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义尔和拉瓦锡做的实验关于汞和氧化汞反应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波义尔和拉瓦锡都求过质量守恒定律.波义尔在拉瓦锡之前求的,但他失败了,他只测了汞和氧化汞的质量,而忽略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发现氧化汞的质量大于汞,他就差一步就可以求出来了,很可惜.而拉瓦锡注意到了氧气,所以他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波义尔生活的年代比拉瓦锡早100多年,可惜,可惜啊)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要考虑到参加反应的一切物质,和生成的一切物质,要注意反应物中的气体,和生成物中的气体,不然质量就不守恒了,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北有云溪2023-07-22 13:45:061
拉瓦锡实验的评价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的《序言》中,很中肯地评价了这一段化学史:“当时在巴黎的普利斯特里……把他的发现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就根据这个新事实研究了整个燃素说化学,方才发现:这种新气体是一种新的化学元素;在燃烧的时候,并不是神秘的燃素从燃烧物体中分离出来,而是这种新元素与燃烧物体化合。这样,他才使过去在燃素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了。即使不是象拉瓦锡后来硬说的那样,他与其他两人同时和不依赖他们而析出了氧气,然而真正发现氧气的还是他,而不是那两个人(即指普利斯特里和舍勒),因为他们只是析出了氧气,但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析出的是什么。”FinCloud2023-07-22 13:45:041
拉瓦锡实验
只要水中溶点碱,就也可以把二氧化硫吸收完肖振2023-07-22 13:44:545
什么是拉瓦锡实验?
拉瓦锡的著名实验之一 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达十二天之久,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拉瓦锡研究了剩余的那部分空气,发现这部分空气既不能供给人类及动物呼吸来维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也不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这种气体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氮气。拉瓦锡再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现已证明是氧化汞)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经过强热后,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的那部分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约五分之四体积的气体里去,结果得到的气体同空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完全一样。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所组成的这一结论。参考: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2 13:44:541
拉瓦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煅烧氧化汞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故答案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大鱼炖火锅2023-07-22 13:44:531
拉瓦锡实验原理
拉瓦锡实验原理:氧化损耗的氧气量等于还原生成的氧气量。拉瓦锡把少量的水银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十二天。结果发现一些银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容器内的空气体积减少了差不多五分之一。拉瓦锡收集了水银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放在另一个更小的容器里。经过剧烈的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氧气的体积刚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中还原的空气的体积。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和氮组成的结论。他断定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拉瓦锡的实验,推翻了燃素说,容器内原来五分之四的气体被称为氮气(意思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tt白2023-07-22 13:44:521
拉瓦锡实验用汞的优点
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固体,不会对气压造成影响;生成的氧化汞加热还能分解,重新释放氧气;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定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拉瓦锡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操作: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 现象: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 对剩余部分气体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既不支持呼吸,也不助燃,因此拉瓦锡认为它们是氮气。 随后,拉瓦锡将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外一个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 实验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2Hg+O2==△==2HgO 2HgO==△==2Hg+O2 但是由于汞与氧气反应缓慢,而且汞对人的危害大,所以现在一般用红磷替代汞做实验。苏萦2023-07-22 13:44:521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他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黑桃花2023-07-22 13:44:501
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是: 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试验的方法测定了空气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十二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五分之一左右; 2、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误认为这全部是氮气; 3、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 4、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5、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其中的五分之一。wpBeta2023-07-22 13:44:471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是什么?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在测定中,装置中剩余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该实验从另一方面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或不能支持燃烧。在当时,这个结果是不被大多数人们所接受的,甚至就连拉瓦西就职的法国科学院的院长也不接受他的这种说法,他认为拉瓦锡的测定方法是错误的,但是事实证明,拉瓦锡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原理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里的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由于容器内压强减小,使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瓶内,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结论:(1)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多种气体组成。(2)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且能支持燃烧,剩余的4/5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FinCloud2023-07-22 13:44:452
对于“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过程、怎么写啊?
不同盐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利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Ca(NO3)2、KNO3、NaNO3和NaCl 4种盐在阴离子浓度为14、56、98、140、182 mmol/L 5个水平下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升高,4种盐处理均使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质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含量增加,不同盐对保护酶系活性的影响有差异; 3种含硝酸盐类的阳离子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钠盐>钾盐>钙盐;在相同水平的Na+离子条件下,NaNO3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处理。 在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由于特殊的栽培、灌溉、施肥以及环境条件,形成了一种人为条件的特殊土壤,使土壤表层盐分聚集,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目前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国内外设施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表明,设施栽培条件下产生的次生盐渍化土壤的盐分组成特点和滨海盐土、内陆盐土不同,阴离子以NO-3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7%~76%,阳离子则以Ca2+为主。而一般研究盐害的作用机理多利用高浓度NaCl对作物胁迫,主要是由于NaCl影响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引起植株水分亏缺及破坏质膜的结构和功能等[4-6]。而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使用的氮肥多为Ca(NO3)2或KNO3。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在NO-3积累的同时,其阳离子的作用及其与NaCl胁迫在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培养试验于2005年3~12月在山东农业大学玻璃温室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新泰密刺”。按常规方法浸种催芽,挑选发芽整齐的种子播于装有洗净沙子的营养钵中(8cm×8cm),子叶展平后用营养液浇灌,待幼苗长至四叶一心时,选取生长一致的健壮幼苗转移至盛有10L营养液的聚氯乙烯水培盆(50cm×40cm)中,每盆定植两行,共10株。处理前营养液中大量元素参照山崎配方略加修改,微量元素参照Arnon配方,营养液中NO-3的浓度为14 mmol/L,pH值用H2SO4调节,保持在5·5~6·5之间。1·2 试验处理试验营养液阴离子浓度设5个水平,分别为14、56、98、140和182 mmol/L,即在常规营养液NO-3浓度14 mmol/L[Ca(NO3)2∶KNO3=1∶2](对照)的基础上,分别用Ca(NO3)2、KNO3、NaNO3和NaCl四种盐配制的处理营养液,使其阴离子浓度调至56、98、140和182 mmol/L,对照为常规营养液培养,共17个处理,重复3次。移栽缓苗3 d后开始处理,为防止高浓度盐刺激,阴离子浓度每天递增最终浓度的1/4,当达到处理浓度时,重新更换一次处理营养液,处理1周后采样测定相关指标。1·3 测定项目和方法电导率用电导率仪(ORION conductivity TDS me-ter,日本)测定;酶活性用pH 7·8的磷酸缓冲液(0·05 mol/L)提取酶液,SOD活性用NBT还原法测定,POD活性用愈创木酚法测定,CAT活性的测定参照Chance的方法, MDA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脯氨酸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其均用UV-160A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2 结果与分析2·1 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2·1·1 对黄瓜幼苗干重的影响 黄瓜幼苗地上部干重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增加均有降低的趋势,其中NaNO3处理下降明显,KNO3处理次之,NaCl处理的黄瓜幼苗地上部干重在Cl-浓度增加初期下降的幅度与Ca(NO3)2处理的相同,但在高浓度处理时,下降明显,并且比KNO3处理的下降幅度还大。在3种NO-3-N肥中,随着NO-3浓度的增加,对黄瓜幼苗地上部干重的影响则是钠盐>钾盐>钙盐,其中NaNO3处理下降的幅度高达40·70%。黄瓜根系干重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增加,根系干重先增大,而后再下降。在KNO3处理区,NO-3浓度增至56 mmol/L时,根系干重最大,随后开始下降,NaNO3和Ca(NO3)2处理区则在阴离子浓度增至98mmol/L时根系干重达最大,随后则下降;而NaCl处理区虽根系干重随阴离子浓度升高而增加,直至98mmol/L又开始下降,但仍稍高于对照1·06%。根干重下降明显的是NaNO3处理区;其次是KNO3和Ca(NO3)2处理区,下降幅度分别为36·25%,14·48%和9·82%。在3种NO-3-N肥中,高浓度对根干重的影响同样是钠盐>钾盐>钙盐。NaCl处理有助于黄瓜幼苗干重的增加。2·1·2 对黄瓜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影响 黄瓜幼苗的株高和茎粗随阴离子浓度的增加,各处理均呈下降趋势,对株高的影响是NaNO3和KNO3处理明显大于NaCl和Ca(NO3)2处理。而对茎粗的影响则是KNO3处理和NaCl处理比较接近。在相同的NO-3阴离子条件下,黄瓜幼苗的株高在NaNO3处理区下降最快,其次是KNO3处理区。Ca(NO3)2处理区下降较慢。而在相同的Na+离子条件下,NaNO3处理分别使株高和茎粗降低,为对照的56·92%和17·72%;NaCl处理也分别降低,但只为对照的45·98%和11·66%,可见,NaNO3处理对株高和茎粗的影响远大于NaCl处理。2·2 对黄瓜幼苗叶片保护酶系活性的影响黄瓜幼苗叶片中SOD活性均随阴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NaNO3处理区SOD活性最高,KNO3次之,Ca(NO3)2处理的SOD活性升幅最小,分别高出对照的3·75、3·61、2·44、和1·51倍。说明在阴离子均为NO-3时,对SOD活性的影响为钠盐>钾盐>钙盐。在低浓度范围内,POD活性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NaNO3处理区升幅最大,为12·6%; KNO3次之,Ca(NO3)2处理升幅仅为4·5%;当NO-3浓度达到140 mmol/L时,随着胁迫强度增加,NaNO3和KNO3处理的黄瓜幼苗的POD活性下降,但Ca(NO3)2处理的POD活性继续升高。说明Ca2+可能对盐胁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Ca(NO3)2和NaCl处理使幼苗叶片CAT活性升高,而KNO3和NaNO3处理使CAT活性先升高,在处理浓度超过98 mmol/L活性降低。而同为钠盐,对SOD活性的影响则是NaNO3>NaCl。总之,从各处理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阴离子处理水平上 ,NaNO3处理对保护酶系活性影响最大,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胁迫也最大,KNO3处理次之,Ca(NO3)2处理较小。而同为钠盐对保护酶系活性的影响为NaNO3 >NaCl。2·3 对黄瓜幼苗叶片质膜过氧化水平和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黄瓜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均随阴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阴离子浓度达到182 mmol/L时,Ca(NO3)2、KNO3、NaNO3和NaCl等4种盐处理的黄瓜幼苗叶片MDA含量依次增加为对照的24·4%、38·7%、46·9%和25·7%,说明不同盐处理均加剧了膜质过氧化水平。黄瓜质膜透性也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增幅分别为26·84%、98·91%,115·01%和94·02%。NaNO3处理对黄瓜质膜透性的影响最大,KNO3次之,Ca(NO3)2处理影响最小,说明在3种NO-3-N肥中,对质膜的破坏作用钠盐>钾盐>钙盐。2·4 对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植株受盐胁迫时,细胞质会积累一些可溶性物质降低渗透势,提高植物的耐盐性。脯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质。黄瓜幼苗脯氨酸含量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升高,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积累的脯氨酸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NaNO3处理提高的幅度大且明显,分别提高16倍和69%, NaCl处理的次之,Ca(NO3)2处理的升高幅度最小,分别为99·77%和5·04%。在3种NO-3-N肥中,随NO-3浓度的增加,阳离子对黄瓜幼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为钠盐>钾盐>钙盐。根系中脯氨酸提高的幅度低于叶片,说明盐胁迫对叶片的影响程度大于根系。3 讨论各种离子胁迫对不同植物的毒害程度有所差异,不同种类离子对同一植物的毒害程度随离子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盐胁迫不仅使植物整体生长变慢甚至死亡,还影响到质膜的组分、透性、运输、离子外渗等变化,导致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受损,使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盐处理均对黄瓜幼苗植株的生长产生抑制。从3种NO-3-N盐比较看,在阴离子浓度等量的情况下,随着NO-3浓度的增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依次是钠盐>钾盐>钙盐。这可能是作物的生长对K+和Ca2+需求较多,只有在较高浓度时才产生毒害;本试验设计中为了确保阴离子等量,Ca(NO3)2处理中Ca2+的浓度较其他处理的阳离子少50%;在阴离子等量的条件下3种硝态氮肥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胁迫方式和机制有所不同。盐对植物的毒害首先表现为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引起质膜过氧化,膜透性增加。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大小可反映质膜受伤害的程度。本试验结果表明,4种盐在阴离子浓度大于56 mmol/L的处理均导致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在阴离子NO-3浓度相同的条件下,NaNO3处理对质膜的破坏程度最大,KNO3次之,Ca(NO3)2处理破坏程度最小,说明质膜结构破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Na+的过度积累影响了K+和Ca2+的吸收,从而影响质膜结构。在植物遭遇逆境胁迫时,植物自身保护酶活性增加,以此来清除体内产生的大量自由基,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以减轻对植物的伤害。不同离子胁迫时,对膜起保护作用的酶类活性变化也不完全相同。本研究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不同盐分胁迫均可诱导黄瓜幼苗叶片保护酶系活性,其中3种硝酸盐对SOD活性影响程度依次为钠盐>钾盐>钙盐,两种钠盐的影响程度依次为NaNO3>NaCl。而在低浓度范围内,对POD活性的影响与SOD活性变化相似,而当NO-3浓度继续升高时,对POD活性的影响则为NaCl<NaNO3。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阳离子对黄瓜保护酶的结构有所影响,进而影响其活性。本试验中,随着阴离子浓度的升高,黄瓜叶片和根系脯氨酸含量增加,尤其是NaNO3处理的增幅较大。黄瓜通过积累有机小分子渗透剂脯氨酸来维持膨压,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渗透调节需要,以降低水势,有利于黄瓜继续吸水。由此说明与其他盐相比,NaNO3处理胁迫最严重。以上结果表明,高浓度的4种盐均对黄瓜幼苗造成胁迫,但胁迫程度有差异。在NO-3浓度相同条件下,3种NO-3-N肥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钠盐>钾盐>钙盐。可以认为,钠盐对植物的保护膜系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钾盐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钙盐能减缓渗透胁迫下的质膜过氧化程度,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钾盐和钙盐浓度过高也会对植物产生离子毒害。NO-3是营养元素,对生长有促进作用。於丙军等人报道,氯是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两种阴离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但过多仍会造成毒害。从本试验结果看,同为钠盐,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是NaNO3>NaCl,原因可能是: 1)NaNO3处理,浓度过高的阴离子NO-3与阳离子Na+共同胁迫作用,而NaCl处理,其阴离子是由营养液中所必需的NO-3离子和大部分Cl-离子组成,在阴离子浓度胁迫方面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施用硝态氮肥使植物体内阳离子含量明显升高,笔者在最近的试验中发现,NaNO3处理中浓度过高的NO-3的大大促进阳离子Na+的吸收,从而使NaNO3处理的Na+毒害加重; 3)4种盐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胁迫方式和胁迫机制不同,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豆豆staR2023-07-22 13:18:451
九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一章中所有实验和实验现象 比如说:酸和锌反映的现象和化学式什么的
锌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Zn+2HCl = ZnCl2+H2↑u投在线2023-07-22 13:18:214
进行盐胁迫实验为什么要用氯化钠来做处理溶液
氯化钠溶液又叫生理盐水,浓度与种子内浓度相近,不会破坏种子。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2 13:17:571
拟南芥某基因耐盐胁迫实验步骤?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不同机制来适应环境中的各种胁迫,如盐碱、干旱等.该研究从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对盐反应不敏感的突变株系eto(enhanced tolerance to osmotic stres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表明eto突变株系早期生长发育对盐胁迫不敏感.TAIL--PCR分析表明eto突变株系中T--DNA插入在拟南芥1号染色体上(BAC F3M18的27502位置),位于拟南芥At1g77740基因起始密码子前487 bp处,该基因编码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AtPIP5K2),共分离分析表明T--DNA插入与盐不敏感性紧密连锁.以野生型拟南芥总RNA为模板,克隆拟南芥AtPIP5K2基因cDNA,其开放读码框为2 265 bp,编码755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物种PIPKs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AtPIP5K2与植物PIPKs基因氨基酸相似性高达62%~75%,但与其他生物物种PIPKs基因之间的氨基酸相似性仅为33%~37%;AtPIP5K2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植物PIPKs基因所具有的高度保守区域“PIPKc”、“MORN repeat”.进一步分析表明AtPIP5K2基因在拟南芥根及莲座叶片中表达量较强,并且由于T--DNA的插入,使eto突变株系与野生型相比,其AtPIP5K2基因过量表达,表明AtPIP5K2基因编码的产物可能参与调节拟南芥适应盐胁迫的调节反应.bikbok2023-07-22 13:17:531
盐胁迫实验浓度如何设置
1、首先设置不同浓度的盐溶液。2、其次根据材料耐盐程度,去选择合适的浓度即可。3、最后根据盐胁迫实验目的进行设计即可。九万里风9 2023-07-22 13:17:041
做盐胁迫实验时,为什么要浸泡种子
促使种子更加容易发芽,如增加种子的含水量、使外皮柔软易于胚芽钻出。增加种子的成活率。 生物内的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作用越活跃 为了便于存放,所以要把种子晒干,也就是减少自由水的比例 浸泡种子就是为了增加种子中自由水的比例.gitcloud2023-07-22 13:16:261
建立水稻耐盐胁迫的实验条件
盐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全球盐渍土总面积高达8亿公顷,严重危害粮食安全。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对盐胁迫非常敏感,解析水稻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对于改良水稻耐盐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1)是此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鉴定到的一个水稻株型调控的主效基因(Jiao et al., 2010),因其在调控水稻分蘖和籽粒大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高产水稻育种,但其参与水稻盐胁迫响应的机制并不清楚。近期,该团队通过对IPA1功能缺失突变体ipa1-10和功能获得型ipa1-3D的幼苗进行盐处理,发现IPA1负调控水稻的耐盐性,盐胁迫处理30分钟后IPA1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但蛋白水平降低。为深入探究IPA1的上游调控因子,通过质谱技术系统分析了盐胁迫条件下IPA1的互作蛋白,鉴定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MAPKs/MPKs)家族成员OsMPK4。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OsMPK4能够与IPA1发生蛋白相互作用,并且在盐胁迫条件下,OsMPK4被激活并磷酸化IPA1的Thr180位点,从而促进IPA1的泛素化降解,降低IPA1的蛋白水平并最终提高水稻耐盐性。遗传结果表明,OsMPK4正调控水稻耐盐性并与IPA1在耐盐性调控上位于同一通路中。综上,该项研究工作阐明了MPK4-IPA1模块调控水稻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揭示了植物生长和胁迫之间的信号交互,为创制高产耐盐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与遗传资源。 2022年7月5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了题目为“OsMPK4 promotes phosphoryl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IPA1 in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to confer salt tolerance in rice”的研究论文(DOI: 10.1016/j.jgg.2022.06.009)报道了这一成果。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研究组贾美茹博士与罗楠博士研究生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余泓研究员与王冰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先导专项,国家水稻产业体系等项目的资助。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2 13:16:081
盐胁迫是什么意思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
1、盐胁迫是什么意思:植物生长在高盐环境下,受到高渗透势的影响称为盐胁迫。 2、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盐胁迫的实质是渗透胁迫,在外界环境中,盐含量高到足以明显改变水势,从而对植物产生影响,盐含量达不到改变水势的某个阈值,则称为离子胁迫。 3、盐浓度足够高,都可以成为盐胁迫。但通常情况下研究盐胁迫使用氯化钠,钾钙等离子在植物体内还有很复杂的信号作用。同时,植物细胞内高钾低钠。与现实联系,海水和灌溉用水中盐主要是钠盐。自然条件下植物主要受钠盐胁迫。同时在现实中钠盐除了盐胁迫外,还会对土壤的某些特性产生影响。大鱼炖火锅2023-07-22 13:15:171
(2010?岳阳)小明家今年油菜获得丰收,他想知道油菜籽的密度,于是进行了下面实验:首先用天平测出菜籽
由图示可知,菜籽的质量m=50g+20g+5g+3.4g=78.4g,菜籽的密度ρ=mV=78.4g98cm3=0.8g/cm3;故答案为:78.4;0.8.Ntou1232023-07-21 09:43:341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
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先比较温度,由题中的数据可知,30℃>10℃,则C、D 的反应速率大于A、B中的反应速率,又由于C中Na2S2O3的浓度大,则C中反应速率大于D中反应速率,所以C中反应速率最大,故选C.mlhxueli 2023-07-21 09:39:401
化学实验:硝酸铁和浓硝酸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1.硝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2.浓、稀硝酸都有强的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3.硝酸属于挥发性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98%以上为发烟硝酸).4.硝酸不太稳定,光照或受热时会分解.5.硝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不但腐蚀肌肤,也腐蚀橡胶等.大鼠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49ppm·4h人经口最低致死量(LCL0):430mg/kg蒸气对眼睛、呼吸道等的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蒸气浓度高时可引起肺水肿。对牙齿具有腐蚀性。皮肤沾上可引起灼伤,腐蚀而留下疤痕,浓硝酸腐蚀可达到相当深部。如进入咽部,对口腔以下的消化道可产生强烈的腐蚀性烧伤,严重时发生休克致死。人在低于30mg/m左右时未见明显损害。吸入可引起肺炎。水生生物毒性:LC50 100~300mg/L·48h(海星)。LC50 180mg/L·48h(海蟹)。8mol/L以上的硝酸一般称为浓硝酸。韦斯特兰2023-07-21 09:31:232
求初中物理实验复习资料,满意者追加悬奖分!
http://www.xdz100.com/zkyy/ShowArticle.asp?ArticleID=8659tt白2023-07-21 09:26:473
关于上古卷轴5安装柠柠珞love实验室7的问题
下载最大兼容骨骼这个MOD,然后安装覆盖。阿啵呲嘚2023-07-21 09:24:131
上古卷轴5无心8.0和实验室整合包的排序
Skyrim.esm=1Update.esm=1Unofficial Skyrim Patch.esp=1Dawnguard.esm=1Unofficial Dawnguard Patch.esp=1HearthFires.esm=1Unofficial Hearthfire Patch.esp=1Dragonborn.esm=1Falskaar.esm=1Unofficial Dragonborn Patch.esp=1Skyrim Project Optimization - Full Version.esm=1RaceCompatibility.esm=1ClimatesOfTamriel.esm=1SGHairPackBase.esm=1hdtHighHeel.esm=13rdEraWeaponsMoS.esm=1USKP Patcher for RaceCompatibility.esp=1SkyUI.esp=1EnhancedCharacterEdit.esp=1CharacterMakingExtender.esp=1Futanarium.esp=1SGHairPackAIO.esp=1MoreFemalebrows.esp=1moreeyes02.esp=1ClimatesOfTamriel-Dragonborn-Patch.esp=1ClimatesOfTamriel-Dawnguard-Patch.esp=1Realistic Lighting Overhaul - Major City Interiors.esp=1Realistic Lighting Overhaul - Major City Exteriors.esp=1Realistic Lighting Overhaul - Minor Cities and Town Interiors.esp=1Realistic Lighting Overhaul - Dawnguard Interiors.esp=1Realistic Lighting Overhaul - Dungeons.esp=1Shadows - Skyrim.esp=1Shadows - Dawnguard.esp=1Shadows - Weather Tweaks.esp=1PersonalizedMusic_v5.0.esp=1PM_DawnguardMusic_v1.0.esp=1PM_DragonbornMusic_v1.1.esp=1PM_BlackreachMusic_v1.0.esp=1PM_CollegeMusic_v1.0.esp=1PM_DwemerMusic_v1.0.esp=1PM_DwemerMusic_DBUpdate_v1.0.esp=1PM_PlayerHomeMusic_v1.0 .esp=1PM_PlayerHomeMusic_DB_v1.0.esp=1PM_TempleMusic_v1.0.esp=1PM_TownUniqueMusic_v1.0.esp=1dD - Enhanced Blood Main.esp=1dD-Dragonborn-Dawnguard-EBT Patch.esp=1Improved Combat Sounds v2.2.esp=1EnhancedBlood-ImprovedCombatSounds.esp=1DeadlySpellImpacts.esp=1dD - Realistic Ragdoll Force - Realistic.esp=13rdEraWeapMoS-lvlList.esp=13rdEraWeapMoS-rareCraft.esp=1LostLongSwords.esp=1linglingsclothes.esp=1TropicalIslands.esp=1Wet.esp=1playerbook.esp=1Facelight.esp=1Unicorn.esp=1Grandies_Companion_by_kill.esp=1ORM-Arvak.esp=1真颛2023-07-21 09:24:101
有实验室制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吗?
二氧化硫and水余辉2023-07-21 09:14:363
如何从实验上区分一个电极的极化是浓差极化还是活化极化?
最佳答案浓差极化可逆且快速的电极反应使电极表面液层内反应离子的浓度迅速降低(或升高)--->电极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反应离子浓度不一样,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产生浓差极化--->电极表面液层的离子浓度决定了电极的电位,此电位偏离了电极的平衡电位,偏离值称为浓差过电位。 电化学极化 电极的反应速度较慢―――>当电流密度较大时,引起电极上电荷的累积―――>产生电化学极化―――>电极的电位取决于电极上所累积的电荷,此电位偏离了电极的平衡电位,偏离值称为活化过电位。余辉2023-07-21 09:12:171
实验中为何要用镀铂黑电极?使用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铂电极镀铂黑的目的在于减少电极极化,且增加电极的表面积,使测定电导时有较高灵敏度。电导池不用时,应把两铂黑电极浸在蒸馏水中,以免干燥致使表面发生改变。在铂电极应用中,铂表面往往先作电镀处理,生成一种黑色“铂绒”,以增加活性和表面积,故称铂黑电极。如在气体电极中,铂黑可增加电极反应速率,加速达到平衡;当有电流通过时可减少极化。扩展资料:电导电极使用的敏感材料通常为铂,镀铂黑zhi就是在铂表面镀上一层黑色蓬松的金铂,目的是为了减属少极化效应。多孔的铂黑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使电流密度减小,使极化效应变小,电容干扰也降低了。不镀铂黑或镀得不好的铂黑电极,会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铂黑电极存放期间要泡在蒸馏水中不宜干放。如果发现铂黑电极污染或失效,可浸入10%硝酸或盐酸溶液中二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测量,铂黑电极也可以重新电镀,但镀铂黑需要一定的要求和经验,镀黑层镀得好与坏对电极性能有很大影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铂黑电极铁血嘟嘟2023-07-21 09:11:531
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读书笔记中阅读链接是什么意思?
阅读链接就是跟你做的读书笔记相关的一点阅读知识。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1 09:09:102
p2实验室和Bsl2实验室的区别
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P2是美国叫法,BSL2是国内叫法。瑞瑞爱吃桃2023-07-21 08:56:002
p2实验室压力标准
各实验间洁净度、压力梯度:实验室按常规划分主要分污染区及实验操作室。操作室洁净级别为 10000 级,换气次数不小于 40 次/ 小时,房间压差为-40Pa (对大气);消毒灭菌间洁净级别为 100000 级,换气次数不小于 40 次/ 小时,房间压差为- 40Pa (对大气);二次缓冲间洁净级别为 100000 级,换气次数不小于 30 次/ 小时,房间压差为- 30Pa (对大气);半污染区洁净级别为 100000 级,换气次数不小于 30 次/ 小时,房间压差为- 20Pa (对大气);洁净走廊间洁净级别为 100000 级,换气次数不小于 30 次/ 小时,房间压差为+ 10Pa (对大气);准备间洁净级别为 100000 级,换气次数不小于 30 次/ 小时,房间压差为+ 10Pa (对大气);缓冲间洁净级别为 100000 级,换气次数不小于 30 次/ 小时,房间压差为+ 10Pa (对大气);内更淋浴室无洁净要求、设独立排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10 次/ 小时; 在实验室隔壁设独立监控室及空调机房间。Jm-R2023-07-21 08:55:521
什么是P2实验室?
实验室即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当于BSL-2实验室。BLS-2 实验室主要用于初级卫生服务、诊断和研究,其实验对象的危害等级为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具体定义为“能引起人类 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源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 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韦斯特兰2023-07-21 08:55:352
p2实验室和p2+实验室的区别
安全等级不同。P2实验室是指生物实验室安全等级的一个分类。在各类实验室当中,P2实验室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其等级有 P1、P2、P3、P4。按照实验室的性质要求来取舍相应的等级。P2 实验室主要用于初级卫生服务、诊断和研究,其实验对象的危害等级为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具体定义为“能引起人类 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源体。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简称P3实验室。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实验室内部的气体不会泄漏到外面而造成污染。据此,P2+实验室的安全等级介于P2和P3之间。Chen2023-07-21 08:55:32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什么时候学的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高中时高一学的。根据查询公开资料显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课程为高一课程,于课本上第1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bikbok2023-07-21 08:48:41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成功对生物学实验有什么启示
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即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组合定律 人们把孟德尔的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经过8年的潜心研究,终于揭示了生物遗传的两个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①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②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③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④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墨然殇2023-07-21 08:48:391
实例分析:孟德尔豌豆实验
u2003u2003金观涛华国凡著,《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38 u2003u2003不打开黑箱和打开黑箱这两种方法都是人们经常要用到的方法。不但对于研究表针运动这样简单的问题,对于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也是如此。我们来分析一个遗传学方面的例子。 u2003u2003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奥地利神父孟德尔用豌豆做了一些实验。他把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然后观察杂交豌豆下一代的性状。孟德尔把他的实验结果仔细地统计记录后,提出了一种假说。他认为,豌豆的性状是由某些“因子”控制着的。例如,关于种子颜色的一种因子使种子成为绿色,另一种因子则使种子成为黄色。这些“因子”,也就是后来生物学家所称呼的基因。孟德尔发现,每一个豌豆植株的每一个特征都由一对因子来控制,其中从父本和母本各传来一个。基因有显性和隐形的区别,由基因控制着植株的性状。尽管孟德尔假设了关于基因的种种性质,但基因究竟是什么东西,孟德尔并不清楚。他一辈子没见过基因,他所观察到的只是豌豆的性状,诸如种子和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等。显然,孟德尔所使用的是一种典型的不打开黑箱的方法。 u2003u2003豌豆的遗传机制对孟德尔来说就是一个黑箱,这个黑箱的输入是父本和母本的性状,这些性状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可以由实验者选择的。这个黑箱的输出则是杂交后子代的性状,这些性状是可以观察到的。由输入输出性状变量就组成了一个系统。而基因对孟德尔来说是尚未观察到也尚未能加以控制的变量,它在遗传黑箱的内部。孟德尔只是通过对黑箱外部输入输出的分析研究假定了它的存在。这种根据黑箱外部的输入输出而提出的关于黑箱内部情况的假定,在控制论中称为 模型 。铁血嘟嘟2023-07-21 08:48:391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试题分析:A中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为实现亲本杂交,应在开花前先去雄,待成熟时再授粉;B中研究花的构造必须研究雌、雄蕊的发育程度,以利于确定去雄和传粉的时期;C中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现型一样;D是正确的,因为豌豆的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特性,保证了自然状态下豌豆是纯合子,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结果可靠,且易于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以及豌豆杂交的情况。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1 08:48:381
孟德尔将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所得的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
答案是:A。孟德尔将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亲代是DD(高茎)和dd(矮茎),子一代是Dd(高茎),子一代自交,所得的子二代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性状分离比是高茎:矮茎=3:1。LuckySXyd2023-07-21 08:48:371
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实验推理
后来,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对性状中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原理。虽然还有不少例外,但它仍然是一个原理。孟德尔根据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原理,进一步做了推想。他认为决定豌豆花色的物质一定是存在于细胞里的颗粒性的遗传单位,也就是具有稳定性的遗传因子。他设想在身体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在生殖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例如,豌豆的花粉是一种雄性生殖细胞,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在豌豆的根、茎、叶等身体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这就是说,孟德尔认为可以观察到的花的颜色是由有关的遗传因子决定的。如果用D代表红花的遗传因子,它是显性;用d代表白花的遗传因子,它是隐性。这样,豌豆花色的杂交实验,就可以这样解释:红花×白花(纯种) DD dd(身体细胞,遗传因子成双存在)↓ ↓(杂交)D d(生殖细胞,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Dd(杂交) 自交 DdDD Dd dD dd红花因为杂种的遗传基础物质是由D和d组成的,因此,它的后代(子2)就可能出现白花(dd)了。这就是说,隐性的遗传因子在从亲代到后代的传递中,它可以不表现。但是它是稳定的,并没有消失。遗传单位,叫做基因。研究基因的科学就是遗传学。基因学说就是现代遗传学的中心理论。很清楚,基因概念是孟德尔在推想中提出来的,虽然当时他并没有提出“基因”这个科学名词。孟德尔认为遗传单位(基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一个显性基因和它相对的隐性基因在一起的时候,彼此都具有稳定性,不会改变性质。例如,豌豆的红花基因R和白花基因r在一起,彼此不会因为相对基因在一起而发生变化,在一代一代的传递中,D和d都能长期保持自己的颜色特征。孟德尔的结论正好跟长期流传的融合遗传理论相对立。融合遗传理论是怎么回事儿呢?它的基本论点是:遗传因子或遗传物质相遇的时候,彼此会相互混合,相互融化,而成为中间类型的东西。根据融合理论来推理,甲和乙杂交,就会产生出混血儿,甲的遗传因子和乙的遗传因子,都变成了中间类型的东西。好比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似的,亲代的遗传因子都因为融合而消失了。根据融合理论来推理,豌豆的红花遗传因子D跟白花遗传因子d在一起的时候也就会融合成为新的东西,D和d都不再存在了。显然,融合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科学事实的支持。它只是一种推测和猜想,不能解释所有的表现不同的遗传现象。然而中间类型是有的。这是相对的基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性状,基因本身并没有改变。例如,红花的紫茉莉和白花的紫茉莉杂交,子一代的花是粉红色的。可是子二代,这些粉红色茉莉的后代,却有三种不同的性状:粉红花、红花和白花。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现象和本质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不能简单地把现象和本质等同起来。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还是闭花受粉,也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ardim2023-07-21 08:48:371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为什么D相对于d是显性性状?还有,Dd中为什么是显现高茎而不是显现
D一般就是显性性状小白2023-07-21 08:48:363
孟德尔为何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
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小白2023-07-21 08:48:362
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
选C 必修2大鱼炖火锅2023-07-21 08:48:353
提问: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人工授粉吗
D 解析: 分 析: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在开花前对母本人工去雄,待花粉成熟后对去雄的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最后进行套袋处理。故本题选D。 考点: 杂交实验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操作过程,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1 08:48:35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明了什么
基因控制性状LuckySXyd2023-07-21 08:48:28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 对于F2而言 是不是P和F1都是它的亲本
亲本就是它父母的意思你说F2相当于F1的儿子,P是F1的父母,所以P是F2的爷爷了。所以对于F2来说F1是他的亲本,P就不是,因为P是F1的亲本陶小凡2023-07-21 08:48:272
关于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问题!
这个图表示的是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豌豆杂交,产生了一种基因型为YyRr的后代,即F1代,在F1自交,其实就是YyRr×YyRr,一个雌性一个雄性,YyRr分别可以产生4种不同的雌雄配子,即YR、Yr、yR、yr,下面的表格的表示方法称为棋盘格法,表格上的一行是雄配子,左边的是雌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后代,有16中组合方式,后代中有4中表现性,即黄圆、绿圆、黄皱、绿皱。还不懂的话就认真看书,认真上课啦!拌三丝2023-07-21 08:48:27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母本去雄之后的套袋是为了防止异花传粉还是自花受粉?
去雄防止自花授粉,套袋防止异花授粉。应该是这样的。wpBeta2023-07-21 08:48:272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1)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说的实验方法: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 1 )全部为高茎豌豆.F 1 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 2 )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发现子二代中出现选择分离. (2)验证假设所采用的实验方法: 让F 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 1 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综上所述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用杂交和自交的方法,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交. 故选:D.左迁2023-07-21 08:48:241
植物有性杂交实验过程中,选取作为实验材料的花需要具有怎样的特点
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孟德尔在实验工作中贯彻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他所用的两个亲本(父本和母本)都只相差一个性状,事实上不管这两个亲本有多少种性状差别,他只注意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孟德尔与那些早期研究者相比,他获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精心选择实验材料孟德尔从豆科植物中选择了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从市场买来的豌豆种子可以说都是纯种.杂交实验从纯种出发,是他实验成功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杂种.豌豆花的结构特点,使得人工方法去雄和进行异花授粉很方便.此外,他对豌豆材料进行了品种和性状的选择,挑选的有差异的性状既明显而又稳定.精心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是科学方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德尔的成功还归因于采取单因子分析法,即分别地观察和分析在一个时期内的一对性状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他首先发现了“分离定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把个别性状综合起来,又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精确的统计分析对杂交实验的子代中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的归纳.由于孟德尔有数学和统计学家的头脑和训练,他从一个简单的二项式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中,找到了豌豆杂交实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并深刻地认识到1∶1、3∶1数字中所隐藏着的深刻意义和规律.首创了测交方法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方法,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他的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实践证明这种以杂交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纯合亲本进行测交的方法,完美而巧妙地成为遗传学分析的经典方法.孟德尔成功地发现了遗传规律也存在“巧合”的因素.现在已知豌豆体细胞中存在不同的7对同源染色体,配子中有7条染色体.孟德尔研究的7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并不正好分布在7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只是分布在4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第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坐落两对基因(子叶黄绿和种皮的灰白,图距单位为204).第四对同源染色体坐落三对等位基因(植株高矮、豆荚形状等).第七对同源染色体上坐落一对等位基因(豆粒圆皱).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为遗传学图上的图距.图距小于50出现连锁现象.孟德尔的二因子和三因子杂交实验所涉及的性状不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就是由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决定,但两对基因的图距非常大,以致这两对基因表现出自由组合.2.正交、反交、杂交、自交的实验方法的介绍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实际上包含了两种交式:一种交式称为杂交,另一种交式称为自交.杂交一般指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品种或类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自交是指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但为同一基因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此定义比植物学的定义广,植物学自交特指自花受粉.植物学的自花受粉即遗传学上的自交;但植物学的异花受粉包含遗传学上的杂交和自交.在植物有性杂交中,把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用符号“♀”表示;供给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用“♂”表示.父母本统称为亲本,用“P”表示,杂交符号用“×”表示,自交符号用“”表示,杂种一代用“F1”表示,杂种二代用“F2”表示,依此类推.如果在做杂交时,父母本相互交换,这在遗传学上称为互交.例如,现有两个亲本,用P1和P2表示.第一个杂交实验♀P1×P2♂,第二个杂交实验♂P1×P2♀,即第一个杂交实验P1为母本,而P2为父本;第二个杂交实验P1却作为父本,而P2却作为母本,前一个杂交组合称为正交,后一个杂交组合称为反交,两个杂交组合就叫互交.互交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可以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质基因还是细胞核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核基因;不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质基因.当核基因分为常染色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时,两种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以通过互交实验加以区别.互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常染色体基因;不一致说明基因为性染色体基因.杂交亲本一般应选用纯合子,即基因型纯合的个体.玉米属于异花受粉作物,一般情况下都是杂合子.为了获得纯合的个体,让玉米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就可得到几乎是基因型纯合的个体,我们称为自交系,它可作为配制杂种的亲本.自交方法基本同杂交方法.不同的是:杂交是两个不同自交系间个体的交配,而自交是同一自交系内个体(包括同一个体)的交配;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杂合的个体,而自交的目的是获得纯合的个体;杂合个体可产生多种不同的配子,后代中出现分离现象,纯合个体只产生一种配子,后代中只有一种基因型,后代中不出现分离现象,且表现型与基因型相同.3.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代中显隐性比例接近3∶1,在所有实验中没有中间类型出现.他指出F2中的显性性状有两种含义:亲本类型的显性和杂种类型的显性.前者指性状稳定地传给所有后代,后者指在后代中继续表现分离,这从孟德尔在F3中的结果可以得到证实.在全部7对性状的F2中,具有显性性状的类型中,2/3是具有杂种性状的显性,1/3则是具有亲本性状的显性.因此,在F2中,显隐性3∶1的比例可分解为1∶2∶1的比例.这种比例对以后各代都适用.即杂种后代中,每一代都以1∶2∶1的比例分为杂种类型和两种稳定类型.孟德尔为了确定几对相对性状由于杂交而结合于杂种中时,是否也能应用上述一对相对性状的规律,他做了两对相对性状和三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证明这个规律同样有效.例如:圆粒黄色(AABB)×皱粒绿色(aabb),F1全部为圆粒黄色,F2有4种表现型:315个圆黄、108个圆绿、101个皱黄、32个皱绿,比例接近9∶3∶3∶1.将F2的种子全部种下去,得到9类植株,这9类植株的分离情况,按所结种子性状归类得到如下结果:1 38株全部圆黄种子 和亲本一样保持稳定 AABB1 35株全部圆绿种子 和亲本一样保持稳定 AAbb1 28株全部皱黄种子 和亲本一样保持稳定 aaBB1 30株全部皱绿种子 和亲本一样保持稳定 aabb2 65株有圆黄和圆绿分离 只有一对性状分离 AABb2 68株有皱黄和皱绿分离 只有一对性状分离 aaBb2 60株有圆黄和皱黄分离 只有一对性状分离 AaBB2 67株有圆绿和皱绿分离 只有一对性状分离 Aabb4 138株分离出圆黄、圆绿、皱黄、皱绿 二对性状都分离 AaBb孟德尔以其敏锐的数学头脑从上列各类比例中看出:这是组合系列中的各项式比值,把A与a和B与b这两对性状各自的分离比例(AA+2Aa+aa)和(BB+2Bb+bb)组合起来就可得到上述的比例.孟德尔得到了两对性状的组合规律后,自然地得到三对性状的组合规律.实验结果和他的预期比例完全相符.孟德尔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了杂种中生殖(卵)细胞和花粉细胞的性质.他推论在杂交后代中出现稳定类型,说明受精的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必然具有相同的因子,而且一株杂种植株或一朵花中就能产生稳定的后代,可见杂种的子房和花中形成不止一种性细胞.子房和花中有多少种性细胞,就会有多少种稳定类型.如果杂种产生的各类卵细胞以及各类花粉细胞数目相等,就可解释各个杂种中的后代分离表现.这样孟德尔设计了自己首创的测交实验.例如,圆粒黄色与皱粒绿色杂交,F1与皱粒绿色进行正反交,预期结果为:(1)杂种卵细胞AB,Ab,aB,ab与花粉细胞ab杂交得到AaBb:Aabb:aaBb:aabb=1∶1∶1∶1(2)杂种花粉细胞AB,Ab,aB,ab与卵细胞ab杂交得到AaBb:Aabb:aaBb:aabb=1∶1∶1∶1实验结果和他的理论预期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正交实验结果:31粒圆黄,26粒圆绿,27粒皱黄,26粒皱绿.反交实验结果:24粒圆黄,25粒圆绿,22粒皱黄,27粒皱绿.由于隐性亲本性状不能遮盖显性性状,并能显出纯隐性性状,这样的测交结果就能直接反映出F1杂种所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目,因而从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可以直接判断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这也是测交的作用.孟德尔在解释上述现象时指出:哪一种花粉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全出于偶然.就一对性状而言,杂种Aa产生相等数量的A和a卵细胞以及相等数量的A和a花粉细胞.任一A或a花粉细胞和A或a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同.受精结果,就会得到组合AA+2Aa+aa.进一步得到多对性状的组合.通过测交实验结果可以引申出以下结论.(1)成对的遗传因子在杂合状态互不污染,保持其独立性,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即分离定律).(2)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F1杂合状态时,虽同处一体,但互不混淆,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各自独立地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则自由组合(即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发现的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解释了他的实验结果,他所创造的测交实验证实了他发现的两个规律是正确的hi投2023-07-21 08:48:241
孟德尔遗传实验中豌豆去雄的要求
孟德尔遗传实验中,因为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开花前已自花传粉,所以为防止自花传粉,需在花蕾期,雄蕊还未发育成熟就去掉。拌三丝2023-07-21 08:48:22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有其优点?是什么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bikbok2023-07-21 08:48:211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为什么正交,反交的结果一样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正交,反交的结果一样,这是因为,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控制豌豆性状的基因都是染色体上的基因,或者说都是核基因,无论父本还是母本在形成配子时,核基因在雌雄配子的细胞核中,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精子的细胞质基因不进入卵细胞,但精子的核基因进入卵细胞。所以说,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正交,反交的结果一样。也就是,必须是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Ntou1232023-07-21 08:48:131
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分离规律分析
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性状,这很符合孟德尔的试验要求。所谓性状,即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性的总称。在他的杂交试验中,孟德尔全神贯注地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所谓相对性状,即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花色有红花与白花之分,种子形状有圆粒与皱粒之分等等。为了方便和有利于分析研究起见,他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观察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这种分析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孟德尔的论文的标题是《植物杂交试验》,因此他所从事试验的方法,主要是“杂交试验法”。他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亲本以P表示),在它们的不同植株间进行异花传粉。如图2-4所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异花传粉的示意图。结果发现,无论是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还是以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即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它们杂交得到的第一代植株(简称“子一代”,以F1表示)都表现为高茎。也就是说,就这一对相对性状而言,F1植株的性状只能表现出双亲中的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另一亲本的性状——矮茎,则在F1中完全没有得到表现。又如,纯种的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时,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植株全都是红花豌豆。正因为如此,孟德尔就把在这一对性状中,F1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红花,叫做显性性状,而把F1未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如矮茎、白花,叫做隐性性状。孟德尔在豌豆的其他5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都得到了同样的试验结果,即都有易于区别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2.分离现象及分离比在上述的孟德尔杂交试验中,由于在杂种F1时只表现出相对性状中的一个性状——显性性状,那么,相对性状中的另一个性状——隐性性状,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能否表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孟德尔继续着自己的杂交试验工作。 孟德尔让上述F1的高茎豌豆自花授粉,然后把所结出的F2豌豆种子于次年再播种下去,得到杂种F2的豌豆植株,结果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高茎的豌豆(显性性状),一种是矮茎的豌豆(隐性性状),即: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高茎和矮茎性状都表现出来了。孟德尔的疑问解除了,并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不仅如此,孟德尔还从F2的高、矮茎豌豆的数字统计中发现:在1064株豌豆中,高茎的有787株,矮茎的有277株,两者数目之比,近似于3∶1。 孟德尔以同样的试验方法,又进行了红花豌豆的F1自花授粉。在杂种F2的豌豆植株中,同样也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红花豌豆(显性性状),另一种是白花豌豆(隐性性状)。对此进行数字统计结果表明,在929株豌豆中,红花豌豆有705株,白花豌豆有224株,二者之比同样接近于3∶1。 孟德尔还分别对其他5对相对性状作了同样的杂交试验,其结果也都是如此。 我们概括上述孟德尔的杂交试验结果,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1)F1的全部植株,都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状,则被暂时遮盖而未表现(隐性性状)。(2)在F2里,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又都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性状分离现象。由此可见,隐性性状在F1里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遮盖而未能得以表现罢了。(3)在F2的群体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具有隐性性状的植株数,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分离比,其比值近似于3∶1。3.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对上述7个豌豆杂交试验结果中所反映出来的、值得注意的三个有规律的现象感到吃惊。事实上,他已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某种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遗传上的普遍规律,但对于3∶1的性状分离比,他仍感到困惑不解。经过一番创造性思维后,终于茅塞顿开,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1)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后来被称为基因)。(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二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离,并且各自进入到一个配子中。这样,在每一个配子中,就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员,这个成员也许来自父本,也许来自母本。(3)在杂种F1的体细胞中,两个遗传因子的成员不同,它们之间是处在各自独立、互不干涉的状态之中,但二者对性状发育所起的作用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一方对另一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有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之分,随之而来的也就有了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分。(4)杂种F1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其数目相等,而雌雄配子的结合又是随机的,即各种不同类型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等。为了更好地证明分离现象,我们用大写字母D代表决定高茎豌豆的显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d代表矮茎豌豆的隐性遗传因子。在生物的体细胞内,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内含有一对决定高茎性状的显性遗传因子DD,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内含有一对决定矮茎性状的隐性遗传因子dd。杂交产生的F1的体细胞中,D和d结合成Dd,由于D(高茎)对d(矮茎)是显性,故F1植株全部为高茎豌豆。当F1进行减数分裂时,其成对的遗传因子D和d又得彼此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是含有遗传因子D的配子,另一种是含有遗传因子d的配子,而且两种配子在数量上相等,各占1/2。因此,上述两种雌雄配子的结合便产生了三种组合:DD、Dd和dd,它们之间的比接近于1∶2∶1,而在性状表现上则接近于3(高)∶1(矮)。 因此,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使得豌豆杂交试验所得到的相似结果有了科学的、圆满的解释。基因型与表现型我们已经看到,在上述一对遗传因子的遗传分析中,遗传下来的和最终表现出来的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如当遗传结构为DD型时,其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高茎豌豆,而遗传结构为Dd型时,其表现出来的也是高茎豌豆。像这样,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外形特征和生理特性叫做表现型,如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而生物个体或其某一性状的遗传基础,则被称为基因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做纯合体,如DD和dd的植株;凡是由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则称为杂合体,如Dd。基因型是生物个体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构,因此,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例如,含有显性遗传因子D的豌豆植株(DD和Dd)都表现为高茎,无显性遗传因子的豌豆植株(dd)都表现为矮茎。由此可见,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由以上分析我们还可知道,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却并不一定相同。例如,DD和Dd的表现型都是高茎,但其基因型并不相同,并且它们的下一代有差别:DD的下一代都是高茎的,而Dd的下一代则有分离现象——既有高茎,也有矮茎。4.分离规律的验证 前面讲到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仅仅建立在一种假说基础之上,他本人也十分清楚这一点。假说毕竟只是假说,不能用来代替真理,要使这个假说上升为科学真理,单凭其能清楚地解释他所得到的试验结果,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这一假说。下面介绍孟德尔设计的第一种验证方法,也是他用得最多的测交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按照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杂种子一代F1(Dd)一定会产生带有遗传因子D和d的两种配子,并且两者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类型(dd)只能产生一种带有隐性遗传因子d的配子,这种配子不会遮盖F1中遗传因子的作用。所以,测交产生的后代应当一半是高茎(Dd)的,一半是矮茎(dd)的,即两种性状之比为1∶1。如图2-6所示测交实验的方法。 孟德尔用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相交,得到的后代共64株,其中高茎的30株,矮茎的34株,即性状分离比接近1∶1,实验结果符合预先设想。对其他几对相对性状的测交试验,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近似于1∶1的分离比。 孟德尔的测交结果,雄辩地证明了他自己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是正确的,是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5.分离规律的实质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用他自己所设计的测交等一系列试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亦被后人无数次的试验所证实,现已被世人所公认,并被尊称为孟德尔的分离规律。那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什么呢? 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大鱼炖火锅2023-07-21 08:48:10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二的 目的 过程 原理 结论分别是什么?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一)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观察。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即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遗传进行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方式)3、科学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的实验分析的习惯)4、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假说-演绎法)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示规律(二)孟德尔用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避免了天然杂交情况的发生,省去了许多实际操作的麻烦。 2、豌豆具有许多稳定的不同性状的品种,而且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3、豌豆花冠各部分结构较高.考 .资 .源 .网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4、豌豆种子保留在豆荚内,每粒种子都不会丢失,便于统计。 5、实验周期短,豌豆是一年生植物,几个月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6、他选用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不连锁。墨然殇2023-07-21 08:48:091
孟德尔豌豆实验详细操作过程是?
孟德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开紫花的豌豆种和一种开白花的豌豆种结合在一起,第一次结出来的豌豆开紫花,第二次紫白相间,第三次全白。 对此孟德尔没有充分的理由作出解释。 后来,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对性状中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原理。虽然还 有不少例外,但它仍然是一个原理。 孟德尔根据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原理,进一步做了推想。他认为决定豌豆花色的物 质一定是存在于细胞里的颗粒性的遗传单位,也就是具有稳定性的遗传因子。他设想在 身体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在生殖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例如, 豌豆的花粉是一种雄性生殖细胞,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在豌豆的根、茎、叶等身体 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 这就是说,孟德尔认为可以观察到的花的颜色是由有关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如果用R代表红花的遗传因子,它是显性;用r代表白花的遗传因子,它是隐性。这 样,豌豆花色的杂交实验,就可以这样解释: 红花×白花 (纯种) RR rr(身体细胞,遗传因子成双存在) ↓ ↓ R r(生殖细胞,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 Rr (杂种) 红花 因为杂种的遗传基础物质是由R和r组成的,因此,它的后代(子2)就可能出现白 花(rr)了。 这就是说,隐性的遗传因子在从亲代到后代的传递中,它可以不表现。但是它是稳 定的,并没有消失。 现在,遗传学上把这个遗传因子或遗传单位,叫做基因。研究基因的科学就是遗传 学。基因学说就是现代遗传学的中心理论。 很清楚,基因概念是孟德尔在推想中提出来的,虽然当时他并没有提出“基因”这 个科学名词。 孟德尔认为遗传单位(基因)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一个显性基因和它相对的隐性基 因在一起的时候,彼此都具有稳定性,不会改变性质。 例如,豌豆的红花基因R和白花基因r在一起,彼此不会因为相对基因在一起而发生 变化,在一代一代的传递中,R和r都能长期保持自己的颜色特征。 孟德尔的结论正好跟长期流传的融合遗传理论相对立。 融合遗传理论是怎么回事儿呢?它的基本论点是:遗传因子或遗传物质相遇的时候, 彼此会相互混合,相互融化,而成为中间类型的东西。 根据融合理论来推理,甲和乙杂交,就会产生出混血儿,甲的遗传因子和乙的遗传 因子,都变成了中间类型的东西。好比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似的,亲代的遗传因子都因 为融合而消失了。 根据融合理论来推理,豌豆的红花遗传因子R跟白花遗传因子r在一起的时候也就会 融合成为新的东西,R和r都不再存在了。 显然,融合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科学事实的支持。它只是一种推测和猜想, 不能解释所有的表现不同的遗传现象。 中间类型是有的。这是相对的基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性状,基因本身并没有改变。 例如,红花的紫茉莉和白花的紫茉莉杂交,子一代的花是粉红色的。可是子二代,这些 粉红色茉莉的后代,却有三种不同的性状:粉红花、红花和白花。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现象和本质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不能简单地把现象和本质等同起来。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还是闭花受粉,也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1.分离现象: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是,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自由组合现象: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mlhxueli 2023-07-21 08:48:071
高中生物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双杂合子自交,子代隐性纯合子是四分之一呀,看看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吧,书上有图解。大鱼炖火锅2023-07-21 08:48:06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母本进行什么处理
在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为防止自身花粉成熟时传粉,应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然后待到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因此对母本的处理为先去雄后授粉.故选:B.北有云溪2023-07-21 08:48:05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自交法有什么作用?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是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来研究遗传规律的。自交法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具有以下作用:纯合状态确认:自交法可以用于检验某个个体是否为纯合状态。如果一个个体自交后,其后代表现出相同的性状,那么该个体就是纯合的。显性隐性状态确认:自交法可以用于确认某个性状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如果一个杂合体自交,其后代中出现了隐性性状,那么该性状就是隐性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确认:自交法可以用于确认一个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出该个体的基因型。基因型比较:自交法可以用于比较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如果两个个体自交后,它们的后代表现出相同的性状,那么它们的基因型就是相同的。总之,自交法可以用于确认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检验其是否为纯合或杂合,以及确认某个性状的显性或隐性状态。通过自交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遗传规律。水元素sl2023-07-21 08:48:04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那些计算这么做啊,都听不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那些计算这么做啊,都听不懂可以用棋盘法把所有的可能列出来在计算这是最笨的还可以把每对性状列出来计算它概率这样再向乘快速此后故乡只2023-07-21 08:48:011
关于生物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问题!
你什么意思?F1自交就是YyRr × YyRr结果有的基因型有16种嘛可桃可挑2023-07-21 08:48:003
如何学好生物,就是孟德尔杂交实验那一块?
1856年,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但未引起任何反响。其原因有三个。第一,在孟德尔论文发表前7年(1859年),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这部著作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几乎全部的生物学家转向生物进化的讨论。这一点也许对孟德尔论文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二,当时的科学界缺乏理解孟德尔定律的思想基础。首先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还没有包含孟德尔论文所提出的命题: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性状。其次,孟德尔论文的表达方式是全新的,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使得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很难理解论文的真正含义。第三,有的权威出于偏见或不理解,把孟德尔的研究视为一般的杂交实验,和别人做的没有多大差别。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希望可以帮到你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肖振2023-07-21 08:48:00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重组类型指的是什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重组类型指的是与亲本不同的表现型,孟德尔第二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亲本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子二代出现的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即为重组类型。左迁2023-07-21 08:47:59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个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自交,第一代后Aa占1/2,AA占1/4,aa占1/4,显性个体占3/4;第二代后Aa占1/4,AA占3/8,aa占3/8,显性个体占5/8;第三代后Aa占1/8,AA占7/16,aa占7/16,显性个体占9/16;第n代后Aa占1/2^n,AA占1/2(1-1/2^n),aa占1/2(1-1/2^n),显性个体占(2^n+1)/[2^(n+1)]=1/2+1/2^n+1。善士六合2023-07-21 08:47:581
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合理解释
这个是再DNA的层次上解释的,这个是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产生的结果再当时的科学环境下不可能再DNA的层面上解释水元素sl2023-07-21 08:47:58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去雄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为防止自身花粉成熟时传粉,应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到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故选:B.Jm-R2023-07-21 08:47:581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为什么要套袋两次?
去雄后由于风吹等各种因素会导致异花授粉九万里风9 2023-07-21 08:47:583
豌豆杂交实验谁做的
是孟德尔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4.htm 1856年,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但未引起任何反响。其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孟德尔论文发表前7年(1859年),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这部著作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几乎全部的生物学家转向生物进化的讨论。这一点也许对孟德尔论文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当时的科学界缺乏理解孟德尔定律的思想基础。首先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还没有包含孟德尔论文所提出的命题: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性状。其次,孟德尔论文的表达方式是全新的,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使得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很难理解论文的真正含义。 第三,有的权威出于偏见或不理解,把孟德尔的研究视为一般的杂交实验,和别人做的没有多大差别。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 希望可以帮到你肖振2023-07-21 08:47:571
为什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豌豆要纯种的?
因为自然界就是纯种的,这也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NerveM 2023-07-21 08:47:573
简述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目的?
目的就是来提出遗传规律的啊,这个还有什么说的啊.这个豌豆和孟德尔要验证的遗传规律正好吻合,所以他就选择了呗,就像你想证明你的一个理论的时候,就要拿出证据来给大家看一样,所以孟德尔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的遗传规律是正确的,是很伟大的,,8,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的初始目的并不是为了,1,证明遗传的原因,规律,1,简述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目的 注意是目的 不是原因!是科学技术史这本书中的问题u投在线2023-07-21 08:47:57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用的什么科学方法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用的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1、选用豌豆的原因: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玉米花是单性花,不能自花传粉,故试验不选择玉米花);②豌豆具有容易区分的性状。 2、使用范围:①只研究一对相对性状;②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 3、方法: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总结归纳)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1 08:47:561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你是问意义还是什么?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1 08:47:554
孟德尔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选取了什么样的豌豆作为种子
孟德尔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杂交实验中选用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例如把长得高的同长得矮的杂交,把豆粒圆的同皱的杂交,把结白豌豆的植株同结灰褐色豌豆的植株杂交,他的实验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杂交,观察每一对性状的变化情况,推导出控制这些性状在杂交后代中逐代出现的规律。真颛2023-07-21 08:47:551
谁知道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步骤
1杂交2自交豆豆staR2023-07-21 08:47:544
如何做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孟德尔在实验工作中贯彻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他所用的两个亲本(父本和母本)都只相差一个性状,事实上不管这两个亲本有多少种性状差别,他只注意研究一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孟德尔与那些早期研究者相比,他获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精心选择实验材料孟德尔从豆科植物中选择了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从市场买来的豌豆种子可以说都是纯种.杂交实验从纯种出发,是他实验成功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杂种.豌豆花的结构特点,使得人工方法去雄和进行异花授粉很方便.此外,他对豌豆材料进行了品种和性状的选择,挑选的有差异的性状既明显而又稳定.精心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是科学方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德尔的成功还归因于采取单因子分析法,即分别地观察和分析在一个时期内的一对性状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他首先发现了“分离定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把个别性状综合起来,又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精确的统计分析对杂交实验的子代中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的归纳.由于孟德尔有数学和统计学家的头脑和训练,他从一个简单的二项式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中,找到了豌豆杂交实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并深刻地认识到1∶1、3∶1数字中所隐藏着的深刻意义和规律.首创了测交方法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方法,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他的因子分离假设的正确性.实践证明这种以杂交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纯合亲本进行测交的方法,完美而巧妙地成为遗传学分析的经典方法.孟德尔成功地发现了遗传规律也存在“巧合”的因素.现在已知豌豆体细胞中存在不同的7对同源染色体,配子中有7条染色体.孟德尔研究的7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并不正好分布在7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只是分布在4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第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坐落两对基因(子叶黄绿和种皮的灰白,图距单位为204).第四对同源染色体坐落三对等位基因(植株高矮、豆荚形状等).第七对同源染色体上坐落一对等位基因(豆粒圆皱).由于交换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通常以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或称为遗传学图上的图距.图距小于50出现连锁现象.孟德尔的二因子和三因子杂交实验所涉及的性状不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就是由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决定,但两对基因的图距非常大,以致这两对基因表现出自由组合.2.正交、反交、杂交、自交的实验方法的介绍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实际上包含了两种交配方式:一种交配方式称为杂交,另一种交配方式称为自交.杂交一般指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品种或类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自交是指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但为同一基因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此定义比植物学的定义广,植物学自交特指自花受粉.植物学的自花受粉即遗传学上的自交;但植物学的异花受粉包含遗传学上的杂交和自交.在植物有性杂交中,把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用符号“♀”表示;供给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用“♂”表示.父母本统称为亲本,用“P”表示,杂交符号用“×”表示,自交符号用“”表示,杂种一代用“F1”表示,杂种二代用“F2”表示,依此类推.如果在做杂交时,父母本相互交换,这在遗传学上称为互交.例如,现有两个亲本,用P1和P2表示.第一个杂交实验♀P1×P2♂,第二个杂交实验♂P1×P2♀,即第一个杂交实验P1为母本,而P2为父本;第二个杂交实验P1却作为父本,而P2却作为母本,前一个杂交组合称为正交,后一个杂交组合称为反交,两个杂交组合就叫互交.互交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可以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质基因还是细胞核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核基因;不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是细胞质基因.当核基因分为常染色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时,两种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以通过互交实验加以区别.互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常染色体基因;不一致说明基因为性染色体基因.杂交亲本一般应选用纯合子,即基因型纯合的个体.玉米属于异花受粉作物,一般情况下都是杂合子.为了获得纯合的个体,让玉米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就可得到几乎是基因型纯合的个体,我们称为自交系,它可作为配制杂种的亲本.自交方法基本同杂交方法.不同的是:杂交是两个不同自交系间个体的交配,而自交是同一自交系内个体(包括同一个体)的交配;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杂合的个体,而自交的目的是获得纯合的个体;杂合个体可产生多种不同的配子,后代中出现分离现象,纯合个体只产生一种配子,后代中只有一种基因型,后代中不出现分离现象,且表现型与基因型相同.3.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代中显隐性比例接近3∶1,在所有实验中没有中间类型出现.他指出F2中的显性性状有两种含义:亲本类型的显性和杂种类型的显性.前者指性状稳定地传给所有后代,后者指在后代中继续表现分离,这从孟德尔在F3中的结果可以得到证实.在全部7对性状的F2中,具有显性性状的类型中,2/3是具有杂种性状的显性,1/3则是具有亲本性状的显性.因此,在F2中,显隐性3∶1的比例可分解为1∶2∶1的比例.这种比例对以后各代都适用.即杂种后代中,每一代都以1∶2∶1的比例分为杂种类型和两种稳定类型.孟德尔为了确定几对相对性状由于杂交而结合于杂种中时,是否也能应用上述一对相对性状的规律,他做了两对相对性状和三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证明这个规律同样有效.例如:圆粒黄色(AABB)×皱粒绿色(aabb),F1全部为圆粒黄色,F2有4种表现型:315个圆黄、108个圆绿、101个皱黄、32个皱绿,比例接近9∶3∶3∶1.将F2的种子全部种下去,得到9类植株,这9类植株的分离情况,按所结种子性状归类得到如下结果:1 38株全部圆黄种子 和亲本一样保持稳定 AABB1 35株全部圆绿种子 和亲本一样保持稳定 AAbb1 28株全部皱黄种子 和亲本一样保持稳定 aaBB1 30株全部皱绿种子 和亲本一样保持稳定 aabb2 65株有圆黄和圆绿分离 只有一对性状分离 AABb2 68株有皱黄和皱绿分离 只有一对性状分离 aaBb2 60株有圆黄和皱黄分离 只有一对性状分离 AaBB2 67株有圆绿和皱绿分离 只有一对性状分离 Aabb4 138株分离出圆黄、圆绿、皱黄、皱绿 二对性状都分离 AaBb孟德尔以其敏锐的数学头脑从上列各类比例中看出:这是组合系列中的各项式比值,把A与a和B与b这两对性状各自的分离比例(AA+2Aa+aa)和(BB+2Bb+bb)组合起来就可得到上述的比例.孟德尔得到了两对性状的组合规律后,自然地得到三对性状的组合规律.实验结果和他的预期比例完全相符.孟德尔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分析了杂种中生殖(卵)细胞和花粉细胞的性质.他推论在杂交后代中出现稳定类型,说明受精的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必然具有相同的因子,而且一株杂种植株或一朵花中就能产生稳定的后代,可见杂种的子房和花药中形成不止一种性细胞.子房和花药中有多少种性细胞,就会有多少种稳定类型.如果杂种产生的各类卵细胞以及各类花粉细胞数目相等,就可解释各个杂种中的后代分离表现.这样孟德尔设计了自己首创的测交实验.例如,圆粒黄色与皱粒绿色杂交,F1与皱粒绿色进行正反交,预期结果为:(1)杂种卵细胞AB,Ab,aB,ab与花粉细胞ab杂交得到AaBb:Aabb:aaBb:aabb=1∶1∶1∶1(2)杂种花粉细胞AB,Ab,aB,ab与卵细胞ab杂交得到AaBb:Aabb:aaBb:aabb=1∶1∶1∶1实验结果和他的理论预期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正交实验结果:31粒圆黄,26粒圆绿,27粒皱黄,26粒皱绿.反交实验结果:24粒圆黄,25粒圆绿,22粒皱黄,27粒皱绿.由于隐性亲本性状不能遮盖显性性状,并能显出纯隐性性状,这样的测交结果就能直接反映出F1杂种所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目,因而从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可以直接判断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这也是测交的作用.孟德尔在解释上述现象时指出:哪一种花粉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全出于偶然.就一对性状而言,杂种Aa产生相等数量的A和a卵细胞以及相等数量的A和a花粉细胞.任一A或a花粉细胞和A或a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同.受精结果,就会得到组合AA+2Aa+aa.进一步得到多对性状的组合.通过测交实验结果可以引申出以下结论.(1)成对的遗传因子在杂合状态互不污染,保持其独立性,形成配子时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即分离定律).(2)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F1杂合状态时,虽同处一体,但互不混淆,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各自独立地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则自由组合(即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发现的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解释了他的实验结果,他所创造的测交实验证实了他发现的两个规律是正确的左迁2023-07-21 08:47:512
孟德尔豌豆实验研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hi投2023-07-21 08:47:502
孟德尔杂交实验作出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又巧妙的设计了什么
孟德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开紫花的豌豆种和一种开白花的豌豆种结合在一起,第一次结出来的豌豆开紫花,第二次紫白相间,第三次全白。 对此孟德尔没有充分的理由作出解释。 后来,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对性状中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原理。虽然还 有不少例外,但它仍然是一个原理。 孟德尔根据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原理,进一步做了推想。他认为决定豌豆花色的物 质一定是存在于细胞里的颗粒性的遗传单位,也就是具有稳定性的遗传因子。他设想在 身体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在生殖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例如, 豌豆的花粉是一种雄性生殖细胞,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在豌豆的根、茎、叶等身体 细胞里,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 这就是说,孟德尔认为可以观察到的花的颜色是由有关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如果用R代表红花的遗传因子,它是显性;用r代表白花的遗传因子,它是隐性。这 样,豌豆花色的杂交实验,就可以这样解释: 红花×白花 (纯种) RR rr(身体细胞,遗传因子成双存在) ↓ ↓ R r(生殖细胞,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 / Rr (杂种) 红花 因为杂种的遗传基础物质是由R和r组成的,因此,它的后代(子2)就可能出现白 花(rr)了。 这就是说,隐性的遗传因子在从亲代到后代的传递中,它可以不表现。但是它是稳 定的,并没有消失。北境漫步2023-07-21 08:47:49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玩都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闭花授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干扰,所以豌豆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FinCloud2023-07-21 08:47:485
中国科学技术馆里的展项“孟德尔豌豆实验”,具体是讲什么的呢?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人类在探索遗传规律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验,他发现了遗传定律,并因此成为了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豌豆实验”这一展项由两部分组成。(1)交互式实验操作台:两个操作台上有两种不同性状的种子,且每个操作台分别对应一块贴有光电膜的显示板。当观众同时按压第一阶梯的两个(杂交授粉)不同性状的种子模型时,显示板会逐渐显现豌豆苗长高、开花、授粉的发光图案,而后,在操作台第二阶梯桌下弹出代表第二代的种子模型(4个)。同理,当观众按压第二代种子模型中任意一(自交授粉)个时,可观看到豌豆苗生长、开花、授精发光图案及产出的第三代种子模型(4个)。(2)背景知识介绍:包括孟德尔画像、显示屏和操作台。操作台上是一个豌豆夹形状的滑轨,滑轨中间是一个豌豆形状的滑杆,观众将滑轨中的滑杆拨动到豆夹状滑轨的某一处时,就可看到显示屏上展现孟德尔探索和发现显隐性遗传规律的过程片段的小动画。孟德尔针对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和后代分析,发现每对杂交的子一代都表现显性性状,但子一代自花授粉产生的子二代就发生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分离,而且显性类型数目与隐性类型数目接近3:1。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孟德尔提出颗粒性遗传因子的概念,他认为遗传因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即遗传分离法则: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及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时是彼此自由、随机地被组合到子细胞中。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1 08:47:471
关于孟德尔豌豆实验的解释
这些看看吧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为了便于分析,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F1)全部为高茎豌豆。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其比例为3∶1。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的假设: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设计了测交试验。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4、分离定律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即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5、基本概念 自花传粉(自交)、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杂合子、测交。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结出的种子(F1)全部为黄色圆粒的。让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种子,其数量比接近于9∶3∶3∶1。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实验:①选用两对相对性状:粒色―黄色(Y)和绿色(y),粒形―圆粒(R)和皱粒(r);②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的配子;③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性状表现为黄色圆粒;④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数量比各为1∶1∶1∶1;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测交试验,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4、自由组合定律 人们把孟德尔的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经过8年的潜心研究,终于揭示了生物遗传的两个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①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②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③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④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小白2023-07-21 08:47:471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孟德尔的实验是看机率的 需要做很多的个体 这是个很大型的实验 个人比较困难……Jm-R2023-07-21 08:47:46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1856年,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运用这样的实验方法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他酷爱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指着豌豆十分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儿女!” 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分别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揭示了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实验时,达尔文进化论刚刚问世。他仔细研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保存至今的孟德尔遗物之中,就有好几本达尔文的著作,上面还留着孟德尔的手批,足见他对达尔文及其著作的关注。 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 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 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论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 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发表,但未引起任何反响。其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孟德尔论文发表前7年(1859年),达尔文的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这部著作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几乎全部的生物学家转向生物进化的讨论。这一点也许对孟德尔论文的命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当时的科学界缺乏理解孟德尔定律的思想基础。首先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还没有包含孟德尔论文所提出的命题: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性状。其次,孟德尔论文的表达方式是全新的,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使得同时代的博物学家很难理解论文的真正含义。 第三,有的权威出于偏见或不理解,把孟德尔的研究视为一般的杂交实验,和别人做的没有多大差别。 孟德尔晚年曾经充满信心地对他的好友,布鲁恩高等技术学院大地测量学教授尼耶塞尔说:“看吧,我的时代来到了。”这句话成为伟大的预言。直到孟德尔逝世16年后,豌豆实验论文正式出版后34年,他从事豌豆试验后43年,预言才变成现实。 随着20世纪雄鸡的第一声啼鸣,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00年,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相连。希望可以帮到你拌三丝2023-07-21 08:4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