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
-
五年级解方程公式:
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解方程公式顺口溜:
解方程,去分母。乘以最小公倍数。分子加上小括号。有括号,要去掉。正负变化忘不了。去括号,要看符号。如果前面是负号。括号里面全变号。移项变号很重要。正负变化很重要。同类项,要合并。系数化1就完成。
解方程公式是什么?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5.验证: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6.注意事项:写“解”字,等号对齐,检验。7.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全部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2023-07-28 07:01:022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解方程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有分母先去分母;有括号就去括号;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开头要写“解”。解方程依据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2、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2023-07-28 07:01:181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什么?
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步骤⑴有分母先去分母。⑵有括号就去括号。⑶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⑷合并同类项。⑸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⑹ 开头要写“解”。2023-07-28 07:01:421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相关信息: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2023-07-28 07:01:581
解方程的公式法
解方程的公式法需要背过公式。1、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其中a≠0。解法步骤:①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②找出方程中a、b、c等各项系数和常数值;③计算出b2-4ac的值;④把a、b、b2-4ac的值代入公式;⑤求出方程的两个根。2、配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不能用直接开方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解法步骤:①若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方程中各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②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方程左边变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同类项,变为一个实数;⑤方程两边同时开平方,从而求出方程的两个根。解方程的其他方法:1、因式分解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左边的多项式可以因式分解的话,可以使用此方法求解。解法步骤:①把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转化为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②令每个因式分别等于0,进而求出方程的两个根。2、直接开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中缺少一次项,是一个形如ax2+c=0的方程时,可以用此方法求解。2023-07-28 07:02:161
解方程的公式(详细点)
答: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还有一些,大家帮补充吧)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2023-07-28 07:02:401
解方程必背公式是什么?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解方程的思路:1、去分母:去分母是指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3、移项: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4、合并同类项: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指数不变。通过合并同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式化为最简单的形式:ax=b(a≠0)。5、系数化为1。2023-07-28 07:02:491
方程解的通用公式是什么?
ax^2+bx+c=0(a≠0)。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不唯一,解方程时,注意绝对值。方程解法: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通常的演绎思维是作不出来的,用类似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配方法只能将型如ax^3+bx^2+cx+d+0的标准型一元三次方程形式化为x^3+px+q=0的特殊型。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的解法只能用归纳思维得到,即根据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特殊的高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归纳出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归纳出来的形如 x^3+px+q=0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应该为x=A^(1/3)+B^(1/3)型,即为两个开立方之和。归纳出了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形式,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求出开立方里面的内容,也就是用p和q表示A和B。2023-07-28 07:03:071
解方程公式法
解方程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也指套用公式计算某事物。另外还有配方法、十字相乘法、直接开平方法与分解因式法等解方程的方法。公式表达了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把各项系数直接带入求根公式,可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公式法注意:一、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二、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尝试运用公式、十字相乘法来分解。三、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用分组、拆项、补项法来分解。四、对于特殊的因式分解,除了考虑以上方法,还应根据多项式的具体结构特征灵活解题。2023-07-28 07:03:231
解方程必背公式和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解方程的必背公式,供参考! 解方程必背公式 1.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b2-4ac)/2a 4.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解方程步骤 1.去分母:在观察方程的构成后,在方程左右两边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仔细观察方程后,先去掉方程中的小括号,再去掉中括号,最后去掉大括号; 3.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全部都移到方程的另外一边,剩余的几项则全部移动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通过合并方程中相同的几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把系数化成1:通过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使得x前面的系数变成1,从而得到方程的解。2023-07-28 07:04:041
解方程怎么解?
解法过程方法⒈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⒉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⒊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⒋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⒌去括号:运用去括号法则,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6.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可解的多元高次的方程一般都有公式可循。7.函数图像法:利用方程的解为两个以上关联函数图像的交点的几何意义求解。⑴有分母先去分母⑵有括号就去括号⑶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⑷合并同类项⑸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⑹ 开头要写“解”2023-07-28 07:04:234
解方程(公式法)
b^2-4ac=6-4*7*(-5)=146x=(√ 6±√146)/142023-07-28 07:06:421
解方程步骤7x+4×3.5=24.5
7x+4X3.5=24.57x+14=24.57x+14-14=24.5-147x=10.57x/7=10.5/7x=1.52023-07-28 07:07:513
六年级分数除法(解方程)所有公式
没有公式2023-07-28 07:08:262
怎么解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是指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目的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那么具体解方程的方法是什么呢?一元一次方程1去分母:这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首要步骤,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首先要去分母,当然如果方程中没有分母的话可以省去此步骤。2去括号:去除分母之后就该完成括号的去除了,如果有分母的话先去分母,在去除括号,当然没有括号的话可以省去此步骤。3移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每个一元一次方程都会有的一步,就是把同类型的数据移动到同一边,换句话说就是把数字移动到等号的一边,未知数移动到等号的另一边,我们习惯把未知数移动到等号的左边。4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临门一脚,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合并同类项的时候要遵循合并同类项法则。5未知数系数化为一: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最后一步,只要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一,所得的结果就是这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就是我们最后需要得到的结果。END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开平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平方的逆运算,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之一,适用于没有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2因式分解法:根据名字我们不难猜出它的用法,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也叫作分解因式。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也有不少技巧,具体还得要自己在实战中去慢慢领会。3公式法:被称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万能公式,首先我们需要把一元二次方程先化为一般的形式,接着确定a,b,c的值,求b的平方-4ac,当b的平方-4ac大于等于0的时候,带入公式,若小于0则无实数根。4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我们必须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公式才行,因此,使用此方法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把方程通过配项或者移项合并同类项达到符合公式的式子,完成之后就很简单了,直接套用公式求解即可。END注意事项解方程的时候需要在开头要写“解”,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细节,小编特意将其摘出来以作警示只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按照步骤即可,注意以上的步骤不可随意变更。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选择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依次是直接开平方法,分解因式法,公式法,配方法。方程中还有一元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相比于一次和二次用到的地方还是不多,小编就不在此详细介绍这两种方程的解法了。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4b07be3c069a1d48b380f330.html2023-07-28 07:09:261
方程解答方法有什么?
2(x-16)=8x-16=4x=20检验把x=20代入原式得2*(20-16)=82*4=8等式成立验证: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扩展资料:解方程方法:1、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4、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例如:3+x=18解: x =18-3x =155、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可解的多元高次的方程一般都有公式可循。2023-07-28 07:09:332
用公式法解方程
先计算b^2-4ac是否大于等于0,1.如果b^2-4ac>0那么就有不相等的两个实根2.如果b^2-4ac=0那么就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如果b^2-4ac=0那么就无解前两种可以用公式法x=[-b±根号下(b^2-4ac)]/(2a)参考资料:书配方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先将常数c移到方程右边:ax2+bx=-c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x2+x+()2=-+()2方程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x+)2=当b2-4ac≥0时,x+=±∴x=(这就是求根公式)例2.用配方法解方程3x2-4x-2=0解:将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3x2-4x=2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x2-x+()2=+()2配方:(x-)2=以上回答你满意么?2023-07-28 07:09:491
5解方程公式
2023-07-28 07:09:594
怎样解方程
设定未知数X或者y,z等代替要求解的结果,然后按条件列出相应的等式,进行推理运算,呵呵2023-07-28 07:10:462
公式法的公式是多少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例:用公式法解方程 2x2-8x=-5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x2-8x+5=0∴a=2, b=-8, c=5扩展资料: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减法与加法互为逆运算,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几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几个加数相加再和其他的加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2023-07-28 07:11:081
四年级下册解方程的步骤?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⒈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⒉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⒊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⒋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例如:3+x=18解:x=18-3x=15⒌去括号:运用去括号法则,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4x+2(79-x)=192解: 4x+158-2x=1924x-2x+158=1922x+158=1922x=192-158x=176.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可解的多元高次的方程一般都有公式可循。7.函数图像法:利用方程的解为两个以上关联函数图像的交点的几何意义求解。方程是正向思维。步骤⑴有分母先去分母⑵有括号就去括号⑶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⑷合并同类项⑸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⑹ 开头要写“解”例如:3+x=18解:x=18-3x=15——————————4x+2(79-x)=192解:4x+158-2x=1924x-2x+158=1922x+158=1922x=192-1582x=34x=17——————————πr=6.28(只取π小数点后两位)解这道题首先要知道π等于几,π=3.141592……,只取3.14,解: 3.14r=6.28r=6.28/3.14r=2不过,x不一定放在方程左边,或一个方程式子里有两个x,这样就要用数学中的简便计算方法去解决它了。有些式子右边有x,为了简便算,可以调换位置。2023-07-28 07:11:151
用公式法解方程
2023-07-28 07:11:361
解方程的步骤
解方程的步骤有以下:1、同加同减解不变。2、方程两边同乘一个数解不变(乘的数不为零)。3、方程两边同除以一个数解不变(除以的数不为零)。解方程小技巧:1、根据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解完方程后,需要通过检验,验证求出的解是否成立。这就要先把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得数和右边的得数是否相等。若得数相等,所求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若得数不相等,就不是原方程的解。2、公式法和配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公式法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有人称之为万能法),在使用公式法时,一定要把原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以便确定系数,而且在用公式前应先计算判别式的值,以便判断方程是否有解。2023-07-28 07:11:511
方程式公式是什么?
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也叫做“方程式”或“方程组”,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2=5,x+8=y-3。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方程分为很多类。代数学中,根据方程未知数的个数,可将其分为:一元方程,二元方程,三元方程等。根据方程未知项的最高次数,可将其分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在近代数学中,还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积分方程等学科。此外,还可以将方程分为线性方程和非线性方程。在自然科学中,通常用一类特殊的式子,用来表示微观粒子间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这种式子我们也称其为“方程式”,简称“方程”。譬如核反应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生化反应方程式、有关微观粒子的产生与湮灭的方程式等。2023-07-28 07:12:061
解方程怎么做?
解设...为ⅹ,或几x,几分之几x。再进行计算2023-07-28 07:12:284
解方程公式?
解方程2023-07-28 07:12:523
解方程公式法
用△来做这两题2023-07-28 07:13:364
什么叫方程?什么叫解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你概念在我们学方程的时候,数学书上有明确的解释,你可以看2023-07-28 07:14:3715
分数怎样解方程
你拿条具体题目。我试着帮你解,这样可能具体些。。。2023-07-28 07:15:589
解方程的6个公式分别是什么?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解方程的方法:1、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4、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2023-07-28 07:17:151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解方程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有分母先去分母;有括号就去括号;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开头要写“解”。分解因式: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023-07-28 07:17:321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如下: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解方程的方法:1、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2、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3、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4、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2023-07-28 07:17:481
解方程必背公式有哪些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解方程的必背公式,供参考! 解方程必背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b-b+√(b2-4ac)/2a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a|≤a≤|a|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解方程的相关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 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5.验证: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6.注意事项:写“解”字,等号对齐,检验。 7.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2023-07-28 07:18:031
解方程必背公式有哪些?
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4、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2023-07-28 07:18:271
解方程式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公式如下图: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y=kx-¹。相关信息: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2023-07-28 07:18:451
解方程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公式如下图: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因为y=k/x是一个分式,所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而y=k/x有时也被写成xy=ky=kx-¹。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相关信息: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2023-07-28 07:19:011
解方程必背公式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一个实根;b2-4ac<0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解方程的相关概念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2023-07-28 07:19:141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什么?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去分母要都乘到,多项式分子要带括号;去括号也要都乘到,千万小心是符号;移项变号别漏项,已知未知隔等号;合并同类项加系数,系数化1要记牢。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解方程的相关介绍: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2023-07-28 07:19:211
解方程式是指什么?
解方程式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解方程公式如下图:方程解法: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用通常的演绎思维是作不出来的,用类似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配方法只能将型如ax^3+bx^2+cx+d+0的标准型一元三次方程形式化为x^3+px+q=0的特殊型。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公式的解法只能用归纳思维得到,即根据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特殊的高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归纳出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归纳出来的形如 x^3+px+q=0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形式应该为x=A^(1/3)+B^(1/3)型,即为两个开立方之和。归纳出了一元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形式,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求出开立方里面的内容,也就是用p和q表示A和B。2023-07-28 07:19:471
用公式法解方程,数学中的公式法是什么?
u25b3=b2-4ac2023-07-28 07:20:034
如何解方程?
解方程的公式法需要背过公式。1、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其中a≠0。解法步骤:①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②找出方程中a、b、c等各项系数和常数值;③计算出b2-4ac的值;④把a、b、b2-4ac的值代入公式;⑤求出方程的两个根。2、配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不能用直接开方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解法步骤:①若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方程中各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②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方程左边变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同类项,变为一个实数;⑤方程两边同时开平方,从而求出方程的两个根。解方程的其他方法:1、因式分解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左边的多项式可以因式分解的话,可以使用此方法求解。解法步骤:①把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转化为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②令每个因式分别等于0,进而求出方程的两个根。2、直接开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中缺少一次项,是一个形如ax2+c=0的方程时,可以用此方法求解。2023-07-28 07:20:481
解方程的公式(详细点)
为什么不详细写一元一次方程2023-07-28 07:21:1413
解方程怎么解
解分数方程的方法如下:1、看等号两边是否可以直接计算。2、如果两边不可以直接计算,就运用和差积商的公式对方程进行变形。3、对可以相加减的项进行通分。4、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注意:(1)、都含有未知数的项才能相加减,或者都不含有未知数的项才能相加减。(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解方程依据: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2、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a+c=b+c。a-c=b-c。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则:a×c=b×c 或a/c=b/c性质3:若a=b,则b=a(等式的对称性)。性质4:若a=b,b=c则a=c(等式的传递性)。2023-07-28 07:21:521
求初三解方程那些公式啊什么的 全部
解一次方程有五个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解二元或三元一次方程组有公式(初中不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有求根公式一元三、四次方程也有公式(但中学不讲)高次方程一般形式没有求根公式。分数解方程的方法:1.第一步一般是去括号了如果没有括号转入第二部2.第二步是乘以公分母目的就是约去分母3.第三步是移向合并4.第四步是得出结果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吧.思路是消元,根据方程的特点来确定用代人消元还是加减消元.如果一个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为1,常用代人消元法,也可用加减消元法;如果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或是整倍数关系,当然用加减消元法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1、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就是用直接开平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2.配方法: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先将常数c移到方程右边:ax2+bx=-c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x2+x=-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x2+x+()2=-+()2方程左边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x+)2=当b2-4ac≥0时,x+=±∴x=(这就是求根公式)3.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4.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023-07-28 07:22:072
解方程的6个公式
解方程的6个公式是: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被减数=差+减数;3、减数=被减数-差;4、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5、被除数=商×除数;6、除数=被除数÷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 解方程的一般方法: ⒈估算法:刚学解方程时的入门方法。直接估计方程的解,然后代入原方程验证。 ⒉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 ⒊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 ⒋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 ⒌去括号:运用去括号法则,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 ⒍去分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⒎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2023-07-28 07:22:251
方程解的公式
解方程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也指套用公式计算某事物。另外还有配方法、十字相乘法、直接开平方法与分解因式法等解方程的方法。公式表达了用配方法解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果。根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把各项系数直接带入求根公式,可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公式法注意:一、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二、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尝试运用公式、十字相乘法来分解。三、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用分组、拆项、补项法来分解。四、对于特殊的因式分解,除了考虑以上方法,还应根据多项式的具体结构特征灵活解题。1、找出方程的未知数,能合并的先合并,能计算的先计算,如果方程里有其他的项里面有数运算的,先运算出来。有括号的一般可以把括号直接去掉,让括号里面的与外面的分别相乘,然后再把含有x的项进行计算。2、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用得较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2023-07-28 07:22:451
解方程的方法都有哪些?
解方程的公式法需要背过公式。1、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适用于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其中a≠0。解法步骤:①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②找出方程中a、b、c等各项系数和常数值;③计算出b2-4ac的值;④把a、b、b2-4ac的值代入公式;⑤求出方程的两个根。2、配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不能用直接开方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时,可以使用此方法。解法步骤:①若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是1,方程中各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②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④方程左边变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同类项,变为一个实数;⑤方程两边同时开平方,从而求出方程的两个根。解方程的其他方法:1、因式分解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左边的多项式可以因式分解的话,可以使用此方法求解。解法步骤:①把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转化为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②令每个因式分别等于0,进而求出方程的两个根。2、直接开方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后,如果方程中缺少一次项,是一个形如ax2+c=0的方程时,可以用此方法求解。2023-07-28 07:23:051
解方程公式法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例:用公式法解方程 2x2-8x=-5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x2-8x+5=0∴a=2, b=-8, c=5扩展资料:二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消元:将方程组中的未知数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消元的方法有两种:1、代入消元例:解方程组x+y=5① 6x+13y=89②解:由①得x=5-y③ 把③带入②,得6(5-y)+13y=89,解得y=59/7把y=59/7带入③,得x=5-59/7,即x=-24/7∴x=-24/7,y=59/7这种解法就是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例:解方程组x+y=9① x-y=5②解:①+②,得2x=14,即x=7把x=7带入①,得7+y=9,解得y=2∴x=7,y=2这种解法就是加减消元法。2023-07-28 07:23:291
解方程的公式有哪些?怎么背啊?
解方程必背公式口诀是:去分母要都乘到,多项式分子要带括号;去括号也要都乘到,千万小心是符号;移项变号别漏项,已知未知隔等号;合并同类项加系数,系数化1要记牢。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1、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2、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a-b|≥|a|-|b|-|a|≤a≤|a|。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b2-4ac)/2a。解方程的相关介绍: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2、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3、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4、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2023-07-28 07:23:361
解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
解方程的三种基本方法如下:1、估算法: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变形为单项式,移项: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去括号:运用去括号法则,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2、公式法:有一些方程,已经研究出解的一般形式,成为固定的公式,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可解的多元高次的方程一般都有公式可循。3、函数图像法:利用方程的解为两个以上关联函数图像的交点的几何意义求解。解方程依据:1、移项变号: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带着前面的符号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并且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以,除以变乘。2、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为:若a=b,c为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不为0)。则:a×c=b×c 或a/c=b/c。2023-07-28 07:2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