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图形变换部分:尺规作图的原理是什么?五种基本作图方法是哪五种?
初中阶段五种基本作图分别是: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平分已知角(即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初中阶段图形的变换较多,所以作图的原理也不一样. 就拿五种基本作图来说,都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给出作图的证明.现举一例,比如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已知:∠ABC. 求作:∠ABC的平分线. 作法:(1)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BC于D,E;(2)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1/2D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3)作射线BF.射线BF即为∠ABC的平分线. (原理)证明:根据作图可知,BD=BE,DF=EF,BF=BF. 则⊿BDF≌ΔBEF(SSS),故∠ABF=∠CBF. 【在初中图形变换部分内容较多,涉及的方面也不是一个,所以作图原理并非一个.比如:根据三角形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依据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再如图形的平移,则原理是平移的性质(平移图形中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之间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内容较多,故具体依据何原理,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而定.】善士六合2023-08-14 16:49:441
初中数学函数全部公式
函数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当k>0时,图像过一、二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图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当b=0时,y=kx+b = y=kx ,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反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二次函数:y=ax+bx+c(a,b,c是常数a≠0) 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定义:sinA=∠A的对边/斜边=a/c余弦定义: cosA=∠A的邻边/斜边=b/c正切定义: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铁血嘟嘟2023-08-12 08:42:061
关于初中数学的N多概念定义
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对于非负实数来说,是指某个自乘结果等于的实数,表示为(√),其中属于非负实数的平方根称算术平方根。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整式的加减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 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与添括号。数与整式相乘。整式的加减法。 具体要求: (1)掌握用字母表示有理数,了解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 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 (3)了解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会把一个多项式接某个字母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4)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熟练掌握数与整式相乘的运算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整式的加减,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整式的乘除 l·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 (a十b)(a一b)=a2-b2 (a±b)2=a2±2ab+b2 (a±b)(a2±ab+ b2)=a3±b3 具体要求: (1)掌握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会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灵活运用五个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三次)。 (4)通过从幂运算到多项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教学,初步理解“特殊———一般——一特殊”的认识规律。 2·整式的除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具体要求: (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会用它熟练地进行运算。 (2)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 (3)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使运算简便。 1.分式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 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乘方。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具体要求: (l)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最简公分母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分式的加、减与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 2.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 零指数。负整数指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具体要求: (l)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苏萦2023-08-12 08:30:301
关于初中数学的N多概念定义
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对于非负实数来说,是指某个自乘结果等于的实数,表示为(√),其中属于非负实数的平方根称算术平方根。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整式的加减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数与整式相乘。整式的加减法。具体要求:(1)掌握用字母表示有理数,了解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了解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3)了解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会把一个多项式接某个字母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4)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熟练掌握数与整式相乘的运算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5)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整式的加减,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整式的乘除l·整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a十b)(a一b)=a2-b2(a±b)2=a2±2ab+b2(a±b)(a2±ab+b2)=a3±b3具体要求:(1)掌握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会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2)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3)灵活运用五个乘法公式进行运算(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三次)。(4)通过从幂运算到多项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教学,初步理解“特殊---一般--一特殊”的认识规律。2·整式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具体要求:(1)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性质,会用它熟练地进行运算。(2)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运算。(3)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使运算简便。1.分式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乘方。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具体要求:(l)了解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最简公分母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掌握分式的加、减与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会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2.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零指数。负整数指数。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具体要求:(l)了解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kikcik2023-08-12 08:30:251
跪求答案,初中数学
跪的不诚恳可桃可挑2023-08-10 10:18:012
初中数学中公比q怎么算
求公比的方式我已经为大家找来了,感兴趣的小伙伴赶快来看看吧。 求公比q的公式 1、等比数列中的等比中项公式, 已知前项a,后项b,中项G,则q=G/a=b/G;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n=a1q^(n-1),已知,a1,an和n, 则q^(n-1)=an/a1, ∴q=(an/a1)^[1/(n-1)。 什么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就是后一项比前一项的比值都一样的数列,这个比值叫做公比q 比如124816......公比就是2 又比如1/31/91/271/81......公比就是1/3 设通项是an(就是第n项),则a(n+1)=q*an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等比数列:a(n+1)/an=q,n为自然数。 (2)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a1-a1q^n)/(1-q) =a1/(1-q)-a1/(1-q)*q^n(即a-aq^n) (前提:q不等于1) 以上内容就是我为大家找来的公比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可桃可挑2023-08-10 10:15:251
初中数学几何中有哪些重要公式?
中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 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的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教师钻研习题、精通解题方法,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中学数学教材,练好解题的基本功,提高解题技巧,积累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下面介绍的解题方法,都是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有些方法也是中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8、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9、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10.客观性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要求根据一定的关系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类题型。选择题的题型构思精巧,形式灵活,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增大了试卷的容量和知识覆盖面。 填空题是标准化考试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同选择题一样具有考查目标明确,知识复盖面广,评卷准确迅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等优点,不同的是填空题未给出答案,可以防止学生猜估答案的情况。 要想迅速、正确地解选择题、填空题,除了具有准确的计算、严密的推理外,还要有解选择题、填空题的方法与技巧。下面通过实例介绍常用方法。 (1)直接推演法:直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推理或运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传统的解题方法,这种解法叫直接推演法。 (2)验证法:由题设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答案,亦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入条件中去验证,找出正确答案,此法称为验证法(也称代入法)。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用合适的特殊元素(如数或图形)代入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去,从而获得解答。这种方法叫特殊元素法。 (4)排除、筛选法: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解法叫排除、筛选法。 (5)图解法: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象的性质、特点来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称为图解法。图解法是解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 (6)分析法:直接通过对选择题的条件和结论,作详尽的分析、归纳和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的结果,称为分析法。善士六合2023-08-08 09:24:196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公式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sin30:二分之一 sin45:二分之根二 sin60:二分之根三 cos30:二分之根三 cos45:二分之根二 cos60:二分之一 tan30:三分之根三 cos45:一 tan60:根三等比数列: 若q=1 则S=n*a1 若q≠1 推倒过程: S=a1+a1*q+a1*q^2+……+a1*q^(n-1) 等式两边同时乘q S*q=a1*q+a1*q^2+a1*q^3+……+a1*q^ 1式-2式 有 S=a1*(1-q^n)/(1-q) 等差数列 推导过程: S=a1+(a1+d)+(a1+2d)+……(a1+(n-1)*d) 把这个公式倒着写一遍 S=(a1+(n-1)*d) +(a1+(n-2)*d)+(a1+(n-3)*d)+……+a1 上两式相加有 S=(2a1+(n-1)d)*n/2=n*a1+n*(n-1)*d/2北营2023-08-08 09:24:161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图形的公式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 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mlhxueli 2023-08-08 09:24:151
初中数学所有几何图形的公式
常见平面图形常用公式:长方形 S=ab C=(a+b)×2正方形 S=aa 或对角线×对角线÷2 C=4a平行四边形 S=ah三角形 S=ah÷2梯形 S=(a+b)×h÷2圆形 S=πrr C=πd椭圆 S=πrr平面图形名称 符号 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 a—边长 C=4aS=a2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S=ab三角形 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四边形 d,D-对角线长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平行四边形 a,b-边长h-a边的高α-两边夹角 S=ah=absinα菱形 a-边长α-夹角D-长对角线长d-短对角线长 S=Dd/2=a2sinα梯形 a和b-上、下底长h-高m-中位线长 S=(a+b)h/2 =mh圆 r-半径d-直径 C=πd=2πrS=πr2=πd2/4扇形 r—扇形半径a—圆心角度数C=2r+2πr×(a/360)S=πr2×(a/360)弓形 l-弧长b-弦长h-矢高r-半径α-圆心角的度数 S=r2/2·(πα/180-sinα)=r2arccos[(r-h)/r] -(r-h)(2rh-h2)1/2=παr2/360 -b/2·[r2-(b/2)2]1/2=r(l-b)/2 + bh/2≈2bh/3圆环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D-外圆直径d-内圆直径 S=π(R2-r2)=π(D2-d2)/4椭圆 D-长轴d-短轴 S=πDd/4立方图形名称 符号 面积S和体积V正方体 a-边长 S=6a2V=a3长方体 a-长b-宽c-高 S=2(ab+ac+bc)V=abc棱柱 S-底面积h-高 V=Sh棱锥 S-底面积h-高 V=Sh/3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 V=h[S1+S2+(S1S1)1/2]/3拟柱体 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 V=h(S1+S2+4S0)/6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 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 V=πh(R2-r2)直圆锥 r-底半径h-高 V=πr2h/3圆台 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 V=πh(R2+Rr+r2)/3球 r-半径d-直径 V=4/3πr3=πd2/6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 V=πh(3a2+h2)/6=πh2(3r-h)/3a2=h(2r-h)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 V=πh[3(r12+r22)+h2]/6圆环体 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π2Dd2/4桶状体 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 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Ntou1232023-08-08 09:24:082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公式(周长,面积)。物理(力学,电学,热学)公式
初中数学公式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 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 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 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 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 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 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sin30:二分之一 sin45:二分之根二 sin60:二分之根三 cos30:二分之根三 cos45:二分之根二 cos60:二分之一 tan30:三分之根三 cos45:一 tan60:根三等比数列: 若q=1 则S=n*a1 若q≠1 推倒过程: S=a1+a1*q+a1*q^2+……+a1*q^(n-1) 等式两边同时乘q S*q=a1*q+a1*q^2+a1*q^3+……+a1*q^ 1式-2式 有 S=a1*(1-q^n)/(1-q) 等差数列 推导过程: S=a1+(a1+d)+(a1+2d)+……(a1+(n-1)*d) 把这个公式倒着写一遍 S=(a1+(n-1)*d) +(a1+(n-2)*d)+(a1+(n-3)*d)+……+a1 上两式相加有 S=(2a1+(n-1)d)*n/2=n*a1+n*(n-1)*d/2初中物理公式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61℃)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苏萦2023-08-08 09:24:051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几何公式包括:线、角、圆、正方形、矩形等数学学几何的公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相关 文章 : ★ 2020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整理收集 ★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 初三数学函数几何知识点总结 ★ 初中几何定理归纳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常用的数学公式 ★ 初一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大全 ★ 初三中考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 ★ 初中数学几何知识点归纳 ★ 中考数学公式大全 ★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汇总可桃可挑2023-08-08 09:24:051
初中数学中什么是代数式
很多同学学习数学的时候都会经常遇到代数式相关的问题,那么代数式的概念是什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代数式简介 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经有限次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等代数运算所得的式子,或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代数式概念的形式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13世纪,斐波那契(Fibonacci,L.)就开始采用字母表示运算对象,但尚未使用运算符号,韦达(Viete,F.)于1584-1589年间,引入数学符号系统,使代数成为关于方程的理论,因而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代数式的创始人,笛卡儿(Descartes,R.)对韦达的字母用法作了改进,用拉丁字母表中前面的字母a,b,c,...表示已知数,用末尾的一些字母x,y,z,...表示未知数,莱布尼茨(Leibniz,G,W.)对各种符号记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发展并完善了代数式的表示方法。 代数式的知识点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x,=│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以上就是一些代数式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左迁2023-08-08 09:22:301
初中数学几何正多面体
8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 v-e+f=2-2p p为亏格,2-2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V+F-E=2CarieVinne 2023-08-08 09:08:532
初中数学从那一年开始不分几何和代数的?
等过了这个坎一切都会变好的 超好 爆好 无敌好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8 08:56:055
现在初中数学还分代数几何吗
现在初中数学不分代数几何了,反正我们没有分代数几何韦斯特兰2023-08-08 08:56:021
为什么初中数学教材中几何部分与代数部分穿插编排?
好像六十年代以前,代数和几何以及其它的分支都是分开的。从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都是不分的。统统叫做“数学”。过去小学的叫“算术”。中学的分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大学分得更多。现在统一称小学数学、中学数学、大学数学。肖振2023-08-08 08:56:003
初中数学为什么要分为代数几何
算术和图像的区分豆豆staR2023-08-08 08:55:572
初中数学为什么要分为代数几何
因为数学是一类学科的统称,数学下面包含了很多学科.中学阶段学习的数学叫做初等数学,那么初中学习的数学就更简单了,只学习数学当中的代数和平面几何. 其实不止代数,几何.函数,数论,组合数学,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微积分,概率论等等. 你们现在学习的代数和几何其实也是最简单的. 几何又有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等 代数在高等数学里面又学习线性代数 函数还将学习复变函数 以上只是举个例可桃可挑2023-08-08 08:55:521
初中数学为什么要分为代数几何
我是大连的初中物理教师,在我们学校现在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上学年用的是北师大的教材。都是一本书,几何和代数是一个教师讲。因为其内容编排都是混在一起的。不是哪一本书单纯讲数学和几何的。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8 08:55:442
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设计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用以指导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如何设计好“三维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三维目标”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发现,同一教材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甚至在不同的教学时期所体现的三维目标都是一样的,这就使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有些过于保守,有些过于牵强。毋容置疑, “三维目标” 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制定的,而在课标大方向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忽略了目标设计的灵活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教学活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三维度模型”:即维度一:教学计划方案评价;维度二:教学指导过程评价;维度三:教学指导效果评价。基于这一课堂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科学的原理原则,具有科性、知识性,目标的实现过程要与学生的 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2、 教育性原则:即“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是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3、合理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要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4、 可行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在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考虑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动场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5、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三维目标”的确定应贯彻统一原则。不管其按照“阶梯式”还是“螺旋式”都应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程,注意情节的过渡和知识体系的统一。6、 现实性原则: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忽略了教育的现实意义就等于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三维目标”的确应反映时代的主旋律,让学生掌握时代信息,把握时代的脉搏,奏出时代的最强音。7、 过程评价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促进体脑合一, 知行统一;有利于激发雪学生的兴趣和内驱动力,使学生态度认真, 积极主地参与实践活动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整体认知。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生存。8、效果评价性原则:是指“三维目标”实现后有利于学生集体在知识、能力和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进步体现,有利于学生个人拓宽知识面,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后的行为表现; 既能体现学生的技能增长, 又能体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既能体现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又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外显性效果成长的内隐性效果,体现出良好的课堂教学价值。 总之,“三维目标”的设计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个性的需求和个性的优化,教师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要把握好原则与非原则的因素,既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要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要求。Jm-R2023-08-08 08:50:101
初中数学题解答
设语文至少为X分(180+x)/3大于等于88x大于等于76左迁2023-08-08 08:48:317
一道初中数学题: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BCD=60°,AD=CD。
要不要找辅导老师?九万里风9 2023-08-07 09:06:284
急求: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等试卷
去超市买善士六合2023-08-07 09:06:2212
在初中数学里,“0”是不是自然数???
在初中数学里,“0”是自然数。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里,已经规定了“0”是自然数,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里,把“0”归为自然数了,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是从0开始的,例如:0、1、2、3、4、5、6、7、8、9、10、11、12、13等等。扩展资料:自然数是指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即由0开始,0,1,2,3,4,5,6,7,8,9,10,11,12等等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即指非负整数。注:整数包括自然数,所以自然数一定是整数,且一定是非负整数。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总是成立的。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两个可以在元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有限集具有共同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叫做基数这样,所有单元素集{x},{y},{a},{b}等具有同一基数,记作1。类似,凡能与两个手指头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它们的基数相同,记作2,等等。自然数的加法、乘法运算可以在序数或基数理论中给出定义,并且两种理论下的运算是一致的。自然数是整数(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零),但整数不全是自然数,例如:-1-2-3......是整数而不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在数物体的时候,数出的1.2.3.4.5.6.7.8.9??叫自然数。自然数有数量、次序两层含义,分为基数、序数。基本单位: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数善士六合2023-08-07 09:00:311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急需+答案80道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已知4x2n-5+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2.若x=-1是方程2x-3a=7的解,则a=_______.3.当x=______时,代数式 x-1和 的值互为相反数.4.已知x的 与x的3倍的和比x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5.在方程4x+3y=1中,用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甲、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的值为( ). A.0 B.1 C.-2 D.- 10.方程│3x│=18的解的情况是( ). A.有一个解是6 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 D.有无数个解11.若方程2ax-3=5x+b无解,则a,b应满足( ).A.a≠ ,b≠3 B.a= ,b=-3C.a≠ ,b=-3 D.a= ,b≠-312.把方程 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 ).13.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 ). A.10分 B.15分 C.20分 D.30分14.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 A.增加10% B.减少10% C.不增也不减 D.减少1%15.在梯形面积公式S= (a+b)h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方厘米,则b=( )厘米. A.1 B.5 C.3 D.416.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 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17.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场. A.3 B.4 C.5 D.618.如图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 )A.3个 B.4个 C.5个 D.6个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6分,21,22题每题7分,23,24题每题10分,共46分)19.解方程: -9.5.20.解方程: (x-1)- (3x+2)= - (x-1).21.如图所示,在一块展示牌上整齐地贴着许多资料卡片,这些卡片的大小相同,卡片之间露出了三块正方形的空白,在图中用斜线标明.已知卡片的短边长度为10厘米,想要配三张图片来填补空白,需要配多大尺寸的图片.2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三个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171,求这个三位数.23.据了解,火车票价按“ ”的方法来确定.已知A站至H站总里程数为1500千米,全程参考价为180元.下表是沿途各站至H站的里程数: 车站名 A B C D E F G H各站至H站里程数(米) 1500 1130 910 622 402 219 72 0 例如:要确定从B站至E站火车票价,其票价为 =87.36≈87(元). (1)求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结果精确到1元). (2)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上车过两站后拿着车票问乘务员:“我快到站了吗?”乘务员看到王大妈手中的票价是66元,马上说下一站就到了.请问王大妈是在哪一站下的车(要求写出解答过程).24.某公园的门票价格规定如下表:购票人数 1~50人 51~100人 100人以上 票 价 5元 4.5元 4元 某校初一甲、乙两班共103人(其中甲班人数多于乙班人数)去游该公园,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需付486元. (1)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约多少钱? (2)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提示:本题应分情况讨论)答案:一、1.32.-3 (点拨:将x=-1代入方程2x-3a=7,得-2-3a=7,得a=-3)3. (点拨:解方程 x-1=- ,得x= )4. x+3x=2x-6 5.y= - x6.525 (点拨:设标价为x元,则 =5%,解得x=525元)7.18,20,228.4 [点拨:设需x天完成,则x( + )=1,解得x=4]二、9.D10.B (点拨:用分类讨论法: 当x≥0时,3x=18,∴x=6 当x<0时,-3=18,∴x=-6 故本题应选B)11.D (点拨:由2ax-3=5x+b,得(2a-5)x=b+3,欲使方程无解,必须使2a-5=0,a= ,b+3≠0,b≠-3,故本题应选D.)12.B (点拨;在变形的过程中,利用分式的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将小数方程变为整数方程)13.C (点拨:当甲、乙两人再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800米,列方程得260t+800=300t,解得t=20)14.D15.B (点拨:由公式S= (a+b)h,得b= -3=5厘米)16.D 17.C18.A (点拨:根据等式的性质2)三、19.解:原方程变形为 200(2-3y)-4.5= -9.5 ∴400-600y-4.5=1-100y-9.5 500y=404 ∴y= 20.解:去分母,得 15(x-1)-8(3x+2)=2-30(x-1) ∴21x=63 ∴x=321.解:设卡片的长度为x厘米,根据图意和题意,得 5x=3(x+10),解得x=15 所以需配正方形图片的边长为15-10=5(厘米) 答:需要配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图片.22.解: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3x-2,百位上的数字为x+1,故 100(x+1)+10x+(3x-2)+100(3x-2)+10x+(x+1)=1171 解得x=3 答:原三位数是437.23.解:(1)由已知可得 =0.12 A站至H站的实际里程数为1500-219=1281(千米) 所以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为0.12×1281=153.72≈154(元) (2)设王大妈实际乘车里程数为x千米,根据题意,得 =66 解得x=550,对照表格可知,D站与G站距离为550千米,所以王大妈是在D站或G站下的车.24.解:(1)∵103>100 ∴每张门票按4元收费的总票额为103×4=412(元) 可节省486-412=74(元) (2)∵甲、乙两班共103人,甲班人数>乙班人数 ∴甲班多于50人,乙班有两种情形: ①若乙班少于或等于50人,设乙班有x人,则甲班有(103-x)人,依题意,得 5x+4.5(103-x)=486 解得x=45,∴103-45=58(人) 即甲班有58人,乙班有45人. ②若乙班超过50人,设乙班x人,则甲班有(103-x)人, 根据题意,得 4.5x+4.5(103-x)=486 ∵此等式不成立,∴这种情况不存在. 故甲班为58人,乙班为45人.======================================================================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知能点分类训练】 知能点1 合并与移项 1.下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1)从3x-8=2,得到3x=2-8; (2)从3x=x-6,得到3x-x=6. 2.下列变形中: ①由方程 =2去分母,得x-12=10; ②由方程 x= 两边同除以 ,得x=1; ③由方程6x-4=x+4移项,得7x=0; ④由方程2- 两边同乘以6,得12-x-5=3(x+3). 错误变形的个数是( )个. A.4 B.3 C.2 D.1 3.若式子5x-7与4x+9的值相等,则x的值等于( ). A.2 B.16 C. D. 4.合并下列式子,把结果写在横线上. (1)x-2x+4x=__________; (2)5y+3y-4y=_________; (3)4y-2.5y-3.5y=__________. 5.解下列方程. (1)6x=3x-7 (2)5=7+2x (3)y- = y-2 (4)7y+6=4y-3 6.根据下列条件求x的值: (1)25与x的差是-8. (2)x的 与8的和是2. 7.如果方程3x+4=0与方程3x+4k=8是同解方程,则k=________. 8.如果关于y的方程3y+4=4a和y-5=a有相同解,则a的值是________. 知能点2 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9.一桶色拉油毛重8千克,从桶中取出一半油后,毛重4.5千克,桶中原有油多少千克? 10.如图所示,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0克,45克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盘B内,才能使两盘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 11.小明每天早上7:50从家出发,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每天的行走速度为80米/分.一天小明从家出发5分后,爸爸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有多远? 【综合应用提高】 12.已知y1=2x+8,y2=6-2x. (1)当x取何值时,y1=y2? (2)当x取何值时,y1比y2小5? 13.已知关于x的方程 x=-2的根比关于x的方程5x-2a=0的根大2,求关于x的方程 -15=0的解. 【开放探索创新】 14.编写一道应用题,使它满足下列要求: (1)题意适合一元一次方程 ; (2)所编应用题完整,题目清楚,且符合实际生活. 【中考真题实战】 15.(江西)如图3-2是某风景区的旅游路线示意图,其中B,C,D为风景点,E为两条路的交叉点,图中数据为相应两点间的路程(单位:千米).一学生从A处出发,以2千米/时的速度步行游览,每个景点的逗留时间均为0.5小时. (1)当他沿路线A—D—C—E—A游览回到A处时,共用了3小时,求CE的长. (2)若此学生打算从A处出发,步行速度与各景点的逗留时间保持不变,且在最短时间内看完三个景点返回到A处,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步行路线,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不考虑其他因素). 答案: 1.(1)题不对,-8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应该改变符号,应改为3x=2+8. (2)题不对,-6在等号右边没有移项,不应该改变符号,应改为3x-x=-6. 2.B [点拨:方程 x= ,两边同除以 ,得x= ) 3.B [点拨:由题意可列方程5x-7=4x+9,解得x=16) 4.(1)3x (2)4y (3)-2y 5.(1)6x=3x-7,移项,得6x-3x=-7,合并,得3x=-7,系数化为1,得x=- . (2)5=7+2x,即7+2x=5,移项,合并,得2x=-2,系数化为1,得x=-1. (3)y- = y-2,移项,得y- y=-2+ ,合并,得 y=- ,系数化为1,得y=-3. (4)7y+6=4y-3,移项,得7y-4y=-3-6, 合并同类项,得3y=-9, 系数化为1,得y=-3. 6.(1)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5-x=-8,移项,得25+8=x,合并,得x=33. (2)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8=2,移项,得 x=2-8,合并,得 x=-6, 系数化为1,得x=-10. 7.k=3 [点拨:解方程3x+4=0,得x=- ,把它代入3x+4k=8,得-4+4k=8,解得k=3] 8.19 [点拨:∵3y+4=4a,y-5=a是同解方程,∴y= =5+a,解得a=19] 9.解:设桶中原有油x千克,那么取掉一半油后,余下部分色拉油的毛重为(8-0.5x)千克,由已知条件知,余下的色拉油的毛重为4.5千克,因为余下的色拉油的毛重是一个定值,所以可列方程8-0.5x=4.5. 解这个方程,得x=7. 答:桶中原有油7千克. [点拨:还有其他列法] 10.解:设应该从盘A内拿出盐x克,可列出表格: 盘A 盘B 原有盐(克) 50 45 现有盐(克) 50-x 45+x 设应从盘A内拿出盐x克放在盘B内,则根据题意,得50-x=45+x. 解这个方程,得x=2.5,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应从盘A内拿出盐2.5克放入到盘B内. 11.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时,用了x分,由题意,得 180x=80x+80×5, 移项,得100x=400. 系数化为1,得x=4. 所以爸爸追上小明用时4分钟. (2)180×4=720(米),1000-720=280(米).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12.(1)x=- [点拨:由题意可列方程2x+8=6-2x,解得x=- ] (2)x=- [点拨:由题意可列方程6-2x-(2x+8)=5,解得x=- ] 13.解:∵ x=-2,∴x=-4. ∵方程 x=-2的根比方程5x-2a=0的根大2, ∴方程5x-2a=0的根为-6. ∴5×(-6)-2a=0,∴a=-15. ∴ -15=0. ∴x=-225. 14.本题开放,答案不唯一. 15.解:(1)设CE的长为x千米,依据题意得 1.6+1+x+1=2(3-2×0.5) 解得x=0.4,即CE的长为0.4千米. (2)若步行路线为A—D—C—B—E—A(或A—E—B—C—D—A), 则所用时间为 (1.6+1+1.2+0.4+1)+3×0.5=4.1(小时); 若步行路线为A—D—C—E—B—E—A(或A—E—B—E—C—D—A), 则所用时间为 (1.6+1+0.4+0.4×2+1)+3×0.5=3.9(小时). 故步行路线应为A—D—C—E—B—E—A(或A—E—B—E—C—D—A).======================================================================ardim2023-08-06 10:59:011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急需+答案80道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4x2n-5+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 2.若x=-1是方程2x-3a=7的解,则a=_______. 3.当x=______时,代数式 x-1和 的值互为相反数. 4.已知x的 与x的3倍的和比x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 5.在方程4x+3y=1中,用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 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 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甲、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的值为( ). A.0 B.1 C.-2 D.- 10.方程│3x│=18的解的情况是( ). A.有一个解是6 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 D.有无数个解 11.若方程2ax-3=5x+b无解,则a,b应满足( ). A.a≠ ,b≠3 B.a= ,b=-3 C.a≠ ,b=-3 D.a= ,b≠-3 12.把方程 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 ). 13.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 ). A.10分 B.15分 C.20分 D.30分 14.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 A.增加10% B.减少10% C.不增也不减 D.减少1% 15.在梯形面积公式S= (a+b)h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方厘米,则b=( )厘米. A.1 B.5 C.3 D.4 16.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 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17.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场. A.3 B.4 C.5 D.6 18.如图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6分,21,22题每题7分,23,24题每题10分,共46分) 19.解方程: -9.5. 20.解方程: (x-1)- (3x+2)= - (x-1). 21.如图所示,在一块展示牌上整齐地贴着许多资料卡片,这些卡片的大小相同,卡片之间露出了三块正方形的空白,在图中用斜线标明.已知卡片的短边长度为10厘米,想要配三张图片来填补空白,需要配多大尺寸的图片. 2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三个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171,求这个三位数. 23.据了解,火车票价按“ ”的方法来确定.已知A站至H站总里程数为1500千米,全程参考价为180元.下表是沿途各站至H站的里程数: 车站名 A B C D E F G H 各站至H站 里程数(米) 1500 1130 910 622 402 219 72 0 例如:要确定从B站至E站火车票价,其票价为 =87.36≈87(元). (1)求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结果精确到1元). (2)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上车过两站后拿着车票问乘务员:“我快到站了吗?”乘务员看到王大妈手中的票价是66元,马上说下一站就到了.请问王大妈是在哪一站下的车(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24.某公园的门票价格规定如下表: 购票人数 1~50人 51~100人 100人以上 票 价 5元 4.5元 4元 某校初一甲、乙两班共103人(其中甲班人数多于乙班人数)去游该公园,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需付486元. (1)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约多少钱? (2)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提示:本题应分情况讨论) 答案: 一、1.3 2.-3 (点拨:将x=-1代入方程2x-3a=7,得-2-3a=7,得a=-3) 3. (点拨:解方程 x-1=- ,得x= ) 4. x+3x=2x-6 5.y= - x 6.525 (点拨:设标价为x元,则 =5%,解得x=525元) 7.18,20,22 8.4 [点拨:设需x天完成,则x( + )=1,解得x=4] 二、9.D 10.B (点拨:用分类讨论法: 当x≥0时,3x=18,∴x=6 当x100 ∴每张门票按4元收费的总票额为103×4=412(元) 可节省486-412=74(元) (2)∵甲、乙两班共103人,甲班人数>乙班人数 ∴甲班多于50人,乙班有两种情形: ①若乙班少于或等于50人,设乙班有x人,则甲班有(103-x)人,依题意,得 5x+4.5(103-x)=486 解得x=45,∴103-45=58(人) 即甲班有58人,乙班有45人. ②若乙班超过50人,设乙班x人,则甲班有(103-x)人, 根据题意,得 4.5x+4.5(103-x)=486 ∵此等式不成立,∴这种情况不存在. 故甲班为58人,乙班为45人.苏州马小云2023-08-06 10:58:571
初中数学方程题
第1题:设需x天 则甲有200-15x,乙有25x+70,可得方程:200-15x=2(25x+70) 第2题:小明叔叔今年是X+37岁,叔叔两年前的岁数是X+37-2,小明两年后的岁数是X+2,得方程 (X+37)-2=(X+2)*4求解. 第3题:设X,Y 得方程组X+Y=11 2X+3Y=25善士六合2023-08-06 10:54:354
初中数学方程题
用方程组加减法,先把两个式子乘上Y的最小公倍数,再拿大式子减去小式子,得出X,最后把X带入原方程组,得出YChen2023-08-06 10:54:243
初中数学方程题
一到不会kikcik2023-08-06 10:54:244
初中数学知识点: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
学好 数学 首先要学好知识点,下面我就大家整理一下初中数学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 ,仅供参考。 二次函数基本简介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称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等号右边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二次函数顶点式公式 (1)一般式:y=ax2+bx+c (a,b,c为常数,a≠0),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顶点坐标(-b/2a,(4ac-b^2)/4a) (2)顶点式:y=a(x-h)2+k或y=a(x+m)^2+k(a,h,k为常数,a≠0). (3)交点式(与x轴):y=a(x-x1)(x-x2) (4)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a≠0. 说明: (1)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都可以化为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h,k),h=0时,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y轴上;当k=0时,抛物线a(x-h)2的顶点在x轴上;当h=0且k=0时,抛物线y=ax2的顶点在原点. (2)当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x1和x2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公式ax2+bx+c=a(x-x1)(x-x2),二次函数y=ax2+bx+c可转化为两根式y=a(x-x1)(x-x2).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推导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对于 二次函数 y=ax^2+bx+c 其顶点坐标为 (-b/2a,(4ac-b^2)/4a) 推导: y=ax^2+bx+c y=a(x^2+bx/a+c/a) y=a(x^2+bx/a+b^2/4a^2+c/a-b^2/4a^2) y=a(x+b/2a)^2+c-b^2/4a y=a(x+b/2a)^2+(4ac-b^2)/4a 对称轴x=-b/2a 顶点坐标(-b/2a,(4ac-b^2)/4a)余辉2023-08-05 17:12:491
一道初中数学几何题
已知,如图,AD∥BC,∠ABC=90°,AB=BC,点E是AB上的点,∠ECD=45°,连接ED,过D作DF⊥BC于F.(1)若∠BEC=75°,FC=3,求梯形ABCD的周长.(2)求证:ED=BE+FC.考点:直角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1)求出∠ECB=15°,∠DCF=60°,求出DF=33,DC=6,推出AB=DF=33,BC=33,求出AD=DF=33-3即可;(2)过点C作CM垂直AD的延长线于M,再延长DM到N,使MN=BE后证明△DEC≌△DNC,得到ED=EN,即可推出答案.解答:解:(1)∵∠BEC=75°,∠ABC=90°,∴∠ECB=15°,∵∠ECD=45°,∴∠DCF=60°,在Rt△DFC中:∠DCF=60°,FC=3,∴DF=33,DC=6,由题得,四边形ABFD是矩形,∴AB=DF=33,∵AB=BC,∴BC=33,∴BF=BC-FC=33-3,∴AD=DF=33-3,∴C梯形ABCD=33×2+6+33-3=93+3,答:梯形ABCD的周长是93+3.(2)证明:延长EB至G,使BG=CF,连接CG,∵∠CBG=∠DFC=90°,BC=FD,∴△BCG≌△FDC,∴∠1=∠2,∵∠2+∠DCF=90°,∴∠1+∠DCF=90°,∵∠DCE=45°,∴∠ECG=45°,∴∠DCE=∠ECG,∴△DEC≌△EGC,∴ED=EG,∴ED=BE+F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直角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亲╭(╯3╰)╮,望采纳,请选为满意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亲╭(╯3╰)╮,望采纳,请选为满意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LuckySXyd2023-08-04 11:17:092
△ABC中,AB=BC=CA(初中数学题)
15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4 11:13:566
初中数学成绩快速提升的方法
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首先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之后家长可以找出孩子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可以给你一些实用的技巧:应该多看一下课本,书是最重要的东西,一般来说,只要你把书上的知识搞透澈,不管出题人怎么考你,都可以应付过来。作为一名考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怎样才能提高成绩?成绩不好的话,你可以用以下3个方面来改善成绩:1全神贯注:读书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专注可使读书效率得到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地读书,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2整理记忆: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有些学科的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可以早晚看书,要充分使用好时间。我还记得在孩子初三的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常常不集中,上课记不住,导致他的各科成绩都很差。无意中搜找到了可以提高智力的“尼古拉特斯拉训练”,看完后,才改善了孩子的不良情况。各科成绩都变好了。相信这些经验应该可以给你带来帮助。3课后要回顾之前学的知识:经过一周的读书,在周末可以把这一周来所学的新单词回顾一遍。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样你才能有一个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北有云溪2023-08-03 10:53:202
温州有没有什么好一点的初中数学教辅书籍!针对性比较强的!用的人比较多的~
书的话,要花钱的,而且这个真的好多,在网上问也不方便,还是问你的学长或者老师会比较好一点啊,或者看同学一般用什么。额,这里我倒是给你一个好的推荐,是一个初中学习网站,求解答网,里面可以搜初中数理化的题目的解答思路和解题过程,而且是免费的,而且使用相当方便,还不错的。我给你截个图,你就一目了然了肖振2023-08-03 10:53:142
初中数学教材课后习题的答案网址是什么
直接买教材一加一,书后自带答案NerveM 2023-08-03 10:38:595
初中数学非负整数是什么意思
非负整数即自然数(naturalnumbe)(0,1,2,3,4……)。 自然数通常有两个作用:可以被用来计数(如“有七个苹果”);也可用于排序(如“这是国内第三大城市”) 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一个可数的,无上界的无穷集合。数学家一般以N来表示它。自然数集上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数系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关于自然数的两种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自然数的加法、乘法运算可以在序数或基数理论中给出定义,并且两种理论下的运算是一致的。u200d康康map2023-08-03 10:38:101
初中数学整式的总结作文400字左右
带诗词引用墨然殇2023-08-02 10:31:254
初中数学多项式的定义和应用
多项式是指由变量、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幂运算得到的表达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的定义 在数学中,多项式是指由变量、系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加、减、乘、幂运算(非负整数次方)得到的表达式。对于比较广义的定义,1个或0个单项式的和也算多项式。按这个定义,多项式就是整式。实际上,还没有一个只对狭义多项式起作用,对单项式不起作用的定理。0作为多项式时,次数定义为负无穷大(或0)。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如:5X+6中的6就是常数项。 应用 函数及其根 给出多项式 f∈R[x1,...,xn] 以及一个 R-代数 A。对 (a1,...,an)∈An,我们把 f 中的 xj 都换成 aj,得出一个 A 中的元素,记作 f(a1...an)。如此, f 可看作一个由 An 到 A 的函数。 若然 f(a1...an)=0,则 (a1...an) 称作 f 的根或零点。 例如 f=x^2+1。若然考虑 x 是实数、复数、或矩阵,则 f 会无根、有两个根、及有无限个根! 例如 f=x-y。若然考虑 x 是实数或复数,则 f 的零点集是所有 (x,x) 的集合,是一个代数曲线。事实上所有代数曲线由此而来。 另外,若所有系数为实数多项式 P(x)有复数根Z,则Z的共轨复数也是根。 若P(x)有n个重叠的根,则 P‘(x) 有n-1个重叠根。即若 P(x)=(x-a)^nQ(x),则有 a 是 P"(x)的重叠根且有n-1个。黑桃花2023-08-02 10:31:111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
A,B两点在一次函数图像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x+a,y),B(x,y+b),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铁血嘟嘟2023-08-02 10:30:2915
初中数学 同类二次根式是什么
名称定义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一个二次根式不能叫同类二次根式,至少两个二次根式才有可能称为同类二次根式。要判断几个根式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须先化简根号里面的数,把非最简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判断。[编辑本段]同类二次根式与同类项的异同同类二次根式与同类项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运算法则上都有极类似之处,因此我们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列出,学习时注意辨析、对比来应用。一.相同点:1.两者都是两个代数式间的一种关系。同类项是两个单项间的关系,字母及相同字母的指数都相同的项;同类二次根式是两个二次根式间的关系,指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2.两者都能合并,而且合并法则相同。我们如果把最简二次根式的根号部分看做是同类项的字母及指数部分,把根号外的因式看做是同类项的系数部分,那么同类二次根式的合并法则与同类项的合并法则相同,即“同类二次根式(或同类项)相加减,根式(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二.不同点:1.判断准则不同。判断两个最简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其依据是“被开方数是否相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而同类项的判断依据是“字母因式及其指数是否对应相同”,与系数无关。2.合并形式不同CarieVinne 2023-07-29 20:16:191
初中数学 同类二次根式是什么
名称定义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一个二次根式不能叫同类二次根式,至少两个二次根式才有可能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要判断几个根式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须先化简根号里面的数,把非最简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判断。 [编辑本段]同类二次根式与同类项的异同 同类二次根式与同类项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运算法则上都有极类似之处,因此我们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列出,学习时注意辨析、对比来应用。 一. 相同点: 1. 两者都是两个代数式间的一种关系。同类项是两个单项间的关系,字母及相同字母的指数都相同的项;同类二次根式是两个二次根式间的关系,指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2. 两者都能合并,而且合并法则相同。我们如果把最简二次根式的根号部分看做是同类项的字母及指数部分,把根号外的因式看做是同类项的系数部分,那么同类二次根式的合并法则与同类项的合并法则相同,即“同类二次根式(或同类项)相加减,根式(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二. 不同点: 1. 判断准则不同。 判断两个最简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其依据是“被开方数是否相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而同类项的判断依据是“字母因式及其指数是否对应相同”,与系数无关。 2. 合并形式不同豆豆staR2023-07-29 20:15:361
初中数学学得好的请进来
设购进数量为M,单价为N,则成本为M*N,按单价提高5%,总销售额为:(M-5%M)*(N+5%N)=0.9975mn。显然要亏损。拌三丝2023-07-29 19:59:133
初中数学题
30*15%=4.5(50+30)*20%=16 16-4.5=11.5 11.5/50=23% (50+30)*35%=28 28-4.5=23.5 21.5/50=47%含药率的范围是23%-47%北境漫步2023-07-29 19:58:091
求初中数学教师资格历年试卷真题
就是考初中数学的这几本书 类似于中考题 覆盖面比较广 只是最后有一个写教案 他给你内容 让你根据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meira2023-07-28 12:10:363
初中数学单项式是什么意思
单项式,是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分数和字母的积的形式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是几次,就叫做几次单项式。 单项式书写规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在字母前。乘号可以省略为点或不写,除法的式子可以写成分数式。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负1时,“1”通常省略不写。肖振2023-07-28 11:48:051
初中数学高手来,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0,∠ABC=60°
你们学了向量没有啊?善士六合2023-07-28 10:57:437
一道初中数学菱形画图题 在菱形ABCD中,∠A=108°,请将此菱形分割成四个等腰三角形。
如图!无尘剑 2023-07-28 10:57:425
初中数学,看下面
第三题代入可得m=2Chen2023-07-28 10:51:27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很多 初中生 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太了解,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仅供大家参考。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介绍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技巧 无括号、无分母类型解题步骤 1.移项(未知数移到等号的左边,数字移到等号的右边,移项之前先变符号) 2.合并同类项(俗称"找朋友") 3.化未知数系数为1(注意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以及符号是否需要变化) 有括号类型解题步骤 1.去括号 2.移项 3.合并同类项 4.化未知数系数为1 有分母类型解题步骤 1.去括号 2.移项 3.合并同类项 4.化未知数系数为1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拓展资料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 16世纪, 数学 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凡尘2023-07-26 14:18:591
初中数学的数的整除
若整数a除以非零整数b,商为整数,且余数为零, 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说b能整除a),记作b|a。注意b为0则不叫整除。[1] 整除的性质:(1)如果a能被b整除,c是任意整数,那么积ac也能被b整除;(2)如果a同时被b与c整除,并且b与c互质,那么a一定能被积bc整除,反过来也成立。规律第一条:任何整数都能被1整除。注:以下是就整数的十进制表示法而言。第二条: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能被2整除。[2] 第三条:每一位上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第四条:最后两位能被4整除的数,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第五条: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第六条:一个数只要能同时被2和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6整除。第七条:把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第八条:最后三位能被8整除的数,这个数就能被8整除。第九条:每一位上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第十条: 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则这个数能被10整除。第十一条:将一个数从右往左数,将奇数位上的数与偶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然后将两个数的和相减,如果差值能被11整除(包括差值为0)则原数可以被11整除。第十二条:若一个整数能被3和4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2整除。第十三条: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4倍,如果和是13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3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3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第十四条:a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7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b 若一个整数的末三位与3倍的前面的隔出数的差能被17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7整除。第十五条:a 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加上个位数的2倍,如果和是19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9整除。如果差太大或心算不易看出是否19的倍数,就需要继续上述过程,直到能清楚判断为止。b 若一个整数的末三位与7倍的前面的隔出数的差能被1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9整除。第十六条:若一个整数的末四位与前面5倍的隔出数的差能被23整除,则这个数能被23整除。第十七条:若一个整数的末四位与前面5倍的隔出数的差能被2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29整除。第十八条:若一个整数的末四位与前面的数的差能被73整除,则这个数能被73整除。第十九条:若一个整数的末四位与前面的数的差能被137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37整除。第二十条:若一个整数的末四位与前面5倍的隔出数的差能被23(或2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23整除。第二十一条:若一个整数的末5位与前面的数的差能被909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9091整除。第二十二条:把一个整数分成若干段之和能被9整除,则这个数能被9整除。第二十三条:把一个整数分成若干段,每段的末尾为奇数位加,偶数位减,结果能被1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1整除。第二十四条:(a)若一个整数的末4位与前面的数的和能被10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01整除。(b)若一个整数的末2位与前面的数的差能被101整除,则这个数能被101整除。举例整除规则第七条(7):把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7整除。例:①147,截去个位数字后为14,用14-7*2=0,0是7的倍数,所以147也是7的倍数。②2198,截去个位数字后为219,用219-8*2=203;继续下去,截去个位数字后为20,用20-3*2=14,14是7的倍数,所以2198也是7的倍数。性质(1)若a|b且b|c,则a|c(2)若a|b,则a|kb(其中k为整数)(3)若a|bc,且a与c互质,则a|b(4)若a|b,a|c,则a|(b±c)(5)若b|a,c|a,且b和c互质,则bc|a整除有下列基本性质:①若a|b,a|c,则a|(b±c)。②若a|b,则对任意c,a|bc。③对任意非零整数a,±1|a,±a|a。④若a|b,b|a,则|a|=|b|。对任意整数a,b,b>0,存在唯一的数对q,r,使a=bq+r,其中0≤r<b,这个事实称为带余除法定理,是整除理论的基础。若c|a,c|b,则称c是a,b的公因数。若d是a,b的公因数,d≥0,且d可被a,b的任意公因数整除,则d是a,b的最大公因数。若a,b的最大公因数等于1,则称a,b互素,也称互质。累次利用带余除法可以求出a,b的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常称为辗转相除法。又称欧几里得算法。希望能帮到你余辉2023-07-26 09:56:411
初中数学有理数无理数的分类
很多同学都了解无理数和有理数,那么无理数和有理数都是怎么分类的,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理数无理数的分类 无理数可以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两类。 有理数有两种分类,分别是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有理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合。 1、正有理数指的是数学术语,除了负数、0、无理数的数字,正有理数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 2、负有理数就是小于零并能用小数表示的数。如-3.123,-1...。 3、有理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继续学习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直角坐标系、函数、统计等数学内容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有理数简介 有理数是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的统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整数也可看做是分母为一的分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称为无理数,即无理数的小数部分是无限不循环的数。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继续学习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直角坐标系、函数、统计等数学内容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无理数简介 无理数,也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作两整数之比。若将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之后的数字有无限多个,并且不会循环。常见的无理数有非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π和e(其中后两者均为超越数)等。无理数的另一特征是无限的连分数表达式。无理数最早由毕达哥拉斯学派弟子希伯索斯发现。 以上就是一些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5 16:06:541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
1、设生产圆形铁片工人有X人,则(42-X)人生产长方形铁片。 120X/【(42-X)80】=2 解得x=24 42-24=18u投在线2023-07-24 09:59:206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中的 增根=无解吗?
增根不等于无解。有时分式方程或根式方程的根不止一个,其中一个为增根,舍去后还有根。北境漫步2023-07-23 19:09:591
【初中数学】如何确定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条件 详细
一、如何确定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条件 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需要用分式方程中的最简公分母去乘方程的两边。如果所得的解恰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零,分式方程就会产生增根,这个解即为原方程的增根。因此,确定含字母系数的的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条件,也即确定字母系数的值,一般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先求出未知数的值,再令公分母为零,得到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解出字母系数的值,从而得到增根产生的条件。 例1、当m= 时,方程 3 2 3 x m x x 会产生增根。 分析:解分式方程 3 2 3 x m x x ,得x=6-m,若x=6-m使最简公分母 x-3 等于0,即(6-m)-3=0,得m=3。所以,当m =3 时,原分式方程会产生增根。 (二)、令公分母为零,求出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代入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中,求出字母系数的值,确定条件。 例2、选择题:去分母解x 的方程 2 2 3 x m x x 产生增根,则m的值是( ) A、2 B、1 C、-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分析:由最简公分母等于0,得x=2,把x=2 代入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x-3=m 中,得m=-1,故应选C 练习题: 1、判断:若关于x 的方程 0 3 4 2 x a x x 有增根,则a=3。( ) 2、选择: ⑴去分母解x 的方程 1 1 3 x m x x 时产生增根,则m的值等于( ) A、-2 B、-1 C、1 D、2 ⑵若方程 4 4 1 2 2 1 2 x x x k x 会产生增根,则( ) A、 2 k B、k=2 C、k=-2 D、k 为任何实数 二、分式方程练习 1 、分式方程 1 2 1 1 1 2 x x x x 的根是 ;当 k=_____ 时 ,方程 1 2 x + 1 3 x = 1 2 x k 无解。 2、若2x 2 ―5x+ 1 5 2 8 2 x x ―5=0,则2x 2 ―5x―1 的值为 。 3、当 m 时,关于x 的方程 3 2 2 x m x x 不会有增根。 4、解下列方程: (1) 3 3 5 3 1 1 2 x x x x x x (2) 0 1 3 2 1 1 2 2 x x x x 5、用换元法解方程: (1) 2 5 3 1 1 3 x x x x (2) 0 2 ) 1 ( 3 ) 1 ( 2 x x x x小白2023-07-23 19:09:411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法则
很多同学都学过有理数计算,我整理了一些有理数加减运算相关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理数运算法则 加法运算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若绝对值相等则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6、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7、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8、几个数相加能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减法运算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把有理数的减法利用数的相反数变成加法进行运算。 有理数运算习题 1、(+5)+(+3)=u2002 2、(+5)+(-3)=u2002 3、(+8)+(-5)=u2002 4、-14-(2-0.5)× ×[2-3]; 5、-1 ×[1-3×(-2 )]-2×(-2)3÷(-3 ) 以上就是一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bikbok2023-07-23 18:38:561
初中数学: 关于全等三角形
是不是这个图啊1、图中阴影的俩个三角形全等,条件AE=AD角3=角4,因为都是90度-角BADAB=AC2、两个三角形全等后角1=角2因为角1+角DEC+角ADE=90度所以角2+角DEC+角ADE=90度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所以角ECD=90度从而得证拌三丝2023-07-23 18:23:402
初中数学难题,小女子跪求答案……
1.(1)△ABE与△ACD全等:因为AB=AC,AE=AD,角BAE=角CAD (两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所以全等(2)由△ABE与△ACD全等知:角ABE=角ACD=45°,又角ACB=45°所以角BCD=角ACB+角ACD=45°+45°=90°所以DC⊥BE2.你的条件有问题:在△ABC中,已知“AC=AB,∠ACB=90°“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怎能相等?拌三丝2023-07-23 18:23:332
关于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
△ACD≌△ABE理由:因为∠BAC=∠EAD=90°所以:∠BAC+∠EAC=∠EAD+∠EAC 即:∠BAE=∠CAD再由:AB=AC AE=AD 得证(SAS)2、由1可得:∠ACD=∠ABC=45°=∠ACB所以:∠ACB+∠ACD=90°所以DC⊥BE阿啵呲嘚2023-07-23 18:23:333
初中数学几何题
△ABE全等△ACD因为△ABC是等腰直角△所以∠BAC=90 AB=AC所以∠BAE=90+∠CAE同理∠CAD=90+∠CAE AE=AD所以∠BAE=∠CAD 所以△ABE全等△ACD又因为△ABE全等△ACD所以∠ABE=∠ACD=45∠BCD=∠BCA+∠ACD=45+45=90所以DC⊥BE北有云溪2023-07-23 18:22:402
初中数学中什么是整式化简
即是合并同类项Chen2023-07-23 16:28:4811
初中数学。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动点P自点D沿DB向点B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每秒2cm
同学你自己看吧 http://www.ykw18.com/tquestion/detail.html?tq=15032823 很高兴为你解答,不懂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O(∩_∩)O~真颛2023-07-23 15:13:242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练习题
(1)=(y-2)(xy+5x-y+2)(2)=(x^2-2x-4)(x^2-2x-19)苏萦2023-07-23 13:38:423
初中数学 根号的运算
13√3+3√3=√3X(13+3)=16√3NerveM 2023-07-23 13:09:232
一道初中数学题,帮帮忙
题目确实有问题,你好好看看吧!苏萦2023-07-23 12:22:262
初中数学频率计算公式
频数/总频数=频率是这个吗?是的话请采纳,3Q!北有云溪2023-07-21 09:23:135
初中数学频率计算公式
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 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所以 频率=频数/总数阿啵呲嘚2023-07-21 09:22:461
在初中数学中,等量代换是什么式子?列举一个
a=b,b=c所以,a=c (等量代换)gitcloud2023-07-21 09:16:582
在初中数学中,等量代换是什么式子?列举一个
a=b,b=c那么a=c1+4=5,2+3=5那么1+4=2+3北境漫步2023-07-21 09:16:562
初中数学,直角三角形,30度,60度.90度的sin,cos,tan,的表格什么的,帮我写写。
bikbok2023-07-21 08:57:335
初中数学 给出三个多项式二分之一x的2次方+x-1,二分之一x的2次方+3x+1,二分之一x的二次方-x
ardim2023-07-21 08:47:451
初中数学 给出三个多项式2a^2+3ab+b^2,3a^2+3ab,a^2+ab,请你任选两个进行加(减)法运算,再将结果化简
第二个 第三个。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1 08:47:194
初中数学 有效数字 请问数字32400,有效数字有几位?
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位数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个人认为从定义的角度,不能把32400写成3.24X10^4。32400的有效数字就是5位。墨然殇2023-07-20 10:30:309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诱导公式:sin(-α) = -sinα cos(-α) = cosα sin(π/2-α) = cosα cos(π/2-α) = sinα sin(π/2+α) = cosα cos(π/2+α) = -sinα sin(π-α) = sinα cos(π-α) = -cosα sin(π+α) = -sinα cos(π+α) = -cosα tanA= sinA/cosA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tan(π-α)=-tanα tan(π+α)=tanα2.乘法原理:N=N1·N2·......·Nn3.加法原理:M=M1+M2+......+Mm4.排列组合公式(可以去查)注意:全排列公式:当m=n时,为全排列Pnn=n(n-1)(n-2)…3·2·1=n!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16 18:10 .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取决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 1)焦点在X轴时,标准方程为:x^2/a^2+y^2/b^2=1 (a>b>0) 2)焦点在Y轴时,标准方程为:x^2/b^2+y^2/a^2=1 (a>b>0) 2.数列极限: 设是一数列,如果存在常数a,当n无限增大时,an无限接近(或趋近)于a,则称数列收敛,a称为数列的极限,或称数列收敛于a,记为liman=a。或:an→a,当n→∞。3.极限的运算法则(或称有关公式): lim(f(x)+g(x))=limf(x)+limg(x) lim(f(x)-g(x))=limf(x)-limg(x) lim(f(x)*g(x))=limf(x)*limg(x) lim(f(x)/g(x))=limf(x)/limg(x) ( limg(x)不等于0 ) lim(f(x))^n=(limf(x))^n 以上limf(x) limg(x)都存在时才成立 lim(1+1/x)^x =e x→∞ 无穷大与无穷小: 一个数列(极限)无限趋近于0,它就是一个无穷小数列(极限)。 无穷大数列和无穷小数列成倒数。 两个重要极限: 1、lim sin(x)/x =1 ,x→0 2、lim (1 + 1/x)^x =e ,x→∞ (e≈2.7182818...,无理数)4.如果你在大学要学数学,则掌握微积分公式:① C"=0(C为常数函数);② (x^n)"= nx^(n-1) (n∈Q); ③ (sinx)" = cosx;④ (cosx)" = - sinx;⑤ (e^x)" = e^x;⑥ (a^x)" = (a^x) * Ina (ln为自然对数)⑦ (Inx)" = 1/x(ln为自然对数)⑧ (logax)" =(1/x)*logae,(a>0且a不等于1) 补充一下。上面的公式是不可以代常数进去的,只能代函数,新学导数的人往往忽略这一点,造成歧义,要多加注意。 (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①(u±v)"=u"±v" ②(uv)"=u"v+uv" ③(u/v)"=(u"v-uv")/ v^2 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loga(MN)=logaM+logaNlogaMn=nlogaM(n∈R)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1)y=ax(a>0,a≠1)叫指数函数(2)x∈R,y>0图象经过(0,1)a>1时,x>0,y>1;x<0,0<y<10<a<1时,x>0,0<y<1;x<0,y>1a> 1时,y=ax是增函数0<a<1时,y=ax是减函数 (1)y=logax(a>0,a≠1)叫对数函数(2)x>0,y∈R图象经过(1,0)a>1时,x>1,y>0;0<x<1,y<00<a<1时,x>1,y<0;0<x<1,y>0a>1时,y=logax是增函数0<a<1时,y=logax是减函数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基本型 logaf(x)=b f(x)=ab(a>0,a≠1)同底型 logaf(x)=logag(x) f(x)=g(x)>0(a>0,a≠1)换元型 f(ax)=0或f (logax)=02、数列数列的基本概念 等差数列(1)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2)数列的递推公式(3)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关系an+1-an=dan=a1+(n-1)da,A,b成等差 2A=a+bm+n=k+l am+an=ak+al等比数列 常用求和公式an=a1qn_1a,G,b成等比 G2=abm+n=k+l aman=akal 3、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重要不等式a>b b<aa>b,b>c a>ca>b a+c>b+ca+b>c a>c-ba>b,c>d a+c>b+da>b,c>0 ac>bca>b,c<0 ac<bca>b>0,c>d>0 ac<bda>b>0 dn>bn(n∈Z,n>1)a>b>0 > (n∈Z,n>1)(a-b)2≥0a,b∈R a2+b2≥2ab |a|-|b|≤|a±b|≤|a|+|b|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1)要证明不等式a>b(或a<b),只需证明a-b>0(或a-b<0=即可(2)若b>0,要证a>b,只需证明 ,要证a<b,只需证明 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或已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由因导果)的方法。分析法 分析法是从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入手,逐步寻求所需条件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的条件已知正确时为止,明显地表现出“持果索因”4、复数代数形式 三角形式a+bi=c+di a=c,b=d(a+bi)+(c+di)=(a+c)+(b+d)i(a+bi)-(c+di)=(a-c)+(b-d)i(a+bi)(c+di )=(ac-bd)+(bc+ad)ia+bi=r(cosθ+isinθ)r1=(cosθ1+isinθ1)u2022r2(cosθ2+isinθ2)=r1u2022r2[cos(θ1+θ2)+isin(θ1+θ2)][r(cosθ+sinθ)]n=rn(cosnθ+isinnθ) k=0,1,……,n-15、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 二项式定理 (1)在二项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2)如果二项式的幂指数是偶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如果二项式的幂指数是奇数,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并且最大6、复数模、辐角、共轭复数 几何意义|z1z2|=|z1|u2022|z2|(1)复数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即为向量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2)复数的乘法、除法、乘方的几何意义可由其三角形式运算而得到。(3)复数的n次方根的几何意义是n个n次方根所对应的点均匀的分布在以原点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周上。(二)三角函数弧度制 同角关系1°= 1rad 弧长公式l=|α|r 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os2α希望你满意真颛2023-07-20 10:03:371
求类似美丽抛物线 友好矩形 奇异三角形这样的初中数学题
你在说啥?没听懂。。。凡尘2023-07-19 10:23:141
初中数学 (1)已知代数式ax+by,当x=5,y=2时。它的值是7;当x=8,y=5时,它的值是4,试求x=7,y=-5时
41 -3 望采纳凡尘2023-07-19 10:20:005
什么是初中数学2次函数的解析式
y=ax平方+bx+c韦斯特兰2023-07-18 14:13:443
初中数学样本容量的定义
样本容量定义:样本容量又称"样本数"。指一个样本的必要抽样单位数目。在组织抽样调查时,抽样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样本指标代表性的大小,而必要的样本单位数目是保证抽样误差不超过某一给定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抽样设计时,必须决定样本单位数目,因为适当的样本单位数目是保证样本指标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基本前提。样本容量又称"样本大小",在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个案或单元数。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主要由精确度、同质性、财力、抽样类型、分析类别等因素决定。在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确定很重要。因为样本容量太大,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很大浪费;样本容量太小,会使抽样误差太大,使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影响调查的效果。样本容量的大小涉及到调研中所要包括的单元数。样本容量是对于你研究的总体而言的,是在抽样调查中总体的一些抽样。比如:中国人的身高值为一个总体,你随机取一百个人的身高,这一百个人的身高数据就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某一个样本中的个体的数量就是样本容量。注意:不能说样本的数量就是样本容量,因为总体中的若干个个体只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不需要带单位。在假设检验里样本容量越大越好。但实际上不可能无穷大,就像你研究中国人的身高不可能把所有中国人的身高都量一量一样。bikbok2023-07-18 14:08:271
初中数学样本容量是什么?
样本容量是对于你研究的总体而言的,是总体的一些抽样.比如:中国人的身高值为一个总体,你随机取一百个人的身高,这一百个人的身高数据就是总体的样本.样本的数量就是样本容量. 在假设检验里样本容量越大越好.但实际上不可能无穷大,就像你研究中国人的身高不可能把所有中国人的身高都量一量一样.苏州马小云2023-07-18 14:08:191
初中数学开根号的方法是什么?
根号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将数字换成平方和数字的乘积开根号。举例:12=2×2×3=(2的平方)×3,√12=√(2的平方)×√3=2√3;8=2×2×2=2的平方×2,√8=√(2的平方)×√2=2√2;6=2×3,没有平方,所以不能开根号;18=3×3×2=3的平方×2,√18=√(3的平方)×√2=3√2。开根号的计算方法1.将被开方数的整数部分从个位起向左每隔两位划为一段,用撇号分开分成几段,表示所求平方根是几位数。2.根据左边第一段里的数,求得平方根的最高位上的数。3.从第一段的数减去最高位上数的平方,在它们的差的右边写上第二段数组成第一个余数。4.把求得的最高位数乘以20去试除第一个余数,所得的最大整数作为试商。5.用商的最高位数的20倍加上这个试商再乘以试商.如果所得的积小于或等于余数,试商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数;如果所得的积大于余数,就把试商减小再试。6.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求平方根的其他各位上的数。拌三丝2023-07-18 14:0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