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2.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带的分布。 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4.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5.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6.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阿啵呲嘚2023-07-03 11:02:041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

。。你老师时候照手机抄呗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3 11:02:029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1.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2.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3.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区时: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T1一T2=N1一N2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T为区时,N为时区序号。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5.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值;回归线之间地区,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6.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六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此后故乡只2023-07-03 11:02:011

高一地理必修一章节知识结构图解

LuckySXyd2023-07-03 11:02:011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和翻译

原文: 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人圣人,其也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古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比,如古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古人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代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代,《诗》、《书》等六经经代及解释经代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ardim2023-07-03 10:59:501

高一文言文师说原文及翻译

【 #高一# 导语】《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以下是 整理的《高一文言文师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XX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3.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4.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5.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苏州马小云2023-07-03 10:59:491

高一语文文言文师说原文及翻译

【 #高一# 导语】不少高一学生上到高一是不是感觉语文文言文师说知识点难以总结,不知道从何下手。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文言文师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原文 篇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翻译 篇二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XX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3.注释 篇三   1.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3.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知,懂得。   4.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5.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6.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7.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   8.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   10.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13.师道:从师的传统。即上文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14.出人:超出于众人之上。   15.犹且:尚且。   16.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17.下:不如,名作动。   18.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为耻   1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20.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21.惑矣:(真是)糊涂啊!   22.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2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习,使……学习。其,指书。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   24.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风逗。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相同。之,提宾标志。   25.或师焉,或不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从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不从师。不,通“否”。   26.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不知”)却丢了大的(指“惑之不解”)。遗,丢弃,放弃。   27.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28.百工:各种手艺。   29.相师:拜别人为师。   30.族:类。   31.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   32.年相若:年岁相近。 4.古今异义 篇四   学者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小学   古:小的方面;今:小学生的学校   众人   古:一般人;今:表示大众   所以   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   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圣人无常师—常   古:永久的;今:平常的 5.特殊句式 篇五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不拘于时(被动)(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   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其可怪也欤(判断句)   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判断句)   人非生而知之者(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6.词类活用 篇六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kikcik2023-07-03 10:59:491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道理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ue797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1]》送给他。
黑桃花2023-07-03 10:59:441

高一《师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原文: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原文: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原文: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苏州马小云2023-07-03 10:59:431

高一《师说》原文及翻译

高一《师说》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背景: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
左迁2023-07-03 10:59:401

高一语文师说原文及翻译

《师说》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wpBeta2023-07-03 10:59:381

高一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翻译

【 #高一# 导语】《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原文 篇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注释 篇二   学者: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知,懂得。   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   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   是故:因此,所以。   无:没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师道:从师的传统。即上文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出人:超出一般人。   犹且:尚且,还。   众人:一般人。   下:不如,名作动。   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惑矣:(真是)糊涂啊!   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习,使……学习。其,指书。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   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风逗。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相同。之,提宾标志。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从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不从师。不,通“否”。   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不知”)却丢了大的(指“惑之不解”)。遗,丢弃,放弃。   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百工:各种手艺。   相师:拜别人为师。   族:类。   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   年相若:年岁相近。   复:恢复。   君子:即上文的“士大夫之族”。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乃:竟,竟然。   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难道,表反问。欤,语气词,表感叹。   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境)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   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   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   之徒:这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论语·述而》原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必:不一定。   术业有专攻:在业务上各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李氏子蟠(pán):李家的孩子名蟠。李蟠,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3.翻译 篇三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XX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4.古今异义 篇四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5.一词多义 篇五   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6.词类活用 篇六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善士六合2023-07-03 10:59:311

高一50道经典数学题,有难且有答案

。。。
康康map2023-07-03 10:58:323

急求10道高一的趣味数学题(包含答案的)

1.你让你的工人为你工作7天,给工人的报酬是一根金条,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时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段,你如何给工人付费? 把金条分成三段(就是分两次,或者切两刀),分别是整根金条的1/7、2/7 4/7 第一天:给1/7的, 第二天:给2/7的,收回1/7的 第三天,给1/7的 第四天:给4/7的,收回1/7和2/7的 第五天:给1/7的 第六天:给2/7的,收回1/7的 第七天:给1/7的2.阿基米德分牛问题Archimedes" Problema Bovinum   太阳神有一牛群,由白、黑、花、棕四种颜色的公、母牛组成.  在公牛中,白牛数多于棕牛数,多出之数相当于黑牛数的1/2+1/3;黑牛数多于棕牛数,多出之数相当于花牛数的1/4+1/5;花牛数多于棕牛数,多出之数相当于白牛数的1/6+1/7.  在母牛中,白牛数是全体黑牛数的1/3+1/4;黑牛数是全体花牛数1/4+1/5;花牛数是全体棕牛数的1/5+1/6;棕牛数是全体白牛数的1/6+1/7.  问这牛群是怎样组成的?3.如果长度为a,b,c的三条线段能够成三角形,那麽线段根号a,根号b,根号c是否能够成三角形? 假设a最小,c最大,那么abc构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就是a+b>c; 这时√a+√b与√c比较,其实就是a+b+2√ab与c比较(两边平方),a+b已经大于c了,那么显然可以构成三角形。4.某人有一块三角形草地,他把草地分成东、南、西、北四块分别牧羊,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西边的草地可以牧羊5只,南边的草地可以牧羊10只,东边的草地可以牧羊8只,问北边的草地可牧多少只羊?设这块草地的底边长为a,并且假定这条底边沿东西走向,所对顶点在北方,再假定草地可牧羊的只数与草地的面积成正比(这种假定是合理的)。假定这个人所分东、西两块草地为直角三角形,南方一块草地为矩形,矩形的底为b, 高为c, 则北边的草地为与整块草地相似的三角形。设北边的草地可牧x只羊。由于西边草地可牧5只,南边草地可牧10只,因此,西边草地的一条直角边为矩形的高c,另一条等于矩形的底b。再由东边可牧8只,知东边草地的两条直角边一为矩形的高c,另一条等于(8/5)b,于是a=b+b+1.6b=3.6b,从而由假设有:(3.6/1)^2=(x+5+10+8)/x,解得x约等于2.答:可牧2只羊。注:如果草地的顶点在南方,则可得方程[(13/x)+1]^2=(x+23)/10,解得x约等于14。即可牧14只羊。
大鱼炖火锅2023-07-03 10:58:321

急需高一英语时态方面的练习题

一、词的语气 指我们平常说的说话人说话的口气。(在英语中,语气除了指语调以外,最主要的是通过动词发生变化而表示不同语气) 英语中的语气分为三类: 现在式 谓语动词用 原型(第三人称-s) 过去式 谓语动词用 动词单位过去式 将来时 谓语动词用 will、shall+动词或be going to +v[编辑本段]二、虚拟语气 1) 虚拟语气概念 虚拟语气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愿望或假想,所说的是一个条件,不一定是事实,或与事实相反。 2) 在条件句中的应用 条件句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真实条件句,一类为非真实条件句。非真实条件句表示的是假设的或实际可能性不大的情况,故采用虚拟语气。[编辑本段]三、虚拟语气在非真实条件状语从句中的用法 1、真实条件状语从句与非真实条件状语从句 eg . If he doesn"t hurry up, he will miss the bus. ( 真实条件状语)(不是虚拟语气) If he was free, he would ask me to tell stories. (真实条件状语)(不是虚拟语气) If I were you, I would go at once. (非真实条件状语从句) If there were no air, people would die. (非真实条件状语从句) 总结就是 四个字:主将从现,主句用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2、虚拟语气在非真实条件状语从句中的用法及动词形式 ① 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 (条件)从句谓语动词形式 主句谓语动词形式 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式 (be用were) should/w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过去将来时) eg.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an umbrella.如果我是你,我会带把伞。(事实:我不可能是你) If I knew his telephone number, I would tell you. 如果我知道他的电话号码,我就会告诉你。(事实:不知道) If there were no air or water, there would be no living things on the earth. 如果没有水和空气,地球上就不会有生物。(事实:地球上既有空气也有水) If I had any money with me, I could lend you some. 如果我带钱了,我就会借给你些。(事实:没带钱) If he studied harder, he might pass the exam.如果他再努力些,就能通过考试了。(事实:学习不用功) ②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 从句谓语动词形式 主句谓语动词形式 had+过去分词(过去完成时) should/would/could/might+ have+过去分词(现在完成将来时)(过去将来完成时)eg. If I had got there earlier, I should/could have met her. 如果我早到那儿,我就会见到她。(事实:去晚了) If he had taken my advice, he would not have made such a mistake. 如果他听我的劝告的话,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事实:没有听我的话) ③表示对将来情况的主观推测(可能相反或可能性很小) 从句 主语 例句 If+主语+ ① should+动词 ② did ③were to do (①通常与一个表示时间状语连用)其 中were to do可能性最小, should/would/ could/might+动词原形 If it rained tomorrow our picnic would be put off. 万一那天下雨,我们的郊游 就推迟。eg.If he would come here tomorrow, I should/would talk to him. 如果他哪天来这儿的话,我就跟他谈谈。(事实:来的可能性很小) If there were a heavy snow next Sunday, we would not go skating. 如果下周日下大雪,我们就不能去滑冰了。(事实:不知能否下雪) If she were to be there next Monday, I would tell her about the matter. 如果她下周一来这儿的话,我就会告诉她这件事得始末。 在表示建议、命令、要求等含义的宾语从句,谓语动词常用虚拟语气,"should+动词原形"构成,should 可省略。[编辑本段]四、虚拟语气的其他用法 ①、虚拟语气用在wish 后的宾语从句 a、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愿望,谓语动词用过去式 eg. I wish I had your brains.我希望我有你那样的头脑。(事实:我根本比不上你) b、表示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谓语动词:had+v-ed eg:.I wish I had known the truth of the matter.我希望我原来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事实:原来不知道) c、表示将来难以实现的愿望 谓语动词:should/would + 动词原形 eg. I wish I should have a chance again.我希望我还能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事实: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②虚拟语气用在suggest(建议)、insist(坚持)、demand(要求)、order(命令)等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中。 在这种用法中,无论主句谓语动词为何种时态,从句的谓语动词都用:“should + 动词原形”或只用“动词原形”。 如 He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take the teacher"s advice He insisted that we (should) take the teacher"s advice He demand that we (should) take the teacher"s advice He ordered that we (should) take the teacher"s advice
陶小凡2023-07-03 10:56:181

求高一化学必修 摩尔定律总结.(我还没借上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 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 M 1mol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 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 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 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V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 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质的量浓度CB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希望能帮到你(^o^)/~!
大鱼炖火锅2023-07-03 10:55:421

请达人讲一下关于高一幂函数的有关内容,一直都搞不懂。。。。

性质 幂函数的图象一定会出现在第一象限内,一定不会出现在第四象限,至于是否出现在第二、三象限内,要看函数的奇偶性;幂函数的图象最多只能同时出现在两个象限内;如果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相交,则交点一定是原点. 取正值 当α>0时,幂函数y=xa有下列性质: a、图像都经过点(1,1)(0,0) ; b、函数的图像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c、在第一象限内,α>1时,导数值逐渐增大;0<α<1时,导数值逐渐减小,趋近于0; 取负值 当α<0时,幂函数y=xa有下列性质a、图像都通过点(1,1);b、图像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c、在第一象限内,有两条渐近线,自变量趋近0,函数值趋近+∞,自变量趋近+∞,函数值趋近0。取零当a=0时,幂函数y=xa有下列性质:a、y=x0的图像是直线y=1去掉一点(0,1)。它的图像不是直线。(00没有意义):
康康map2023-07-03 10:55:001

求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及幂函数的性质的总结

幂函数不经过第三象限,如果该函数的指数的分子n是偶数,而分母m是任意整数,则y>0,图像在第一;二象限.这时(-1)^p的指数p的奇偶性无关.例如:y=x^(2/3);y=x^(-2/3)(x<>0);y=x^(2/4),y=x^(-2/4)(x<>0).如果函数的指数的分母m是偶数,而分子n是任意整数,则x>0(或x>=0);y>0(或y>=0),图像在第一象限.与p的奇偶性关系不大,例如:y=x^(1/2)(x>=0);y=x^(-3/4)(x>0).m,n都是奇数时图像一定经过第三象限.例如:y=x*(1/3);y=x^(-3).所以n是偶数或者m是偶数时,图像不经过第三象限.与p的奇偶性无关.谢谢接纳答案!
FinCloud2023-07-03 10:54:591

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幂函数

【 #高一# 导语】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 无 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幂函数》希望大家能谨记呦!!   定义:   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   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当x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值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性质: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总结起来,就可以得到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   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   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   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   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   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由于x大于0是对a的任意取值都有意义的,因此下面给出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各自情况.   可以看到:   (1)所有的图形都通过(1,1)这点。   (2)当a大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增的,而a小于0时,幂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   (3)当a大于1时,幂函数图形下凹;当a小于1大于0时,幂函数图形上凸。   (4)当a小于0时,a越小,图形倾斜程度越大。   (5)a大于0,函数过(0,0);a小于0,函数不过(0,0)点。   (6)显然幂函数*。
此后故乡只2023-07-03 10:54:571

高一数学幂函数知识点

  一般地,形如y=xα(α为实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下面是苏教版高一数学幂函数知识点,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学习。    幂函数定义:   对于形如:f(x)=xa,其中a为常数。叫做幂函数。定义说明:   定义具有严格性,xa系数必须是1,底数必须是x   a取值是R 。   要求掌握α=1、2、3、?、—1五种情况    幂函数的图像:   幂函数的图像是由a决定的,可分为五类:   1)a>1时图像是竖立的抛物线。例如:f(x)=x2   2)a=1时图像是一条直线。即f(x)=x   3)0   4)a=0时图像是除去(0,1)的"一条直线。即f(x)=x0(其中x不为0)   5)a<0时图像是双曲线(可为双曲线一支)例如f(x)=x—1   具备规律:   ①在第一象限内x=1的右侧:指数越大,图像相对位置越高(指大图高);   ②幂指数互为倒数时,图像关于y=x对称;   ③结合以上规律,要求会做出任意一种幂函数图像。    幂函数的性质:   定义域、值域与α有关,通常化分数指数幂为根式求解   奇偶性要结合定义域来讨论   单调性:α>0时,在(0,+∞)单调递增:α=0无单调性;α<0时,在(0,+∞)单调递减   过定点:α>0时,过(0,0)、(1,1)两点;α≤0时,过(1,1)   由f(x)=xa可知,图像不过第四象限。
可桃可挑2023-07-03 10:54:491

高一化学会考实验 探究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实验 靠谱的来 不吝啬分 好的加分

?
小白2023-07-02 09:41:044

高一物理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总时间,即V=S/t=10m/s
Jm-R2023-07-02 09:20:223

高一物理。

平均速度=位移除以时间。位移=100米。时间=10秒。平均速度=100/10=10m/s
康康map2023-07-02 09:20:202

高一物理求解答:短跑运动员完成100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

黑桃花2023-07-02 09:20:182

高一物理。

直接用位移除以时间就可以了由题意可知,位移是100m,所用时间是10s,所以平均速度=100/10=10m/s
kikcik2023-07-02 09:20:156

高一物理。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所以平均速度是:100/10=10m/s
水元素sl2023-07-02 09:20:131

一道高一化学选择

选A首先同系物必须是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且结构相似的有机物。这样123都不对,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必为2种物质,化学性质肯定不同。
北营2023-07-02 09:18:402

高一数学(简单的..):已知全集U={1,2,3,4,5,6,7,8,9}........

应该是3,5,7吧?我也就这步不知道了,哎~~
余辉2023-07-02 09:02:543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解,氯化钠和氯化镁的量之比=钠和铝的离子量的比,其质量之比=58.5×3/95=175.5/95,其氯离子之比=3/2,,氯化钠的质量=58.5×25×3/5=877.5g,氯化镁的质量=95×25×2/5×=950g
此后故乡只2023-07-01 13:33:471

高一化学 离子,原子,分子,质子的物质的量

离子:1molCaCl2,有1molCa2+和2molCl+(+为所带电荷)原子看角标:1molCa2molCl分子看整体:1molCaCl2就是1molCaCl2分子.至于电子,看所带电荷数有几个电荷就再乘以分子的物质的量:如2molCaCl2有(2+2)*2=8mol
墨然殇2023-07-01 13:33:47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配制0.5mol NH4Cl 0.16mol KCl 0.24mol K2SO4需要KCl、NH4Cl和(NH4)2SO4根据硫酸根原子守恒(NH4)2SO4为0.24根据钾原子守恒KCl=0.16+0.24*2=0.64根据铵根守恒NH4Cl=0.5-0.24*2=0.02所以答案选择D
韦斯特兰2023-07-01 13:33:473

高一化学,有关物质的量

N原子量为14氢原子量为1铵根的摩尔质量为18g/mol。电子的质量很小,不影响分子量的大小。算核外电子的时候,才要考虑得或失电子
九万里风9 2023-07-01 13:33:462

关于物质的量(高一化学)

先用质量m除于摩尔质量M得到物质的量n!假设1mol电离得到Xmol离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就是nXmol!12.5g五水硫酸铜,溶解后溶质是8gCuSO4。用8/160=0.05mol1molCuSO4电离得到1molCu2+ 和 1molSO42-。所以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0.05*2=0.1mol
bikbok2023-07-01 13:33:462

高一化学 关于物质的量

氧化铜摩尔质量80氧化镁摩尔质量40质量相同物质量之比为1:2铜离子和镁离子的物质量之比为1:2a:b=1:22a=b
hi投2023-07-01 13:33:455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1/23:1/12:3/271:2:3大致思路就是把质量化为摩尔质量比较在考虑下化合价或者说金属单质与氢气的摩尔比
拌三丝2023-07-01 13:33:453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二氧化硫密度计算:(32+16*2)/22.4L=2.857克/升氧气密度计算:(16*2)/22.4L=1.429克/升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密度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所以十字交叉得:(SO2分子数)/(O2分子数)=(2.857-1.786)/(1.786-1.429)=1.071/0.359=3:1
九万里风9 2023-07-01 13:33:443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先说一下原理:生成XY,则气体体积不变;生成X2Y气体体积由3变成2.过程:利用气球,把气球中冲入X2,Y2气体,使其反应。(1)若实验结果是:气体体积不变,则生成物C的化学式为XY。判断的依据是:_X2+Y2=2XY____。(2)若实验的结果是:气体体积变小,则生成物C的化学式为X2Y。判断的依据是:2X2+Y2=2X2Y__。
肖振2023-07-01 13:33:441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它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特定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其符号用“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 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2) 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0.012 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粒子数(N)三者之间的关系:n=N/Na1.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kg/mol。一般使用g/mol作为摩尔质量的单位。(3)符号:M
真颛2023-07-01 13:33:432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题目(求详细过程)

142 0.1 0.2 0.4NA 3.2 摩尔质量就是分子量,它不会变。剩下的就不难算了
mlhxueli 2023-07-01 13:33:422

求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相关公式

物质的量n=m/M=N/NA=V/22.4,单位mol,N是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V是标况下气体的体积,22.4L/mol是标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c=n/V,单位mol/L物质的质量m=ρV你自己把这几个公式试着连在一起倒一下,计算题就万变不离其宗,灵活一点,千万别死记硬背。
铁血嘟嘟2023-07-01 13:33:42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这个啊,13mol 13mol可能你写错了,有可能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物质怎有得失电子数,ca是2mol那个mol就是为了方便计算的单位
陶小凡2023-07-01 13:33:423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AA
真颛2023-07-01 13:33:413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

Fe3+物质的量为W/56,Fe3+与SO4 2-和Fe2(SO4)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1,所以SO4 2-和Fe2(SO4)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3W/112V和W/112V。由化学式Fe2(SO4)3可知1molFe2(SO4)3中有2molFe3+,3molSO4 2-,所以Fe3+与SO4 2-和Fe2(SO4)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1
wpBeta2023-07-01 13:33:41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需要解析

表示含有一点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mlhxueli 2023-07-01 13:33:412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

C=n/Vn=m/MV=m/d d为密度
FinCloud2023-07-01 13:33:392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计算题?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1 13:33:375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例题讲解

楼主你好记得采纳哦!已知4gRO3右上角2-(R为某元素代号)中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6.02×10右上角22,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B.27C.32D.80选什么,为什么 答案:C 首先多了6.02X22次方个电子数,用6.02X10的22次方除以阿弗加德罗常数就知道多了0.1摩尔电子 。 再看RO3(2-),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一个分子式中多两个电子,假设是一摩尔物质那么它就多了2摩尔电子。用上面的0.1除以2等于0.05,那么就知道有0.05摩尔该物质。又已知有4克,4除以0.05得80所以RO3(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 ,3个氧占48,那么R元素就是32了
墨然殇2023-07-01 13:33:363

高一化学关于物质的量的问题

大于,望采纳
LuckySXyd2023-07-01 13:33:354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有些我也不会了。而且也不敢保证对,给你参考一下吧。二.实验题(20分) 26.实验室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碳酸钠晶体 ___14.3___ g (2) 若在称量样品时,药品放在天平右盘上,磕码放在天平左盘上,天平平衡时,则实际称量的碳酸钠晶体是 ___13.7 g___(1g以下用游码) (3)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A )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 C、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 D、以上三项都要求 (4)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A.加水时越过刻度线_____低____ B.忘记将洗涤液加入容量瓶____低______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___低______ D.溶解后没有冷却便进行定容_______高_______ 27、配制500mL0.05mol/L的H2SO4溶液。 (1) 从下列用品选出实验所需的用品:____B_C_D_E____I___________K__。 A、500mL烧杯 B、玻璃棒 C、胶头滴管 D、量筒 E、500mL容量瓶 F、1000mL容量瓶 G、广口瓶 H、酸式滴定管 I、蒸馏水 J、托盘天平 K、98%密度1.84g/cm3的H2SO4溶液 (2) 需要浓硫酸____1.36_____mL。 (3)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配制的硫酸浓度______偏高_______;俯视刻度线,会使配制的硫酸浓度_______偏低_________。 (4) 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5,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4.40_______mL (5) 图II表示50mL 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 mL,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D_______ A、 是amL B、是(50-a) mL B、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 mL 三、填空(共20分,每空2分) 28、19.2g S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其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 29、同温、同压下11.5g RO2气体的体积与8g O2的体积相同,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12____。 30、有240g5%的硫酸镁溶液,其将此溶液蒸发掉215.4g 水,剩下的水刚好和硫酸镁形成晶体:MgSO4*xH2O,则晶体化学式中的x值为_________7___________。 31、相同温度下甲、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CO与CO2两种气体: (1)若两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均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28:44_________。 (2)若两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和质量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44:28________。 (3) 若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相等,则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32、现有a mol/L的NaCl溶液bL,与之所含有的Cl-相等的浓度为c mol/L的CaCl2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ab/2c________L,若使两溶液中离子总数相等,所取c mol/L的CaCl2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2ab/3c________L。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1 13:33:351

高一 化学 物质的量 计算 【2】

1、设1L水,溶解448L体积HClHCl的物质的量:n=448/22.4=20mol溶液质量m=1000+20*36.5=1730g溶液体积V=1730/(1.19*1000)=1.454LHCl的质量分数w=730/1730=42.2%物质的量浓度c=n/V=13.76mol/L2、白色沉淀是BaCO3和BaSO4和混合物,BaCO3会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CO2CO2的物质的量等于Na2CO3的物质的量n(NaCO3)=0.112/22.4=0.005molBaCO3的物质的量等于Na2CO3的物质的量m(BaCO3)=0.005*197=0.985gBaSO4的物质的量等于Na2SO4的物质的量n(Na2SO4)=n(BaSO4)=(1.451-0.985)/233=0.002molc(BaCO3)=0.005/0.01=0.5mol/Lc(Na2SO4)=0.002/0.01=0.2mol/L
Jm-R2023-07-01 13:33:342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计算

1.2NH4NO3~(NH2)2CO 96 60 x 15kgx=24kg2.9.8%*10=0.98g还要分析。。额。。。。 我不答了。。。对不起。。。
水元素sl2023-07-01 13:33:342

高一化学题-物质的量

1mL血液中含有葡萄糖的量:1/180=0.00556mmol葡萄糖的浓度:0.00556mmol/0.001=5.56mmol/L正常
苏州马小云2023-07-01 13:33:34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书忘带)

1mol有粒子6.02*10^23个例:1molNa2SO4内有2mol (Na)+、1mol (So4)2-。1mol O2中有2mol O.1.(Na)+ 0.2mol(SO4)2-0.1mol 1.806*10^23个2.0.5mol 1.5mol3.9.03*10^23mol 3.612*10^24mol 12mol 7.224*10^24mol
左迁2023-07-01 13:33:332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摩尔啊
善士六合2023-07-01 13:33:332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1.4g即0.1mol2.8g即0.2mol分子数就看它们的系数原子数就看它们的元素和下标于系数相乘NH3 1mol中有4mol原子N2 1mol中2mol原子因为分子是有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拌三丝2023-07-01 13:33:32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A·nH2O = A + nH2O M 18n p p—qM=18np/(p-q)选“A”
北营2023-07-01 13:33:32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计算题

百度文库
墨然殇2023-07-01 13:33:316

高一化学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

672ml气体,0.03mol 恰好完全反映,于是O2 0.01mol ,H2 0.02mol2Na2O2+2H2O=4NaOH+O2 氧气0.01mol Na2O2 0.02mol 0.78g2Na+2H2O=2NaOH+H2 氢气 0.02mol Na 0.04mol 0.92gNa2O 2.02g思路应该是对的,算得不知道对不对~
北营2023-07-01 13:33:312

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

11.7gNa2O2中氧原子数=11.7/78*2=0.3molA.6.27L CO(无条件,标准状况下)B.6.6/44*2=0.3molc.8/80*3=0.3mold.9.6/96*4=0.4molB、C对
肖振2023-07-01 13:33:282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计算

答案:6、9.30×10-23 g;7、19.8 g;8、16:9;9、32m mol-。解析如下:
bikbok2023-07-01 13:33:281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计算

1.NH4NO3 分子量80分子内有2个N (NH2)2CO 分子量60分子内有2个N x/80=15/60 x=20kg 2.NaH2PO4 3.C 4.A 5.二氧化碳的量为27.5/44=0.625mol 根据碳酸钠和 盐酸的反应方程式得知碳酸钠的量也为0.625vmol 0.625*106=66.25vg 74-66.25=7.75g少的质量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重量 7.75/(44+18)=x/84 x=10.5g 6.352g 176g x=3 7.BaCO3 + 2HCl= BaCl2 +H2O +CO2 197 208 x x (208-197)*x=2.75 x=0.25mol 197*0.25/100=49.25% 8.28*0.71+32*0.29=29 9.(4+14)/(4/2+14/28)=7.2 10.十字交叉法 2 10 / 18 / 28 16 氢气:氮气=5:8
NerveM 2023-07-01 13:33:27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CA。0.1mol氖气中含2NA个电子错!一个Ne原子含有10个电子,0.1mol Ne含电子0.1mol*10=1mol,也就是NA个。B。1mol氢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错!一个H原子含有1个电子,故一个H2分子含有2个电子,1mol H2含电子1mol*2=2mol,也就是2NA个。C。2.3g金属钠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对!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一个Na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1个电子,0.1mol Na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0.1mol*1=0.1mol电子,也就是0.1NA个D。0.5mol氮气中含有0.5NA个氮原子 错!一个N2分子含有2个N原子,0.5mol N2含N原子0.5mol*2=1mol,也就是NA个。
mlhxueli 2023-07-01 13:33:271

高一化学!关于物质的量!

化学方程式上分子式前的数字乘以离子的下标,则表示该离子的物质的量。乘以2而不是3,和电子数无关。稀释后,所含的该物质的量不变,比如原溶液该物质的浓度为1mol/L(以1L计),则该溶液中含6.02*10(23次方)个该物质。稀释10倍后,该溶液中所含的该物质还是6.02*10(23次方)个,还是1mol该物质,相应的所含该物质的质量还是没变的。但该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了,变为了0.1mol/L。
meira2023-07-01 13:33:265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计算题!要过程!

方法一:分别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为x摩尔和y摩尔:(x+y)X22.4=11.228x+44y=20.4解联立方程组可得:x=0.1y=0.4相同条件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是x:y=1:4质量比:0.1X28:0.4X44=7:44还是大神回答的。
kikcik2023-07-01 13:33:261

高一的化学的物质的量的公式及推导

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假设有1L的溶液那么其中溶质的质量为M*1L*Cmol/L=MCg溶液的质量为1L*1000*ρg/cm^3=1000ρ由此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MC/1000ρ
黑桃花2023-07-01 13:33:252

高一化学 怎样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写出化学方程式,标明化合价的升降,然后标出转移电子数目,因此而得到转移电子数与某一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根据题目已知的参加反应的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即可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苏州马小云2023-07-01 13:33:232

高一上化学 有关物质的量

5/(1000/1.2894)/1000
tt白2023-07-01 13:33:222

高一的化学的物质的量的公式及推导

1.物质的量:n = N / NA :N代表粒子数,单位是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是mol^-1(mol的-1次方),n代表物质的量,单位是molM = m / n :m代表质量,SI(国际单位制)单位是kg;n代表物质的量,SI单位是mol;M代表摩尔质量,SI单位是kg·mol^-1 2.气体摩尔体积:Vm = V / n ("m"是下标):V代表气体的体积,SI(国际单位制)单位是m^3;n代表物质的量,SI单位是mol;Vm代表气体的摩尔体积,SI单位是m^3·mol^-1,任何气体在0℃,101.325kPa下(标准状况)的体积都约是22.4L,所以,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10^-3(m^3·mol^-1),或22.4L/molpV=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代表气体产生的压强(化学中称压力),SI单位是Pa;V代表气体的体积,SI单位是m^3;n代表气体的物质的量,SI单位是mol;T是热力学温度,SI单位是K(开尔文,开);R是摩尔气体常量,为8.314 J / (mol·K),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也即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反映是,同温同压,即p、T为定值,又因为R为定值,所以n与V成正比。此外,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还可推出其他很多的结论,例如,同温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它们产生的压强的比的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它们的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等等M = ρ·Vm :ρ代表气体的密度,SI(国际单位制)单位是m^3·mol^-1;Vm代表气体的摩尔体积,SI单位是m^3·mol^-1,M代表摩尔质量,SI单位是kg·mol^-1,该公式是指,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体积的乘积,推导过程:m = ρ · V → M·n = ρ · (Vm·n) → M = ρ · Vm 3.物质的量浓度:c(B) = n(B) / V ("B"都是下标):n(B)代表溶质B的物质的量,常用单位是mol;V代表溶液的体积,常用单位是L,c(B)代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是mol/Lc(气) = ρV / (MV + Vm·m) :c(气)代表气体溶于水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ρ代表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的密度,V代表气体体积,M代表气体的摩尔质量,Vm代表气体的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是22.4L/mol),m代表水的质量,该公式用于计算一定体积的气体溶于一定质量的水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当密度的单位取g/cm^3,气体体积单位取L,摩尔质量单位取g/mol,水的质量单位取g时,计算要在密度前乘以1000,要是密度的单位是g/L,则不需要乘以1000,这样下来,计算出的c(气)单位才是mol/L,本公式推导过程:c(气) = n(气) / V(溶液) = [V(气)/Vm] / [m(溶液)/ρ(溶液)] = [V(气)/Vm] / [(m(气)+m(水))/ρ(溶液)] = [V(气)/Vm] / [(M(气)·n(气)+m(水))/ρ(溶液)] = [V(气)/Vm] / [(M(气)·(V(气)/Vm)+m(水))/ρ(溶液)] = [V(气)/Vm] / [(M(气)·V(气)+Vm·m(水))/ρ(溶液)·Vm] = [ρ(溶液)·v(气)] / [M(气)·V(气)+Vm·m(水)]c(B) = ρ(溶液)·ω / M(B) :该公式是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换算公式(ω是溶质质量分数),能够换算的条件是,必须知到溶液的密度,当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时,要在密度前乘以1000,若是g/L,则不用乘1000,推导:c(B) = n(B) / V(溶液) = [m(B) / M(B)] / [m(溶液)/ρ(溶液)] = [m(B) / M(B)] / [(m(B)/ω)/ρ(溶液)] = ρ(溶液)·ω / M(B)混合溶液密度的比较:当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等质量混合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分分数等于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同种物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分分数不等于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密度比水大的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这两种溶液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密度比水小的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这两种溶液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用公式表示:设这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ω(1)、ω(2),则等质量混合:ω(平均) = [ω(1)+ω(2)] / 2,等体积混合:溶液密度大于水:ω(平均) > [ω(1)+ω(2)] / 2,溶液密度小于水:ω(平均) < [ω(1)+ω(2)] / 2.
Ntou1232023-07-01 13:33:211

高一化学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怎么求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物质的量可以衡量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微观粒子群)的数目的多少,符号n,单位摩尔(mol),即一个微观粒子群为1mol。如果该物质含有2个微观粒子群,那么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2mol。对于物质的量,它只是把计量微观粒子的单位做了一下改变,即将“个”换成“群或堆”。看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有几群或几堆微观粒子,当然群或堆的大小应该固定。现实生活中也有同样的例子,啤酒可以论“瓶”,也可以论“打”,一打就是12瓶,这里的打就类似于上面的微观粒子群或微观粒子堆。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的符号是mol。“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的物理量。使用摩尔这个单位要注意:①.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它们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含54mol质子,54mol电子。摩尔不能量度宏观物质,如“中国有多少摩人”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种类。如“1mol氢”的说法就不对,因氢是元素名称,而氢元素可以是氢原子(H)也可以是氢离子(H+)或氢分子(H2),不知所指。种类可用汉字名称或其对应的符号、化学式等表示:如1molH表示1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或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③.多少摩尔物质指的是多少摩尔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微粒。如1mol磷酸表示1mol磷酸分子。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建立在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的计数标准,作为物质的量(即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或微粒群)的标准,阿伏加德罗常数自身是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的,即1摩任何物质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数目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也就是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经过科学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A表示。微粒个数(N)与物质的量(n)换算关系为:n=N/NA4.摩尔质量(M):摩尔质量是一个由质量和物质的量导出的物理量,将质量和物质的量联系起来,不同于单一的质量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指的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因此可得出如下计算公式:n=m/M由此式可知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摩(g/mol)。根据公式,知道任两个量,就可求出第三个量。当然对这个公式的记忆,应记清每一个概念或物理量的单位,再由单位理解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而不应死记硬背。①.摩尔质量指1mol微粒的质量(g),所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式量。如1molCO2的质量等于44g,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1molCl的质量等于35.5g,Cl的摩尔质量为35.5g/mol;1molCa2+的质量等于40g,Ca2+的摩尔质量为40g/mol;1molCuSO4·5H2O的质量等于250克,CuSO4·5H2O的摩尔质量为250g/mol。注意,摩尔质量有单位,是g/mol,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化学式的式量无单位。②.1mol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式量。5.物质的计量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之比等于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2H2+O2=2H2O物质的计量数之比:2:1:2微粒数之比:2:1:2物质的量之比2:1:2如果上述过于简单,那么请看看下面
LuckySXyd2023-07-01 13:33:20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1)0.8mol/L(2)B(3)14.9  28.4  (4)NaCl、Na2SO4、K2SO4(5)43.3(6)ABC(这是误差分析)
大鱼炖火锅2023-07-01 13:33:20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这一章的所有概念和计算方法:越详细越好!--我把分都给你们了!

靠自己去查资料,最好。
u投在线2023-07-01 13:33:1912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这样的基础题你都不学,你上高中为了啥?十多岁的人了。
善士六合2023-07-01 13:33:192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

c1v1=c2v2c2=4.6mol/l
善士六合2023-07-01 13:33:192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

设用浓硫酸的体积为1L,加水4L溶质的物质的量=1000X1.84X98%/98=18.4mol溶液的质量=1000X18.4+4000=5840 克溶液的体积=5840/1.23=4748 ml=4.748L其物质的量浓度=18.4/4.748=3.88mol/L选 C.3.88mol/L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1 13:33:19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我要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的转换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1mol离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的23次方. 把6.02*10的23次方/mol叫做阿夫加德罗常数,并作为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a,所以,含有6.02*10的23次方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称为1mol n=N/Na ; n=m/M; Vm=V/n(Vm=22.4L/mol) ; W=m(质)/m(液)*100%; CB=nB/V; C前*V前=C后*V后; D=P1/P2=M1/M2(条件是同T同P)(D:相对密度)CB=1000pw/MB; D=M1/M2;M1=D*M2; M=22.4p(p单位:g/L) 物质的量定义: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其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其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摩(尔) 符号:mol 标准:0.012 kg 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一般利用化学式指明基本单元,而不用汉字.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及其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阿伏伽德罗常熟(NA) 以0.012kgC12所含的碳原子数作基准,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物质的量与粒子数关系: N=n·NA 满足上述关系的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数)或它们的特定组合. 如:1molCaCl2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等的粒子是CaCl2粒子,其中Ca2+为1mol、Cl-为2mol,阴阳离子之和为3mol或原子数为3mol. 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例如说“1mol氧”,是指1mol氧原子,还是指1mol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又如说“1mol碳原子”,是指1molC-12,还是指1molC-13,含义也不明确. 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例如:1molF,0.5molCO2,1kmolCO2-3,amole-,1.5molNa2CO3·10H2O等. 1molF中约含6.02×10^23个F原子; 0.5molCO2中约含0.5×6.02×10^23个CO2分子; 1kmolCO2-3中约含1000×6.02×10^23个CO2-3离子; amole-中约含a×6.02×10^23个e-; 1.5molNa2CO3·10H2O中约含1.5×6.02×10^23个Na2CO3·10H2O,即约含有3×6.02×10^23个Na+、1.5×6.02×10^23个CO2-3、15×6.02×10^23个H2O. 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即1mol该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数值等同. 公式表达:M=NAm(微粒质量) 2.1mol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或相对分子质量(Mr)相等. 几个基本符号: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 质量分数——w 气体摩尔体积——Vm——L/mol——22.4L/mol 物质的量浓度——C——mol/L 物质的量(mol)=物质的质量(g)/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 气体的体积V=物质的量(mol)x气体摩尔体积(Vm)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1 13:33:181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所有公式

物质的量中公式的归纳(直观比较):相关量公式变形适用范围阿佛加德罗常数NA=N/nn=N/NA所有粒子摩尔质量M=m/nn=m/M所有粒子气体摩尔体积Vm=V/nn=V/Vm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nB/V(液)nB=cB*V(液)溶液
北营2023-07-01 13:33:182

高一化学的物质的量这个专题 计算公式

n=m/M
墨然殇2023-07-01 13:33:184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整理

【 #高一# 导语】我们最孤独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与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曾经的珍爱,而是灵魂中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慢慢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怜悯或关怀,而是一种顽强不屈的自助。你若不爱自己,没谁可以帮你。 考 网高一频道为你正在奋斗的你整理了以下文章,希望可以帮到你!   【一】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n(B)在公式c(B)=中V(B)   (1)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表示溶剂的体积,并且体积单位为L。   (2)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括结晶水。   (3)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   (4)气体溶于一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根据溶液密度和溶液质量求算。   (5)若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来的体积之和小。   2.辨析比较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按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   选择容量瓶必须指明规格,其规格应与所配溶液的体积相等。如果不等,应选择略大于此体积的容量瓶,如配制500mL1mol·L-1的NaCl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若需要480mL上述溶液,因无480mL容量瓶,也选择500mL容量瓶,配500mL溶液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应按配制500mL溶液计算。   (2)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验是否漏液   方法是: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水,塞紧玻璃塞,用手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按住瓶底倒转容量瓶,一段时间后观察瓶塞处是否有液体渗出,若无液体渗出,将其放正,把玻璃塞旋转180°,再倒转观察。   (3)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器,不能加热,也不能久贮溶液。   (4)配制好的溶液应及时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二】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   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三】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O2中约含有个6.02×10氧分子   242molC中约含有1.204×10个碳原子   231molH2SO4中约含有6.02×10硫酸分子   23+23-1.5molNaOH中约含有9.03×10个Na和9.03×10个OH;   23n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n·NA,由此可以推知n=N/NANA=N/n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2)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恢复到室温。   (3)容量瓶上只有一个刻度线,读数时要使视线、容量瓶刻度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   (4)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   (5)定容后再盖上容量瓶塞摇匀后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加蒸馏水。   (6)称量NaOH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若稀释浓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
Jm-R2023-07-01 13:33:181

高一化学 物质的量 急。

(1)1.204×1024个H2SO4 的物质的量是 2mol (2)0.25mol CO2 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0.25mol (3)0.5mol H2O中含 0.5 mol O原子, 5 mol e-(4)0.2molNa2CO3含Na+ 0.4 mol,含CO32-0.2mol(5)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
北境漫步2023-07-01 13:33:181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

1. 1∶1 因为是等物质的量2. 1∶1 因为粒子数=物质的量×NA,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分子数之比为1∶13. 1∶1 因为一个CO含有1个碳原子,一个CO2含有1个碳原子,∴其碳原子数之比为1∶1 4. 1∶2 因为一个CO含有1个氧原子,一个CO2含有2个氧原子,∴其碳原子数之比为1∶25. 7∶11 因为CO的质子数为14,CO2的质子数为22,∴质子数之比为14∶22=7∶11 6. 7∶11 因为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之比为7∶11 7. 7∶11 因为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可以把它们的物质的量都看作1,∴质量之比=(1×28)∶(1×44)=7∶11
北有云溪2023-07-01 13:33:172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