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药品经常盛放在______里,取用时,瓶塞应______在实验台上,试剂瓶口与试管口应______.若实际没有说
液体盛放时为防止液体的挥发及变质一般盛放在细口瓶里.倾倒液体时,需要注意的是:1.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残留在瓶塞上的污物污染原瓶里的药液. 2.标签向着手心,以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污染或腐蚀标签. 3.手拿容器的中上部,并使其稍微倾斜. 4.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边倒边看,让液体沿器壁缓缓地流入容器底部. 5、根据节约的原则,在没有用量要求的情况下取1~2mL.故答案为:细口瓶,倒,靠紧,1~2.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8 14:20:181
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倾倒、滴加、量取等方法来取用液体药品.(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里.(2)向试管
(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2)为防止药品腐蚀标签,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手心;(3)取用少量液体时可以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或烧杯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烧杯或试管口正上方;严禁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4)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所以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液面,则量得的液体体积偏小.故答案为:(1)细口瓶;(2)手心;防止药品腐蚀标签;(3)垂直悬空在烧杯或试管口正上方;未清洗;(4)A.此后故乡只2023-07-18 14:20:171
实验室冰乙酸的浓度是多少
冰乙酸纯净物,即无水乙酸,有机化合物,纯度100%. 其在低温时凝固成冰状,俗称冰醋酸。凝固时体积膨胀可能导致容器破裂。闪点39℃,爆炸极限4.0%~16.0%,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不超过 25mg/m3。纯的乙酸在低于熔点时会冻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kikcik2023-07-18 14:08:242
实验室通常用什么来吸收SO2
最普遍的 碱石灰水 2Ca(OH)2+SO2+O2===2CaSO4+2H2O 石灰浆Ca(OH)2)在空气中可吸收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钙与其他物质也可以在实验室种一些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九万里风9 2023-07-18 14:05:281
请问化学实验中吸收尾气时二氧化硫用什么吸收?谢谢
记得好想是,尾气球,之后集中处理左迁2023-07-18 14:05:212
碱液吸收法净化气体中的SO2实验,如何选择液气比
碱液吸收法净化气体中的SO2实验,选择液气比:碱液是碱性,而二氧化硫是酸性,肯定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的气体,溶于水后,生产亚硫酸溶液,所以也是可以吸收的。(1)碱吸收法---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氨吸收:2NH3 + SO2 + H2O = (NH4)SO3。石灰乳吸收:Ca(OH)2+ SO2 = CaSO3 + H2O。(2)氧化还原归中(少用H2S有毒)SO2 + 2H2S = 3S + 2H2O。盛放因为磨口的玻璃塞很粗糙、接触面积大,二氧化硅和碱反应会生成硅酸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iO3,即水玻璃,它是一种具有粘性的物质,导致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而试剂瓶本身比较光滑,反应面积小,反应很慢,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要用橡皮塞。bikbok2023-07-18 14:05:181
实验室中吸收二氧化硫的方法?
SO2不与空气反应,其密度大于空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1体积水可以溶解40体积SO2,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SO2。故本题选A。另:SO2可用排饱和NaHSO3溶液收集。且不管什么方法收集,最后都需要对尾气进行一定的处理,防止污染大气造成污染(酸雨),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北境漫步2023-07-18 14:05:142
请问化学实验中吸收尾气时二氧化硫用什么吸收?谢谢
用NaOH溶液吸收。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不用澄清石灰水是因为澄清石灰水浓度太稀,难以除尽SO2。凡尘2023-07-18 14:05:141
实验室用什么吸收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有毒,利用碱液吸收,氢氧化钠的溶解性比氢氧化钙强,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实验室里吸收SO2最好选( ) A、饱和食盐水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答案:C。 二氧化硫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kikcik2023-07-18 14:05:111
如何多次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步骤: 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的位置,你总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吗?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能否观察到蜡烛的像?像在什么位置? 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表格。实验结论: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时不成像;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无穷远时,像变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仍为实像。 4.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肖振2023-07-18 14:04:51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题。
我来试试:1、物体靠近透镜时,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才能使像更清晰。正所谓“物近像远像变大”吕决所在!2、成像情况的变化是成像变暗。物体的每一个点都透过透镜成了像,如用纸片将凸透镜遮住一部分,光线经原来的少了,所以变暗了。3、物体一定是放在了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了,因为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的物体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所以用光屏接收不。把物体往外移动就可以了!希望能帮到你!ardim2023-07-18 14:04:471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中采用什么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规律中采用的方法: 1.探究法 2.实验法 3.归纳法 其中,重要的是第三条,因为前两条很多物理实验都会用到.Jm-R2023-07-18 14:04:47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过程(步骤及现象): 1,光具座放好在桌面上,按顺序固定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并调节好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把蜡烛移到最左端,光屏移到最右端,在吧凸透镜往光屏方向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为焦点,并测出两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记为f 3,把凸透镜移到中间,并移动蜡烛和光屏 1)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2)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3)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之内,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则从光屏一则,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实验结论: u与f的关系 像的特点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v与f的关系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v>2f u=f -- - --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u,v同侧 (注:U是物距F是焦距 ) 结果分析: 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18 14:04:47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移动光屏找不到像原因
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1)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恰好为一倍焦距,此时物体不成像.所以光屏上没有清晰的像. 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 物体此时的距离即使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此时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故有以下三种可能: ①物体距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物体不成像; ②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④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太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 (2)分析以上数据可知,①在凸透镜焦距一定的且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 ②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Jm-R2023-07-18 14:04:461
凸透镜成像实验原理
凸透镜拥有放大作用。凸透镜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实虚正倒。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主光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英文为:focal point),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实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记号为:f,英文为:focal length)越短。凸透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摄影机、电影放映机、幻灯机、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lens)等。【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1)实验前先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中央成像(①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所成像为虚像)(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实质:光的折射)。(4)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的像只会变暗,像仍是一个完整的像。(5)蜡烛越烧越短,则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逐渐上移(可上调蜡烛、上调光屏、下调凸透镜)。(6)测算焦距的几种方法:①如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说明物体现在处于二倍焦距上,则此时f=u/2。②如果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能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就等于焦距。③如果凸透镜的直径为5cm,在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光线透过透镜后,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直径为5cm)说明:此时光源所在的位置就为一倍焦距。(7)凸透镜成像,所成的像为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数学中的中心对称了解一下!)(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把物体与光屏交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证明光路是可逆的)。(9)用标着F字母的发光手电筒代替蜡烛的好处:(①避免蜡烛烛焰晃动;②更明显的看出物和像左右也是对称的)康康map2023-07-18 14:04:46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①实验过程中要利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 ②物距为40cm,像距13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40cm>2f,2f>13cm>f, 所以13cm>f>6.5cm. 物距为24cm,像距17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24cm>2f,2f>17cm>f, 所以12cm>f>8.5cm. 物距为18cm,像距22.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所以,2f>18cm>f,22.5cm>2f, 所以11.25cm>f>9cm. 物距为13cm,像距43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所以,2f>13cm>f,43cm>2f, 所以13cm>f>6.5cm. 所以,11.25cm>f>9cm.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刻度尺;D;小于.肖振2023-07-18 14:04:441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18 14:04:442
(2012u2022黄埔区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解题思路:(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平面都要和光具座垂直,否则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个平面都与光具座的轨道是垂直的.(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实像基本能成在光屏中心. (3)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要多进行几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的发生. 故答案为:(1)垂直;(2)高度;(3)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要理解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高度的原因等,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等,不要机械的重复实验,要理解这样操作的目的.Ntou1232023-07-18 14:04:441
(2012u2022黄埔区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解题思路:(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平面都要和光具座垂直,否则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个平面都与光具座的轨道是垂直的.(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实像基本能成在光屏中心. (3)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要多进行几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的发生. 故答案为:(1)垂直;(2)高度;(3)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2012u2022黄埔区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个平面都与光具座的轨道(视为水平直线)______.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实像基本能成在光屏中心.(设实验中烛焰中心高度不变) (3)小明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物距取三次不同来做了三次实验.与只做一次实验相比较,三次实验的好处是:______.FinCloud2023-07-18 14:04:44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 (幻灯)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做实验) 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f处。这样,由远到近,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 介绍:大部分同学也许不了解光具座,它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另外,本次实验我为大家准备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 ③实验具体步骤: (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30cm、15cm和5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 插入: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 c、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及时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好!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f 5 (介绍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是否相似?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这张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小结: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附件:学案 一、引入新课:你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后,有哪些疑问?请把它们写下来: 1. 2. …… 二、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三、制定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③实验具体步骤: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四、进行实验。 五、探究实验记录表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f 5 可不填 六、结论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或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或倒立的虚像? 思考: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呢?Ntou1232023-07-18 14:04:431
关于凸透镜呈像的实验.
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应用了凸透镜,为什么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不同呢?像的性质(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猜想: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有关,可能与透镜的焦距有关 实验器材:光具座(标尺)、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平行光源 实验步骤: 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 2. 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4. 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5. 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6. 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7. 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现象记录: 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体的位置 透镜的位置 像的位置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实虚 大小 正倒 u>2f u>2f u=2f 2f>u>f 2f>u>f u <f u <f 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下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 物像与镜的位置关系 能否用光屏接收到 应用 正倒 大小 实虚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2f>v>f 异侧 能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 =2f 异侧 能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异侧 能 投影仪 u =f 不成像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物距小于像距 同侧 不能 放大镜 小结: 1. 虚像和实像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 2. u=f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 3. 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4.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5.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逐渐变大,像也逐渐变大。 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6. 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成放大像时必定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像时必定像距小于物距。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原理和构造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被拍照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在一、二倍焦距之间。 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二倍焦距之外,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且物距大于像距。 思考:照相时人应该靠近还是离开照相机一些?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为了使照片上人像大一些,人应靠近照相机,但与此同时,为了使底片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还应使像距变大,即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 2、投影仪的原理和构造 投影仪的构造主要有: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光源是用来照亮投影片的;聚光镜为一组凸透镜,其作用是聚光,增加投影片的亮度;反光镜是平面镜,其作用是把射向投影片的光反射到屏幕上。投影片相当于实验中的蜡烛(物体),天花板相当于光屏,镜头起凸透镜的作用。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一、二倍焦距之间,并且距焦点较近,所以在幕上能成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要大于二倍的焦距。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一、二倍焦距之间,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且物距小于像距。 3、放大镜原理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放大的虚像,即为放大镜。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一倍焦距之内,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距小于像距。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8 14:04:42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①实验过程中要利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 ②物距为40cm,像距13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40cm>2f,2f>13cm>f, 所以13cm>f>6.5cm. 物距为24cm,像距17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24cm>2f,2f>17cm>f, 所以12cm>f>8.5cm. 物距为18cm,像距22.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所以,2f>18cm>f,22.5cm>2f, 所以11.25cm>f>9cm. 物距为13cm,像距43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所以,2f>13cm>f,43cm>2f, 所以13cm>f>6.5cm. 所以,11.25cm>f>9cm.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刻度尺;D;小于.,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①除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②按正确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如下表.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u>2f 40 实 缩小 倒立 13 u>2f 24 实 缩小 倒立 17 2f>u>f 18 实 放大 倒立 22.5 2f>u>f 13 实 放大 倒立 43 u<f 8 虚 放大 正立 40 u<f 4 虚 放大 正立 7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______ A.13cm>f>8cmB.13cm>f>9cmC.12cm>f>8cmD.12cm>f>9cm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与像距相比,物距______像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u投在线2023-07-18 14:04:421
探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如下:1、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2、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阿啵呲嘚2023-07-18 14:04:42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怎么写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meira2023-07-18 14:04:40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怎么写??
我不会铁血嘟嘟2023-07-18 14:04:392
物理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应该怎样做? 化学实验:粗盐的提纯 怎样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或刻度尺)、火柴。2.实验方案: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或者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他步骤相同。3.实验结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粗盐提纯具体步骤(含过滤蒸发)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二、实验仪器和药品药品:粗盐,水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三、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四、实验操作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2.过滤按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6所述方法进行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3.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图20).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五、实验总结 过滤操作中的问题探析过滤是最常用的分离液体和固体的实验操作.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中仅粗浅地介绍了过滤的操作要点,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细节性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过滤操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谈一下自已的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一)、怎样选择漏斗和滤纸?漏斗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要过滤的沉淀的量或析出固体的量,而不是看液体的体积.沉淀量或固体量较多,则所选用的漏斗就大,反之亦然.漏斗的圆锥角应为60°.管径粗细适宜,太粗难以保持水柱,太细则水流速度慢,过滤需要的时间过长.管径末端应稍微倾斜.滤纸的选择依据所做的实验来定.滤纸分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定性滤纸在过滤操作中主要用于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定量滤纸主要用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在中学实验中,过滤操作常用于定性实验,所以大多用定性滤纸.选好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纸的边缘要比漏斗边缘低5毫米左右为宜.(二)、怎样组装过滤器?首先,将选好的滤纸对折两次,第二次对折要与第一次对折的折缝不完全重合.当这样的滤纸放入漏斗(顶角60°)中,其尖角与漏斗壁间有一定的间隙,但其上部却能完好贴在漏斗壁上.这样装成的过滤器比所有表面都贴在漏斗上的过滤器的过滤速度更快.对折时,不要把滤纸顶角的折缝压得过扁,以免削弱尖端的强度.然后剪去三层纸那边的两层的小角,以便在湿润后,滤纸的上部能紧密地贴在漏斗壁上.其次,将叠好的滤纸放入合适的漏斗中,用洗瓶的水湿润滤纸,用手指把滤纸上部1/3处轻轻压紧在漏斗壁上.把水注入漏斗时,漏斗颈应充满水,或用手指堵住漏斗颈末端,使其充水至漏斗顶角稍上部为止.漏斗颈保持有连续的水柱,会产生向下的引力,加速了过滤过程.(三)、怎样正确地进行过滤?在过滤时,玻璃棒与盛有过滤液的烧杯嘴部相对着;玻璃棒末端和漏斗中滤纸的三层部分相接近,但不能触及滤纸;要保持垂直(笔者认为玻璃棒斜立易导致过滤液外溢);漏斗的颈部尖端紧靠接收滤液烧杯嘴部的内壁.每次转移的液体不可超过滤纸高度的三分之二,防止滤液不通过滤纸而由壁间流出.对于残留在烧杯里的液体和固体物质应该用溶剂或蒸馏水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润冲,将洗液全部转移到漏斗中进行过滤.(四)、怎样正确洗涤沉淀物?如果需要洗涤沉淀物,则应立即进行洗涤,否则沉淀物在滤纸上放置过久会开裂或结块,不易润洗.可用原溶剂、蒸馏水或其它适当的洗涤剂进行润洗.换一个洁净的空烧杯以代替原来接受滤液的烧杯,这样可以避免因沉淀穿透滤纸而要重新过滤大体积的液体.每次洗液用量以能浸没所收集的沉淀物为宜.洗涤时,用少量洗液小心沿四周从上而下冲洗,将沉淀冲到漏斗底部,不可使液体流速过猛,否则会使沉淀冲出过滤器.也不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物质,以免划破滤纸,前功尽弃.一般洗2到3次左右,可基本洗净(五)、怎样检验沉淀物是否洗净?可根据沉淀物上可能检出的杂质类别,在最后一次洗出液中加入适宜的试剂,来检验洗涤程度.如过滤Na2SO4、BaCl2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时,要检验沉淀物是否洗净,应选择AgNO3溶液.若在最后一次洗出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无沉淀(AgCl)生成,则说明沉淀已洗净.(六)、过滤时,滤液过多而超出滤纸边缘或滤纸被划破怎么办?可用少量原溶剂冲洗漏斗和滤纸2到3次,原滤液连同洗液重新进行过滤.(七)、分离沉淀和液体是否必需用过滤操作?否.当分离的沉淀量很少时,可盛物于离心试管内,用离心机进行常温下沉淀分离.用吸管吸取沉淀上清液.根据需要可进行洗涤后再离心分离.只有当沉淀量较多时,才适宜用过滤法分离(八)、过滤操作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有.要使过滤速度快,且方便洗涤,可用布氏漏斗进行减压抽滤,这使得过滤和洗涤费时少,而且便于洗涤;当过滤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应选用保温漏斗进行过滤韦斯特兰2023-07-18 14:04:39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无尘剑 2023-07-18 14:04:38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解题思路:(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中各器材的摆放要求,因为要使凸透镜成像,所以应使凸透镜的面对着蜡烛,光屏的面对着凸透镜,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上. (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在物理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可信度,防止实验结论的片面性,通常要多做几次. (4)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若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说明烛焰的位置太靠下,所以烛焰要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 (1)为了能使烛焰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凸透镜的表面应对着烛焰,所以表面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同时为了将像成在光屏上,光屏的表面应对着凸透镜.所以光屏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小明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做了三次实验.这样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信度,消除实验结论的片面性. (4)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由于蜡烛太短而使得像在光屏中心的上方.所以应将蜡烛向上调或将凸透镜向下调. 由于烛焰的高度降低、光屏未调节,所以调好凸透镜的位置后,烛焰、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时,烛焰在凸透镜主光轴的下方. 故答案为:(1)垂直;(2)同一高度;光屏中心(3)使结论具有普遍性;(4)下;主光轴的下方. 点评: 本题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考点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烛焰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凸透镜、光屏的面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对同一种情况应多测几组数据.墨然殇2023-07-18 14:04:381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影响成功的主要因素
注意事项: 1,正确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凸透镜应该在当中; 2,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要调节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3,移动蜡烛时应小心,不要把蜡烛油滴到光具座上,以免影响下次实验; 4,实验完成一个步骤,马上记录数据,以免遗忘了。可桃可挑2023-07-18 14:04:372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你要记住: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的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物体在2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物体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体在1倍焦距时不成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现在,你可以对照着看一看明白了吧善士六合2023-07-18 14:04:332
在做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 如何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
我来帮你吧: 希望采纳!最好是在比较暗的环境中来做这个实验效果会更好一些,当你把蜡烛和透镜放好后,这时可以成实像了,你让像成在光屏上,从光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倒像,但是光屏的位置放的不同,成的像清晰度也就不一样。你可以观察像的亮度 是否最亮 以及像的边缘 是否比较整齐, 这是成清楚的像的两个标准,具体操作是:你要不断的前后移动光屏,移动的幅度不要太大,同时看亮度和 像的边缘是否最清楚。一直调整到你认为达到最清晰时,就不要动了。这时光屏的位置 就可以当成是像的位置了。真正做实验时,当光屏到达某一个位置时,像比较清楚,当你再向前或者向后移时,像都会变模糊的。 比较好确定位置。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祝学习进步!bikbok2023-07-18 14:04:331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怎样写?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 (幻灯)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做实验) 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f处。这样,由远到近,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 介绍:大部分同学也许不了解光具座,它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另外,本次实验我为大家准备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 ③实验具体步骤: (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30cm、15cm和5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 插入: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 c、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及时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好!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f 5 (介绍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是否相似?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这张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小结: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附件:学案 一、引入新课:你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后,有哪些疑问?请把它们写下来: 1. 2. …… 二、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三、制定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③实验具体步骤: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四、进行实验。 五、探究实验记录表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f 5 可不填 六、结论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或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或倒立的虚像? 思考: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呢?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18 14:04:331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验中应该观察哪些现象和测量哪些资料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验中应该观察哪些现象和测量哪些资料 回答;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验中应该观察的现象有:像的大小(放大还是缩小)、正倒、虚实;要测量的资料有:像距、物距和焦距的数值。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观察的现象有? 要观察的现象包括像的远近(像距)、大小(放大或缩小)、正倒、虚实情况。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物体是______ 蜡烛的火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成倒立等大实像 v=2f f<u<2f 成倒立放大实像 v>2f 幻灯机(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 v>u 放大镜 规律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 仅供参考!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或刻度尺)、火柴。 2.实验方案: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或者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他步骤相同。 3.实验结论: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何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或刻度尺)、火柴。 2.实验方案: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或者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他步骤相同。 3.实验结论: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呈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 也有些时候是特殊的,比如但U(物距)>2F时,它将会是实像且缩小幷倒立! 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面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态。 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应该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影响。 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 与凹透镜的区别 一.结构不同 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 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 二.对光线的作用不同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三.成像性质不同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凸透镜是折射成像 成的像可以是 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像。起散光作用透镜(包括凸透镜)是使光线透过,使用光线折后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折射定律。面镜(包括凸面镜)不是使光线透过,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仪器,光线遵守反射定律。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可把平行光会聚于焦点,也可把焦点发出的光线折射成平行光。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主要用扩大视野。 (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的那一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那么两倍焦距就是指2倍远的地方〉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 一倍焦距分虚实 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u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 应用例项 u是物距 v是像距 f是焦距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u<f正立放大的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 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 蜡烛的焰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条高度上。 (3)凸透镜成像还满足1/v+1/u=1/f 利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作透镜成像光路: (1)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 (2)物体处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 (3)物体处于焦点以内 (4)凹透镜成像光路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 物 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 与物同侧与异侧像距v u>2f 倒立缩小 实像异侧 f<v<2f u=2f 倒立等大 实像异侧 v=2f 此时物体与像的距离是最小的,既4倍焦距。 f<u<2f 倒立放大 实像异侧 v>2f 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u,v同侧 这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 照相机运用的就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要照的景物就是物体,胶片就是萤幕 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经过漫反射通过凸透镜将物体的像成在最后的胶片上 胶片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 至于物距、像距的关系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全一样 物体靠近时,像越来越远,越来越大,最后再同侧成虚像。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物远像近像变小 (4)当成虚像时,物、像的左右一致,上下一致;当成实像时,物、像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规律记忆】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 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简记为:两两倒等实 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 不成像 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 5.u<f正立放大的虚像 无 虚像在物体同侧 放大镜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 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u<f时,你是怎样观察到像的? 透过透镜在物体的同一侧,能够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为,物体在焦距以内时,在光屏上不能得到实像,符合成虚像的条件. 把光屏取下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就看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规律”的实验中(1)小文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 小文让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下方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20cm,则此凸透镜的焦 距约为______cm.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 离至少应大于______cm.小文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图中透镜左侧的a、b、c各点,发现放在______点时透镜右侧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如果向左移动凸透镜至F点,放在b点的蜡烛成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 (1)在白纸上得到的亮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指的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2)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u>2f,则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40cm, (3)由图可知,a点在2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点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点在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在b点处时透镜右侧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 凸透镜在F点时,物距小于了焦距,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20;40;b;正立. 摘自::mofangge.qDetail/04/c0/201310/o5vlc004206964. 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应记录什么? 记录物距,像距,成像特点: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在光屏上成像就是实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叫虚像)此后故乡只2023-07-18 14:04:321
中考物理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怎么做?详细点 谢了
康康map2023-07-18 14:04:3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解题思路:(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中各器材的摆放要求,因为要使凸透镜成像,所以应使凸透镜的面对着蜡烛,光屏的面对着凸透镜,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上. (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在物理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可信度,防止实验结论的片面性,通常要多做几次. (4)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若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说明烛焰的位置太靠下,所以烛焰要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 (1)为了能使烛焰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凸透镜的表面应对着烛焰,所以表面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同时为了将像成在光屏上,光屏的表面应对着凸透镜.所以光屏应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小明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做了三次实验.这样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信度,消除实验结论的片面性. (4)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由于蜡烛太短而使得像在光屏中心的上方.所以应将蜡烛向上调或将凸透镜向下调. 由于烛焰的高度降低、光屏未调节,所以调好凸透镜的位置后,烛焰、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时,烛焰在凸透镜主光轴的下方. 故答案为:(1)垂直;(2)同一高度;光屏中心(3)使结论具有普遍性;(4)下;主光轴的下方.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个平面都与光具座的轨道(视为水平直线)______.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______.(设实验中烛焰中心高度不变) (3)小明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做了三次实验.与一次和二次实验相比较,三次实验的好处______. (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______(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mlhxueli 2023-07-18 14:04:30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是固定什么,先移动什么再移动什么的
我来帮你吧:这个实验是先把凸透镜固在光具座上,然后把蜡烛先放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的某处即可,然后把光屏放在透镜的后面(要保证烛焰和透镜光心还有光屏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这时不断的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楚的像即可。这次实验完成后,再把蜡烛靠近透镜,放到 1F 和2F 之间。这时再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楚的像即可。按照这个步骤,再把蜡烛放到1F内,再移动光屏看看有没有清楚的像(这时成虚像)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祝学习进步!可桃可挑2023-07-18 14:04:301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分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凸透镜要置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处。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小于物距,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 当物距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等于2f,像距等于物距。 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投影仪。 当物距等于f时,通过透镜的光线将变为平行光。 当物距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放大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点评】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要注意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注意凸透镜、烛焰、光屏高度的调节,同时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8 14:04:291
物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步骤
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测出,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⑤当蜡烛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没有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中。苏州马小云2023-07-18 14:04:29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什么?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原理:汇聚光线,有焦点,所以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像。物距小于两倍焦距但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像。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除了最后一个,前面都是实像。应用: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变大,像到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对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凸透镜成像铁血嘟嘟2023-07-18 14:04:28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什么?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步骤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下不同情况下的物距、像距和成像情况。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在另一侧透过透镜观察所成的像。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烛焰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遮住凸透镜一部分,成像性质不变,像变暗。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瑞瑞爱吃桃2023-07-18 14:04:281
中考物理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怎么做?详细点 谢了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阿啵呲嘚2023-07-18 14:04:271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课《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
.《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内容? 提示:通读全文,逐段归纳大意,然后总结一下,全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写这些内容是围 绕什么中心来讲的? 答案要点:在这篇课文中 *** 通过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阐述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围绕这个中心,课文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1)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3)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5)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 2.结合《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理解加点词语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 所. 提示:先结合课文内容,并借助字词典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句话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句意不能脱离上下文. 答案要点:(1)“完全”就是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彻底”就是经常地、永远地、自觉地.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指 *** 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 (2)固:本来.或:有的.于:比……还.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都会死,但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所从事的是相同的事业,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4)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解除人民的痛苦而牺牲,那么这种牺牲就是最有价值的. 3.说一说《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下面的道理讲清楚的? (1)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2)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提示:重点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每段中各有几句话,每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Chen2023-07-18 14:03:261
人教实验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课《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说作的演讲。。九万里风9 2023-07-18 14:03:152
萃取碘和四氯化碳的实验现象及其原理,一定要说清楚,不能光写步骤啊!
不知道你想怎么写 基本上就是一个物理过程 没有化学反应 怎么写方程啊 而且原理有的复杂我忘记了 再一本国外的无机化学上面看到过 相似相溶原理 你自己去百度吧真颛2023-07-18 14:00:553
用苯和四氯化碳分别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现象是啥?
苯:溶液分层,下层为水溶液,无色;上层为苯的碘溶液,呈紫红色. 原理:水与苯对比,碘更易溶于苯,而水的密度比苯的大bikbok2023-07-18 14:00:542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的实验中,震荡分层后上层溶液中溶质主要成分是?
水mlhxueli 2023-07-18 14:00:532
碘的四氯化碳萃取实验中,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放出了什么气体?
萃取的实验步骤:1混合: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加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上端的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3静置: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4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漏斗上端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留下,到有色液体接近流完时快速关闭活塞为何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漏斗分离,在振荡时要不时的放气这是因为萃取时,剧烈摇晃,随着萃取出来,体积会发生变化,那么里面同外界就会有压强差。所以要放气,以消除压强差,不然,压强差到一定程度,就会将液体压出漏斗外,这样就很难处理,而且试剂会减少。即要不时的放气。凡尘2023-07-18 14:00:521
碘水中碘萃取实验及结论
1 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漏斗内气体放出。3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4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而流下。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呈紫红色。原理:水与四氯化碳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ardim2023-07-18 14:00:522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的实验?
不然气压变大 影响溶解度 会导致实验失败Chen2023-07-18 14:00:493
从碘水中萃取碘实验步骤
1 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漏斗内气体放出。3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4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而流下。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呈紫红色。原理:水与四氯化碳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答题不易、满意请给个好评、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祝你学习愉快、>_<|||九万里风9 2023-07-18 14:00:461
四氯化碳萃取碘的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急!!!
1.先将四氯化碳倒入含碘的混合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在分液漏斗中)。2.静置,等待溶液分层。若是水中的话,四氯化碳应该在下,水在上。现象:溶液分层。下层紫黑色(不确定)的粘稠物。上层是无色液体。3.打开分液漏斗,放出四氯化碳和碘的混合液。余辉2023-07-18 14:00:441
基础实验碘水的萃取实验结果应用怎么写
如下: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四氯化碳和水分层,碘单质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层在下层,水在上层,然后分液,四氯化碳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水从上口倒出,溶有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放在烧杯中,四氯化碳易挥发,最后烧杯中就剩下碘单质了为什么能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碘?(1)四氯化碳与水不溶,更不能发生反应.(2)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u投在线2023-07-18 14:00:441
四氯化碳萃取碘的实验
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提取水中的碘只要看一下萃取的原理就知道了百度百科里有北境漫步2023-07-18 14:00:412
四氯化碳萃取碘的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急!!!
1.先将四氯化碳倒入含碘的混合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在分液漏斗中)。2.静置,等待溶液分层。若是水中的话,四氯化碳应该在下,水在上。现象:溶液分层。下层紫黑色(不确定)的粘稠物。上层是无色液体。3.打开分液漏斗,放出四氯化碳和碘的混合液。拌三丝2023-07-18 14:00:411
碘水和四氯化碳萃取的实验原理!
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四氯化碳和水分层,碘单质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层在下层,水在上层,然后分液,四氯化碳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水从上口倒出,溶有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放在烧杯中,四氯化碳易挥发,最后烧杯中就剩下碘单质了为什么能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碘?(1)四氯化碳与水不溶,更不能发生反应.(2)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韦斯特兰2023-07-18 14:00:401
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实验步骤,现象及原理。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漏斗内气体放出。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而流下。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呈紫红色。原理:水与四氯化碳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gitcloud2023-07-18 14:00:391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实验原理 不理解 麻烦大家给讲讲
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 碘水是碘单质和水混溶,难以分离,因为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当向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时,碘被四氯化碳夺走出现分成现象,密度大的在下层,密度小的在上层,这样,利用分液漏斗就可以实现从碘水中初步提取碘,而且重复几次萃取可以提高纯度。 卤素单质溶于有机溶剂有颜色Cl2在水中为黄绿色,有机溶剂中同Br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为棕黄色;有机溶剂中为棕红色I2在水中几乎不溶解,有机溶剂中为紫色北境漫步2023-07-18 14:00:391
四氯化碳萃取碘水实验的现象
四氯化碳非极性溶剂水极性溶剂所发溶液层现象I2非极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碘溶四氯化碳溶液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18 14:00:382
从碘水中萃取碘实验步骤
1 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漏斗内气体放出. 3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而流下. 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呈紫红色. 原理:水与四氯化碳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 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 祝你学习愉快、 >_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8 14:00:371
用苯和四氯化碳分别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苯:溶液分层,下层为水溶液,无色;上层为苯的碘溶液,呈紫红色.原理:水与苯对比,碘更易溶于苯,而水的密度比苯的大mlhxueli 2023-07-18 14:00:361
四氯化碳萃取碘的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1.先将四氯化碳倒入含碘的混合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在分液漏斗中). 2.静置,等待溶液分层.若是水中的话,四氯化碳应该在下,水在上. 现象:溶液分层.下层紫黑色(不确定)的粘稠物.上层是无色液体. 3.打开分液漏斗,放出四氯化碳和碘的混合液.此后故乡只2023-07-18 14:00:331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某同学用B
(1)白磷水下燃烧时,需具备: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性质:白磷是一种白色的蜡状固体,密度为1.82 g/cm 3 ,有剧毒,不溶于水.化学性质较活泼,在空气中当白磷受到轻微的摩擦或被加热到40℃时即能着火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即使在常温下,白磷与空气接触也会发生氧化而冒白烟,以至燃烧起来;(2)这是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简易实验装置,在试验中,一定要使反应物氧气和红磷充分反应;(3)①根据装置I、Ⅱ的导管进出口顺序可知,装置Ⅱ只能用来收集难溶于水或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因此利用装置I、Ⅱ可收集H 2 ②在实验室中一般是利用化学反应: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碳酸钙是一种白色的沉淀.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只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物利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得出结论;故本题的答案是:(1)隔绝空气、加热;4P+5O 2 点燃 . 2P 2 O 5 (2)瓶内氧气含量低;(3)①氢气;②Ca(OH) 2 +CO 2 =CaCO 3 ↓+H 2 O;紫色石蕊试液.阿啵呲嘚2023-07-18 14:00:011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2H2O氧化铜要新制,用酒精加热至沸腾,但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氢氧化铜会分解成氧化铜,现象是有沉淀生成.豆豆staR2023-07-18 13:53:291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2H2O氧化铜要新制,用酒精加热至沸腾,但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氢氧化铜会分解成氧化铜,现象是有沉淀生成.韦斯特兰2023-07-18 13:53:181
谁告诉我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和与氢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最好再写下反应机理、就是醛基)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CH2OH-CHOH-CHOH-CHOH-CHOH-CHO+2Ag(NH3)2OH→(水浴加热)CH2OH-CHOH-CHOH-CHOH-CHOH-COONH4+2Ag↓+3NH3↑+H2O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沉淀)+2H2O注意事项:.凡是银镜反应都要用水浴加热,因为水浴加热时,温度不会一下子过高而发生副反应,导致银镜变成黄色,而且温度适中有利于银镜的平滑析出。 不能震荡是因为,一旦震荡,会影响试管内壁上的银镜是否够平滑光亮。 银镜反应的实验操作要求是很高的,第一点就是要你的试管里的银镜平滑光亮没有黄色或黑色的杂质。 银氨溶液是弱氧化剂,所以很容易被氧化,为了使反应能够充分并且无副反应,所以要用新制的。 乙醛过量可能会发生副反应。 请问回答还满意吗?北营2023-07-18 13:53:091
关于葡萄糖被氢氧化铜氧化的实验
这个不太好写,因为葡萄糖的结构式的问题。简单给你写一下:葡萄糖+氢氧化铜=葡萄糖酸+氧化亚铜+水葡萄糖酸就是把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换成羧基。Jm-R2023-07-18 13:52:593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实验要求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2ML10%氢氧化钠溶液,5%硫酸铜溶液,酒精灯,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2ML10%氢氧化钠溶液,滴加5%硫酸铜溶液4~`5滴,混合均匀,生成兰色的氢氧化铜沉淀.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kikcik2023-07-18 13:52:501
请问谁有小学人教实验版1至6年级语文复习资料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ardim2023-07-18 13:52:176
请帮我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至六年级的“日积月累”、古诗、文言文都发一下。
去买一本语文书就好啦!meira2023-07-18 13:52:154
人教实验版语文一到六年级古诗文和日积月累的知识有整理好的了吗?
+q1253069146九万里风9 2023-07-18 13:52:125
现有氧化铜,炭粉,二氧化锰三种黑色固体试剂,请设计实验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上学的时候请常做的试验, 找出这几个的共同反应物,再加以鉴别就是 比如说这三个分别是 A,B,C. 那找个共同的反应且有颜色变化的物质W, 分别滴进去看颜色变化 如果有相同变化的,在找另外一种物质拌三丝2023-07-18 13:50:421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有哪些
钠与水化学反应现象有:1、金属钠置于水中后,钠浮在水面上。2、钠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并有轻微的嘶嘶声。3、钠融成一个光亮的小球。4、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5、生成的气体可点燃,有爆鸣声。化学分析:离子方程式:2Na+2Hu2082O=2Na++2OH-+Hu2082↑。还原剂:Na。氧化剂:Hu2082O。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现象:1、化学方程式:$2Na + 2H_2O=2NaOH+H_2 uparrow$。2、离子方程式:$2Na + 2H_2O=2Na^++2OH^-+H_2 uparrow$。3、钠与水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Na$是还原剂,$H_2O$是还原剂,$NaOH$是氧化产物,$H_2$是还原产物。4、反应现象:浮(钠浮在水面上)$ o$熔(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 o$游(钠球四处游动)$ o$嘶(钠球发出嘶嘶的响声)$ o$红(钠球游过的地方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钠水反应康康map2023-07-18 13:45:241
用氢气(H2)还原氧化铜(CuO) 实验结束后应先移走什么 酒精灯还是导管?
先移走酒精灯,但要继续通H2,防止水倒流肖振2023-07-18 13:41:182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试管内壁有水雾产生待反应完,停止加热还要继续{通入氢气一会儿}直到试管冷却。目的是{灼热的铜又被空气氧化}meira2023-07-18 13:41:132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H2+CuO=Cu+H2O(条件:加热)玻璃管中放入CuO,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然后点燃酒精灯热,当粉末由黑变亮红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一段时间即可。余辉2023-07-18 13:41:091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原理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为:①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氢气不纯实验时引起爆炸;②通入氢气,排净试管内原有空气,防止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③加热氧化铜;④观察到由黑变红时停止加热;⑤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先向试管里通入氢气再加热氧化铜当氧化铜全部还原为铜停止加热但需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到常温,然后停止通氢气.注意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并且各个步骤不能颠倒.苏州马小云2023-07-18 13:41:082
实验室中可以用哪几种物质还原氧化铜?
分别为氢气、一氧化碳、碳。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H2O+Cu)。氢气具有还原性,并且大于铜的还原性,那就可以还原氧化铜。还原的本质是铜原子从氢气中得到2个电子,从Cu2+变为Cu,氢气则失去两个电子,也就是被氧化铜氧化了。实验现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试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亮红色,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₂)。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或受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实验现象: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碳还原氧化铜(碳过量:C+CuO=高温=Cu+CO↑ 2、碳不足:C+2CuO=高温=2Cu+CO2↑)碳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用碳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单质。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紫红色,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时会伴有暗红色固体生成(氧化亚铜)。北境漫步2023-07-18 13:40:461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原理
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氧化铜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灼热的氧化铜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铜+X(氧化物)。化学方程式是: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高温=Cu+MgO。拌三丝2023-07-18 13:40:441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原理
1、 在铁架台的立柱上,把粗铜丝绕成螺旋形,置于酒精灯外焰上,高温加热呈红热状态,使铜丝的螺旋部位有足够量的黑色氧化铜生成。2、 用锥形瓶(或集气瓶)集满一瓶氢气。把赤热的铜丝从酒精火焰上取出稍冷,观察铜丝外表的黑色氧化铜后,缓慢伸进集满氢气的锥形瓶(或集气瓶),可见铜丝很快变成紫红色3、随即取出,铜丝又氧化变黑4、再伸进锥形瓶(或集气瓶),铜丝又变红,可以如此反复若干次。原理:CuO+Hu2082=Cu+Hu2082O (加热/△)现象:①黑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②有小水珠生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铜西柚不是西游2023-07-18 13:40:371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以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想要了解初中化学备考知识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以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H2 + CuO= Cu + H2O 1、在该反应中,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它被还原,判断的依据是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铜单质,含氧物质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在该反应中,氢气夺取氧化铜里的氧,跟它化合成水。氢气发生氧化反应,物质跟氧结合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步骤 1.检验氢气纯度。检验方法:用大拇指捂住小试管。点燃酒精灯,试管移近火焰,试管口对着燃着的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如爆鸣声轻而沉闷,说明试管内收集的氢气纯净。 2.将CuO粉末平铺在试管底部。 3.把试管在铁架台上进行固定。 4.通入氢气排出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形成混合气体在加热时出现爆炸。 5.待黑色全部变成红色后,先停止加热,防止空气进入与尚处于高温下的铜与氧气反应再次生成氧化铜,直到试管冷却至室温时再停止通入氢气。 现象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铜,同时可在试管口观察到有水出现。 注意事项 1.在实验之前先通一会氢气,目的是把空气全部排干净,以免在加热时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加热发生爆炸。 2.实验结束后要再通一会氢气,目的是等高热的铜单质冷却下来,以免再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又被氧化成氧化铜。 3.通氢气的导管,要伸入到试管的底部。 4.放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Jm-R2023-07-18 13: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