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公式求电能的大小?
电能公式:W=UIt=Pt它们的关系是:1kW·h=3.6×10^6J电能的单位是“度”,它的学名叫做千瓦时,符号是kW·h。在物理学中,更常用的能量单位(也就是主单位,有时也叫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表示电流做多少功的物理量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所以有时也叫电功)。分为直流电能、交流电能、高频电能等。这几种电能均可相互转换。扩展资料:也可用W=U^2t/R=I^2Rt 1度=1千瓦时=3.6*10^6焦。功率为1000 W的供能或耗能元件,在1小时的时间内所发出或消耗的电能量为1度。1)电能单位:千瓦时(kW·h)或焦耳(J)2)电能换算:1kW·h=3.6×10^6J3) 瓦和千瓦的运算:1kW=1000w重要参数的意义:1、“220V”—表示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2、“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此处20A不是短时间内允许通过最大电流而是额定最大电流)3、“50Hz”—表示它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4、“600revs/kW·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600转。根据电能表转盘转动的转数进行计算.如果电能表标有“600revs/kW·h”,当转盘转过n圈时,消耗的电能为W=nr/600r×kW·h=n/600×3.6×10^(6)J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能铁血嘟嘟2023-07-29 19:11:591
什么是电能公式?
1、电能公式:W=UIt=Pt;2、电能的单位是“度”,它的学名叫做千瓦时,符号是kW·h。在物理学中,更常用的能量单位(也就是主单位,有时也叫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的关系是:1kW·h=3.6×10^6J。3、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表示电流做多少功的物理量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所以有时也叫电功)。分为直流电能、交流电能、高频电能等。这几种电能均可相互转换。无尘剑 2023-07-29 19:10:402
电能计算公式及单位
电能计算公式及单位如下:1、电能公式:W=UIt=Pt;电能的单位是“度”,它的学名叫做千瓦时,符号是kW·h。在物理学中,更常用的能量单位(也就是主单位,有时也叫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的关系是:1kW·h=3.6×10^6J。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表示电流做多少功的物理量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所以有时也叫电功)。分为直流电能、交流电能、高频电能等。这几种电能均可相互转换。电能是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即产生能量)的能力。电能被广泛应用在动力、照明、冶金、化学、纺织、通信、广播等各个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国民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电能在生活中的形式: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核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2、电能也可转换成其他所需能量形式,如热能、光能、动能等等。电能可以靠有线或无线的形式,作远距离的传输。阿啵呲嘚2023-07-29 19:09:331
电能的计算公式 电能的单位是什么
1、电能公式:W=UIt=Pt; 2、电能的单位是“度”,它的学名叫做千瓦时,符号是kW·h。在物理学中,更常用的能量单位(也就是主单位,有时也叫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的关系是:1kW·h=3.6×10^6J。 3、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电能是表示电流做多少功的物理量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所以有时也叫电功)。分为直流电能、交流电能、高频电能等。这几种电能均可相互转换。瑞瑞爱吃桃2023-07-29 19:09:021
弯头展开面积计算公式?请赐教!
例如:弯头700*400,90度,R=200mm,求展开面积解:周长:2πr/4=(2*3.14*0.2)/4=0.314 展开面积:(0.7+0.4)*2*0.314=1.3816平方米mlhxueli 2023-07-29 19:01:511
衣柜投影面积计算公式
那么三角形的柜子如何算面积呢,比如楼梯下方的柜子。是长*高,通常要不要除以2的?gitcloud2023-07-29 19:00:579
衣柜展开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衣柜展开面积计算公式:长*高+宽*高+长*宽*板材数量。计算方法:将柜体的每一块板材面积(板材长*宽)相加就是柜体展开面积。注意背板和门板是单算的;里面加装抽屉,格子也是单算的。柜子所见到的每个面都必须单独计算面积,然后把这些面的面积相加,得出柜子的总体面积。单价乘以展开面积的总和,即为衣柜的总造价。用展开面积来计算衣柜总价,计算的方法比较复杂。涉及到的每一个面都必须计算,小至衣柜内的一个层板都必须计算面积,而且如果同一面用了两块板材的话,两块板材都单独计算面积。如果按照投影面积来计算,计算方法就简单得多。在安装衣柜之前,可以先向安装人员核实一下衣柜展开面积是怎么计算的,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本条内容来源于:建筑工业出版社《家庭装修大全》Jm-R2023-07-29 18:58:121
铰链四杆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
铰链四杆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是:自由度W=3×活动件个数n-2×低副个数PL-高副个数PH。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铰链四杆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F=3n-(2PL+PH-P")-F"空间机构:式中:n-活动构件个数。PL-低副个数。PH-高副个数。P"-虚约束数。F"-局部自由度数。左迁2023-07-28 12:41:381
铰链4杆机构的类型计算公式
AB+50<=30+35。铰链4杆机构的类型计算公式是AB+50<=30+35。铰链又称合页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陶小凡2023-07-28 12:40:201
圆周运动切割磁感线电动势公式
切割磁感线电动势的式子为E=BLv。 切割磁感线是指物体在磁场中运动,而该运动在垂直于(或不平行)磁感线方向上有一定速度。但实际上磁感线是不存在的,只是假想出来用于描述磁场分布的。如果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话,导体中的电子就会受到洛伦兹力,洛伦兹力属于非静电力,能引起电势差,从而产生电流,该电流称为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右手定则判断。这种磁生电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最先由法拉第发现。kikcik2023-07-28 12:40:101
小学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去分母要都乘到,多项式分子要带括号;去括号也要都乘到,千万小心是符号;移项变号别漏项,已知未知隔等号;合并同类项加系数,系数化1要记牢。解方程的相关介绍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5.验证: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水元素sl2023-07-28 12:36:111
解方程公式
给我时间,我会做。ardim2023-07-28 12:36:106
公式法怎么解方程,求教!@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1,2=[-b+-根号(b^2-4ac)]/2a。解法举例如下:解方程 2x^2-3x-6=0解:这里的 a=2, b=-3, c=-6,判别式 b^2-4ac=(-3)^2-4X2X(-6)=9+48=57所以 x1=(3+根号57)/4x2=(3-根号57)/4。铁血嘟嘟2023-07-28 12:36:101
解方程公式?
我的计算结果是29善士六合2023-07-28 12:36:103
《五年级》下册“解方程大全”公式
就是吧。左边。晨的书在右边也要乘。九万里风9 2023-07-28 12:36:068
方程的解答公式是什么?
15-x=2解方程步骤:1、将15移动到等号右边。-x=2-152、算出减法。-x=-133、去掉x的负号。x=13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解方程过程比较简单。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解方程依据: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解方程步骤:方法一:1、能计算的先计算; 2.转化——计算——结果。方法二:2、从前往后算,算到只剩一个数时便可直接计算。扩产资料:通过方程求解可以免去逆向思考的不易,直接正向列出含有欲求解的量的等式即可。方程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还可组成方程组求解多个未知数。在数学中,一个方程是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等式的语句。求解等式包括确定变量的哪些值使得等式成立。变量也称为未知数,并且满足相等性的未知数的值称为等式的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程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8 12:36:061
解方程公式法
1、找出方程的未知数,能合并的先合并,能计算的先计算,如果方程里有其他的项里面有数运算的,先运算出来。有括号的一般可以把括号直接去掉,让括号里面的与外面的分别相乘,然后再把含有x的项进行计算。2、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用得较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3、 解方程中经常用到的相关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等式仍成立。移项时要注意:把未知数项放在同一边,把常数项放在另一边,移项要改变符号。凡尘2023-07-28 12:36:051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去分母要都乘到,多项式分子要带括号;去括号也要都乘到,千万小心是符号;移项变号别漏项,已知未知隔等号;合并同类项加系数,系数化1要记牢。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解方程方法:1、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4、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5、去括号:运用去括号法则,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6、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可解的多元高次的方程一般都有公式可循。7、函数图像法:利用方程的解为两个以上关联函数图像的交点的几何意义求解。u投在线2023-07-28 12:35:581
五年级解方程公式
五年级解方程公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解方程公式顺口溜:解方程,去分母。乘以最小公倍数。分子加上小括号。有括号,要去掉。正负变化忘不了。去括号,要看符号。如果前面是负号。括号里面全变号。移项变号很重要。正负变化很重要。同类项,要合并。系数化1就完成。小白2023-07-28 12:35:581
方程解的公式是什么
⒈认真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的量 ⒊找一个合适的等量关系 ⒋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 ⒌列出合理的方程 ⒍解出方程 ⒎检验 ⒏写出答案水元素sl2023-07-28 12:35:572
六年级解方程必背公式
六年级解方程必背公式如下:我们可以把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分为三大类:一般方程,特殊方程,稍复杂的方程。形如:x+a=b , x-a=b , ax=b , x÷a=b 这几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一般方程。形如:a- x =b,a÷x =b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特殊方程。形如:ax+b=c , a(x-b)=c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稍复杂的方程。我们知道,对于一般方程,如果方程是加上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会在方程的两边减去a,同样,如果方程是减去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会在方程的两边加上a,乘和除以也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加减乘除是相反的,并且加减乘除的都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总结一句话就是:一般方程很简单,具体数字帮你办,加减乘除要相反。对于特殊方程,减去和除以的都是未知数x,求解时,减去未知数那就加上未知数,除以未知数那就乘未知数,符号也是相反的,这样方程也就变换成了一般方程,总结为:特殊方程别犯难,减去除以未知数,加上乘上变一般。对于稍复杂的方程,我教给孩子们的方法是,“舍远取近”的方法,意思是,离未知数x远的就先去掉,离未知数x进的先看成整体保留,通过变换,方程就变得简单,一目了然。总结为:若遇稍微复杂点,舍远取近便了然。当然后面还有形如ax+bx=c等形式,能够学会上面这几种,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方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小白2023-07-28 12:35:561
解方程顺口溜及必背公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解方程的顺口溜及必背公式,供参考! 解方程的顺口溜 解方程,去分母, 乘以最小公倍数, 分子加上小括号, 有括号要去掉, 正负变化忘不了, 去括号要看符号, 如果前面是负号, 括号里面全变号, 移项变号很重要, 正负变化要记牢, 同类项,要合并, 系数化1就完成。 解方程必背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 2 -b 2 =(a+b)(a-b) a 3 +b 3 =(a+b)(a2-ab+b2) a 3 -b 3 =(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解方程的相关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 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5.验证: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6.注意事项:写“解”字,等号对齐,检验。 7.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陶小凡2023-07-28 12:35:561
六个解方程的公式是什么,如(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加数+加数=和被除数÷除数=商乘数×乘数=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黑桃花2023-07-28 12:35:561
数学解方程表白公式是什么?
数学解方程表白公式如下:1、(528 × 0.5 - 3.9343) ÷ 0.5 = 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2、250 x 2 + 38 - 17.8686 = 520.1314——我爱你。3、I Love You的数学公式最早来源于韩国歌手K.will的一首MV,叫《I need you》。女孩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数学公式“128根号e980”,让男主角解答,男主角冥思苦想都算不出来,于是女孩拿起刷子擦掉公式的上半部分,就变成了英文的 I Love You。4、[(n+52.8)×5–3.9343]÷0.5-10×n ( N=任意数),一个任意实数,加52.8,结果乘以5,再减3.4343.结果乘以2,最后减去这个数的10倍。5、X2+(y+3√X2)2=1,画出函数图像来,是一个心。康康map2023-07-28 12:35:551
解方程公式有哪些呢?
五年级解方程公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解方程公式顺口溜:解方程,去分母。乘以最小公倍数。分子加上小括号。有括号,要去掉。正负变化忘不了。去括号,要看符号。如果前面是负号。括号里面全变号。移项变号很重要。正负变化很重要。同类项,要合并。系数化1就完成。小白2023-07-28 12:35:551
解方程公式法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例:用公式法解方程 2x2-8x=-5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x2-8x+5=0∴a=2, b=-8, c=5扩展资料:二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消元: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消元的方法有两种:1、代入消元例:解方程组x+y=5① 6x+13y=89②解:由①得x=5-y③ 把③带入②,得6(5-y)+13y=89,解得y=59/7把y=59/7带入③,得x=5-59/7,即x=-24/7∴x=-24/7,y=59/7这种解法就是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例:解方程组x+y=9① x-y=5②解:①+②,得2x=14,即x=7把x=7带入①,得7+y=9,解得y=2∴x=7,y=2这种解法就是加减消元法。铁血嘟嘟2023-07-28 12:35:531
解方程的公式有哪些?怎么背啊?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去分母要都乘到,多项式分子要带括号;去括号也要都乘到,千万小心是符号;移项变号别漏项,已知未知隔等号;合并同类项加系数,系数化1要记牢。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解方程的相关介绍: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8 12:35:531
解方程必背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相关信息: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凡尘2023-07-28 12:35:531
一元二次解方程的公式法
一元二次解方程的公式法如下: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b^2-4ac)^(1/2)]/(2a),(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把各项系数直接带入求根公式,可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直接开平方法就是用直接开平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根号下n+m,首先是分解因式法,看能否分解成(x-a)(x-b)=0,就是a和b其次,如果不能分解因式,那么用公式。公式法。在一元二次方程y=ax+bx+c(a、b、c是常数)中,当△=b-4ac>0时,方程有两个解,再分别令这两个因式等于0,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只有四种解法,一种是直接开平方法,第二种是配方法,第三种是公式法,第四种是因式分解法。Jm-R2023-07-28 12:35:531
解方程的6个公式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 解方程的一般方法: ⒈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 ⒉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 ⒊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 ⒋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 ⒌去括号:运用去括号法则,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 ⒍去分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⒎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大鱼炖火锅2023-07-28 12:35:511
方程解的公式
解方程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也指套用公式计算某事物。另外还有配方法、十字相乘法、直接开平方法与分解因式法等解方程的方法。公式表达了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把各项系数直接带入求根公式,可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公式法注意:一、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二、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尝试运用公式、十字相乘法来分解。三、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用分组、拆项、补项法来分解。四、对于特殊的因式分解,除了考虑以上方法,还应根据多项式的具体结构特征灵活解题。1、找出方程的未知数,能合并的先合并,能计算的先计算,如果方程里有其他的项里面有数运算的,先运算出来。有括号的一般可以把括号直接去掉,让括号里面的与外面的分别相乘,然后再把含有x的项进行计算。2、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用得较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苏萦2023-07-28 12:35:511
求初三解方程那些公式啊什么的 全部
解一次方程有五个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解二元或三元一次方程组有公式(初中不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有求根公式一元三、四次方程也有公式(但中学不讲)高次方程一般形式没有求根公式。分数解方程的方法:1.第一步一般是去括号了如果没有括号转入第二部2.第二步是乘以公分母目的就是约去分母3.第三步是移向合并4.第四步是得出结果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吧.思路是消元,根据方程的特点来确定用代人消元还是加减消元.如果一个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为1,常用代人消元法,也可用加减消元法;如果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或是整倍数关系,当然用加减消元法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1、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就是用直接开平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先将常数c移到方程右边:ax2+bx=-c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x2+x+()2=-+()2方程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x+)2=当b2-4ac≥0时,x+=±∴x=(这就是求根公式)3.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4.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大鱼炖火锅2023-07-28 12:35:502
解方程的公式(详细点)
为什么不详细写一元一次方程ardim2023-07-28 12:35:4813
用公式法解方程,数学中的公式法是什么?
u25b3=b2-4ac阿啵呲嘚2023-07-28 12:35:464
解方程必背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解方程的相关概念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小白2023-07-28 12:35:451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去分母要都乘到,多项式分子要带括号;去括号也要都乘到,千万小心是符号;移项变号别漏项,已知未知隔等号;合并同类项加系数,系数化1要记牢。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解方程的相关介绍: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无尘剑 2023-07-28 12:35:451
解方程式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公式如下图: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y=kx-¹。相关信息: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白2023-07-28 12:35:441
解方程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公式如下图: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y=kx-¹。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相关信息: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善士六合2023-07-28 12:35:441
解方程必背公式有哪些?
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wpBeta2023-07-28 12:35:431
解方程的6个公式分别是什么?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解方程的方法:1、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4、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善士六合2023-07-28 12:35:421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解方程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有分母先去分母;有括号就去括号;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开头要写“解”。分解因式: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北境漫步2023-07-28 12:35:421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如下: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解方程的方法:1、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4、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mlhxueli 2023-07-28 12:35:421
解方程必背公式有哪些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解方程的必背公式,供参考! 解方程必背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b2-4ac)/2a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解方程的相关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 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5.验证: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6.注意事项:写“解”字,等号对齐,检验。 7.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此后故乡只2023-07-28 12:35:421
解方程公式法
用△来做这两题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8 12:35:374
解方程公式?
解方程铁血嘟嘟2023-07-28 12:35:353
方程式公式是什么?
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也叫做“方程式”或“方程组”,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2=5,x+8=y-3。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方程分为很多类。代数学中,根据方程未知数的个数,可将其分为:一元方程,二元方程,三元方程等。根据方程未知项的最高次数,可将其分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在近代数学中,还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学科。此外,还可以将方程分为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在自然科学中,通常用一类特殊的式子,用来表示微观粒子间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这种式子我们也称其为“方程式”,简称“方程”。譬如核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生化反应方程式、有关微观粒子的产生与湮灭的方程式等。北有云溪2023-07-28 12:35:341
公式法的公式是多少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例:用公式法解方程 2x2-8x=-5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x2-8x+5=0∴a=2, b=-8, c=5扩展资料: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减法与加法互为逆运算,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几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几个加数相加再和其他的加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meira2023-07-28 12:35:321
用公式法解方程
黑桃花2023-07-28 12:35:321
用公式法解方程
先计算b^2-4ac是否大于等于0,1.如果b^2-4ac>0那么就有不相等的两个实根2.如果b^2-4ac=0那么就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如果b^2-4ac=0那么就无解前两种可以用公式法x=[-b±根号下(b^2-4ac)]/(2a)参考资料:书配方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先将常数c移到方程右边:ax2+bx=-c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x2+x+()2=-+()2方程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x+)2=当b2-4ac≥0时,x+=±∴x=(这就是求根公式)例2.用配方法解方程3x2-4x-2=0解:将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3x2-4x=2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x2-x+()2=+()2配方:(x-)2=以上回答你满意么?LuckySXyd2023-07-28 12:35:271
5解方程公式
mlhxueli 2023-07-28 12:35:274
六年级分数除法(解方程)所有公式
没有公式九万里风9 2023-07-28 12:35:192
解方程(公式法)
b^2-4ac=6-4*7*(-5)=146x=(√ 6±√146)/14九万里风9 2023-07-28 12:35:151
解方程必背公式和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解方程的必背公式,供参考! 解方程必背公式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解方程步骤 1.去分母:在观察方程的构成后,在方程左右两边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仔细观察方程后,先去掉方程中的小括号,再去掉中括号,最后去掉大括号; 3.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全部都移到方程的另外一边,剩余的几项则全部移动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通过合并方程中相同的几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把系数化成1:通过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使得x前面的系数变成1,从而得到方程的解。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8 12:35:081
解方程公式法
解方程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也指套用公式计算某事物。另外还有配方法、十字相乘法、直接开平方法与分解因式法等解方程的方法。公式表达了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把各项系数直接带入求根公式,可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公式法注意:一、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二、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尝试运用公式、十字相乘法来分解。三、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用分组、拆项、补项法来分解。四、对于特殊的因式分解,除了考虑以上方法,还应根据多项式的具体结构特征灵活解题。拌三丝2023-07-28 12:35:031
解方程的公式法
解方程的公式法需要背过公式。1、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其中a≠0。解法步骤:①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②找出方程中a、b、c等各项系数和常数值;③计算出b2-4ac的值;④把a、b、b2-4ac的值代入公式;⑤求出方程的两个根。2、配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不能用直接开方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解法步骤:①若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方程中各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②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方程左边变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同类项,变为一个实数;⑤方程两边同时开平方,从而求出方程的两个根。解方程的其他方法:1、因式分解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左边的多项式可以因式分解的话,可以使用此方法求解。解法步骤:①把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转化为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②令每个因式分别等于0,进而求出方程的两个根。2、直接开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中缺少一次项,是一个形如ax2+c=0的方程时,可以用此方法求解。善士六合2023-07-28 12:35:021
解方程的公式(详细点)
答: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余辉2023-07-28 12:35:021
解方程必背公式是什么?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解方程的思路:1、去分母:去分母是指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3、移项: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4、合并同类项: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指数不变。通过合并同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式化为最简单的形式:ax=b(a≠0)。5、系数化为1。北境漫步2023-07-28 12:35:021
方程解的通用公式是什么?
ax^2+bx+c=0(a≠0)。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不唯一,解方程时,注意绝对值。方程解法: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通常的演绎思维是作不出来的,用类似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配方法只能将型如ax^3+bx^2+cx+d+0的标准型一元三次方程形式化为x^3+px+q=0的特殊型。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的解法只能用归纳思维得到,即根据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特殊的高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归纳出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归纳出来的形如 x^3+px+q=0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应该为x=A^(1/3)+B^(1/3)型,即为两个开立方之和。归纳出了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形式,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求出开立方里面的内容,也就是用p和q表示A和B。Ntou1232023-07-28 12:35:021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相关信息: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wpBeta2023-07-28 12:35:011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解方程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有分母先去分母;有括号就去括号;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开头要写“解”。解方程依据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2、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ardim2023-07-28 12:34:581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什么?
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步骤⑴有分母先去分母。⑵有括号就去括号。⑶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⑷合并同类项。⑸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⑹ 开头要写“解”。北有云溪2023-07-28 12:34:581
解方程公式是什么?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5.验证: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6.注意事项:写“解”字,等号对齐,检验。7.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全部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铁血嘟嘟2023-07-28 12:34:572
弧度的计算公式及方法
弧度的计算方法是:用弧长除以半径。弧度的公式是:弧度=度数*π/180。弧长除以半径,以l表示弧长,r表示半径,R表示弧度则R=l/r. 得到的是该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值。 R=1.5的角度可以这样直接得到:找一个厚度合适的薄圆板。用一根1.5倍半径长度的细线紧贴着绕在圆周上。线两端所对应的圆心角就是1.5rad. 如果用弧度做单位,已知角度求弧长或已知弧长求角度都很方便。特别是非常小的角度(这在天文上经常用)就等于物体的大小除以距离。弧度=度数*π/180。比如圆的1/4是90度,则对于的弧度是90*π/180=π /2。其实由于圆弧长短与圆半径之比,不因为圆的大小而改变,所以弧度数也是一个与圆的半径无关的量。角度以弧度给出时,通常不写弧度单位。弧度介绍在数学和物理中,弧度是角的度量单位。它是由国际单位制导出的单位,单位缩写是rad。定义:弧长等于半径的弧,其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即两条射线从圆心向圆周射出,形成一个夹角和夹角正对的一段弧。当这段弧长正好等于圆的半径时,两条射线的夹角的弧度为1)。凡尘2023-07-28 12:31:491
奇偶性公式
奇偶性公式是f(-x)=-f(x)和f(-x)=f(x)。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偶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奇函数。判断函数奇偶性时首先要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其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另外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是相反的,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单调性一致。左迁2023-07-28 12:26:291
数的奇偶性的公式是什么
答:(1) 奇数±奇数=偶数 (2) 偶数±偶手机=偶数 (3) 奇数±偶数=奇数 (4) 奇数×奇数=奇数 (5) 奇数×偶数=偶数余辉2023-07-28 12:26:001
1米等于多少英寸? 请问米和英寸之间如何转换?具体的公式是什么?
1 英尺 = 12 英寸,3 英尺 = 1 码(yard),5280 英尺 = 1 英里(mile). 1 英寸 = 2.54 厘米是英制长度与米制长度换算的基本关系(你可以利用这个关系精确计算 一下 1 英尺 = 市尺).韦斯特兰2023-07-28 12:25:561
英尺和英寸和换算公式?
要我在CAD作图单位要英尺还是英寸好呢tt白2023-07-28 12:13:004
为什么角钢理论重量表与角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不符
角钢都是按照五金手册里面的重量来计算的 不是按照角钢理论计算公式的 角钢理论计算公式跟五金手册里面相差不大,。陶小凡2023-07-28 12:10:542
普圆 螺纹钢 方钢 扁钢 六角钢 八角钢 等边角钢 不等边角钢 槽钢 工字钢 的计算公式
我有计算软件kikcik2023-07-28 12:10:544
各类角钢-圆钢-管材-板材重量计算公式
圆钢 理算 公式:直径x直径x0.00617【米重】韦斯特兰2023-07-28 12:10:531
h型钢250*200*6*8的每米理论重量是多少 最好给个详细的计算公式
钢材理论重量表 管类:公斤/米 板类:公斤/平方米 圆钢螺纹钢 槽 钢 焊 管 镀锌管 角 钢 扁 钢 无缝管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6.5 0.26 5# 5.438 15 1.26 15 1.33 25*25*3 1.124 3*16 0.38 25*2.5 1.39 8 0.395 6.5# 6.709 20 1.63 20 1.73 30*30*3 1.373 4*16 0.50 32*3 2.15 10 0.617 8# 8.045 25 2.42 25 2.57 40*40*4 2.422 3*20 0.47 38*3 2.59 12 0.888 10# 10.007 32 3.13 32 3.32 50*50*5 3.77 4*20 0.63 45*4 4.04 14 1.21 12# 12.059 40 3.84 40 4.07 63*63*6 5.721 4*25 0.78 51*4 4.63 16 1.58 14a# 14.535 50 4.88 50 5.17 70*70*7 7.398 3*30 0.71 57*4 5.23 18 2 14b# 16.733 65 6.64 65 7.04 75*75*8 9.03 4*40 1.26 76*4.5 7.93 20 2.47 16a# 17.24 80 8.34 80 8.84 75*50*6 5.699 6*40 1.88 89*4.5 9.38 22 2.98 16# 19.752 100 10.85 100 11.5 80*80*8 9.658 5*50 1.96 108*4.5 11.49 25 3.85 18a# 20.174 125 15.04 125 15.94 90*90*7 9.656 8*50 3.14 127*4.5 13.59 28 4.83 18# 23 150 17.81 150 18.88 90*90*9 12.717 6*60 2.83 133*5 15.78 32 6.31 20a# 22.637 200 26.388 8*80 5.02 159*6 22.64 20# 25.777 8*100 6.28 219*7 36.6 22# 28.453 10*100 7.85 219*8 41.65 25b# 31.335 325*10 77.68 28# 35.823 377*12 108.02 30# 39.173 热 板 花纹板 方 钢 工字钢 镀锌扁钢 电线管 镀锌角钢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规格 理重 0.5 3.925 2.5 22.6 10*10 0.785 10# 11.261 25*4 0.827 15 0.625 40*4 2.567 0.75 5.888 3 26.6 12*12 1.13 12# 13.98 30*3 0.753 20 0.766 50*5 3.996 0.8 6.28 3.5 30.5 14*14 1.54 14# 16.89 40*4 1.325 25 1.048 1 7.85 4 34.4 16*16 2.01 16# 20.516 32 1.329 1.2 9.42 4.5 38.3 18*18 2.54 18# 24.143 40 1.611 1.5 11.78 5 42.3 20*20 3.14 20b# 31.069 50 2.407 2 15.7 6 50.1 25*25 4.91 22b# 36.524 2.5 19.63 8 65.8 30*30 7.06 25b# 42.03 3 23.55 28b# 47.888 4 31.4 30b# 48.084 5 39.25 6 47.1 8 62.8 10 78.5 12 94.2 14 109.9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名 称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盘条 (kg/m) W=0.006165*d*d d=直径mm 直径 10mm的圆钢,求每m重量.每 m重量=0.006165×10×10=0.6165kg 螺纹钢 (kg/m) W=0.00617*d*d d=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 12mm的螺纹钢,求每m的重量.每 m的重量=0.00617×12×12=0.89kg 方 钢 (kg/m) W=0.00785*a*a a=边宽mm 边宽 20mm的方钢,求每m的重量.每 m的重量=0.00785×20×20=3.14kg 扁 钢 (kg/m) W=0.00785*b*d d=厚mm b=边宽mm 边宽 40mm,厚5mm的扁钢,求每m的重量.每m的重量=0.00785×40×5=1.57kg 六角钢 (kg/m) W=0.006798*s*s s=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 50mm六角钢,求每m重量.每 m重量=0.006798×50×50=17kg 八角钢 (kg/m) W=0.0065*s*s s=对边距离mm 对边距离 80mm的八角钢,求每m的重量.每m重量=0.0065×80×80=41.62kg 等边角钢 (kg/m) W=0.00785*[d(2b-d)+0.215(R*R-2r*r)] b=边宽 R=内弧半径 d=边厚 r=端弧半径 求 20mm×4mm等边角钢的每m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4mm×20mm等边角钢的R为3.5,r为1.2.则每 m重量=0.00785×[4×(2×20-4)+0.215×(3.5×3.5-2×1.2×1.2)]=1.15kg 不等边角钢 (kg/m) W=0.00785*[d(B+b-d)+0.215(R*R-2r*r)] B=长边宽 b=短边宽 D=边厚 r=端弧半径 R=内弧半径 求 30mm×20mm×4mm不等边角钢的每m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30mm×20mm×4mm等边角钢的R为3.5,r为1.2.则每 m重量=0.00785×[4×(32+20-4)+0.215×(3.5×3.5-2×1.2×1.2)]=1.48kg 槽 钢 (kg/m) W=0.00785×[hd+2t(b-d)+0.349(R*R-r*r)] h=高 d=腰厚 b=腿长 R=内弧半径 t=平均腿厚 求 80mm×43mm×5mm的槽钢的每m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槽钢t为8、R为8、r为4.则每 m重量=0.00785×[80×5+2×8×(43-5)+0.349×(8×8-4×4)]=8.04kg 工字钢 (kg/m) W=0.00785×[hd+2t(b-d)+0.615(R*R-r*r)] h=高 d=腰厚 b=腿长 R=内弧半径 t=平均腿厚 求 250mm×118mm×10mm的工字钢每m重量.从冶金产品目录中查出t为13、R为10、r为5,则每 m重量=0.00785×[250×10+2×13(118-10)+0.615×(10×10-5×5)] 钢 板 (kg/㎡) W=7.85*d d=厚度 厚度 4mm的钢板,求每㎡重量.每㎡重量 =7.85×4=31.4kg 钢管[包括无缝钢管及焊接钢管] (kg/m) W=0.02466*s(d-s) d=外径 s=壁厚 外径为 60、壁厚4的无缝钢管,求每m重量.每 m重量=0.02466×4×(60-4)=5此后故乡只2023-07-28 12:10:501
三角铁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可查阅以下资料:热轧等边角钢的尺寸规格(摘自GB/T9787—1988)热轧不等边角钢的尺寸规格(摘自GB/T9788—1988)在这两个资料的表格中列出了不同规格的角钢每米长的重量。苏州马小云2023-07-28 12:10:503
等边角钢的理论重量表公式
等边角钢的理论重量表公式:W=F*L*ρ*1/1000,其中W为重量kg,F为断面积mm2,L为长度m,ρ为密度g/cm3。钢的密度为:7.85g/cm3。角钢俗称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有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钢之分。等边角钢的两个边宽相等。其规格以边宽*边宽*边厚的毫米数表示。如“∟30*30*3”,即表示边宽为30毫米、边厚为3毫米的等边角钢。拌三丝2023-07-28 12:10:441
角钢重量的计算公式
具体你可以百度搜索角钢理论重量表,分为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钢。注意里面边长和壁厚的单位是毫米,米重单位是千克。可桃可挑2023-07-28 12:10:427
角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先测角钢内面圆角半径和端边圆角半径并计算出截面积,然后乘钢材比重、长度,结果就是重量。通常没人去计算的。查《五金手册》就很方便,知道边宽和厚度就可查出每米重量了。你一定要公式?豆豆staR2023-07-28 12:10:362
求各种钢材的体积计算,重量计算公式
五金手册上很全,你搜一下此后故乡只2023-07-28 12:10:244
不锈钢角钢的重量的计算公式?
应该与角钢的计算公式相同,不过是材料的密度不同罢了。kikcik2023-07-28 12:09:451
钢结构容许挠度值最小高度公式
钢结构容许挠度值最小高度公式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36米跨的网架工程挠度设计值是:1/250乘36等于0.144米等于144毫米。钢结构是主要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可桃可挑2023-07-28 12:02:321
悬臂梁挠度计算公式中的E 和I 分别是多少?
钢筋 E =2.1x10^6 kg/cm^2I=bh^3cm^4/12(b为梁宽。h为梁高,单位 cm)真颛2023-07-28 12:02:311
弹簧挠度计算公式
F=KXF是力,K是弹簧刚度系数,X就是挠度。Ntou1232023-07-28 1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