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导数 问一下,函数f(x)=x+1/x的极值情况为什么是“当x=-1,有极大值-2;当

应该是先求导,为1-1/x^2,令它等于零,得到x=1或-1,然后带到原函数,大的是极大,小的是极小,恩,应该是这样。
黑桃花2023-06-04 09:15:063

高中数学三天把导数吃透有没有可能啊…

三天,太夸张了吧?一天足够。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04 09:15:055

高中数学函数导数有什么好法吗?推荐几本练习书,辅导书,谢谢

有一本王后雄专题系列的《600分专题训练(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导数)》的比较好,知识点讲解非常细,就是题比较少,非常适合高考复习,当然如果刚刚学习,没怎么理解,这本书也是不错的选择。天利38套的专题也可以,只是只有题。这部分就是多做题,总结通用方法,掌握各种类型函数的求导,一般导数部分是高考的压轴题,难度肯定不小,慢慢来,循序渐进,先做简单的题,感觉有提高后,再做当地高考题,祝你成功
余辉2023-06-04 09:15:031

高中数学问题?

你应该是文科吧 这么多门课首先你要有合适的目标不要认为自己可以轻松搞定每一道题每个人都会有不会的题目做题是有用的 但是如果做到恶心就适得其反了要注意调整心态
mlhxueli 2023-06-04 09:15:033

高中数学导数问题

我不会解答。
肖振2023-06-04 09:15:035

高中数学导数练习题

嗯,很正确
拌三丝2023-06-04 09:15:022

高中数学函数求单调区间,用求导的方法

了一先生讲函数讲得很好,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可以拿来学习一下。
拌三丝2023-06-03 14:31:432

高中数学中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及其推导?

1、先判断函数y=f(x)在区间D内是否可导(可微);2、如果可导(可微),且x∈D时恒有f"(x)>0,则函数y=f(x)在区间D内单调增加;反之,若x∈D时,f"(x)<0,则称函数y=f(x)在区间D内单调减少。其他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还有:1、图象观察法如上所述,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是下降的。因此,在某一区间内,一直上升的函数图象对应的函数在该区间单调递增;一直下降的函数图象对应的函数在该区间单调递减;2、定义法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在这里只阐述用定义证明的几个步骤:①在区间D上,任取x1x2,令x1<x2;②作差f(x1)-f(x2);③对f(x1)-f(x2)的结果进行变形处理(通常是配方、因式分解、有理化、通分,利用公式等等);④确定符号f(x1)-f(x2)的正负;⑤下结论,根据“同增异减”原则,指出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扩展资料: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利用函数单调性可以解决很多与函数相关的问题。通过对函数的单调性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函数知识的把握和深化,将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处理。1、利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求函数的最大(小)值有多种方法,但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来判定,特别是对于小可导的连续点,开区问或无穷区问内最大(小)值的分析,一般都用单调性来判定。2、利用函数单调性解方程函数单调性是函数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由于单调函数v=f(x)中x与y是一对应的,这样我们就可把复杂的方程通过适当变形转化为型如“f(x)=f(a)”方程,从而利用函数单调性解方程x=a,使问题化繁为简,而构造单调函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首先,根据小等式的特点,构造一个单调函数;其次,判别此函数在某区问[a,b]上为单调函数;最后,由单调函数的定义得到要证明的小等式。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6-03 14:31:402

高中数学中导数内容如何再次提高分数?

  在过去十年高考的考察中,有关函数、导数的问题更倾向于常规地分类讨论,考察方法偏向于基础。但是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有了新的变化,更多的是让考生利用导数这样一个工具去研究函数。导数就像裁缝手中的`一把尺子,测量出题干中的函数长什么样子,从而对题干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高考对于导数考察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应用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   4.对于导数的题干,要学会分类讨论。大多数在图像走势(如斜率,开口),零点个数(如判别式)零点大小(如两根谁大谁小)和根是否在定义域内去考虑。   关于导数的知识整合:   1.导数概念的理解。公式一定要记熟,这就像盖楼打地基一样重要!切忌死记硬背公式,要充分掌握公式如何应用,以及为什么用这个,为什么用其他的,至于推导过程大学数学会有专门研究,无需过多强求。   2.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证明。   3.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进行求导。   导数的学习相当于是函数学习的敲门砖,如果导数学的不够透彻,会影响后期函数的学习哦~
meira2023-06-03 14:31:261

高中数学里面的圆锥曲线和导数哪个更难?为什么?

我觉得高中数学里还是圆锥曲线比较难吧,那个我就没搞懂过,对这种几何类型的数学完全摸不着头脑,导数就感觉好学一些。
北有云溪2023-06-03 14:31:109

求高中数学的全部公式。。。是理科数学的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 , ,求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 ; ; ;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和 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如: ,如果 ,求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 ”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3)对于任意集合 ,则: ① ; ; ; ② ; ; ; ; ③ ; ; (4)①若 为偶数,则 ;若 为奇数,则 ; ②若 被3除余0,则 ;若 被3除余1,则 ;若 被3除余2,则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 (3)韦恩图的运用: 四、 满足条件 , 满足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 ,则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 ”是“ ”的 条件。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 , ;问: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函数有 个,若 ,则 到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则 ; ② 则 ; ③ ,则 ; ④如: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求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则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2种方法); ② (2种方法);③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如: 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1) ;(2) ; (3) ;(4) ; (5) ;(6) ; (7) ;(8) ; (9) 。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如: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当 时,是增函数;当 时,是减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①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 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则: 根的情况 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 充要条件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5)对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对数函数:y= (a>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注意:(1) 与 的图象关系是 ; (2)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3)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 的值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六、 的图象: 定义域: ;值域: ; 奇偶性: ; 单调性: 是增函数; 是减函数。 七、补充内容: 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 正比例函数 ② ; ; ③ ; ; ④ ; 三、导 数 1.求导法则: (c)/=0 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 特别地:(x)/=1 (x-1)/= ( )/=-x-2 (f(x)±g(x))/= f/(x)±g/(x) (k•f(x))/= k•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一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能推出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但 ,∴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 时,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 。∴当 时,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 ,即为 或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则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是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四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 (1)分析 的定义域;(2)求导数 (3)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四、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 ; ; ②若 ,则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 。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 ; ;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 ⑷利用常用结论: Ⅰ、 ; Ⅱ、 ; (程度大) Ⅲ、 ; (程度小)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 :⑴若 ,则 ;⑵若 ,则 ; Ⅱ、 :⑴若 ,则 ;⑵若 ,则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5)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1).几何意义: : ; : ;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则 ;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⑴ ;⑵ ; ⑶ ;⑷ ;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8)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 、 、 讨论。 五、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24、{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六、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 . (2)若a=( ),b=( )则a b=(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 = 、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 + , = - , = - 且有| |-| |≤| |≤| |+| |.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0= +(- )=0.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 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0. (3)若 =( ),则 · =( ).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使得b= . (2) 若 =( ),b=( )则 ‖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 上时, >0;当点P在线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坐标公式:若 = ; 的坐标分别为( ),( ),( );则 ( ≠-1), 中点坐标公式: .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作 = , =b,则∠AOB= ( )叫做向量 与b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它们的夹角为 ,则 ·b=| |·|b|cos .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 =( ),b=( )则e· = ·e=| |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 ,b为非零向量);| |= ; cos =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 )·b= (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七、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00.900}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具体的公式 http://www.ggjy.net/xspd/xsbk/200408/815.html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http://www.xyjy.cn/Article/UploadFiles/200510/20051013100307519.doc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2.德摩根公式 . 3.包含关系 4.容斥原理 . 5.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零点式 . 7.解连不等式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8.方程 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内,等价于 ,或 且 ,或 且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 在闭区间 上的最值只能在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 ,则 ; , , . (2)当a<0时,若 ,则 ,若 ,则 ,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 ,则方程 在区间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 ,则 (1)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2)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或 或 ; (3)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Jm-R2023-06-03 14:31:092

高分悬赏:(高中数学的常用公式):向量、函数、三角函数等;顺便说下数学的解题技巧,。(越多越好)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 , ,求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 ; ; ;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和 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如: ,如果 ,求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 ”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3)对于任意集合 ,则: ① ; ; ; ② ; ; ; ; ③ ; ; (4)①若 为偶数,则 ;若 为奇数,则 ; ②若 被3除余0,则 ;若 被3除余1,则 ;若 被3除余2,则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 (3)韦恩图的运用: 四、 满足条件 , 满足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 ,则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 ”是“ ”的 条件。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 , ;问: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函数有 个,若 ,则 到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则 ; ② 则 ; ③ ,则 ; ④如: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求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则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2种方法); ② (2种方法);③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如: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当 时,是增函数;当 时,是减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①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 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则: 根的情况 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 充要条件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5)对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对数函数:y= (a>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注意:(1) 与 的图象关系是 ; (2)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3)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 的值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六、 的图象: 定义域: ;值域: ; 奇偶性: ; 单调性: 是增函数; 是减函数。 七、补充内容: 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 正比例函数 ② ; ; ③ ; ; ④ ; 三、导 数 1.求导法则: (c)/=0 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 特别地:(x)/=1 (x-1)/= ( )/=-x-2 (f(x)±g(x))/= f/(x)±g/(x) (k•f(x))/= k•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一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能推出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但 ,∴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 时,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 。∴当 时,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 ,即为 或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则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是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四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 (1)分析 的定义域;(2)求导数 (3)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四、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 ; ; ②若 ,则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 。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 ; ;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 ⑷利用常用结论: Ⅰ、 ; Ⅱ、 ; (程度大) Ⅲ、 ; (程度小)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 :⑴若 ,则 ;⑵若 ,则 ; Ⅱ、 :⑴若 ,则 ;⑵若 ,则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5)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1).几何意义: : ; : ;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则 ;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⑴ ;⑵ ; ⑶ ;⑷ ;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8)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 、 、 讨论。 五、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24、{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六、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 . (2)若a=( ),b=( )则a b=(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 = 、 =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 + , = - , = - 且有| |-| |≤| |≤| |+| |.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 +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0= +(- )=0.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 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同;当 <0时, 与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0. (3)若 =( ),则 · =( ).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 ,使得b= . (2) 若 =( ),b=( )则 ‖b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得 = e1+ e2. 4.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设P1、P2是直线 上两个点,点P是 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 =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所成的比。 当点P在线段 上时, >0;当点P在线段 或 的延长线上时, <0; 分点坐标公式:若 = ; 的坐标分别为( ),( ),( );则 ( ≠-1), 中点坐标公式: . 5. 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作 = , =b,则∠AOB= ( )叫做向量 与b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与b,它们的夹角为 ,则 ·b=| |·|b|cos . 其中|b|cos 称为向量b在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 =( ),b=( )则e· = ·e=| |cos (e为单位向量); ⊥b ·b=0 ( ,b为非零向量);| |= ; cos = =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b=b· ;( )·b= ( ·b)= ·( b);( +b)·c= ·c+b·c. 6.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七、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00.900}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③射影面积法,一般是二面交的两个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两个面的交线不容易找到时用此法? 具体的公式 http://www.ggjy.net/xspd/xsbk/200408/815.html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http://www.xyjy.cn/Article/UploadFiles/200510/20051013100307519.doc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 2.德摩根公式 . . 5.集合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 (2)顶点式 ; (3)零点式 . 7.解连不等式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 8.方程 在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 内,等价于 ,或 且 ,或 且 .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 在闭区间 上的最值只能在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 ,则 ; , , . (2)当a<0时,若 ,则 ,若 ,则 ,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 ,则方程 在区间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 ,则 (1)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2)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或 或 ; (3)方程 在区间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 或 . 教育网站大全http://www.hongru.org/jywz.htm http://www.shuxueweb.com/ 延安数学教育网站 http://www.aoshu.com/ 数学网站联盟 http://www.hsdczsx.com/Article_Index.asp 快乐数学 http://www.shuxue123.com/ 数学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http://www.wxws.cn/ 数学中国 http://www.shmaths.cn/Index.html 麦斯数学网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6-03 14:31:072

求高中数学(文科)最基础知识

很多,我有,我现在要高考!!你什么时候要?
bikbok2023-06-03 14:31:045

高中数学求导数的公式有哪些?

八个放缩公式导数是如下:一、y=c(c为常数) y"=0二、y=x^n y"=nx^(n-1)三、y=a^x y"=a^xlna y=e^x y"=e^x四、y=logax y"=logae/x y=lnx y"=1/x 五、y=sinx y"=cosx 六、y=cosx y"=-sinx 七、y=tanx y"=1/cos^2x 八、y=cotx y"=-1/sin^2x
黑桃花2023-06-03 14:31:021

跪求高中数学重要、基础知识点(概念、公式、定理)?一定要全!!谢谢大家

买本书看
FinCloud2023-06-03 14:31:0010

高中数学导数题需要分类讨论时一般遵循怎样的顺序?

高中数学导数题需要分类讨论时一般遵循怎样的顺序? 首先导数分类讨论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讨论二次函数 。 1.二项式系数 . 【例1】:设函数 , 其中 (1)讨论函数 的极值点的个数, 并说明理由; (2)若 恒成立, 求 的取值范围. (1)不采用通分再讨论:后果有点。。。。。。。。 讨论: (1):当 时, 。 ,故只须在 区间内再找一个点使得 成立,才能证明 有极值点。 放缩找点法: 时, ,故有 ; 令 ,解得 。 故 . 由零点定理得: 故 在 区间存在唯一个变号零点。 故当 时,函数 存在极大值点。 (2):当 时, ,函数 无极值点。 (3):当 时, 在定义域 内有解。设解为 。 . 下面只须讨论 的正负。 甲:当 时,即 时,恒有 此时,函数 无极值点。 乙:当 时,即 时; . ;故得出 在定义域 内。 下面又开始找点操作: 找左端点 : 条件:即 时;找点区间: 。 验证 : . 假设 。 验证: . 由零点定理得: 区间存在变号零点。 故在 区间 存在极大值点。 找右端点 : 条件:即 时;找点区间: 。 由零点定理得: 区间存在变号零点。 故在 区间 存在 极小值点。 综上可知: f"(x) 在x>-1 区间存在两个变号零点。故函数 f(x) 有两个极值点。 综上有: ①当 时,函数 存在一个极大值点。 ②当 时,函数 无极值点。 ③当 时,函数 有两个极值点。 总结: 上面展示的过程,逻辑严密,思维难度大: 难在两上方面: 下面采用二次函数讨论: , 令 讨论: (1):当 时, ,函数 无极值点。 (2):当 时, , 只有一个变号零点 函数 存在一个极大值点。 (3)当 时, , 恒成立, ,函数 无极值点。 (4)当 时, , , 故 有两个变号零点,即 只有两个变号零点 函数 存在两个极值点。 综上有: ①当 时,函数 存在一个极大值点。 ②当 时,函数 无极值点。 ③当 时,函数 有两个极值点。 通分后讨论二次函数明显简单很多。 第二问:采用必要条件探路+更换主元消参法 当 时, , 则必有 ,解得 。 当 时, ,令 ,解得 ,故必有 . 极限写法会被扣2分,哪么怎么不被扣会呢?采用 时,定义域内总存在一个点 ,使得 ,即可证明 的范围只能在 区间。 操作: 条件: . 我们知道: . 故 令 解得: ,在定义域内。 所以当 ,定义域: 时;总存在一个点 ,使得 成立。故要使 ,故必有 。 综上必有 ,才 。 下面只须在 的 讨论可能成立的 。 更换主元以 为自变量, 为参数得: 讨论: (1)当 时, 单调减。 。 (2)当 时,函数 可取 任意值。 (3)当 单调增。 。 。
u投在线2023-06-03 14:30:591

高中数学的公式应用?

数学高考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 , ,求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 ; ; ;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 和 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 的情况。 如: ,如果 ,求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 ”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 ”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 ; ; (3)对于任意集合 ,则: ① ; ; ; ② ; ; ; ; ③ ; ; (4)①若 为偶数,则 ;若 为奇数,则 ; ②若 被3除余0,则 ;若 被3除余1,则 ;若 被3除余2,则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 (3)韦恩图的运用: 四、 满足条件 , 满足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 ,则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 ”是“ ”的 条件。 六、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 , ;问: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映射有 个; 到 的函数有 个,若 ,则 到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则 ; ② 则 ; ③ ,则 ; ④如: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求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 ,扇形面积为 ,则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 来表示 ,再由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 (2种方法); ② (2种方法);③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如: 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1) ;(2) ; (3) ;(4) ; (5) ;(6) ; (7) ;(8) ; (9) 。 五、反函数: (1)定义: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②将 互换,得 ;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如: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 七、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 ,当 时,是增函数;当 时,是减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①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 ②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 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③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根为 ;则: 根的情况 等价命题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上有两根 在区间 或 上有一根 充要条件 注意:若在闭区间 讨论方程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在令 和 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5)对数函数: 指数运算法则: ; ; ; 对数函数:y= (a>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注意:(1) 与 的图象关系是 ; (2)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3)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 的值域为 ,求 的取值范围。 六、 的图象: 定义域: ;值域: ; 奇偶性: ; 单调性: 是增函数; 是减函数。 七、补充内容: 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 正比例函数 ② ; ; ③ ; ; ④ ; 三、导 数 1.求导法则: (c)/=0 这里c是常数。即常数的导数值为0。 (xn)/=nxn-1 特别地:(x)/=1 (x-1)/= ( )/=-x-2 (f(x)±g(x))/= f/(x)±g/(x) (k�6�1f(x))/= k�6�1f/(x)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0,f(x0))的切线的斜率。 V=s/(t) 表示即时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一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能推出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但 ,∴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二 时,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 。∴当 时, 是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 与 为增函数的关系。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 ,即为 或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则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是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四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 (1)分析 的定义域;(2)求导数 (3)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x0)=0不能得到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0时,函数有极值 f/(x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四、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 ; ; ②若 ,则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 。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 ; ;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 ⑷利用常用结论: Ⅰ、 ; Ⅱ、 ; (程度大) Ⅲ、 ; (程度小)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 :⑴若 ,则 ;⑵若 ,则 ; Ⅱ、 :⑴若 ,则 ;⑵若 ,则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5)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1).几何意义: : ; : ;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则 ;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⑴ ;⑵ ; ⑶ ;⑷ ;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8)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 、 、 讨论。 五、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 (为什么?) 24、{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 中: (1)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 27. 在等比数列 中: (1) 若项数为 ,则 (2)若数为 则,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求数列{an}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n+1-an=…… 如an= -2n2+29n-3 ② (an>0) 如an= ③ an=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n= 33、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还有一些但打不了了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03 14:30:592

高中数学的数列、导数、曲线方程这三大部分,最难的是哪个?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这东西无从比较谁更难
u投在线2023-06-03 14:30:596

高中数学导数问题。第二问的第二小部的问题在第三张图片上。还有第三问划横线的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第二种情况解释:(2a+1,2)的确是递增,但之后又递减了,所以考虑极大值g(2)≤1,这也正是答案的做法。第三种情况解释:画横线的部分很巧妙,用到了放缩和利用第二种情况中的结论。也可以直接求导来求解。具体过程均见下图,如有疑问欢迎追问,望采纳。
水元素sl2023-06-03 14:30:581

高中数学放缩法公式

高中数学放缩法公式,导数放缩常用公式是:ln(1+x)0,sinx0。要根据每个题目的特征1/n(n+1)=1/n-1/(n+1)不是缩放法,是等式1/n(n+1)可缩小到1/(n+1)²扩大到1/n²。导数是函数的局部性质。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描述了这个函数在这一点附近的变化率。如果函数的自变量和取值都是实数的话,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就是该函数所代表的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放缩法 放缩法是指要让不等式A。
铁血嘟嘟2023-06-03 14:30:571

高中数学导数公式有哪些?

十六个基本导数公式(y:原函数;y":导函数): 1、y=c,y"=0(c为常数) 2、y=x^μ,y"=μx^(μ-1)(μ为常数且μ≠0)。3、y=a^x,y"=a^x lna;y=e^x,y"=e^x。4、y=logax, y"=1/(xlna)(a>0且 a≠1);y=lnx,y"=1/x。5、y=sinx,y"=cosx。6、y=cosx,y"=-sinx。7、y=tanx,y"=(secx)^2=1/(cosx)^2。8、y=cotx,y"=-(cscx)^2=-1/(sinx)^2。9、y=arcsinx,y"=1/√(1-x^2)。10、y=arccosx,y"=-1/√(1-x^2)。11、y=arctanx,y"=1/(1+x^2)。12、y=arccotx,y"=-1/(1+x^2)。13、y=shx,y"=ch x。14、y=chx,y"=sh x。15、y=thx,y"=1/(chx)^2。16、y=arshx,y"=1/√(1+x^2)。导数小知识:1、导数的四则运算: (uv)"=uv"+u"v (u+v)"=u"+v" (u-v)"=u"-v" (u/v)"=(u"v-uv")/v^2  。2、原函数与反函数导数关系(由三角函数导数推反三角函数的):  y=f(x)的反函数是x=g(y),则有y"=1/x"。3、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等于已知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导数,乘以中间变量对自变量的导数(称为链式法则)。
铁血嘟嘟2023-06-03 14:30:351

求导公式高中数学

求导公式高中数学有:ln(1+x)<x,x>0,sinx<x,x>0。高中导数常用公式:C"=0(C为常数函数);   (x^n)"=nx^(n-1)(n∈Q*);熟记1/X的导数   (sinx)"=cosx;   (cosx)"=-sinx;   (tanx)"=1/(cosx)^2=(secx)^2=1+(tanx)^2   -(cotx)"=1/(sinx)^2=(cscx)^2=1+(cotx)^2   (secx)"=tanx·secx   (cscx)"=-cotx·cscx   (arcsinx)"=1/(1-x^2)^1/2   (arccosx)"=-1/(1-x^2)^1/2   (arctanx)"=1/(1+x^2)   (arccotx)"=-1/(1+x^2)   (arcsecx)"=1/(|x|(x^2-1)^1/2)   (arccscx)"=-1/(|x|(x^2-1)^1/2)   (sinhx)"=hcoshx   (coshx)"=-hsinhx   (tanhx)"=1/(coshx)^2=(sechx)^2   (coth)"=-1/(sinhx)^2=-(cschx)^2   (sechx)"=-tanhx·sechx   (cschx)"=-cothx·cschx   (arsinhx)"=1/(x^2+1)^1/2   (arcoshx)"=1/(x^2-1)^1/2   (artanhx)"=1/(x^2-1) (|x|<1)   (arcothx)"=1/(x^2-1) (|x|>1)   (arsechx)"=1/(x(1-x^2)^1/2)   (arcschx)"=1/(x(1+x^2)^1/2)   (e^x)"=e^x;   (a^x)"=a^xlna(ln为自然对数)   (Inx)"=1/x(ln为自然对数)   (logax)"=(xlna)^(-1),(a>0且不等于1)   (x^1/2)"=[2(x^1/2)]^(-1)   (1/x)"=-x^(-2)y=c(c为常数)y"=0y=x^n y"=nx^(n-1)y=a^x y"=a^xlnay=e^x y"=e^xy=lnx y"=1/xy=sinx y"=cosxy=cosx y"=-sinxy=tanx y"=1/cos^2xy=cotx y"=-1/sin^2xy=arcsinx y"=1/√1-x^2y=arccosx y"=-1/√1-x^2y=arctanx y"=1/1+x^2y=arccotx y"=-1/1+x^2按照公式代就行了y=f(x)=c (c为常数),则f"(x)=0f(x)=x^n (n不等于0) f"(x)=nx^(n-1) (x^n表示x的n次方)f(x)=sinx f"(x)=cosxf(x)=cosx f"(x)=-sinxf(x)=a^x f"(x)=a^xlna(a>0且a不等于1,x>0)f(x)=e^x f"(x)=e^xf(x)=logaX f"(x)=1/xlna (a>0且a不等于1,x>0)f(x)=lnx f"(x)=1/x (x>0)f(x)=tanx f"(x)=1/cos^2 xf(x)=cotx f"(x)=- 1/sin^2 x导数运算法则如下(f(x)+/-g(x))"=f"(x)+/- g"(x)(f(x)g(x))"=f"(x)g(x)+f(x)g"(x)(g(x)/f(x))"=(f(x)"g(x)-g(x)f"(x))/(f(x))^2基本的求导法则:由基本函数的和、差、积、商或相互复合构成的函数的导函数则可以通过函数的求导法则来推导。基本的求导法则如下:1、求导的线性:对函数的线性组合求导,等于先对其中每个部分求导后再取线性组合(即①式)。2、两个函数的乘积的导函数:一导乘二+一乘二导(即②式)。3、两个函数的商的导函数也是一个分式:(子导乘母-子乘母导)除以母平方(即③式)。
bikbok2023-06-03 14:30:341

高中数学必修四各章节的思维导图

我是学物理竞赛的 ,很多人都问我这样的问题。。。。其实,对于高中来说 题没什么难的,就是看平常学的怎么样了。。。真正理解透了。。学会了,还要什么笔记本、纠错本。。。。等等一些一些的东西啊 根本不需要。我一本都没有课本至今连名字都没写。。。。。。。好了 言归正传对于物理这东西,当然好的数学基础 是必须的。。。比如几何啦。。。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对式子的处理、还有导数之类的 。。。当然对于高中物理来讲,数学应该不是大部分人的瓶颈。。。仅限于竞赛中很多人都认为物理真的很难啊,就是套公式啊,多做题啊,题海战术啊, 。。。。好吧 我想说,这是完全错误的。 或者我可以这么说,公式神马的连记都不用记,用的时候自己推出来, 做几道题训练训练就好了, 不用多做,我相信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够了。物理,悟理也,掌握好的思维方法很重要,我看你倒是对这些方法的名字记得倒是不错(什么整体法,又是什么正交分解法,我都没听说过)。。这个都无所谓,,,,真正的方法是自己 琢磨出来的,,,,其实哲学性也很强啊, 比如一些大自然的规律问题。。。。。这个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 ,有助于你的定性分析问题。。。。 为定量打下基础。。。。。留下你的QQ号 和你详聊把追问: 我Q:399384934
苏州马小云2023-06-03 14:30:161

高中数学导数的思维导图

你好!答案如图所示:很高兴能回答您的提问,您不用添加任何财富,只要及时采纳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若提问人还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可随时追问,我会尽量解答,祝您学业进步,谢谢。XD如果问题解决后,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答案”
左迁2023-06-03 14:30:152

高中数学导数思维导图

导数的数学意义也就是导数的定义,增量比的极限。就这五个字,要知道什么是增量,有那些增量,增量比是什么,最后要对增量取极限。这些概念,必须清晰。
苏萦2023-06-03 14:30:142

求高中数学导数公式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1.C′=0 (C为常数)2.(x∧n)′=nx∧(n-1)3.(sinx)′=cosx4.(cosx)′=-sinx5.(lnx)′=1/x6.(e∧x)′=e∧x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u±v)′=u′±v′(uv)′=u′v+uv′(u/v)′=(u′v-uv′)/v²复合函数的导数:(f(g(x))′=(f(u))′(g(x))′. u=g(x)
苏萦2023-06-03 14:30:0810

高中数学导数8个公式是什么?

常用导数公式:1、y=c(c为常数) y"=02、y=x^n y"=nx^(n-1)3、y=a^x y"=a^xlna,y=e^x y"=e^x4、y=logax y"=logae/x,y=lnx y"=1/x5、y=sinx y"=cosx6、y=cosx y"=-sinx7、y=tanx y"=1/cos^2x8、y=cotx y"=-1/sin^2x导数的求导法则由基本函数的和、差、积、商或相互复合构成的函数的导函数则可以通过函数的求导法则来推导。基本的求导法则如下:1、求导的线性:对函数的线性组合求导,等于先对其中每个部分求导后再取线性组合(即①式)。2、两个函数的乘积的导函数:一导乘二+一乘二导(即②式)。3、两个函数的商的导函数也是一个分式:(子导乘母-子乘母导)除以母平方(即③式)。4、如果有复合函数,则用链式法则求导。
ardim2023-06-03 14:30:081

高中数学常用导数公式有哪些?

数学所有的求导公式1、原函数:y=c(c为常数)导数: y"=02、原函数:y=x^n导数:y"=nx^(n-1)3、原函数:y=tanx导数: y"=1/cos^2x4、原函数:y=cotx导数:y"=-1/sin^2x5、原函数:y=sinx导数:y"=cosx6、原函数:y=cosx导数: y"=-sinx7、原函数:y=a^x导数:y"=a^xlna8、原函数:y=e^x导数: y"=e^x9、原函数:y=logax导数:y"=logae/x10、原函数:y=lnx导数:y"=1/x求导公式大全整理y=f(x)=c (c为常数),则f"(x)=0f(x)=x^n (n不等于0) f"(x)=nx^(n-1) (x^n表示x的n次方)f(x)=sinx f"(x)=cosxf(x)=cosx f"(x)=-sinxf(x)=tanx f"(x)=sec^2xf(x)=a^x f"(x)=a^xlna(a>0且a不等于1,x>0)f(x)=e^x f"(x)=e^xf(x)=logaX f"(x)=1/xlna (a>0且a不等于1,x>0)f(x)=lnx f"(x)=1/x (x>0)f(x)=tanx f"(x)=1/cos^2 xf(x)=cotx f"(x)=- 1/sin^2 xf(x)=acrsin(x) f"(x)=1/√(1-x^2)f(x)=acrcos(x) f"(x)=-1/√(1-x^2)f(x)=acrtan(x) f"(x)=-1/(1+x^2)
韦斯特兰2023-06-03 14:30:071

2017高中数学常用导数公式

  导数是高中数学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需要高中生重点学习。下面我给高中生带来数学常用导数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常用导数公式   1.y=c(c为常数) y"=0   2.y=x^n y"=nx^(n-1)   3.y=a^x y"=a^xlna   y=e^x y"=e^x   4.y=logax y"=logae/x   y=lnx y"=1/x   5.y=sinx y"=cosx   6.y=cosx y"=-sinx   7.y=tanx y"=1/cos^2x   8.y=cotx y"=-1/sin^2x   9.y=arcsinx y"=1/√1-x^2   10.y=arccosx y"=-1/√1-x^2   11.y=arctanx y"=1/1+x^2   12.y=arccotx y"=-1/1+x^2   在推导的过程中有这几个常见的公式需要用到:   1.y=f[g(x)],y"=f"[g(x)]•g"(x)『f"[g(x)]中g(x)看作整个变量,而g"(x)中把x看作变量』   2.y=u/v,y"=u"v-uv"/v^2   3.y=f(x)的反函数是x=g(y),则有y"=1/x"   证:1.显而易见,y=c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所以处处的切线都是平行于x的,故斜率为0。用导数的定义做也是一样的:y=c,⊿y=c-c=0,lim⊿x→0⊿y/⊿x=0。   2.这个的推导暂且不证,因为如果根据导数的定义来推导的话就不能推广到n为任意实数的一般情况。在得到 y=e^x y"=e^x和y=lnx y"=1/x这两个结果后能用复合函数的求导给予证明。   3.y=a^x,   ⊿y=a^(x+⊿x)-a^x=a^x(a^⊿x-1)   ⊿y/⊿x=a^x(a^⊿x-1)/⊿x   如果直接令⊿x→0,是不能导出导函数的,必须设一个辅助的函数β=a^⊿x-1通过换元进行计算。由设的辅助函数可以知道:⊿x=loga(1+β)。   所以(a^⊿x-1)/⊿x=β/loga(1+β)=1/loga(1+β)^1/β   显然,当⊿x→0时,β也是趋向于0的。而limβ→0(1+β)^1/β=e,所以limβ→01/loga(1+β)^1/β=1/logae=lna。   把这个结果代入lim⊿x→0⊿y/⊿x=lim⊿x→0a^x(a^⊿x-1)/⊿x后得到lim⊿x→0⊿y/⊿x=a^xlna。   可以知道,当a=e时有y=e^x y"=e^x。   4.y=logax   ⊿y=loga(x+⊿x)-logax=loga(x+⊿x)/x=loga[(1+⊿x/x)^x]/x   ⊿y/⊿x=loga[(1+⊿x/x)^(x/⊿x)]/x   因为当⊿x→0时,⊿x/x趋向于0而x/⊿x趋向于∞,所以lim⊿x→0loga(1+⊿x/x)^(x/⊿x)=logae,所以有   lim⊿x→0⊿y/⊿x=logae/x。   可以知道,当a=e时有y=lnx y"=1/x。   这时可以进行y=x^n y"=nx^(n-1)的推导了。因为y=x^n,所以y=e^ln(x^n)=e^nlnx,   所以y"=e^nlnx•(nlnx)"=x^n•n/x=nx^(n-1)。   5.y=sinx   ⊿y=sin(x+⊿x)-sinx=2cos(x+⊿x/2)sin(⊿x/2)   ⊿y/⊿x=2cos(x+⊿x/2)sin(⊿x/2)/⊿x=cos(x+⊿x/2)sin(⊿x/2)/(⊿x/2)   所以lim⊿x→0⊿y/⊿x=lim⊿x→0cos(x+⊿x/2)•lim⊿x→0sin(⊿x/2)/(⊿x/2)=cosx   6.类似地,可以导出y=cosx y"=-sinx。   7.y=tanx=sinx/cosx   y"=[(sinx)"cosx-sinx(cos)"]/cos^2x=(cos^2x+sin^2x)/cos^2x=1/cos^2x   8.y=cotx=cosx/sinx   y"=[(cosx)"sinx-cosx(sinx)"]/sin^2x=-1/sin^2x   9.y=arcsinx   x=siny   x"=cosy   y"=1/x"=1/cosy=1/√1-sin^2y=1/√1-x^2   10.y=arccosx   x=cosy   x"=-siny   y"=1/x"=-1/siny=-1/√1-cos^2y=-1/√1-x^2   11.y=arctanx   x=tany   x"=1/cos^2y   y"=1/x"=cos^2y=1/sec^2y=1/1+tan^2x=1/1+x^2   12.y=arccotx   x=coty   x"=-1/sin^2y   y"=1/x"=-sin^2y=-1/csc^2y=-1/1+cot^2y=-1/1+x^2   另外在对双曲函数shx,chx,thx等以及反双曲函数arshx,archx,arthx等和其他较复杂的复合函数求导时通过查阅导数表和运用开头的公式与   4.y=u土v,y"=u"土v"   5.y=uv,y=u"v+uv"   均能较快捷地求得结果。   高中数学有关导数的知识点   一、早期导数概念----特殊的形式大约在1629年法国数学家费马研究了作曲线的切线和求函数极值的 方法 1637年左右他写一篇手稿《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在作切线时他构造了差分f(A+E)-f(A),发现的因子E就是我们所说的导数f"(A)。   二、17世纪----广泛使用的“流数术”17世纪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前人创造性研究的基础上大数学家牛顿、莱布尼茨等从不同的角度开始系统地研究微积分。牛顿的微积分理论被称为“流数术”他称变量为流量称变量的变化率为流数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导数。牛顿的有关“流数术”的主要著作是《求曲边形面积》、《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计算法》和《流数术和无穷级数》流数理论的实质概括为他的重点在于一个变量的函数而不在于多变量的方程在于自变量的变化与函数的变化的比的构成最在于决定这个比当变化趋于零时的极限。   三、19世纪导数----逐渐成熟的理论1750年达朗贝尔在为法国科学家院出版的《 百科 全书》第五版写的“微分”条目中提出了关于导数的一种观点可以用现代符号简单表示{dy/dx)=lim(oy/ox)。1823年柯西在他的《无穷小分析概论》中定义导数如果函数y=f(x)在变量x的两个给定的界限之间保持连续并且我们为这样的变量指定一个包含在这两个不同界限之间的值那么是使变量得到一个无穷小增量。19世纪60年代以后魏尔斯特拉斯创造了ε-δ语言对微积分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极限重加表达导数的定义也就获得了今天常见的形式。   四、实无限将异军突起微积分第二轮初等化或成为可能 微积分学理论基础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实无限理论即无限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一种真实的存在另一种是潜无限指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过程比如无限接近。就历史来看两种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中实无限用了150年后来极限论就是现在所使用的。光是电磁波还是粒子是一个物理学长期争论的问题后来由波粒二象性来统一。微积分无论是用现代极限论还是150年前的理论都不是最好的手段。   高中 数学 学习方法   1、填空题后几题可能涉及向量数量积(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六边形和圆锥曲线为载体,数形结合求数量积和参数)、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及参数范围、数列与圆锥曲线基本量的计算,运用抽象函数的性质求函数值与解不等式、三角形的计算与三角求值,命题的否定与必要不充分条件也是易错点。   2、三角复习,应重视以图形为载体运用三角变换求角的方法与注意点,已知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或高等如何解三角形。   3、立体几何复习应关注符号语言表述的命题的真假判断,共(异)面的判断与证明、用性质定理寻找平行线与垂线的方法,运用三棱锥体积求点面距离。   4、解析几何要围绕主干知识——椭圆的方程和性质,运用圆心的轨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椭圆标准方程的变形、直线斜率、圆的性质和平面几何知识推证椭圆的一些基本性质,会对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唯一性、不变性、恒成立等性质进行论证、运用。   5、数列复习应重视对差、等比数列的综合运用。掌握证明一个数列不是等差(比)数列的方法,会用整数的基本性质和求不定方程整数解的方法求解数列的基本量,证明数列的一些基本性质(如无穷子数列项的整除性质和不等关系)。   6、应用题可从解三角形、概率、数列求和、函数、立几等模型出发构建数学模型,概率应用题应注意解题规范。   7、关注高等数学知识与竞赛试题在解题中的指导作用。
水元素sl2023-06-03 14:30:051

求高中数学导数常用八个公式 导数四个运算法则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1.C′=0(C为常数)2.(x∧n)′=nx∧(n-1)3.(sinx)′=cosx4.(cosx)′=-sinx5.(lnx)′=1/x6.(e∧x)′=e∧x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u±v)′=u′±v′(uv)′=u′v+uv′(u/v)′=(u′v-uv′)/v²复合函数的导数:(f(g(x))′=(f(u))′(g(x))′.u=g(x)
kikcik2023-06-03 14:30:051

高中数学常用导数公式

  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高中数学常用的导数公式有哪些呢?为此我为大家推荐了一些高中数学常用导数公式,欢迎大家参阅。   高中数学导数公式   1.y=c(c为常数) y"=0   2.y=x^n y"=nx^(n-1)   3.y=a^x y"=a^xlna   y=e^x y"=e^x   4.y=logax y"=logae/x   y=lnx y"=1/x   5.y=sinx y"=cosx   6.y=cosx y"=-sinx   7.y=tanx y"=1/cos^2x   8.y=cotx y"=-1/sin^2x   9.y=arcsinx y"=1/√1-x^2   10.y=arccosx y"=-1/√1-x^2   11.y=arctanx y"=1/1+x^2   12.y=arccotx y"=-1/1+x^2   高中数学常用推导公式   在推导的过程中有这几个常见的公式需要用到:   1.y=f[g(x)],y"=f"[g(x)]•g"(x)『f"[g(x)]中g(x)看作整个变量,而g"(x)中把x看作变量』   2.y=u/v,y"=u"v-uv"/v^2   3.y=f(x)的反函数是x=g(y),则有y"=1/x"   证:1.显而易见,y=c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所以处处的切线都是平行于x的,故斜率为0。用导数的定义做也是一样的:y=c,⊿y=c-c=0,lim⊿x→0⊿y/⊿x=0。   2.这个的推导暂且不证,因为如果根据导数的定义来推导的话就不能推广到n为任意实数的一般情况。在得到 y=e^x y"=e^x和y=lnx y"=1/x这两个结果后能用复合函数的求导给予证明。   3.y=a^x,   ⊿y=a^(x+⊿x)-a^x=a^x(a^⊿x-1)   ⊿y/⊿x=a^x(a^⊿x-1)/⊿x   如果直接令⊿x→0,是不能导出导函数的,必须设一个辅助的函数β=a^⊿x-1通过换元进行计算。由设的辅助函数可以知道:⊿x=loga(1+β)。   所以(a^⊿x-1)/⊿x=β/loga(1+β)=1/loga(1+β)^1/β   显然,当⊿x→0时,β也是趋向于0的。而limβ→0(1+β)^1/β=e,所以limβ→01/loga(1+β)^1/β=1/logae=lna。   把这个结果代入lim⊿x→0⊿y/⊿x=lim⊿x→0a^x(a^⊿x-1)/⊿x后得到lim⊿x→0⊿y/⊿x=a^xlna。   可以知道,当a=e时有y=e^x y"=e^x。   4.y=logax   ⊿y=loga(x+⊿x)-logax=loga(x+⊿x)/x=loga[(1+⊿x/x)^x]/x   ⊿y/⊿x=loga[(1+⊿x/x)^(x/⊿x)]/x   因为当⊿x→0时,⊿x/x趋向于0而x/⊿x趋向于∞,所以lim⊿x→0loga(1+⊿x/x)^(x/⊿x)=logae,所以有   lim⊿x→0⊿y/⊿x=logae/x。   可以知道,当a=e时有y=lnx y"=1/x。   这时可以进行y=x^n y"=nx^(n-1)的推导了。因为y=x^n,所以y=e^ln(x^n)=e^nlnx,   所以y"=e^nlnx•(nlnx)"=x^n•n/x=nx^(n-1)。   5.y=sinx   ⊿y=sin(x+⊿x)-sinx=2cos(x+⊿x/2)sin(⊿x/2)   ⊿y/⊿x=2cos(x+⊿x/2)sin(⊿x/2)/⊿x=cos(x+⊿x/2)sin(⊿x/2)/(⊿x/2)   所以lim⊿x→0⊿y/⊿x=lim⊿x→0cos(x+⊿x/2)•lim⊿x→0sin(⊿x/2)/(⊿x/2)=cosx   6.类似地,可以导出y=cosx y"=-sinx。   7.y=tanx=sinx/cosx   y"=[(sinx)"cosx-sinx(cos)"]/cos^2x=(cos^2x+sin^2x)/cos^2x=1/cos^2x   8.y=cotx=cosx/sinx   y"=[(cosx)"sinx-cosx(sinx)"]/sin^2x=-1/sin^2x   9.y=arcsinx   x=siny   x"=cosy   y"=1/x"=1/cosy=1/√1-sin^2y=1/√1-x^2   10.y=arccosx   x=cosy   x"=-siny   y"=1/x"=-1/siny=-1/√1-cos^2y=-1/√1-x^2   11.y=arctanx   x=tany   x"=1/cos^2y   y"=1/x"=cos^2y=1/sec^2y=1/1+tan^2x=1/1+x^2   12.y=arccotx   x=coty   x"=-1/sin^2y   y"=1/x"=-sin^2y=-1/csc^2y=-1/1+cot^2y=-1/1+x^2   另外在对双曲函数shx,chx,thx等以及反双曲函数arshx,archx,arthx等和其他较复杂的复合函数求导时通过查阅导数表和运用开头的公式与   4.y=u土v,y"=u"土v"   5.y=uv,y=u"v+uv"   均能较快捷地求得结果。
康康map2023-06-03 14:30:041

高中数学导数的基本公式

导数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求导函数的一般步骤、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定义求导数、导数的加(减)法法则、导数的乘法法则、导数的除法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等知识点。其中理解导数的定义是关键,同时也要熟记常见的八种函数的导数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常见考法   在阶段考中,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考查求导的知识,在高考中,主要是融合在函数解答题中联合考查求导的知识。一般求导容易解答。直接利用求导的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解答。   (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 △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 △y = f(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 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这时函数 y = f(x) 对于区间 I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 y = f(x) 的导函数,记作 y", f"(x), dy/dx, 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 (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 f¢(x)
铁血嘟嘟2023-06-03 14:28:291

高中数学导数的基本公式

导数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求导函数的一般步骤、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定义求导数、导数的加(减)法法则、导数的乘法法则、导数的除法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等知识点。其中理解导数的定义是关键,同时也要熟记常见的八种函数的导数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常见考法   在阶段考中,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考查求导的知识,在高考中,主要是融合在函数解答题中联合考查求导的知识。一般求导容易解答。直接利用求导的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解答。   (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y=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f¢(x)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03 14:28:281

高中数学导数的基本公式

导数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函数的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求导函数的一般步骤、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定义求导数、导数的加(减)法法则、导数的乘法法则、导数的除法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等知识点。其中理解导数的定义是关键,同时也要熟记常见的八种函数的导数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常见考法   在阶段考中,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考查求导的知识,在高考中,主要是融合在函数解答题中联合考查求导的知识。一般求导容易解答。直接利用求导的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解答。   (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y=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f¢(x)
九万里风9 2023-06-03 14:28:271

高中数学导数公式有哪些?

高中常用导数公式表如下:原函数:y=c(c为常数),导数: y"=0;原函数:y=x^n,导数:y"=nx^(n-1);原函数:y=tanx,导数: y"=1/cos^2x;原函数:y=cotx,导数:y"=-1/sin^2x;原函数:y=sinx,导数:y"=cosx;原函数:y=cosx。导数: y"=-sinx;原函数:y=a^x,导数:y"=a^xlna;原函数:y=e^x,导数: y"=e^x;原函数:y=logax,导数:y"=logae/x;原函数:y=lnx,导数:y"=1/x。高中数学导数学习方法:2.一般情况下,令导数=0,求出极值点;在极值点的两边的区间,分别判断导数的符号,是正还是负;正的话,原来的函数则为增,负的话就为减,然后根据增减性就能大致画出原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就可以求出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最大值或最小值等。3.特殊情况下,导数本身符号可以直接确定,也就是导数等于0无解时,说明在整个这一段上,原函数都是单调的。如果导数恒大于0,就增;如果导数恒小于0,就减。
gitcloud2023-06-03 14:22:351

高中数学。频率,组距,概率,求三者的公式

频率:频数/总数组距:(最大数--最小的数)/组数概率:理论上事件A发生的次数/事件发生总数众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矩形的底边中点的横坐标。算术平均数:频率分布直方图每组数值的中间值乘以频率后相加。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所有的频率乘以数值后的和相加。中位数: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成两个面积相等部分的平行于Y轴的直线横坐标扩展资料 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样本数据的连续可取数值,按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把样本数据分为m组,使最大值和最小值落在开区间(a,b)内,a略小于样本数据的最小值,b略大于样本数据的最大值。 组距为d=(b-a)/m,各数据组的边界范围按左闭右开区间,如[a,a+d),[a+d,a+2d),……[a+(m-1)d,b)。纵轴表示频率除以组距(落在各组样本数据的个数称为频数,频数除以样本总个数为频率)的值,以频率和组距的商为高、组距为底的矩形在直角坐标系上来表示,由此画成的统计图叫做频率分布直方图。
ardim2023-06-01 08:04:434

高中数学75%分位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75读作七十五这是一个两位数。
拌三丝2023-05-29 09:40:472

高中数学必修课占高考题的百分之多少

必修占到约60~70%的样子,像必修一集合与函数,必修二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必修4三角函数与向量,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与不等式都是在高考中很重要的。必修3的统计概率比较简单!另外还有导数与椭圆(圆锥取钱)也是...
真颛2023-05-28 07:25:261

高中数学怎么求百分位数?

百分位数怎么算高中具体的百分位数的计算步骤,首先第一步就是用递增的顺序将原始数据进行一个排列,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个从小到大的排列出来,然后计算指数i=np%,第三步就是在得出来的计算中分为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i不是整数,第二个概念就是i是整数。对于有限的数集,可以通过把所有观察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如果观察值有偶数个,则中位数不唯一,通常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即二分位数。一个数集中最多有一半的数值小于中位数,也最多有一半的数值大于中位数。如果大于和小于中位数的数值个数均少于一半,那么数集中必有若干值等同于中位数。计算有限个数的数据的二分位数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同类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中间那个数据就是这群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那2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就是这群数据的中位数。以上就是关于百分位的具体计算步骤以及计算方法,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弄清楚!
陶小凡2023-05-28 07:25:231

高中数学,某个数据在前百分之几的位置就是第几百分位数吗?

不是的,这是概念问题。比如题主考试百分制的,班里共100人,题主考了100分。显然题主是第一名,我们可以说题主的成绩是班级前百分之一,代表题主是第一名。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说题主是班级前百分之五,也就是说题主是班级考得最好的5人中的一个,显然这也是对的。
Chen2023-05-28 07:25:222

高中数学关于卡方的知识 越详细越好,还需卡方值对应的概率!

如果k>10.828,就有99.9%的把握认为“X与Y有关系”; 如果k>7.879,就有99.5%的把握认为“X与Y有关系”; 如果k>6.635,就有99%的把握认为“X与Y有关系”; 如果k>5.024,就有97.5%的把握认为“X与Y有关系”; 如果k>3.841,就有95%的把握认为“X与Y有关系”; 如果k>2.706,就有90%的把握认为“X与Y有关系”; 如果k≤2.706,就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X与Y有关系”.
左迁2023-05-26 13:01:501

高中数学零点定理我很奇怪为什么零点定理不是 fa乘以fb不是小于或等于零,而是直接小于零?

这么说吧,这个是要看区间的 比如[a,b],则要求f(a)*f(b)
无尘剑 2023-05-26 08:18:251

高中数学选修2--2,定积分的概念和应用。求定积分。

①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结果为0,(y=sinx/2是奇函数)
韦斯特兰2023-05-25 18:52:262

高中数学的定积分公式

△xi=1/nxi=i/n∫[0~1]x²dx=lim(n→∞)∑f(xi)△xi=lim(n→∞)∑(i/n)²·1/n=lim(n→∞)1/n³·∑i²=lim(n→∞)1/n³·(1²+2²+……+n²)=lim(n→∞)1/n³·1/6·n(n+1)(2n+1)=lim(n→∞)1/6·(1+1/n)(2+1/n)=1/6·1·2=1/3
凡尘2023-05-25 18:52:225

高中数学的定积分公式

△xi=1/nxi=i/n∫[0~1]x²dx=lim(n→∞)∑f(xi)△xi=lim(n→∞)∑(i/n)²·1/n=lim(n→∞)1/n³·∑i²=lim(n→∞)1/n³·(1²+2²+……+n²)=lim(n→∞)1/n³·1/6·n(n+1)(2n+1)=lim(n→∞)1/6·(1+1/n)(2+1/n)=1/6·1·2=1/3
凡尘2023-05-25 18:52:205

高中数学--怎样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最值

除带极点外 还要把X的取直范围的端点带入
NerveM 2023-05-25 12:17:014

高中数学导数怎么求?

十六个基本导数公式(y:原函数;y":导函数): 1、y=c,y"=0(c为常数) 2、y=x^μ,y"=μx^(μ-1)(μ为常数且μ≠0)。3、y=a^x,y"=a^x lna;y=e^x,y"=e^x。4、y=logax, y"=1/(xlna)(a>0且 a≠1);y=lnx,y"=1/x。5、y=sinx,y"=cosx。6、y=cosx,y"=-sinx。7、y=tanx,y"=(secx)^2=1/(cosx)^2。8、y=cotx,y"=-(cscx)^2=-1/(sinx)^2。9、y=arcsinx,y"=1/√(1-x^2)。10、y=arccosx,y"=-1/√(1-x^2)。11、y=arctanx,y"=1/(1+x^2)。12、y=arccotx,y"=-1/(1+x^2)。13、y=shx,y"=ch x。14、y=chx,y"=sh x。15、y=thx,y"=1/(chx)^2。16、y=arshx,y"=1/√(1+x^2)。导数小知识:1、导数的四则运算: (uv)"=uv"+u"v (u+v)"=u"+v" (u-v)"=u"-v" (u/v)"=(u"v-uv")/v^2  。2、原函数与反函数导数关系(由三角函数导数推反三角函数的):  y=f(x)的反函数是x=g(y),则有y"=1/x"。3、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等于已知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导数,乘以中间变量对自变量的导数(称为链式法则)。
mlhxueli 2023-05-25 12:16:261

高中数学导数如何学习

相对来说导数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它的几乎所有题目,都是一个套路。首先要把几个常用求导公式记清楚;然后在解题时先看好定义域;对函数求导,对结果通分(这样会让下面判断符号比较容易);接下来,一般情况下,令导数=0,求出极值点;在极值点的两边的区间,分别判断导数的符号,是正还是负;正的话,原来的函数则为增,负的话就为减,然后根据增减性就能大致画出原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就可以求出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最大值或最小值等。如果特殊情况,导数本身符号可以直接确定,也就是导数等于0无解时,说明在整个这一段上,原函数都是单调的。如果导数恒大于0,就增;反之,就减。无论大题,小题,应用题,都是这个套路。应用题的话只是需要认真理解下题意,实际的操作比普通的导数大题还简单,因为基本不涉及到参数的讨论。这是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Ntou1232023-05-25 12:16:163

高中数学中,导数主要有什么概念和意义?

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者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导数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定义[1](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y=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北有云溪2023-05-25 12:16:061

高中数学中的导数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者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导数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导数定义[1](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 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 △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 △y = f(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 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这时函数 y = f(x) 对于区间 I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 y = f(x) 的导函数,记作 y", f"(x), dy/dx, 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瑞瑞爱吃桃2023-05-25 12:16:042

高中数学中,导数主要有什么概念和意义?

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导数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定义(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 x(x0+ 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 y=f(x0+ 相)-f(x0);如果 y与 x之比当 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
NerveM 2023-05-25 12:16:021

高中数学导数的定义理解

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者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导数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导数定义[1](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 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 y = f(x) 在点 x0 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 x 在 x0 处有变化 △x ( x - x0 也在该邻域内 ) 时,相应地函数变化 △y = f(x) - f(x0) ;如果 △y 与 △x 之比当 △x→0 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 y = f(x) 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为 f"(x0) ,即 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 y = f(x) 在开区间 I 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 I 内可导。这时函数 y = f(x) 对于区间 I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 x 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 y = f(x) 的导函数,记作 y", f"(x), dy/dx, 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5-25 12:15:581

高中数学中,导数主要有什么概念和意义?

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者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导数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定义[1](一)导数第一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一定义(二)导数第二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二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如果函数y=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水元素sl2023-05-25 12:15:581

高中数学竞赛要用到的公式定理

给你推荐一本书吧!《新阳光金盘奥赛》
水元素sl2023-05-25 12:15:531

高中数学中平面的法向量是怎么求的?

写出与这个平面平行的两个向量坐标,如(1,2,3),(4,5,6).不共线的.然后设法向量为(x,y,z),分别与前面两个向量相乘使其为零,即x+2y+3z=0,4x+5y+6z=0.任意设一个如设X=1,解方程即可求出Y与Z,设事可根据具体题目设的简单些.
真颛2023-05-25 07:25:071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 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的五种列法细析

直线方程? 点斜式 截距式 两点式 斜截式 之类的? 点斜式 知道一点(x1,y1) 和斜率k Y-y1=k(X-x1)带入已知就能算出来了。截距式 知道直线与X轴截距离a 和与Y轴的截距b x/a+y/b=1两点式 直线l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 k=(y2-y1)/(x2-x1)知道了K 再用点斜式。斜截式 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K,求直线的方程就是知道了坐标为(0.b) 和斜率K。 带入点斜式就行了。
ardim2023-05-25 07:24:561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位置关系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位置关系一   1、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²+y²+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利用判别式b²-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²-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²-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²-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位置关系二   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x-a)²+(y-b)²=r²上任意一点(X0,Y0)该点的切线方程:   (X-a)(X0-a)+(Y-b)(Y0-b)=r*2   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还可以直接将   直线方程: 与圆的方程: 联立得出   若判别式>0 则该方程有两个根,即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相交;   若判别式=0 则该方程有一个根,即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相切;   若判别式<0 则该方程有零个根,即直线与圆有零个交点,相离。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位置关系判断   1.如果直线方程y=kx+m,圆的方程为(x-a)²+(y-b)²=r²,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Px²+Qx+R=0(P≠0),那么:   当△<0时,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   当△=0时,直线与圆相切;   当△>0时,直线与圆相交。   2.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半径为r   d>r,则直线与圆相离,反之相交   d=r,则直线与圆相切
mlhxueli 2023-05-25 07:24:561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位置关系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位置关系一 1、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位置关系二 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x-a)2+(y-b)2=r2上任意一点(X0,Y0)该点的切线方程: (X-a)(X0-a)+(Y-b)(Y0-b)=r*2 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还可以直接将 直线方程: 与圆的方程: 联立得出 若判别式>0 则该方程有两个根,即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相交; 若判别式=0 则该方程有一个根,即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相切; 若判别式<0 则该方程有零个根,即直线与圆有零个交点,相离。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位置关系判断 1.如果直线方程y=kx+m,圆的方程为(x-a)2+(y-b)2=r2,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Px2+Qx+R=0(P≠0),那么: 当△<0时,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 当△=0时,直线与圆相切; 当△>0时,直线与圆相交。 2.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半径为r d>r,则直线与圆相离,反之相交 d=r,则直线与圆相切
善士六合2023-05-25 07:24:561

高中数学[坐标变换]求大神帮助

①平移变换:先右移1个单位,下移1个单位使椭圆中心在原点,此时为x/9+y/4=1 ②伸缩变换:横坐标变成原来的1/3,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2, 此时为单位圆x+y=1 合成变换:x变成3(x-1),y变成2(y+1)
善士六合2023-05-25 07:24:351

高中数学极轴是什么

在平面上,取一点O称为极点,从O出发的一射线OX称为‘极轴"。在平面上取定一点O,称为极点。从O出发引一条射线Ox,称为极轴。再取定一个单位长度,通常规定角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这样,平面上任一点P的位置就可以用线段OP的长度ρ以及从Ox到OP的角度θ来确定,有序数对(ρ,θ)就称为P点的极坐标,记为P(ρ,θ);ρ称为P点的极径,θ称为P点的极角。建立极坐标系的要素是极点;极轴;长度单位;角度单位和它的正方向。此种坐标系的原点叫做“极点”,极轴是以极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以极点为观测点。扩展资料:极轴的应用:1、用于定位和导航。极坐标通常被用于导航,作为旅行的目的地或方向可以作为从所考虑的物体的距离和角度。2、有些几何轨迹问题如果用极坐标法处理,它的方程比用直角坐标法来得简单,描图也较方便。1694年,J.贝努利利用极坐标引进了双纽线,这曲线在18世纪起了相当大的作用。3、建模有径向对称的系统提供了极坐标系的自然设置,中心点充当了极点。这种用法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在适用于径向对称的水井时候的地下水流方程。有径向力的系统也适合使用极坐标系。这些系统包括了服从平方反比定律的引力场,以及有点源的系统,如无线电天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轴
小白2023-05-25 07:24:251

高中数学中的极坐标系是什么意思急需知道

极坐标就是给定一个点和一个射线轴,采用描述距离改点的长度和射线轴的夹角来描述点的位置。
铁血嘟嘟2023-05-25 07:24:251

高中数学的集合怎么学?

留个邮箱吧
小白2023-05-24 22:50:3012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概念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是集合。 集合  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做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如(1)阿Q正传中出现的不同汉字(2)全体英文大写字母。任何集合是它自身的子集.一般的,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集合符号,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   『说明一下:如果集合 A 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则 A 称作是 B 的子集,写作 A �6�7 B。若 A 是 B 的子集,且 A 不等于 B,则 A 称作是 B 的真子集,一般写作 A �6�3 B。 中学教材课本里将 �6�3 符号下加了一个 ≠ 符号(如右图), 不要混淆,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   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集合的三种运算法则  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   交集: 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   例如,全集U={1,2,3,4,5} A={1,3,5} B={1,2,5} 。那么因为A和B中都有1,5,所以A∩B={1,5} 。再来看看,他们两个中含有1,2,3,5这些个元素,不管多少,反正不是你有,就是我有。那么说A∪B={1,2,3,5}。 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A∩B。 集合  有趣的是;例如在1到105中不是3,5,7的整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结果是3,5,7每项减1再相乘。48个。   无限集: 定义:集合里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有限集:令N*是正整数的全体,且N_n={1,2,3,……,n},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集合A与N_n一一对应,那么A叫做有限集合。   差:以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x│x∈A,x不属于B}。   注:空集包含于任何集合,但不能说“空集属于任何集合”. 集合  补集:是从差集中引出的概念,指属于全集U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CuA={x|x∈U,且x不属于A}   空集也被认为是有限集合。   例如,全集U={1,2,3,4,5} 而A={1,2,5} 那么全集有而A中没有的3,4就是CuA,是A的补集。CuA={3,4}。   在信息技术当中,常常把CuA写成~A。 集合集合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每一个对象都能确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没有确定性就不能成为集合,例如“个子高的同学”“很小的数”都不能构成集合。这个性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集合是否能形成集合。   2.独立性: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集合本身的个数必须为自然数。   3.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如写成{1,1,2},等同于{1,2}。互异性使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   4.无序性:{a,b,c}{c,b,a}是同一个集合。   5.纯粹性:所谓集合的纯粹性,用个例子来表示。集合A={x|x<2},集合A 中所有的元素都要符合x<2,这就是集合纯粹性。   6.完备性:仍用上面的例子,所有符合x<2的数都在集合A中,这就是集合完备性。完备性与纯粹性是遥相呼应的。 集合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 集合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   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x<π}   3.图式法(Venn图)﹕为了形象表示集合,我们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或者说圆圈),用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集合  4.自然语言   常用数集的符号:   (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   (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6)复数集合计作C   集合的运算:   集合交换律   A∩B=B∩A   A∪B=B∪A   集合结合律   (A∩B)∩C=A∩(B∩C)   (A∪B)∪C=A∪(B∪C)   集合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集合德.摩根律 集合  Cu(A∩B)=CuA∪CuB   Cu(A∪B)=CuA∩CuB   集合“容斥原理”   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   card(A∪B)=card(A)+card(B)-card(A∩B)   card(A∪B∪C)=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   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   集合吸收律   A∪(A∩B)=A   A∩(A∪B)=A   集合求补律   A∪CuA=U   A∩CuA=Φ   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   德摩根律 A-(BUC)=(A-B)∩(A-C)   A-(B∩C)=(A-B)U(A-C)   ~(BUC)=~B∩~C   ~(B∩C)=~BU~C   ~Φ=E ~E=Φ   特殊集合的表示   复数集 C    集合  实数集 R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N*(N+)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5-24 22:50:293

高中数学集合的符号意义和读法

A={1,2}读做集合A中有1,2元素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5-24 22:50:283

高中数学的矩阵可以用加法吗

可以
黑桃花2023-05-24 18:38:334

1 空间向量在高中数学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用空间向量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在空间特别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引入空间向量,可以为解决三维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几何问题增加一种理想的代数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讲述空间向量的部分约占14课时(当然它的应用不止在这14课时),它被包含在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简称“9(B)”)中,含有空间向量的高二下学期的数学教科书简称“第二册(下B)”;与它平行,仍用传统方法来阐述高中立体几何内容的教科书简称“第二册(下A)”.两本教科书第九章的章名一样,并且都用36课时进行教学.   综上,“空间向量”这部分内容具有“必学”和“选学”两重性.按照大纲第10页的脚注规定“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9(A)和9(B)两个方案中只选一个执行”,9(B)具有选学的性质;但大纲把“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作为必学内容,如果学生不按“第二册(下A)”教科书来学习,那么空间向量对于他们就是必学内容.   “空间向量”这部分内容,大致可分成“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与“空间向量的应用”这两个模块.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包括:   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及其坐标表示,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坐标系,能将空间向量用坐标轴上的单位向量线性表示,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或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包括: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④能用空间坐标系与向量方法解决夹角与距离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应注意由于维数增加所带来的影响.
豆豆staR2023-05-24 18:37:311

空间向量在高中数学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用空间向量处理某些立体几何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在空间特别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引入空间向量,可以为解决三维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几何问题增加一种理想的代数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讲述空间向量的部分约占14课时(当然它的应用不止在这14课时),它被包含在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简称“9(B)”)中,含有空间向量的高二下学期的数学教科书简称“第二册(下B)”;与它平行,仍用传统方法来阐述高中立体几何内容的教科书简称“第二册(下A)”。两本教科书第九章的章名一样,并且都用36课时进行教学。  综上,“空间向量”这部分内容具有“必学”和“选学”两重性。按照大纲第10页的脚注规定“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9(A)和9(B)两个方案中只选一个执行”,9(B)具有选学的性质;但大纲把“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作为必学内容,如果学生不按“第二册(下A)”教科书来学习,那么空间向量对于他们就是必学内容。  “空间向量”这部分内容,大致可分成“空间向量及其运算”与“空间向量的应用”这两个模块。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包括:  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及其坐标表示,了解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坐标系,能将空间向量用坐标轴上的单位向量线性表示,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或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包括: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等概念。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  ④能用空间坐标系与向量方法解决夹角与距离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应注意由于维数增加所带来的影响。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5-24 18:37:281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

移项:(λn-1)i=(m-λ)j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要相等,除非都是零向量所以λn-1=0,m-λ=0
ardim2023-05-24 18:37:271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加法

.........
wpBeta2023-05-24 18:37:264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

你这是问什么,光给一个平面向量,这该从何说起?
无尘剑 2023-05-24 18:37:252

高中数学中引入“向量”有什么意义,主要用于那些方面,有啥好处!

从数学发展史来看,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空间的向量结构并未被数学家们所认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把空间的性质与向量运算联系起来,使向量成为具有一套优良运算通性的数学体系.   向量能够进入数学并得到发展,首先应从复数的几何表示谈起.18世纪末期,挪威测量学家威塞尔首次利用坐标平面上的点来表示复数a+bi,并利用具有几何意义的复数运算来定义向量的运算.把坐标平面上的点用向量表示出来,并把向量的几何表示用于研究几何问题与三角问题.人们逐步接受了复数,也学会了利用复数来表示和研究平面中的向量,向量就这样平静地进入了数学.   但复数的利用是受限制的,因为它仅能用于表示平面,若有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需要寻找所谓三维“复数”以及相应的运算体系.19世纪中期,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发明了四元数(包括数量部分和向量部分),以代表空间的向量.他的工作为向量代数和向量分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随后,电磁理论的发现者,英国的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思韦尔把四元数的数量部分和向量部分分开处理,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向量分析.   三维向量分析的开创,以及同四元数的正式分裂,是英国的居伯斯和海维塞德于19世纪8O年代各自独立完成的.他们提出,一个向量不过是四元数的向量部分,但不独立于任何四元数.他们引进了两种类型的乘法,即数量积和向量积.并把向量代数推广到变向量的向量微积分.从此,向量的方法被引进到分析和解析几何中来,并逐步完善,成为了一套优良的数学工具.
CarieVinne 2023-05-24 18:37:051

高中数学向量该怎样学习啊

学会想象
九万里风9 2023-05-24 18:37:053

高中数学中,集合有哪些分类?

集合有非负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左迁2023-05-24 12:08:523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公式总结1.焦半径公式 ,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PF1│= a + eXo│PF2│= a - eXo(F1 F2分别为其左,右焦点)2.通径长 = 2b2/a3.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S⊿PF1F2 = b2tan(θ/2) (θ为∠F1PF2)(这个可能有点难理解,不过结合第一定义可以较快的推,双曲线的也是同样方法)4.(左)准点Q (自己取的名字方便叙述,准线与X轴的焦点)过左焦点F1的任意一条线与椭圆交与A ,B 那么一定有:X轴平分∠AQB(在右边也是一样)圆锥曲线公式二.双曲线1.通径就不说了 2.焦半径公式(有8个,很难打符号的,不过可以根据极坐标方程来直接解答,比焦半径公式还快一些)3.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S⊿PF1F2 =b2cot(θ/2) (左右支都是它)圆锥曲线公式三.抛物线y2=2px (p>0)过焦点的直线交它于A(X1,Y1),B(X2,Y2)两点1.│AB│=X1 + X2 + p =2p/sin2θ (θ为直线AB的倾斜角)2. Y1*Y2 = -p2 , X1*X2 = p2/43.1/│FA│ + 1/│FB│ = 2/p4.结论:以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线切5.焦半径公式:│FA│= X1 + p/2 = p/(1-cosθ)圆锥曲线公式四. 通性直线与圆锥曲线 y= F(x) 相交于A ,B,则│AB│=√(1+k2) * [√Δ/│a│]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圆为椭圆的特例),抛物线,双曲线。圆锥曲线(二次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焦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的商是常数e(离心率)的点的轨迹。当e>1时,为双曲线的一支,当e=1时,为抛物线,当0
韦斯特兰2023-05-24 12:08:501

用导数法求圆锥曲线的切线 高中数学

设在椭圆上有一点P(x1,y1)经过此点椭圆的切线方程为:x1*x/a^2+y1*y/b^2=1方法一:设切线的方程为Y-Yo=k(X-Xo)即Y=k(X-Xo)+Yo①把①式代入椭圆方程X^2/a^2+Y^2/b^2=1,得:X^2/a^2+[k(X-Xo)+Yo]^2/b^2=1即:b^2·X^2+a^2·[k^2·(X-Xo)^2+Yo^2+2Yo·k(X-Xo)]=a^2·b^2即:(b^2+a^2·k^2)X^2-(2a^2·k^2·Xo-2a^2·k)X+(a^2·k^2·Xo^2+a^2·Yo^2-2a^2·k·Xo-a^2·b^2)=0由于切线Y-Yo=k(X-Xo)与椭圆X^2/a^2+Y^2/b^2=1相切,所以上式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数解。则△=(2a^2·k^2·Xo-2a^2·k)^2-4(b^2+a^2·k^2)(a^2·k^2·Xo^2+a^2·Yo^2-2a^2·k·Xo-a^2·b^2)=0则有k=-(b^2·Xo)/(a^2·Yo)把k=-(b^2·Xo)/(a^2·Yo)代入切线方程Y-Yo=k(X-Xo),得:(a^2·Yo)(Y-Yo)=-(b^2·Xo)(X-Xo)即:a^2·Yo·Y+b^2·Xo·X=a^2·Yo^2+b^2·Xo^2②又把点(Xo,Yo)代入椭圆方程X^2/a^2+Y^2/b^2=1,得:Xo^2/a^2+Yo^2/b^2=1即b^2·Xo^2+a^2·Yo^2=a^2·b^2③把③式代入②式,得:a^2·Yo·Y+b^2·Xo·X=a^2·b^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2·b^2,得:Xo·X/a^2+Yo·Y/b^2=1方法二:用隐函数求导有椭圆方程两边分别对x求导:b²x²+a²y²-a²b²=02b²x+2a²y*(dy/dx)=0(dy/dx)=-b²x1/(a²y1)即k=-b²x1/(a²y1)则切线方程是:y-y1=k*(x-x1)=[-b²x1/(a²y1)](x-x1)(y-y1)(a²y1)+b²x1(x-x1)=0a²yy1+b²x1x-(a²y1²+b²x1²)=a²yy1+b²x1x-a²b²=0即:xx1/a²+yy1/b²=1双曲线过点(x0,y0)的切线为x0*x/(a^2)-y0*y/(b^2)=1证明:x²/a²-y²/b²=1.对x求导:2x/a²-2yy′/b²=0.(x0,y0)的切线斜率y′=x0b²/y0a²(x0,y0)的切线方程:(y-y0)=x0b²/y0a²(x-x0).注意到b²x0²-a²y0²=a²b².切线方程k可化简为:x0x/a²-y0y/b²=1.求抛物线:y^2=2px在点(a,b)处切线的方程解:抛物线方程两边对x求导:得:2yy"=2p即y"=p/y故抛物线在(a,b)处切线的斜率为p/b所以在(a,b)处切线方程为:y-b=(p/b)(x-a)又:b^2=2pa所以y+b=p(x+a)即抛物线y^2=2px在(a,b)处切线方程为:y+b=p(x+a)
北有云溪2023-05-24 12:08:492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所有的公式

椭圆文字语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小于1的正常数e。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焦点)的距离和等于定长2a的点的集合(设动点为P,两个定点为F1和F2,则PF1+PF2=2a)。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是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标准方程: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x^2/a^2)+(y^2/b^2)=1其中a>b>0,c>0,c^2=a^2-b^2.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x^2/b^2)+(y^2/a^2)=1其中a>b>0,c>0,c^2=a^2-b^2。参数方程:x=acosθ y=bsinθ (θ为参数 ,0≤θ≤2π)双曲线文字语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e。定点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是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标准方程: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x^2/a^2)-(y^2/b^2)=1其中a>0,b>0,c^2=a^2+b^2.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y^2/a^2)-(x^2/b^2)=1.其中a>0,b>0,c^2=a^2+b^2.参数方程:x=asecθ y=btanθ (θ为参数 )直角坐标(中心为原点):x^2/a^2 - y^2/b^2 = 1 (开口方向为x轴) y^2/a^2 - x^2/b^2 = 1 (开口方向为y轴)抛物线文字语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等于1。定点是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是抛物线的准线。参数方程x=2pt^2 y=2pt (t为参数) t=1/tanθ(tanθ为曲线上点与坐标原点确定直线的斜率)特别地,t可等于0直角坐标y=ax^2+bx+c (开口方向为y轴,a≠0) x=ay^2+by+c (开口方向为x轴,a≠0 )圆锥曲线(二次非圆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方程为ρ=ep/(1-ecosθ)其中e表示离心率,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西柚不是西游2023-05-24 12:08:483

高中数学椭圆问题 高分啊```

(1)c^2=a^2-b^2=16, b^2=a^2-16x^2/a^2+y^2/b^2=1; 把点(5,0)带入方程,解得a=5,b=3;标准方程式x^2/25+y^2/9=1(2)c^2=a^2-b^2=4, b^2=a^2-4y^2/a^2+x^2/b^2=1; 把点(1,0)带入方程,解得a^2=5,b^2=1;标准方程式y^2/5+x^2/1=1
黑桃花2023-05-24 12:08:443

高中数学椭圆方程问题

数形结合的题,你给弄复杂了。圆x2+y2=a2(a>0)是以原点为心,a为半径的圆。x2/9+ y2/4=1是以原点为心,2为半短轴,3为半长轴椭圆。当a=2或a=3时,圆和椭圆相切且有两个交点;当2<a<3时,圆和椭圆相交且有四个交点;当a<2时,圆含于椭圆内;当a>3时,圆完全包含椭圆。
余辉2023-05-24 12:08:403

高中数学复合函数到底是什么

在数学领域,两个函数的复合函数指一个将第一个函数作用于参数,然后再将第二个函数作用于所得结果的函数。f和g的复合函数g o f具体来说,给定两个函数f : X → Y和g : Y → Z,其中f的陪域等于g的定义域(称为f、g可复合),则其复合函数,记为g o f,以X为定义域,Z为陪域,并将任意x∈X映射为g(f(x))。有时也省略复合记号“o”,直接写作g f。函数的复合满足结合律:若f、g可复合,g、h可复合,则有:h o (g o f) = (h o g) o f函数的复合可以看作是二元关系复合的一个特例。参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39158241524728307.html?oldq=1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5-24 07:49:206

高中数学复合函数到底是什么

复合函数概念:设函数y=f(u)的定义域为D,函数u=g(x)的定义域为E,且函数u的值域M属于D,则由下式确定的函数:y=f(g(x)),x属于E。称为由函数u和y构成的复合函数。它的定义域是E。注意:函数u的值域必须含在函数f的定义域内,否则不构成复合函数。
无尘剑 2023-05-24 07:49:16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