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数学应用题: 某种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销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

融融巧克力,你好:解:设定价X元90%X-20=75%X+2515%X=45X=300
苏州马小云2023-06-30 08:50:172

数学题进价,打折卖出,亏

设这商品的标价是X元 X*50%+25=X*90%-20 X*40%=45 X=112.5 112.5*50%+25 =56.25+25 =81.25元 这商品的标价是112.5元,进价是81.25元.
真颛2023-06-30 08:50:091

4道数学题,拜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好的话我加分?

1.解:设定价为x元,根据题意,建立方程 0.75x+25=0.9x-20 0.15x=45 x=300 答:这种商品的定价是300元 2.解:设常数x,则有甲班计划植树5x棵,乙班假话植树4x棵,根据题意,建立方程 5x*(1+20%)+4x*(1+15%)=212 6x+4.6x=212 10.6x=212 x=20 甲班实际植树5*20*(1+20%)=120(棵) 乙班实际植树212-120=92(棵) 3.解:设原来花的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建立方程 30x=(30*(1+30%)+1)*(2x/3+30/60) 30x=80x/3+20 90x=80x+60 10x=60 x=6 所以AB两地的距离为30*6=180千米 4.解:设预定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建立方程 5x=5*(x/3)+20*(2x/3-2) 15x=5x+40x-120 120=30x x=4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5*4=20千米,7,4道数学题,拜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好的话我加分 1.某种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定价是多少元? 2.甲、乙两个班级参加植树活动,按计划两班所植树棵数之比为5:4,其结果甲比计划多植了20%,乙比计划多植了15%,两个班级一共植树212棵,求甲乙两个班实际植多少棵? 3.甲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由A地去B地,如果每小时增加的速度是原速度的30%还多1千米,则甲花了原来时间的三分之二又30分钟到达B地,则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4.一个学生用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前进,可以及时返回家,走了全程三分之一,他搭上了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的汽车,因此比预定时间早2小时到家,求他家距离学校多少千米? 记得留下过程哈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30 08:50:081

数学题又不会了~把过程思路都写出来,谢谢~

(1)25×(1 + 8%)=27 (2) 80% X = 1980 *(1+10%)
真颛2023-06-30 08:50:057

三年级数学题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驶了三小时平均

设速度为X千米/小时 3X+105=360 3X=255 X=85 这辆汽车平均速度是85千米/小时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30 08:49:411

古代中国成就:农业、文字、建筑、医学、数学 简介,不超过20字

农业 春秋战国的郑国渠,都江堰;秦朝的灵渠;唐朝的曲辕犁,筒车 文字 最早出现的是甲骨文,后来出现刻在鼎、尊等金属器皿上的文字,称为金文,这些基本上属于象形文字.后来周朝开始出现大篆等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实行小篆. 建筑 殿堂,楼阁,亭,廊,台榭,庙,坛,塔,影壁,坊表 具体有: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等等 医学 《黄帝内经》,针灸,《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等 数学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黄帝九章算法细草》,《算法斆古集》等等
Ntou1232023-06-30 08:49:161

求中国某一数学分支的发展史或者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数学成就(急!)

(一)属于算术方面的材料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古代学习算术也从量的衡量开始认识分数,“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和“夏候阳算经”(公元六、七世纪)在论分数之前都开始讲度量衡,“夏侯阳算经”卷上在叙述度量衡后又记着:“十乘加一等,百乘加二等,千乘加三等,万乘加四等;十除退一等,百除退二等,千除退三等,万除退四等。”这种以十的方幂来表示位率无疑地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小数的记法,元朝(公元十三世纪)是用低一格来表示,如13.56作1356 。在算术中还应该提出由公元三世纪“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发展到宋朝秦九韶(公元1247年)的大衍求一术,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相同的方法欧洲在十九世纪才进行研究。 宋朝杨辉所著的书中(公元1274年)有一个1—300以内的因数表,例如297用“三因加一损一”来代表,就是说297=3×11×9,(11=10十1叫加一,9=10—1叫损一)。杨辉还用“连身加”这名词来说明201—300以内的质数。 (二)属于代数方面的材料 从“九章算术”卷八说明方程以后,在数值代数的领域内中国一直保持了光辉的成就。 “九章算术”方程章首先解释正负术是确切不移的,正象我们现在学习初等代数时从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学起一样,负数的出现便丰富了数的内容。 我们古代的方程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已有多元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及不定方程几种。一元二次方程是借用几何图形而得到证明。 不定方程的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这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具有x3+px2+qx=A和x3+px2=A形式的三次方程,中国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王孝通“缉古算经”已有记载,用“从开立方除之”而求出数字解答(可惜原解法失传了),不难想象王孝通得到这种解法时的愉快程度,他说谁能改动他著作内的一个字可酬以千金。 十一世纪的贾宪已发明了和霍纳(1786—1837)方法相同的数字方程解法,我们也不能忘记十三世纪中国数学家秦九韶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 在世界数学史上对方程的原始记载有着不同的形式,但比较起来不得不推中国天元术的简洁明了。四元术是天元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级数是古老的东西,二千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谈到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十四世纪初中国元代朱世杰的级数计算应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有些工作欧洲在十八、九世纪的著作内才有记录。十一世纪时代,中国已有完备的二项式系数表,并且还有这表的编制方法。 历史文献揭示出在计算中有名的盈不足术是由中国传往欧洲的。 内插法的计算,中国可上溯到六世纪的刘焯,并且七世纪末的僧一行有不等间距的内插法计算。 十四世纪以前,属于代数方面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国是先进国家之一。 就是到十八,九世纪由李锐(1773—1817),汪莱(1768—1813)到李善兰(1811—1882),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也都发表了很多的名著。 (三)属于几何方面的材料 自明朝后期(十六世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一部分出版之前,中国的几何早已在独立发展着。应该重视古代的许多工艺品以及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上的成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几何知识。 中国的几何有悠久的历史,可靠的记录从公元前十五世纪谈起,甲骨文内己有规和矩二个字,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汉代石刻中矩的形状类似现在的直角三角形,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已记载了有名的勾股定理(勾股二个字的起源比较迟)。 圆和方的研究在古代中国几何发展中占了重要位置。墨子对圆的定义是:“圆,一中同长也。”—个中心到圆周相等的叫圆,这解释要比欧几里得还早一百多年。 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刘歆(?一23)、张衡(78—139)、刘徽(263)、王蕃(219—257)、祖冲之(429—500)、赵友钦(公元十三世纪)等人,其中刘徽、祖冲之、赵友钦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举世闻名。 祖冲之所得的结果π=355/133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曾多次显露出他对极限概念的天才。 在平面几何中用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和在立体几何中用锥体和长方柱体进行移补,这构成中国古代几何的特点。 中国数学家善于把代数上的成就运用到几何上,而又用几何图形来证明代数,数值代数和直观几何有机的配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正好说明十八、九世纪中国数学家对割圆连比例的研究和项名达(1789—1850)用割圆连比例求出椭圆周长。这都是继承古代方法加以发挥而得到的(当然吸收外来数学的精华也是必要的)。 (四)属于三角方面的材料 三角学的发生由于测量,首先是天文学的发展而产生了球面三角,中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因为要决定恒星的位置很早就有了球面测量的知识;平面测量术在“周牌算经”内已记载若用矩来测量高深远近。 刘徽的割圆术以半径为单位长求圆内正六边形,十二二边形等的每一边长,这答数是和2sinA的值相符(A是圆心角的一半),以后公元十二世纪赵友钦用圆内正四边形起算也同此理,我们可以从刘徽、赵友钦的计算中得出7.5o、15o、22.5o、30o、45o等的正弦函数值。 在古代历法中有计算二十四个节气的日晷影长,地面上直立一个八尺长的“表”,太阳光对这“表”在地面上的射影由于地球公转而每一个节气的影长都不同,这些影长和“八尺之表”的比,构成一个余切函数表(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十三世纪的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曾发现了球面三角上的三个公式。 现在我们所用三角函数名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这都是我国十六世纪已有的名称,那时再加正矢和余矢二个函数叫做八线。 在十七世纪后期中国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已编了一本平面三角和一本球面三角的书,平面三角的书名叫“平三角举要”,包含下列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2)解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三角形求积,三角形内容圆和容方;(4)测量。这已经和现代平面三角的内容相差不远,梅文鼎还著书讲到三角上有名的积化和差公式。十八世纪以后,中国还出版了不少三角学方面的书籍。
hi投2023-06-30 08:49:161

古代数学的历史起源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有商、殷两代(约1500B.C-1027B.C)、及周朝(1027B.C-221B.C)。历史上又称公元前八世纪至秦王朝的建立(221B.C)为春秋战国时期。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位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123456789纵式横式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并以空位表示零。算筹为加、减、乘、除等运算建立起良好的条件。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毕氏定理)的特例。战国时期,齐国人着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 《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他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到隋唐1000多年间的数学发展,所经历的朝代依次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最早的记载;书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现在中学讲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刘徽注释《九章算术》,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且在论述过程中多有创新,更撰写《海岛算经》,应用重差术解决有关测量的问题。刘徽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创立割圆术,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算法。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 《孙子算经》 、 《夏侯阳算经》 、 《张丘建算经》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孙子算经》给出“物不知数”问题,导致求解一次同余组问题;《张丘建算经》的“百鸡问题”引出三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组问题。祖冲之、祖日桓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其著作《缀术》已失传,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在数学上主要有三项成就:(1)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2)得到祖日桓定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并得到球体积公式;(3)发展了二次方程与三次方程的解法。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唐朝在数学教育方面有长足的发展。656年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编纂注释《算经十书》 (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隋唐时期由于历法需要,创立出二次内插法,为宋元时期的高次内插法奠定了基础。而唐朝后期的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普及,出现很多种实用算术书,对于乘除算法力求简捷。 唐朝亡后,五代十国仍是军阀混战的继续,直到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甚至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天元术与四元术,即高次方程的立法与解法,是中国数学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大衍求一术,即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现在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招差术和垛积术,即高次内插法和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另外,其他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发展、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纵横图(幻方)的研究、小数(十进分数)具体的应用、珠算的出现等等。这一时期民间数学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以及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数学知识的交流也得到了发展。 这一时期从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二十世纪清代结束共500多年。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当中涉及到珠算的局限、十三世纪的考试制度中已删减数学内容、明代大兴八段考试制度等复杂的问题,不少中外数学史家仍探讨当中涉及的原因。十六世纪末,西方初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了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后,近代高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的近代数学研究才真正开始。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及至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 (1592)问世,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隋及唐初,印度数学和天文学知识曾传入中国,但影响较细。到了十六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开始到中国活动,和中国学者合译了许多西方数学专著。其中第一部且有重大影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6卷(1607),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演译方法深受徐光启推崇。徐光启本人撰写的《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便应用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中国的勾股测望术。此外,《几何原本》课本中绝大部分的名词都是首创,且沿用至今。在输入的西方数学中仅次于几何的是三角学。在此之前,三角学只有零星的知识,而此后获得迅速发展。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邓玉函编译的《大测》(2卷,1631)、《割圆八线表》(6卷)和罗雅谷的《测量全义》(10卷,1631)。在徐光启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137卷,1629-1633)中,介绍了有关圆椎曲线的数学知识。入清以后,会通中西数学的杰出代表是梅文鼎,他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对古代名著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又能正确对待西方数学,使之在中国扎根,对清代中期数学研究的高潮是有积极影响的。与他同时代的数学家还有王锡阐和年希尧等人。徐光启等清康熙帝爱好科学研究,他“御定”的《数理精蕴》(53卷,1723),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书,对当时的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乾嘉年间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乾嘉学派,编成《四库全书》,其中数学著作有《算经十书》和宋元时期的著作,为保存濒于湮没的数学典籍做出重要贡献。在研究传统数学时,许多数学家还有发明创造,例如有“谈天三友”之称的焦循、汪莱及李锐作出不少重要的工作。李善兰在《垛积比类》(约1859)中得到三角自乘垛求和公式,现在称之为“李善兰恒等式”。这些工作较宋元时期的数学进了一步。阮元、李锐等人编写了一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传记《畴人传》46卷(1795-1810),开数学史研究之先河。1840年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被迫中止。同文馆内添设“算学”,上海江南制造局内添设翻译馆,由此开始第二次翻译引进的高潮。主要译者和著作有: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1857),使中国有了完整的《几何原本》中译本;《代数学》13卷(1859);《代微积拾级》18卷(1859)。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合译《圆锥曲线说》3卷,华蘅芳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合译《代数术》25卷(1872),《微积溯源》8卷(1874),《决疑数学》10卷(1880)等。在这些译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仍在应用。1898年建立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并入。1905年废除科举,建立西方式学校教育,使用的课本也与西方其他各国相仿。 这一时期是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一段时间,常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中国近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较早出国学习数学的有1903年留日的冯祖荀,1908年留美的郑之蕃,1910年留美的胡明复和赵元任,1911年留美的姜立夫,1912年留法的何鲁,1913年留日的陈建功和留比利时的熊庆来(1915年转留法),1919年留日的苏步青等人。他们中的多数回国后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中胡明复1917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数学家。随着留学人员的回国,各地大学的数学教育有了起色。最初只有北京大学1912年成立时建立的数学系,1920年姜立夫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建数学系,1921年和1926年熊庆来分别在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立数学系,不久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陆续设立了数学系,到1932年各地已有32所大学设立了数学系或数理系。193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首创数学研究部,开始招收研究生,陈省身、吴大任成为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三十年代出国学习数学的还有江泽涵(1927)、陈省身(1934)、华罗庚(1936)、许宝 (1936)等人,他们都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外国数学家也有来华讲学的,例如英国的罗素(1920),美国的伯克霍夫(1934)、奥斯古德(1934)、维纳(1935),法国的阿达马(1936)等人。1935年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33名代表出席。1936年《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相继问世,这些标志着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九万里风9 2023-06-30 08:49:151

中国的数学在历史上的进程是怎么样的?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根据它本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①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②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③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④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⑤中西方数学的融合。(具体的请参考百度百科)
黑桃花2023-06-30 08:49:152

试述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

3 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特点(1). (实用性)《九章算术》收集的每个问题都是与生产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从《九章算术》开始,中国古典数学著作的内容,几乎都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的算学经典基本上都遵从问题集解的体例编纂而成,而且它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某些实际情况和需要,以致史学家们常常把古代数学典籍作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生活、典章制度(特别是度量衡制度),以及工程技术(例如土木建筑、地图测绘)等方面的珍贵史料.而明代中期以后兴起的珠算著作,所论则更是直接应用于商业等方面的计算技术.中国古代数学典籍具有浓厚的应用数学色彩,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应用始终是数学的主题,而且中国古代数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著名的十大算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表明“实用性”又是中国古代数学合理性的衡量标准.这与古代希腊数学追求纯粹“理性”形成强烈的对照.其实,中国古代数学一开始就同天文历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中算史上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杰出成就就是来自历法推算的.例如,举世闻名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式组解法)产于历法上元积年的推算,由于推算日、月、五星行度的需要中算家创立了“招差术”(高次内插法);而由于调整历法数据的要求,历算家发展了分数近似法.所以,实用性是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之一.(2).(算法程序化)中国传统数学的实用性,决定了他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计算技术为其主要目标.不管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具体的算法,中国数学都具有程序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是算筹,筹算是以算筹为计算工具来记数,列式和进行各种演算的方法.有人曾经将中国传统数学与今天的计算技术对比,认为算筹相应于电子计算机可以看作“硬件”,那么中国古代的“算术”可以比做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的思想.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中国的筹算不用运算符号,无须保留运算的中间过程,只要求通过筹式的逐步变换而最终获得问题的解答.因此,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的“术”,都是用一套一套的“程序语言”所描写的程序化算法.各种不同的筹法都有其基本的变换法则和固定的演算程序.中算家善于运用演算的对称性、循环性等特点,将演算程序设计得十分简捷而巧妙.如果说古希腊的数学家以发现数学的定理为目标,那么中算家则以创造精致的算法为已任.这种设计等式、算法之风气在中算史上长盛不衰,清代李锐所设计的“调日法术”和“求强弱术”等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遗风. 古代数学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长于逻辑推理,一种是发展计算方法.这也大致代表了西方数学和东方数学的不同特色.虽然以算为主的某些特点也为东方的古代印度数学和中世纪的阿拉伯数学所具有,但是,中国传统数学在这方面更具有典型性.中算对于算具的依赖性和形成一整套程序化的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印度和阿拉伯在历史上虽然也使用过土盘等算具,但都是辅助性的,主要还是使用笔算,与中国长期使用的算筹和珠算的情形大不相同,自然也没有形成像中国这样一贯的与“硬件”相对应的整套“软件”.(3).(模型化)“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话数学语言,概括的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古代的数学模型当然没有这样严格,但如果不要求“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对“数学结构”也作简单化的解释,则仍然可以应用这个定义.按此定义,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的事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与之有关的现实事物叫做现实原形,是为解释原型的问题才建立应用数学模型的.《九章算术》中大多数问题都具有一般性解法,是一类问题的模型,同类问题可以按同种方法解出.其实,以问题为中心、以算法为基础,主要依靠归纳思维建立数学模型,强调基本法则及其推广,是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精髓之一.中国传统数学的实用性,要求数学研究的结果能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分类,对每类问题给出统一的解法;以归纳为主的思维方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式,倾向于建立基本问题的结构与解题模式,一般问题则被化归、分解为基本问题解决.由于中国传统数学未能建立起一套抽象的数学符号系统,对一般原理、法则的叙述一方面是借助文辞,一方面是通过具体问题的解题过程加以演示,使具体问题成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这种模型虽然和现代的数学模型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4).(寓理于算)由于中国传统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因中国人综合、归纳思维的决定,所以中国传统数学不关心数学理论的形式化,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仅停留在经验层次上而无理论建树.其实中国数学的算法中蕴涵着建立这些算法的理论基础,中国数学家习惯把数学概念与方法建立在少数几个不证自明、形象直观的数学原理之上,如代数中的“率”的理论,平面几何中的“出入相补”原理,立体几何中的“阳马术”、曲面体理论中的“截面原理”(或称刘祖原理,即卡瓦列利原理)等等. 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但正是因为这其中的某些特点,中国古代数学走向了低谷.4 中国古代数学由兴转衰的原因分析(1).独尊儒术,蔑视逻辑.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当时注重形式逻辑的墨子思想未能得到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讲究简约,而忽视了逻辑思维的过程.这一点从中国古代的典籍中能找到最准确的说明.《周髀算经》中虽然给出了勾股定理,但却没给出证明.《九章算术》同样只在给出题目的同时,给出一个结果和计算的程式,对其中的逻辑思维却没有去说明.中国古代数学这种只注重计算形式(即古代数学家所谓的“术”)与过程,不注重逻辑思维的做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禁锢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也有其原因,中国古代传统数学主要是在算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发展到以算盘为工具的计算时代,但是这些工具的使用在另一方面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程式化的求解方法,从而忽视了其中的逻辑思维过程.此外,中国传统数学讲究“寓理于算”.即使高度发达的宋元数学也是如此.数学书是由一系列的数学问题组成的.你也可以称它们为“习题解集”.数学理论以‘术”的形式出现.早期的“术”只有一个过程,后人就纷纷为它们作注,而这些注释也很简约.实际上就是举例“说明”,至于说明了什么,条件变一下怎么办,就要读者自已去总结了,从来不会给你一套系统的理论.这是一种相对原始的做法.但随着数学的发展,这种做法的局限性就表现出来了,它极不利于知识的总结.如果只有很少一点数学知识,那么,问题还不严重,但随着数学知识的增长,每个知识点都用一个题目来包装,而不把它们总结出来就难以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些知识.这无论对学习数学还是研究,发展数学都是不利的.(2). 崇尚玄学,迷信数术,歪曲数学思想.魏晋时期,儒学虽然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其统治地位并未受到动摇.老庄学说和儒家学说相反相成便形成了玄学.玄学原本探究的是有关人生的哲学,但后来与数学混在了一起.古人曾就常常以玄术来解释数学问题,使得数学概念和方法遭到歪曲.张衡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当时他虽然已经知道圆周率“周一径三”不准确,但由于他始终相信“周一径三”来源于“参天两地”的说法,一直没深入探究,因而未能将圆周率推算到更精确的地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当玄术和数术充塞数学时,数学已经明显存有落后的隐患.(3).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拒绝数学符号.中国古代数学是以汉语描述的,历来不重视汉字以外的数学符号,给逻辑思维带来很大的困难,使我国长期不能形成演绎推理的传统,严重影响了我国数学的发展.从明朝开始,中国就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这种行为与小农思想相适应,早在秦代就已经出现端倪,建一条长城将自己围起来,对外面的东西不闻不问.相比之下,西方在度过了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后,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扩张、航海技术开阔了西方人的眼界,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18世纪的改革和动荡中,新出现的资产阶级推翻了英、法的君主政治.封建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思想被经典的自由主义哲学所取代,这种哲学促进了19世纪的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成了西方数学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近代的数学在西方被建立起来,而曾是数学大国之一的中国,在其中却无所作为. (4). 此外,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迟迟未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停顿的直接原因.从整体上看,数学是与所处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封闭的小农经济环境,生产力低下,不仅没有工业,商业也不发达.整个社会对数学没有太高的要求, 自然研究数学的人也就少了. 恩格斯说,天文学和力学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而在当时的中国这种动力已趋近枯竭.
黑桃花2023-06-30 08:49:15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位数学家,他们分贝是谁?都有什么贡献?

1、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 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2、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注释。3、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Chen2023-06-30 08:49:145

关于数学的节日有哪些

楼主记得采纳哦,数学日。。。
wpBeta2023-06-30 08:49:131

中国古代哪些数学家有巨大数学成就?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作为唐代国子监算学课本,可惜后来失传了。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一起圆满地利用「牟合方盖」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对音乐也研究。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LuckySXyd2023-06-30 08:49:123

简述数学发展历史

一)属于算术方面的材料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古代学习算术也从量的衡量开始认识分数,“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和“夏候阳算经”(公元六、七世纪)在论分数之前都开始讲度量衡,“夏侯阳算经”卷上在叙述度量衡后又记着:“十乘加一等,百乘加二等,千乘加三等,万乘加四等;十除退一等,百除退二等,千除退三等,万除退四等.”这种以十的方幂来表示位率无疑地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小数的记法,元朝(公元十三世纪)是用低一格来表示,如13.56作1356 .在算术中还应该提出由公元三世纪“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发展到宋朝秦九韶(公元1247年)的大衍求一术,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相同的方法欧洲在十九世纪才进行研究. 宋朝杨辉所著的书中(公元1274年)有一个1—300以内的因数表,例如297用“三因加一损一”来代表,就是说297=3×11×9,(11=10十1叫加一,9=10—1叫损一).杨辉还用“连身加”这名词来说明201—300以内的质数. (二)属于代数方面的材料 从“九章算术”卷八说明方程以后,在数值代数的领域内中国一直保持了光辉的成就. “九章算术”方程章首先解释正负术是确切不移的,正象我们现在学习初等代数时从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学起一样,负数的出现便丰富了数的内容. 我们古代的方程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已有多元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及不定方程几种.一元二次方程是借用几何图形而得到证明. 不定方程的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这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具有x3+px2+qx=A和x3+px2=A形式的三次方程,中国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王孝通“缉古算经”已有记载,用“从开立方除之”而求出数字解答(可惜原解法失传了),不难想象王孝通得到这种解法时的愉快程度,他说谁能改动他著作内的一个字可酬以千金. 十一世纪的贾宪已发明了和霍纳(1786—1837)方法相同的数字方程解法,我们也不能忘记十三世纪中国数学家秦九韶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 在世界数学史上对方程的原始记载有着不同的形式,但比较起来不得不推中国天元术的简洁明了.四元术是天元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级数是古老的东西,二千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谈到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十四世纪初中国元代朱世杰的级数计算应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有些工作欧洲在十八、九世纪的著作内才有记录.十一世纪时代,中国已有完备的二项式系数表,并且还有这表的编制方法. 历史文献揭示出在计算中有名的盈不足术是由中国传往欧洲的. 内插法的计算,中国可上溯到六世纪的刘焯,并且七世纪末的僧一行有不等间距的内插法计算. 十四世纪以前,属于代数方面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国是先进国家之一. 就是到十八,九世纪由李锐(1773—1817),汪莱(1768—1813)到李善兰(1811—1882),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也都发表了很多的名著. (三)属于几何方面的材料 自明朝后期(十六世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一部分出版之前,中国的几何早已在独立发展着.应该重视古代的许多工艺品以及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上的成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几何知识. 中国的几何有悠久的历史,可靠的记录从公元前十五世纪谈起,甲骨文内己有规和矩二个字,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汉代石刻中矩的形状类似现在的直角三角形,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已记载了有名的勾股定理(勾股二个字的起源比较迟). 圆和方的研究在古代中国几何发展中占了重要位置.墨子对圆的定义是:“圆,一中同长也.”—个中心到圆周相等的叫圆,这解释要比欧几里得还早一百多年. 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刘歆(?一23)、张衡(78—139)、刘徽(263)、王蕃(219—257)、祖冲之(429—500)、赵友钦(公元十三世纪)等人,其中刘徽、祖冲之、赵友钦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举世闻名. 祖冲之所得的结果π=355/133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曾多次显露出他对极限概念的天才. 在平面几何中用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和在立体几何中用锥体和长方柱体进行移补,这构成中国古代几何的特点. 中国数学家善于把代数上的成就运用到几何上,而又用几何图形来证明代数,数值代数和直观几何有机的配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正好说明十八、九世纪中国数学家对割圆连比例的研究和项名达(1789—1850)用割圆连比例求出椭圆周长.这都是继承古代方法加以发挥而得到的(当然吸收外来数学的精华也是必要的). (四)属于三角方面的材料 三角学的发生由于测量,首先是天文学的发展而产生了球面三角,中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因为要决定恒星的位置很早就有了球面测量的知识;平面测量术在“周牌算经”内已记载若用矩来测量高深远近. 刘徽的割圆术以半径为单位长求圆内正六边形,十二二边形等的每一边长,这答数是和2sinA的值相符(A是圆心角的一半),以后公元十二世纪赵友钦用圆内正四边形起算也同此理,我们可以从刘徽、赵友钦的计算中得出7.5o、15o、22.5o、30o、45o等的正弦函数值. 在古代历法中有计算二十四个节气的日晷影长,地面上直立一个八尺长的“表”,太阳光对这“表”在地面上的射影由于地球公转而每一个节气的影长都不同,这些影长和“八尺之表”的比,构成一个余切函数表(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十三世纪的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曾发现了球面三角上的三个公式. 现在我们所用三角函数名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这都是我国十六世纪已有的名称,那时再加正矢和余矢二个函数叫做八线. 在十七世纪后期中国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已编了一本平面三角和一本球面三角的书,平面三角的书名叫“平三角举要”,包含下列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2)解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三角形求积,三角形内容圆和容方;(4)测量.这已经和现代平面三角的内容相差不远,梅文鼎还著书讲到三角上有名的积化和差公式.十八世纪以后,中国还出版了不少三角学方面的书籍.
大鱼炖火锅2023-06-30 08:49:121

中国的数学发展史重点?

圆周率和<九章算术>~~~
LuckySXyd2023-06-30 08:49:122

简述数学发展历史

一)属于算术方面的材料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古代学习算术也从量的衡量开始认识分数,“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和“夏候阳算经”(公元六、七世纪)在论分数之前都开始讲度量衡,“夏侯阳算经”卷上在叙述度量衡后又记着:“十乘加一等,百乘加二等,千乘加三等,万乘加四等;十除退一等,百除退二等,千除退三等,万除退四等。”这种以十的方幂来表示位率无疑地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 小数的记法,元朝(公元十三世纪)是用低一格来表示,如13.56作1356 。在算术中还应该提出由公元三世纪“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发展到宋朝秦九韶(公元1247年)的大衍求一术,这就是中国剩余定理,相同的方法欧洲在十九世纪才进行研究。 宋朝杨辉所著的书中(公元1274年)有一个1—300以内的因数表,例如297用“三因加一损一”来代表,就是说297=3×11×9,(11=10十1叫加一,9=10—1叫损一)。杨辉还用“连身加”这名词来说明201—300以内的质数。 (二)属于代数方面的材料 从“九章算术”卷八说明方程以后,在数值代数的领域内中国一直保持了光辉的成就。 “九章算术”方程章首先解释正负术是确切不移的,正象我们现在学习初等代数时从正负数的四则运算学起一样,负数的出现便丰富了数的内容。 我们古代的方程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已有多元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及不定方程几种。一元二次方程是借用几何图形而得到证明。 不定方程的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这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具有x3+px2+qx=A和x3+px2=A形式的三次方程,中国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王孝通“缉古算经”已有记载,用“从开立方除之”而求出数字解答(可惜原解法失传了),不难想象王孝通得到这种解法时的愉快程度,他说谁能改动他著作内的一个字可酬以千金。 十一世纪的贾宪已发明了和霍纳(1786—1837)方法相同的数字方程解法,我们也不能忘记十三世纪中国数学家秦九韶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 在世界数学史上对方程的原始记载有着不同的形式,但比较起来不得不推中国天元术的简洁明了。四元术是天元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级数是古老的东西,二千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谈到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十四世纪初中国元代朱世杰的级数计算应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有些工作欧洲在十八、九世纪的著作内才有记录。十一世纪时代,中国已有完备的二项式系数表,并且还有这表的编制方法。 历史文献揭示出在计算中有名的盈不足术是由中国传往欧洲的。 内插法的计算,中国可上溯到六世纪的刘焯,并且七世纪末的僧一行有不等间距的内插法计算。 十四世纪以前,属于代数方面许多问题的研究,中国是先进国家之一。 就是到十八,九世纪由李锐(1773—1817),汪莱(1768—1813)到李善兰(1811—1882),他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上也都发表了很多的名著。 (三)属于几何方面的材料 自明朝后期(十六世纪)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文译本一部分出版之前,中国的几何早已在独立发展着。应该重视古代的许多工艺品以及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上的成就,其中蕴藏了丰富的几何知识。 中国的几何有悠久的历史,可靠的记录从公元前十五世纪谈起,甲骨文内己有规和矩二个字,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汉代石刻中矩的形状类似现在的直角三角形,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已记载了有名的勾股定理(勾股二个字的起源比较迟)。 圆和方的研究在古代中国几何发展中占了重要位置。墨子对圆的定义是:“圆,一中同长也。”—个中心到圆周相等的叫圆,这解释要比欧几里得还早一百多年。 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刘歆(?一23)、张衡(78—139)、刘徽(263)、王蕃(219—257)、祖冲之(429—500)、赵友钦(公元十三世纪)等人,其中刘徽、祖冲之、赵友钦的方法和所得的结果举世闻名。 祖冲之所得的结果π=355/133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在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曾多次显露出他对极限概念的天才。 在平面几何中用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和在立体几何中用锥体和长方柱体进行移补,这构成中国古代几何的特点。 中国数学家善于把代数上的成就运用到几何上,而又用几何图形来证明代数,数值代数和直观几何有机的配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正好说明十八、九世纪中国数学家对割圆连比例的研究和项名达(1789—1850)用割圆连比例求出椭圆周长。这都是继承古代方法加以发挥而得到的(当然吸收外来数学的精华也是必要的)。 (四)属于三角方面的材料 三角学的发生由于测量,首先是天文学的发展而产生了球面三角,中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因为要决定恒星的位置很早就有了球面测量的知识;平面测量术在“周牌算经”内已记载若用矩来测量高深远近。 刘徽的割圆术以半径为单位长求圆内正六边形,十二二边形等的每一边长,这答数是和2sinA的值相符(A是圆心角的一半),以后公元十二世纪赵友钦用圆内正四边形起算也同此理,我们可以从刘徽、赵友钦的计算中得出7.5o、15o、22.5o、30o、45o等的正弦函数值。 在古代历法中有计算二十四个节气的日晷影长,地面上直立一个八尺长的“表”,太阳光对这“表”在地面上的射影由于地球公转而每一个节气的影长都不同,这些影长和“八尺之表”的比,构成一个余切函数表(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 十三世纪的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曾发现了球面三角上的三个公式。 现在我们所用三角函数名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这都是我国十六世纪已有的名称,那时再加正矢和余矢二个函数叫做八线。 在十七世纪后期中国数学家梅文鼎(1633—1721)已编了一本平面三角和一本球面三角的书,平面三角的书名叫“平三角举要”,包含下列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2)解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3)三角形求积,三角形内容圆和容方;(4)测量。这已经和现代平面三角的内容相差不远,梅文鼎还著书讲到三角上有名的积化和差公式。十八世纪以后,中国还出版了不少三角学方面的书籍。
真颛2023-06-30 08:49:121

九章算术是哪位数学家写的

《九章算术》数学家是张苍、耿寿昌编写的。《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cuī)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原作有插图,今传本已只剩下正文了。《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后世影响《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着特点。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
tt白2023-06-30 08:49:101

九章算术是数学家谁编写的

《九章算术》数学家是张苍、耿寿昌编写的。《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每道题有问(题目)、答(答案)、术(解题的步骤,但没有证明),有的是一题一术,有的是多题一术或一题多术。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cuī)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原作有插图,今传本已只剩下正文了。《九章算术》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后世影响《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着特点。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30 08:49:091

数学九章典籍??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承先秦数学发展的源流,进入汉朝后又经许多学者的删补才最后成书,这大约是公元一世纪的下半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后世的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的。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九章算术》共收有 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分别是:方田、栗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其中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u投在线2023-06-30 08:49:071

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数学称为算术?

各有各叫,没有为什么…
肖振2023-06-30 08:49:054

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数学称为算术?

在我国古代,“算”指一种竹制的计算器具,“算术”是指操作这种计算器具的技术,也泛指当时一切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算术”一词正式出现于《九章算术》中
ardim2023-06-30 08:49:053

古代有数学吗,怎么没看到电视上演过,只看到演过古诗、文言文,如果没有,古人是怎么算数的?

好像那时候确实不大学习数学,要不科技那么不发达,科技大都与数学有关
hi投2023-06-30 08:49:0410

数学教材《九章算术》中所提的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有五个人,分属于从一到五的不同爵级,他们猎

想啦半天终于想出来啦!你看这样行不? 第一个人得到一只鹿的三分之一 第二个人得到一只鹿的三分之二 第三个人得到一只鹿的三分之三 第四个得到三分之四, 第五个得到三分之五 刚好所有相加得到五只整鹿
LuckySXyd2023-06-30 08:49:022

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举一例。

刘 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中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时期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初期,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这部书的资料在许多方面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公元263年,刘徽注《九章算术》。他全面证明了《九章算术》的方法和公式,指出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刘徽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同时,他还提出并定义了许多数学概念:如幂(面积);方程(线性方程组);正负数等等。在几何方面,刘徽提出了“割圆术”,并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 在刘徽的《海岛算经》一书中,他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代表性,在当时都为西方所瞩目4楼《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九章算术》上承先秦数学发展之源流,入汉之后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删补和修订,大约于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成书,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后世的古代数学家,大都是从《九章算术》开始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许多人曾为它作过注释,其中最著名的有刘徽(公元263年)、李淳风(公元656年)等人。唐宋两代都由国家明令规定为教科书。1084年由当时的北宋朝廷进行刊刻,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本数学书。《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它已被译成日、俄、德、英、法等多种文字。 《九章算术》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它们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方田”,研究田亩面积计算;第二章“粟米”,研究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第三章“衰分”,研究比例分配问题;第四章“少广”,已知面积、体积、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第五章“商功”,研究土石工程、体积计算;第六章“均输”,研究合理摊派赋税;第七章“盈不足”,即双设法问题;第八章“方程”,研究一次方程组问题;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九章算术》的数学成就: (1)提出分数的通分、约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完整法则,比欧洲早1400多年; (2)提出整套的比例理论。西方直到15世纪末以后才形成类似的全套方法; (3)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其程序与现今程序基本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和分数开方法则。它奠定了中国在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方面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4)采用分离系数的方法表示线性方程组,相当于现在的矩阵。解线性方程组时使用的直除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西方,直到17世纪才提出完整的线性方程的解法法则; (5)引进和使用了负数,并提出了正负数,正负数的加减法则,与现今代数法则完全相同;解线性方程组时实际还施行了正负数的乘除法。这是世界数学史上一项重大的成就,第一次突破了正数的范围,扩展了数系。外国则到7世纪才认识负数。 (6)提出了勾股数问题的通解公式。在西方直到3世纪才取得相近的结果,比《九章算术》晚了约3个世纪; (7)提出了各种多边形、圆、弓形等的面积公式。
FinCloud2023-06-30 08:49:021

九章算术将小学数学分成几大类,怎么分

5
铁血嘟嘟2023-06-30 08:49:013

九章数学的读音

九章数学的读音九章数学 jiǔ zhāng shù xué
NerveM 2023-06-30 08:49:012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数学专著是还是?

《九章算术》
hi投2023-06-30 08:49:0012

关于《九章算术》是不是最早的数学书

不是。最早的数学书是《算数书》 1983年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了一批西汉初年,即吕后至文帝初年的竹简,共千余支。经初步整理,其中有律令、《脉书》、《引书》、历谱、日书等多种古代珍贵的文献,还有一部数学著作,据写在一支竹简背面的字迹辨认,这部竹简算书的书名叫《算数书》。  全书约有200多支竹简,其中完整的有185支,10余根已残破。经研究,它和《九章算术》有许多相同之处,体例也是“问题集”形式,大多数题都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而且有些概念、术语也与《九章算术》的一样。全书总共约七千多字,有60多个小标题,如“方田”、“少广”、“金价”、“合分”、“约分”、“经分”、“分乘”、“相乘”、“增减分”、“贾盐”、“息钱”、“程未”等等,但未分章或卷。《算数书》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古的一部算书,大约比现有传本的《九章算术》还要早近二百年,而且《九章算术》是传世抄本或刊书,《算数书》则是出土的竹筒算书,属于更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陶小凡2023-06-30 08:48:591

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胜一场得三分…… 这个数学问题

足球比赛计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输一场不得分。
真颛2023-06-30 08:48:432

数学难题

设电梯速度为1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60-55=55*2=10(阶)
余辉2023-06-30 08:46:462

一道数学题

66级
北境漫步2023-06-30 08:46:462

一道数学题(排列组合)

2^6-1=63种每个焊点都有脱落和不脱落两种可能,所以一共有2^6=64种。其中都不脱落的那一种情况不在所求范围,所以所求为64-1=63
苏州马小云2023-06-30 08:46:462

请问一个数学排列问题

有16个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6-30 08:46:442

电动扶梯上行和下行的数学

(1)设扶梯上行和下行的速度为xm/s,则 7.5(2x+0.8)=30, 解得x=1.6, 7.5(x+0.8)=7.5×(1.6+0.8)=7.5×2.4=18. 则点B的坐标是 (7.5,18). 故答案为:(7.5,18); (2)设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点A、B坐标分别为(0,30),(7.5,18)代入:y=kx+b,得: b=30 7.5k+b=18 解得 k=-1.6 b=30 故AB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1.6x+30; (3)30×2÷(1.6+0.8)-30÷1.6 =60÷2.4-18.75 =25-18.75 =6.25(s). 故乙到达扶梯底端后,还需等待6.25s,甲才到达扶梯底端.
hi投2023-06-30 08:46:411

概率数学题

C64xA44
NerveM 2023-06-30 08:46:403

帮忙解一道数学题

14M
可桃可挑2023-06-30 08:46:4016

初中数学、物理题

T1=(2S)/(V1+V2) T2=[S*(V1+V2)] / (V1*V2) B我在网吧,空算很难的算。题简单,但是我没草稿本的,难的酸。
北境漫步2023-06-30 08:46:401

数学问题

设电梯速度为V1,人的速度为V2,总路程S即电梯的级数当人与电梯同方向时,V1t+V2t=S v2t=16当人与电梯反方向时,(v2-v1)3t=s 因为人的速度不变,所以走48级所用的时间是16级的3倍。两个方程,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最后结果s=24级这个跟逆水行船的问题应该是一类
墨然殇2023-06-30 08:46:365

一道数学题

解:设甲的速度是V(即单位时间内登V级),乙为2V,电梯速度为S,则可列方程,55+(55/V)*s=60+(60/2V)*s,解得:S/V=0.2 ∴V=5S,即在甲上了55级台阶时间里电梯上了11级,故总共有55+11=66级台阶。
CarieVinne 2023-06-30 08:46:315

怎样解这两道数学题?

高手很多,我也受教了
LuckySXyd2023-06-30 08:46:244

数学中的排列组合问题:要有具体的算式C62=C64=?P62=?P64=?

15 30 360
阿啵呲嘚2023-06-30 08:46:233

数学C64怎么解

=6*5*4*3/(4*3*2*1)=15
九万里风9 2023-06-30 08:46:221

某商场有一部自动扶梯匀速由下而上运动…… 数学好的人帮忙

设电梯速度V,甲的速度V1,甲用时T1,乙T2,由电梯长度S=(V+V1)*T1=(V+2V1)T2V1*T1=552V1*T2=60可得66级
铁血嘟嘟2023-06-30 08:46:195

数学,简单题

14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30 08:46:163

几道七年级数学题、、教教吧。。

第一题:55+a=60+ba-b=5时间之比是55/1:60/3=55:20=11:4a:b=11:411-4=77对应的比例点是5算出来的有小数感觉不对速度应该是2倍的关系吧这样结果是55/1:60/2=11:611-6=5对应5个比例点则a=11b=6答案是55+11=60+6=66第二题:甲乙合作2天,工效和为1/2;甲丙合作要2.4天,所以工效和是1/2.4化简以后得5/12;乙丙合作4天,工效和是1/4,把1/2+5/12+1/4这三个分数加起来,就正好是两个甲、两个乙和两个丙=7/6,这样再除以2就成了一个甲+一个乙+一个丙=7/12,把乙和丙的工效1/4减去,就是甲的工效1/3,所以甲的时间为:1除以1/3=3天第三题:-1〈2x-1〈1,得,0<2x<2,得0<x<1,有-1<x-<0,故1/x-1<-1,2/x-1<-2则有2/x-1的取值范围(-∞,-2)ps:我看了一下。你的题目是2/x,懒得改了,你加下就可以了第四题:解化简得(1+A)x>(A+2)(A-2)当A=-1时,0>-3成立,所以x为全实数集当A>-1时,x>(A+2)(A-2)/(1+A)当A<-1时,x<(A+2)(A-2)/(1+A)
此后故乡只2023-06-30 08:46:151

请问::六个数字里取四个一共能组成多少组?有个数学公式计算的,我不记得了,麻烦哪位帮下忙,谢谢!

有没有前后顺序?没顺序c64有顺序a64
苏州马小云2023-06-30 08:46:146

数学C64怎么解

=6*5*4*3/(4*3*2*1)=15
水元素sl2023-06-30 08:46:121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读数和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无尘剑 2023-06-30 08:45:362

一年级下册数学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什么位起?

读书和写数一样,都是从最高位开始,依次往下.读数: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亿级和万级的读法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每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一个0或几个0都读一个0写数: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那个数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bikbok2023-06-30 08:45:351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读数和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苏萦2023-06-30 08:45:342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读数和写数都从()位起

最高位
小白2023-06-30 08:45:3211

一年级下册数学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什么位起

应该从最高位
Jm-R2023-06-30 08:45:3112

读数和写数学都是从个位起对吗

不对,读数和写数都是从最高位起。读数: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起。写数: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起。十进制读数法的法则如下:1、四位以内的数可以顺着位次,从最高位读起,例如1987读作一千九百八十七。2、四位以上的数,先从右向左四位分级,然后从高级起,顺次读出各级里的数和它们的级名。3、一个数末尾有0,不论有几个都可不读,分级后任一级末尾有零,也可不读,在需要读出时,不论有几个0,均只读一个零,中间有0的,也不论连续有几个0,需要读出时只读一个零。扩展资料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表示多少个一;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表示多少个万。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和千亿位,表示多少个亿??小数部分的数位从左往右依次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表示多少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兆)、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北有云溪2023-06-30 08:45:221

高等数学法线方程还有切线方程的斜率K到底该怎么求

我可以帮你分析
余辉2023-06-30 08:45:205

古代着名数学题之一:鸡兔同笼问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可以说是让人都仰望的存在,虽然是近代的发展并不好,但这并不影响古代所遗留下的着名作品。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说是每个人在小学的课本上都曾留有印象。 那么,本期古代六艺解析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着名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之中。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常见题型。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通常是假设法比较简单易懂一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算书《孙子算经》中着名的数学问题,其内容是:“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孙子算经》用算术方法来解:脚数的1/2减头数,即94/2-35=12为兔数;头数减兔数即35-12=23为鸡数。这种解法虽然直接而自然,也很合乎逻辑,但是却不容易理解。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1/2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 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结束语】在跑男2的综艺上,包贝尔也可以说是无形中秀出了自己的高智商,这样的鸡兔同笼问题也都是必须掌握的哦!
康康map2023-06-30 08:43:561

8道应用题,您会做几题就几题,谢谢。急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我要完整的算式喔谢谢}

1设有x只兔y只鸡x+y=12,4x+2y=40 你会解得下面的举一反三好不好
wpBeta2023-06-30 08:43:542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假设法解题技巧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出正确答案。假设法是解鸡兔同笼、倒扣、逻辑推理、幻方、数阵等问题的常用方法。   运用假设法的思路解应用题,先要根据题意假设位置的两个量是同一种量,或者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相等;其次,要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到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做出适当的调整。若问题中出现多个量时,需要考虑把其中的一些量进行分组再假设。   例题1   解鸡兔同笼问题时,一般先假设全部是鸡或者兔,再求出假设后腿的总数量,然后与实际脚的数量比较,从而求出兔或者积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假设全部是鸡的话,对比腿数求出的是兔的数量,因为假设后得出的腿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的差异是由于兔腿的数量不同引起的。   练一练:小兔妈妈采蘑菇,晴天每天可以采32个,雨天每天只能采22个,它一共采了390个,平均每天采26个,这些天中有几天下雨?(参考答案:9天下雨)   例题3   解决此类问题,先假设全部都对,计算出全部都对的分数与实际的分数的差,用这个差除以答对一道题和答错一道题的得分差就等于答错的题目数。   例题4   练一练:某物流公司运800个花瓶,每个花瓶100元,按合同每个运费5元,每损坏一个除不给运费外,还要赔偿花瓶价格的一半,实收运费3780元。问:损坏了几个花瓶?(参考答案:损坏了4个花瓶)   例题5   分组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关键是把三个量分成两组,一般将有关系的量分为一组,然后在两组之间假设,再用总的差除以每组的差。   练一练:公园出售5元、8元、10元的门票共100张,收入748元,其中5元和8元的张数相等,请问:每种门票各出售多少张?(参考答案:5元和8元各36张,10元有28张)
Chen2023-06-30 08:43:481

求六年级100道数学练习题(其中有三十道要是应用题)加答案

上网找吧哥们!
wpBeta2023-06-30 08:43:444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跪求!!!速度啊

1.思索的妈妈去市场买水果她先花3.5元买了2.5KG苹果,还准备买3KG橙,橙的单价是苹果的1.6倍。买橙应付多少元?2.小华借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她3天看了36页。如果只能借8天,从第4天起,每天至少看多少页?3.食堂买来360千克大米,计划每天吃30千克。实际比计划多吃了3天,这批大米实际每天吃多少千克?4.修一段长340千米的公路,前2天平均每天修20千米。余下的部分要求4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5.甲和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396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2千米。经过几小时辆车相遇?6.某运输队要运8.4万块砖,如果每小时运0.35块,能按时全部运完。如果要提前4小时全部运完,每小时应该运多少万块。7.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或丙种零件200个,甲,乙,丙三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1个可配成一套。现要求在30天内生产出最多的成套产品,甲,乙,丙三种零件应该各安排生产多少天? 8.一本数学读物6.25元,一本语文读物5.86元。两本书一共要多少钱? 9.一个西瓜重4.86千克,一个哈密瓜重3.5千克。一个西瓜比一个哈密瓜重多多少千克? 二小数一步乘除法应用题1一种毛线每千克48.36元,买3千克应付多少元?买0.6千克呢? 2、一个养蚕专业组养春蚕21张,一共产茧1240千克。平均每张大约产茧多少千克? 三、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1、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看了5天,每天看12页,还有38页没有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画一画线段图) 2、食堂运来面粉和大米各3袋。面粉每袋重25千克,大米每袋重50千克。运来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 3、民兵打靶,第一次用子弹250发,第二次用子弹320发,第三次比前两次的总和少180发,第三次用子弹多少发? 四、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1、学校买彩色粉笔45盒,买的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15盒。一共买多少盒粉笔? 2、一个空筐重2千克,往筐里放入32千克花生。装着花生的筐的重量是空筐的多少倍? 五、连乘应用题 1、粮店运来两车面粉,每车装80袋,每袋25千克。这个粮店运来多少千克面粉?(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三年级同学到菜园收白菜,分成4组,每组11人,平均每人收45千克。一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1.化肥厂计划生产7200吨化肥,已经生产了4个月,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200吨,余下的每月生产800吨,还要生产多少个月才能完成? 2. 塑料厂计划生产1300件塑料模件,6天生产了780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生产多少天才能完成? 3.李师傅上午4小时生产了252个零件,照这样的速度下午又工作3小时。李师傅这一天共生产零件多少件? 4. 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3600吨,用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20吨,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5.一堆煤3.6吨,计划可以烧10天,改进炉灶后,每天比原计划节约0.06吨,这堆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 6. 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行使7小时。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使1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7.小强从家回校上课,如果每分钟走50米,12分钟回到学校,如果每分钟多走10米,提前几分钟可以回到学校? 8. 筑一条长6.4千米的公路,前3个月平均每月筑1.2千米,剩下的每月修1.4千米,还要几个月完成? 9.小明用10.2元买文具,买了6支铅笔,每支0.45元,余下的钱买圆珠笔,每支2.5元,可以买多少支? 10. 服装厂原计划做120套西服,每套西服用布4.8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节约用布0.3米,原来用的布现在可做西服多少套? 11.一本故事书,原来每页排576字,排了25页。再版时字改小了,只需排18页。现在每页比原来多排多少个字? 12.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使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3.两个工程队同时合开一条1500米的隧道,甲工程队在一端开工,每天挖14米,乙工程队在另一端开工,每天挖16米,多少天后隧道可以挖通? 14. 甲、乙两人同时合打一份7000字的稿件,甲每小时打600字,乙比甲每小时多打200字,经过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15.小明和小强放学后在学校门口向相反的方向行走,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强每分钟走68米,5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16、 甲、乙两地的路程是630千米,客车从甲地开出2小时后,货车从乙地相向开出,已知客车每小时行使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货车开出几小时后与客车相遇?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二) 班别: 姓名: 成绩: 1、机床厂原来知道机床每台用钢材1.02吨,改进设计后,每台比原来节约0.12吨,原来制造300台所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机床多少台? 2、小明买了6支铅笔和4本练习本,每本练习本0.68元,每支铅笔0.24元。小明付出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火车每小时行使80千米,乙火车每小时行使70千米,开出12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10千米,两地相距有多少千米? 4、光明造纸厂生产一批新闻纸,原计划28天完成,每天需生产12.5吨。施加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吨? 5、李师傅生产一 批零件,前3天生产零件126件,照这样计算,再生产12天完成生产任务。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件? 6、化肥厂计划用30天生产化肥84吨,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0.2吨,实际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7、加工一批服装,每天加工300套,16天可以完成, (1) 如果每天加工400套,提前几天完成? (2) 如果每天多加工20套,几天可以完成? (3) 如果要提前5天完成,每天要加工多少套? 8、某汽车厂计划全年生产汽车16800台,结果提前2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照这样的速度,全年可生产汽车多少台? 9、新丰农机厂一个车间加工2480个零件。原来每天加工100个,工作20天后,改为每天加工120个。这样再加工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 10、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2.2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600套这种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11、小红买了练习本和生字本各3本,一本练习本0.36元,一本生字本0.32元,小红买生字本比买练习本少用多少元? 12、同学抬水浇树。三年级浇45棵,三年级比四年级少浇10棵,四年级是五年纪浇的棵数的一半。五年级比三年纪多浇多少棵? 13、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4米,第一队开凿5天后,第二队才加入,再过21天隧道终于打通。 (1)这条隧道长多少千米? (2)打通时两队各开凿了多少米? 14、小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小汽车的速度是载重汽车的1.4倍。它们从相距270千米的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行驶。 (1) 经过几小时相遇? (2) 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 如果出发时是8时15分,相遇时是几时几分? 1一辆摩托车 小时行98千米,一辆卡车 小时行80千米,试求: (1)摩托车与卡车所用时间之比; (2)摩托车与卡车所行路程之比; (3)摩托车速度与卡车速度之比。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500千米外的乙地,已经行了280千米,求已经行的路程与剩下路程之比。 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8天完成,甲队与乙队工作效率之比是多少? 4五(1)班有学生40人,体育锻炼达标的有32人,未达标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即求未达标率)? 5小李、小赵、小王三人合做一批零件,到完工时,小李做总数的 ,小赵做总数的 ,小王做总数的 ,求三人所做零件数量之比。 6 五(1)班第一次数学测试,及格的有48人,不及格的有2人。求这次数学测试的及格率。 7某车间某天出勤职工38人,缺勤2人,求出勤率。 8某厂上半月完成计划产量的56%,下半月又完成计划产量的64%,这个月增产百分之几? 9一套自学丛书,现在的单价是160元,比原价降低了40元,问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10 少先队绿化组春季植树360株,秋季植树440株,共成活760株,求树苗成活率。 11 月饼厂去年生产月饼140吨,今年生产月饼21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12 6千克比5千克多百分之几?5千克比6千克少百分之几? 13 某厂上半月完成计划产量的56%,下半月又完成计划产量的64%,这个月增产百分之几? 14服装厂下半年生产服装计划数比上半年增加20%,那么下半年生产服装计划数是上半年的百分之几? 15.油菜籽的出油率是38%,5吨油菜籽可加工出多少吨油? 16.修建一自来水厂,计划投资500万元,实际比计划节约了5%,节约了多少万元? 17.油菜籽的出油率达到八成五,勤奋村种了8公顷油菜,每公顷收到油菜籽3750千克,共可出菜籽油多少千克? 18.辛庄小学六年级学生有200人,其中120人参加兴趣小组,要使参加兴趣小级的人数达到88%,还需要增加多少人参加? 19.养鸡场养肉鸡10万只,第一次卖去 ,第二次卖去25%,还剩多少万只? 20.一堆煤重120吨,第一天运走了总重量的20%,第二天运走总重量的25%,还剩下多少吨? 21.一辆汽车原来每小时用去汽油12升,修理后用油节约了10%,现在这辆汽车每小时用去汽油多少升? 22.某小学四年级有120人,五年级人哪昙渡?0%,五年级有多少人? 23.汽车 小时行24千米,摩托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汽车快70%,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4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了全长的 ,第二个月修了6千米,还剩37.5%没有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5 某厂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40件,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10%,两天的产量占总数的25%,这批零件有多少件? 26 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已经行了72千米,还剩下全程的62.5%,这辆汽车行到乙城还需要多少千米? 27 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当甲车行了全程的60%,乙车行了全程的75%时,两车相距14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甲车比乙车少行多少千米? 28 庆丰商店运来桔子和梨1620千克,运来的梨是桔子的80%,运来桔子和梨各多少千克?. 29油菜籽的出油率是38%,5吨油菜籽可加工出多少吨油? 30修建一自来水厂,计划投资500万元,实际比计划节约了5%,节约了多少万元? 31 全国工商税收收入95年为5383亿元,96年增收1051亿元,96年比95年增收百分之几? 1、 新华书店把5250本文艺书和科技书运往农村,文艺书有25包,科技书有80包,每包的本数相等。每包多少本书?科技书和文艺书各有多少本? 2、 一个粮店,上午卖出50袋面粉,下午卖出30袋面粉,每袋面粉的重量相等,上午比下午多卖出面粉160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上午和下午各卖出面粉多少千克? 3、 第一辆卡车运来水泥80包,第二辆卡车运来水泥65包,比第一辆卡车少运来水泥1.5吨,两辆卡车各运来水泥多少吨? 4、 一个水果店有两筐单价相同的苹果,第一筐重45千克,第二筐重39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少卖15元,两筐苹果各值多少元?两筐苹果共值多少元? 5、 华丰水国行,运来的梨比橘子多840千克,梨的重量是橘子的1.5倍,橘子和梨各重多少千克? 6、 服装厂有工人156人,其中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3倍,求男、女工各有多少人? 7、 两包赈灾物品共重154千克,其中第一包比第二包的2倍少14千克,求两包赈灾物品的重量各是多少千克? 8、 仓库存有大米和面粉,已知存放的面粉比大米多4500千克,存放的面粉比大米的3倍还多700千克,求仓库存有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 9、 明明星期天上街买衣服,花175元买了一套服装,已知上衣比裤子贵15元,上衣与裤子各多少元? 10、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5厘米,已知长比宽长3.5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奥数:奥赛专题 -- 称球问题〔专题介绍〕称球问题是一类传统的趣味数学问题,它锻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力,历久不衰。下面几道称球趣题,请你先仔细考虑一番,然后再阅读解答,想来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经典例题〕例1 有4堆外表上一样的球,每堆4个。已知其中三堆是正品、一堆是次品,正品球每个重10克,次品球每个重11克,请你用天平只称一次,把是次品的那堆找出来。解 :依次从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个球,这10个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称,总重量比100克多几克,第几堆就是次品球。例2 有27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重量比正品轻,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不用砝码),把次品球找出来。解 :第一次:把27个球分为三堆,每堆9个,取其中两堆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较轻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则剩下来称的一堆必定较轻,次品必在较轻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为较轻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个球,按上法称其中两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较轻的那一堆。 第三次:从第二次找出的较轻的一堆3个球中取出2个称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则剩下一个未称的就是次品。例3 把10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请你用天平只称三次,把次品找出来。解:把10个球分成3个、3个、3个、1个四组,将四组球及其重量分别用A、B、C、D表示。把A、B两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去称,则 (1)若A=B,则A、B中都是正品,再称B、C。如B=C,显然D中的那个球是次品;如B>C,则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轻,再在C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照B>C的情况也可得出结论。 (2)若A>B,则C、D中都是正品,再称B、C,则有B=C,或B<C(B>C不可能,为什么?)如B=C,则次品在A中且次品比正品重,再在A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前也可得出结论。 (3)若A<B,类似于A>B的情况,可分析得出结论。练习 有12个外表上一样的球,其中只有一个是次品,用天平只称三次,你能找出次品吗?奥赛专题 -- 鸡兔同笼问题[专题介绍]鸡兔同笼问题是指在应用题中给出了鸡和兔子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的一类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在解答过程中用到假设的思路,可以假设都是兔子,这样总腿数就比实际腿数要多,多出来的腿数就是把鸡当兔子多算的,因此再除以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的腿数就可以求得鸡有多少只。也可以假设成都是鸡,这样就可以求得兔有多少只。[经典例题]例1 鸡兔同笼,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只? [分析] :如果 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 4×46=184只脚,这和已知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只脚.如果用一只鸡来置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46只兔里应该换进几只鸡才能使56只脚的差数就没有了呢?显然,56÷2=28,只要用28只鸡去置换28只兔就行了.所以,鸡的只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 解:①鸡有多少只? (4×6-128)÷(4-2) =(184-128)÷2 =56÷2 =28(只)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答:鸡有28只,免有18只。[总结]:先假设它们全是兔.于是根据鸡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相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鸡;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鸡.我们称这种解题方法为假设法.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鸡数=(每只兔脚数× 兔总数- 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的脚数)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当然,也可以先假设全是鸡。例2 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分析]: 这个例题与前面例题是有区别的,没有给出它们脚数的总和,而是给出了它们脚数的差.这又如何解答呢? 假设100只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2×100=200(只)这时兔的脚数为0,鸡脚比兔脚多200只,而实际上鸡脚比兔脚多80只.因此,鸡脚与兔脚的差数比已知多了(200-80)=120(只),这是因为把其中的兔换成了鸡.每把一只兔换成鸡,鸡的脚数将增加2只,兔的脚数减少4只.那么,鸡脚与兔脚的差数增加(2+4)=6(只),所以换成鸡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鸡(100-20)=80(只)。 解:(2×100-80)÷(2+4)=20(只)。 100-20=80(只)。 答:鸡与兔分别有80只和20只。例3 红英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共135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三班比二班少7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分析1] 我们设想,如果条件中三个班人数同样多,那么,要求每班有多少人就很容易了.由此得到启示,是否可以通过假设三个班人数同样多来分析求解。 结合下图可以想,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相同,以一班为标准,则二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少5人.三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多7-5=2(人).那么,请你算一算,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同样多,三个班总人数应该是多少? 解法1: 一班:[135-5+(7-5)]÷3=132÷3 =44(人) 二班:44+5=49(人) 三班:49-7=42(人) 答:三年级一班、 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 49人和 42人。 [分析2] 假设一、三班人数和二班人数同样多,那么,一班人数比实际要多5人,而三班要比实际人数多7人.这时的总人数又该是多少? 解法2:(135+ 5+ 7)÷3 = 147÷3 = 49(人) 49-5=44(人),49-7=42(人) 答: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49人和42人。例4 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分析] 我们分步来考虑: ①假设租的 10条船都是大船,那么船上应该坐 6×10= 60(人)。 ②假设后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了 60-(41+1)=18(人),多的原因是把小船坐的4人都假设成坐6人。 ③一条小船当成大船多出2人,多出的18人是把18÷2=9(条)小船当成大船。 解:[6×10-(41+1)÷(6-4) = 18÷2=9(条) 10-9=1(条) 答:有9条小船,1条大船。例5 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分析] 这是在鸡兔同笼基础上发展变化的问题.观察数字特点,蜻蜓、蝉都是6条腿,只有蜘蛛8条腿.因此,可先从腿数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数.我们假设三种动物都是6条腿,则总腿数为 6×18=108(条),所差 118-108=10(条),必然是由于少算了蜘蛛的腿数而造成的.所以,应有(118-108)÷(8-6)=5(只)蜘蛛.这样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和蝉的只数.再从翅膀数入手,假设13只都是蝉,则总翅膀数1×13=13(对),比实际数少 20-13=7(对),这是由于蜻蜓有两对翅膀,而我们只按一对翅膀计算所差,这样蜻蜓只数可求7÷(2-1)=7(只). 解:①假设蜘蛛也是6条腿,三种动物共有多少条腿? 6×18=108(条) ②有蜘蛛多少只? (118-108)÷(8-6)=5(只) ③蜻蜒、蝉共有多少只? 18-5=13(只) ④假设蜻蜒也是一对翅膀,共有多少对翅膀?1×13=13(对) ⑤蜻蜒多少只? (20-13)÷ 2-1)= 7(只) 答:蜻蜒有7只.
阿啵呲嘚2023-06-30 08:43:424

一道数学鸡兔同笼的应用题 鸡兔同笼,兔比鸡多15只,脚数共有228只,鸡兔各多少只?

用算数方法更能开发智力 兔比鸡多15只 228-15×4=168 这是鸡兔一般多.但兔脚是鸡脚的2倍,一个是两只的,一个是4只得.一共6只 168/6=28 鸡28只 兔43
NerveM 2023-06-30 08:43:421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100道应用题(不含答案)

1.鸡兔同笼,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2.鸡兔同笼,共有头48个,脚132只,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3.一个饲养组一共养鸡、兔78只,共有200只脚,求饲养组养鸡和兔各多少只?4.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5.小明用10元钱正好买了20分和50分的邮票共35张,求这两种邮票名买了多少张?6.小红用13元6角正好买了50分和80分邮票共计20张,求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7.小刚的储蓄罐里共2分和5分硬币70枚,小刚数了一下,一共有194分,求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8.三年一班30人共向北京奥运会捐款205元,同学每人了捐了5元或10元,你知道捐5元和10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吗?9.三年二班45个同学向爱心基金会共计捐款100元,其中11个同学每人捐1元,其他同学每人捐2元或5元,求捐2元和5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10.松鼠妈妈采松籽,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8天共采了112个松籽,这八天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11.某校有一批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总分是3150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求参加竞赛的男女各有多少人?12.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刘冬考了52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13.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题得8分,做错一题倒扣4分,刘冬考了112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14.52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11只船,其中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求大船和小船各几只?15.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32辆,这些车一共108个轮子。求小轿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16.解放军进行野营拉练。晴天每天走 35千米,雨天每天走 28千米,11天一共走了 350千米。求这期间晴天共有多少天?17.100个和尚吃了100个面包,大和尚1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18.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问蜻蜓有多少只?(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对翅膀)19.一队强盗一队狗,二队拼作一队走,数头一共三百六,数腿一共八百九,问有多少强盗多少狗?
九万里风9 2023-06-30 08:43:2212

数学的圆周率

圆周率π的值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在半径为r的圆中,作一个内接正六边形(如图)。这时,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r,因此,正六边形的周长等于6r。如果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看作圆的周长的近似值,然后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看作为圆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这样得到的圆周率是3,显然这是不精确的。 如果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数加倍,可以得到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再加倍,可以得到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不难看出,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地成倍增加时,它们的周长就越来越接近于圆的周长,也就是说它们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也越来越接近于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根据计算,得到下列数据: 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 内接正多边形 边长 内接正多边形 周长 内接正多边形周长与圆直径的比 6 12 24 48 96 192 384 768 …… 1.00000000r 0.51763809r 0.26105238r 0.13080626r 0.06543817r 0.03272346r 0.01636228r 0.00818121r …… 6.00000000r 6.21165708r 6.26525722r 6.27870041r 6.28206396r 6.28290510r 6.28311544r 6.28316941r …… 3.00000000 3.10582854 3.13262861 3.13935021 3.14103198 3.14145255 3.14155772 3.14158471 …… 对不起,我巴图搞掉了.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种计算圆周率π的近似值的方法。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曾用割圆术求出圆周率是3.141024。继刘徽之后,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推求圆周率的研究方面,又有了重要发展。他计算的结果共得到两个数:一个是盈数(即过剩的近似值),为3.1415927;另一个是(nǜ)数(即不足的近似值),为 3.1415926。圆周率的真值正好在盈两数之间。祖冲之还采用了两个分数值:一个是22/7(约等于3.14),称之为“约率”;另一个是 355/113(约等于3.1415929),称之为“密率”。祖冲之求得的密率,比外国数学家求得这个值,至少要早一千年。 ⑴ 2∕π=√2∕2*√(2+√2)∕2*√(2+√(2+√2))∕2…… ⑵ π∕2=2*2*4*4*6*6*8*8……∕(1*3*3*3*4*5*5*7*7……) ⑶ π∕4=4arctg(1∕5)-arctg(1∕239) (注:tgx=…………) ⑷ π=426880√10005∕(∑((6n)!*(545140134n+13591409)) ∕((n!)*(3n)!*(-640320)^(3n))) (0≤n→∞) 现代数学家计算圆周率大多采用此类公式,普通人是望尘莫及的。 而中国圆周率公式的使用就简单多了,普通中学生使用常规计算工具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北境漫步2023-06-30 08:43:211

六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应用题作业做好了,没事做,正好补补数学

1.龟鹤共有100个头,350只脚.龟,鹤各多少只2.学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恰好可供120个学生同时进行活动.象棋2人下一副棋,跳棋6人下一副.象棋和跳棋各有几副3.一些2分和5分的硬币,共值2.99元,其中2分硬币个数是5分硬币个数的4倍,问5分硬币有多少个4.某人领得工资240元,有2元,5元,10元三种人民币,共50张,其中2元与5元的张数一样多.那么2元,5元,10元各有多少张5.一件工程,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现在甲做了若干天后,再由乙接着单独做完余下的部分,这样前后共用了16天.甲先做了多少天6.摩托车赛全程长281千米,全程被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中,有的是由一段上坡路(3千米),一段平路(4千米),一段下坡路(2千米)和一段平路(4千米)组成的;有的是由一段上坡路(3千米),一段下坡路(2千米)和一段平路(4千米)组成的.已知摩托车跑完全程后,共跑了25段上坡路.全程中包含这两种阶段各几段7.用1元钱买4分,8分,1角的邮票共15张,问最多可以买1角的邮票多少张
九万里风9 2023-06-30 08:43:201

麻烦出三道鸡兔同笼的数学应用题,稍微难一点的,谢谢了,好的我会采纳的。

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共120人给小树浇水。其中六年级学生1人提2桶水,四年级学生2人抬一桶水,他们一次浇水共180桶。四年级和六年级参加浇水的各有多少人?王老师圆珠笔和钢笔共买了 15 枝,圆珠笔每枝 1.5 元,钢笔每枝 4.5 元,共花了 49.5 元,圆珠笔和钢 笔各买了多少枝?在一个停车场内,汽车、摩托车共停了 48 辆,其中每辆汽车有 4 个轮子,每辆摩托车有 3 个轮子,这 些车共有 172 个轮子,停车场内有汽车摩托车各多少辆?
ardim2023-06-30 08:43:195

五年级数学100道应用题

有两组学生去采花,甲组采了123朵,乙组采了57朵,问从甲组拿多少朵到乙组会使乙组是甲组的4倍?
黑桃花2023-06-30 08:43:154

四年级数学100道应用题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237809.html
北境漫步2023-06-30 08:43:151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鸡兔同笼应用题怎么作

我们设想,每只鸡都是“金鸡独立”,一只脚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像人一样用两只脚站着.现在,地面上出现脚的总数的一半,·也就是  244÷2=122(只).  在122这个数里,鸡的头数算了一次,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122减去总头数88,剩下的就是兔子头数  122-88=34,  有34只兔子.当然鸡就有54只.  答:有兔子34只,鸡54只.
北境漫步2023-06-30 08:43:143

麻烦出三道鸡兔同笼的数学应用题,稍微难一点的,谢谢了,好的我会采纳的。

(1)现有数量相同的鸡兔同笼,已知兔脚比鸡脚多28条。问笼子中有鸡,兔各多少只?(2)王师傅买6个碗和4个盘子共付6.24元,李师傅买3个碗和1个盘子共付2.7元。碗的单价是多少?(3)有一群人凑钱买一件物品,如果每人出8个钱币,就比物价多3个钱币;如果每人出7个钱币,就比物价少4个钱币,求人数和物价各是多少?(4)三种昆虫共18只,它们有20对翅膀,118条腿。其中蜘蛛是8条腿,蜻蜓是两对翅膀,6条腿,蝉是1对翅膀,6条腿。三种昆虫各有多少只/
真颛2023-06-30 08:43:081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100道应用题(不含答案)

1.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一份稿件,甲单独打字需6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需10小时完成,现在甲单独打若干小时后,因有事由乙接着打完,共用了7小时.甲打字用了多少小时?3.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在这三种小虫共18只,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每种小虫各几只?
CarieVinne 2023-06-30 08:42:591

我数学不好:吨与千克(千克与吨)如何换算?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那么吨转化为千克即乘以1000:1吨=1000千克 0.1吨=100千克 0.01吨=10千克 0.001吨=1千克 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那么千克转化为吨即除以1000:1千克=0.001吨 10千克=0.01吨 100千克=0.1吨 1000千克=1吨
真颛2023-06-29 09:35:041

我数学不好:吨与千克(千克与吨)如何换算?

按照1000的进率进行换算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1000000克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tt白2023-06-29 09:35:032

用5551四个数学组成算式结果得24

1: 5 × (5 - 1 ÷ 5)2: 5 × (5 - (1 ÷ 5))3: (5 - 1 ÷ 5) × 54: (5 - (1 ÷ 5)) × 5
拌三丝2023-06-29 09:33:512

用5551四个数学组成算式结果得24

5×(5-1÷5)=24
mlhxueli 2023-06-29 09:33:501

数学中∝、∮、∫、⊙、⊙等符号的读法?

≡同余于与另一个数除以除数有相同的余数∫积分∮物理积分∝正比于∏连乘∑连加∨并集∧交集⊥垂直‖平行⌒弧⊙圆≮不小于≯不大于≡恒等∫积分符号∮封闭图形的积分∝正比于∏连乘积,就是很多东西相乘的简写∑读成“西格玛”连加,就是很多东西相加的简写∨取大,比如4∨9=9∧取小,比如4∧9=4⊥垂直于,就是两条直线垂直,比如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就可以写成AB⊥CD‖平行于,就是两条直线平行,比如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就可以写成AB‖CD⌒读成“弧”,比如圆上一段AB,可以写成在AB上加上那个符号。⊙圆的表示,比如一个圆的圆心是O,那么可以表示成⊙O∷不大清楚[3gp5.cn][aysqq.cn][n5896.cn][b4078.cn][aiduo-ebike.c o m.cn][centre.sh.cn][515438.net.cn][r8057.cn][shophoo.c o m.cn][uprate.c o m.cn]
mlhxueli 2023-06-29 09:33:211

如何在数学中使用符号?

这个符号是傅里叶变换公式里面的函数字母"耐敬F"在Word里,打颂亩行开公式野哗编辑器,在字母类符号集里可找到。《hallo.tunderly.cn/article/891346.html》《hallo.sxyehb.cn/article/310582.html》《tele.luckho.top/article/573216.html》《tele.dgecel.top/article/451827.html》《hallo.yinqilai.cn/article/106239.html》《hallo.0355i.cn/article/594807.html》
可桃可挑2023-06-29 09:33:212

lg是什么意思数学

在数学上它的意思如下:lg是简写,log以10为底的对数,又称为十进对数。lgA表示以10为底A的对数,其中A为真数。任一正数的常用对数都可表示成一个整数和一个正的纯小数(或零)的和;整数部分称为对数的首数,正的纯小数(或零)称为对数的尾数。需要注意:负数和零无对数。为了表示方便,把以10为底的对数记做lgx(x>0);把以无理数e为底的对数记做lnx(x>0)。例如:2的3次方等于8。反过来,求2的几次方等于8?像这样的计算就叫对数运算。显然,刚才问题的答案为3。所以我们把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
kikcik2023-06-29 09:32:521

1、3、2、4、6、5、7下一个填什么 数学问题

1 , 3 , 24 , 6 , 57 ,9 , 8显然这三列分别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所以下面要接着填9和8
苏萦2023-06-29 09:32:161

什么是数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一种。阅读数学类书籍时,随手所做的笔记。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29 09:31:061

数学上有点疑惑?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a)(M^n)=nlog(a)(M) (n∈R)
无尘剑 2023-06-29 09:30:052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怎么区别,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或者说性质

帮你搜了下,希望对你有帮助。1对数的概念 如果a(a>0,且a≠1)的b次幂等于N,即ab=N,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a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由定义知: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a>0且a≠1,N>0; ③loga1=0,logaa=1,alogaN=N,logaab=b. 特别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常用对数,记作log10N,简记为lgN;以无理数e(e=2.718 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作logeN,简记为lnN.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式子名称abN指数式ab=N(底数)(指数)(幂值)对数式logaN=b(底数)(对数)(真数) 3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a>0,a≠1,M>0,N>0,那么 (1)loga(MN)=logaM+logaN. (2)logaMN=logaM-logaN. (3)logaMn=nlogaM (n∈R). 问:①公式中为什么要加条件a>0,a≠1,M>0,N>0? ②logaan=? (n∈R) 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比较.(学生填表) 式子ab=NlogaN=b名称a—幂的底数 b— N—a—对数的底数 b— N—运 算 性 质am·an=am+n am÷an= (am)n= (a>0且a≠1,n∈R)logaMN=logaM+logaN logaMN= logaMn=(n∈R) (a>0,a≠1,M>0,N>0) 难点疑点突破 对数定义中,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 理由如下: ①若a<0,则N的某些值不存在,例如log-28 ②若a=0,则N≠0时b不存在;N=0时b不惟一,可以为任何正数 ③若a=1时,则N≠1时b不存在;N=1时b也不惟一,可以为任何正数 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所以规定对数式的底是一个不等于1的正数 解题方法技巧 1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①54=625;②2-6=164;③3x=27;④13m=573. (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①log1216=-4;②log2128=7; ③log327=x;④lg0.01=-2; ⑤ln10=2.303;⑥lgπ=k. 解析由对数定义:ab=NlogaN=b. 解答(1)①log5625=4.②log2164=-6. ③log327=x.④log135.73=m. 解题方法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必须并且只需紧紧抓住对数的定义:ab=NlogaN=b.(2)①12-4=16.②27=128.③3x=27. ④10-2=0.01.⑤e2.303=10.⑥10k=π. 2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x的值: (1)log8x=-23;(2)log2(log5x)=0; (3)logx27=31+log32;(4)logx(2+3)=-1. 解析(1)对数式化指数式,得:x=8-23=? (2)log5x=20=1. x=? (3)31+log32=3×3log32=?27=x? (4)2+3=x-1=1x. x=? 解答(1)x=8-23=(23)-23=2-2=14. (2)log5x=20=1,x=51=5. (3)logx27=3×3log32=3×2=6, ∴x6=27=33=(3)6,故x=3. (4)2+3=x-1=1x,∴x=12+3=2-3. 解题技巧 ①转化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对数式与指数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解决有关问题时,经常进行着两种形式的相互转化. ②熟练应用公式:loga1=0,logaa=1,alogaM=M,logaan=n.3 已知logax=4,logay=5,求A=〔x·3x-1y2〕12的值. 解析思路一,已知对数式的值,要求指数式的值,可将对数式转化为指数式,再利用指数式的运算求值; 思路二,对指数式的两边取同底的对数,再利用对数式的运算求值 解答解法一∵logax=4,logay=5, ∴x=a4,y=a5, ∴A=x512y-13=(a4)512(a5)-13=a53·a-53=a0=1. 解法二对所求指数式两边取以a为底的对数得 logaA=loga(x512y-13) =512logax-13logay=512×4-13×5=0, ∴A=1. 解题技巧 有时对数运算比指数运算来得方便,因此以指数形式出现的式子,可利用取对数的方法,把指数运算转化为对数运算.4 设x,y均为正数,且x·y1+lgx=1(x≠110),求lg(xy)的取值范围. 解析一个等式中含两个变量x、y,对每一个确定的正数x由等式都有惟一的正数y与之对应,故y是x的函数,从而lg(xy)也是x的函数.因此求lg(xy)的取值范围实际上是一个求函数值域的问题,怎样才能建立这种函数关系呢?能否对已知的等式两边也取对数? 解答∵x>0,y>0,x·y1+lgx=1, 两边取对数得:lgx+(1+lgx)lgy=0. 即lgy=-lgx1+lgx(x≠110,lgx≠-1). 令lgx=t, 则lgy=-t1+t(t≠-1). ∴lg(xy)=lgx+lgy=t-t1+t=t21+t. 解题规律 对一个等式两边取对数是解决含有指数式和对数式问题的常用的有效方法;而变量替换可把较复杂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设S=t21+t,得关于t的方程t2-St-S=0有实数解. ∴Δ=S2+4S≥0,解得S≤-4或S≥0, 故lg(xy)的取值范围是(-∞,-4〕∪〔0,+∞). 5 求值: (1)lg25+lg2·lg50+(lg2)2; (2)2log32-log3329+log38-52log53; (3)设lga+lgb=2lg(a-2b),求log2a-log2b的值; (4)求7lg20·12lg0.7的值. 解析(1)25=52,50=5×10.都化成lg2与lg5的关系式. (2)转化为log32的关系式. (3)所求log2a-log2b=log2ab由已知等式给出了a,b之间的关系,能否从中求出ab的值呢? (4)7lg20·12lg0.7是两个指数幂的乘积,且指数含常用对数, 设x=7lg20·12lg0.7能否先求出lgx,再求x? 解答(1)原式=lg52+lg2·lg(10×5)+(lg2)2 =2lg5+lg2·(1+lg5)+(lg2)2 =lg5·(2+lg2)+lg2+(lg2)2 =lg102·(2+lg2)+lg2+(lg2)2 =(1-lg2)(2+lg2)+lg2+(lg2)2 =2-lg2-(lg2)2+lg2+(lg2)2=2. (2)原式=2log32-(log325-log332)+log323-5log59 =2log32-5log32+2+3log32-9 =-7. (3)由已知lgab=lg(a-2b)2 (a-2b>0), ∴ab=(a-2b)2, 即a2-5ab+4b2=0. ∴ab=1或ab=4,这里a>0,b>0. 若ab=1,则a-2b<0, ∴ab=1( 舍去). ∴ab=4, ∴log2a-log2b=log2ab=log24=2. (4)设x=7lg20·12lg0.7,则 lgx=lg20×lg7+lg0.7×lg12 =(1+lg2)·lg7+(lg7-1)·(-lg2) =lg7+lg2=14, ∴x=14, 故原式=14. 解题规律 ①对数的运算法则是进行同底的对数运算的依据,对数的运算法则是等式两边都有意义的恒等式,运用法则进行对数变形时要注意对数的真数的范围是否改变,为防止增根所以需要检验,如(3). ②对一个式子先求它的常用对数值,再求原式的值是代数运算中常用的方法,如(4).6
黑桃花2023-06-29 09:29:481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