f"(φ(x0))φ"(x0) 证法二:y=f(u)在点u可导,u=g(x)在点x可导,则复合函数y=f(g(x))在点x0可导,且dy/dx=(dy/du)*(du/dx) 证明:因为y=f(u)在u可导,则lim(Δu->0)Δy/Δu=f"(u)或Δy/Δu=f"(u)+α(lim(Δu->0)α=0) 当Δu≠0,用Δu乘等式两边得,Δy=f"(u)Δu+αΔu 但当Δu=0时,Δy=f(u+Δu)-f(u)=0,故上等式还是成立。 又因为Δx≠0,用Δx除以等式两边,且求Δx->0的极限,得 dy/dx=lim(Δx->0)Δy/Δx=lim(Δx->0)[f"(u)Δu+αΔu]/Δx=f"(u)lim(Δx->0)Δu/Δx+lim(Δx->0)αΔu/Δx 又g(x)在x处连续(因为它可导),故当Δx->0时,有Δu=g(x+Δx)-g(x)->0 则lim(Δx->0)α=0 最终有dy/dx=(dy/du)*(du/dx)
豆豆staR2023-07-03 11:08:331

复合函数求导的公式

复合函数导数公式如下:含义: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u,值域为Mu,函数u=g(x)的定义域为Dx,值域为Mx,如果 Mx∩Du≠0,那么对于Mx∩Du内的任意一个x经过u;有唯一确定的v值与之对应,则变量x与y之间通过变量u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称为复合函数。论证说明:f(x)在点x0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在x0的某邻域U(x0)内,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的函数H(x),使f(x)-f(x0)=H(x)(x-x0)从而f"(x0)=H(x0)。证明:设f(x)在x0可导,令 H(x)=[f(x)-f(x0)]/(x-x0),x∈U"(x0)(x0去心邻域);H(x)=f"(x0),x=x0。因lim(x->x0)H(x)=lim(x->x0)[f(x)-f(x0)]/(x-x0)=f"(x0)=H(x0)。所以H(x)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反之,设存在H(x),x∈U(x0),它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因存在极限lim(x->x0)H(x)=lim(x->x0)[f(x)-f(x0)]/(x-x0)=lim(x->x0)f"(x)=H(x0)。所以f(x)在点x0可导,且f"(x0)=H(x0)。引理证毕。延伸论证说明:设u=φ(x)在点u0可导,y=f(u)在点u0=φ(x0)可导,则复合函数F(x)=f(φ(x))在x0可导,且F"(x0)=f"(u0)φ"(x0)=f"(φ(x0))φ"(x0)。证明:由f(u)在u0可导,由引理必要性,存在一个在点u0连续的函数H(u),使f"(u0)=H(u0),且f(u)-f(u0)=H(u)(u-u0)。又由u=φ(x)在x0可导,同理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函数G(x),使φ"(x0)=G(x0),且φ(x)-φ(x0)=G(x)(x-x0)。于是就有,f(φ(x))-f(φ(x0))=H(φ(x))(φ(x)-φ(x0))=H(φ(x))G(x)(x-x0)。因为φ,G在x0连续,H在u0=φ(x0)连续,因此H(φ(x))G(x)在x0连续,再由引理的充分性可知F(x)在x0可导,且F"(x0)=f"(u0)φ"(x0)=f"(φ(x0))φ"(x0)。
Ntou1232023-07-03 11:08:311

请问EXCEL中的"SUBTOTAL"这个公式怎么使用?

http://baike.baidu.com/view/3998960.htm 这有详细说明
余辉2023-07-03 11:08:312

中二数学:公式的主项变换为括号内的字母2题 和 2题文字题

更新1: 「最佳回答」者: vsloy [硕士级 1 级] 1) k = ax - bx  k = x (a-b)  x = k / (a-b) 2) 若 a=5 b=3 k=2  x = k / (a-b)   = 2 / (5-3)  x = 1 3) 假设陈先生有 苹果 a个,梨 b个  则 a + b = 150 --- [1]   2a + 3b = 335 --- [2]  由 [1] a = 150 - b  代入 [2] 2 (150-b) + 3b = 335       300 - 2b + 3b = 335             b = 35  a = 150 - b = 115  所以,陈先生有 115个苹果,和 35个梨。 4) 假设 蛋的售价为 m,面包售价为 n  则 4m + 2n = 16 --- [1]   12m + n = 13 --- [2]  由 [2] n = 13 - 12m  代入 [1] 4m + 2 (13-12m) = 16       4m + 26 - 24m = 16            20m = 10             m = 0.5   n = 13 - 12m = 7  所以,蛋的售价为 $0.5,而面包的售价为 $7 1)k=x(a-b) k/(a-b)=x x=k/(a-b) 2)x=(2)/【(5)-(3)】 x=2/2 x=1 3)设apple有x个 梨有y个。 x+y=150.........(1) 2x+3y=335........(2) 从(1) x=150-y....(3) 把(3)代入(2) 2(150-y)+3y=335 300-2y+3y=335 y=35........(4) 把(4)代入(3) x=150-35 x=115 所以apple有115个 梨有35个。 4)设每个egg的售价为x 每个面包的售价为y 4x+2y=16....(1) 12x+y=13......(2) 从(2) y=13-12x....(3) 把(3)代入(1) 4x+2(13-12x)=16 4x+26-24x=16 -20x= -10 x=0u20275.....(4) 把(4)代入(3) y=13-12(0.5) y=7 所以每个egg的售价为$0.5 每个面包的售价为$7。 参考: me 1)k= ax- bx [x] k=x(a-b) 因此,x=k/a-b 2)x=k/a-b x=2/(5-3) x=2/2 因此 x=1 3)设陈先生有apple x个。 2x+3(150-x)=335 2x+450-3x=335 -x+450=335 -x=-115 x=115 因此 陈先生有apple 115个 梨有:150-115=35(个) 1.) k=x(a-b) x=k/(a-b)---(1) 2.)Sub a=5 b=3 k=2 in (1) x=2/(5-3) x=1 3.)假设a 是apple的数量 p是梨的数量... a+p=150-----(1) 2a+3p=335-----(2) 将(1)*2 : 2a+2p=300-----(3) 将(2)-(3) : 2a-2a+3p-2p=335-300 p=35 梨有35个...150-35=115 所以得apple 有115个 4.)假设a 是egg的价钱 b是面包的价钱 4a+2b=16-----(1) 12a+b=13-----(2) 将(2)*2 : 24a+2b=26---------(3) 将(3)-(1) : 24a+2b-4a-2b=26-16 20a=10 a=0.5 -------(4) 一只蛋售价是$0.5 sub (4) in (1) :4(0.5)+2b=16 2b=14 b=7 每个面包的售价是$7 参考: 自己 1) k=ax-bx k=x(a-b) k over a-b=x x=k over a-b 参考: me
韦斯特兰2023-07-03 11:08:311

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是怎样的?

复合函数导数公式如下:含义: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u,值域为Mu,函数u=g(x)的定义域为Dx,值域为Mx,如果 Mx∩Du≠0,那么对于Mx∩Du内的任意一个x经过u;有唯一确定的v值与之对应,则变量x与y之间通过变量u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称为复合函数。论证说明:f(x)在点x0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在x0的某邻域U(x0)内,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的函数H(x),使f(x)-f(x0)=H(x)(x-x0)从而f"(x0)=H(x0)。证明:设f(x)在x0可导,令 H(x)=[f(x)-f(x0)]/(x-x0),x∈U"(x0)(x0去心邻域);H(x)=f"(x0),x=x0。因lim(x->x0)H(x)=lim(x->x0)[f(x)-f(x0)]/(x-x0)=f"(x0)=H(x0)。所以H(x)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反之,设存在H(x),x∈U(x0),它在点x0连续,且f(x)-f(x0)=H(x)(x-x0),x∈U(x0)。因存在极限lim(x->x0)H(x)=lim(x->x0)[f(x)-f(x0)]/(x-x0)=lim(x->x0)f"(x)=H(x0)。所以f(x)在点x0可导,且f"(x0)=H(x0)。引理证毕。延伸论证说明:设u=φ(x)在点u0可导,y=f(u)在点u0=φ(x0)可导,则复合函数F(x)=f(φ(x))在x0可导,且F"(x0)=f"(u0)φ"(x0)=f"(φ(x0))φ"(x0)。证明:由f(u)在u0可导,由引理必要性,存在一个在点u0连续的函数H(u),使f"(u0)=H(u0),且f(u)-f(u0)=H(u)(u-u0)。又由u=φ(x)在x0可导,同理存在一个在点x0连续函数G(x),使φ"(x0)=G(x0),且φ(x)-φ(x0)=G(x)(x-x0)。于是就有,f(φ(x))-f(φ(x0))=H(φ(x))(φ(x)-φ(x0))=H(φ(x))G(x)(x-x0)。因为φ,G在x0连续,H在u0=φ(x0)连续,因此H(φ(x))G(x)在x0连续,再由引理的充分性可知F(x)在x0可导,且F"(x0)=f"(u0)φ"(x0)=f"(φ(x0))φ"(x0)。
黑桃花2023-07-03 11:08:291

复合函数求导公式什么 复合函数怎么求导

1、复合函数求导公式:①设u=g(x),对f(u)求导得:f(x)=f(u)*g(x),设u=g(x),a=p(u),对f(a)求导得:f(x)=f(a)*p(u)*g(x)。 2、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u,值域为Mu,函数u=g(x)的定义域为Dx,值域为Mx,如果 Mx∩Du≠?,那么对于Mx∩Du内的任意一个x经过u,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则变量x与y 之间通过变量u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记为: y=f[g(x)],其中x称为自变量,u为中间变量,y为因变量(即函数)。
Ntou1232023-07-03 11:08:281

在公式中的subjec是什么意思

the subject of each of the following formulae 应该就是所说的因变量,你也可以理解为等号左边那玩意我对这话理解是 使x转换为每个公式的因变量,因为这里a 到d四个都是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a x=y+2b x=y-7c x=y/4d x=3y以上为个人理解,不能保证完全正确。。。谢谢,希望能进一步咨询你们老师~我刚查了下字典。。。字典上说在数学方面 subject翻译为主项
meira2023-07-03 11:08:201

吨位换算公斤公式

吨位换算公斤公式是:1吨等于1000公斤。公斤和吨都是重量单位,若把公斤换算成吨,必须把公斤先换算成千克。2、公斤,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一公斤等于一千克1吨=1000千克因此:1吨=1000公斤扩展资料1公斤=2斤1斤=500克1000克=1千克1吨=1000公斤=2000斤。千克和吨是常见的重量计量单位,经常在贸易、运输、工业等领域中使用。其中,“千克”是国际标准单位制中的基本质量单位。
北营2023-07-03 11:08:141

公斤和吨的换算公式

公斤和吨的换算公式:1吨=1000公斤。单位换算1千克=0.001吨,1千克=1000克,1千克=1000000毫克,1千克=1000000000微克。千克,又作公斤,为国际基本质量单位,符号kg。1公斤=1KG,1吨=1000kg,所以1吨等于1000公斤。1791年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后称国际千克原器。千克是公制计量单位,一千克等于一公斤,合我国二市斤。千克是唯一一个有国际单位制词头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千克相关介绍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经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成员国表决,全票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1号决议。根据决议,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等4个SI基本单位的定义将改由常数定义,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1千克将定义为“对应普朗克常数为6.62607015×10^-34J·s时的质量单位”。其原理是将移动质量1千克物体所需机械力换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数表达的电磁力,再通过质能转换公式算出质量。千克是质量的单位,而质量就相当于日常说的一样东西有多“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千克
Ntou1232023-07-03 11:08:061

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公式 :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千克 / 米^3;.正确读法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常用的单位是:克/厘米^3;,正确读法是克每立方厘米,符号为 g/cm^3;.扩展资料一般来说,不论什么物质,也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体积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联系温度T、压力p和密度ρ(或体积)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例如在0℃附近,各种金属的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时,物体体积的变化率)大多在10-9左右。深水中的压力和水下爆炸时的压力可达几百个大气压,甚至更高(1大气压=101325帕)。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3 11:07:397

密度与体积的公式

要如何计算?10cm长x10cm宽x10cm高的容器里可容入1300克的砂粒.要如何计算将此砂粒放入27米长x9米宽x3米高的地势.请个老师们请教.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3 11:07:394

密度计算公式及单位

密度的计算应该注意注意事项: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的比值,定义式为  ρ=m/V   根据定义,在SI中,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量纲为ML-3.   (2)表观密度   多孔固体(颗粒或粉末)材料质量与其表现体积(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3)实际密度   多孔固体材料与其休积(不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4)堆积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在既定容积的容器内,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质量与所占体积之比值.   特定条件是指自然堆积、振动或敲击或施加一定压力的堆积等.  (5)标准密度   在规范规定的标准条件下的物质密度.比如,在温度为273.15K(0℃)、压强101325Pa(latm)下的气体标准密度;温度温度20℃、压强(latm)下的液体标准密度.   (6)参考密度   在规定的参考状态(温度和压强)下的物质密度.   (7)相对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密度ρl与参考物质密度ρ2之比值.定义式为   d=ρ1/ρ2.   相对密度,过去常叫做“比重”.“比重”通常指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纯水密度之比值,它已包含于上述相对密度的概念之中.历史上,“比重”还有一种定义,D=G/V,即单位体积的重量,这说明,“比重”这一概念本身就比较混乱,现在不再沿用.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3”,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单位,不少同学却感到困难了.例如: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克/厘米3.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中的基本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分子里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就变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要变小多少倍:1米3=106厘米3,因此,7.8×10千克/米3=7.8×103×(103/106)克/厘米3=7.8克/厘米3;根据这种换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单位有一个规律,即:对于某种物质的密度,在分别用“克/厘米3”,“千克/分米3”和“吨/米3”来做单位时,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例如,铁的密度,按照这个规律可知:ρ水=7.8克/厘米3=7.8千克/分米3=7.8吨/米3.这个“7.8”就是课本上密度表中铁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记住这个规律,不但给密度单位的换算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计算的问题变得简单.例如用这种方法来记算水的质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质量是1吨.
北营2023-07-03 11:07:371

密度公式 密度公式是什么

1、ρ=m/V。M为该体积元的质量。在厘米·克·秒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克/厘米3;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2、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3 11:07:361

密度计算公式及单位

密度的计算应该注意注意事项: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的比值,定义式为  ρ=m/V   根据定义,在SI中,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量纲为ML-3。   (2)表观密度   多孔固体(颗粒或粉末)材料质量与其表现体积(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3)实际密度   多孔固体材料与其休积(不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4)堆积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在既定容积的容器内,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质量与所占体积之比值。   特定条件是指自然堆积、振动或敲击或施加一定压力的堆积等。  (5)标准密度   在规范规定的标准条件下的物质密度.比如,在温度为273.15K(0℃)、压强101325Pa(latm)下的气体标准密度;温度温度20℃、压强(latm)下的液体标准密度。   (6)参考密度   在规定的参考状态(温度和压强)下的物质密度。   (7)相对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密度ρl与参考物质密度ρ2之比值.定义式为   d=ρ1/ρ2。   相对密度,过去常叫做“比重”。“比重”通常指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纯水密度之比值,它已包含于上述相对密度的概念之中.历史上,“比重”还有一种定义,D=G/V,即单位体积的重量,这说明,“比重”这一概念本身就比较混乱,现在不再沿用。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3”,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单位,不少同学却感到困难了。例如: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克/厘米3。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中的基本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分子里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就变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要变小多少倍:1米3=106厘米3,因此,7.8×10千克/米3=7.8×103×(103/106)克/厘米3=7.8克/厘米3;根据这种换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单位有一个规律,即:对于某种物质的密度,在分别用“克/厘米3”,“千克/分米3”和“吨/米3”来做单位时,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例如,铁的密度,按照这个规律可知:ρ水=7.8克/厘米3=7.8千克/分米3=7.8吨/米3。这个“7.8”就是课本上密度表中铁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记住这个规律,不但给密度单位的换算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计算的问题变得简单。例如用这种方法来记算水的质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质量是1吨。
Ntou1232023-07-03 11:07:352

立体几何圆的表面积公式…

2 正方体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tt白2023-07-03 11:06:321

高中必修2几何体表面积公式大全

圆柱:S=2πr^2+2πrl=2πr(r+l) 圆锥:S=πr^2+πrl=πr(r+l) 圆台:S=π(r^2+r"^2+rl+r"l) 球:S=4πR^2 扇形:S=1/2lR
CarieVinne 2023-07-03 11:06:311

求各类不规则几何体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

将不规则几何体体积分割成规则的几何体体积,然后计算出各种规则的几何体体积后相加表面积计算公式也一样,首先分割成规则的几何体,然后计算出各种规则的几何体表面积后相加,应该注意有没有有表面,没有表面的那部分不应该计算在内。
肖振2023-07-03 11:06:312

高中必修2几何体表面积公式大全

圆柱:S=2πr^2+2πrl=2πr(r+l) 圆锥:S=πr^2+πrl=πr(r+l) 圆台:S=π(r^2+r"^2+rl+r"l) 球:S=4πR^2 扇形:S=1/2lR
苏州马小云2023-07-03 11:06:301

立体几何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立体几何公式名称符号面积s体积v正方体a——边长s=6a^2v=a^3长方体a——长s=2(ab+ac+bc)v=abcb——宽c——高棱柱s——底面积v=shh——高棱锥s——底面积v=sh/3h——高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v=h[s1+s2+√(s1s2)]/3h——高拟柱体s1——上底面积v=h(s1+s2+4s0)/6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圆柱r——底半径c=2πrv=s底h=πrh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底=πr^2s侧——侧面积s侧=chs表——表面积s表=ch+2s底s底=πr^2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直圆锥r——底半径h——高v=πr^2h/3圆台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a^2=h(2r-h)v=πh(3a^2+h^2)/6=πh2(3r-h)/3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此后故乡只2023-07-03 11:06:302

所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公式??

这孩子疯了。你要哪个?所有的表面积公式都是所有面的面积之和。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3 11:06:282

所有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表面积的公式分别是什么?

哦,给给给,你真漂亮,你就帅奥利给奥利给奥利给奥利表利给奥利给给
苏萦2023-07-03 11:06:286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表面积的所有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 符号 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mh 圆 r-半径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 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圆环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D-外圆直径 d-内圆直径 S=π(R2-r2) =π(D2-d2)/4 椭圆 D-长轴 d-短轴 S=πDd/4 立方图形 名称 符号 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 a-边长 S=6a2 V=a3 长方体 a-长 b-宽 c-高 S=2(ab+ac+bc) V=abc 棱柱 S-底面积 h-高 V=Sh 棱锥 S-底面积 h-高 V=Sh/3 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 h-高 V=h[S1+S2+(S1S1)1/2]/3 拟柱体 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V=h(S1+S2+4S0)/6 圆柱 r-底半径 h-高 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C=2πr S底=πr2 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 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h-高 V=πh(R2-r2) 直圆锥 r-底半径 h-高 V=πr2h/3 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 V=πh(R2+Rr+r2)/3 球 r-半径 d-直径 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半径 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 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径 D-环体直径 r-环体截面半径 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 =π2Dd2/4 桶状体 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
铁血嘟嘟2023-07-03 11:06:272

所有立体图形的计算公式(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π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3 11:06:271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表面积的所有公式?

高中数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无尘剑 2023-07-03 11:06:271

所有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请你先把所有几何体的名称列出了。别人才好回答呀。
kikcik2023-07-03 11:06:263

表面积的公式有哪些?

常见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如下: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2。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2。9、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1、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6a^2。1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2πrh。13、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九万里风9 2023-07-03 11:06:262

所有几何体的体积 表面积 侧面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单面面积*6体积:长*宽*高长方体表面积同正方体一样。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圆周*高体积:半径*π*高
北营2023-07-03 11:06:262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如下: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3、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4、棱台的表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扩展资料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多面体的所有面均为平面且单联通,并且其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单联通时,才为经典多面体,典型的多面体求解表面积时就将其分割成平面体来计算,最后的总面积就是表面积。多面体至少有4个面。多面体依面数分别叫做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等。把一个多面体的面数记作F,顶点数记作V,棱数记作E,则F、E、V满足如下关系:F+V=E+2。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3 11:06:251

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几何体的表面积的通用公式为:几何体的表面积=该集合体每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几何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为:几何体的体积=底面积乘高(三棱锥、圆锥除外)。几何体亦称立体,是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之一。几何体概念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世界中各种物体的数学抽象,当人们只考虑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数学性质,而不考虑它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等属性时,就获得几何体的概念,在几何学中,人们把若干几何面(平面或曲面)所围成的有限形体称为几何体,围成几何体的面称为几何体的界面或表面,不同界面的交线称为几何体的棱线,不同棱线的交点称为几何体的顶点。
铁血嘟嘟2023-07-03 11:06:251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有哪些?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如下: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3、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4、棱台的表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面积介绍:当物体占据的空间是二维空间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该物体的面积,面积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公认的面积单位,用字母可以表示为(m,dm,cm)。面积是表示平面中二维图形或形状或平面层的程度的数量。表面积是三维物体的二维表面上的模拟物。面积可以理解为具有给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积是形成形状的模型所必需的。
铁血嘟嘟2023-07-03 11:06:241

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怎么算?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如下: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3、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4、棱台的表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面积介绍:当物体占据的空间是二维空间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该物体的面积,面积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公认的面积单位,用字母可以表示为(m,dm,cm)。面积是表示平面中二维图形或形状或平面层的程度的数量。表面积是三维物体的二维表面上的模拟物。面积可以理解为具有给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积是形成形状的模型所必需的。
黑桃花2023-07-03 11:06:241

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如下: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3、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4、棱台的表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扩展资料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多面体的所有面均为平面且单联通,并且其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单联通时,才为经典多面体,典型的多面体求解表面积时就将其分割成平面体来计算,最后的总面积就是表面积。多面体至少有4个面。多面体依面数分别叫做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等等。把一个多面体的面数记作F,顶点数记作V,棱数记作E,则F、E、V满足如下关系:F+V=E+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面积
FinCloud2023-07-03 11:06:241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有哪些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如下: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3、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4、棱台的表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三个梯形的面积之和。面积介绍:当物体占据的空间是二维空间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该物体的面积,面积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公认的面积单位,用字母可以表示为(m,dm,cm)。面积是表示平面中二维图形或形状或平面层的程度的数量。表面积是三维物体的二维表面上的模拟物。面积可以理解为具有给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积是形成形状的模型所必需的。
FinCloud2023-07-03 11:06:241

三维几何图形的表面积公式?

没有统一公式,而且你问的就有问题
NerveM 2023-07-03 11:06:222

数学各种几何图形面积,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

http://www.docin.com/p-273202819.html看看这个豆丁网的 带图和公式 挺全的
真颛2023-07-03 11:06:211
 首页 上一页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