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那个公式k是什么意思

k是一个比值常数,在太阳系中k与太阳的质量有关。其它情况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meira2023-07-09 08:21:251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 R 3 T 2 =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只

A:开普勒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故A错误.B:开普勒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故B正确.C:式中的k是与中心星体的质量有关.故C错误.D:式中的k是与中心星体的质量有关.故D正确.故应选:BD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9 08:21:251

求弧长的公式

弧长=圆周率*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弧与圆心的距离(半径)/180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180*弧长/(弧与圆心的距离*圆周率)弧与圆心的距离(半径)=180*弧长/(圆周率*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代表相乘/代表相除(分数线)弧长为L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为n弧与圆心的距离为r180即180度
此后故乡只2023-07-09 08:21:241

弧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弧长计算公式是一个数学公式,为L=n(圆心角度数)× π(1)× r(半径)/180(角度制),L=α(弧度)× r(半径) (弧度制)。其中n是圆心角度数,r是半径,L是圆心角弧长。扇形的弧长,事实上就是圆的其中一段边长,扇形的角度是360度的几分之一,那么扇形的弧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的几分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扇形的弧长=2πr×角度/360其中,2πr是圆的周长,角度为该扇形的角度值。扩展资料圆锥的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其中:圆锥体的侧面积=πRL圆锥体的全面积=πRl+πR2π为圆周率≈3.14R为圆锥体底面圆的半径L为圆锥的母线长 我们把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圆锥的母线(注意:不是圆锥的高)是展开扇形的边长n圆锥圆心角=r/l*360 360r/l
小白2023-07-09 08:21:241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开普勒定律第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是什么。 2、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是什么时候学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也叫什么定律。 4、开普勒第三定律内容和公式。1.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R^3)/(T^2)=k(其中k=GM/(4π^2))。 2.用文字表述就是:绕同一中心天体的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a3)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T2)的比值都相等,其中M为中心天体质量,k为开普勒常数。 3.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等人的观测资料和星表,通过开普勒本人的观测和分析后,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前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在《宇宙谐和论》提出了第三条定律。
小白2023-07-09 08:21:211

圆锥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

弧长公式:弧长=θ*r,θ是弧度r是半径  l=nπr÷180或l=n/180·πr或l=圆心角×r在半径为R的圆中,因为360°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就是圆面积S=πR^2,所以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S=nπR^2÷360扇形还有另一个面积公式S=1/2lR其中l为弧长,R为半径本来S=nπR^2÷360按弧度制.2π=360度.因为n的单位为度.所以l为角度为n时所对应的弧长.即.l=n*R所以.s=n*R*π*R/2π=1/2lR.
九万里风9 2023-07-09 08:21:202

开普勒一二三定律公式

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SAB=SCD=SEK,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R^3)/(T^2)=k(其中k=GM/(4π^2))。 数学推导 开普勒定律是关于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而牛顿定律更广义的是关于几个粒子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而产生的运动。在只有两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超轻于另外一个粒子,这些特别状况下,轻的粒子会环绕重的粒子移动,就好似行星根据开普勒定律环绕太阳的移动。然而牛顿定律还容许其它解答,行星轨道可以呈抛物线运动或双曲线运动。这是开普勒定律无法预测到的。在一个粒子并不超轻于另外一个粒子的状况下,依照广义二体问题的解答,每一个粒子环绕它们的共同质心移动。这也是开普勒定律无法预测到的。 开普勒定律,或者是用几何语言,或者是用方程,将行星的坐标及时间跟轨道参数相连结。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微分方程。开普勒定律的导引涉及解微分方程的艺术。我们会先导引开普勒第二定律,因为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导引必须建立于开普勒第二定律。
苏萦2023-07-09 08:21:201

求 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豆豆staR2023-07-09 08:21:204

弧长的计算公式

这里a显然就是弧长所对应圆心角的弧度,比如圆心角为60°,即a=π/3,L=πR/3(注意,此处L代表长度,π就要带成3.14...来计算了)。如果L代表的是圆的周长的话,所对圆心角就是圆周角360°,即a=2π,带入计算得L=aR=2πR,正是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凡尘2023-07-09 08:21:192

圆的弧长公式是什么?扇形面积公式?请详细说明一下,谢谢。

弧长等于圆心角乘以半径扇形面积等于弧长乘以半径除以2注意,圆心角要用弧度。
余辉2023-07-09 08:21:192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的由来!

原文(抄自百度百科):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的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r^3/t^2=k。不过既然这个表示可以,那么t^2^/r^3=1/k也是常数。如果把1/k换成k,那么得到t^2^/r^3=k也对,只不过这里的k等于上面公式中的1/k。
左迁2023-07-09 08:21:192

求弧长计算公式?

  弧长公式:n是圆心角度数,r是半径,a是圆心角弧度. 公式   l = n(圆心角)x π(圆周率)x r(半径)/180
ardim2023-07-09 08:21:191

高等数学弧长三个公式是什么?

高数弧长ds的三种公式:s=∫ds=∫sqrt((dx)^2+(dy)^2)=∫dx*sqrt(1+(dy/dx)^2)=∫sqrt(1+f"^2(x))dx。sqrt()是根号,()^2是()的平方。注:ds与dx,dy是勾股关系:即dx,dy是两个直角边,ds是弧的微分,把此微弧看做直线段故ds=√(dx+dy);然后将根号里的两项都除以dt,再在根号外乘以dt就等于没乘没除了,公就是这么来的。简介弧长函数(arc length function),是指量度弧长的函数。设Γ为定义在[a,b]上的可求长曲线,对t∈[a,b],Γ的参数表示φ对[a,t]的限制所表示的曲线的长度记为L(t),如此定义的函数L:[a,b]→[0,l]称为弧长函数,这里l是Γ的长度,L是严格增函数。存在反函数L-1:[0,l]→[a,b],复合函数φ°L-1:[0,l]→Rn称为Γ的以弧长为参数的表示,弧长参数以s表示,这样,Γ有参数方程x=φ(L-1(s)),s∈[0,l]。每一条可求长曲线都有以弧长为参数的表示,这种表示称为曲线的自然方程。
gitcloud2023-07-09 08:21:181

弧长的计算公式

设弧所对的圆周角为m度
Chen2023-07-09 08:21:182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公式 R 3 T 2 =k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适用

A、开普勒第三定律适用于所有天体.故A正确;B、开普勒第三定律适用于所有天体,故B不正确;C、开普勒第三定律适用于所有天体,故C不正确;D、开普勒第三定律适用于所有天体,故D不正确;故选:A
bikbok2023-07-09 08:21:181

求弧长公式 弧长公式是什么

1、弧长公式为:l=πrα/180。 2、弧长公式是平面几何的基本公式之一。弧长公式叙述了弧长,即在圆上过两点的一段弧的长度,与半径和圆心角的关系。在弧度制下,若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θ,则有公式l=Rθ。
LuckySXyd2023-07-09 08:21:171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是什么?

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R^3)/(T^2)=k(其中k=GM/(4π^2))。用文字表述就是:绕同一中心天体的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a)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T)的比值都相等,其中M为中心天体质量,k为开普勒常数。开普勒第二定律公式开普勒第二定律公式:Sek=Scd=Sab。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太阳系(SolarSystem),是质量很大的太阳,以其巨大的引力维持着周边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绕其运转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银心)约2.7万光年、距边缘2.3万光年的地方。而银河系直径约有10万光年,包含15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之一。太阳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心运动,大约2.5亿年绕行一周,地球气候及整体自然界也因此发生2.5亿年的周期性变化。
真颛2023-07-09 08:21:161

圆弧长度计算公式

弧长的定义  在圆周长上的任意一段弧的长度叫做弧长。有优弧劣弧之分。弧长公式:n是圆心角度数,r是半径,a是圆心角弧度 l是弧长l = n(圆心角)x π(圆周率)x r(半径)/180   在半径是R的圆中,因为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等于圆周长C=2πR,所以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n°πR÷180°。拓展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面积)=n(圆心角度数)x π(圆周率)x r②【半径的平方(2次方)】/360补充公式  S扇=nπr*2/360   =πrnr/360   =2πrn/360×1/2r   =πrn/180×1/2r   所以:S扇=rL/2   还可以是S扇=n/360πr2   (n为圆心角的度数,L为该扇形对应的弧长。)圆锥母线,弧长,面积计算公式  圆锥的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其中:圆锥体的侧面积=πRL   圆锥体的全面积=πRl+πR2   π为圆周率≈3.14   R为圆锥体底面圆的半径   L为圆锥的母线长 我们把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圆锥的母线   (注意:不是圆锥的高)是展开扇形的边长   n圆锥圆心角=r/l*360 360r/l   弧长=圆周长   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求法:n=360r/R=πRr或2πr=nπr/180 n=360r/R 。如果题目中有切线,经常用的辅助线是链接圆心和切点的半径,得到直角,再用相关知识解题。扇形的面积  扇形的面积   扇形是与圆形有关的一种重要图形,其面积与圆心角(顶角)、圆半径相关,圆心角为n°,半径为r的扇形面积为n/360*πr^2。如果其顶角采用弧度单位,则可简化为1/2×弧度×半径平方。   扇形还与三角形有相似之处,上述简化的面积公式亦可看成:1/2×弧长×半径,与三角形面积:1/2×底×高相似。公式  S扇=(lR)/2 (l为扇形弧长)   S扇=(n/360)πR^2 (n为圆心角的度数,R为底面圆的半径)   S扇=(αR^2)/2(α为圆心角弧度)   注:π为圆周率
苏萦2023-07-09 08:21:158

圆弧长计算公式是什么?

我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铁血嘟嘟2023-07-09 08:21:142

弧长公式是多少

弧长=圆周率*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弧与圆心的距离(半径)/180 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180*弧长/(弧与圆心的距离*圆周率) 弧与圆心的距离(半径)=180*弧长/(圆周率*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 *代表相乘 /代表相除(分数线) 弧长为L 弧所对的圆心角角度为n 弧与圆心的距离为r 180即180度
ardim2023-07-09 08:21:131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是什么?

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及公式如下:1.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2.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3.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北境漫步2023-07-09 08:21:122

混凝土干密度计算公式

不同等级混凝土密度计算公式是一样的,都是每立方各材料用量/各材料密度相加的总和。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密度相差不是很大,主要是各材料用量比例不同,一般来说,强度等级越高密度越大。一般普通混凝土的密度在每立方2.4吨左右。
韦斯特兰2023-07-09 08:19:351

一立方混凝土的重量是多少? 求计算公式!

一般常用的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在300-400kg。混凝土的密度约是2.4t/立方米,一立方混凝土需要的水泥用量,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来调整配合比。水泥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石等用水混合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铁血嘟嘟2023-07-09 08:19:347

复合函数二阶偏导数公式

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u,值域为Mu,函数u=g(x)的定义域为Dx,值域为Mx,如果Mx∩Du≠,那么对于Mx∩Du内的任意一个x经过u;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则变量x与y之间通过变量u形成的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称为复合函数,记为:y=f[g(x)],其中x称为自变量。 扩展资料   链式求导 = chain rule。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u是ρ,θ的函数,ρ,θ又是x,y的函数,那么αu/αx还是ρ,θ的函数,所以αu/αx是x,y的复合函数,中间变量是ρ,θ。   f 对 u 求导后,依然是 u、v 的函数,所以对 x 求偏导时,首先得先过 u、v 这一关。也就是,fu 必须先对 u 求导,再乘以 u 对 x 的"求导;同时,fu 也必须对 v 求导,再乘以 v 对 x 的求导。这两部分加在一起,才完成了 fu 对 x 的偏导。
wpBeta2023-07-09 08:16:091

华氏度与摄氏度的转换公式?

华氏度-32÷1.8等于摄氏度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9 08:15:417

华氏度与摄氏度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摄氏温度(C)与华氏温度(F)的换算式是:C = 5×(F- 32)/9,F = 9×C /5+32,1℃ =(9×1 /5+32)℉=33.8℉,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华氏和摄氏的换算 华氏℉=℃×9/5+32,反过来,摄氏℃=5/9×(℉-32 ),37*9/5+32=98.6,体温是37摄氏度,37乘以9等于333,除以5等于 66.6,32加 66.6得 98.6,这就是体温的华氏度数。注意事项:正常体温在36-37摄氏度。测量方式不同温度存在差异,但一天的温度上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测量温度之前先检查体温计完好性及水银柱是否在35度以下。腋下测温要将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加紧体温计,5-10分钟取出。因为操作简单最为常用。
韦斯特兰2023-07-09 08:15:371

华氏和摄氏度换算公式是什么?

华氏度 = 32+ 摄氏度 × 1.8摄氏度 = (华氏度 - 32) ÷ 1.8例如:0℃=(1.8×0+32)°F=32°F50°F=[(50-32) ÷ 1.8]℃=10℃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水的沸点为100℃ ,中间划分为100等份,每等份为1℃。,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C;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为212°F,中间有180等份,每等份为华氏1度。华氏温标,符号为F,单位为°F。扩展资料来历1、华氏温标华伦海特(1686——1736)出生于德国但泽(今波兰的格但斯克)。青年时代移居荷兰阿姆斯特丹学习商业,以制造气象仪器为业。1714年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制作了自己的温度计。他令水的沸点为212度,纯水的冰点为32度,人体体温为98.6度。这套计温体系就是华氏温标。1724年华伦海特公布了他的温度计,并在当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现在许多英语国家仍采用华氏温标。2、摄氏温标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将一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的沸点定为100℃,两者间均分成100个刻度,和现行的摄氏温标刚好相同。1743年被修成现行的摄氏温标。1954年的第十届国际度量衡大会特别将此温标命名为“摄氏温标”,以表彰摄氏的贡献。
拌三丝2023-07-09 08:15:331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如何转换?转换公式是怎么样的?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是: 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 而华氏温度把冰点温度定为32华氏度,沸点为212华氏度 所以1摄氏度等于1.8华氏度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式是: 5(F- 50o)= 9(C-10o)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华氏度比摄氏度较小。一华氏度等于9/5摄氏度数值+32 将摄氏度转成华氏度,直接乘以9,除以5,再加上32即行。例如,你的体温是37摄氏度。37乘以9等于333。除以5等于 66.6。32加 66.6得 98.6,这就是你体温的华氏度数。
大鱼炖火锅2023-07-09 08:15:321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是什么?

1C = (F- 32)* 5/91F = C*9/5 + 32C是摄氏温度,F是华氏温度100摄氏度转化为华氏度 100*9/5 + 32 = 212,故100摄氏温度等于212华氏温度
kikcik2023-07-09 08:15:317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公式

题目不详
tt白2023-07-09 08:15:312

朱砂含量测定计算公式

析:(1)溶解:硫酸+硝酸钾溶解样品(硝酸钾即可提高溶解温度,在硫酸中也可以转化成硝酸,具有硝酸的氧化性。促进氧化溶解)。硫化汞是非常难溶解的硫化物,一般在硝酸中都较难溶解,可溶于王水、HI(络合溶解)、浓的硫化钠溶液等,但天然的硫化汞也可溶于硫酸+硝酸钾(岩石矿物分析中提到)。(2)除去溶样过程中的氧化还原性物质,例如,亚硝酸根、二氧化硫等,方法是先用高锰酸钾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再用亚铁还原除去。(3)滴定原理:SCN-标准溶液与汞发生定量络合反应, Hg2+ + 2SCN- =Hg(SCN)2 关于朱砂含量测定的操作步骤:取本品粉末约0.3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硫酸10ml与硝酸钾1.5g,加热使溶解,放冷,加水50ml,并加1%高锰酸钾溶液至显粉红色,再滴加2%硫酸亚铁溶液至红色消失后,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1.63mg的硫化汞
北有云溪2023-07-09 08:11:331

请问1986年到2011年,它走过了几分之几?请说明基本原理及其公式好吗谢谢 有说是走

没有主题。有说是走过了4分之一时间,它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改卷老师和他是表亲。
瑞瑞爱吃桃2023-07-09 08:10:332

你好又有问题麻烦你,请问1986年到2011年,它走过了几分之几?请说明基本原理及其公式好吗谢谢

2011-1986)/1986的结果问为几分之几其实就是问为原来的几分之几所以一般步骤做差,然后除以原来的数字就是百分比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9 08:10:332

大学物理中,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平均平动动能”有何不同??公式分别是什么??

平均平动动能只是一个方向上的平均动能。两者不相等,平均动能是各个方向上的动能的向量和。平均动能=1/2mv2
善士六合2023-07-09 08:10:321

分子动能公式怎么推导?

分子平均动能有两部分组成: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平动动能=(3/2)*K*T,平均平动动能为其一个方向上的动能,即1/3平动动能=(1/2)*K*T。转动动能=nKT/2,对于单原子分子不能转动,故n=0;双原子分子有绕4102对称中心的转动,n=2;三原子乃至多原子分子会在轴上有伸缩振动,n=3。把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加起来除以分子个数就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速度就大,分子的平均动能就大。分子的动能是说一个分子的,公式是=1/2MV2。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公式E=3/2KT,是根据每个分子的动能算出来的,即E=m*v平方/2,压强P=m*nv平方/3,压强p又等于nkT推导出来的。其中的v的平方是所有分子平均速度的平方,具有统计意义,当数量很少时,上式无意义。这就是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是气体动理论的另一个基本公式。它表明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气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越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越大,分子热运动的程度越剧烈。因此,温度是表征大量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宏观物理量,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个别分子,说它有多少温度,是没有意义的。该公式把宏观量温度和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温度的微观本质。扩展资料:对于不同种分子,相同温度下,平均动能相同,平均速度不同,热动能剧烈程度是用平均动能来表征的,并不是用平均速度来表征的,因为影响平均速度的因素太多了。动能是相对量,式中的v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不同的参照系中,v不同,物体的动能也不同。质点以运动方式所储存的能量。但在速度接近光速时有重大误差。狭义相对论则将动能视为质点运动时增加的质量能,修正后的动能公式适用于任何低于光速的质点。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力对物体的冲量,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而且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但力却很大,而且力在这短在的时间内变化十分剧烈,因此很难对力和物体的加速度做准确的测量;况且这类问题有时也并不需要了解每一时刻的力和速度,而只要了解力在作用时间内的积累作用和它产生的效果。这类问题,虽然原则上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来研究,但很不方便,为了能简便地处理这类问题,就需要应用冲量这一概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动能
铁血嘟嘟2023-07-09 08:10:301

原子个数为n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公式

(1)分子平均平动动能E=3KT/2,一般对于单原子分子,分子动能只包含平动动能,所以,这个时候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和分子平均动能是一个意思.【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T是热力学温度.】(2)对于多原子分子,分子运动包含了平动、关于对称轴的转动以及分子内部的伸缩振动等,所以,分子平均动能E=nKT/2,n相当于是空间自由度,随着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n也不同.自由度是确定物体状态所需的独立坐标数,据热力学中的能量均分定理,每个自由度的能量相等(当然没考虑量子效应啦),都为KT/2(振动包括动能和势能,所以振动能量为KT),单原子分子仅有3个平动自由度,所以为3KT/2,非刚性双原子分子有3个平动自由度,2个转动自由度,1个振动自由度,所以为(3+2+1×2)KT/2,非刚性三原子分子有3个平动自由度,3个转动自由度,3个振动自由度所以为(3+3+3×2)KT/2,刚性分子不用考虑振动,一般非刚性分子有3n个自由度,3个平动自由度,3个转动自由度,(n为原子个数,n>2),有n-6个振动自由度.不能说每个分子的能量都是iKT/2,这是统计规律.分子平均能量相当于是物质的内能,是平均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
陶小凡2023-07-09 08:10:281

动能公式是啥?

分子平均动能有两部分组成: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平动动能=(3/2)*K*T,平均平动动能为其一个方向上的动能,即1/3平动动能=(1/2)*K*T。转动动能=nKT/2,对于单原子分子不能转动,故n=0;双原子分子有绕4102对称中心的转动,n=2;三原子乃至多原子分子会在轴上有伸缩振动,n=3。把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加起来除以分子个数就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速度就大,分子的平均动能就大。分子的动能是说一个分子的,公式是=1/2MV2。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公式E=3/2KT,是根据每个分子的动能算出来的,即E=m*v平方/2,压强P=m*nv平方/3,压强p又等于nkT推导出来的。其中的v的平方是所有分子平均速度的平方,具有统计意义,当数量很少时,上式无意义。这就是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是气体动理论的另一个基本公式。它表明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气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越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越大,分子热运动的程度越剧烈。因此,温度是表征大量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宏观物理量,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个别分子,说它有多少温度,是没有意义的。该公式把宏观量温度和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温度的微观本质。扩展资料:对于不同种分子,相同温度下,平均动能相同,平均速度不同,热动能剧烈程度是用平均动能来表征的,并不是用平均速度来表征的,因为影响平均速度的因素太多了。动能是相对量,式中的v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不同的参照系中,v不同,物体的动能也不同。质点以运动方式所储存的能量。但在速度接近光速时有重大误差。狭义相对论则将动能视为质点运动时增加的质量能,修正后的动能公式适用于任何低于光速的质点。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力对物体的冲量,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而且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极短,但力却很大,而且力在这短在的时间内变化十分剧烈,因此很难对力和物体的加速度做准确的测量;况且这类问题有时也并不需要了解每一时刻的力和速度,而只要了解力在作用时间内的积累作用和它产生的效果。这类问题,虽然原则上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来研究,但很不方便,为了能简便地处理这类问题,就需要应用冲量这一概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动能
北有云溪2023-07-09 08:10:241

怎样求平均总动能公式呢?

平均转动动能公式:E平=3kT/2(各种原子);E转=0(单原子);E转=kT(双原子);E转=3kT/2(多原子),这是物理热学里面平均转动动能公式。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转动动能一般指物体因转动而具有的能量。对于一个转动的轮子,一方面其质心在进行平动,另一方面轮子还在绕着质心转动,对于这个具体的例子,一般把轮子绕质心转动的动能称为转动动能。平均平动动能:分子运动(非转动),就具有平动动能。不同的分子,平动动能不同。所有分子的平动动能的平均值就是它们的平均平动动能。平均转动动能:平均动能是平均转动动能与平均平动动能之和。平均总动能:平均平动能+平均转动能+平均振动能=平均总动能。
苏州马小云2023-07-09 08:10:211

分子平均动能怎样计算平均动能公式是啥

分子平均动能有两部分组成: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平动动能=(3/2)*K*T,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开氏温标下的温度。平均平动动能为其一个方向上的动能,即1/3平动动能=(1/2)*K*T。转动动能=nKT/2,对于单原子分子不能转动,故n=0;双原子分子有绕对称中心的转动,n=2;三原子乃至多原子分子会在轴上有伸缩振动,n=3.
康康map2023-07-09 08:10:171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公式是什么?

平均平动动能公式:Ek=(3/2)kT,式中Ek为单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T为热力学温度。玻尔兹曼常数(k或kB)是指有关于温度及能量的一个物理常数。玻尔兹曼常量:玻尔兹曼常量系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常量,记为“k”,数值为:k=1.380649×10-23J/K,玻尔兹曼常量可以推导得到:理想气体常数R等于玻尔兹曼常数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即R=k·NA)。玻尔兹曼常数的物理意义是:气体常数R是玻尔兹曼常量k乘上阿伏伽德罗常量NA。Ek=(3/2)kT,式中Ek为单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T为热力学温度。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9 08:10:091

y=ax^2+bx+c,顶点坐标计算公式?a,b大小与图像的关系?

(2a/b,4a/4ac-b^2)a>0,图像开口向下a<0,图像开口向下
此后故乡只2023-07-09 08:08:443

二次函数公式 顶点式和一般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X和Y的关系,最大值

图都没有一个。
善士六合2023-07-09 08:08:422

抛物线y=x2十2x一3求顶点坐标用公式法帮我代入做做我不会代?

解a=1>0,故二次函数开口向上,y=x2+2x-3=(x+1)^2-4故顶点为(-1,-4).
余辉2023-07-09 08:08:402

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公式是什么?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推导:一般式:y=ax^2+bx+c(bai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P(h、k)。对称轴与二次函数图像唯一的交点为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P。当b=0时,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是顶点的横坐标(即x=?)。扩展资料: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越小,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大;|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侧;当a与b异号时(即ab(可巧记为:左同右异)。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0, c)。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次函数
Jm-R2023-07-09 08:08:391

抛物线 开口倾斜向右下方向,顶点坐标(6,180),其他点坐标(0,150),如何求出公式??

设y=ax^2+bx+c (1)顶点坐标为(-b/2a , c-b^2/4a)因此-b/2a = 6 (2)c-b^2/4a = 180 (3)其他点坐标带入(1)式可得c=150解(2)(3)可得a = -5/6 b=10所以y = -5/6x^2+10x+150
豆豆staR2023-07-09 08:08:392

二次函数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公式

是负的吧欸
大鱼炖火锅2023-07-09 08:08:383

怎样用公式法求抛物线的顶点

用公式法求抛物线的顶点
CarieVinne 2023-07-09 08:08:371

抛物线 的顶点公式推理过程

答: 对于抛物线f(x)=ax^2+bx+c 推导过程如下: f(x)=ax^2+bx+c =a[x^2+bx/a+b^2/(4a^2)]+c-b^2/(4a) =a(x+b/a)^2+c-b^2/(4a) 当x+b/a=0时,取得最值c-b^2/(4a) 所以:顶点坐标公式为(-b/a,c-b^2/(4a))
wpBeta2023-07-09 08:08:371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能不能直接用。

可以
苏州马小云2023-07-09 08:08:372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及推导

设:y=ax^2+bx+c y = ax^2+bx+c = a(x+b/2a)^2 + (c-b^2/4a) 故:顶点坐标 x=-b/2a 当 a>0 时,a(x+b/2a)^2≥0 ,y最小值:(c-b^2/4a) 当 a
肖振2023-07-09 08:08:361

抛物线顶点公式 抛物线顶点公式介绍

1、公式中的(h,k)为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顶点式为y=a(x-h)2+k(a≠0)。 2、顶点坐标: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其顶点坐标为 [-b/2a,(4ac-b2)/4a] 3、知道抛物线的顶点,只需再给另一点的坐标就可以求解析式。 4、例如: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3,2)和(2.1)。可设解析式为y=a(x+3)2+2。再把x=2,y=1代入。求得a=-1/25即y=-1/25(x+3)2+2即可。
小白2023-07-09 08:08:361

初中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法是什么

抛物线公式: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交点式(两根式):y=a(x-x1)(x-x2)(a≠0)其中是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a≠0)与x轴交点坐标,即方程ax2+bx+c=0的两实数根。
Ntou1232023-07-09 08:08:341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及推导

抛物线公式: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交点式(两根式):y=a(x-x1)(x-x2)(a≠0)其中是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a≠0)与x轴交点坐标,即方程ax2+bx+c=0的两实数根。
mlhxueli 2023-07-09 08:08:333

抛物线顶点公式 抛物线顶点公式介绍

1、公式中的(h,k)为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顶点式为y=a(x-h)2+k(a≠0)。 2、顶点坐标: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其顶点坐标为 [-b/2a,(4ac-b2)/4a] 3、知道抛物线的顶点,只需再给另一点的坐标就可以求解析式。 4、例如: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3,2)和(2.1)。可设解析式为y=a(x+3)2+2。再把x=2,y=1代入。求得a=-1/25即y=-1/25(x+3)2+2即可。
Ntou1232023-07-09 08:08:331

抛物线ax2+bx+c=0的顶点公式与对称轴公式分别是?

顶点公式啊a(x+b/2a)^2+c-b^2/4a=0
余辉2023-07-09 08:08:322

抛物线顶点式公式是什么

横坐标:-b/2a 纵坐标(4ac-b^2)/4ac
mlhxueli 2023-07-09 08:08:322

关于光的传播速度和公式

光速是指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采用的光速值c=299792.458±0.001千米/秒.这是指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因为介质对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很大,在折射率不同的透明介质中,只要以真空中的光速除以该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即可.例如假设玻璃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为1.4,则玻璃中的光速=299792.458±0.001千米/秒/1.4 =214137.470±0.001千米/秒. V=f*入 f是指光波的频率 入是指光波的波长
u投在线2023-07-08 10:26:171

关于光的传播速度和公式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
Chen2023-07-08 10:26:151

关于光的传播速度和公式

光速是指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采用的光速值c=299792.458±0.001千米/秒.这是指光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因为介质对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很大,在折射率不同的透明介质中,只要以真空中的光速除以该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即可.例如假设玻璃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为1.4,则玻璃中的光速=299792.458±0.001千米/秒/1.4 =214137.470±0.001千米/秒. V=f*入 f是指光波的频率 入是指光波的波长
拌三丝2023-07-08 10:26:05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公式

a+b=b+a和(a+b)+c=a+(b+c)。加法交换律是数学计算的法则之一。指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交换律是二元运算的一个性质,意指在一个包含有二个以上的可交换运算子的表示式,只要算子没有改变,其运算的顺序就不会对运算出来的值有影响。
meira2023-07-08 10:22:193

加法分配律的公式。

α十b=b+α,α十b十C=α+(b+c
黑桃花2023-07-08 10:22:162

加法分配律公式

加法分配律公式加法分配律公式是ax=axb十a×c。加法只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如果把两个加数分别设作a和b,那么加法交换律的公式就是a+b=b+a,加法结合律有三个加数,如果把它们分别设作a、b、c,那么加法的结合律公式就是+c=a+,意思是三个数相加。加法的起源古时候,还没有加减法,商人们做生意时就特别的麻烦。但他们还是很聪明的,他们发明了最原始的加法和减法。比如他们要出售一瓶酒,就会在他们的帐本上画一道“-”,等到所有的酒都卖完了,他们就会一个一个清点“-”的个数,从而得到他们的销量。如果他们要购进一瓶酒,他们就会在帐本上画一个“+”,过后,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他们的采购量。有加法分配律吗没有加法分配律公式。加法运算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运算律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举例:加法交换律:37+28=28+37。加法结合律:54+=+37。乘法交换律:37×9=9×37。乘法结合律:×5=32×。所以加法是没有分配律的。加法法则: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知道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一、扩大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另一个乘数因子。二、扩大被除数,则需扩大除数。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三、扩大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加号的另一侧。四、扩大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减号的另一侧。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也是众多简便方法之一。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叫做乘法结合律。扩展资料例如:加法交换律:2+3=3+2,a+b=b+a;加法结合律:+3=1+,+c=a+;乘法交换律:2×3=3×2a×b=b×a;乘法结合律:2×=×5,×c=a×;乘法分配律:5×=5×2+5×4,a×=a×b+a×c.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运算方法:主要公式为×c=a×,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得数不变。用字母表示:xc=axc+bxc还有一种表示法:ax=ab+ac乘法交换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它是一种简算定律,在小学四年级均有涉及。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主要公式为ab=ba。作用: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交换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应用:因数中间有零或者未尾有零交换位置相乘一般情况下可以简便计算过程。其中一个因数由重复的数字组成的,利用交换律计算也有简便。结合律结合律给定一个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如果对于S中的任意a,b,c。有:a·=·c则称运算·满足结合律。例:1.在常见的四则运算中:加法和乘法都满足结合律。在小学课本中表述如下: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2.在集合运算中:集合的交,并运算都满足结合律=·c,则称运算·满足结合律。2举例在小学课本中表述如下: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先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字母表示:×c=a×集合交并集合的交,并运算都满足结合律:交:∩C=A∩并:∪C=A∪矩阵乘法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一个AxB的矩阵乘以一个BxC的矩阵将得到一个AxC的矩阵,时间复杂度为AxBxC。分配律定义乘法分配律是一种简算定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涉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这叫做分配律。字母表示:×c=a×c+b×c变式:×c=a×c-b×c扩展资料: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基本信息图形表示:□×=△×□+☆×□字母表示:变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乘法分配律加法分配律的定义没有加法分配律,加法的交换律就是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的结合律,就是三个加数相加,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与和不便
hi投2023-07-08 10:22:151

加法结合律的公式是什么???

(a+b)+c=a+(b+c)
拌三丝2023-07-08 10:22:151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

a+b=b+a和(a+b)+c=a+(b+c)。加法交换律是数学计算的法则之一。指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交换律是二元运算的一个性质,意指在一个包含有二个以上的可交换运算子的表示式,只要算子没有改变,其运算的顺序就不会对运算出来的值有影响。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8 10:22:121

加法结合律公式

加法结合律公式如下:a+b+c=a+(b+c)加法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证明如下:其中,S(k)表示k的后继序数。简单来说S(k)=k+1。要证明(m+n)+k=m+(n+k), 对k进行归纳。k=0, 由加法定义得(m+n)+0=m+n和m+(n+0)=m+n, 因此结合律对k=0成立假设结论对k成立, 即(m+n)+k=m+(n+k)。下证结论对S(k)成立由加法定义可得(m+n)+S(k)=S((m+n)+k)以及m+(n+S(k))=m+S(n+k)=S(m+(n+k)又由归纳假设(m+n)+k=m+(n+k)因此S((m+n)+k)=S(m+(n+k))故(m+n)+S(k)=m+(n+S(k))故结论对S(k)亦成立, 由归纳公理, 结论得证。扩展资料:在数学中,结合律(associative laws)是二元运算可以有的一个性质,意指在一个包含有二个以上的可结合运算子的表示式,只要算子的位置没有改变,其运算的顺序就不会对运算出来的值有影响。形式上,一个在集合S上的二元运算被称之为可结合的结合律。运算的顺序并不会影响到表示式的值,且可证明这在含有“任意”多个运算的表示式之下也依然是成立的。因此,运算的顺序可以不需要去规范而不会使其意义不清,所以可以省略掉括号而简单写成。不过,需要记住的是,改变运算的顺序并不包含或允许以移动表示式中的算子来改变其真实的运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合律
NerveM 2023-07-08 10:22:111

加法分配律公式是什么?

没有加分分配律的说法。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c+b*c。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也是做简便运算的一种方法,用字母表示为(a×b)×c=a×(b×c),它的定义(方法)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它可以改变乘法运算当中的运算顺序,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运用的不是很多,主要是在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中起到简便的作用。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用于调换各个数的位置:a×b=b×a;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用于调换各个数的位置: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善士六合2023-07-08 10:22:061

加法结合律的中文公式是什么?

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此定律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示例:字母:a+b=b+aa+c=c+a数字:1+2=2+116+30=30+16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示例:字母表示:a+b+c=a+(b+c)数字表示:18+5+15=18+(5+15)=38
FinCloud2023-07-08 10:22:022

加法结合律公式?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示例:字母表示:a+b+c=a+(b+c)数字表示:18+5+15=18+(5+15)=38
Jm-R2023-07-08 10:22:012

加法结合律的公式 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1. 加法结合律的公式:a+b+c=a+ (b+c)。 2. 加法的组合定律是指三个数的相加,先将前两个数相加,或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其和不变。关联律是二元运算可以拥有的一种属性,这意味着在包含两个以上关联运算符的表达式中,只要不改变运算符的位置,其操作的顺序不会影响操作的值。
康康map2023-07-08 10:22:001

加法结合律公式

加法结合律公式:a+b+c=a+(b+c)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数字表示:18+5+15=18+(5+15)=38 扩展资料论证过程其中,S(k)表示k的后继序数。简单来说S(k)=k+1。要证明(m+n)+k=m+(n+k), 对k进行归纳。1、k=0, 由加法定义得(m+n)+0=m+n和m+(n+0)=m+n,因此结合律对k=0成立;2、假设结论对k成立, 即(m+n)+k=m+(n+k)。下证结论对S(k)成立;由加法定义可得: (m+n)+S(k)=S((m+n)+k);以及m+(n+S(k))=m+S(n+k)=S(m+(n+k))又由归纳假设(m+n)+k=m+(n+k)因此S((m+n)+k)=S(m+(n+k))故(m+n)+S(k)=m+(n+S(k))故结论对S(k)亦成立, 由归纳公理, 结论得证。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百科—加法结合律
真颛2023-07-08 10:21:594

一斤等于几克公式

一斤=500克
肖振2023-07-08 10:21:434

四斤等于多少克?公式呢?

一斤=500克四斤等于2000克
u投在线2023-07-08 10:21:405

问一个纸箱, 33x20x31的立方英尺是多少,急,要公式。

1英尺=12英寸 1英寸=2.54厘米=0.0254米1英尺=12x0.00254=0.3048米所以换算成立方米:33x0.3048x20x0.3048x31x12x0.3048=579.3626813立方米
u投在线2023-07-08 10:21:111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连分数展开公式怎么证明

设指数函数为y=a^x 两边取以a为底的对数,变为:log(a)y=x同底时,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1+n)^7=101+n=10^(1/7)n=10^(1/7)-1这是指数函数的运算
苏州马小云2023-07-08 10:20:161

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的所有公式

kankan
tt白2023-07-08 10:20:141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转换公式

设指数函数为y=a^x两边取以a为底的对数,变为:log(a)y=x同底时,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1+n)^7=101+n=10^(1/7)n=10^(1/7)-1这是指数函数的运算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8 10:20:122

求对数函数的换底公式的详细推导方法

肖振2023-07-08 10:20:113

关于对数函数的一些公式的推导以及它和指数函数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先吧
康康map2023-07-08 10:20:091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转换公式

这些都是要在高中学习的幂函数y=x^n底数为自变量指数函数y=a^x指数为自变量对数函数y=logax此时x=a^y幂为自变量三角函数y=sinx等反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就是反三角函数
阿啵呲嘚2023-07-08 10:20:073

急求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运算公式

y=a*x(a>0且不得1,x>0)
苏州马小云2023-07-08 10:19:551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