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最佳答案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tt白2023-08-02 10:32:143

初二物理下册的公式

P(压强)=F(压力)/S(受力面积)P(密度)=M(质量)/V(体积)P(压强)=P(密度)gV(体积)P(压强)=P(密度)gh(m)就这些了。
肖振2023-08-02 10:32:141

初二下册物理重点公式

不知什么版本,自己选择吧【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w有/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电流强度:I=Q电量/t 电阻:R=ρL/S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 (1)Q=Iˆ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ˆ2t/R (纯电阻公式) 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ˆ2Rt=Uˆ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ˆ2R=Uˆ2/R (纯电阻公式) 10.电磁波: c=λf
wpBeta2023-08-02 10:32:131

初二物理下册的公式

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善士六合2023-08-02 10:32:121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公式的总结

有关电的计算公式13、欧姆定律: ( ) [ U是电压,单位是伏(V);R是电阻,单位是欧(Ω);I是电流,单位是安(A) ]14、电能(电功): ( )[ U是电压,单位是伏(V);I是电流,单位是安(A);t是时间,单位是秒(s);W是电能,单位是焦(J) ]15、电功率: ( )[W是电能,单位是焦(J);t是时间,单位是秒(s);I是电流,单位是安(A);U是电压,单位是伏(V);P是电功率,单位是瓦(W)]16、电热: ( )[ I是电流,单位是安(A);R是电阻,单位是欧(Ω);t是时间,单位是秒(s);Q是电热,单位是焦(J) ]在纯电阻电路中(指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有关电的计算公式13、欧姆定律: ( ) [ U是电压,单位是伏(V);R是电阻,单位是欧(Ω);I是电流,单位是安(A) ]14、电能(电功): ( )[ U是电压,单位是伏(V);I是电流,单位是安(A);t是时间,单位是秒(s);W是电能,单位是焦(J) ]15、电功率: ( )[W是电能,单位是焦(J);t是时间,单位是秒(s);I是电流,单位是安(A);U是电压,单位是伏(V);P是电功率,单位是瓦(W)]16、电热: ( )[ I是电流,单位是安(A);R是电阻,单位是欧(Ω);t是时间,单位是秒(s);Q是电热,单位是焦(J) ]在纯电阻电路中(指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meira2023-08-02 10:32:123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沪教版

速度公式 求速度:v= 求路程: 求时间: v ┄┄速度 m/s km/h V平均速度=S总路程 / T总时间;车过桥、车过洞时,S总路程=S桥(洞)+S车。 s ┄┄路程 m km 1 m=10dm=102cm=103mm t ┄┄时间 s h 1h=60min=3600s 1min=60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G ┄┄重力 N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单位为N/kg m ┄┄质量 kg g=9.8N/kg≈10N/kg 密度 求密度: 求质量: m=ρv 求体积:V =m/ρ ρ ┄┄密度 kg/m3 g/cm3 1k=103 g 1g/cm3=1×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3 cm3 浮力公式 称重法公式: F浮=G - F拉 F浮 ┄┄浮力 N 通过二次悬挂,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再浸入液体中,测出在液体中的示数。 G ┄物体重力 F拉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 ┄浮力 N G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ρ液 ┄液体的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压力差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F向上┄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 此公式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平衡公式: F浮=G物 F浮 ┄浮力 N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当物体浸没时, V排=V物。 G物 ┄物体的重 压强公式 普适公式: P= P ┄压强 Pa (N/m2) S受力面积: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1cm2 =10-4m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液体压强公式: P =ρ液gh深 P ┄压强 Pa (N/m2) 此公式还适用于侧面与底面垂直的立方体水平放置时。 ρ液┄液体密度 kg/m3 h深 ┄深度 m 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点的竖直距离。 帕斯卡原理:∵p1=p2 ∴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 F1┄动力 N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甚至可以用“个”“格”等作为力和力臂的单位。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滑轮组公式 绳子末端拉力与物重关系: F = G物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s =nh F ┄绳子末端的拉力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正常下此公式是不成立的(基本不用),必须已知告知拉力F的大小。 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V绳末端=nV物 G物┄提升物体的重力 S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的距离 m h ┄物体上升的高度 n ┄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 不必单位 F= (G物 +G动) G动┄动滑轮的重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基本不用)。 机械功公式: W=F s W ┄动力做的功 J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W=Gh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功率公式: P = P ┄功率 W 1W=1J/s 1kW=103W 公式变形:P=FV W ┄功 J t ┄做功所花的时间 S 机械效率: ×100% η┄机械效率 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η常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 h [适用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 s [适用于杠杆和滑轮] W总=P t [用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W有┄有用功 J W总┄总功 J
小白2023-08-02 10:32:121

急需初二下册物理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速度υ=S/t1m/s=3.6Km/h声速υ=340m/s光速C=3×108m/s密度ρ=m/V1g/cm3=103Kg/m3合力F=F1-F2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压强p=F/Sp=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p=ρg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1标准大气压=76cmHg柱=1.01×105Pa=10.3m水柱浮力①F浮=G–F②漂浮、悬浮:F浮=G③F浮=G排=ρ液gV排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③F浮<G(ρ液<ρ物)下沉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滑轮组F=G/nF=(G动+G物)/nSF=nSG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功W=FS=Pt1J=1Nu2022m=1Wu2022s功率P=W/t=Fυ1KW=103W,1MW=103KW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平移动)=W总–W额=ηW总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η=G/(nF)=G物/(G物+G动)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真颛2023-08-02 10:32:121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大全

初二下册物理所有公式集锦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17、吸热:Q吸=Cm(t-t0)=CmΔt18、放热:Q放=Cm(t0-t)=CmΔt19、热值:q=Q/m20、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21、热平衡方程:Q放=Q吸22、热力学温度:T=t+273K23、电流强度:I=Q电量/t24、电阻:R=ρL/S25、欧姆定律:I=U/R26、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27、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
拌三丝2023-08-02 10:32:111

物理八年级下册公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有如下:1、压力公式:F=P(压强)*S(受力面积)。2、压强公式:P=F(压力)/S(受力面积)。3、质量公式:m=密度*v(体积)。4、功:W=FS=Gh (把物体举高)。5、功率:P=W/t=FV。6、功的原理:W手=W机。7、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8、机械效率:η=W有/W总。
可桃可挑2023-08-02 10:32:111

初二下册物理所有公式归纳

帕斯卡原理公式为F1/S1=F2/S2,即F2=S2/S1×F1。下面是我整理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初二下册物理所有公式集锦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17、吸热:Q吸=Cm(t-t0)=CmΔt 18、放热:Q放=Cm(t0-t)=CmΔt 19、热值:q=Q/m 20、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21、热平衡方程:Q放=Q吸 22、热力学温度:T=t+273K 23、电流强度:I=Q电量/t 24、电阻:R=ρL/S 25、欧姆定律:I=U/R 26、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27、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3)、R=R1+R2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5.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一对相互作用力:异体、共线、等大、反向;一对平衡力:共体、共线、等大、反向关键是受力物体是不是同一个物体。 6.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7.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想各个方向传递。如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铲车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8.固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液体(能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强,所以计算时固体先计算压力,液体先计算压强。 9.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10.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阿啵呲嘚2023-08-02 10:32:111

初二下册物理所有公式

欧姆定律:R=U/II=U/RU=IR电功率:P=UIP=U*U/RP=I*I*RI=P/UI=根号下P/RU=P/IR=U*U/P电能:W=PTW=n/NP=W/TT=W/P焦耳定律Q=I*IRTQ=PT密度:ρ=m/VV=m/ρm=ρV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02 10:32:112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mlhxueli 2023-08-02 10:32:111

八下物理公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如下:1、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3、理想斜面:F/G=h/L。4、理想滑轮:F=G/n。5、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6、功:W=FS=Gh(把物体举高)。7、功率:P=W/t=FV。8、功的原理:W手=W机。9、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0、机械效率:η=W有/W总。11、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必考公式: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重力:G=mg。重力=质量×9.8N/kg或10N/kg。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
ardim2023-08-02 10:32:091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公式 苏科版的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 /t (S::路程; t::时间 ) 重力G(N) 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m3) ρ= m:质量/V:体积 (m:质量;V:体积) 浮力F浮(N) F浮=G物—G液 (G液: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 动滑轮 F= (G物+G轮)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 滑轮组 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 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 压强p(Pa) P= F/S(F:压力S:受力面积 )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 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Ω) 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V) U=U1=U2=……电阻R(Ω) 1/R=1/R1+1/R2+…… 欧姆定律 I=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 电功率 P=UI=IR=U/R(U:电压 I:电流 R:电阻
凡尘2023-08-02 10:32:081

初二物理下册公式知识点 沈阳 !! 急急

I=U/RU=IR R=UI I=PUp=uiu=p/iP=W/t t=W/PW=UQ W=UIt W=Pt
CarieVinne 2023-08-02 10:32:082

物理八年级下册电功率这一章所有公式

ru xia
真颛2023-08-02 10:32:082

物理初二所有公式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http://wenku.baidu.com/view/2c40b338376baf1ffc4fad88.html初二物理下册所有的公式http://wenku.baidu.com/view/d622714f2b160b4e767fcf85.html
善士六合2023-08-02 10:32:084

初二物理下册公式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

1m=10dm=100cm=1000mm
水元素sl2023-08-02 10:32:082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有哪些啊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有如下:1、压力公式:F=P(压强)*S(受力面积)。2、压强公式:P=F(压力)/S(受力面积)。3、质量公式:m=密度*v(体积)。4、功:W=FS=Gh (把物体举高)。5、功率:P=W/t=FV。6、功的原理:W手=W机。7、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8、机械效率:η=W有/W总。
北境漫步2023-08-02 10:32:081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公式

   1.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公式   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2.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公式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3.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公式   常用公式   1、浮力:(1)F浮=F↑-F↓(压力差)   (2)F浮=G-F示   (3)F浮=G物(漂浮、悬浮)   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m排p液=F浮/gv排v排=F浮/p液g   P(密度)=m/v物=(G/g)/v排=[(G/g)/F浮]/p液g=p液[G/G-F示]   3、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4、滑轮组特点:F=(1/n)G物(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F=1/n(G物+G动)(不计绳重、摩擦),S=nh(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里h物体上升高度n绳子段数)   5、机械效率:eat=W有/W总100%=G/nF(竖直方向)=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f/nF(水平方向)eat=G物/nF,eat=G物/G物+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公式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17、吸热:Q吸=Cm(t-t0)=CmΔt   18、放热:Q放=Cm(t0-t)=CmΔt   19、热值:q=Q/m   20、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公式   1、热平衡方程:Q放=Q吸   2、热力学温度:T=t+273K   3、电流强度:I=Q电量/t   4、电阻:R=ρL/S   5、欧姆定律:I=U/R   6、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7、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3)R=R1+R2
tt白2023-08-02 10:32:071

求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重力公式G=mg,密度公式ρ=m/V,压强:P=F/S(固体),P=ρgh(液体),浮力F浮=G(漂浮悬浮情况下),F浮=ρ液gV排(任何情况均可),F浮=F弹簧测力计示数—G物(用弹簧测力计时),我是苏教版的,应该就这些吧!!!!,给分
左迁2023-08-02 10:32:062

初二物理下册(人教版)所有公式推导

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2、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3、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1)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2)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与重力无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重。4、压强(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2)压强的定义式:p=F/S;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3)压强的单位符号是Pa,1Pa=1N/m2。用该公式分析问题时切忌不能单纯用数学观点去分析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应注意当满足压力F不变这一条件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p1/p2=S2/S1;当满足受力面积S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p1/p2=F1/F2。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生的。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无关,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压强。2、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3、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其中h——液体的深度,是从液体的自由表面到所研究的液体内部某点(或面)的高度,即从上向下量的距离。4、定义式p=F/S与p=ρ液gh的区别与联系。(1)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是根据流体的特点,利用定义式p=F/S推导出来的,只适用于液体,而p=F/S具有普遍的适用性。(2)在公式p=F/S中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在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中决定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3)对于规则的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用公式p=F/S与p=ρ液gh计算结果一致;对于其他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压强一定要用p=ρ液gh,否则会出现错误。5、连通器:能够根据连通器里装有同一种液体且当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的道理。分析船闸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器具和装置。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称为帕斯卡原理。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2、大气压的测定及测定仪器(1)测定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2)常用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测定大气压。3、大气压的单位除了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来表示外,还常用厘米汞柱、毫米汞柱和标准大气压来表示。1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4、大气压的变化及对沸点的影响(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是不均匀的。(2)大气压随天气而变化,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3)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5、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而工作的。6、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3、飞机的升力是由于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机翼上下方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第九章 机械与人一、杠杆的平衡条件1、定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 F2·L2,也可写成F2/ F1= L1/ L2。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3、杠杆的种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二、滑轮及应用1、定滑轮(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3、滑轮组(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F=G/n三、做功了吗1、机械 功(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即W=Fs。(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1J=1N·m。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四、做功的快慢1、功率(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功/时间,P=W/t。(3)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1W=1J/s,意思是1s内完成了1J的功。1kW=1000W,1MW=106W五、提高机械的效率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100%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3、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六、合理利用机械能1、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2)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机械能资源。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2 10:32:061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

W=PtP=W/tt=W/P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0) 1,液体压强P= gh ; 2、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液gV排 ;3、杠杆平衡 条件:F1l1=F2l2 ; 4、机械效率 = ×100%
hi投2023-08-02 10:32:065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公式

W=PT P=UI
Ntou1232023-08-02 10:32:0610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

什么版本
阿啵呲嘚2023-08-02 10:32:053

初二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这一章的全部公式. 公式那么几个 我怎么知道计算的时候该用哪一个公式啊,

功w=力F·距离S=功率P·时间t 功率P=F·v=W/t 机械效率=W有用/W总
陶小凡2023-08-02 10:32:051

八年级下册物理所有公式及定义

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 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方向和 作用点 。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点 和 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提力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 重心 ,施力物体是 地球 ,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 悬挂法 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表示 重力 ,单位是 N ,m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 接触面 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 重心 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 的大小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小于 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第八章 力与运动1、一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 几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 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分力。已知 分力 求 合力 叫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如果F1、F2方向相同,则F合 = 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如果F1、F2方向相反,则F合 = |F1-F2|,方向与F1、F2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注意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总保持 原来的运动 状态,原来 运动 的则会做 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 静止 的仍保持 静止。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3、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为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 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为零,此时,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 改变 ,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第九章 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 和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压力 越大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 单位面积 上受到压力叫 压强 ,计算公式:,其中P代表 压强,F代表压力,S表示 接触的受力面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 Pa=1 N/ m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 压强,单位是Pa,ρ表示 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 h表示 液体的深度,单位是 m 。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固体的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G液 。3、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 连通器,连通器原理是: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 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它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有流动性。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水银柱= 10.3m水柱 = 1.01×105 Pa 。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锅。喝水、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了大气压。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1、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2、流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 竖直向上的力 叫 浮力,其方向是 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上表面产生的压力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①称量法:F浮=G-F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平衡法:F浮=G物=G排=ρ液gV排;④公式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 G排=ρ液gV排,此法也适用于气体,F浮= G排=ρ气gV排。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沉浮条件:①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②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实心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液体密度的关系:①当ρ物 ρ液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ρ物 >ρ液时,物体下沉。沉浮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1、如果 物体受力 且 沿受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 ,它也叫焦耳,简称焦,其符号 J ,1 J = 1 N·m 。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②物体虽然移动了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移动了距离,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距离互相垂直。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它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中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W=1J/s,1kW=103W。2、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О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如果动力与阻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也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 F2×l2杠杆平衡。类型特点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省力费距离铡刀、瓶盖起子、钢丝钳等臂杠杆l1=l2 ,F1=F2,不省力也不费距离天平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钓竿、镊子、筷子、理发剪3、滑轮可以分为 定滑轮 和 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等臂杠杆,其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也不省功,但可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其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也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的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判别方法:奇动偶定,即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动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奇数,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定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偶数;绳子段数为几段,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的应用:①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FR=Gr;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改变用力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速度;②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即。。5、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W总=W有用 + W额 =Fs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 。一般情况下η<1,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理想机械)则η=1。6、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①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 , 拉力F移动的距离s ②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实验时必须匀速竖直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 ④拉力F移动的距离s等于绳子段数n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的积,即s = nh 。第十二章 机械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高度决定: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2、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北境漫步2023-08-02 10:32:041

求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所有公式定理(人教版)

XXXXXXXXX……恩~就这么多~~~
gitcloud2023-08-02 10:32:041

物理初二下册公式,如R(电阻_O_)=U(电压V)/I(电流A)这样写。

公式部分:I=Q/t电流的定义式(知道即可,有些教材不做要求)I电流(安A)Q电荷量(库仑C)t时间(秒s)I=U/R欧姆定律表达式I电流(安A)U电压(伏V)R电阻(欧Ω)P=W/t功率的定义式P功率(瓦w)W电功(焦J)t时间(秒s)P=UI电功率的公式(根据W=UIt代入推导可得出)W=UIt=Pt电功的计算式(或消耗电能的计算式)Q=I*IRt(电热计算式,Q电热单位J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了解即可,有些教材中已经不考虑)关系式串联分压U=U1+U2电流处处相等并联分流I=I1+I2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串联电阻关系R=R1+R2并联电阻关系1/R=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
Jm-R2023-08-02 10:32:041

关于初二物理下册浮力的其中三种公式的区别

①,③用于漂浮和悬浮,②用于一切浮力计算
bikbok2023-08-02 10:32:043

请人帮我把初二上下学期的物理公式里面的英文单位各代表什么

你把英文字母写出来,我给你说就好,,你这样让我我也太麻烦了吧
真颛2023-08-02 10:32:041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有哪些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一、物理定律、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二、物理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7、物体浮沉条件 8、杠杆平衡条件 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11、安培定则 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三、应记住的常量: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2、速度:1m/s=3.6km/h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 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四、物理中的不变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等。六、物理公式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1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2 温度 t : 摄氏度(0c)3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4 合力 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5 压强 p = F / S=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固体中的柱体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6 浮力 ①F浮 = F上 - F下②F浮 = G – F③漂浮、悬浮:F浮 = G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7 杠杆平衡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8 滑轮组 F = G / nF =(G动 + G物)/ n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9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10 功 W = F S = P t 1J = 1Nu2022m = 1Wu2022s11 功率 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12 有用功 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13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14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15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16 热量 Q=Cm△t Q=qm 17 欧姆定律 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8 焦耳定律 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19 电功 定义式—W=UIt=Pt(普适)导出式—W=I2Rt;(串)W=(U2/R)t;(并) (1)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通常都采用国际单位。(2)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还需其物理意义。(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4)会灵活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20 电功率 定义式——P=W/ t=UI (普适)导出式——P=I2R;(串) P=U2/R;(并) 21 串联电路 I=I1=I2 U=U1+U2 R=R1+R2 22 并联电路 I=I1+I2 U=U1=U21/R=1/R1+1/R2 R=R1R2 /(R1+R2)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陶小凡2023-08-02 10:32:041

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物理公式

第九章,忘了讲的是什么了,不过我给你全套的,自己找吧【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
水元素sl2023-08-02 10:32:032

初二下学期物理公式

物理电学公式 1、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电阻R(Ω) R=R1+R2+…… 2、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V) U=U1=U2=…… 电阻R(Ω) = + +…… 3、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4、电功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2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2t/R W1:W2= R2:R15、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I2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U2/R P1:P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 P1+P2+…Pn 当U实 =U额时,P实=P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 时,P实<P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①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2/R得②根据P=U2/R 如果U 减小为原来的1/n 则P′=       如:U实 = 1 2U额 P实 = 1 4P额 当U实 > U额 P实 > P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实= 0 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6电热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赞同1| 评论
豆豆staR2023-08-02 10:32:021

初二下学期物理的所有公式

初二物理所学几乎都是电学:欧姆定律:i=u/ri是电流,单位是安培。u是电压,单位是伏特。r是电阻,单位是欧姆。电功率:w=pt w是消耗的电能,单位是焦耳。p是电功率,单位是瓦特。t是时间。p=ui。根据欧姆定律,有p=ui可推算出p=i2r=u2/r[2是平方]不过,这两个推算出来的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焦耳定律:q=i2rtq是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但是这些电能必须全部转化成内能。而w=uit是指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并不一定全部转化成内能。理论上,只有当电路是纯电阻电路时,w=q。还有就是串并联电路分压和分流公式。在串连电路中,各处的电压和等于总电压,用电器的电阻比等于用电器所分得的电压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各支路的电阻比等于电流的反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各支路电阻r1r2r3等等 r=r1r2r3.../r1+r2+r3....
阿啵呲嘚2023-08-02 10:32:021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如下:1、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3、理想斜面:F/G=h/L。4、理想滑轮:F=G/n。5、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6、功:W=FS=Gh(把物体举高)。7、功率:P=W/t=FV。8、功的原理:W手=W机。9、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0、机械效率:η=W有/W总。11、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必考公式: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重力:G=mg。重力=质量×9.8N/kg或10N/kg。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
苏萦2023-08-02 10:32:021

初2下学期物理公式

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2 10:32:021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电功率部分)

I=U/R,R=U/I,U=IR,P=UI.P=I2R,P=U2/R,P=W/T,Q=I2RT
铁血嘟嘟2023-08-02 10:32:024

跪求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dd
此后故乡只2023-08-02 10:32:023

八年级下册物理所有公式包括变形公式

最佳答案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真颛2023-08-02 10:32:022

物理初二下册要背的公式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U1:U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W1:W2=R1:R2=U1:U2P1:P2=R1:R2=U1:U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⑵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各处电压相等U1=U1=U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I1:I2=R2:R1W1:W2=I1:I2=R2:R1P1:P2=R2:R1=I1:I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⑴电阻R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⑵电功W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2022U÷R×T(同上)⑶电功率P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⑷电热Q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tt白2023-08-02 10:32:011

求初二下学期所有的物理公式详细点

初二物理计算公式总结 物理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G——重力 m——质量 N kg 单位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 略 计 算 时 取 2.密度公式:g=10N/kg。单位 单位换算:1kg=103 g 1m3=106cm3 1mL=1cm3 1g/cm3=1× 103kg/m3 1L=1dm3 ? ? m V 物理量 ρ ——密度 kg/m3 g/cm3 m——质量 V——体积 kg m3 g cm3 3.浮力公式: 物理量 F 浮——浮力 单位 N N N 称量法:F 浮=G – F G ——物体的重力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法: F 浮=ρ 水 物理量 F 浮——浮力 ρ ——密度 单位 N kg/m3 m3 gV 排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F 浮=G 排=m 排 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平衡法: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Fu fu 物理量 单位 N N F 浮=G F 浮——浮力 G ——物体的重力 ④压力差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 (不要求计算) 4.压强公式: p= 物理量 F S p——压强 F——压力 S——受力面积 单位 Pa;N/m N m2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 指有受 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2 1 mm2 =10--6m2 5.液体压强公式: p=ρ gh 6.功与机械效率 功 (W) 物理量 单位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一 2 p——压强 Pa;N/m 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 ρ ——液体密度 kg/m3 h——深度 m 离; g=9.8N/kg , 粗 略 计 算 时 取 g=10N/kg (1)定义 W=Fs 重力做功 W=Gh=mgh 1J=1N.m 功 率 W P ? (2) t ? W=Pt W有 = W有 ? W额 W (P) (1) η 机械 W有 = W总 由于有用 功总小于 率 (η ) (2) 滑轮组: η 总功,所 G = nF (n 为在动滑轮 以η 总小 于1 上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F1——动力 N 7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或写成: F1 F2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m N m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 题时,L1、L2 的单位只要相 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 L2 L1 8 滑轮组: 物理量 单位 F = 1 n F —— 动力 N 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G总 s =nh s——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对于定滑轮而言:∵ n=1 ∴F = G 对于动滑轮而言:∵ n=2 ∴F = 1 2 G s=h s =2 h 9 机械效率: W有用 W总 物理量 单位 ?? η ——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J W 总——总功 J × 100%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 总小于 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公式总结:1、 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 =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 gh 6、浮力:(1)F 浮=G-F (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 液 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9、功率:P=W/t=FV 10、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 ?W 总=W 有 +W 额外 提示:机械效率η 没有单位, 用百分率表示, 且总小于 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第一篇:初二物理下册公式物理量 单位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G——重力 N m——质量 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合力公式:F = F1 + F2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 m V 物理量 3 单位 ρ ——密度 kg/m g/cm3 m——质量 kg g 3 V——体积 m cm3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3=1× 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浮力公式:F 浮=G – F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F 浮=G 排=m 排 g F 浮=ρ 水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物理量 单位 gV 排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G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压强公式:p= F S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 1 cm2 =10--4m2 那部分面积 1 mm2 =10--6m2 液体压强公式:p=ρ gh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ρ ——液体密度 kg/m3 h——深度 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竖直距离; 功的计算:①W=Fs;② W=Pt ① F 表示物体受的力;s 表示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② W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做的功,单位 J;P 表示物体在时间 t 内做功 的功率;t 表示时 功率的计算:① ②P=Fv P 表示功率,单位 W;t 表示做功用时,单位 s;W 表示做功多少,单位 J。F 表示做功的力,v 表示速度 滑轮组中功、机械效率计算(不计绳重、摩擦力) 拉力 F 做功(即拉力 F 做的总功) :W 总=Fs 物体重力做功(即拉力 F 做的有用功) :W 有用=G 物 h 额外功(即动滑轮重力做功) :W 额=G 轮 h S 和 h 关系(n 表示绕经动滑轮上绳子段数) :s=nh 机械效率: W 总=W 有+W 额 斜面计算:(斜面粗糙) G 表示物体重力;h 斜面的高度;F 拉力大小;s 表示斜面的长度;f 表示摩擦力 其中总功 W 总=Fs 有用功 W 有用 =Gh 额外功为摩擦力做功:W 额= fs Fs=Gh+fs
肖振2023-08-02 10:32:011

8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大全

求路程: 求时间: v ┄┄速度 m/s km/h V平均速度=S总路程 / T总时间;车过桥、车过洞时,S总路程=S桥(洞)+S车。 s ┄┄路程 m km 1 m=10dm=102cm=103mm t ┄┄时间 s h 1h=60min=3600s 1min=60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G ┄┄重力 N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单位为N/kg m ┄┄质量 kg g=9.8N/kg≈10N/kg 密度 求密度: 求质量: m=ρv 求体积:V =m/ρ ρ ┄┄密度 kg/m3 g/cm3 1k=103 g 1g/cm3=1×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3 cm3 浮力公式 称重法公式: F浮=G - F拉 F浮 ┄┄浮力 N 通过二次悬挂,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再浸入液体中,测出在液体中的示数。 G ┄物体重力 F拉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 ┄浮力 N G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ρ液 ┄液体的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压力差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F向上┄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 此公式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平衡公式: F浮=G物 F浮 ┄浮力 N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当物体浸没时, V排=V物。 G物 ┄物体的重 压强公式 普适公式: P= P ┄压强 Pa (N/m2) S受力面积: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1cm2 =10-4m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液体压强公式: P =ρ液gh深 P ┄压强 Pa (N/m2) 此公式还适用于侧面与底面垂直的立方体水平放置时。 ρ液┄液体密度 kg/m3 h深 ┄深度 m 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点的竖直距离。 帕斯卡原理:∵p1=p2 ∴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 F1┄动力 N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甚至可以用“个”“格”等作为力和力臂的单位。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滑轮组公式 绳子末端拉力与物重关系: F = G物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s =nh F ┄绳子末端的拉力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正常下此公式是不成立的(基本不用),必须已知告知拉力F的大小。 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V绳末端=nV物 G物┄提升物体的重力 S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的距离 m h ┄物体上升的高度 n ┄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 不必单位 F= (G物 +G动) G动┄动滑轮的重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基本不用)。 机械功公式: W=F s W ┄动力做的功 J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W=Gh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功率公式: P = P ┄功率 W 1W=1J/s 1kW=103W 公式变形:P=FV W ┄功 J t ┄做功所花的时间 S 机械效率: ×100% η┄机械效率 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η常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 h [适用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 s [适用于杠杆和滑轮] W总=P t [用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W有┄有用功 J W总┄总功 J
豆豆staR2023-08-02 10:32:001

谁能列举一下初二下学期物理得全部公式?谢谢

1、面积(m2):正方形S=a2 长方形S=ab 圆S=π(d/2)2 2、体积(m3):柱体V=Sh 排液法V固=V2-V1 正方体V=a3 浸入时V排=V浸 浸没时V排=V物 3、速度(m/s):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 注: 1米/秒=3.6千米/时4、密度(kg/ m3)定义式ρ=m/V 漂浮物体ρ物=(V浸/V物)·ρ液 下沉物体ρ物=G物ρ液/(G物-G视)5、重力(N): G=mg 重力常数g=9.8牛/千克≈牛/千克6、浮力(N)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弹 (F弹即G视) G视表示物体的视重平衡法: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m排g 产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沉底时F浮=G-F支 7、压强(Pa): 定义式p=F/S 液体压强:p=ρ液gh 注:h为自由液面下的深度8、压力(N): F=pS 放水平面上的物体 F=G物9、功(机械)(J): 定义式W=Fs 总功W总=W有用+W额 注:1焦耳=1牛·米 10、功率(机械)(W): 定义式P=W/t =Fv 注:1瓦特=1焦/秒=1牛·米/秒11、机械效率 定义式η=W有用/W总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1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F1l1=F2l2 或F1 /F2=l2/ l1 l表示力臂13、合力(N): 同直线同方向F合=F1+F2 同直线反方向 F合=F大-F小 14、机械能(J):机械能=动能+势能15、热量(J):燃料完全燃烧:Q=qm 物体吸放热:Q=cmΔt 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吸热公式:Q=cm(t-t0)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放热公式:Q=cm(t0-t)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16、电流(A):定义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17、电压(V): U=IR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U=U1=U2 18、电阻(Ω):R=U/I 注:导体电阻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而电压及电流无关。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R1+R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1/R=1/R1+1/R2+1/R3 两个并联时:R =R1R2/(R1+R2) 已知P额和U额时:R=U2额/P额19、电功率(W):定义式P=W/t 普适公式P=UI 注:1伏安=1瓦特导出公式P=U2/R P=I2R 注: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0、电功(J): 定义式:W=UIt 已知电功率时: W=Pt 注:1千瓦时=3.6×106焦 已知电荷量时: W=UQ 已知电压电阻时:P=U2/R已知电流电阻时:P=I2R21、导体热量(J):焦耳定律Q=I2Rt 注:电流的热效应 22、电磁波波速: c=λf 注:λ为波长(米) f为频率(赫兹) c=3×108 m/s
韦斯特兰2023-08-02 10:32:001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sfafw
北有云溪2023-08-02 10:32:007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归纳

  求路程:   求时间:v┄┄速度m/skm/hV平均速度=S总路程/T总时间;车过桥、车过洞时,S总路程=S桥(洞)+S车。   s┄┄路程mkm1m=10dm=102cm=103mm   t┄┄时间sh1h=60min=3600s1min=60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G┄┄重力N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单位为N/kg   m┄┄质量kgg=9.8N/kg≈10N/kg   密度求密度:   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ρ┄┄密度kg/m3g/cm31k=103g1g/cm3=1×103kg/m3   1m3=106cm31L=1dm31mL=1cm3   m┄┄质量kgg   V┄┄体积m3cm3   浮力公式称重法公式:   F浮=G-F拉F浮┄┄浮力N通过二次悬挂,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再浸入液体中,测出在液体中的示数。   G┄物体重力   F拉┄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浮力N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   压力差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此公式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平衡公式:   F浮=G物F浮┄浮力N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   G物┄物体的重   压强公式   普适公式:   P=P┄压强Pa(N/m2)S受力面积: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1cm2=10-4m2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液体压强公式:   P=ρ液gh深   P┄压强Pa(N/m2)此公式还适用于侧面与底面垂直的立方体水平放置时。   ρ液┄液体密度kg/m3   h深┄深度m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点的竖直距离。   帕斯卡原理:∵p1=p2∴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bikbok2023-08-02 10:32:001

八年级下册所有的物理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Δt=t-t0)Q放=cmΔt(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Q放(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1/R=1/R1+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U2t/R=UIt=Pt=UQ=W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豆豆staR2023-08-02 10:32:002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的公式

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初中物理公式:V=S/t;G=mg;ρ=m/V;p=F/S;P=F/s=ρgh;F1L1=F2L2;w=Fs=Gh;p=W/t=Fv;η=W;I=U/R=P/U;W=Pt等。重力公式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F1/F2=l2/l1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康康map2023-08-02 10:31:591

八下所有物理公式及推导公式

八年级下物理计算公式:1.重力计算公式:G=mg,变形公式:m=2.摩擦力计算:据二力平衡在水平位置移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会等于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动力(拉力或牵引力)3.压强计算公式:p=,变形公式S=,F=pSp表示压强,单位Pa;F表示压力,单位N;S表示面积,单位m2。4.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液gh变形公式:ρ液=,h=p/ρ液gp表示压强,单位Pa;ρ液:液体密度,单位kg/m3;h:液体深度,单位m;5.称重法计算浮力大小:F浮=G-F压力差法计算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铁血嘟嘟2023-08-02 10:31:591

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公式

如果f(-x)=-f(x),就是奇函数。如果f(-x)=f(x),就是偶函数。朋友,请采纳正确答案,你们只提问,不采纳正确答案,回答都没有劲!!!朋友,请【采纳答案】,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如果没有明白,请追问。谢谢。
墨然殇2023-08-02 10:31:302

整式的乘法公式是什么?

整式乘法公式:a*b=c。乘法运算时,数位对齐,从右边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1、十位数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 十前一。2、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 上1。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方法: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乘法的计算法则:(1)数位对齐,从右边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u投在线2023-08-02 10:31:261

整式的性质、法则、公式

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整式和同类项1.单项式(1)单项式的概念:数与字母的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注意:数与字母之间是乘积关系。(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字母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字母因数,是正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是负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2.多项式(1)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多项式中的符号,看作各项的性质符号。(2)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的排列: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由于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所以可以用加法的运算定律,来交换各项的位置,而保持原多项式的值不变。为了便于多项式的计算,通常总是把一个多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整洁简单的形式,这就是多项式的排列。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生里排列。(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4)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3.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5)合并同类项: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是指数不变。3.合并同类项步骤:⑴.准确的找出同类项。⑵.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⑶.写出合并后的结果。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1.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2.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3.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正确判断同类项。整式和整式的乘法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谈整式学习的要点屠新民整式是代数式中最基本的式子,引进整式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后续内容(例如分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的需要。整式是在以前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础上引进的。事实上,整式的有关内容在六年级已经学习过,但现在的整式内容比过去更加强了应用,增加了实际应用的背景。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有较多的知识点属于重点或难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整式的四则运算1.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是重点,也是难点。合并同类项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并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②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达到化简多项式的目的;③“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相加,并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 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此类题目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技巧性强,其特点为考查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二、因式分解难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引入要紧紧抓住这一点。三、利用好选学内容“阅读与思考”和“观察与猜想”是课本上的两个选学栏目,其内容是有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杨辉三角”不但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一些二项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规律,增强数学修养,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bikbok2023-08-02 10:31:261

初一数学 整式的运算公式

无论是几年级的公式,要会运用,需要几个步骤:一:熟读公式。二:找几个类似的题做。三:做更难一点的题。四:背住公式。Itiseasy!
北有云溪2023-08-02 10:31:245

初一数学下册公式大全要全

什么版本的?
LuckySXyd2023-08-02 10:31:232

整式的加减乘除公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一、整式的四则运算1.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是重点,也是难点。合并同类项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并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②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达到化简多项式的目的;③“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相加,并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此类题目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技巧性强,其特点为考查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0。
陶小凡2023-08-02 10:31:221

整式的加减乘除公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整式可以分为定义和运算,定义又可以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又可以分为加减和乘除。加减包括合并同类项,乘除包括基本运算、法则和公式,基本运算又可以分为幂的运算性质,法则可以分为整式、除法,公式可以分为乘法公式、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一、整式的四则运算1.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是重点,也是难点。合并同类项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并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②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达到化简多项式的目的;③“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相加,并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整式的乘除重点是整式的乘除,尤其是其中的乘法公式。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的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不易掌握。因此,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是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另一个难点。添括号(或去括号)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添括号(或去括号)的法则进行。在整式的乘除中,单项式的乘除是关键,这是因为,一般多项式的乘除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除。整式四则运算的主要题型有:(1)单项式的四则运算此类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考查单项式的四则运算。(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运算此类题目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技巧性强,其特点为考查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四则运算0。
ardim2023-08-02 10:31:211

平行板电容器的场强公式的推导,用高斯定理,要详细!

平板电容器由两个彼此靠得很近的平行极板(设为a和b)所组成,两极板的面积均为s,设两极板分别带有+q,-q的电荷。每块极板的电荷密度为σ=q/s,除去极板的边缘效应,板间的电场看成是均匀电场,所以由高斯定理得两板间场强为e=σ/ε。由s/d即平板电容公式可得出c=s/4πkd。高斯定理,静电场的基本方程之一,它给出了电场强度在任意封闭曲面上的面积分和包围在封闭曲面内的总电量之间的关系。高斯定理定义: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所包围的所有电荷量的代数和与电常数之比。电场强度公式:在匀强电场中,e=u/d若知道一电荷受力大小可用,则e=f/q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得:e=kq/r^2(k为一常数,q为此电荷的电量,r为到此电荷的距离)可得出:随r的增大,点电荷形成的场强逐渐减小,不与r成正比,只与r^2成正比。
黑桃花2023-08-02 10:30:561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公式

高斯定理,静电场的基本方程之一,它给出了电场强度在任意封闭曲面上的面积分和包围在封闭曲面内的总电量之间的关系。静电场,指的是观察者与电荷相对静止时所观察到的电场。它是电荷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其基本特征是对置于其中的静止电荷有力的作用。库仑定律描述了这个力。_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物理学(Physics):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物理学研究的范围--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mlhxueli 2023-08-02 10:30:492

高斯定理公式是什么 高斯定理公式是怎样的

1、高斯定理数学公式是:∮F·dS=∫(▽·F)dV。高斯定律表明在闭合曲面内的电荷分布与产生的电场之间的关系。 2、高斯定理(Gauss law)也称为高斯通量理论(Gauss flux theorem),或称作散度定理、高斯散度定理、高斯-奥斯特罗格拉德斯基公式、奥氏定理或高-奥公式(通常情况的高斯定理都是指该定理,也有其它同名定理)。高斯定律在静电场情况下类比于应用在磁场学的安培定律,而二者都被集中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因为数学上的相似性,高斯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由平方反比律决定的物理量,例如引力或者辐照度。
mlhxueli 2023-08-02 10:30:411

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公式

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公式:E=F/Q=K*Q/r^2。高斯定理的定义1、高斯定理是电场力平方反比定律和线性叠加原理的直接结果,也可以由高斯定理作为基本规律导出库仑定律,这说明高斯定理和库仑定律是不同形式的表示电荷和电场关系的同一规律,库仑定律可以使我们从电荷分布求出电场分布,高斯定理可以使我们从电场分布求出电荷分布。2、高斯定理是表明在闭合曲面内的电荷分布与产生的电场之间的关系,高斯定理在静电场情况下类比于应用在磁场学的安培定律,而二者都被集中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因为数学上的相似性,高斯定理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由平方反比律决定的物理量,例如引力或者辐照度。3、高斯定理表明静电场的有源性,高斯定理说明电场线只能始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即静电场是有源场,高斯定理是静电场的基本方程之一,它给出了电场强度在任意封闭曲面上的面积分和包围在封闭曲面内的总电量之间的关系。高斯定理的应用(1)在电场强度已知时,求出任意区域内的电荷。(2)当电荷分布具有某种特殊对称性时,用高斯定理求出该种电荷系统的电场分布。
bikbok2023-08-02 10:30:311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是什么

sin(a/2)=根号下[(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正切的半角公式一般不用那个,一般用的是下面这个: tan(a/2)=(sina)/(1+cosa)=(1-cosa)/(sina)
黑桃花2023-08-02 10:30:242

求高中数学必修的三角函数的全部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ue718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ue117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ue657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康康map2023-08-02 10:30:233

高中三角函数面积公式

高中三角函数面积公式有:三角函数常用公式正弦函数sinθ=y/r。余弦函数cosθ=x/r。正切函数tanθ=y/x。余切函数cotθ=x/y。正割函数secθ=r/x。余割函数cscθ=r/y。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tan3a=tana·tan(π/3+a)·tan(π/3-a)。
苏州马小云2023-08-02 10:30:231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高几学的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高一学的。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一: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三: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四: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k∈Z)
瑞瑞爱吃桃2023-08-02 10:30:231

高中cos tan sin 公式表内容是什么?

1、sin(-α)=-sinα2、cos(-α)=cosα3、sin(π/2-α)=cosα4、cos(π/2-α)=sinα5、sin(π/2+α)=cosα6、cos(π/2+α)=-sinα7、sin(π-α)=sinα8、cos(π-α)=-cosα9、sin(π+α)=-sinα10、tanα=sinα/cosα11、tan(π/2+α)=-cotα12、tan(π/2-α)=cotα13、tan(π-α)=-tanα14、tan(π+α)=tanα扩展资料:常用的和角公式1、sin(α+β)=sinαcosβ+ sinβcosα2、sin(α-β)=sinαcosβ-sinB*cosα3、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4、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5、tan(α+β)=(tanα+tanβ) / (1-tanαtanβ)
黑桃花2023-08-02 10:30:231

急求高中三角函数倍角公式,包括sin,tan,cos(派一60度)等类似的简化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无尘剑 2023-08-02 10:30:214

文科高考数学必背公式

一、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全集: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π/2*k ±α(k∈Z)的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π-α)=sin(4·π/2-α),k=4为偶数,所以取sinα。 当α是锐角时,2π-α∈(270°,360°),sin(2π-α)<0,符号为“-”。 所以sin(2π-α)=-sinα 上述的记忆口诀是: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α视为锐角时,角k·360°+α(k∈Z),-α、180°±α,360°-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 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 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 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 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 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上述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内切,四余弦 # 还有一种按照函数类型分象限定正负: 函数类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正弦 ...........+............+............—............—........ 余弦 ...........+............—............—............+........ 正切 ...........+............—............+............—........ 余切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参看图片或参考资料链接)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两角和差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另也有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万能公式推导 附推导: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sin^2(α))......*, (因为cos^2(α)+sin^2(α)=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α),可得sin2α=2tanα/(1+tan^2(α)) 然后用α/2代替α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到。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三倍角公式推导 附推导: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sin^2(α)-2sin^2(α)cosα) 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 =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 =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 =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 =(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 =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 =4cos^3(α)-3cosα 即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 ★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 ☆☆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 ★另外的记忆方法: 正弦三倍角: 山无司令 (谐音为 三无四立) 三指的是"3倍"sinα, 无指的是减号, 四指的是"4倍", 立指的是sinα立方 余弦三倍角: 司令无山 与上同理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积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 ·cos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sinβ=0.5[sin(α+β)-sin(α-β)] cosα ·cosβ=0.5[cos(α+β)+cos(α-β)] sinα ·sinβ=-0.5[cos(α+β)-cos(α-β)]和差化积公式推导 附推导: 首先,我们知道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 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 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 同样的,我们还知道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我们只需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b设为x,a-b设为y,那么a=(x+y)/2,b=(x-y)/2 把a,b分别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 sinx+siny=2sin((x+y)/2)*cos((x-y)/2) sinx-siny=2cos((x+y)/2)*sin((x-y)/2) cosx+cosy=2cos((x+y)/2)*cos((x-y)/2) cosx-cosy=-2sin((x+y)/2)*sin((x-y)/2)
苏萦2023-08-02 10:30:211

高中万能公式 三角函数

高中万能公式三角函数如下: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以角度(数学上最常用弧度制,下同)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三角函数在研究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形状的性质时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周期性现象的基础数学工具。在数学分析中,三角函数也被定义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的取值扩展到任意实数值,甚至是复数值。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三角函数一般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长度的边和未知的角度,在导航、工程学以及物理学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另外,以三角函数为模版,可以定义一类相似的函数,叫做双曲函数。常见的双曲函数也被称为双曲正弦函数、双曲余弦函数等等。三角函数(也叫做圆函数)是角的函数;它们在研究三角形和建模周期现象和许多其他应用中是很重要的。三角函数通常定义为包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的比率,也可以等价的定义为单位圆上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更现代的定义把它们表达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扩展到任意正数和负数值,甚至是复数值。
墨然殇2023-08-02 10:30:211

请帮忙总结一下高中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式: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cos^2a=(1+cos2a)/2 tan^2(α)+1=sec^2(α) sin^2a=(1-cos2a)/2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cosx+cos2x+...+cosnx= [sin(n+1)x+sinnx-sinx]/2sinx 证明: 左边=2sinx(cosx+cos2x+...+cosnx)/2sinx =[sin2x-0+sin3x-sinx+sin4x-sin2x+...+ sinnx-sin(n-2)x+sin(n+1)x-sin(n-1)x]/2sinx (积化和差) =[sin(n+1)x+sinnx-sinx]/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sinx+sin2x+...+sin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 证明: 左边=-2sinx[sinx+sin2x+...+sinnx]/(-2sinx) =[cos2x-cos0+cos3x-cosx+...+cosnx-cos(n-2)x+cos(n+1)x-cos(n-1)x]/(-2si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右边 等式得证编辑本段三角函数的角度换算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编辑本段正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sinA=b/sinB=c/sinC=2R . 余弦定理是指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2倍,即a^2=b^2+c^2-2bc cosA编辑本段部分高等内容 ·高等代数中三角函数的指数表示(由泰勒级数易得): sinx=[e^(ix)-e^(-ix)]/(2i) cosx=[e^(ix)+e^(-ix)]/2 tanx=[e^(ix)-e^(-ix)]/[ie^(ix)+ie^(-ix)] 泰勒展开有无穷级数,e^z=exp(z)=1+z/1!+z^2/2!+z^3/3!+z^4/4!+…+z^n/n!+… 此时三角函数定义域已推广至整个复数集。 ·三角函数作为微分方程的解: 对于微分方程组 y=-y"";y=y"""",有通解Q,可证明 Q=Asinx+Bcosx,因此也可以从此出发定义三角函数。 补充:由相应的指数表示我们可以定义一种类似的函数——双曲函数,其拥有很多与三角函数的类似的性质,二者相映成趣。编辑本段特殊三角函数值 a 0` 30` 45` 60` 90` sina 0 1/2 √2/2 √3/2 1 cosa 1 √3/2 √2/2 1/2 0 tana 0 √3/3 1 √3 None cota None √3 1 √3/3 0编辑本段三角函数的计算 幂级数 c0+c1x+c2x2+...+cnxn+...=∑cnxn (n=0..∞) c0+c1(x-a)+c2(x-a)2+...+cn(x-a)n+...=∑cn(x-a)n (n=0..∞) 它们的各项都是正整数幂的幂函数, 其中c0,c1,c2,...cn...及a都是常数, 这种级数称为幂级数. 泰勒展开式(幂级数展开法): f(x)=f(a)+f"(a)/1!*(x-a)+f""(a)/2!*(x-a)2+...f(n)(a)/n!*(x-a)n+... 实用幂级数: ex = 1+x+x2/2!+x3/3!+...+xn/n!+... ln(1+x)= x-x2/3+x3/3-...(-1)k-1*xk/k+... (|x|<1) sin x = x-x3/3!+x5/5!-...(-1)k-1*x2k-1/(2k-1)!+... (-∞<x<∞) cos x = 1-x2/2!+x4/4!-...(-1)k*x2k/(2k)!+... (-∞<x<∞) arcsin x = x + 1/2*x3/3 + 1*3/(2*4)*x5/5 + ... (|x|<1) arccos x = π - ( x + 1/2*x3/3 + 1*3/(2*4)*x5/5 + ... ) (|x|<1) arctan x = x - x^3/3 + x^5/5 - ... (x≤1) sinh x = x+x3/3!+x5/5!+...(-1)k-1*x2k-1/(2k-1)!+... (-∞<x<∞) cosh x = 1+x2/2!+x4/4!+...(-1)k*x2k/(2k)!+... (-∞<x<∞) arcsinh x = x - 1/2*x3/3 + 1*3/(2*4)*x5/5 - ... (|x|<1) arctanh x = x + x^3/3 + x^5/5 + ... (|x|<1) 在解初等三角函数时,只需记住公式便可轻松作答,在竞赛中,往往会用到与图像结合的方法求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不等式、面积等等。 -------------------------------------------------------------------------------- 傅立叶级数(三角级数) f(x)=a0/2+∑(n=0..∞) (ancosnx+bnsinnx) a0=1/π∫(π..-π) (f(x))dx an=1/π∫(π..-π) (f(x)cosnx)dx bn=1/π∫(π..-π) (f(x)sinnx)dx 三角函数的数值符号 正弦 一,二为正, 三,四为负 余弦 一,四为正 二,三为负 正切 一,三为正 二,四为负编辑本段三角函数定义域和值域 sin(x),cos(x)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1,1〕 tan(x)的定义域为x不等于π/2+kπ,值域为R cot(x)的定义域为x不等于kπ,值域为R
Jm-R2023-08-02 10:30:211

求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推导

1.诱导公式sin(-a)=-sin(a)cos(-a)=cos(a)sin(π2-a)=cos(a)cos(π2-a)=sin(a)sin(π2+a)=cos(a)cos(π2+a)=-sin(a)sin(π-a)=sin(a)cos(π-a)=-cos(a)sin(π+a)=-sin(a)cos(π+a)=-cos(a)tga=tana=sinacosa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a+b)=sin(a)cos(b)+cos(α)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3.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4.积化和差公式(上面公式反过来就得到了)sin(a)sin(b)=-12?[cos(a+b)-cos(a-b)]cos(a)cos(b)=12?[cos(a+b)+cos(a-b)]sin(a)cos(b)=12?[sin(a+b)+sin(a-b)]5.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6.半角公式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7.万能公式sin(a)=2tan(a2)1+tan2(a2)cos(a)=1-tan2(a2)1+tan2(a2)tan(a)=2tan(a2)1-tan2(a2)8.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a?sin(a)+b?cos(a)=a2+b2sin(a+c)其中tan(c)=baa?sin(a)-b?cos(a)=a2+b2cos(a-c)其中tan(c)=ab1+sin(a)=(sin(a2)+cos(a2))21-sin(a)=(sin(a2)-cos(a2))2
u投在线2023-08-02 10:30:202

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建议你买本王后雄教材解读…
铁血嘟嘟2023-08-02 10:30:201

求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及推理

1.诱导公式sin(-a)=-sin(a)cos(-a)=cos(a)sin(π2-a)=cos(a)cos(π2-a)=sin(a)sin(π2+a)=cos(a)cos(π2+a)=-sin(a)sin(π-a)=sin(a)cos(π-a)=-cos(a)sin(π+a)=-sin(a)cos(π+a)=-cos(a)tga=tana=sinacosa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a+b)=sin(a)cos(b)+cos(α)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3.和差化积公式sin(a)+sin(b)=2sin(a+b2)cos(a-b2)sin(a)?sin(b)=2cos(a+b2)sin(a-b2)cos(a)+cos(b)=2cos(a+b2)cos(a-b2)cos(a)-cos(b)=-2sin(a+b2)sin(a-b2)4.积化和差公式(上面公式反过来就得到了)sin(a)sin(b)=-12?[cos(a+b)-cos(a-b)]cos(a)cos(b)=12?[cos(a+b)+cos(a-b)]sin(a)cos(b)=12?[sin(a+b)+sin(a-b)]5.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6.半角公式sin2(a2)=1-cos(a)2cos2(a2)=1+cos(a)2tan(a2)=1-cos(a)sin(a)=sina1+cos(a)7.万能公式sin(a)=2tan(a2)1+tan2(a2)cos(a)=1-tan2(a2)1+tan2(a2)tan(a)=2tan(a2)1-tan2(a2)8.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a?sin(a)+b?cos(a)=a2+b2sin(a+c)其中tan(c)=baa?sin(a)-b?cos(a)=a2+b2cos(a-c)其中tan(c)=ab1+sin(a)=(sin(a2)+cos(a2))21-sin(a)=(sin(a2)-cos(a2))2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2 10:30:201

高中必背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有哪些公式

高中阶段,三角函数这章算是我们比较早接触到的知识点了,但是因为公式很多,内容又比较复杂,所以记忆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 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函数知识 三角函数包括两个部分:三角与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分析。重点的知识点包括: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三角函数的求值与化简;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及其综。 三角与三角函数包括任意角及其三角函数、同角关系式和诱导公式、正弦及正弦型函数、余与正切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和三角综合。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角与代数、几何、向量等知识点的联系,题型难度属于容易或中等。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两个重要定理,应用这两个定理,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有能力解。
可桃可挑2023-08-02 10:30:181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表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集中 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 平方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2tan(α/2) tanα=—————— 1-tan2(α/2)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2tanα tan2α=————— 1-tan2α 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3tanα-tan3α tan3α=—————— 1-3tan2α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α+β α-β sinα+sinβ=2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2 10:30:171

高中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tt白2023-08-02 10:30:173

求三角函数的公式,急。??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如下:1、sin(A+B) = sinAcosB+cosAsinB。2、sin(A-B) = sinAcosB-cosAsinB。3、cos(A+B) = cosAcosB-sinAsinB。4、cos(A-B) = cosAcosB+sinAsinB。5、tan(A+B) = (tanA+tanB)/(1-tanAtanB)。6、tan(A-B) = (tanA-tanB)/(1+tanAtanB)。7、cot(A+B) = (cotAcotB-1)/(cotB+cotA)。8、cot(A-B) = (cotAcotB+1)/(cotB-cotA)。双曲函数:sinh(a) = [e^a-e^(-a)]/2cosh(a) = [e^a+e^(-a)]/2tg h(a) = sin h(a)/cos h(a)
北营2023-08-02 10:30:171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1.和角公式sin(x+y)=sinxcosy+cosxsiny(sx+y)cos(x+y)=cosxcosy-sinxsiny(cx+y)tan(x+y)=tanx+tany/1-tanxtany(tx+y)2.差角公式sin(x-y)=sinxcosy-cosxsiny(sx-y)cos(x-y)=cosxcosys+inxsiny(cx-y)tan(x-y)=tanx-tany/1+tanxtany(tx-y)3.倍角公式sin2x=2sinxcosxcos2x=(cos^2)x-(sin^2)x=2(cos^2)x-1=1-2sin^2xtan2x=2tanx/1-(tan^2)xsin3x=3sinx-4(sin^3)xcos3x=4(cos^3)x-3cosxtan3x=3tanx-(tan^3)x/1-3(tan^2)x4.降幂公式(sin^2)x=1-cos2x/2(cos^2)x=i=cos2x/2ps:如果你还没学必修3的话(我告诉你^是次方的意思,如x^2就是2次方)
gitcloud2023-08-02 10:30:174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介绍

1、高中三角函数公式主要有tana·cota=1sind·cscd=1cosa·seca=1,sind/cosd=tand=secd/csca cosa/sind=cotd=cscd/seca等。 2、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何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大鱼炖火锅2023-08-02 10:30:162

求三角函数所有公式

你直接百度:三角函数所有公式就可以找到了,不用提问!
FinCloud2023-08-02 10:30:138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有很多。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以角度(数学上最常用弧度制,下同)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三角函数在研究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形状的性质时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周期性现象的基础数学工具。在数学分析中,三角函数也被定义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的取值扩展到任意实数值,甚至是复数值。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
苏州马小云2023-08-02 10:30:131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