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什么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故选C.余辉2023-07-25 16:17:241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著作是什么?
天工开物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著作是《天工开物》,这本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著作是《天工开物》,该书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状况。水元素sl2023-07-25 16:17:231
宋应星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他完成了一部著名科学著作,你知道这部书第一卷第一章的名称是__________。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五金》卷)。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锻》、《播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共18卷。康康map2023-07-25 16:17:222
明代宋应星的科学著作《开工天物》,提出了什么哲学思想?
作者主要提出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文中有原句体现了这一思想,如“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翻译为: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是单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LuckySXyd2023-07-25 16:17:201
明代宋应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提出了什么哲学思想
崇尚生产技术的哲学思想《天工开物》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古代的“技术百科全书”他著的《论气》、《谈天》等文,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剖析宋应星的思想不难发现,它是根植于深厚的科学土壤的。hi投2023-07-25 16:17:202
明代宋应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提出了什么哲学思想?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拌三丝2023-07-25 16:17:181
宋应星编著的什么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影响《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其中,造纸的专章叫做“杀青”。《天工开物》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NerveM 2023-07-25 16:17:181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什么是中国古代一部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作品可以分为四大类。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有《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其中《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属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有《野议》、《画音归正》、《杂色文》、《春秋戎狄解》等;介于上述两大领域之间的有《原耗》、《卮言十种》等;属于文学创作的有《思怜诗》、《美利笺》等。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大鱼炖火锅2023-07-25 16:16:171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什么是中国古代一部
《天工开物》。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该书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内容介绍:《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磺、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九万里风9 2023-07-25 16:16:161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著作是什么
1、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书籍叫《天工开物》。 2、《天工开物》由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韦斯特兰2023-07-25 16:15:491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是什么书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著作是《天工开物》。处于明清之际的宋应星,早年间与哥哥宋应升一同参加科考,在几次大的会试失利后,不再醉心于科考。虽然曾经简单仕宦,但都是乡野小官,在此期间,他已经把人生的追求转向自然研究。农业技术、手工业生产,化学冶炼、声音传播,天体运动、万物变化,宋应星由此写就了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天工开物》中分散体现了中国古代物理知识,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在《五金》篇中,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苏州马小云2023-07-25 16:15:481
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空气中后灰尘、水蒸气、细菌、病毒等等hi投2023-07-25 15:35:312
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 科学口号的是谁
陈独秀豆豆staR2023-07-25 14:58:363
刘禹锡,李煜,苏轼,周邦彦(谁是以诗为词) “八股文”成熟是在哪个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三个口号 科学、
不会hi投2023-07-25 14:58:347
民主’与‘科学’这俩大口号的提出在新文化运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苏萦2023-07-25 14:58:341
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和民主的口号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今天? 1、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2、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5 14:58:011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口号的内容
在世界范围内,民主与科学不过是自由之树上结出的硕果.在西方,尤其在英美等国,民主与科学之果早在两个多世纪以前就结出来了.民主离不开自由.民主首先是竞选投票的自由、是公民自由发表政见的权利.科学同样离不开自由.没有科研的充分自由,就难有科研的成果。科学精神在本质上是自由的精神.只有在个人自由最多的地方,才是科学最发达的地方.科学研究是独立、自由的研究者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自由与自主是开展科研的前提。国家强大的程度与其自由的程度成正比,科学的繁荣程度也与科学家们的科研自由程度成正比. 一些人即使注意到自由的重要性,也只不过是把 “民主、科学、自由”等而视之,以为它们是三位一体且不可分割的.这个看法是错误的.自由与民主、科学三者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平行关系,并非同等重要,而是因果本末的关系.自由是民主与科学之本.德先生与赛先生相互之间是兄弟关系,他们都是自由之子.没有保障思想自由的充分自由的社会环境,科学就止步不前,充其量不过是技术上的仿冒;如果没有自由的个体,就没有个人可以进行自由政治活动的自由民主政体. 对于发展科学,任何人都没有异议,甚至包括独裁者.在独裁统治下,民众的自由科学探索受到压制,科学是权力化的、服务于统治机器的科学,是匍匐于政治权力面前的科学.权力说什么是科学,什么就是科学.这样的科学侵吞民众的福祉,瓦解个人的自由,加冕统治者的权力.在自由社会中,科学首先是个人的、民间的科学,这样的科学才是增加民众福祉的工具. 有了自由的制度,科学就会自动得到发展;没有自由的制度,科学就发展不起来,因此也无法振兴国家.权力主导科学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压缩民间科研的空间,占据了创造性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场,把民间的多中心的自主科研活动,变成了以权力为单一中心的依附性科研活动.在科研的举国体制下,科学家没有探索的自由,没有发现真理的权利。其任务不是发现真理,而是实现统治者的政治追求,完成体制所赋予的作为政治任务的科研任务.独立的人格必须屈从于政治上的要求.然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自由探索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被关进官僚的铁牢笼,就无从发挥了. 科学研究与经济活动一样,也需要有一个个人充分自由的市场环境,政府不能干预,更不能主导.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发明绝大部分是民间的成就,是来自民间的需求,来自民间的智慧.政府的作用在于创造一个自由的科研环境,而不是把科学家和科研当作发号施令的对象.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计划式的举国体制,而需要激发首创精神,让科学研究者们自由想象、自由研究、自由辩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五四的“民主与科学”诉求背后,群体高于个体,国家高于个人.个人仅仅是实现集体主义目标的工具。国家或民族是目的而个人只是工具.纪念五四,不是为了否定五四,而是要超越五四已经达到的高度.我们不能继续简单重复民主科学的口号,把民主和科学看作是解决国家面临的一切问题的终极手段.很多人说,中国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德先生与赛先生的问题!不,我要说,中国的问题在根本上是自由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永远不会有德先生赛先生的立足之地。有人会问,民主,科学,难道有什么不好吗?我说,民主与科学非常好.关键是,没有个人的充分自由,人们永远也无法充分享受到民主与科学的好处.在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地方,民主与科学才有扎根之所.所以,中国人要想得到民主与科学,须由民主与科学的信徒皈依为个人自由的信徒;从关心国家的命运转变到关心个人的命运;从向往民主与科学到向往个人自由;从向往果实改为努力播种.须认识到,中国人需要什么高于中国需要什么,中国的需要须服从于中国人的需要.在这个以个人而不是国家、以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国家的权力为出发点的前提下,才可能求得民主与科学的果实!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自五四运动以来的遭遇告诉我们,要想得到民主与科学,就必须先行追求个人的自由. 自由才是关键!hi投2023-07-25 14:58:001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口号的。对这一口号的正确理解有
【答案】:C、D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A、B选项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赋予民主和科学这一基本口号的新含义。因此,C、D选项正确。考生还需要注意的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这是指导思想上的变化。黑桃花2023-07-25 14:57:591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的含义有()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的含义有() A.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B.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C.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D.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正确答案: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陶小凡2023-07-25 14:57:131
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的口号,认为“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C 试题分析:“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说明科学的口号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进步,A是内容,BD无从体现,因此选C。点评: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阿啵呲嘚2023-07-25 14:57:13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和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上述是新十六字方针,区别于以前的提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u投在线2023-07-25 12:58:383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形成背景: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mlhxueli 2023-07-25 12:39:11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好: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核心是: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康康map2023-07-25 12:39:101
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是什么
集中概括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3、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5、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7、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8、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如下: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可桃可挑2023-07-25 12:39:10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ACD项错误。本题选B项。考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点评:自从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取向,要全面认识和解读科学发展观。NerveM 2023-07-25 12:39:091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社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社会和谐是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战略。苏萦2023-07-25 12:39:09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答案】:C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命题立意】考查对基本常识的掌握。【错因分析】知识储备不全面。北有云溪2023-07-25 12:39:08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分别是:
【答案】:A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本题答案选A。康康map2023-07-25 12:39:081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找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5 12:38:36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落实措施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阿啵呲嘚2023-07-25 12:38:35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有机结合。是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探索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得出的如何更好、更正确、更科学发展的基本理论。此后故乡只2023-07-25 12:38:351
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形成背景: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康康map2023-07-25 12:38:34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简述
1、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2、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3、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颛2023-07-25 12:38:33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 )。
【答案】:B本题考查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A错误。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B正确。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C错误。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北营2023-07-25 12:38:32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答案】: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5 12:37:46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你好: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核心是: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凡尘2023-07-25 12:37:451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找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苏萦2023-07-25 12:37:45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核心是: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真颛2023-07-25 12:37:441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介绍如下: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形成背景: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落实措施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阿啵呲嘚2023-07-25 12:37:44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3、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小白2023-07-25 12:37:43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2、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meira2023-07-25 12:37:06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小白2023-07-25 12:37:06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或者,把人当做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这一物种;或是描述群体中的“人”的个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u投在线2023-07-25 12:37:05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资料扩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后故乡只2023-07-25 12:37:05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FinCloud2023-07-25 12:37:04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或者,把人当做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这一物种;或是描述群体中的“人”的个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拌三丝2023-07-25 12:37:03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题目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______。 A.经济增长 统筹兼顾 B.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 C.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D.经济增长 以人为本 答案:C。 科学发展观基本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墨然殇2023-07-25 12:36:581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什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新理念,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更为丰富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北境漫步2023-07-25 12:36:22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n...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故A观点符合题意,D观点是主旨,B观点是基本要求,C观点是根本方法,故答案应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考生注意把握其四个方面,难度一般。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gitcloud2023-07-25 12:36:22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基本含义:1、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全面和可持续,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势头。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瑞瑞爱吃桃2023-07-25 12:36:2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扩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基本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有机结合。是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探索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已有发展基础上得出的如何更好、更正确、更科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发展观u投在线2023-07-25 12:36:2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鱼炖火锅2023-07-25 12:36:20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以人为本北有云溪2023-07-25 12:36:19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答案】:D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小白2023-07-25 12:36:18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无尘剑 2023-07-25 12:35:45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3、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余辉2023-07-25 12:35:44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2、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3、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北境漫步2023-07-25 12:35:44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回答了在发展中相信谁、依靠谁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既包括生存需要,也包括享受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既包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其次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保护公民财产和人身自由。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第三要保障人民的发展权,包括就学、就业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权利。要树立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观念,创造人民平等发展,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和身体健康素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以人为本,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本质,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真颛2023-07-25 12:35:431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惠及全体人民。2、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韦斯特兰2023-07-25 12:34:58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4、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出现的起因:1、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许多辉煌成就的同时,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3、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4、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作了全面阐述。余辉2023-07-25 12:34:57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怎么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 [teku02c8nu0254lu0259du0292i] 美 [tu025bku02c8nɑlu0259du0292i] n. 科技(总称); 工业技术; 工艺学; [总称]术语;拌三丝2023-07-25 12:02:001
科学技术用英语怎么写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与技术; 例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No.1 productive forces.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扩展资料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bo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We must achieve modern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therwise we will lag behind other nations. 我们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否则我们就会落后于其他国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uld cure all the ills of humanity, leading to lives of fulfilment and opportunity for all. 科学和技术能治愈人类的所有弊病,为所有人带来充满成就感和可能性的`生活。 In a world struggling with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emed to offer solutions to almost every problem. 在一个挣扎于迅速工业化的世界,科学技术似乎为几乎所有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ardim2023-07-25 11:56:261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吗
决定力量之一。墨然殇2023-07-25 10:50:262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么?
不是,因为生产力包括很多种,科学技术只是其中的一种,决定社会发展的是很多因素组成的统一的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的一个分支。铁血嘟嘟2023-07-25 10:49:3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什么
国家实验室,中国高校最多的,一个国家实验室等于n个国家重点实验室。Chen2023-07-25 10:31:093
三位华人科学家的物理贡献,每位300字
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李政道,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ikbok2023-07-25 10:30:442
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有什么用?杨振宁等科学家为何反对我国建造?
可能会导致地球毁灭,有可能会发生巨大的灾难,有可能会影响人的生存,有可能会发生不法武器,危害地球的寿命,会影响大气环境。善士六合2023-07-24 11:08:444
一道科学问题
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LuckySXyd2023-07-24 11:04:071
科学家是怎么计算星系与地球的距离的
造父变星是亮度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类恒星。美国天文学家通过观侧,发现了一颗造父变星的直径变化,从而能直接计算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这将有助于更精确地测量各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从而“校准”膨胀率。据观察,像造父变星这类恒星会像做“深呼吸”一样不断膨胀与收缩,产生光变。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与其真实亮度有关,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到的亮度同它们与地球的距离相关。如果得知一颗造父变星与地球间的确切距离,利用其他造父变星的视星等与绝对光度数据,就可以推算出这些变星的距离,从而确定它们所在的星系与地球的距离。而星系距离正是计算宇宙膨胀率的基础。但离地球最近的造父变星一北极星一离地球也有几百光年,难以用传统的视差法直接测量其距离。往科学家只能用间接方法估算含有造父变星的星群的距离,进而推断其他星系的距离。美国加州工学院帕洛马天文台的科学家曾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采用“光学干涉测最”技术,使两台小型望远镜发挥一台大型望远镜的果,直接观察到"了“双子座泽塔”造父变星的膨胀与收缩。“双子座泽塔”是迄今发现的最亮的造父变星之一离地球约100。光年。利用它的尺寸变化与亮度数据,就能直接计算‘已与地球的确切距离。在此基础t,科学家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其他含有造父变星的星系与地球的距离。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4 10:43:202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结合社会现实谈谈当前中国发展观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其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以上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它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最后,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二)当前中国发展观中所遇到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很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区域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剧增,资源短缺而又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更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黑桃花2023-07-24 10:22:401
科学发展的提出有怎样的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水元素sl2023-07-24 10:22:391
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北营2023-07-24 10:22:381
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对全党同志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出的新号召,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到:只有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自觉用以指导实践,对我们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就自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谈几点粗浅的感受。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离不开发展。因此,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观念要有新转变。要解放思想,坚决破除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观念,切实转变思维方式,从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的思维定势转变到科学务实创新的思维上来,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统筹、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等新观念,进入思想深处、进入工作指导,真正转化为思维方法和发展思路。二是能力素质要有新提高。面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新课题,要努力提高自己科学统筹和管理能力及改革创新等综合能力素质。坚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提高素质能力,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精神状态要有新追求。科学发展观洋溢着创新进取、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确立勇创一流的追求、激发昂扬奋进的斗志,在推动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我们要以郑培民、张云泉等先进典型为楷模,勤奋工作,勇于开拓,无私奉献,严于自律,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忠实履行使命职责。四是道德素养要有新提升。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对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事业保持一颗进取心,对群众保持一颗公仆心,切实打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道德基础。 加强财政干部作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重大主题。我们财政干部常年与外单位的同志及基层群众打交道,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切。我们应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潮的侵蚀,才能推动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形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由此,我们一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对财政干部来说,应当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中、从媒介上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从群众丰富鲜活的实践中获取营养,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二要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总之,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财政人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线突出出来,把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财政事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勤奋扎实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陶小凡2023-07-24 10:22:38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概括的?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韦斯特兰2023-07-24 10:22:383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并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据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 扩展资料 核心 党的 *** 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 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九万里风9 2023-07-24 10:22:37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是()。 A.国外经验的借鉴B.领导的价值判断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D.改革开放正确答案:CLuckySXyd2023-07-24 10:22:371
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致使世界发展遇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CarieVinne 2023-07-24 10:22:371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分析是什么?
“荷兰在线”网!bikbok2023-07-24 10:22:372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是()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是() A.领导的价值判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C.综合国力的竞争D.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正确答案:B余辉2023-07-24 10:22:371
怎样认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百度搜下哦~!北境漫步2023-07-24 10:2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