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求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重力公式G=mg,密度公式ρ=m/V,压强:P=F/S(固体),P=ρgh(液体),浮力F浮=G(漂浮悬浮情况下),F浮=ρ液gV排(任何情况均可),F浮=F弹簧测力计示数—G物(用弹簧测力计时),我是苏教版的,应该就这些吧!!!!,给分
左迁2023-08-02 10:32:062

八年级下册物理所有公式及定义

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 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方向和 作用点 。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点 和 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提力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 重心 ,施力物体是 地球 ,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 悬挂法 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表示 重力 ,单位是 N ,m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 接触面 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 重心 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 的大小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小于 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第八章 力与运动1、一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 几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 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分力。已知 分力 求 合力 叫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如果F1、F2方向相同,则F合 = 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如果F1、F2方向相反,则F合 = |F1-F2|,方向与F1、F2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注意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总保持 原来的运动 状态,原来 运动 的则会做 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 静止 的仍保持 静止。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3、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为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 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为零,此时,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 改变 ,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第九章 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 和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压力 越大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 单位面积 上受到压力叫 压强 ,计算公式:,其中P代表 压强,F代表压力,S表示 接触的受力面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 Pa=1 N/ m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 压强,单位是Pa,ρ表示 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 h表示 液体的深度,单位是 m 。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固体的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G液 。3、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 连通器,连通器原理是: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 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它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有流动性。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水银柱= 10.3m水柱 = 1.01×105 Pa 。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锅。喝水、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了大气压。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1、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2、流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 竖直向上的力 叫 浮力,其方向是 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上表面产生的压力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①称量法:F浮=G-F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平衡法:F浮=G物=G排=ρ液gV排;④公式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 G排=ρ液gV排,此法也适用于气体,F浮= G排=ρ气gV排。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沉浮条件:①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②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实心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液体密度的关系:①当ρ物 ρ液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ρ物 >ρ液时,物体下沉。沉浮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1、如果 物体受力 且 沿受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 ,它也叫焦耳,简称焦,其符号 J ,1 J = 1 N·m 。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②物体虽然移动了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移动了距离,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距离互相垂直。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它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中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W=1J/s,1kW=103W。2、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О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如果动力与阻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也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 F2×l2杠杆平衡。类型特点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省力费距离铡刀、瓶盖起子、钢丝钳等臂杠杆l1=l2 ,F1=F2,不省力也不费距离天平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钓竿、镊子、筷子、理发剪3、滑轮可以分为 定滑轮 和 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等臂杠杆,其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也不省功,但可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其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也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的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判别方法:奇动偶定,即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动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奇数,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定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偶数;绳子段数为几段,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的应用:①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FR=Gr;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改变用力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速度;②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即。。5、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W总=W有用 + W额 =Fs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 。一般情况下η<1,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理想机械)则η=1。6、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①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 , 拉力F移动的距离s ②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实验时必须匀速竖直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 ④拉力F移动的距离s等于绳子段数n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的积,即s = nh 。第十二章 机械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高度决定: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2、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北境漫步2023-08-02 10:32:041

求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所有公式定理(人教版)

XXXXXXXXX……恩~就这么多~~~
gitcloud2023-08-02 10:32:041

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物理公式

第九章,忘了讲的是什么了,不过我给你全套的,自己找吧【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
水元素sl2023-08-02 10:32:032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如下:1、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3、理想斜面:F/G=h/L。4、理想滑轮:F=G/n。5、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6、功:W=FS=Gh(把物体举高)。7、功率:P=W/t=FV。8、功的原理:W手=W机。9、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0、机械效率:η=W有/W总。11、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必考公式: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重力:G=mg。重力=质量×9.8N/kg或10N/kg。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
苏萦2023-08-02 10:32:021

跪求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dd
此后故乡只2023-08-02 10:32:023

八年级下册物理所有公式包括变形公式

最佳答案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真颛2023-08-02 10:32:022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sfafw
北有云溪2023-08-02 10:32:007

八年级下册所有的物理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Δt=t-t0)Q放=cmΔt(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Q放(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1/R=1/R1+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U2t/R=UIt=Pt=UQ=W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豆豆staR2023-08-02 10:32:002

八年级数学上册函数的知识点重点?

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函数图像的应用
wpBeta2023-08-02 10:30:363

八年级数学函数问题..

T1(a)m≠2(b)m=0(c)m>2;m=3/4(d)m=-1(e)m=3;m>2和m<-1/2T2解:由题意得:当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x≤4时,函数y的取值范围是-1≤y≤2∴设x=2时,y=-1;x=4时,y=2∴由原式y=kx+b得,-1=2k+b2=4k+b解得k=1.5b=-4∴y=1.5x-4I"mgoodat函数,don"t怀疑我的answers哈,以后有anyquestions就send上来哈~
九万里风9 2023-08-02 10:30:245

八年级英语上册《What is the matter》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s:   1)Key words: head , ear, eye, mouth, nose, throat , neck, back, hand, arm, leg, tooth-teeth, foot-feet , matter, have a cold, stomachache, , backache, headache, toothache   2)Sentence patterns:   What"s the matter?I have a stomach./I have a sore back.   2.Ability aims: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healthy problem.   3.Emotion aims:   Let the Ss know keeping healthy is important    二、Important & difficult points: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health, use have to talk about healthy problems.    三、Teaching aids: recorder, a doll for teaching the names of the body    四、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steps:   Step 1 Warming-up   Sing an English song: 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Step 2 Word study   1. T: Are you happy?S: Yes, we are. T: When we"re happy, we can clap our hands and stamp our feet. Hands and feet are parts of our body, do you know other parts of our body in English?   2. Teach the parts of the body one by one by touching it. While teaching one, let them touch or show it.   3. Present a picture of a baby and Yao Ming. let the Ss say the parts of the body.   4. Work on Section A 1a   5.Play a game: Touch the parts of your body   Let the whole class touch the parts of their body when teacher say: Touch your…   2)Ask eight S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do as the teacher tells them: Touch your…if one does wrong, let him or her go back, the last one who in the front is the winner.   Step 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1. T: Are you happy? Ss: Yes, we are.   T: When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body, are you still happy?   Ss: No.   T: Look at the picture, is he happy?   Ss: No, he isn"t.   T: Why?(Help the Ss to answer: He has a stomachache.)   2.Present other pictures, 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of the persons in the pictures.   What"s the matter? He/She has a headache/ toothache /a sore back/ a sore throat/a cold and a cough.   3. Let the Ss practice in pairs   4. T: Suppose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body, please use gestures to show it .You may say: I have a headache. I have a sore throat.   Make a model dialogue with two Ss.   T: What"s the matter?   S: I have a headache.   T: Oh, that"s too bad. I"m sorry to hear that.   Let the Ss practice in pairs.   Step 4 Chant   Head, head, I have a headache. I have a headache,   Stomach, stomach, I have a stomachache. I have a stomachache,   Ear, ear, I have an earache. I have an earache, Tooth, tooth, I have a toothache. I have a toothache.   Back, back, I have a sore back. I have a sore back, Throat, throat, I have a sore throat. I have a sore throat.   Oh, dear! Do more exercise, please and keep healthy!   Step 5 listen and say   Work on Section A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names 1-5.   Talk about the health problems of the persons in the picture. Eg: Nancy has a toothache, Sarah has a cold,…   Step6 Homework:   1. Listen to the tape of 1b and repeat.   2. Copy the new words in Period1.
无尘剑 2023-08-02 10:26:451

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黑体单词

nvite v. 邀请,招待say thanks to 向……道谢worried adj. 担心的,烦恼的smile v. & n. 微笑none pron. 无任何东西或人,无一人disappointed adj. 失望的,沮丧的taste v. 有……味道;品尝,尝味;n. 品尝,尝味;味道unpopular adj. 没人缘的;不受欢迎的;不得人心的silly adj. 傻的,愚蠢的cruel adj. 残暴的,残酷的landlord n. 地主;房东seem v.似乎,好像film n. 电影;影片moving adj. 感动人的;令人感动的proud adj. 自豪的;骄傲的be proud of 骄傲,自豪smell v. 发气味;闻到,嗅到;闻,嗅;如果采纳可将此文档发给你
北有云溪2023-08-02 10:25:191

高悬赏 急求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5单元所有的课内阅读!

太多了.... 愁死我了...
tt白2023-08-02 10:24:244

八年级英语提出问题的作文

Since we go to school, the teachers educate us to be a better person, they tell us that we must study hard, so that we can be the useful person. Many students confuse about what is the useful person. In my opinion, the useful person must have the good merit. A person with the kind heart is favored by everyone and he has the sense to serve others. The bad person will bring danger to others, even to the societ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the useful person is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They will make full use of their knowledge and be proud of serving for the society. Our premier Zhou stated his purpose of learning knowledge was to make our country rise. He did it and he became the great person. Becoming the useful person is not easy, we should fight for it. 从我们上学起,教师就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们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这样才能才成有用的人。很多学生困惑于什么是有用的人。在我看来,有用的人一定要有好的品德。一个好心的人才会被大家喜欢,然后才有意识要为大家服务。不怀好意的人会给大家甚至社会带来威胁。对于有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他们会充分发挥学到的知识,并且为服务社会而感到自豪。我们的周总理表明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祖国的崛起。他做到了,成为了伟人。成为有用的人不容易,我们要为之奋斗。
NerveM 2023-08-02 10:24:09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单元单词!

1.radio无线电;无线电广播n.2.radio station无线电台3.comfortable舒适的;安逸的adj.4.seat.座位n5.screen屏;幕;荧光屏n.6.close近的;接近的adj.7.close to靠近;接近8.service服务;服务性工作n.9.quality品质;特质n.10.theater剧院;戏院n.11.cinema电影院n.12.clothing (总称)衣服;衣着n.13.jeans.(pl.)牛仔裤n14.trendy时髦的;赶时髦的adj.15.teen (=teenager)(13-19岁的)青少年n.16.funky (俚语)时髦的;极好的adj.17.easy安逸的;自在的adj.18.FM abbr.(=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19.AM abbr.(=Amplitude Modulation)调幅20.Jazz爵士乐;爵士乐曲n.21.worse (bad和badly的比较级)更坏的;更差的adj.22.worst.(bad和badly的最高级)最坏的;最差的adj23.bargain特价商品;便宜货n.24.delight欣喜;高兴;愉快n.25.meal膳食;一餐n.26.positive积极的;肯定的adj.27.negative.消极的;否定的adj28.dull乏味的;无聊的;单调的adj.29.loud.(声音)响亮的;喧闹的adj30.talent天才;天资;才干n.31.talent show业余歌手演唱会(文中指才艺表演) 32.success成功n.33.performer演员;演出者;演奏者n.34.act表演者;短节目n.35.without无;没有;缺少prep.36.together在一起;共同adv.37.musical (关于)音乐的adj.38.distance距离;路程n.39.near近的;靠近的;接近adj.40.farthest (far的最高级)最远的(地)adj.&adv.41.province省份n.42.southern (在)南方的adj.43.still还是;还;仍然adv.44.fifteen degrees Celsiusg(=15℃)15摄氏度45.lovely令人愉快的;美好的adj.46.northern (在)北方的adj.47.enough充足的;充分的adj.48.minus ten degrees Celsiusg(=-10℃) 零下10摄氏度49.snow雪;下雪天气n
Chen2023-08-02 10:13:431

初中 八年级上册 阅读 鼓神 答案

tdyjdtyj"].tdy.s].][.j][yd.]d.j[]y.d[]rd.].yj].]rdj.][.6]p[dlj]yp.j]
北营2023-07-30 21:44:242

急求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的课后习题的答案!

诶~~~~~~~~~~~~~~~~~~~~~~~~~~~~~~~~~~!自己写!!!!!
墨然殇2023-07-30 21:13:376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

自己想
大鱼炖火锅2023-07-30 21:13:0411

谁会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的第3大题?

http://chinese.hengqian.com/html/2010/2-5/r221516231.shtml
陶小凡2023-07-30 21:11:403

八年级语文作文范文

1 【二黄毛的故事 -初二写】二黄毛的故事 二黄毛的故事 村里人都说二黄毛是个傻子,整个儿呆愣呆愣的,完全不像个正常人,头上就几绺黑乎乎的毛,一点也不黄,就不知咋的,人们都叫他二黄毛。 二黄毛家里有一大哥,比他要聪明得多了,滑头一个,那骨碌骨碌的眼睛哗啦哗啦地转,像是什么事都学不完,二黄毛他爹也特偏爱这个儿子。可二黄毛好歹也是打娘胎出来的,他爹就想不明白为啥二黄毛就那么钝,比家门口的那块铁还锈。二黄毛他爹说,儿子有俩,就算二黄毛在怎么钝也得送他去开开窍。于是二黄毛就给送到了“弄不成”那里上学,他哥也到了别的地方上学。听说二黄毛他哥上的小学要好得多了。 二黄毛来到学校后也没咋开窍,还是老样子傻呼傻呼的。记得刚开学,班上来了两个同学,一个叫乔元贞,一个叫史承汉。乔元贞家境不好,那个史承汉就把自己的书裁成两半,给了一半给乔元贞,那是看着乔元贞感激流涕的样子,二黄毛有点眼红。自己笨,想交一个好朋友,难。 有一次,“弄不成”上课,史承汉带了两只狗放在院里。史承汉轻轻叫了声“大狗”,他的狗就在窗外叫了起来,全班都笑了,只有二黄毛双手交叉,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有人小声叫“傻子”,二黄毛也没反应。“弄不成”老师把史承汉叫出院子当中背书,他的狗也在拼命的叫,后来“弄不成”夸道:“你这狗挺行!比二黄毛会读书呢。”接着又是全班哄笑。二黄毛听见了,微微红了脸,又恢复了傻样子,其实他挺难堪。 有天放学,二黄毛经过一巷口,看见一个婆婆,半蹲在地,脚直抖直抖的,嘴里小小声地喊着“水,饭,水,饭”,二黄毛听见了,中午吃饭事把饭都留着,另外倒了一杯水就跑出去了。二黄毛他爹见怪不怪,对望着门口的二黄毛他娘说:“一会他就会回来了,傻子,走不掉的。”果然,二黄毛一会儿又回来了,只听见他爹和他娘在吵:“都怪你生的这个死小子,现在养着,真当养条狗!”“我咋知道呢?这孩子生下来就这死样,我也没办法呀我!”二黄毛听得懂,他知道爹娘又在怨他不该出生了。二黄毛只有傻乎乎地咧开嘴笑,他娘见了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巷口那婆婆此刻正站在他家门口,痴痴地望着里面的二黄毛,开心地笑着。原来二黄毛把自己的午饭给了巷口婆婆,自己饿了肚子,嘿,还真够傻的。 有过了几天,二黄毛回家经过大街,看见那天的巷口婆婆。婆婆婆身边站了一男一女,在破口大骂,男的一副“我老子的天下”的表情,女的双手叉腰。看样子是婆婆的子女,这年头这样的事还真多,没办法,米还不够养自己呢!但也不能这样呀。 看见那男的准备抄家伙,二黄毛疯了似地冲上去挡住那男的。女的站在旁边不解地望了望二黄毛,用力一推:“干嘛呀,傻小子,闪边去。”被推倒在地的二黄毛又爬了起来,这会儿是挡在了巷口婆婆婆前面,对着拿棍的男人拼命摇头。“傻子,快走开,不然我连你一起打!”二黄毛还在摇头,好像非要把头摇断不可。男人无可奈何地说:“只有这样了。”于是如满天繁星的棍棒就这样落在二黄毛的身上。村里的人都知道有那么一个傻子——二黄毛,每次见到他都嘲讽的话你一句我一句,但这次,围观的人都傻了眼,有的还偷偷用衣袖抹眼睛,二黄毛还真是一傻子啊!打完了,骂完了,二黄毛艰难地称着地直起身来,看见巷口婆婆对着自己呼呼地傻笑,自己也望着婆婆婆“呵呵,呵呵”地笑。这个笑是为了自己找到同类吗?谁也不知道。 二黄毛带着满身伤回到家里,第一个站在门口地就是二黄毛他哥,横眉竖眼:“你真的有病呀!”哥哥走开之后,就迎来了他爹的一顿痛骂再接着他娘的叹气和满脸泪痕,他娘来来回回也就说了一句:“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啊?”二黄毛不说话,只一个劲地傻笑,笑得让人抓狂,笑得让人心痛。 二黄毛决定去参军的那一刻,爹娘的嘴巴张得好大好大,久久都不能合上。二黄毛在战场上一点都不怕死,见了敌人一个杀一个,不小心就负了伤,周围的人叫他走啦走啦,再不走就死定了,他也好像没反应一样。知道几个人死拖硬拉才把二黄毛拉到后勤处包扎伤口,也许是杀敌报国义无返顾吧,谁知道呢?二黄毛伤好了就杀敌,上了又包扎,就算命再硬的人,这样下去也难逃战死,当然二黄毛也不例外。 当二黄毛带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伤疤冰冷地回到村里时,村里的人都知道有那么一个英勇的二黄毛而不是从前的那个傻子了。这也让二黄毛家光荣了好一阵子。
九万里风9 2023-07-30 21:11:343

八年级下(语文)

自从乔元贞走后,史承汉也跟转走了。铁三角在二年级时就只剩下二黄毛了。二黄毛不会念书,家里也不是很富裕,读了一年多后也就回去了,天天帮父母挑水种地,虽然智力上比不上别人,但劳动起来却非常卖力。他的父母因此也很欣赏他。 日子平凡地过着。一天,一支军队进入了村子。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围着街道,围看这群“不速之客”。二黄毛也挤在人群堆里,看着一个个士兵,仿佛在看着一尊尊佛像。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是八路军的队伍,刚刚从前线撤回来,马上要到东北去抗战日本鬼子。二黄毛再也按奈不住了,跑回去给他爹说,他想参军。他爹当时就给了他一巴掌。 他爹说:“你给老子好好在家种地。”他爹的话好像给了他一个当头一棒。然而,二黄毛并没失望,却自己私下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他趁爹不留神,扔下手中的活儿,溜到八路军住的那个破寺庙。来到大门口,站岗的士兵拦住了他,好说歹说都不让他进去。他只好到后院,翻墙而入,他来到一间房子外在,从纸窗里看见一个长官,于是他敲了敲门。 “请进。” 二黄毛推门进来了,那个长官仍然埋头伏案。二黄毛不知所措,恐慌了一会儿。长官见没声音,便抬起头来。 “哟?你是谁呀?”长官惊奇地问。 “我……我叫二黄毛,是这个村子里的人,我想参军。”二黄毛“吱吱唔唔”地回答。 “呵,参军?你参军吗?”长官笑了笑说。 “我要消灭敌人。”二黄毛坚决地说。 “消灭敌人,你知道敌人是谁吗?”长官问。 “不知道,但敌人就是敌人。”二黄毛说。 “你多少岁了,小同志?”长官笑着问道。 “十五,十六,不,是十七,噫?”二黄毛急了。他开始摸腮。 “哟,岁数都数不清,还是数清楚了再来吧。”长官说道。 二黄毛连忙说:“长官,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会干得很好的……” 长官:“……”。 二黄毛就这样随着八路军去东北抗日击倭。 在北平,他们遇到了埋伏。 “快撤离,到占领的战壕里去。”班长叫道。 由于伤亡惨重,连二黄毛这样的炊事员也不得不端起枪,上了前线。看着战场,二黄毛惊呆了,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只听见爆炸声和枪声,浑在一起,不停地在耳边响。这时,长官冲了过来,给了他一巴掌说:“你还愣着干什么?你不是要机会吗?来了。快打呀。” “轰——。” 血和土拌在一起,像草莓浆一样,洒在他的脸上,二黄毛以为他自己死了,便躺下了。 ………… 一个日本鬼子用枪瞄准了他。“啪”,血溅了一地。二黄毛用剩余的力气抓住那把枪,打中了鬼子。鬼子倒下了。草莓浆从鬼子的头上涌出来。 二黄毛醒了,他发现自己坐在床上,再看看旁边的那个人,也负了伤,他从那一层层绷带里,终于认出了那是长官。他拼命地叫他,但他始终不答应他。 从这以后,二黄毛再也不害怕了。他带领大家冲锋战斗。也负过几次伤,但都不太严重。后来,因功勋卓著调入了侦察队里。 夜里,二黄毛随着几个兄弟去敌人阵里去偷资料。他们成功地翻铁网,没有被人发现,他们继续深入营地时,一个鬼子看见了他们,大叫起来,二黄毛听见了拔腿就跑。这时,一个鬼子瞄准了他。“啪”,像草莓浆一样,血溅了一地,二黄毛倒下了。草莓浆从他的头上涌出来。他用剩余的力气去抓那把枪时,枪是那么近,却永远也抓不到。
北境漫步2023-07-30 21:10:241

谁能帮我发一下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课本的第三课和第二课的课后题啊?有好评

第三课一、给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二、联系全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这也许是他们觉得上学有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三、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发挥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并通过写作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课一、通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2.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试【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2.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3.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三、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u投在线2023-07-30 21:08:321

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中虚拟二黄毛、乔元贞或老师“弄不成”的故事谁知道,越多越好

好看吧
tt白2023-07-30 21:07:57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4a答案及翻译

sectionA的吗
苏萦2023-07-30 09:54:142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sectionB 4a 的英语文章

I went to park by bike at 11:00.I took the bike to the trees at 11:10.And then I saw the sights of the sea.There"re many people swimming in the sea.I wanted to join them.But the man stole her bike without allowing at 1:15 .AT 11:20,I found her bike was lost。I was very angry and looked for the bike everywhere.But I couldn"t find it at last.So I had to call 110.
苏萦2023-07-30 09:54:142

八年级下册新目标英语Unit 3 Section B 4a的那个作文怎么写? 有中文 鄂教版

呵呵!不好意思我们还没教到那儿呢
FinCloud2023-07-30 09:54:144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3单元4a作文

参考答案一: Anna was riding her bike to the park at 11:00 last Sunday morning. When she got to the park, she saw some kids swimming in the water, she also want to do that. While she was taking off her clothes, a strange man took her bike away. Anna couldn"t find her bike anywhere. While she was crying, she called the police.参考答案二: One day a girl rode her bike to a park at 11 am. She put her bike behind a bush and went away, but she didn"t know a man was hiding in the bush. At 11:15 the man got out of the bush and stole the girl"s bike then he ran away. After 5 minutes, the girl was looking for her bike, she was very worried, then she called the police.
u投在线2023-07-30 09:52:491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本5单元4a怎么写

  参考答案一:  Anna was riding her bike to the park at 11:00 last Sunday morning. When she got to the park, she saw some kids swimming in the water, she also want to do that. While she was taking off her clothes, a strange man took her bike away. Anna couldn"t find her bike anywhere. While she was crying, she called the police.  参考答案二:  One day a girl rode her bike to a park at 11 am. She put her bike behind a bush and went away, but she didn"t know a man was hiding in the bush. At 11:15 the man got out of the bush and stole the girl"s bike then he ran away. After 5 minutes, the girl was looking for her bike, she was very worried, then she called the police.
LuckySXyd2023-07-30 09:52:481

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4a的作文怎么写

It was fine last Sunday ,Linda went to the park by bike .There were many people in the park .some were singing ,others were swimming in the lake. when she got to the park ,sheput her bike under the trees,then she went to see some people swiming in the lake .when she went back to ride her bike .she found that her bike wasn"t there.she looked for her bike here and there ,but she didn"t find it .a thief stole her bike and took her bike away,she didn"t know what to do,she cried ,at last ,she called the police 参考答案一: Anna was riding her bike to the park at 11:00 last Sunday morning. When she got to the park, she saw some kids swimming in the water, she also want to do that. While she was taking off her clothes, a strange man took her bike away. Anna couldn"t find her bike anywhere. While she was crying, she called the police.参考答案二: One day a girl rode her bike to a park at 11 am. She put her bike behind a bush and went away, but she didn"t know a man was hiding in the bush. At 11:15 the man got out of the bush and stole the girl"s bike then he ran away. After 5 minutes, the girl was looking for her bike, she was very worried, then she called the police.
陶小凡2023-07-30 09:52:483

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 Unit3 22页 4a 怎样写一篇短文

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 Unit3 22页 4a 怎样写一篇短文 是不那个人的车被偷啊,是的话可以给你参考下 One day a girl was going to the park at 11:00 in the morning. At 11:10 she put her bike near the lake and watched o boys swimming in the lake.At 11:50 a boy took her bike away .A moment later.She found her bike was lost.She called the police. 八年级英语新目标下册 unit3 sectionB 4b的对话怎么写 Police:Where were you at 11:00 am last Sunday? Thief:Well,I was in the park. P:What were you doing there? T:Umm...I was going walking. P:And then what were you doing at 11:10? T:I was hiding in the bushes(灌木丛).At that time,I saw a girl parking her bicycle in front of the bushes.So I was taking her bike away while she was looking some boys swimming. 谁有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3的英语单词啊 Unit3. 1.不明飞行物;飞碟 2.理发店 3.浴室;盥洗室 4.卧室;寝室 5.厨房 6.出去;离开 7.剪;切;割 8.从另一个世界来的生物;外星人 9.buy的过去式 10.衬衫;衬衣 11.起飞 12.当……的时候 13.经历;体验 14.大约 15.奇怪的;陌生的 16.跟随;追随 17.令人惊异的 18.开玩笑;戏弄;欺骗 19.恐惧的 20.攀登;爬 21.跳跃 22.呼喊;呼叫 23.run的过去式 24.猫 25.火车站 26.ride的过去式 27.逃跑;跑掉 28.任何地方 29.meet的过去式 30.进来 31.发生 32.事故 33.北京国际机场 34.飞机 35.hear的过去式 36.现代的;现代化的 37.杀死;致死 38.孟菲斯 39.谋杀;凶杀 40.听说 41.明亮的;发亮的 42.运动场;操场 43.钟;铃;门铃 44.ring的过去式 45.tell的过去式 46.关闭 47.寂静;沉默 48.发生 49.最近的;近来的 50.世界贸易中心 51.破坏;毁坏 52.恐怖分之 53.意思;含义 54.像…… 55.bee的过去式 56.航班;班机 57.地球 58.英雄 59.fly的过去式 60.悲剧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not at all一点也不 turn down关小 right away立刻马上 wait in inte 排队等候 cut in line插队 at frist首先 keep...down控制 take care当心 break the rule违反规则 put on关灯 pick...up捡起 句型Would you mind+Ving 八年级下册新目标英语Unit 3 Section B 4a的那个作文怎么写? A girl had some trouble this morning.Well,she went to park by bike at 11 o"clock.Then she played some sports near the sea.After 5 minutes,she was surprising that her bike was missing.So she worried about it.She also looked for her bike,but she didn"t find it.At last,she was so worry that she asked police for help.The police helped her with looking for the bike,so this bike was founded at once.The girl felt very happy once again. 八年级下册英语(新目标)Unit4 Section A 3b Marcia was go to have a surprise party for Lana on Friday night. She went shopping to buy nice things for Lana. Lana arrived with drinks and snacks at Marcia"s house at 7 o"clock. She was sad when she found the door was not open. She waited for half an hour, cold and hungry. 10 more minutes passed. Lana called everyone and asked them where Marcia was. Nobody was sure where she was. Lana became mad at Marcia. While she was walking back home she suddenly found Marcia lying on the street. She ran to ask her what had happened to her. Marcia told Lana that she was going to die. Lana called the police, and asked for help. At hospital Marcia got better. She told Lana that she had been too excited for the party that she fell down on the street with the things that she had bought. Lana told Marcia that she wasn"t mad at her anymore, and that she would go to Marcia"s house on Saturday night. However, Marcia said that she wasn"t going to have the party because she was too ill to stand up. 是吗? 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1的最后一篇短文的翻译 你认为你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吗? 在一些科幻影片中,未来的人们拥有自己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他们帮助人们做家务,做人类最不想做的工作。一些科学家相信未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然而,他们认为这样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科学家们现在正尽力使机器人看起来像人一样,与我们做同样的事情。日本的公司已经能让机器人走路、跳舞了。这种机器人看起来也是很有趣的。 但是机器人科学家詹姆斯·怀特不同意。他认为对机器人来说与人做同样的事情会很难。例如,对一个孩子来说醒来并不知道他在哪里是很容易的。怀特先生认为机器人将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其他的科学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在25到50年内机器人将能够与人们对话。 机器人科学家们不仅仅是在尽力使机器人看起来像人,例如,已有机器人在工厂工作了。这些机器人看起来更像巨大的手臂。他们反复做那些简单的工作。人们不愿做这样的工作并且会厌烦。但是机器人永远不会厌烦。 在未来,到处都将有更多的机器人,并且人类将做更少的工作。新的机器人将有很多不同的形状。有些看起来像人,有些将会看起来像蛇。一场地震后,一个蛇形机器人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埋在)建筑物下面的人。现在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在100年前,电脑、太空火箭甚至电动牙刷似乎也都是不可能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4 30页的3b 怎么写 Dear uncle, I got my report card today. Luckily I did well in the exam this time. To my surprise, my best report was from my math teacher.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and I found math really interesting. But a disappointing result was in history. My history teacher said I could do better. The worst report was from my science teacher. He said I was a lazy student. In fact, I found it difficult. The good news is that my Spanish teacher said my speaking was very good. Well, that"s about all the news I have for now. Mom and Dad send their love. Love, Scott 参考答案一: Anna was riding her bike to the park at 11:00 last Sunday morning. When she got to the park, she saw some kids swimming in the water, she also want to do that. While she was taking off her clothes, a strange man took her bike away. Anna couldn"t find her bike anywhere. While she was crying, she called the police. 参考答案二: One day a girl rode her bike to a park at 11 am. She put her bike behind a bush and went away, but she didn"t know a man was hiding in the bush. At 11:15 the man got out of the bush and stole the girl"s bike then he ran away. After 5 minutes, the girl was looking for her bike, she was very worried, then she called the police.
阿啵呲嘚2023-07-30 09:51:35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九单元4a答案及翻译

没有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记得好评和采纳,答题不易,互相帮助,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韦斯特兰2023-07-30 09:50:152

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A
tt白2023-07-30 09:35:073

数学八年级下不等式

1. 灭虫药粉30kg,含药率30%:30*30%=9kg混合后的含药率20%:(50+30)*20%=16kg50kg同类药粉的含药率:(16-9)/50=14% 混合后的含药率35%:(50+30)*35%=28kg 50kg同类药粉的含药率:(28-9)/50=38% 所用药粉的含药率X的取值范围是(14 )%<x<( 38)% 2.设a产品的生产件数为x 9x+4*(50-x)≤360 3x+10*(50-x)≤290 解不等式组 x≤32 x≥30 (1) x=30,50-30=20,a产品的生产件数为30,b产品的生产件数为20 x=31,50-31=19,a产品的生产件数为31,b产品的生产件数为19 x=32,50-32=18,a产品的生产件数为32,b产品的生产件数为18
Ntou1232023-07-29 20:00:434

求八年级下的政治小论文,有关教育方面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3922263.html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9 19:49:134

求八年级期末语文复习资料!

bu
真颛2023-07-28 12:50:384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至八年级共多少古诗???(急需)

一共40多首吧,我快读初二了,书已经到了。
LuckySXyd2023-07-28 12:50:373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苏教

1.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全部文言文 来源自 3 e d u 教育网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风烟俱净 俱:全,都 2、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 2.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 咏鸟诗三首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2、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一样难舍难离.早春分别,就像东风力尽百花凋残一样.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早起对镜梳妆,惟恐如云双鬓改变颜色.夜晚吟诗,也会觉得月光比较寒冷. 蓬莱仙境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啊,麻烦您为我探看道路. 4、咏叶古诗四首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题红叶》 【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5、古诗二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3. 苏教版八下文言文有哪些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如下,看看吧。 第一单元(咏物抒怀)1、海燕(高尔基) 2、白杨礼赞(茅盾)3、石榴(郭沫若) 4、马说(韩愈)5、紫藤萝瀑布(宗璞)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四) 杨柳(丰子恺)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专题“鸟”第二单元(道德修养)6、纪念白求恩( *** ) 7、敬业与乐业(梁启超)8、多一些宽容(郭安凤) 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10、陋室铭(刘禹锡)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第三单元(事理说明)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13、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 14、叫三声夸克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第四单元(小说之林)16、孔乙己(鲁迅) 17、范进中举(吴敬梓)18、口技(林嗣环) 19、变色龙(契诃夫)20、窗(泰格特)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五) 一双明亮的眼睛(巴金)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综合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第五单元(人生体验)21、错过(刘心武) 22、散步(莫怀戚)2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4、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25、有的人(臧克家)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综合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专题“叶”第六单元(精彩演讲)26、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27、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28、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公刘)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郭沫若)30、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中国体育报》)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列子》)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口语交际 (师生自行设计)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通告、布告、启事、广播稿附录二 语法简表(短语结构简表) 附录三 词语表。 4.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古诗文 第五册(课内)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 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情为探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册(课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 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少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课外)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寂,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三册(课内)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这挂 长林梢,下这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月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课外)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鱼时。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 相见欢 李。 5.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词古文 《马说》 《闻雁》 《池鹤》 《迎燕》 《陋室铭》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渔家傲》 《天净沙》 《活板》 《核舟记》 《山市》 《口技》 《送东阳马生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题红叶》 《山中》 《城东早春》 《夜雨寄北》 《论诗》 6.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归纳 1、与朱元思书 1。 出处:选自《艺文类聚》,作者是吴均,今存其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粱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骨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 本文是一片山水名作,作者的题意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与”是 A 词语: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翻译:①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译为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追求名利,极力攀爬的人,看到这些凶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备注:本课出现较多骈句,即四字一分,一句两分;后来出现的六字一分,也属于骈句的范畴。 2、五柳先生传 一、文学常识 1。 出处: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 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 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A 字音:辄[zhe] 箪[dan] 俦[chou] 觞[shang ] B 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 其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古今异义: ①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 ②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 一词多义: ①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 ②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 ③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 ④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⑤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 词语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 ③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倒装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3、《马说》 1。 出处:选自《韩愈文选》,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概念提出始于韩愈,古文运动的实质是散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A 字音:祉[zhi] 骈[pian] 食[si] B 词语: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马吗? 食马者不。
拌三丝2023-07-28 12:50:271

八年级语文古诗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1.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2.【渔家傲·塞下秋来】(课标第40首)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 ,有关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3.【天净沙·秋思】(课标第48首)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闻 雁】(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5.【池 鹤】(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2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迎 雁】(宋)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标第31首)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使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乡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无 题】(课标第38首)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夜雨寄北】(课标第37首)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诗中想象他日相逢共话巴山夜雨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论 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①诗中说明文学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句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2. 【题红叶】(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3.【 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4.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此后故乡只2023-07-28 12:50:051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上的古诗和古文,要原文,题目在下面,但有的诗题目一样所以不确定,麻烦一下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部分教材、书籍使用“只”[1])辱于奴隶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池鹤》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迎燕》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16);药(17)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19)印三二本,未为简易(20);若印数十百千(21)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26)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7)。有奇字(28)素无备者,旋(29)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32)与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讫(35)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37)所得,至今保藏。 《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tǎn)胸露(lù)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shǔ)。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shǔ)也。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céng)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②,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先达德隆望尊⑤,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⑥。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⑦,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⑧,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⑨,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⑩;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11),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12),主人日再食(13),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14),戴朱缨宝饰之帽(15),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16),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17),略无慕艳意(1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20),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21),而承天子之宠光(22),缀公卿之后(23),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2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2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2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7),无冻馁之患矣(28);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29),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30)。余朝京师(31),生以乡人子谒余(32),撰长书以为贽(33),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34)。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5)。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3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题红叶 【唐】 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欢迎采纳
左迁2023-07-28 12:49:562

八年级下册 物理 基础 习题 第一章是 力 的,有压强 浮力 功 滑轮 等等内容 好的加分

去书店买哦
此后故乡只2023-07-28 12:45:403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试题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 八年级 物理下册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明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某物体的质量,添加砝码移动游码后,观察到指针的情况如图所示.他下一步可以() A往右盘中加砝码B.向左移动道码 C.向右移动游码D.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材料的选用与其属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汤勺手病用木材或塑料制成,因为木材或塑料的导性好 B.汽车轮胎用橡校创成.因为橡胶的硬度大 C机械表中的发条,主要应用其弹性好 D.玻璃板能按照需要分割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我应用鹅配蜜5 3.如图提示,小明往塑料瓶内装入一些水,拧紧盖子后放入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 后,取出瓶子,发现瓶内的水已完全凝固成冰,由水结成冰,下列物理中不变的是() A体积B质量C密度D物态 4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于可判定() A小球带正电B小球带负电C小球不带电D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5.关于宇宙起源,现代大多数科学家认同的是()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行星和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6.用细线栓住小球斜挂在竖直墙壁一侧,下列图中正确表示球受到重力方向的是() 7,一辆汽车以40km/h的速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遇到情况紧急踩刹车。完全踩下刹车后,汽车在公路上留下10m长的轮胎擦痕,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刹车使得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 B、汽车留下擦痕过程中,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急剧增大 C、汽车留下擦痕过程中,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大小基本不变 D、汽车留下擦痕过程中,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急剧减小 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木块,甲木块被细绳栓在右侧墙壁.小明对乙木块施加水平向左的拉力F=15N,将木块乙匀速抽出,此过程中甲、乙两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 A.甲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乙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都是15N B.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乙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都是15N C.甲、乙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都是15N D.甲、乙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都是15N 9、如图所示,小华站在电梯箱内,当电梯箱静止在十楼时,电梯箱地板对她的支持力为500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电梯箱加速上升时,地板对她的支持力等于500N B.电梯箱加速上升时,地板对她的支持力小于500N C.电梯箱加速下降时,地板对她的支持力大于500N D.电梯箱加速下降时,地板对她的支持力小于500N 10.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A. 跳远 运动员都是助跑一段距离再跳 B.公交车司机常提醒乘客扶住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 C.上岸后的鸭子,扑动翅膀、抖动身体,就能把身上的水甩掉 D.钢笔出水不畅,用力甩一甩出水就流畅了 11.如图所示,坦克履带由一块块钢板组成,每块钢板板上有两条凸起的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A.钢板是为了减少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摩擦 B.钢板是为了减少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 C.钢板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减小与地面的摩擦 D.钢板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 12.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且a、b、c三点处液体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顺序是() A.;ρ甲>ρ乙>ρ丙,P甲 B.ρ甲<ρ乙<ρ丙,P甲 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P甲=P乙=P 13.如图所示,有一只玻璃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把玻璃瓶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 面相 平时,拨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 B.a、b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 C.酒精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 D.水从a小孔流人,酒精从b小孔流出 14、如图所示,将一个实心球放入甲液体,小球最终漂浮;再将该实心球放入乙液体,小球最终沉入杯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球的密度一定大于甲液体的密度 B.球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C.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大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D.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等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15.如图所示,把一只苹果投入水中,苹果最终漂浮。把苹果暴露在水面以上的部分截去后.剩余部分将() A.上浮一些B.静止不动C.悬浮在水中任意位置D.下沉至水底 二、填空与作图 金属铝的密度为2.7×103kg/m3一铝锭的质量为54kg,这个铝锭的体积为 若将铝锭截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多少。 金坛特产“封缸酒”驰名中外,所有“酒深不怕巷子深”的美名,从分子角度来看, “酒深不怕巷子深”,说明. 如图所示,小明用手使劲捏玻璃瓶,看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 小明想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尝试:如图,他用左手分别用力轻握住和紧握住铅笔,右手把铅笔从左手中抽出,感觉紧握时要抽出铅笔会更费力,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而后他又在自己的手上涂了些橄榄油,发觉在用同样的力紧握时要抽出铅笔省力多了,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排球 运动员大力扣球,手对排球施加力的同时,手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 ,使手感到痛的力是施加给的。 21、小明想用如下的 方法 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10-3m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刻度值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N.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 22、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做许多物理买验,现将两只玻璃杯口对口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杯口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cm.把 乒乓球 放入其中的一个杯子中,双手扶稳杯子(如图所示).对准两个杯口中间用力吹气,乒乓球将,你判断的依据是.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烧瓶做了一个演示 潜水 艇原理的模型,通过胶管A从烧瓶吸气或向烧瓶吹气,就可以使模型下沉或上浮。如图所示,模型静止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从烧瓶中吸气,烧瓶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模型重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模型将。 24、质量为50kg的 游泳 健将小明步入水池深处时,当水面淹至只颈脖处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小明的重力大小处,此时他受到的浮力约为,排开水的体积约为m3。 体操 运动员静止站立在水平的平衡木,请画出运动员对平衡木作用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转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木块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 解答与探究 27.小明测量常州产“红梅牌”酸奶的密度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1)称量前,小明观察到指针的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____(左/右)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测量过程如图乙、丙、丁所示,根据图示填写实验数据记录表. (3)实验中,小明努力将烧杯内酸奶倾倒入量筒,但烧杯内壁仍会残留部分酸奶,这将导致酸奶密度测得值____(小于/等于/大于)真实值. 2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乙丙可以得出结论: (3)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4)根据甲乙两图,小明认为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微弱,小华认为小明的思路是的。理由是。 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1)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1.0g/cm,F浮=ρgV排) (2)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3)密度计是利用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渡体的体积(填“越小”或“越大”).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不计铅丝体积) 橡胶的密度为1.5 乘以 103kg/m3一个体积为600cm3的橡胶球,质量为600g,问: 橡胶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球的? 如果橡胶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1、为了测量某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学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小玻璃杯、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1)在量筒内倒入60cm3的水. (2)将小玻璃杯开口向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甲示,此时水面与84cm3刻度线相平. (3)将石块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水面与100cm3刻度线相平. (4)取出小玻璃杯,将石块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64cm3刻度线相平.根据以上数据可知, (1)石块的质量是多少;(2)石块的体积是(3)石块的密度是 32、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600cm2,质量为600g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1.4kg的某种液体, 求:(1)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2)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80cm2,质量为400g的圆筒,筒内装有16cm深的某液体。弹簧测力计悬挂底面积为40cm2、高为8cm的圆柱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圆筒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求: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筒内液体密度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试题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期末试卷 ★ 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 ★ 初二物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教研测试物理试卷 ★ 2016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 初二下册物理第二章练习试卷
余辉2023-07-28 12:45:311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剧

《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陈独秀:(上前一步)我是陈独秀,《青年杂志》也叫《新青年》就是我创办的。请各位记住我的大名,谢谢!李大钊:我叫李大钊,欢迎各位青年朋友光临本次聚会。本人由于宣传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来被北洋军阀政府杀害,但我永远和大家在一起。胡 适:鄙人姓胡,单名一个“适”字,酷爱文学。新文学形式改革的初步设想就是我提出来的。鲁 迅:我嘛,原名周树人,笔名叫鲁迅,人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李大钊:哈哈,今天我们大家难得一聚,咱们还是讨论讨论新文化运动进行的情况吧。来,各位请坐下谈。陈、胡、鲁:这个话题甚好!(全体落座)鲁 迅:独秀先生,您德高望重,见识广博,论谈精辟。还是您先谈吧。您可是我们新文化运动的泰山北斗啊。李、胡:对、对,树人兄说得是。陈独秀:好,那我就不谦让了。现在呀,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我们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各位听说了没有?李大钊:听说了,真是荒诞之至!胡 适:我也有所耳闻,这种说法实在是对国家大事无知的表现!鲁 迅:(举起右手,食指上指,略带气愤的)我看,这是某些人别有用心,想破坏我们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的谬论!陈独秀:我看,咱们有必要在民众当中澄清一下这个问题。今天,在我们面前坐了这么多热心新文化运动的青年朋友,我想请他们一起来讨论关于新文化运动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怎么样?(面向其他三位)李、胡、鲁:好!陈独秀:(站起来,面向全体同学,拱手作礼)各位同道,(双手摊开)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吧。只有这样,某些人的信口开河才能不攻自破。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一段和这一段下面的蓝框字。(坐下)(全体同学朗读、完毕)胡 适:(站起身,面向全体同学)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新文化运动并非是我们几个人凭空造出来的,那么,现在我要问大家:开展新文化运动有没有必要呢?(全体同学回答:非常有必要!)好,现在我来考考大家,你们当中有谁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青年甲:(举手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先生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的诞生。)胡 适:非常正确!(落座)李大钊:(站起身,面向全体同学)各位青年朋友,新文化运动举起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向着封建专制进行冲击,可是,你们知道“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吗?(全体同学回答:知道,就是“民主”和“科学”)好!回答得太好了!那么,再过几十上百年,“民主”和“科学”会不会过时呢?(全体同学齐答:不会!)对,我想。在那样一个新的年代,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会更离不开“民主”和“科学”了!(落座)鲁 迅:(站起身来,高举拳头)对,我们要继续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我们的主要阵地,向尊孔复古的逆流猛烈开火,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更加富有生气的思想解放潮流!(落座)陈独秀:(站起身)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在场的所有同道人士全体起立高举起我们的右拳,庄严宣誓我们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来,全体起立(全体同学起立)陈独秀:“我们宣誓:(全体同学:我们宣誓)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全体同学: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全体同学: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全体同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全体同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请大家坐下(落座)。胡 适:(面向李大钊)大钊先生,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独秀先生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您还有什么新的见解?李大钊:我最近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孔子与宪法》的文章。我特别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袁世凯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适之先生,你最近又有什么大作问世?胡 适:谈不上什么大作,只是一点心得而已。大钊兄,小弟我刚刚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另外,为了推动新文学的大力发展,我很快将推出我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我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且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大家觉得如何?李大钊:为了新文学的发展,适之先生可谓用心良苦啊!胡 适:您过奖了,大钊兄。陈独秀:不,大钊兄所言极是。鲁 迅:适之兄,恕我直言,鄙人以为,你的主张,好倒是好,但是改良色彩未免太重了点儿,缺乏彻底的革命性.我最近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是一篇白话小说,题目是《狂人日记》,我的创作意图是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用“吃人”二字全可概括,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那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李大钊:不错!我看了这篇小说。这是树人兄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这简直就是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嘛,哈哈....各位青年朋友,我建议未看过这篇小说的赶快看一看。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哟!青年乙:我想请教李大钊先生,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直指孔教,您刚才也强调”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但我不太明白的是被称作中国圣人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为什么会成为包括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内的历代专制帝王的护符呢?李大钊:这个问题提得好哇!我想它可能代表了在座的许多青年朋友的思考。客观的讲,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发展和教育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但是他的思想体系中有很多的封建糟粕。比如什么(边讲边站起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三纲五常”之类的儒家伦理学说。“三纲”是指(继续书写)“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不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五常”指(继续书写)“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封建专制式的。因此“三纲五常“被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所推崇,并被当作压制和摧残民主、自由,对人民进行愚化、奴化教育的工具。为实现独裁和专制的袁世凯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说“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青年乙:谢谢先生赐教。陈独秀:各位同道朋友,现在,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这对我们中国的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来说真是新世纪的曙光,我们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大力促进我们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大家以为如何?(全体同学:好、很好!)李大钊:哈哈,我正在撰写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章《庶民的胜利》,我还要写一篇《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两篇论文是姊妹篇。我要高声颂扬十月革命,大力宣传十月革命。(激动得站起身,来回踱步)我要说(高声朗诵)“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部分同学插言:说得好,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陈独秀,鲁迅也站起身)陈独秀:听说大钊先生要在北京创办革命刊物《每周评论》,这真是好极了!算我一份。这样我们南有《新青年》,北有《每周评论》,南北呼应,东西辐射,不仅扩大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而且一定会鼓动更多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紧握李大钊的手)鲁 迅:(上前一步,搭右手于陈李二人握着的手上)愿我们能够如愿以偿的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胡 适:(站起身,右手握拳于右肩右前方)对,还有我们的文学革命!
墨然殇2023-07-28 12:43:551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卷

去文库里搜
FinCloud2023-07-28 12:40:263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输入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在网上自己下载或者复制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8 12:40:132

八年级上册寒假作业 p2 下联.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上联是什么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是什么

不晓得诶。。。我也在找这道题的答案
拌三丝2023-07-28 12:35:0511

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U2的句型概括及各知识点(全)

OK^^八年级英语(仁爱版)上册语言点归纳(Unit2)Keeping healthyTopic 1 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一、重点短语1. have a cold/a toothache /a fever/a cough/a backache/a stomachache/a sore throat /the flu /sore eyes 感冒/牙疼/发烧/咳嗽/背疼胃疼/咽喉发炎/流感/眼疼2. take a rest=have a rest 休息3. not read for too long 不要看书太久4. boiled water 开水5. stay in bed 卧病在床,躺在床上6. have a good sleep 好好睡一觉7. feel terrible 感觉难受8. day and night 日日夜夜9. You`d better=You had better 你最好-------10. not so well 很不好11. not too bad 没什么大碍12. much better 好多了13. go to see a doctor 去看病14. take /have some medicine 吃药15. take------to----- 把--------带到--------16. send------to------- 把-------送到-------17. hot tea with honey 加蜂蜜的热茶18. lie down 躺下19. look after=take care of 照看,照顾20. brush teeth 刷牙21. have an accident 发生一次意外/事故22. don`t worry 别担心23. worry about 担心--------24. nothing serious 没什么严重,没什么大碍25. check over 诊断,仔细检查26. thank you for------------ 因--------而感谢你27. buy------for---- 为------买------28. not------until---- 直到-------才----29. ice cream 冰淇淋30. both----and--- ------和-------都是----31. take some cold pills 吃感冒药32. plenty of 许多,大量二、重点句型1. What`s wrong with you/him/her?你/他/她怎么了? 同一句:What`s the matter with-------? What`s the trouble with------?2.You should see a dentist.你应该去看牙医。这是一种表达建议的句子。还可以用以下句式: you`d better(not)-------how /what about--------why not/don`t you --------3.I`m sorry to hear that.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这是表示同情别人的句子。4.You look pale.你看起来很苍白。(1)在英语中表示气色不好,苍白,不用whit,而用pale (2)“look ”在这里译作“看起来”,作连系动词,后接形容词。如:You look beautiful。你看起来很漂亮。与look用法相同的连系动词还有 tast ,sound ,smell ,feel 。如:The soup tastes very delicious .这汤尝起来真香。Your voice sound nice.你的声音听起来很动人。The flowers smell sweet .这些花闻起来很香。The silk feels smooth 丝绸摸起来很光滑。5.------Shall I take you to the hospital?我送你去医院吧? -------No,thank you.不用,谢谢。Shall I do----需要我做-------吗?take sb to-----------把某人送到某地6. I`ll take some medicine and see how it goes. 我打算先吃药看看情况再说。“goes”在这里指事情的进展。“it ”用来代指病情。如:How is everything going?一切进展如何?Everything is going well.一切进展顺利。7.You`d better drink hot tea with honey.你最好喝加蜂蜜的热茶。tea with honey 加了蜂蜜的茶,with表示一种伴随状态。类似的表达还有: some coffee with sugar and milk加了牛奶和糖的咖啡 some tea without sugar不加糖的茶8.Michael had an accident yesterday.昨天迈克发生了事故。 had an accident发生了事故9.But my left leg still hurts when I move it.可是当我挪动脚时,还是有点儿疼。句中“hurt”译为“疼痛”,作不及物动词。后不可接宾语。如:my head hurts.10.Your X-rays show it`s nothing serious.你的X光照片显示没什么严重的问题。nothing serious 没什么严重的。nothing ,something ,anything等不定代词,被形容词修饰时,形容词位于其后。如: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say.我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说。11.Stay in bed and don`t move your leg too much.躺在床上,不要总是挪动你的腿。12.Michael`s friends bought some chocolate for him .迈克的朋友给他买饿一些巧克力。buy sth for sb.双宾语的运用。使用双宾语时,在人宾前需要使用介词,有时用“to”有时用“for ”,这与动词本身有关,表示动词的方向,多用“to”,表示动词的目的,多用“ for ”give sth to sb. pass sth to sb.bring sth to sb. take sth to sb.cook sth for sb. buy sth for to sb .13.------but I couldn`t read them until today.但是直到今天我才读了它们。not ----until直到------才-------until 在肯定句动词一般用延续性动词,在否定句中动词一般为短暂性动词。如:He will wait for his father until ten o`clock.他将等他父亲一直到10点钟。He won`t leave until his father comes.他直到他父亲回来才离开。三、语法学习1、 had better 的形式和用法1) 固定短语had better具有情态意义,也可以看作情态动词。译为“最好”,它只有一种形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后常跟动词原形,是给人提出建议的一种方式。如: You ha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你最好去看医生。You`d better eat a lot of fruit and drink plenty of water.你最好多吃水果,多喝水。2)Had better的否定结构为 had better not。如:You`d better not eat hot food你最好别吃辛辣的食物。You`d better not work today.你今天最好别工作。2、 shall的用法1) 作助动词时,英式英语中表示将来,可与第一人称连用,但在口语中所有人称都用will。如:this time next week Ishall/will be in New York.下周这个时候我就在纽约了。拄:美语则不管什么人称,一律用will。2)作情态动词时表征询意见,用于第一人称的疑问句中。如:Shall Itake you to the hospital?要不要我带你去医院?What shall we do this weekend?这个周末我们要作什么呢?Topic 2 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一、重点短语1. stay up late熬夜2. be bad for对------有害3. be good for对------有益4. too much太多,过分5. do morning exercises做早操6. keep long fingernails长长指甲7. play sports right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8. go to school without breakfast不吃早餐去上学9. have a bath洗澡10. take a fresh breath呼吸新鲜空气11. read ----about---读关于-------12. Ren`ai English Post仁爱英语报13. ask sb to do叫某人做某事14. give up放弃15. read in the sun在太阳底下看书16. throw litter about乱扔垃圾17. on the lawn在草坪上18. put------into------把-------放进-----19. exercise on an empty stomach空腹锻炼20. get into进入21. keep the air clean and fresh保持空气清新22. wash hands before meals饭前洗手23. potato chips炸薯条二、重点句型1. Staying up late is bad for your health.熬夜有害健康。1) stay up late熬夜2) be bad for对--------有害。类似的短语还有: be good for---对------有好处3) staying up late is---动名词作主语。当我们需要一个动词充当主语时,常用此动词的动名词(即doing)形式。如:Playing basketball is good for your heath.打篮球对你的身体有好处。Reading in bed is bad for your eyes.躺在床上看书对眼睛有害。Swimming is my hobby.游泳是我的爱好。2. It will keep you active during the day.它会使你在白天保持活力。keep sth/sb .+adj.保持某物/某人在某种状态。如:keep your fingersails clean.保持你的指甲干净。keep our streets clean.让街道保持干净。3. Different foods help us in different ways不同的食物对我们有不同的作用. in different ways.译为“用不同的方式”。4. If we eat too littele or too much food-----如果我们吃太少或太多食物------little 少得几乎没有,表否定,修饰不可数名词。a little有一些,表示肯定,修饰不可数名词。与 little ,a little类似的用法的还有 few, a few 。few少得几乎没有,表否定,修饰可数名词。 a few有一些,表示肯定,修饰可数名词。5. Walking is good exercise and it is necessary for good health. 散步是很好的锻炼,它是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be necessary for----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如:Sunshine is necessary for our life.阳光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Food is necessary for life.食物是生命所必需的。三、语法学习1) 情态动词must及其否定形式 must not must 译为“必须做------”其否定意义“不必做-------”,用don`t have to 表示,而不用must not 。如:——must Ifinish it tonight?——No, you don`t have to.而must not 译作“禁止做--------”。如:You must not throw litter about.Don`t throw litter about.别到处乱扔垃圾。2) 情态动词maymay有两种含义,表示请求允许,译作“可以”。如:May I come in ?我可以进来吗?表示推测,译作“可能”。如:You may get a headache when you work too hard.当你工作太累时你可能回感到头疼。You may get a headache when you can`t get enough sleep. 当你睡眠不足时,你可能会头疼。enough sleep 充足的睡眠。enough 修饰名词时放在前后均可;当它修饰形容词时,一般放在形容词后面。如:strong enough足够强壮Topic 3what should we do to fight SARS?一、 重点短语1. hurry up快点,赶快2. go ahead(尤指经某人允许)开始,干下去,走在前面,领先3. do more exercise多锻炼4. do some cleaning做扫除5. all the time一直6. have to不得不,必须7. keep away远离-------8. just a moment稍等一会儿9. get through拨通(电话);通过10. take care of照顾11. care for照顾(病人);照料;喜欢12. talk with和----交谈13. enjoy oneself过得愉快14. Chinese medicine中药15. since then从那时起16. get lost丢失了,迷路17. on one`s way to----在某人去----------的路上18. by mistake错误地19. ask for leave请假20. healthy food健康食物21. crowded places拥挤的地方22. do one`s best尽力23. change clothes often常换衣服24. wash hands often常洗手25. ring------up打电话给--------26. leave a message 留口信27. take a message带口信28. call----back给------回电话29. take an active part in积极参加30. the name of----- -------的名称31. what do you think of------ ? 你认为---------怎么样?32.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过得愉快33. next time下次34. let -------out让-------出去35. teach oneself on the Internet网上自学36. be afraid of害怕-----,恐惧-------二、 重点句型1. Sure,go ahead.当然可以,请问吧!ahead 意思是向前,这里的go ahead原意为向前走,在这里译作继续问问题,相当于go on2. Please tell my father to take care of himself 请告诉我爸爸照顾好自己。take care of 照顾,照料。同义词:look aftertell sb to do sth ask sb to do sth want sb to do sth get sb to do sth 表示让某人去做某时事3. can I take a message?我能为您梢个口信吗?take a message 梢口信leave a message 留口信give a message to --------给某人一个口信4. I`ll tell her when she comes back.她一回来我就告诉她。本句是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当主句的动词用一般将来时时,从句一般用现在时。如: He`ll phoneme when he arrives in Beijing .当他到北京时,他将回给我打电话。5. ------,he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battle against it.他积极投身于抗击“非典”的战斗中。against 与---相对抗take part in--------参加--------;加入到某种活动中take an active part in----积极参加,如:You should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sports meet in your school.你应该积极参加你们学校的运动会。6. He cared for the patients.他日夜关心着病人。care for sb--- 关心某人7. It`s my duty to save the patients. 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it`s------to do----- 做某事是---------在此句式中,“to do --- ”是真正的主语,而“it ”是形式主语,类似的句式有:It`s dangerous to climb the tree.怕树很危险。8. Long time no see. 好久没见!这是一句常用口语,在久别重逢的朋友之间,还可以说“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9. I tought myself on the Internet. 我在网上自学。1) on the Internet 在网络上。介词on用来表示在网上、电视上、收音机里、电话里。如:2) on the phone, on the radio ,on tv3) teach oneself自学,近义词组为: learn by oneself10. How often does Mr Brown exercise? 布朗先生多长时间锻炼一次?how often对频率提问,回答用 once/twice/three times-----a day/a week/----- ;exercise在这里为动词,意思是“锻炼,运动”。三、 语法学习1.反身代词的形式单数 复数myself ourselvesyourself yourselveshimselfherself themselvesitself2、反身代词的用法1)“by+反身代词”表示“单独地,独自一人地”。如:The boy couldn`t make the model plane by himself那个男孩不能独自制作飞机模型。2)反身代词常与一些动词连用。如:“teach+反身代词”表示“自学”;“ hurt+反身代词”表示“伤到自己”。如:Jane teaches herself English.简自学英语。Lily fell down and hurt herself yesterday. 昨天莉莉自己摔伤了。注:反身代词与个别动词搭配使用,意思发生变化。如:“help +反身代词+to----”表示“随便吃-----”;“ enjoy+反身代词”表示“-----玩得开心”。Help yourself to some strawberries,please.请随便吃些草莓。They enjoyed themselves at the party last night.昨晚在晚会上他们玩得很开心。3)反身代词作名词或代词的同位语时,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可译为“亲自,本人”。如:You `d better ask your teacher about it yourself.你最好亲自去问你的老师
ardim2023-07-28 12:14:441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佳句5句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二、问题研究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举例来说,读到“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明确。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整体把握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二、问题研究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练习说明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教学建议一、既要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传统课文,以往都放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新闻体裁特点。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新闻的特点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抓住新闻特点,与把握新闻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讲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既要讲全,又要突出重点,重点应该抓住导语。正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学习两则新闻,应该引导学生提高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二、适当介绍背景资料。前一则新闻,需介绍整个渡江战役的概况,后一则新闻,需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概况,特别是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概况。背景资料一介绍,新闻中许多内容就容易弄清楚了。例如前一则新闻说到的和平协定,后一则新闻说到的蒋介石调整兵力部署的种种举措,知道了背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三、要引导学生从两则新闻的特色中学习创新精神。《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两则新闻都有特色,要引导学生钻研,汲取营养。有关资料一、新闻的一般知识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节选自《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初中第四册,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出处同上)三、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出处同上)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点(一)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多而不杂。(二)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四)去粗取精。对如此场面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诸如事前如何准备,临战如何动员,战士们如何摩拳擦掌,广大工农群众又如何积极支前等等,但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五)语言精练。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个典范。在报道敌我遭遇战时,中路和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而东路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在报道我军战果时,用词也是很有分寸的,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并“正向南扩展中”。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同时着重报道了江阴和沪宁线(镇江无锡段)两个战略要地,要塞用“控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它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出处同上)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善士六合2023-07-28 11:43:361

八年级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怎么做?

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LuckySXyd2023-07-28 11:43:351

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 句子赏析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CarieVinne 2023-07-28 11:43:322

八年级上策第一颗《新闻两则》的课后答案

一、整体把握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二、问题研究 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举例来说,读到“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地点?安庆、芜湖线。原因?要渡江。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 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明确。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例如,“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把握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二、问题研究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练习说明 一、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试分别理清这两篇新闻的六要素。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运用新闻六要素知识整体把握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二、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本题传授新闻结构知识,要求运用知识,就主要的两点具体分析一则新闻。 其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本题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揣摩遣词造句,三个小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究,都作了提示。宜引导学生细心品味,以增强语感,更好地学习语言。 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教学建议 一、既要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传统课文,以往都放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往往只注意新闻体裁特点。本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新闻的特点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 抓住新闻特点,与把握新闻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讲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既要讲全,又要突出重点,重点应该抓住导语。 正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学习两则新闻,应该引导学生提高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二、适当介绍背景资料。 前一则新闻,需介绍整个渡江战役的概况,后一则新闻,需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概况,特别是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概况。背景资料一介绍,新闻中许多内容就容易弄清楚了。例如前一则新闻说到的和平协定,后一则新闻说到的蒋介石调整兵力部署的种种举措,知道了背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三、要引导学生从两则新闻的特色中学习创新精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两则新闻都有特色,要引导学生钻研,汲取营养。 有关资料 一、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节选自《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初中第四册,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出处同上) 三、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出处同上) 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点 (一)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多而不杂。 (二)详略得当。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四)去粗取精。对如此场面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诸如事前如何准备,临战如何动员,战士们如何摩拳擦掌,广大工农群众又如何积极支前等等,但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 (五)语言精练。新闻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个典范。在报道敌我遭遇战时,中路和西路我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而东路则用“整天激战”来概括。在报道我军战果时,用词也是很有分寸的,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并“正向南扩展中”。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同时着重报道了江阴和沪宁线(镇江无锡段)两个战略要地,要塞用“控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它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 (出处同上) 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 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8 11:43:311

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课后习题答案。

你妈什么破问题,自己到教材全解查,
LuckySXyd2023-07-28 11:43:313

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拌三丝2023-07-28 11:43:301

八年级上《新闻两则》课后题答案

第二大题:第二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渡至这个词能具体表现出经过战斗才过去的,它有横渡到达的意思。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表示时间明确,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的意思。第二句好:加点内容有嘲讽得意味。第一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很有生机,赋有气势。
bikbok2023-07-28 11:43:303

八年级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看教育网
凡尘2023-07-28 11:43:253

八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提纲(资料)

1.诗歌:要求:会一字不错的默写;会一些名句的理解性默写;会律诗、词的知识点 2.文言文重点:要求:会重点实词的解释,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词多意现象;会一些名句的翻译;会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一些重点问题 3.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五篇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4.名著导读(要求:1、背熟作者、主人公姓名;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5.
大鱼炖火锅2023-07-28 11:43:152

谁能帮我写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一则消息的教案??要求是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急需!!谢谢

1.调控房价政府连出“重拳” 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调控房地产市场,被称为“国11条”;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正式出台, 从坚决遏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等多方面遏制房价,被称为“新国10条”;9月,多部门分别出台措施,再次打出房地产调控“组合拳”。房价调控“重拳”贯穿全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效抑制了投机性需求。 2.中国高铁里程跃居全球第一 1月7日,铁道部首次对外发布消息: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以来,我国高铁一再刷新世界纪录:京沪高铁全线贯通,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铁;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486.1公里,创造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 3.人大代表选举实现城乡“同票同权”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规定被形象地称为“同票同权”,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农村和城市每1名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如今1∶1的变化。“同票同权”,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表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4.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 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被誉为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184天时间里,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成为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博览会。 5.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拍回月球影像数据,完成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直接地月转移、成功环月等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这标志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为月球“软着陆”和更远的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 6.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全会指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7.第六次人口普查进行 11月1日零时,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启动,涉及约13亿人口,共有600多万普查人员参与。这是近年来经济社会领域的一件大事,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这次普查首次把在境内的港澳台同胞、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11月15日,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入户登记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预计到2011年4月,这次人口普查将公布主要数据。 8.“天河一号”运算速度世界第一 11月17日,第三十六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发布,我国首次有两台超级计算机位列前三。其中,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二期系统以实测运算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位居榜首,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9.“国16条”稳物价保民生 面对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11月19日,《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发布,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16项措施,包括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随着这个被群众称为“国16条”政策的贯彻落实,各地菜价应声回落,社会情绪逐渐稳定。 10.我国粮食产量“七连增”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七连增”对保供给、保物价、保民生和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
mlhxueli 2023-07-28 11:43:152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 (导入 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 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 、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 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 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hi投2023-07-28 11:43:151

关于八年级上语文习题

(2003年·四川省)试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邮政局获悉,按国家邮政总局统一安排, 从即日起,凡是通过邮局汇往民政部、卫生部、红十字总会的防非典爱心捐款,均免收邮费。 目前,我省一些机构和个人纷纷表达捐款意愿, 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已开通了爱心捐款通道。 寄款时,汇款人须在附言栏内注明“防治非典捐款”字样。 收款单位在收到汇款后,将向捐款者寄发收到捐款的收据和相关资料。 阅读下面这则从网上下载的新闻,完成相关题目。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中国网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刘舒凌)自人民大会堂现场报道: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日(29日)下午15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面, 实现了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后的历史性握手。 据了解,会晤结束后,连战一行将在北京饭店举行千人记者执行会,就会晤内容和共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1、试给本则新闻的标题加一个引题或加一个副题。 剖析:这是一则考查关于消息标题的开放性题目。解题时首先要把“引题”“副题”的位置、要求、作用搞清楚, 引题也可引用对仗工整的文字,而正题后的副题可作展望议论。联系此次会见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如下: 引题:①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穿越风雨六十年,两党领袖再握手;④相隔六十年,历史性握手。 副题:①破冰之旅,意义深远;②60年后的历史性握手,相见恨晚; ③跨越海峡的历史性握手,共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④坚持和平,走向双赢。
瑞瑞爱吃桃2023-07-28 11:43:14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知识目标〗   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   〖教育目标〗   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重点难点〗   了解并且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一、导语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识记重点字词   鄂(湖北) 豫(湖南)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气势磅礴 回肠荡气 聿   闱乡   三、知识介绍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速读全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速读全文,划分新闻内容要素: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2日夜 30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新闻两则》课文背景知识   1、文体常识:   ⑴关于消息:   本文两篇短文都属于新闻体裁,它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事实。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消息的内容虽然包罗万象,但它们有共同之处:   一是新闻的共有特点,即:   A、及时性,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B、真实性,所报道的事件必须是绝对真实的,容不得任何虚构、夸大。   C、简明性,语言要简洁、精练,简明、扼要地报道出事实。   二是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消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有的是隐含在主体里面,有的则是省略的。   三是消息的要素和记叙的要素相同,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标题通常由主标、引标、副标三部分组成。引标在上,字体往往小一些;主标居中,字体较大;副标在下,字体稍小,并且大多在前面加破折号。一则消息有的三标齐备,有的没有引标,有的没有副标,只有主标是必不可少的。   ⑵学习记叙文要弄清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体,它往往要记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因此,阅读这类文章,应该把记叙的六要素搞清楚,这样有助于掌握全文。但是,由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组织材料的方法不同,记叙的要素也不可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交代。   因为新闻(消息)多用记叙手法,所以阅读消息也必须注意其记叙的要素。然而由于新闻的特殊性,其六要素的交代方法也与一般记叙文不同,它往往在导语中就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集中概括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实,点明主题。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导语就交代了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时间未交代是因为电头里已经明确了。   2、背景知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第四野战军一个兵团于5月14日,从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一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华中重镇汉口、汉阳和武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王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北有云溪2023-07-28 11:43:13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新闻》知识点归纳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②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4、①时间:1949年4月20日—1949年4月22日   ②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③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原因: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大军渡江情况⑥结果:顺利渡过长江   5、①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地点:南阳③人物:中原我军   ④原因:我军胜利的攻势下⑤经过:我军击败蒋军,建立了七个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   ⑥结果:敌人节节败退,我军几乎解放全河南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新闻两则,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Jm-R2023-07-28 11:43:121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 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 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3、 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4、 培养学生阅读新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5、 体会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难点】 1、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2、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读 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 荻港( ) 溃退( ) 锐不可当( ) 歼灭 ( ) 绥靖( ) 阻遏 ( ) 阌乡( ) 解释词语 锐不可当: 业已: 2、根据课后一题的提示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 3、朗读2-3遍课文,试着找出每则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研读.赏析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检查预习2、3 2、回顾历史,引导学生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四)、问题探析 1、依据预习5,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划分本则新闻的结构 (2)、标题中的“十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研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3、 引导学生品析两则新闻的特点 (1)、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的词句,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如:从“1000余华里”,我听出了战线的广大。 (2)、完成课后二题,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Ntou1232023-07-28 11:43:121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课文结构,要快点!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wpBeta2023-07-28 11:43:064

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两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文中找出?急急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一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概括点明了全文内容。 第二部分(“二十日夜起”至结束):具体叙述了渡江区域战斗的战况。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叙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至结束):叙述东路军作战情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在人民解放军~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南阳一带”):背景。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在过去一年中~现有放弃南阳。”):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介石军队全局崩溃的趋势。 第四层(“从此~又逃到了葫芦岛。”):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王凌云到襄阳”至结尾。):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水元素sl2023-07-28 11:42:241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那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都这样!
meira2023-07-28 11:42:233

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八年级 宁波出版社 六十一、《范仲淹罢宴》与《郑板桥开仓济民》到六十九答案

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19.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答案:17.B 或:有人18.随即发放粮食(谷)给饥民,使一万多人活了下来。19.为官清廉,无时无刻不关心民生疾苦,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文化常识】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考点】1、解释:①守 ②卒 ③殡 ④具 ⑤泣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②公亟令询之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3.③4.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CarieVinne 2023-07-28 11:32:362

八年级物理,电学,求详细解答。详细详细..

应该是 BC
韦斯特兰2023-07-28 11:26:196

八年级上物理第5章电学试卷,谁有快!!!!急用 谢谢 是期末的啊!!!

1-12 ADDCADABCCAB
可桃可挑2023-07-28 11:26:042

一道八年级的物理题电学方面的要过程易懂追加分

没有图啊啊
NerveM 2023-07-28 11:26:002

八年级上物理试题带答案的 关于电的

《并联电路的计算》专题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是电学部分的重点,对学习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能正确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的基本特点进行计算,还要能正确识别电路图中各个元件的连接情况。例1 在图5—1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40Ω,电阻R2的阻值是20Ω。闭合电键K,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求:(1)电阻R1两端的电压;(2)通过电阻R1的电流;(3)通电10分钟,电流对电路做的功。分析:本题是并联电路的计算。解题时,最好将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注在电路图上,这有助于看清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减少“张冠李戴”的错误。在分析和计算并联电路的有关物理量时,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实验结论是解题的依据;计算出各支路两端的电压是解决并联电路问题的关键。另外,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规律: 的合理应用,也可以简化分析或计算过程。解:U=I2R2=0.2A×20Ω=4VI1= ( I1也可以用分流规律求解:I1= )I=I1+I2=0.1A+0.2A=0.3AW2=UIt=4V×0.3A×600s=720J例2,如图5-2(a)所示,闭合电键后,两个电表指针均有偏转,已知电路连接正确,电源电压为6伏,R1为4欧,R2为6欧,a表的示数为 ,b表的示数为 。分析与解:本题的关键是先确定a、b两表的性质。设想两表都是电压表,那将导致R2断路,不能正常工作;两表都是电流表呢?又将导致电源短路,也不行;若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这样会使R2断路,也不对,那么,只有a表是电压表,b表是电流表,才能使电路正常工作。下一步是确定R1和R2的连接关系。为了简化电路,可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先“去掉”。去表的原理是: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不改变电路的电阻,就好像串联了一根导线一样;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不改变电路的总电阻,可以视为断路。去表的方法是:将电压表a直接去掉,将电流表b去掉后代之以导线,详见图(b)。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R1和R2是并联在电路中。最后,将去掉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重新装上,画出等效的电路图。所谓等效电路图是指把不规范的电路画成规范的电路图,或是把一个复杂纷乱的电路图改画成简单明了的电路图,而这些改画成的电路不改变原来电路中各个电阻之间的关系。这种电路就叫做等效电路。请看图(c)。至此,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情况已搞清楚,从图(c)中可以看出电压表与电源并联,它的读数就是电源电压即:u=6伏;而电流表串联在R2支路中,它的读数应为I2,根据欧姆定律:I2= = =1A。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表的示数为6伏,b表的示数是1A。有时,我们还遇到由电键断开或闭合形成的动态电路,这时,要特别注意电路变化时电流表及电压表示数的对应性,即欧姆定律I= 中三个物理量要对应于同一状态。例3:如图5-3(b)所示,已知R2=2RI。当K1、K2都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0.5A和6伏,当K1闭合,K2断开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为多少?分析和解:当电键K1、K2闭合时,R2被局部短路,(b)可等效为(a),从(a)中可以看出,电压表的读数即电源电压,u=6伏,根据欧姆定律:R1= 当K1闭合,K2断开后,(b)又可以等效为(c),此时电压表并接在R1两端,它的读数为u1,R1和R2串联,电流表的读数是总电流I。根据题意,R2=2R1=2×12 =24 ,由欧姆定律:I= 同理可得:u1=IR1=0.17A×12 =2V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当K1闭合,K2断开后,电流表的读数是0.17A,电压表的 读数是2V。例4 某同学按图5—4所示电路作实验,他记录的三只电表示数分别为1.5、2.5、3,但是不慎漏记了单位。已知电阻R2=2Ω。经分析确定:电源电压是 伏,电阻R1的阻值为 Ω。分析:本题给出的电路图5—4,与图5—1那样规范地画出的电路有很大的差别,使我们不易看清各电阻的连接关系。因此先要正确识别电路。先将电路化简,常用简化电路的方法是把电流表作短路处理,电压表作断路处理后“去掉”,如图5—5所示。可见电阻R1、R2是并联的,然后,为了明确电路中各电表的功能,还需将 “去掉”的电表放回到原先的位置上,如图5—6所示。此时很容易看出:电流表A1的读数应是I1,A2的示数为总电流I,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再运用欧姆定律和有关并联的一些规律,即可得出结论。解: 电流表A1的读数I2有3种选择:1.5A、2.5A和3A。(1)I2=3A时,电流表A2的读数I只能是2.5A或1.5A,则有I< I2,显然不可能;(2)I2=2.5A时,根据欧姆定律,U=I2R2=2.5A×2Ω=5V>3V,这也不可能;(3)I2=1.5A是唯一的可能。根据欧姆定律,U=I2R2=1.5A×2Ω=3V,即电压表的读数是3V。而电流表A2的读数是:I =2.5A, 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I1=I-I2=2.5A-1.5A=1A ∴ R1= 本题的解是:电源电压是 3 伏,电阻R1的阻值为 3 Ω。例5 在图5—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不变,电阻R1和R2是 联连接,在a、b、c、d、e五个电表中,读数一定相等的电表是 。(选填字母)分析:此题的关键是确定a、b、c、d、e的电表类型。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首先可判定:c表和b表是电压表,因为它们分别与电源和电阻R1并联。若换成电流表,将导致电路或电阻R1的短路。然后从电流的路径判断:d表与电源串联,它不可能是电压表,否则 电路将被断路。同理,a表和e表因为与R1、R2串联,也都应该是电流表。至此,弄清了全部电表的类型,再运用“去表法”简化电路,就能确定R1和R2是并联在电路中。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特点得出:两只电压表c和b的读数一定相等。本题的解是:电阻R1和R2是 并联 的,读数一定相等的电表是 b和c 。练习题1、如图5—8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15Ω,电阻R2的阻值为10Ω,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2A。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流表的示数(3)电阻R1的实际功率2、如图5—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灯L标有“6V 3W”字样。当电键K闭合时,灯L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求:(1)通过L的电流(2)电阻R2的阻值(3)在10秒内电流通过电阻R2所做的功3、在图5—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不变,且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的连接正确。a、b是两个电表,当电键K闭合后,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表的示数均不变B、a、b两表的示数均变小C、a表示数不变,b表示数变小D、a表示数变小,b表示数不变4、在图5—11所示的电路中,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变阻器的中点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情况为 ( )A、电压表的读数变小,电流表的读数变小B、电压表的读数变小,电流表的读数变大C、电压表的读数不变,电流表的读数变小D、电压表的读数变大,电流表的读数不变5、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闭合后,灯L1和L2均正常发光,如图5—12所示。一段时间过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灯L1断路B、灯L1短路C、灯L2断路D、灯L2短路6、如图5—13所示,电源的电压不变。闭合电键后,两灯均正常发光。过一会儿,发现其中一灯熄灭。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读数变大,另一盏灯变亮B、电流表的读数变小,另一盏灯亮度不变C、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电压表的读数变小D、电流表的读数不变,电压表的读数不变7、在图5—1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K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电流表A1的示数将 ,电流表A2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如图5—15所示,电源电压6V。若电阻R1和电阻R2的阻值分别为5Ω和10Ω。当电键K闭合后,则电表a的示数为 ,电表b的示数为 ,电表c的示数为 。9、如图5—16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6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50Ω”字样。试问:(1)当电键K1闭合,K2断开时,电流表A3的示数为0.2A,那么,电压表V1的示数为多少?(2)当电键K1、K2都闭合后,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A3的示数为1.4A,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为多少?(3)当电键K1、K2都闭合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10、如图5—17所示,电源电压为12V不变。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量程分别为0.6A和3A。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2A”字样。电键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如图所示位置时,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分别为0.5A和0.8A。问:(1)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多少?(2)为了不超过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量程,并且各元件能正常工作,滑片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为多少?(3)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小功率为多少?附:参考答案1、3V , 0.3A , 0.6W2、0.5A 60Ω 6J3、A4、C5、C6、B7、变大 ,不变 ,变大8、6V ,0.6A ,1.8A9、12V ,10Ω ,2.4W10、40Ω ,6Ω ,2.88W
Jm-R2023-07-28 11:25:441

求30道八年级物理电学最基础的计算题,不要填空,选择!带答案(答案详细点)有电路图请发过来

物理电学计算经典练习解题要求:1.写出所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 2.写出代入数据的过程 3.计算过程和结果都要写明单位1. 如图1所示,已知R1=2Ω, R2=4Ω,U=12V;求:1) 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2) 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2A,8V)2. 如图2所示,电流表示数为0.5A, R2=20Ω,通过R2的电流是0.3A,求:1) 电压表的示数;2) 电阻R1=?(6V30Ω)3. 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为8V,R1=4R2,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求:电阻R1, R2各为多少欧?(200Ω50Ω)4.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U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3A。当电路中开关S断开时,R1两端电压为5V,R2的电功率为10W.求:电源电压U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15V 5Ω 10Ω)5.把阻值为300Ω的电阻R1接入电路中后,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40mA;把阻值为200Ω的电阻R2和R1串联接入同一电路中时;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多少?2)R2两端的电压为多少?3)5min内电流通过R2做功多少? (0.25A 0.75A)6. 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知R1=12Ω, R2=6Ω。求:1) 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A的读数2) 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的读数7. 如图6所示,电源电压U不变,R1=6Ω.1) 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1A,求R1 两端的电压;2)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1.2A, 求R2的电阻值。(6V 30Ω)8.如图7所示,定值电阻R1和R2串联,电源电压为7V,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R2的电功率为2.5W。求:电阻R2两端电压和电阻R1的电功率。(5V 1W)9.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为8V,且保持不变。R1=4R2。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A。求:1)电阻R1和R2的阻值各为多少欧?(4Ω 1Ω)2)当开关S闭合时电阻R1和R2的电功率各为多大?(16W 64W) 10.如图9所示,已知R1=6Ω,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0.5A, 通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I1: I2=2:3。求:电阻R2的阻值和电源的总电压。(4Ω 2V)11.如图10所示,灯上标有“10V2W”的字样。当开关S闭合时,灯L恰能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2V。当开关S断开时,灯L的实际功率仅为额定功率的1/4。求:电阻R2的阻值。(60Ω)12.如图11所示,当灯正常发光时,求:1)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2.5A 3A)13. 如图12所示,A是标有“24V 60W”的用电器,E是串联后电压为32V的电源,S为开关,B是滑动变阻器。若确保用电器A正常工作,请把图中电路连起来,并求出滑动变阻器B中通过电流的那段电阻值和它消耗的电功率。(3.2Ω 20W)14.如图13所示,电流表示数为0.8A,标有“6V 3W”的灯L恰正常发光,求:1)电阻R的阻值和通过R的电流;2)电流通过灯L和电阻R做功之比。(20Ω 0.3A 5:3)15.如图14所示 电源电压是36V并保持不变,灯L1的电阻为30Ω。当S1S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8A,求:1)通过灯L1的电流是多少安;2) 灯L2的实际功率(1.2A 21.6W)16.如图15所示, R1=500Ω, R2=250Ω,并联接在电源上,电流表示数为0.2A。 求:R1 、R2 的电功率分别是多少?(20W 40W)17.如图16所示,已知:R1=6Ω,S闭合时R2中的电流为3A,它此时消耗的功率是36W。求:电源电压U和电阻R1的功率各为多大?(12V 24W)18. 如图17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U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a端和b端时,R1消耗的功率之比为9:1;且滑片P滑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6A, 滑片P滑到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求:电阻R1和R2阻值各为多少?电源电压多大?(2Ω 4Ω 12V) 19. 如图18所示,电源电压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读数为10V,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10W;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另一位置时,电压表读数为5V,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7.5W;求: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R0的大小。(20V 10Ω)20. 如图19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放在c处,已知ac的电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的1/3,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1A;当把滑片P放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求;在这两种情况下,灯泡L的功率各为多大?(灯L的电阻不变)21. 如图20所示,灯L的电阻和电源电压U不变,滑片P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移到b端时,电压表前后示数之比是1.6:1。求: 1)p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和p在b端时电灯L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2)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ab=60Ω, 电灯L的电阻是多少? (2.56:1 20Ω)22.如果将两个定值电阻R1和R2以某种形式连接起来,两端与电源接通,则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9W;如果将这两个电阻换另外一种形式连接起来后,两端仍与该电源接通,则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16W,且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4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1和R2的阻值为多大?(12V 4Ω 3Ω)23. 如图21所示,R0为定值电阻,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M点时,电压表示数为9V;当滑片P滑到N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滑片P滑到M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的5倍,此时电压表示数为4.5V。已知R0=3Ω。求:1)电源电压;2)滑片P滑到N点时变阻器的电功率。(12V 11.25W)24. 如图22所示, 电源电压不变,电灯L的电阻不变。开关S闭合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c和端点b时,电压表的示数之比为3:4。求:1).电灯L的电阻与滑动变阻器ab间的总电阻的比值等于多少?2).滑片P在c和b时,电灯L的电功率之比等于多少?(1:2 9:4)25.一个电热器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电热器的电功率为25W;在使用时,发现它产生热太快,需要将它功率变为16W。如果电源电压不变,且电热器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1)应给电热器串联一个阻值多大的电阻R?2)改装后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有多大?(484Ω 4W)26.如图23所示,R0=5Ω。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由某一位置滑到另一个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由4V变为8V,并且滑动变阻器前后两次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5:1。求:1)电源电压为多大?2)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这两个位置时,分别使用的阻值为多大?(9V 4Ω 40Ω)27.如图24所示,灯丝电阻为RL且保持不变。已知:R1=2RL,电源电压U=10V并且不变。先闭合开关S,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它位于变阻器电阻R2的A处,这时它的功率为2W;后断开开关S,并调节滑片P使它位于R2的B处,这时R2的功率为0.25W。电压表先后的示数之比为2:1。求:1)先后通过R2的电流IA与IB之比;2)开关S断开,滑片位于R2的B处时,R2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多大?(2:1 4Ω)28. 如图25所示,电路两端的电压U=6V且保持不变。L是标有“6V3W”的灯泡,它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P1;移动滑片到另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2。要使U2=2U1,P2=P1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至少是多少欧?(24Ω)29.如图26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S1和S2是两个可以同时断开或同时闭合的联动开关。已知:R1=12Ω,当两个开关同时处于某一工作状态(断开或闭合)时,R3的功率P3为2.25W; 当两个开关同时处于另一工作状态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A,此时的功率P2为12W。求:电源电压和R2、 R3的阻值各为多少?(12V 12Ω 36Ω或4Ω)30.如图27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的电阻RL>R2,电阻R1=10Ω。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端时,灯L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1.8A,若此将开关S断开,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了0.6A;如果开关S仍是断开的,滑片P移动到b端时,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1W。求:这时灯L的实际功率。(0.2W)31.如图2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并保持不变,灯丝电阻不变。灯L1与L2的电阻之比为R1:R2=1:3。将S掷向1时,R3的功率为1W,电压表的示数为U1;将S掷向2时,R4的功率为4W,灯L1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U2,且U2=2U1。求:(1)灯L1的额定功率(2)灯L1的电阻值VL1L2R4S2R3S1图28 图29 32如图29所示,灯L1的电阻R1是灯L2电阻R2的1/2。电源电压为10V并保持不变。S1、S2为开关。当闭合S1,断开S2时,灯L1正常发光,电阻R3消耗的功率为2W,电压表的示数为U1;当闭合S2,断开S1时,电阻R4消耗的功率为1/4W,电压表的示数为 。求:(1)灯L1的额定功率。(2)电阻R4的阻值。33.如图30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的最大阻值为20欧,P为滑片。当P移至a端,S闭合时,灯L1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1.5安;当P移至b端,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8伏。(RL∠R)求(1)灯L的电阻; (2)电源电压; (3)P移至b端,S断开时,灯L的实际功率。图3034.如图31所示,电源电压为220V,R1、R2、R3为定值电阻,但是它们的具体数值都没有标注,知道它们电阻的可能值是44Ω、88Ω、176Ω或220Ω。闭和开关S,在断开S1、S2与闭和S1、S2两种状态下,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1:10。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有四种可能的情况,其中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为1100W。求:(1)R2的电阻值。(2)在开关S闭和,S1、S2断开的状态下,电压表示数可能的值各是多少? AVR1R3R2S1SS2图3135.小明家有一电热水壶,铭牌如下表所示,现他在壶中装上3L20℃的水[C水=4.2×103J/(Kgu2022℃)]。求:(1)壶中所装水的质量?(2)在额定电压下烧开这些水需要多少分钟?(3)若在用电高峰期,电热水壶的实际电压为额定电压的90%,则此时该热水壶的实际电功率为多少?额定电压220V额定电功率840W频率50HZ容量4L瓶重2Kg36.下表是安吉尔牌饮水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请根据表中的参数计算下列有关问题(1)如果只闭合加热开关,该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2)如果引水机里的水的初温是20℃,加热1小时,可使5L的水升高到90℃,则①这些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J/(Kgu2022℃)]②按这种情况计算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的加热效率是多大?型号YLR2—5—X(16L—SX)B额定电压220V额定频率50HZ加热功率500W制冷功率112W制热水能力≥90℃ 5L/h37.电热淋浴器分为储水式和无水箱式两种。储水式淋浴器要用较长时间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待水温达到要求后用水箱中的热水淋浴。无水箱式淋浴器使冷水流过电热器就达到要求的温度而立即从喷头中流出供淋浴。请你利用以下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家庭电路中不宜使用无水箱式电热淋浴器。冷水温度:16℃淋浴所需热水温度:38℃淋浴所需热水流量:4×10-3m3/min= 10-3m3/s水的比热容:4.2×103J/(Kgu2022℃)家庭照明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A38.小李家买回一台新型快速电热水壶,此壶是在热胆中储水,由电热管加热工作的;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有如下数据;其瓶内部工作电路可简化为如图所示,当瓶内水烧开时,其温控开关S自动断开,电热水壶处于保温状态,问:(1)电热水壶装满20℃的水烧开至少需要耗电多少?其正常加热时间至少多少分钟(一标准大气压下)?(2)小李实际测量了其加热时间,发现比计算值要长,其可能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两个)(3)要使电热水壶满足保温功率,图中R0电阻应取多大值?型号容量额定功率保温功率额定电压1DE—1024.8Kg756W41W220V220VR1R0S电热管39.有两档功率的电饭锅,铭牌上附有电路图,并标出高档功率是1Kw,低档功率标出的数值已模糊不清,现闭合S1、断开S2,测得R1上的功率为90W,则电饭锅的低档功率值可能是多少?(电源电压不变)S2S1R1R2220VS1S2R1R240.某一电饭锅,内部电路如图所示,R1是加热电阻,阻值为48.4Ω;R2是限流电阻,阻值为484Ω。煮饭时,接通电源(220V 50HZ)、闭合手动开关S1,电饭锅处在加热状态。当锅内食物温度达到103℃时,开关S1会自动断开,断开后若无外力作用则不会自动闭合。S2是一个自动温控开关,当锅内食物温度达到80℃时会自动断开,温度低于70℃时会动闭合。问:⑴ 若接通电源后没有闭合开关S1,那么电饭锅 能将饭煮熟吗?为什么?⑵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用这种电饭锅烧水,则开关S1的自动断电功能不起作用,这是为什么?⑶ 在加热和保温两种情况下,电饭锅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多少?⑷ 若此电饭锅将电能转化为锅中水的内能的效率为84%,那么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为20℃、质量为2.5kg的水烧开,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tt白2023-07-28 11:25:141

八年级物理电路题!

3v/10Ω=0.3a<0.6a0.3a=6v/(10+R) 解得R=10Ω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10Ω。
u投在线2023-07-28 11:25:013

八年级物理电学题!20道,附答案,如果有带电路图,更好,有高分!!!

可以在www.tl100.com上找,什么都有。
豆豆staR2023-07-28 11:24:192

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3reading翻译

好消息!一款新的叫做“八小时内环游世界”的教育性只读光盘存储器游戏刚问世。这听起来很有趣,不是吗?这款CD不仅可以帮助你学习英语还能帮助你学习地理知识。她是由Nancy Jackson设计的。是的,她就是孩子们最爱的叫做“网上旅行者”CD的设计者。这款精彩的新游戏的主人公是“痒痒脚”。他十三岁并且很喜欢旅行。一天,他躺在草坪上看着美丽的蓝天,不知不觉睡着了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他的梦中,他看到了一朵金色的云。在这朵云上写着:欢迎你,旅行者!看到那些有着问题的不同颜色的大大的云朵了么?当你回答对一个问题时,你就会获得一分。当你获得足够多的分数时,一朵云会下降把你带到一个你以前从没去过的地方。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出发吧!当你在玩这款游戏时,你将会扮演 痒痒脚 的角色。这款游戏有八关,并且完成每一关会花掉你一个小时。如果你是聪明的,你将会在8个小时内环游世界!这款CD—ROM可以通过测试你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来帮助你学英语。每次你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时,在你的屏幕上你就会看到很多关于那个地方的信息。例如,当你到达伦敦的时候,你会了解大英博物馆和一些其他有趣的地方。每次你通过一关,你就会看到一幅世界地图。你之前参观的地方就会在这张地图上用亮紫色标记出来。那当你通过八关之后你会看到什么呢?嗯,这就是需要你去发现的!这款游戏是市面上最好的一款之一。你会非常喜欢它的。在所有的电脑商店和书店你都可以购买到。在它售完之前赶快购买吧!
康康map2023-07-28 11:19:241

八年级课文里的 八小时环游世界 小游戏 那里有下载?

我们老师说没有啊!!呜呜呜%>_<%........................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8 11:19:142

八年级下册英语书的中文翻译U3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

找白度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8 11:19:133

八年级事物说明文范文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LuckySXyd2023-07-28 11:15:041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词语解释

请问你是那个教材的?不同教材内容各不同。
真颛2023-07-28 10:50:413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要想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1   故事是层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酝酿好的。   见到爸爸后,层林脸上现出惊愕和夸张的神情:“爸,我班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想不想听?”   爸爸紧板着脸惊问:“别卖关子了,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层林搬个凳子坐在爸爸面前,开始讲:“我们班有个叫林子的,这次期中考试数学只考了59分,他就想自己把59分改成69或89。”   爸爸一脸严肃地说:“考试不及格就该受批评、写检讨、挨板子,改动分数弄虚作假是错上加错。”   “林子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啊,就没有改分数。他拿出纸和笔,偷偷钻进地窖里写检讨去了。”   爸爸恨恨地说:“他这样做还算懂事,不过写检讨为啥要钻地窖啊?”   “不藏起来写检讨,他怕爸爸见了不问青红皂白就修理他呀。”   “接着说。”   “开饭了,爸爸和妈妈喊破喉咙也没喊到林子,就四处找起来。看到地窖的盖子掀开了,爸爸心中一惊,忙钻进地窖。你猜结果会怎样?”   “结果一定是暴跳如雷的爸爸揪出林子后,痛打一顿。”   “林子蹲在地窖里写检讨,那儿缺氧,林子就昏过去了。”层林讲到这里,长叹一声,不讲了。   爸爸急问:“林子昏过去了?抢救过来没有?”   “像他这样不争气的儿子,抢救不过来也好,免得爸妈整天为他操心了。”   “瞎说!……喂,你快给我讲讲结果怎样了?”   层林不紧不慢地说:“爸爸将林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林子一会儿就醒了。醒过来的林子找出他写的检讨书,低声给爸爸念了起来:‘亲爱的爸爸,真的很对不起,我愧对你的养育之恩,这次数学只考了59分。爸爸,我已是14岁的中学生了,请你别再随便骂我、打我了,我发誓今后一定刻苦学习,努力将成绩提上去。"”讲到这里,层林问:“如果你是林子的爸爸,会怎么做?”   层林爸爸陷入了深思。   层林接着讲:“林子爸爸听到这里,眼中涌出了泪花。他想林子数学虽然差,语文却很棒。林子虽小,受了委屈却从无怨言。不能再逼孩子了啊,再逼孩子,还不知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想到这里,爸爸颤声说:‘好儿子,爸爸再不随便揍你了……"”   爸爸忽然心里一动,点着层林的脑门说:“我今天就把咱家的地窖平了。好你个层林,考59分就59分,还绕这么大的圈子干什么?你说得也对,只要尽力,成也英雄,败也英雄。好了,爸爸知道先前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了。”   层林笑了,爸爸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1.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爸爸忽然心里一动”中的“心里一动”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层林笑了,爸爸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引出下文层林所讲的故事;也暗示层林的故事是他“酝酿”出来的,是虚构的。   2.指的是爸爸想到了层林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和目的。   3.“层林笑了”是因为他由衷地高兴,爸爸明白了他所讲故事的良苦用心,并且表示以后将改正做得不对的地方;“爸爸的眉头也舒展开了”是因为他得知了故事的“真相”,并且为儿子的成长感到欣慰。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2   ①我的幼儿园刚建起,总共才收了7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名叫岁娃,男孩,6岁,没爸爸了,他妈妈带着他进城打工,活儿是找到了,但找到的活儿不能带着孩子干,把孩子留在租来的房里又不放心,曾来问过我几次托儿的价钱,最后我起了同情心破例半价收下了他。   ②岁娃和别的孩子明显地不一样,别的孩子娇贵伶俐,会乖会闹会撒娇,他像个小叫花子,洗不净的脏手脏脸,极不合群。才两天,我就觉得他是个大问题了,头也不抬,不和别的孩子坐一起,不和别的孩子玩,怎么哄都哄不动他,怎么逗也不行,一句话也不说。   ③我灵机一动,就引导孩子们:小朋友都要从小有爱心,要关心别的小朋友,比如我们的小朋友岁娃,他家很穷,他的妈妈没钱给他买好衣服好吃的……我正说着,6个小机灵便抢着说话了:“阿姨我给他糖吃!”“阿姨我给他我的娃娃!”“阿姨我让我妈妈给他买好衣服!”“阿姨我没笑过他!”……我很感动,也为自己这种教育方法产生的效果感到得意;但再看一边坐着的岁娃时,我吓了一跳:他正抬起头来瞪我,我发现他一双大眼里也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一股野气,甚至还有仇气,他紧咬嘴唇瞪着我,就像要打架时的那样子!我吓了一跳,过去问在他怎么了,不料他怪叫一声,推了我一把,扭头就跑出去了。我追出来,看见岁娃已到门口,犹豫着,勾头咬唇,随时要跑出去的样子。   ④孩子们不敢再理他,都看着我。我做出笑脸,让岁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一声不吭,坐在一边看天。我不敢再管他,就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不时对他笑一笑,思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入群,很发愁。   ⑤玩了一会儿,一个女孩突然指着树上挂着的一串气球笑喊:“哇!谁能把那气球拿下来呀?”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吐舌头摇头。树不大,树干不高,但这些城里小宝贝们根本就没爬过树,都不敢。我心里一动,就看着岁娃笑说:“谁能取下来,谁就是我们中间最勇敢的!”还特意把“我们”两个字拉长了音调。岁娃果然走过来了,大声说:“我能!”我笑说:“谢谢你!好孩子!”   ⑥岁娃高兴极了,跑过去就爬,猴子似的,嗤溜嗤溜就上去了,将气球丢下来,嗤溜嗤溜就下来了。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我惊喜万分,亲他,夸他,别的孩子也又蹦又跳地喝彩,他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孩子们都围了他,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⑦是我错了。我自以为是的“爱心”原来是一架倾斜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1. 结合③④⑤段文字,概括“岁娃”和别的孩子在行为表现方面有哪些“明显地不一样”。   2.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第⑦段中“自以为是的‘爱心"”和“内心深处的需求”各指什么。   (1)“自以为是的‘爱心"”指   (2)“内心深处的需求”指   3. 本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请你以第⑥段为例,简要分析这个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 答案要点:①有野气、仇气,②极不合群,③自尊心极强,④勇敢。   2. 答案示例:   (1)我认为以施舍者的心态面对贫穷与弱小是对他们的关爱。或“我当着岁娃的面向他施舍爱心,并为这种做法感到得意”。   (2)孩子们心里对心灵平等需要。或希望得以别人的尊重,保持自己的尊严。   3. 答案示例:   第⑥段用比喻把岁娃比喻成猴子,用拟声词“嗤溜嗤溜”,形象地写出了岁娃爬树的动作灵活轻巧的特点,表达“我”对岁娃的欣赏喜爱之情。又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写出岁娃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尊重与满足时的快乐心情。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3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①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②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道,失败是痛苦的,但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灾难。世事难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走到人生最辉煌的顶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名扬四海的大政治家丘吉尔参加总统竞选,当秘书告诉他“落选了”时,他却爽朗一笑说“民主胜利了!我追求的是民主。”他虽然竞选失败,但同样辉煌。他的失败,标志着他曾经拥有过。他能正视失败,说明他的内心足够强大。   ③失败了,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失败后的思考比成功后的欢乐更有价值。也许你的努力还不够,也许客观条件不允许,也许有意外的因素在作祟。然后,就像为自己的人生这场考试交了一次学费一样,用明智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失败。如果是因骄狂而失败,就要学会谦逊内敛;如果是因轻敌而失败,就要学会审慎行事;如果是因自不量力而失败,就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只要失败不失志,把失败当作成功的种子,坚持不懈地去耕耘,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④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弱者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叹息,绝望,不能自拔。只有强者,会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接受失败,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磨砺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⑤如果做到了这一切,失败的背面就是成功。   (《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5期)   1.文章开头引用医学界中的“目的颤抖”现象,有何作用?(3分)   2.文章第②节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3.仿照第③节的画线句,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一句同样句式的话。(2分)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起下文所说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我们应当正视失败(2分)。   2.举例论证(事实论证、摆事实);用丘吉尔竞选失败却能坦然一笑的事例,告诉应当正视失败,使内心更加强大。(4分)   3.示例:如果是因能力不够而失败,就要告诫自己加倍努力。(2分)   4.我们应当正视失败,并在失败中磨砺和完善自己。(3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4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吠声、唪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咕嘟声。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甲虫和蚱蜢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啄木鸟打着鼓。黄鸟和小巧玲珑的白眉鸫,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狐狸和白山鹑叫着。母鹿咳嗽着。狼嗥叫着。猫头鹰哼哼着。丸花蜂和蜜蜂嗡嗡地响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   1.这段话运用了非常丰富的拟声词,如吱吱、嗡嗡等,请你把文中的拟声词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的修辞手法是   [ ]   A.拟人和排比   B.比喻和拟人   C.排比和比喻   3.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并画上“______”。   参考答案:   1.呱呱 咕嘟 吱吱嘎嘎 哼哼 吱吱 嗡嗡 咕噜咕噜   2.A   3.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5   不卖   我有朋友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唉,怎么谢你好呢!   这下该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一百二十块,一分不会少。   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后来呢?我问。   朋友说,后来我把这一家三口送到了车站,就告别了。他还说,这年头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今遇到一个例外。难得。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妇俩反复说的“师傅,这是孩子她太姥做的……”有什么言外之意?朋友是怎么理解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朋友为什么会放弃买这双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的朋友想出高价买一对外地年轻夫妇随身带的一双虎头鞋,外地夫妇却宁愿将其送给朋友也不愿意卖掉太姥姥给孩子做的鞋,朋友被感动了,放弃了买鞋,将他们送到了车站。   2.和下文朋友年轻夫妇的虎头鞋“不卖”做对比,同时反衬出年轻夫妇的纯朴和善良。   3.夫妇俩的意思是说这是太姥姥给孩子做的虎头鞋是一份情,是不能当作商品来卖的。而朋友以为夫妇俩借此向抬高价钱。   4. “我”是这件事情的听众,一方面因为我的见证使这件事情更加真实,另一方面也通过我的反应侧面烘托了事件的戏剧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5.外地夫妇看重亲情,不重金钱。那种质朴真挚的美好品质感动了朋友,使朋友为自己金钱至上而羞愧,所以想保全外地夫妇那种美好的亲情。   6.好。这个题目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与文中外地夫妇不断重复的话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引人思索,令人回味。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6   故乡的麦子   马国福   ①要离开故乡了,临走时母亲给我装了几双她亲手刺绣的鞋垫。父亲站在门口似乎欲言又止,木讷地思量着什么。父母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被我拦住了。我说家离车站这么近,你们歇着,我很快就到了。别离如针,我怕这针扎在父母脆弱的心上,让和儿子享受短暂相聚欢愉的他们心里生疼。   ②告别了父母,到了车站,就在我上车门的那一刻,我听到身后有人在喊我,扭头一看,是父亲,他气喘吁吁地向我挥手。由于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灵便的他连走带跑地扑向即将发动的汽车,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蓝布包。嘴里喊着,等等,等等!把这个带上。   ③我停下来,父亲蹒跚着赶过来,把布包塞到我手里。他说:这把麦子你带着吧。我愣住了,以为听觉错误,赶紧问:带什么?父亲说:一把我亲手种的麦子。我感到有些好笑,我在城里工作,又不种庄稼,这么远的路,带一把不起眼的麦子干啥?   ④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地说,想家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闻闻麦子的味道,心里也会舒坦些。父亲的举动,让我觉得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   ⑤车里的乘客都上齐了,司机不耐烦地按着喇叭催促着我赶紧上车。我把麦子装进包里,对父亲说:阿大,你回去吧。你们不要担心,我到南方后会给你们常打电话的。   ⑥两天后我回到了南方的家里,打开包裹,随手就把那包麦子扔在阳台上。   ⑦时间久了,我也忘记了那包带着土腥的麦子。   或许是远离家乡的缘故,每到节假日,我总会莫名地感伤,尽管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起高原的环境好多了,我总觉得心里缺少些什么。有段时间,由于俗世的牵绊,我的状态不是很好,困顿的时候常常给家里打电话。每次通完电话,父亲总要问他给我的麦子是否放好了,并提醒我把麦子拿出来经常晒晒,不要生霉。   有次通完电话,想起父亲的念叨,就从阳台上拿出那包麦子,在灯光下铺开。金黄的麦粒一粒一粒,仿佛一颗颗来自远方的眼睛,慈爱地盯着我。这黄,让我想起了父母亲土地一样的容颜,想起了故乡的大地上,那些埋头躬耕的人们。我捡起几颗麦子放在鼻子下嗅嗅,土腥里和着淡淡的麦香,是太阳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父母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顿时,我有想流泪的冲动,是感伤,亦是幸福。蜗居城市,我还能拥有一把来自故乡的麦子。   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故乡。一粒粒麦子就是故乡的版图,弯曲的河流在这版图上不知疲倦地追随着时光奔向远方,像极了我们的父辈一天天走向岁月深处。风一天天吹着,顺着季节的脉络,吹熟了我们的庄稼,吹老了我们的村庄,吹老了村庄里生息的人们。一茬又一茬的庄稼种了又收了,一辈又一辈的人走了又回去了。四季的册页里,庄稼是最重要的篇章,为这些庄稼忘我付出的人们还在村庄,而他们的后辈一个个离开村庄,奔赴远方,在城市的屋檐下改变命运的走向。   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一颗颗柔软的心,每一颗心里静静流淌着一条河流。你顺着河流的走向,用有限的力量改变无垠的时空,那河流的"源头有那么几行热泪为你而淌。当暂时的荣光迷离你的双眼,当城市的灯火映照你忘我的身影,当喧嚣的声响湮没你的乡音,就请你叩拜你盘中的麦子蔬菜谷物吧。   谁也无法还原从前,而一粒麦子就能让你轻易回到从前。想必,我在泥土地上生存了六十七年的父亲赠给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儿子一包粮食,就是让他审视一把麦子的时候,不要忘记感念故乡大地的恩德吧。   1.作者对于故乡麦子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好笑——( )——( )——感恩   2.第④段中为什么 “父亲的举动” 让“我” 感觉“有种不可理喻的拙愚”?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捡起几颗麦子放在鼻子下嗅嗅,土腥里和着淡淡的麦香,是太阳的味道,土地的味道,也是父母的味道,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句中这“说不出的感觉”到底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色、思想内容、情感抒发任意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2分)   每一粒麦子里栖居着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一颗颗“故乡的麦子”中,你读出了什么?请仿照例句写下去。(2分)   你读懂一粒麦子,就能读懂光阴的故事;读懂一粒麦子,就能读懂 ;读懂一粒麦子,就能读懂 ;读懂一粒麦子,就能读懂生命的河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淡忘(忽视)——感动(幸福)   2、 因为我在城里工作,又不种庄稼,这么远的路,带一把不起眼的麦子干啥,我觉得父亲的这种行为让人不可理解甚至好笑。   3、这种感觉是既感伤又幸福   感伤:心疼、思念在土地上辛苦劳作的父母   幸福:麦子的味道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温暖   4、语言:连用排比的句式,语言真挚深沉、意蕴深邃,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大地的感念,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增强了语势。   思想内容:这句话告诉走进城市的人们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感念故乡大地的恩德,不要忘记家乡惦记自己的父母。   情感抒发: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大地的感念,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5、“栖居”栖息寄居,意思是说我在每一粒金黄的麦粒中,从淡淡的麦香中回忆起了故乡的模样,看到了熟透的庄稼和勤苦劳作的父母。   6、故乡的温暖 父母的恩泽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篇7   读下面一段文字。(8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百万大军锐不可挡的气势;在父亲蹒( )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信客》风尘苦旅的职业生涯中,体验长途bá ()涉的艰辛;游览规模宏大的《故宫博物院》,聆听草长莺飞的《大自然的语言》……阅读,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   小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蹒( )珊bá( )涉   小题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聆听”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句内容相应,句式基本相同。(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pan 跋(每字1分)   小题2:(2分)“挡”改为“当”   小题3:(2分)集中精力认真地听   小题4:(3分)答案略   小题1:   试题分析: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小题2: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小题3:   试题分析:直接解释该词语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例句内容(用课文名及内容)与结构上(由两分句组成)的特点,按要求仿写。
可桃可挑2023-07-28 10:43:211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你连题目都没。。。
凡尘2023-07-28 10:42: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