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和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此后故乡只2023-07-24 10:22:351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国内外背景,以及它和三个代表的关系,最好详细些
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国内外背景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其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以上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最后,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2、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bikbok2023-07-24 10:22:351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和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Chen2023-07-24 10:22:35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2、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豆豆staR2023-07-24 10:22:341
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厘厘事物,不能重复窝斗。实事平估。kikcik2023-07-24 10:22:342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薪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2、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4、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真颛2023-07-24 10:22:34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2019-05-10 17:46:43文/叶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介绍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把经济发展作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首要任务,是马克思主义以一贯之的一个基本观点。第二,马克思主义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第三,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做过这样的表述:“如果共同生产已成为前提,时间的规定当然仍有重要意义。二、借鉴了国外的有益经验第一,战前长期进行的激烈阶级斗争,已经发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第二,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了在维护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的经济体制变革,实现了由古典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到现代的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三,战后多次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在“蛋糕”做大的条件下,为经济发达国家在某种限度下放松剥削、发展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是推动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个重要手段。三、吸收了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第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要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社会的共同利益,而且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相联系的根本利益,都要求实现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和整体上说来,二者是统一的。第三,在这个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发展理念,是能够比较完全和充分实施的。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全面、整体、高度的概括。在这方面,只要把科学发展观涵盖的内容与建国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一下对比,就不难看出:什么时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比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发展就比较顺利,成就也比较大;反之,就会遭受严重挫折,成就也比较小。苏州马小云2023-07-24 10:22:09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可桃可挑2023-07-24 10:22:071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
【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从这个基本的国情出发的.bikbok2023-07-24 10:22:061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Jm-R2023-07-24 10:22:061
简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
中国国情决定,社会资源等。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4 10:22:053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和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4 10:21:181
你知道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和依据是什么吗?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和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阿啵呲嘚2023-07-24 10:21:18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D.人口多,底子薄正确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meira2023-07-24 10:21:17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国外经验的借鉴B.领导的价值判断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D.综合国力的竞争正确答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hi投2023-07-24 10:21:17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形成基础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北境漫步2023-07-24 10:21:16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Chen2023-07-24 10:21:161
科学发展观立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以物为本”传统发展观的检讨和矫正,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反思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扩展资料:以人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4个具体方面: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2、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3、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4、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苏州马小云2023-07-24 10:21:151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meira2023-07-24 10:21:142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纠正“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观点。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4 10:20:392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包括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现实依据: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实践基础: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3、时代背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内容为: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wpBeta2023-07-24 10:20:39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北境漫步2023-07-24 10:20:397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是回答“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性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29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因此说,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更多文章欢迎访问文墨星河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中国文书文秘网率先提供。 (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更多文章欢迎访问文墨星河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以和谐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科学发展的落实主、以以好以快的科学发展来促进社会更加和谐。黑桃花2023-07-24 10:20:38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如何才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唯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的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LuckySXyd2023-07-24 10:20:372
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适应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 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 面临着许多机遇。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这些矛盾的凸现又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 要是举措得当, 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 而要是应对失误, 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来的, 它旨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阿啵呲嘚2023-07-24 10:20:071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内容是什么?
你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内容: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其中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尘剑 2023-07-24 10:20:062
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如下: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余辉2023-07-24 10:20:05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马克思在自己的诸多著作中多次谈到发展观问题,强调环境、人的活动和人本身发展的一致性,尤其是《资本论》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萌芽。在《资本论》第三卷手稿中,针对“以资源高消费,求生活高消费”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马克思在理论上首倡资源新型发展模式,“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火花引燃了恩格斯的哲学智慧,1876 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恩格斯写下了蕴含着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里,恩格斯鲜明的提出了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2)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对科学发展观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辩证法科学定义,强调辩证法就是发展观,而且是最为全面深刻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首次提出:“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知识是相对的。” 此外,列宁多次阐述这一思想,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还提出了两种发展观的基本分野:一种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一种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3)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十大关系》《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具体、完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纲领,一定意义上可称为新民主主义时代的科学发展观;《论十大关系》是突破苏联传统发展模式,探索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起点和思想源头,它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萌芽:经济发展中的五大统筹、协调发展问题,政治发展中的四大协调发展问题,民族文化于世界文明的协调发展问题等,可以说这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4)邓小平的“南巡谈话”。 “南巡谈话”首先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针对中国现实中的诸多矛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了为什么发展问题;接下来他用“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中国发展确立了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其次,“南巡谈话”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问题,“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等,这些都孕育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雏形。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十六的政治报告,讲到“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指导原则时,最重要的一条讲的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表明科学发展观问题已经成为贯穿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有理论依据,还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它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简短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同时我国在新世纪新街的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就花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的新课题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更加自觉的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1)国际原因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来看,国际发展观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由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社会改革——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发展观演变的必然结果。 (2)国内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推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由此积累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严重;同时,改革开放的代价太大,“我们只注重发展经济,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浪费了资源,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很明显,这种高投入、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社会矛盾就会更加恶化。这些经验教训促使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3)直接原因 2003 年初,中、东南亚个别国家出现了非典疫情,给人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使党开始思考,只抓经济不可,一个突然起来的事故就会把经济彻底击垮,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预警机制,必须搞好社会建设,才能保障国家的平稳健康发展。这样在10 月份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4)使命原因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二战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十六大上,党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间是二十年。为何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呢?十六大这样论述:“我们原来实现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小康。”首先,只是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 美元,其他没有任何规定,所以我们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其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 美元,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两万、三万美元,所以我们所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再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00 美元还只是个平均值,实际上西部地区800 美元都达不到,贵州、青海等地区只有几百元,东西差距,行业差距、部门差距都太大,因此我们所实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那么怎样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呢,唯一的选择就是科学发展观。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科学把握其提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起来说,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实现文明发展、和平发展、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桃可挑2023-07-24 10:20:041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你好!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回答如满意,请点击 选为满意答案 谢谢合作!u投在线2023-07-24 10:19:422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是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瑞瑞爱吃桃2023-07-24 10:19:413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并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据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意义: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2、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回思想的具体体现。3、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4、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5、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4 10:19:41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现状仍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就业失业问题日要突出、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是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经济要从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性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影响。Chen2023-07-24 10:19:37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什么背景和重要意义?
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北营2023-07-24 10:18:58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特色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左迁2023-07-24 10:18:583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1、在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薪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二、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2、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4、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善士六合2023-07-24 10:18:57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陶小凡2023-07-24 10:18:545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并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据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扩展资料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hi投2023-07-24 10:18:54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啊很简单嘛我大二上学期新学的Jm-R2023-07-24 10:18:536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Chen2023-07-24 10:18:075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是(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左迁2023-07-24 10:18:051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艺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社会。大鱼炖火锅2023-07-24 10:18:0510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kikcik2023-07-24 10:18:03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是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又极不平衡。在生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还需要在完善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上层建筑方面,经济、文化方面的落后还限制着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经常侵袭工人阶级政党的干部和公务员队伍。改革开放之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余辉2023-07-24 10:18:011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011年1月自学考试《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真题单项选择题第3题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C、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D、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 校名师权威解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BCD是从其他角度设定的问题,与题干无直接关联。B是 *** 的重要论断,C是 *** 提出的奋斗目标。D是对实现社会发展战略状态的描述。铁血嘟嘟2023-07-24 10:17:10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是( )。
【答案】:A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FinCloud2023-07-24 10:17:10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实行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深刻发展变化着的国内外大背景下,顺应世界发展潮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韦斯特兰2023-07-24 10:17:091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55454545454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CarieVinne 2023-07-24 10:02:543
首先提出分子动理论的科学家是
LZ可是外国语的?苏州马小云2023-07-24 09:58:283
猪流感-科学
流感流感,顾名思义就是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只是每次流行性感冒的致病因素不同,这次是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病因: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症状。症状:与感冒类似,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传播速度快:人体对新变异病毒没有天然抗体。传播方式: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新型猪流感病毒在人群间传播。易感人群:确诊因感染猪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壮年为主,而非老人和儿童。预防: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Ntou1232023-07-24 09:46:3815
2009年中考科学热点猜想:甲型H1N1流感
你猜猜gitcloud2023-07-24 09:46:073
七年级科学人体结构
1. 科学小知识人体结构(人体结构知识) 科学小知识人体结构(人体结构知识) 1.人体结构知识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 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结缔组织主要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编辑本段]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编辑本段]人体的化学组成 水占了人体重量的65%。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脱水后只剩25公斤,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质12公斤,矿盐3公斤。 [编辑本段]血 液 人体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20%,生命活动便受阻。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时,一般可以迅速恢复。一滴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周为22秒。 [编辑本段]肌 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0%。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编辑本段]大 脑 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1000至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一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2.中班科学介绍人体结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用肢体来表现动作。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2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它的身体构成。 如:亲爱的小朋友,我想问一下,你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吗?知道你们的身体都有哪些作用吗?我这里有一个玩具娃娃,咱们一边观察,一边说一说身体的各个部分好吗? 2、教师小结:哦,原来我们的身体有那么多部分组成,我们的手可以用来拿东西,我的腿可以用来走路,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东西,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到东西的味道,我们的耳朵可以用来听,我们的嘴巴可以用来吃或说话,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很有趣呢? 3、通过游戏,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如:其实我们的身体可以游戏,可以运动,还可以说话呢?小朋友们请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讲话,我要做挥动手臂的动作,这表示“你好!”做拍手,表示“欢迎” 4、鼓励幼儿一起做,并请个别幼儿大胆尝试肢体讲话。 3.人体结构和功能 人体结构与功能总论: 细胞、基本组织、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脉管系统、沁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沁系统、能量代谢与体温、胚胎发育。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 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 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 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叫组织。 人体的组织有四大类: 1.上皮组织:包括表皮、黏膜上皮、血管内皮、胸膜及腹膜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 2.结缔组织: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功能也很复杂,有的为流动的液体,如血液、淋巴等,主要起营养的作用;有的起连接和支架的作用,如骨、韧带等。 3.肌肉组织:根据形态、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4.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 *** 和传导兴奋,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 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 我们一般都比较容易注意到一些组织集中的直观的器官。 比如: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 再如:内脏器官心、肝、肺、胃、肾等。 不少器官都容易被人们忽略而不认为是器官。比如任何一块骨骼肌,皮肤等。 维生器官是人体内维持生命的器宫。如果身体内的维生器官不能完全运行正常的话,一个人便可以很快死亡。 主要的维生器官有: 脑部,负责控制和协调呼吸、心跳、荷尔蒙生产、感觉接收、肌肉运动等 心脏,将含有充分氧气及养分的血液送至全身,供应各组织器官 肺部,负责呼吸及使血液带氧 肝脏,将血液内的废物移除带到膀胱之内 其他负责消化和排泄的器官则对于长期维生有必要性。 虽然如些,有很多人有缺少肾脏、脾脏和肠脏等器官的情况下依然生存,不过当然需要机器的帮助。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八大系统的作用: 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构成。 起支架、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而组成。 在体内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控制和调节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人体对环境变化的 *** 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人体环境的统一。 三、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种腺体组成。 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雄性、雌性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对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调节作用。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组成。 它将消化系统的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及CO2运送到肾、肺、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 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除Co2。 六、消化系统:有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组成。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供人体所需要的书屋和能量。 七、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或毒素。 八、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 4.我现在急需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身体的结构(教科版) 1、身体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二、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四、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 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四)作业附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头颈躯干四肢。 5.人体由哪些器官组成 人体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人类至今还没法对它的结构做出详细的解读。传统医学只能从五脏六腑这些大的器官解释器官的组成,对更复杂的细胞的器官,就不能做出完整地说明了。生物学自进入分子水平以来,发展大有一日千里之势,给予生命科学不可 *** 的活力和前景,逐渐揭开关于生命奥秘的面纱,生命的本质问题有可能能从原子和分子的水平,从物理和化学的规律中得到解释和说明。 对一般人来讲,我们不可能撑握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但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基本知识,以便更新我们的观念,强化我们的保健意识。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特点是将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甚至群体水平结合起来,为解读生命现象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识,认定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的理论,为生命科学确立了“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的新观念。我们仅从细胞的结构看,就能看出人体器官的复杂程度。 我们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近年来,人类对细胞的认知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为破译生命奥秘,延长寿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使对人的一生从细胞学的角度上有了崭新的认识: *** 和卵子一旦结合,就开始了细胞分裂,它们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直分裂到3万亿个细胞时,新的生命就会平安地来到世上;婴儿出生以后众多的细胞还要继续分裂,这就是生命的成长过程,一直分裂到在约60万亿个细胞时,人体就发育成熟了;人的一生中细胞要代谢50多次,也就是说,每天要新合成6000万个细胞,才能满足人体的新陈代谢的需要。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器宙组成,细胞核内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里面包含了3、5万个左右的基因,主宰着人类30亿个遗传信息单位,这些信息与人的相貌、特征、性格、体能、智力、遗传病、胖瘦、病理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现在知道,细胞虽小,但其结构非常精细,现在人们可以应用电子显微镜对细胞的结构和各种器官进行观察,例如,肝细胞是由胞膜、胞质(含基质和许多细胞器)和胞核组成。而细胞器由线粒体、内质网(粗面、光面)、溶酶体、高尔基体、微粒体、包涵体及饮液泡等组成。其中,线粒体:形状为圆、椭圆和杵棒状的双膜结构,常度为1.0微米~5.0微米,厚度为0.25微米~0.7微米。每个肝细胞可有1000~2000个线粒体,其中储有70种以上的酶和辅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谷丙转氨酶即GPT,简称转氨酶)、细胞呼吸酶及三磷酸腺苷等。人体摄入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代谢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并可产生人体所需的大量能量,所以被称为供能“发电站”。当肝炎或全身缺氧时,线粒体是最早、最敏感的受害者,其结果引起转氨酶升高等生化功能紊乱。 这是一般常识,供你参考! 6.人体的结构有什么组成 人体是由什么组成a的呢? 首先,是肉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躯体,平时我们常说的四肢五官,五脏六腑其实就是人的肉体的形象化的描述。人的肉体是由一定的物质元素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组成的。肉体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肉体,人体自然就不存在了。 其次,每个人都有思维力,也就是思维能力。有了思维能力,人才能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丰富生活。思维能力是人的言行举止的指挥官。 再次是人人都有的生命力。生命力可以看成是人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的综合能力,如消化功能、吸收功能、造血功能、血液循环功能、神经功能等等。每一种功能既自成一体又与其它功能息息相关。 平时,我们在说话写作时经常用到“灵与肉”这样的表述,其实,“灵与肉”里的“灵”应该包括思维力和生命力两部分。这样来理解“灵”的话,灵的内涵就比较实在,就可以消除它的封建迷信色彩。 人的肉体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为内外两个系统。凡接触外部世界的感知器官都可定义为外系统,如眼、耳、鼻、手、脚。内系统则包括五脏六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 那么思维力和生命力各有什么特点呢? 思维力的作用,是主外为主,调内为辅。它主持着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和对策,指挥着四肢五官的对外行为。是以意识行为为主,超意识行为为辅。意识行为就是服从于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的行为,说得具体些,就是想与做的行为。例如,一个人的行路行为,首先是想行,跟着是支配双脚去行。一个人的外系统的行为是服从于思想意识支配的。每个人一天的所想所作所为也基本上都是受意识行为支配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力出了故障,就算他有正常的肉体,思维力也不能正常工作,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了,比如:痴呆、傻子、各类精神病等。 生命力的作用与思维力正好相反,是主内为主,调外为辅。它主持着人体内各种器官、各种系统的运作,主宰着物质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是以超意识行为(或称无意识行为)为主,意识行为为辅。当人把食物吃到肚子里去了以后,就再也不想它了。没有人会和胃或者肠子说话,告诉它们应该怎样消化,怎样吸收。完全不用!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完全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超意识的。有点生理知识的人知道,心脏是供血器官,骨髓是造血器官,但是没有一个人给心脏或骨髓下指令,让它们如何供血,如何造血。它们是在超意识地运作,在默默地为人作贡献。就拿指甲的生长来说,可能组成指甲的物质成分并不复杂,但是谁知道,究竟通过体内多少器官、多少功能,把食物里众多的物质元素消化、吸收、归类、分化与输送到手指头,变成指甲均匀地生长出来呢? 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的话,就可以解释其它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几乎每个人都有伤风感冒而引起鼻塞的时候,他觉得很不舒服,恨不得用个通条通一通。但是,并不是你一天到晚想着让鼻子通它就会通的,因为“想”只是你的意识行为,而伤风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功能暂时出了问题,也就是生命力的一部分出现了问题,而生命力是基本不受制于人的意识的,所以,靠“想”是想不好的。再比如,早搏的心脏病人,心脏会间隙性地停跳,病人是多么想让心脏不要停,可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心脏并不会理会病人的“想”,照停不误。 如果我们能这样来理解人体的结构的话,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说明气功和现代医学的殊途同归的问题了。 7.科学小常识 1、加碘食盐的使用。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盐应等快出锅时,且勿长时间炖炒。 2、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从医学的观点看:菠菜、洋葱、竹笋等不要和豆腐同时混合食用,会生成草酸钙的沉淀,是产生结石的诱因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混合食用会破坏他们的营养成分。 3、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蓬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长期缓慢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觉察,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严重。防铝中毒,生活中应注意(1)减少铝的入口途径,如少吃油条,治疗胃的药物尽量避免氢氧化铝的药剂。(2)、少食铝制品包装的食品。(3)、有节制使用铝制品,避免食物或饮用水与铝制品之间的长时间接触。 4、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一般将油烧至沸腾就行了,油的“生气”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为何出现“赤潮”。近年来,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现象,也不像“黑潮”那样是海流运动,而是海洋中一种红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的生物现象。为什么浮游生物能过度繁殖呢?原来大量涌进海洋中的废水、废渣以及经大气交换进入海洋的物质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属于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剧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红装”。为了预防海洋赤潮现象,应该控制含氮、磷等废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的废水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7、食物的酸碱性。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则都是碱性食物。注意科学饮食,改进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缓和逆转。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有密切关系。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者智商较低,碱性偏高则智商较高。科学家测试了数十名6至13岁的男孩,结果表明,大脑皮层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某些学习成绩欠佳、智力发育水平较低的孩子,往往多属酸性体质。铁血嘟嘟2023-07-24 09:38:261
科学作业人体结构
1. 科学小知识人体结构(人体结构知识) 科学小知识人体结构(人体结构知识) 1.人体结构知识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 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结缔组织主要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编辑本段]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编辑本段]人体的化学组成 水占了人体重量的65%。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脱水后只剩25公斤,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质12公斤,矿盐3公斤。 [编辑本段]血 液 人体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20%,生命活动便受阻。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时,一般可以迅速恢复。一滴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周为22秒。 [编辑本段]肌 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0%。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编辑本段]大 脑 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1000至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一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2.中班科学介绍人体结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用肢体来表现动作。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2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它的身体构成。 如:亲爱的小朋友,我想问一下,你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吗?知道你们的身体都有哪些作用吗?我这里有一个玩具娃娃,咱们一边观察,一边说一说身体的各个部分好吗? 2、教师小结:哦,原来我们的身体有那么多部分组成,我们的手可以用来拿东西,我的腿可以用来走路,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东西,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到东西的味道,我们的耳朵可以用来听,我们的嘴巴可以用来吃或说话,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很有趣呢? 3、通过游戏,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如:其实我们的身体可以游戏,可以运动,还可以说话呢?小朋友们请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讲话,我要做挥动手臂的动作,这表示“你好!”做拍手,表示“欢迎” 4、鼓励幼儿一起做,并请个别幼儿大胆尝试肢体讲话。 3.人体结构和功能 人体结构与功能总论: 细胞、基本组织、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脉管系统、沁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沁系统、能量代谢与体温、胚胎发育。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 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 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 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叫组织。 人体的组织有四大类: 1.上皮组织:包括表皮、黏膜上皮、血管内皮、胸膜及腹膜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 2.结缔组织: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功能也很复杂,有的为流动的液体,如血液、淋巴等,主要起营养的作用;有的起连接和支架的作用,如骨、韧带等。 3.肌肉组织:根据形态、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4.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 *** 和传导兴奋,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 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 我们一般都比较容易注意到一些组织集中的直观的器官。 比如: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 再如:内脏器官心、肝、肺、胃、肾等。 不少器官都容易被人们忽略而不认为是器官。比如任何一块骨骼肌,皮肤等。 维生器官是人体内维持生命的器宫。如果身体内的维生器官不能完全运行正常的话,一个人便可以很快死亡。 主要的维生器官有: 脑部,负责控制和协调呼吸、心跳、荷尔蒙生产、感觉接收、肌肉运动等 心脏,将含有充分氧气及养分的血液送至全身,供应各组织器官 肺部,负责呼吸及使血液带氧 肝脏,将血液内的废物移除带到膀胱之内 其他负责消化和排泄的器官则对于长期维生有必要性。 虽然如些,有很多人有缺少肾脏、脾脏和肠脏等器官的情况下依然生存,不过当然需要机器的帮助。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八大系统的作用: 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构成。 起支架、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而组成。 在体内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控制和调节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人体对环境变化的 *** 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人体环境的统一。 三、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种腺体组成。 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雄性、雌性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对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调节作用。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组成。 它将消化系统的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及CO2运送到肾、肺、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 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除Co2。 六、消化系统:有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组成。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供人体所需要的书屋和能量。 七、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或毒素。 八、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 4.我现在急需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身体的结构(教科版) 1、身体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二、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四、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 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四)作业附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头颈躯干四肢。 5.人体由哪些器官组成 人体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人类至今还没法对它的结构做出详细的解读。传统医学只能从五脏六腑这些大的器官解释器官的组成,对更复杂的细胞的器官,就不能做出完整地说明了。生物学自进入分子水平以来,发展大有一日千里之势,给予生命科学不可 *** 的活力和前景,逐渐揭开关于生命奥秘的面纱,生命的本质问题有可能能从原子和分子的水平,从物理和化学的规律中得到解释和说明。 对一般人来讲,我们不可能撑握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但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基本知识,以便更新我们的观念,强化我们的保健意识。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特点是将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甚至群体水平结合起来,为解读生命现象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识,认定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的理论,为生命科学确立了“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的新观念。我们仅从细胞的结构看,就能看出人体器官的复杂程度。 我们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近年来,人类对细胞的认知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为破译生命奥秘,延长寿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使对人的一生从细胞学的角度上有了崭新的认识: *** 和卵子一旦结合,就开始了细胞分裂,它们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直分裂到3万亿个细胞时,新的生命就会平安地来到世上;婴儿出生以后众多的细胞还要继续分裂,这就是生命的成长过程,一直分裂到在约60万亿个细胞时,人体就发育成熟了;人的一生中细胞要代谢50多次,也就是说,每天要新合成6000万个细胞,才能满足人体的新陈代谢的需要。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器宙组成,细胞核内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里面包含了3、5万个左右的基因,主宰着人类30亿个遗传信息单位,这些信息与人的相貌、特征、性格、体能、智力、遗传病、胖瘦、病理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现在知道,细胞虽小,但其结构非常精细,现在人们可以应用电子显微镜对细胞的结构和各种器官进行观察,例如,肝细胞是由胞膜、胞质(含基质和许多细胞器)和胞核组成。而细胞器由线粒体、内质网(粗面、光面)、溶酶体、高尔基体、微粒体、包涵体及饮液泡等组成。其中,线粒体:形状为圆、椭圆和杵棒状的双膜结构,常度为1.0微米~5.0微米,厚度为0.25微米~0.7微米。每个肝细胞可有1000~2000个线粒体,其中储有70种以上的酶和辅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谷丙转氨酶即GPT,简称转氨酶)、细胞呼吸酶及三磷酸腺苷等。人体摄入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代谢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并可产生人体所需的大量能量,所以被称为供能“发电站”。当肝炎或全身缺氧时,线粒体是最早、最敏感的受害者,其结果引起转氨酶升高等生化功能紊乱。 这是一般常识,供你参考! 6.人体的结构有什么组成 人体是由什么组成a的呢? 首先,是肉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躯体,平时我们常说的四肢五官,五脏六腑其实就是人的肉体的形象化的描述。人的肉体是由一定的物质元素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组成的。肉体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肉体,人体自然就不存在了。 其次,每个人都有思维力,也就是思维能力。有了思维能力,人才能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丰富生活。思维能力是人的言行举止的指挥官。 再次是人人都有的生命力。生命力可以看成是人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的综合能力,如消化功能、吸收功能、造血功能、血液循环功能、神经功能等等。每一种功能既自成一体又与其它功能息息相关。 平时,我们在说话写作时经常用到“灵与肉”这样的表述,其实,“灵与肉”里的“灵”应该包括思维力和生命力两部分。这样来理解“灵”的话,灵的内涵就比较实在,就可以消除它的封建迷信色彩。 人的肉体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为内外两个系统。凡接触外部世界的感知器官都可定义为外系统,如眼、耳、鼻、手、脚。内系统则包括五脏六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 那么思维力和生命力各有什么特点呢? 思维力的作用,是主外为主,调内为辅。它主持着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和对策,指挥着四肢五官的对外行为。是以意识行为为主,超意识行为为辅。意识行为就是服从于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的行为,说得具体些,就是想与做的行为。例如,一个人的行路行为,首先是想行,跟着是支配双脚去行。一个人的外系统的行为是服从于思想意识支配的。每个人一天的所想所作所为也基本上都是受意识行为支配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力出了故障,就算他有正常的肉体,思维力也不能正常工作,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了,比如:痴呆、傻子、各类精神病等。 生命力的作用与思维力正好相反,是主内为主,调外为辅。它主持着人体内各种器官、各种系统的运作,主宰着物质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是以超意识行为(或称无意识行为)为主,意识行为为辅。当人把食物吃到肚子里去了以后,就再也不想它了。没有人会和胃或者肠子说话,告诉它们应该怎样消化,怎样吸收。完全不用!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完全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超意识的。有点生理知识的人知道,心脏是供血器官,骨髓是造血器官,但是没有一个人给心脏或骨髓下指令,让它们如何供血,如何造血。它们是在超意识地运作,在默默地为人作贡献。就拿指甲的生长来说,可能组成指甲的物质成分并不复杂,但是谁知道,究竟通过体内多少器官、多少功能,把食物里众多的物质元素消化、吸收、归类、分化与输送到手指头,变成指甲均匀地生长出来呢? 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的话,就可以解释其它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几乎每个人都有伤风感冒而引起鼻塞的时候,他觉得很不舒服,恨不得用个通条通一通。但是,并不是你一天到晚想着让鼻子通它就会通的,因为“想”只是你的意识行为,而伤风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功能暂时出了问题,也就是生命力的一部分出现了问题,而生命力是基本不受制于人的意识的,所以,靠“想”是想不好的。再比如,早搏的心脏病人,心脏会间隙性地停跳,病人是多么想让心脏不要停,可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心脏并不会理会病人的“想”,照停不误。 如果我们能这样来理解人体的结构的话,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说明气功和现代医学的殊途同归的问题了。 7.科学小常识 1、加碘食盐的使用。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盐应等快出锅时,且勿长时间炖炒。 2、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从医学的观点看:菠菜、洋葱、竹笋等不要和豆腐同时混合食用,会生成草酸钙的沉淀,是产生结石的诱因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混合食用会破坏他们的营养成分。 3、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蓬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长期缓慢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觉察,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严重。防铝中毒,生活中应注意(1)减少铝的入口途径,如少吃油条,治疗胃的药物尽量避免氢氧化铝的药剂。(2)、少食铝制品包装的食品。(3)、有节制使用铝制品,避免食物或饮用水与铝制品之间的长时间接触。 4、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一般将油烧至沸腾就行了,油的“生气”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为何出现“赤潮”。近年来,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现象,也不像“黑潮”那样是海流运动,而是海洋中一种红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的生物现象。为什么浮游生物能过度繁殖呢?原来大量涌进海洋中的废水、废渣以及经大气交换进入海洋的物质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属于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剧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红装”。为了预防海洋赤潮现象,应该控制含氮、磷等废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的废水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7、食物的酸碱性。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则都是碱性食物。注意科学饮食,改进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缓和逆转。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有密切关系。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者智商较低,碱性偏高则智商较高。科学家测试了数十名6至13岁的男孩,结果表明,大脑皮层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某些学习成绩欠佳、智力发育水平较低的孩子,往往多属酸性体质。Jm-R2023-07-24 09:38:191
科学小知识人体结构(人体结构知识)
1.人体结构知识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高度的感应性和传导性。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树突较短,像树枝一样分支,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较长,其末端为神经末梢,其功能是将冲动由胞体向外传出 肌组织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有收缩的功能。肌组织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类 结缔组织由细胞、细胞间质和纤维构成。其特点是细胞分布松散,细胞间质较多。结缔组织主要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骨、血液和淋巴等等。它们分别具有支持、联结、营养、防卫、修复等功能。 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一书,对盖伦的“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挑战。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发现血液的小循环系统,证明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部,通过曲折路线到达左心室。英国解剖学家哈维通过大量的动物解剖实验,发表《心血运动论》等论著,系统阐释了血液运动的规律和心脏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和动力的来源。这一重大发现使他成为近代生理学的鼻祖。 [编辑本段]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编辑本段]人体的化学组成 水占了人体重量的65%。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脱水后只剩25公斤,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质12公斤,矿盐3公斤。 [编辑本段]血 液 人体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若一次失血超过人体内血量的20%,生命活动便受阻。健康的人,一次失血不超过10%时,一般可以迅速恢复。一滴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周为22秒。 [编辑本段]肌 肉 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0%。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编辑本段]大 脑 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1000至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一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最善于用脑的人,一生中也仅使用掉脑能力的10%。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2.中班科学介绍人体结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用肢体来表现动作。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2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它的身体构成。 如:亲爱的小朋友,我想问一下,你们认识自己的身体吗?知道你们的身体都有哪些作用吗?我这里有一个玩具娃娃,咱们一边观察,一边说一说身体的各个部分好吗? 2、教师小结:哦,原来我们的身体有那么多部分组成,我们的手可以用来拿东西,我的腿可以用来走路,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东西,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到东西的味道,我们的耳朵可以用来听,我们的嘴巴可以用来吃或说话,我们的身体是不是很有趣呢? 3、通过游戏,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如:其实我们的身体可以游戏,可以运动,还可以说话呢?小朋友们请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讲话,我要做挥动手臂的动作,这表示“你好!”做拍手,表示“欢迎” 4、鼓励幼儿一起做,并请个别幼儿大胆尝试肢体讲话。 3.人体结构和功能 人体结构与功能总论: 细胞、基本组织、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脉管系统、沁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沁系统、能量代谢与体温、胚胎发育。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 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 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 细胞核由核膜围成,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 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叫组织。 人体的组织有四大类: 1.上皮组织:包括表皮、黏膜上皮、血管内皮、胸膜及腹膜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 2.结缔组织:种类繁多,结构多样,功能也很复杂,有的为流动的液体,如血液、淋巴等,主要起营养的作用;有的起连接和支架的作用,如骨、韧带等。 3.肌肉组织:根据形态、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4.神经组织:是构成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 *** 和传导兴奋,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 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 我们一般都比较容易注意到一些组织集中的直观的器官。 比如: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 再如:内脏器官心、肝、肺、胃、肾等。 不少器官都容易被人们忽略而不认为是器官。比如任何一块骨骼肌,皮肤等。 维生器官是人体内维持生命的器宫。如果身体内的维生器官不能完全运行正常的话,一个人便可以很快死亡。 主要的维生器官有: 脑部,负责控制和协调呼吸、心跳、荷尔蒙生产、感觉接收、肌肉运动等 心脏,将含有充分氧气及养分的血液送至全身,供应各组织器官 肺部,负责呼吸及使血液带氧 肝脏,将血液内的废物移除带到膀胱之内 其他负责消化和排泄的器官则对于长期维生有必要性。 虽然如些,有很多人有缺少肾脏、脾脏和肠脏等器官的情况下依然生存,不过当然需要机器的帮助。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这些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八大系统的作用: 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软骨、关节和骨骼肌等构成。 起支架、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而组成。 在体内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它控制和调节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人体对环境变化的 *** 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人体环境的统一。 三、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多种腺体组成。 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雄性、雌性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对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生殖起到调节作用。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管组成。 它将消化系统的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肺吸收的氧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将他们的代谢产物及CO2运送到肾、肺、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 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得到氧并排除Co2。 六、消化系统:有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等组成。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供人体所需要的书屋和能量。 七、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及代谢产物或毒素。 八、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 4.我现在急需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身体的结构(教科版) 1、身体的结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二、教学重点: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四、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 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 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四)作业附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头颈躯干四肢。 5.人体由哪些器官组成 人体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人类至今还没法对它的结构做出详细的解读。传统医学只能从五脏六腑这些大的器官解释器官的组成,对更复杂的细胞的器官,就不能做出完整地说明了。生物学自进入分子水平以来,发展大有一日千里之势,给予生命科学不可 *** 的活力和前景,逐渐揭开关于生命奥秘的面纱,生命的本质问题有可能能从原子和分子的水平,从物理和化学的规律中得到解释和说明。 对一般人来讲,我们不可能撑握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但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基本知识,以便更新我们的观念,强化我们的保健意识。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特点是将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整体水平甚至群体水平结合起来,为解读生命现象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识,认定细胞是生命基本单位的理论,为生命科学确立了“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的新观念。我们仅从细胞的结构看,就能看出人体器官的复杂程度。 我们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近年来,人类对细胞的认知有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为破译生命奥秘,延长寿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使对人的一生从细胞学的角度上有了崭新的认识: *** 和卵子一旦结合,就开始了细胞分裂,它们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直分裂到3万亿个细胞时,新的生命就会平安地来到世上;婴儿出生以后众多的细胞还要继续分裂,这就是生命的成长过程,一直分裂到在约60万亿个细胞时,人体就发育成熟了;人的一生中细胞要代谢50多次,也就是说,每天要新合成6000万个细胞,才能满足人体的新陈代谢的需要。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器宙组成,细胞核内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里面包含了3、5万个左右的基因,主宰着人类30亿个遗传信息单位,这些信息与人的相貌、特征、性格、体能、智力、遗传病、胖瘦、病理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现在知道,细胞虽小,但其结构非常精细,现在人们可以应用电子显微镜对细胞的结构和各种器官进行观察,例如,肝细胞是由胞膜、胞质(含基质和许多细胞器)和胞核组成。而细胞器由线粒体、内质网(粗面、光面)、溶酶体、高尔基体、微粒体、包涵体及饮液泡等组成。其中,线粒体:形状为圆、椭圆和杵棒状的双膜结构,常度为1.0微米~5.0微米,厚度为0.25微米~0.7微米。每个肝细胞可有1000~2000个线粒体,其中储有70种以上的酶和辅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谷丙转氨酶即GPT,简称转氨酶)、细胞呼吸酶及三磷酸腺苷等。人体摄入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代谢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并可产生人体所需的大量能量,所以被称为供能“发电站”。当肝炎或全身缺氧时,线粒体是最早、最敏感的受害者,其结果引起转氨酶升高等生化功能紊乱。 这是一般常识,供你参考! 6.人体的结构有什么组成 人体是由什么组成a的呢? 首先,是肉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躯体,平时我们常说的四肢五官,五脏六腑其实就是人的肉体的形象化的描述。人的肉体是由一定的物质元素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组成的。肉体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肉体,人体自然就不存在了。 其次,每个人都有思维力,也就是思维能力。有了思维能力,人才能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丰富生活。思维能力是人的言行举止的指挥官。 再次是人人都有的生命力。生命力可以看成是人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的综合能力,如消化功能、吸收功能、造血功能、血液循环功能、神经功能等等。每一种功能既自成一体又与其它功能息息相关。 平时,我们在说话写作时经常用到“灵与肉”这样的表述,其实,“灵与肉”里的“灵”应该包括思维力和生命力两部分。这样来理解“灵”的话,灵的内涵就比较实在,就可以消除它的封建迷信色彩。 人的肉体其实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为内外两个系统。凡接触外部世界的感知器官都可定义为外系统,如眼、耳、鼻、手、脚。内系统则包括五脏六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 那么思维力和生命力各有什么特点呢? 思维力的作用,是主外为主,调内为辅。它主持着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和对策,指挥着四肢五官的对外行为。是以意识行为为主,超意识行为为辅。意识行为就是服从于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的行为,说得具体些,就是想与做的行为。例如,一个人的行路行为,首先是想行,跟着是支配双脚去行。一个人的外系统的行为是服从于思想意识支配的。每个人一天的所想所作所为也基本上都是受意识行为支配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力出了故障,就算他有正常的肉体,思维力也不能正常工作,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了,比如:痴呆、傻子、各类精神病等。 生命力的作用与思维力正好相反,是主内为主,调外为辅。它主持着人体内各种器官、各种系统的运作,主宰着物质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是以超意识行为(或称无意识行为)为主,意识行为为辅。当人把食物吃到肚子里去了以后,就再也不想它了。没有人会和胃或者肠子说话,告诉它们应该怎样消化,怎样吸收。完全不用!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完全是无意识的或者说是超意识的。有点生理知识的人知道,心脏是供血器官,骨髓是造血器官,但是没有一个人给心脏或骨髓下指令,让它们如何供血,如何造血。它们是在超意识地运作,在默默地为人作贡献。就拿指甲的生长来说,可能组成指甲的物质成分并不复杂,但是谁知道,究竟通过体内多少器官、多少功能,把食物里众多的物质元素消化、吸收、归类、分化与输送到手指头,变成指甲均匀地生长出来呢? 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的话,就可以解释其它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几乎每个人都有伤风感冒而引起鼻塞的时候,他觉得很不舒服,恨不得用个通条通一通。但是,并不是你一天到晚想着让鼻子通它就会通的,因为“想”只是你的意识行为,而伤风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功能暂时出了问题,也就是生命力的一部分出现了问题,而生命力是基本不受制于人的意识的,所以,靠“想”是想不好的。再比如,早搏的心脏病人,心脏会间隙性地停跳,病人是多么想让心脏不要停,可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心脏并不会理会病人的“想”,照停不误。 如果我们能这样来理解人体的结构的话,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说明气功和现代医学的殊途同归的问题了。 7.科学小常识 1、加碘食盐的使用。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盐应等快出锅时,且勿长时间炖炒。 2、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从医学的观点看:菠菜、洋葱、竹笋等不要和豆腐同时混合食用,会生成草酸钙的沉淀,是产生结石的诱因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混合食用会破坏他们的营养成分。 3、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蓬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长期缓慢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觉察,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严重。防铝中毒,生活中应注意(1)减少铝的入口途径,如少吃油条,治疗胃的药物尽量避免氢氧化铝的药剂。(2)、少食铝制品包装的食品。(3)、有节制使用铝制品,避免食物或饮用水与铝制品之间的长时间接触。 4、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一般将油烧至沸腾就行了,油的“生气”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为何出现“赤潮”。近年来,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赤潮不是潮汐现象,也不像“黑潮”那样是海流运动,而是海洋中一种红色的浮游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的生物现象。为什么浮游生物能过度繁殖呢?原来大量涌进海洋中的废水、废渣以及经大气交换进入海洋的物质中,有些含有氮、磷等元素,属于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因此浮游生物大量急剧繁殖,就使大海穿上了“红装”。为了预防海洋赤潮现象,应该控制含氮、磷等废物,例如含磷洗衣粉的废水等向海洋中排放,以保持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7、食物的酸碱性。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则都是碱性食物。注意科学饮食,改进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缓和逆转。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与智商水平有密切关系。在体液酸碱度允许的范围内,酸性偏高者智商较低,碱性偏高则智商较高。科学家测试了数十名6至13岁的男孩,结果表明,大脑皮层中的体液PH值大于7.0的孩子,比小于7.0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倍之多。某些学习成绩欠佳、智力发育水平较低的孩子,往往多属酸性体质。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4 09:37:201
发明电报的科学家是谁????
发明电报的科学家是塞缪尔·莫尔斯。塞缪尔·莫尔斯是一名享有盛誉的美国画家、电报之父。1839年他发布了他的第一项发明“莫尔斯”码。他的同行发明的电报就是运用“莫尔斯”码来传递信号的,1844年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扩展资料:电报的军事用途:1、1861至1865年于美国爆发的南北战争,为世界上首次使用电报投入军事用途,交战双方除了以摩斯电码进行部队间的通讯外,也配合报业将战地消息传播出去。2、1884年的中法战争,法军侵犯台湾,台湾巡抚兼清军指挥官刘铭传也善用了丁日昌时期所建设的电报,向清廷回报了台湾的战事。3、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日本方面以电报截听了李鸿章回传给北京的电报,得知了清廷赔款求和的情资。4、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在台湾建立了电报监听站,得知了沙俄波罗的海舰队驶经台湾海峡驰援旅顺与对马岛海域的战区,并使日本一举顺利歼灭沙俄舰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缪尔·莫尔斯bikbok2023-07-24 09:30:041
发明电报的科学家是谁????
美国人莫尔斯大鱼炖火锅2023-07-24 09:27:223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眼泪是怎么形成的
眼泪来自于泪腺。 泪腺是由细管状腺和导管组成,它就是分泌泪液的器官。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里,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眶部,也叫上泪腺,较大,形态很像杏仁,大约12mm×20mm;下部为睑部,也叫下泪腺,较小。泪腺有10~12条排泄管,泪液产生后就由这些排泄管排出。在正常情况下,泪腺在白天大约分泌0.5~0.6ml的泪液,起湿润眼球的结膜和角膜的作用,而在人睡觉时,则停止分泌泪液。 泪液是一种弱碱性的透明液体,其中98.2%是水,其余为少量无机盐和蛋白体,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补体系统等其他物质。 眼泪产生后,通过泪道排泄。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泪小点在上、下眼睑缘内侧各有一个,眼泪由泪小点进入像下水道一样的泪小管,通过长约10mm的泪小管进入泪囊,泪囊专门是用来收集和贮存泪液的,防止泪液外流。泪囊大小大约为12mm×6mm,泪囊的下方有一根长12~24mm、直径3~6mm的管子直通鼻腔,这就是鼻泪管,泪囊中的眼泪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所以当我们点眼药水时,要用手指按住鼻根部,就是为了防止眼药水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 眼泪并不完全表示情绪的变化。当我们眼睛中落入灰尘等异物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眼泪,把异物冲出来。眼泪中除大量的水外,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乳铁蛋白、β-溶素等,它们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因此眼泪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防卫。另外,眼泪还能湿润眼球表面,湿润结膜囊,改变角膜的光学性能。 泪液在结膜囊内均匀地分布,形成一层液体的薄膜,在医学上叫泪膜。位于角膜前的泪膜叫角膜前泪膜。泪膜是非常薄的,在角膜前泪膜的厚度只有6~10nm,但就是这样薄的泪膜还可以自内向外分为三层:粘液层、水样层和脂质层。粘液层厚度只有0.02~0.05nm;水样层是泪膜的主体,在角膜前,平均厚度为6~10nm,占泪膜厚度的98%,它能保持角膜、结膜的湿润,是行使泪液功能的主要成分;脂质层厚度在0.05~0.5nm之间,它的作用是防止水样的泪液直接与空气接触而减少蒸发。其实泪膜的三层并没有清晰的界线,它们都是呈渐变的。泪膜除了保持眼球的湿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眼睛的屈光系统。角膜是眼球的屈光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但没有泪膜的角膜是不光滑的,这时看东西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当角膜上有泪膜时,泪液可以填平角膜上的一些细小的擦痕,使角膜变得光滑,视物时也就会更清楚。泪膜在眼球上的分布也不是均匀的,而是角膜处最厚,在接近睑缘时最薄,因此在角膜前就形成一理论上的“凹凸透镜”,改善眼睛的屈光性能。当上、下眼睑闭合时,泪膜慢慢增厚,上、下眼睑闭合到2mm时,泪膜就形成一细长的“凹凸形的柱镜”,透过它看东西可以变得清楚一点。我们常看到,有人有近视或散光时,常会眯起眼来看东西,就是与此有关。此外泪膜还向角膜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 人为什么流眼泪? 常言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即便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也难免会有痛哭流涕、或者黯然泪下的时候。而且,人们不仅悲哀时会流泪,高兴时、激动时也会流泪。要探究流泪的具体原因,或者是“英雄有泪不轻弹”,或者是“花前泪下,月下伤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极大的。 人类学家发现,在种类众多的灵长类动物中,人类是唯一会哭泣流泪的成员。流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简单行为,无需学习,人人都会,就象心脏搏动、肾脏排泄一样本能,象叹息、打喷嚏一样自发。那么,人为什么要流眼泪?流泪对于人体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长期以来使研究者们深感困惑的一个难题。进化论的创始人查理. 达尔文曾经这样推测:流泪是某种进化的”遗迹”,与进化过程中的生存竞争没有关民。哭泣时,眼睛周围的微血管会充血,同时小肌肉为保护眼睛而收缩,于是导致泪腺分泌眼泪。达尔文认为,对于人体来说。眼泪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副产品”。 美国人类学家阿希莱·蒙塔戈的观点与达尔文截然相反。他认为,流眼泪对人体具有益处,这种益处在进化中有一定影响,因而能通过自然选择被一代一代地保存下来,人类会流泪正是适者生存的结果。他举例说:眼泪中含有溶菌酶,这是人体一种自卫物质,它能保护鼻咽粘膜不被细菌感染。观察表明、没有眼泪的干哭很容易使鼻咽粘膜干燥而受感染。 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赞同蒙塔戈的观点,相信流泪行为对人体可能具有某些益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佛莱从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流泪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把流泪分成反射性流泪(如受到洋葱刺激)和情感性流泪。在5年时间里,威廉. 佛莱研究了数以千计的流泪“志愿”受试者。他的统计表明,在一个月时间内,男人哭泣流泪的次数很少超过7次,而女人则在30次以上。绝大多数受试者每次哭泣流泪时间为12分钟,偶然有持续哭泣达1小时40分钟的“纪录”。晚上7一10点,同家人亲朋相聚,或者在看电视时,是情感性流泪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根据自诉,大约有45%的男人经常在一个月之内没有哭过一次。而女人中只有6%的人可能在一个月中一次不哭。女人40%的哭泣是由于争论、婚姻、爱情和其他人际关系。男子因为人际关系哭泣的只占36%,而为电影、电视、书本内容和不明原因的忧郁流泪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子。佛莱用特制的小试管收集受试者的眼泪,对眼泪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他发现,情感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多,而反射性流泪的泪水中含蛋白质较少。在这些结构复杂的蛋白质中,有一种据测定可能是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根据这一结果佛莱推测,流泪可能是一种排泄行为。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通过流泪排出,留在体内。将对健康不利。情感性流泪排泄毒素,使流泪者恢复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因而对健康有益。然而,通过眼泪排出的究竟是什么成分的毒素?眼泪中所含的又有哪些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它们是如何产生,怎样代谢的?这些连佛莱本人也不清楚。搞清楚这些问题,将能帮助人们判断佛莱的学说是否正确。 那么,为什么灵长类动物中唯独人类会流泪呢?对于这一点,研究者们长期以来似乎一直找不到比较合理的解释。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利斯特.哈代教授提出轰动一时的海猿假说。以往的人类起源理论都认为,人类诞生的舞台是森林草原。而哈代提出,在人类进化历史中,存在着一段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这一特殊的阶段在人类身上至今留有深刻的印记,留有解剖生理方面的痕迹;这些特征,在别的陆生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是没有的,而在海豹,海狮等海洋兽类、海鸟身上却同样存在。例如,人类的泪腺会分泌泪液,泪水中含有约0.9%的盐分,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也是海兽的特征,是古老的海猿阶段留在人体上的痕迹。在缺少盐分的陆上进化发展的动物,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浪费”盐分的生理特征的。哈代教授的海猿假说在刚提出时曾被视为“异想天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假说并没有被驳倒,相反,相信这一假说的研究者越来越多。1983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物学家彼立克·丹通教授研究比较了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控制体内盐平衡的生理机制,他的研究也提示:人类的流泪可能起源来海兽泪腺的泌盐机制。海猿学说也许是目前唯一能解释人类流泪起源的学说。然而,由于这一学说目前还缺乏可靠的化石依据。尚未被多数人类学家所接受。作为一种人类起源进化的假说,海猿学说有待进一步完善。 人类流泪是怎样起源的?人为什么流眼泪?尽管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了探索,然而这些问题仍是科学上的谜。可以说,对流泪行为进行认真的研究,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要解开流泪的秘密,有待于各方面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那么眼泪有什么作用?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制造眼泪的“小工厂”,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泪腺”。每天,泪腺不停地制造着泪水。眼泪的用处可大啦,眨眼的时候,眼泪就均匀地抹在眼球上,对眼球起着湿润的作用。眼泪还能冲刷掉眼球表面上的脏东西,保持眼球的清洁,眼泪还有杀灭细菌的作用.豆豆staR2023-07-24 08:46:091
关于科学家创造的故事 200字
爱国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设计的投石机把敌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能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传说他还率领叙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它们焚烧起来。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已经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罗马军队被阻入城外达三年之久。最终,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务稍有松懈,大举进攻闯入了城市。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深奥的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践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只见他举刀一挥,一位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余辉2023-07-24 08:42:461
一毫秒=10的-3次方秒,一毫秒等于多少小时(用科学技术法表示,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3.6x10^-6小时肖振2023-07-24 08:42:403
科学表明,不同星球上的引力常量是相同的吗?
引力常量是相同的,但是每个星球上的重量都不相同,所以说引力也不相同。都符合引力定律。gitcloud2023-07-24 08:28:192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七年级下册的数学补充习题的第64页的答案
没有习题??善士六合2023-07-23 19:43:453
科学题:昼夜变化对植物、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仙人掌、昙花、含羞草、荷花、夜来香、牵牛、紫茉莉、菊花、郁金香……几乎所有的草本植物都不同程度地对昼夜变化敏感,它们要根据光照时间长短来调整自己的生长和开花周期。陶小凡2023-07-23 19:39:473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 #五年级# 导语】科学,是已系数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以下是 无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2.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4、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七、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 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3、多媒体展示: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 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 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 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作业: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4.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 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准确。 (3) 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 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5.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 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 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 看手掌日晷 (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 做太阳钟 (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 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三、总结应用 1、 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FinCloud2023-07-23 19:39:20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未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上完课后能与听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7、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科学教学的合格率,最后取得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和学生共同努力,科学教学取得了现有的成绩,下学期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 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 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徐正富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课程要全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爱好、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具体措施 1、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四周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题目,比单纯的讲授练习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表现赐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严格设计好每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实验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纵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这科学知识的形成。 5、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和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固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习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习的爱好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三、今后打算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往学习;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往公道的解决好这一问题。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 时光如水,转眼间,一学期结束了。这期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科学教学,现特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认真仔细的做好政治学习笔记。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之中去。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从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利用好每周二的教研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级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3、辅导 辅导我利用课间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给学生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集中的辅导,给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的充实自己,并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加一些开放的试题的练习。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安排自己的科学教学。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的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成情况与学生掌握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如下; 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形式和状态进行判断;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并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解释物体位置与运动的关系;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2、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运动的现象、形式、状态等感受兴趣;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结果;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计科技产品。 3、能发现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说出常见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能举例说明各种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能概述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史;能说出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4、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从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屉在定位系统、交通与运输等日常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实验教具,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 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4、班级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 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5、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6、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计算不认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坚持检查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做好小结工作,使优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进一步培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北营2023-07-23 19:39:201
四年级科学题:热传递的方式有哪三种
热传递: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直接传递,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陶小凡2023-07-23 19:29:401
四年级科学题:热传递的方式有哪三种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辐射苏萦2023-07-23 19:29:321
油气井燃烧3年不灭,苏联科学家用核弹灭火,只需23秒
一直以来,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在内的各种核弹,都被认为是破坏和毁灭的象征。在冷战期间,美苏都曾进行过一系列极具破坏性的核爆炸实验,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核弹的威力。 1961年,苏联引爆了一颗当量高达5000万吨TNT的氢弹——沙皇炸弹,这是人造最强的爆炸事件,其威力相当于600多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这枚氢弹爆炸产生了巨大的蘑菇云,高度可达64公里,即便在1000公里外都能看到。 1962年,美国在距离地表400公里的太空中引爆了“海星一号”,这是一枚当量为150万吨TNT的氢弹。当它在太空中爆炸之后,释放出了极强的电磁脉冲,导致多颗人造卫星被毁,1500公里外的地面电力发生中断。 而在1966年的一次苏联核爆炸中,人们却认识到,原来核弹也能被和平利用。当时一场持续两年多的大火,被一枚原子弹仅用23秒扑灭。那么,破坏力很强的原子弹是如何灭火的呢? 这还要从1963年的一口油井失火说起。当时,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一口名为乌尔塔-布拉克(Urta-Bulak)的油气田在地下2.4公里深的地方失去控制,发生油气井喷,并燃起大火,火焰高度可达70米。 油气井的地层压力约为地表大气压的300倍,管道宽约20公分,每秒喷出140立方米的天然气,它们都被燃烧掉。也就是说,这口油气井每天烧掉了高达12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要知道,普通的三口之家每天用掉的天然气一般只有0.5立方米。因此,这口油气井每天损失的天然气相当于2400万户家庭的天然气日常消耗量。 人们使用了各种方法来灭火,但基本上没有效果,火势并未得到减弱,这一烧就是三年,造成大量的天然气损失。于是,人们想到了向苏联的核科学家求助。 既然没有直接扑灭火,那就从源头入手,想办法让油气井停止喷射。没有持续外漏的天然气,也就无法燃烧。为了让它停止井喷,需要用到威力足够大的核弹。 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如果在井喷点附近引爆一枚当量为3万吨TNT的核弹,相当于两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它爆炸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能够封住周围50米内的漏洞,这样油气井就不会泄漏。 1966年,人们在失火的油气井附近钻了两口斜井,其宽度约为34公分。泄漏点深度为2.4公里,核弹放置的深度为1.5公里。在其中一口斜井放入核弹之后,斜井用水泥填满,以防止核辐射泄漏到地面。 然后,一场前所未有的地下核爆被启动了。核弹爆炸后,巨大的压力瞬间把管道挤压封住。沙漠上空腾起了尘土和烟雾,火焰慢慢地减弱。在核弹爆炸23秒后,持续燃烧了3年的大火终于熄灭了。 用核弹灭火的方法实属脑洞大开,但确实行之有效。几个月后,附近又有一口油气井发生火灾,这次科学家让一枚当量为4.7万吨TNT的核弹在地下2.4公里深的地方引爆,最终也是成功灭火。kikcik2023-07-23 19:29:311
关于“崇尚科学”的诗歌!?急需!!!
崇尚智慧崇尚科学_敬畏の寂静tt白2023-07-23 19:19:193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思想实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强调:“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寓于其实践性之中。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理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当然在本质上也具有实践性———它既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又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离开实践这块沃土,马克思主义之花就会枯萎;脱离具体的实践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阿啵呲嘚2023-07-23 19:06:2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改变个别不合时宜的观点、做法,进行理论创新,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高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韦斯特兰2023-07-23 19:06:171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具有哪几个方面的要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具有哪几个方面的要素?() A.它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C.它由中国人民大众提出D.它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最基本的国情正确答案:ABDtt白2023-07-23 19:06:16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hi投2023-07-23 19:06:04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我想请大家用
说到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很大程度上就两个字“权威”,它所谓的“科学”都是权威赋予的余辉2023-07-23 19:05:592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丰富的科学内涵,是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如下: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物质资料特别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2、人民群众具有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从广度上讲,人民群众活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三百六十行无所不在。从深度上讲,世世代代积淀于人民群众之中的认识是非常接近真理的,一个人要想洞察事物的真相,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必须把前人建树的文化知识学到手。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它们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即本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有三部分组成: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学,其中的代表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直接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三是科学社会主义:其来源是19实际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代表人是西门,傅立叶,欧文。水元素sl2023-07-23 19:05:59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003-10-9)来自:北境漫步2023-07-23 19:05:58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他们的后继者发展的,2,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3,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wpBeta2023-07-23 19:05:57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中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意思
科学内涵这里就是一般用语,不是专业词汇,叫你概括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的。FinCloud2023-07-23 19:05:57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及科学内涵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它们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即本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有三部分组成: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学,其中的代表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直接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 三是科学社会主义:其来源是19实际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代表人是西门,傅立叶,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为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 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Ntou1232023-07-23 19:05:55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苏萦2023-07-23 19:05:45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饿科学理论体系,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u投在线2023-07-23 19:05:442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内涵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解放思想!用辨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3 19:0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