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多面体的欧拉定理 什么是正多面体
多面体欧拉定理 听语音定理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及面数F间有关系对于简单多面体,有著名的欧拉公式:V-E+F=2简单多面体即表面经过连续变形可以变为球面的多面体。无尘剑 2023-08-08 09:08:213
怎么学习欧拉定理
首先看一个基本的例子。令a = 3,n = 5,这两个数是互素的。比5小的正整数中与5互素的数有1、2、3和4,所以φ(5)=4(详情见[欧拉函数])。计算:a^{φ(n)} = 3^4 =81,而81= 80 + 1 Ξ 1 (mod 5)。与定理结果相符。陶小凡2023-05-24 07:48:131
一笔画问题的欧拉定理
七桥问题和欧拉定理。欧拉通过对七桥问题的研究,不仅圆满地回答了哥尼斯堡居民提出的问题,而且得到并证明了更为广泛的有关一笔画的三条结论,人们通常称之为欧拉定理。对于一个连通图,通常把从某结点出发一笔画成所经过的路线叫做欧拉路。人们又通常把一笔画成回到出发点的欧拉路叫做欧拉回路。具有欧拉回路的图叫做欧拉图。豆豆staR2023-05-23 12:58:181
费马小定理,欧拉定理,中国剩余定理等相关数论定理什么时候学
费马小定理,欧拉定理,中国剩余定理等相关数论定理是小学生学的。在数论中,欧拉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欧拉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左迁2023-05-19 20:19:151
用费马小定理证明欧拉定理
费马小定理是欧拉定理在模为质数情况下的特殊形式,反过来是没法推导的。苏州马小云2023-05-19 20:17:432
近世代数理论基础6:费马小定理·欧拉定理
定义: , ,若 ,则称a与b模m同余,记作 ,否则称a与b模m不同余,记作 利用同余,可在整数集合Z上诱导出一个关系 ,称为模m同余关系 定理: ,则模m同余关系是等价关系,即 (1) ,有 (2) (3) 注: 1.模m同余关系的商集记作 2.任一整数a所在的同余类记作 ,也称为同余类或剩余类 3.任一整数a用m除所得的余数只能为 中的一个, 为模m的完全剩余类,其中 为那些除m所得的余数为i的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定理: , ,则 1.若 ,则2. 3. 4.若 ,d为a,b,m的任一公因数,则5.若 ,则6. 7. 证明: 3. 定义: , ,若其中任意两个数均不在模m的同一个剩余类中,则称 为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若 中有某个数与m互素,则 中所有的数与m均互素,此时称 为与模m互素的一个剩余类,因而有 个与模m互素的剩余类,在与模m互素的每个剩余类中取一个数,得到 个与模m互素的数,它们组成的集合称为模m的一个缩系 定理:若 ,则 为模m的一个缩系 且 ,有 定理:若 ,且 ,则当x与y分别跑遍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时, 恰好跑遍模mn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证明:定理:若 且 ,则当 分别跑遍模m,n的一个缩系时, 恰好跑遍模mn的一个缩系, 证明:推论:设 ,则定理:设 , ,则 证明: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要计算 模m的值,利用欧拉定理,先计算 ,其中 ,即 ,即 ,从而简化运算 推论:若p为素数, ,则 证明:真颛2023-05-19 20:17:401
斯纳坦定理、莱布尼斯定理、卡诺定理、欧拉定理、斯德瓦尔特定理都怎么证明?
建议你找一本关于平面几何的竞赛书,那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和例题。西柚不是西游2023-05-18 15:14:261
运筹学 网络最优化问题之欧拉定理是什么
Euler"s Theorem 1If a graph has any vertex of odd degree then it cannot have an euler circuit.如果一个图有奇点,则该图不包含欧拉圈。If a graph is connected and every vertex is of even degree, then it at least has one euler circuit. 如果一个连通图每个点都是偶点,则该图至少有一个欧拉圈。 Euler"s Theorem 2If a graph has more than two vertices of odd degree then it cannot have an euler path.如果一个图的奇点数大于2,则它不包含欧拉链。If a graph is connected and has just two vertices of odd degree, then it at least has one euler path. Any such path must start at one of the odd-vertices and end at the other odd vertex.如果一个连通图恰有两个奇点,它至少包含一个欧拉链,这样的欧拉链一定始于一个奇点,结束于另一奇点。墨然殇2023-05-18 13:55:381
欧拉定理的具体证明过程?
欧拉定理:e^(ix)=cosx+isinx。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将公式里的x换成-x,得到:e^(-ix)=cosx-isinx,然后采用两式相加减的方法得到:sinx=[e^(ix)-e^(-ix)]/(2i),cosx=[e^(ix)+e^(-ix)]/2。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真颛2023-05-18 13:55:371
用欧拉定理求解一次同余方程
x = 5φ(14)-1 * 3 (mod 14) = 9 (mod 14) 其中φ(14)-1 为5的指数,等号为那个啥,你懂的。韦斯特兰2023-05-18 13:55:372
欧拉定理是怎么发现的?
欧拉,瑞士数学家及自然科学家 在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的彼得堡去逝 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已受到父亲的教育 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 欧拉的父亲希望他学习神学,但他最感兴趣的是数学 在上大学时,他已受到约翰第一.伯努利的特别指导,专心 研究数学,直至18岁,他彻底的放弃当牧师的想法而专攻数学,于19岁时(1726年)开始创作文章,并获得巴黎科学院奖金 1727年,在丹尼尔.伯努利的推荐下,到俄国的彼得堡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并在1731年接替丹尼尔第一.伯努利 ,成为物理学教授 在俄国的14年中,他努力不懈地投入研究,在分析学、数论及力学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 此外,欧拉还应俄国政府 的要求,解决了不少如地图学、造船业等的实际问题 1735 年,他因工作过度以致右眼失明 在1741年,他受到普鲁士 腓特烈大帝的邀请到德国科学院担任物理数学所所长一职 他在柏林期间,大大的扩展了研究的内容,如行星运动、刚 体运动、热力学、弹道学、人口学等,这些工作与他的数学研究互相推动着 与此同时,他在微分方程、曲面微分几何 及其它数学领域均有开创性的发现 1766年,他应俄国沙皇喀德林二世敦聘重回彼得堡 在 1771年,一场重病使他的左眼亦完全失明 但他以其惊人的 记忆力和心算技巧继续从事科学创作 他通过与助手们的讨论以及直接口授等方式完成了大量的科学著作,直至生命的 最后一刻 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数学推至几乎整个物理的领域 此外,他 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1748),《微分学原理》(1755),以及《积分学原理》(1768-1770) 都成为数学中的经典著作 欧拉最大的功绩是扩展了微积分的领域,为微分几何及分析学的一些重要分支(如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等)的产生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拉把无穷级数由一般的运算工具转变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科目 他计算出ξ函数在偶数点的值 他证明了a2k是有理数,而且可以伯努利数来表示 此外,他对调和级数亦有所研究,并相当精确的计算出欧拉常数γ的值,其值近似为0.57721566490153286060651209... 在18世纪中叶,欧拉和其它数学家在解决物理方面的问过程中,创立了微分方程学 当中,在常微分方程方面,他 完整地解决了n阶常系数线性齐次方程的问题,对于非齐次方程,他提出了一种降低方程阶的解法;而在偏微分方程 方面,欧拉将二维物体振动的问题,归结出了一、二、三维波动方程的解法 欧拉所写的《方程的积分法研究》更是 偏微分方程在纯数学研究中的第一篇论文 在微分几何方面(微分几何是研究曲线、曲面逐点变化性质的数学分支),欧拉引入了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给 出了空间曲线曲率半径的解析表达方式 在1766年,他出版了《关于曲面上曲线的研究》,这是欧拉对微分几何最重要 的贡献,更是微分几何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他将曲面表为 z=f(x,y),并引入一系列标准符号以表示z对x,y的偏导数 ,这些符号至今仍通用 此外,在该著作中,他亦得到了曲面在任意截面上截线的曲率公式 欧拉在分析学上的贡献不胜枚举,如他引入了G函数和B 函数,这证明了椭圆积分的加法定理,以及最早引入二重积 分等等 在代数学方面,他发现了每个实系数多项式必分解为一次或二次因子之积,即a+bi的形式 欧拉还给出了费马小定 理的三个证明,并引入了数论中重要的欧拉函数φ(n),他研究数论的一系列成果奠定了数论成为数学中的一个独立分 支 欧拉又用解析方法讨论数论问题,发现了ξ函数所满足的函数方程,并引入欧拉乘积 而且还解决了著名的柯尼斯堡七桥问题 欧拉的风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后于欧拉的大数学家 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一般解法,从而引起了变分法的诞生 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苦心考虑的问题,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了欧拉的热烈赞扬,1759年10月2日欧拉在回信中盛赞拉格朗日的成就,并谦恭地压下自己在这方面较不成熟的作品暂不发表,使年轻的拉格朗日的著作得以发表和流传,赢得巨大声誉 1783年9月18日下午,欧拉为了庆祝他计算气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请朋友们吃饭 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他的孙子逗笑,喝茶后,突然疾病发作,烟斗从手中落下……欧拉就这样“停止了生命和计算” 历史学家把欧拉和阿基米德、牛顿、高斯并列为有史以来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他们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点,就是在创建纯粹理论的同时,还应用这些数学工具去解决大量天文、物理、力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他们的工作常常是跨学科的,他们不断地从实践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但又不满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力图探究宇宙的奥秘,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欧拉留给后人丰富的科学遗产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o%,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占11%,弹道学、航海科学、建筑等其他问题占3% 1748年在瑞士洛桑出版的他的《无穷小分析引论》,是划时代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完整的有系统的分析学 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5-18 13:55:372
平面图中欧拉定理V+F-E=2
抱歉!以上结论是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并非平面. 具体内容:多面体的面数+顶点数-棱数=2.真颛2023-05-18 13:55:371
欧拉定理的三种证明方式是什么
证明1: (归纳面)将一个图先 "嵌入" 二维平面得到图G.当G只有一个面时 : E(1) = V(1) - 1 + F(1) - 1当G有N个面时,设: E(N) =V(N-1) - 1 +F(N-1) - 1我们去除一条G中两个面的一条临边, 得到G有 N-1个面时E(N-1) = E(N)- 1V(N-1) = V(N)F(N-1) = F(N)故: E(N-1) =V(N-1) - 1 + F(N-1) - 1丛而归纳出欧拉公式成立证明2: (归纳顶点)将一个图先 "嵌入" 二维平面得到图G.当G只有一个顶点时 (一个简单环 )F(1) + V(1) - E(1) = (E(1) + 1) + 1 - E(1) = 2当G有N个顶点时, 假设结论成立我们去除一条G中两个面的一条临边, 得到G有 N-1个面时 ,面和边各减少1. 故结论成立证明3: (归纳边)和上面的方法一个思路略.左迁2023-05-18 13:55:371
欧拉定理的拓扑公式
V+F-E=X(P),V是多面体P的顶点个数,F是多面体P的面数,E是多面体P的棱的条数,X(P)是多面体P的欧拉示性数。如果P可以同胚于一个球面(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能吹胀成一个球面),那么X(P)=2,如果P同胚于一个接有h个环柄的球面,那么X(P)=2-2h。X(P)叫做P的拓扑不变量,是拓扑学研究的范围。Ntou1232023-05-18 13:55:371
欧拉定理 欧拉方程的原理是什么 它到底要说明一个什么?
你到底想问什么?以欧拉冠名的定理和方程不下十个,你至少把方程和定理的内容给个提示吧?韦斯特兰2023-05-18 13:55:364
在欧拉定理中,什么是偶点,什么是奇点
如果一个点的次数为奇数,则称该点为奇点.就是由奇数条边相交构成的点 如果一个点的次数为偶数,则称该点为偶点.就是由偶数条边相交构成的点FinCloud2023-05-18 13:55:361
多面体欧拉定理如何证明?
1)背景:欧拉公式的背后是一门新的几何学,这种新的几何学只研究图形各部分位置的相对次序,而不考虑图形尺寸大小,这就是由莱布尼兹和欧拉共同奠基的“橡皮膜上的几何学”(位置几何学),如今这门学科已经发展成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拓扑学。 (2)历史:有关凸多面体最有趣的定理之一是欧拉公式“V-E+F=2”,其实大约在1635年笛卡尔就早已发现了它。欧拉在1750年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公式,并于1752年发表了它。由于笛卡尔的研究到1860年才被人们发现,所以这个定理就称为欧拉公式而不是笛卡尔公式。 欧拉公式有4条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是面数,则 v-e+f=2-2p 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等等 其实欧拉公式是有4个的,上面说的都是多面体的公式左迁2023-05-18 13:55:361
欧拉定理的意义
1.数学规律: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特有的规律2.思想方法创新:定理发现证明过程中,观念上,假设它的表面是橡皮薄膜制成的,可随意拉伸;方法上将底面剪掉,化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平面拉开图)。3.引入拓扑学:从立体图到拉开图,各面的形状、长度、距离、面积等与度量有关的量发生了变化,而顶点数,面数,棱数等不变。定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新几何学领域:拓扑学。我们用一种可随意变形但不得撕破或粘连的材料(如橡皮波)做成的图形,拓扑学就是研究图形在这种变形过程中的不变的性质。4.提出多面体分类方法:在欧拉公式中, f (p)=V+F-E 叫做欧拉示性数。欧拉定理告诉我们,简单多面体f (p)=2。除简单多面体外,还有非简单多面体。例如,将长方体挖去一个洞,连结底面相应顶点得到的多面体。它的表面不能经过连续变形变为一个球面,而能变为一个环面。其欧拉示性数f (p)=16+16-32=0,即带一个洞的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为0。5.利用欧拉定理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正多面体只有5种? 足球与C60的关系?否有棱数为7的正多面体?等善士六合2023-05-18 13:55:361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推导部分
好明显,上面的朋友答非所问,请小心投票。 多面体欧拉定理说的应该是V + F - E = 2 这公式。这个定理共有19个不同的证明方法,相信还会愈来愈多。 但既然你问到推导部份,想必你是想用induction做。 首先证明一个planar graph的 V + F - E = 1。 Base case: trees. 所有tree的number of vertex = number of edge + 1,没有face 所以成立。 假设任何有k条edge的planar graph都符合V + F - E = 1 那所有有k + 1 条edge的planar graph都可以画成一个在平面上的图形。 随意拿一个edge,只有两个情况,它是自己连自己,所以拿掉这edge face会同时减一,或者它是两个vertex连埋,我们将这edge变成一个vertex 两个vertex一条edge变一个vertex 结果vertex,edge同时减1。两个case都会keep到V + F - E = 1。 这个方法是网页里的第四个方法 (Induction on Edges)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方法。 证到planar graph的V + F - E = 1,证多面体的V + F - E = 2就很容易。只要把一面拿走然后展开就可以,那就是一个planar graph。 参考: ics.uci.edu/%7Eeppstein/junkyard/euler/ (1)背景:欧拉公式的背后是一门新的几何学,这种新的几何学只研究图形各部分位置的相对次序,而不考虑图形尺寸大小,这就是由莱布尼兹和欧拉共同奠基的“橡皮膜上的几何学”(位置几何学),如今这门学科已经发展成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拓扑学。 (2)历史:有关凸多面体最有趣的定理之一是欧拉公式“V-E+F=2”,其实大约在1635年笛卡尔就早已发现了它。欧拉在1750年地发现了这个公式,并于1752年发表了它。由于笛卡尔的研究到1860年才被人们发现,所以这个定理就称为欧拉公式而不是笛卡尔公式。 欧拉 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 欧拉在数学上的建树很多,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还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V-E+F=2这个关系。V-E+F 被称为欧拉示性数,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以欧拉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在数学书籍中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他还在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欧拉还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Σ(1755年),f(x)(1734年)等。 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 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欧拉公式有4条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 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 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是面数,则 v-e+f=2-2p 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等等 其实欧拉公式是有4个的,上面说的都是多面体的公式 参考: ME瑞瑞爱吃桃2023-05-18 13:55:361
欧拉定理的数论定理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欧拉定理表明,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质,则: 证明 将1~n中与n互质的数按顺序排布:x1,x2……xφ(n) (显然,共有φ(n)个数) 我们考虑这么一些数: m1=a*x1;m2=a*x2;m3=a*x3……mφ(n)=a*xφ(n) 1)这些数中的任意两个都不模n同余,因为如果有mS≡mR (mod n) (这里假定mS更大一些),就有: mS-mR=a(xS-xR)=qn,即n能整除a(xS-xR)。但是a与n互质,a与n的最大公因子是1,而xS-xR<n,因而左式不可能被n整除。也就是说这些数中的任意两个都不模n同余,φ(n)个数有φ(n)种余数。 2)这些数除n的余数都与n互质,因为如果余数与n有公因子r,那么a*xi=pn+qr=r(……),a*xi与n不互质,而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些数除n的余数,都在x1,x2,x3……xφ(n)中,因为这是1~n中与n互质的所有数,而余数又小于n. 由1)和2)可知,数m1,m2,m3……mφ(n)(如果将其次序重新排列)必须相应地同余于x1,x2,x3……xφ(n). 故得出:m1*m2*m3……mφ(n)≡x1*x2*x3……xφ(n) (mod n) 或者说a^[φ(n)]*(x1*x2*x3……xφ(n))≡x1*x2*x3……xφ(n) 或者为了方便:K{a^[φ(n)]-1}≡0 ( mod n ) 这里K=x1*x2*x3……xφ(n)。 可知K{a^[φ(n)]-1}被n整除。但K中的因子x1,x2……都与n互质,所以K与n互质。那么a^[φ(n)]-1必须能被n整除,即a^[φ(n)]-1≡0 (mod n),即a^[φ(n)]≡1 (mod n),得证。 费马小定理: a是不能被质数p整除的正整数,则有a^(p-1) ≡ 1 (mod p) 证明这个定理非常简单,由于p是质数,所以有φ(p) = p-1,代入欧拉定理即可证明。推论:对于任意正整数a,有a^p ≡ a (mod p),因为a能被p整除时结论显然成立。 应用 首先看一个基本的例子。令a = 3,n = 5,这两个数是互素的。比5小的正整数中与5互素的数有1、2、3和4,所以φ(5)=4(详情见[欧拉函数])。计算:a^{φ(n)} = 3^4 =81,而81= 80 + 1 Ξ 1 (mod 5)。与定理结果相符。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简化幂的模运算。比如计算7^{222}的个位数,实际是求7^{222}被10除的余数。7和10[[互素]],且φ(10)=4。由欧拉定理知7^4Ξ1(mod 10)。所以7^{222}=(7^4)^55*(7^2)Ξ1^{55}*7^2Ξ49Ξ9 (mod 10)。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5-18 13:55:352
欧拉定理是什么
1、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复数中的欧拉定理也称为欧拉公式,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2、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多面体欧拉定理(在一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即V-E+F=2)。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另有欧拉公式。铁血嘟嘟2023-05-18 13:55:351
数学上的欧拉定理是什么?
欧拉定理 (1)背景:欧拉公式的背后是一门新的几何学,这种新的几何学只研究图形各部分位置的相对次序,而不考虑图形尺寸大小,这就是由莱布尼兹和欧拉共同奠基的“橡皮膜上的几何学”(位置几何学),如今这门学科已经发展成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拓扑学。 (2)历史:有关凸多面体最有趣的定理之一是欧拉公式“V-E+F=2”,其实大约在1635年笛卡尔就早已发现了它。欧拉在1750年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公式,并于1752年发表了它。由于笛卡尔的研究到1860年才被人们发现,所以这个定理就称为欧拉公式而不是笛卡尔公式。 欧拉,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 欧拉在数学上的建树很多,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还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V-E+F=2这个关系。V-E+F 被称为欧拉示性数,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以欧拉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在数学书籍中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他还在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欧拉还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等。 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 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欧拉公式有4条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是面数,则 v-e+f=2-2p 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8903.htm苏州马小云2023-05-18 13:55:351
欧拉定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V+F-E=2的证明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 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 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E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 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 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 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Σα 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 Σα = [(n1-2)·180度+(n2-2)·180度+…+(nF-2) ·180度] = (n1+n2+…+nF -2F) ·180度 =(2E-2F) ·180度 = (E-F) ·360度 (1) 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 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角,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度,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度。 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 Σα = (V-n)·360度+(n-2)·180度+(n-2)·180度 =(V-2)·360度(2) 由(1)(2)得:(E-F) ·360度=(V-2)·360度 所以 V+F-E=2.方法3 用拓扑学方法证明欧拉公式 图尝试一下用拓扑学方法证明关于多面体的面、棱、顶点数的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对于任意多面体(即各面都是平面多边形并且没有洞的立体),假设F,E和V分别表示面,棱(或边),角(或顶)的个数,那末 F-E+V=2。 证明 如图(图是立方体,但证明是一般的,是“拓朴”的): 1.把多面体(图中①)看成表面是薄橡皮的中空立体。 2.去掉多面体的一个面,就可以完全拉开铺在平面上而得到一个平面中的直线形,像图中②的样子。假设F′,E′和V′分别表示这个平面图形的(简单)多边形、边和顶点的个数,我们只须证明F′-E′+V′=1。 3.对于这个平面图形,进行三角形分割,也就是说,对于还不是三角形的多边形陆续引进对角线,一直到成为一些三角形为止,像图中③的样子。每引进一条对角线,F′和E′各增加1,而V′却不变,所以F′-E′+V′不变。因此当完全分割成三角形的时候,F′-E′+V′的值仍然没有变。有些三角形有一边或两边在平面图形的边界上。 4.如果某一个三角形有一边在边界上,例如图④中的△ABC,去掉这个三角形的不属于其他三角形的边,即AC,这样也就去掉了△ABC。这样F′和E′各减去1而V′不变,所以F′-E′+V′也没有变。 5.如果某一个三角形有二边在边界上,例如图⑤中的△DEF,去掉这个三角形的不属于其他三角形的边,即DF和EF,这样就去掉△DEF。这样F′减去1,E′减去2,V′减去1,因此F′-E′+V′仍没有变。 6.这样继续进行,直到只剩下一个三角形为止,像图中⑥的样子。这时F′=1,E′=3,V′=3,因此F′-E′+V′=1-3+3=1。 7.因为原来图形是连在一起的,中间引进的各种变化也不破坏这事实,因此最后图形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最后不会是分散在向外的几个三角形,像图中⑦那样。 8.如果最后是像图中⑧的样子,我们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三角形,也就是去掉1个三角形,3个边和2个顶点。因此F′-E′+V′仍然没有变。 即F′-E′+V′=1 成立,于是欧拉公式: F-E+V=2 得证。LuckySXyd2023-05-18 13:55:353
欧拉定理是什么,,解释清楚,,必采纳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欧拉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多面体欧拉定理(在一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另有欧拉公式。中文名:欧拉定理外文名:EulerTheorem别称:费马-欧拉定理类别:定律真颛2023-05-18 13:55:353
经济学中欧拉定理是什么?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称为欧拉定理。Jm-R2023-05-18 13:55:353
欧拉定理
参考一下下面的baidu知道,我就不复制粘贴了。小白2023-05-18 13:55:354
经济学中欧拉定理是什么?
在西方经济学里,产量和生产要素L、K的关系表述为Q=Q(L,K),如果具体的函数形式是一次齐次的,那么就有:Q=L(ðQ/ðL)+K(ðQ/ðK),换句话说,产品分配净尽取决于Q能否表示为一个一次齐次函数形式。因为ðQ/ðL=MPL=w/P被视为劳动对产量的贡献,ðQ/ðK=MPK=r/P被视为资本对产量的贡献,因此,此式被解释为“产品分配净尽定理”,也就是所有产品都被所有的要素恰好分配完而没有剩余。因为形式上符合数学欧拉定理,所以称为欧拉定理。康康map2023-05-18 13:55:351
求助 欧拉定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欧拉定理指出: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取得的报酬总量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品。该定理又叫做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还被称为产品分配净尽定理。 如上所述,要素的价格是由于要素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和消费者都被动地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北有云溪2023-05-18 13:55:351
欧拉定理是哪一年被发现的?
欧拉公式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V+F-E=2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认识欧拉 欧拉,瑞士数学家,13岁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著名数学家贝努利的精心指导.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在世时发表了700多篇论文。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整整用了47年。 欧拉著作惊人的高产并不是偶然的。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可以使他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盖上完成论文。即使在他双目失明后的17年间,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口述了好几本书和400余篇的论文。当他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计算要领后离开了人世。欧拉永远是我们可敬的老师。 欧拉研究论著几乎涉及到所有数学分支,对物理力学、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音乐都有研究!有许多公式、定理、解法、函数、方程、常数等是以欧拉名字命名的。欧拉写的数学教材在当时一直被当作标准教程。19世纪伟大的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曾说过“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欧拉还是数学符号发明者,他创设的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i,e,sin,cos,tg,Σ,f (x)等等,至今沿用。 欧拉不仅解决了彗星轨迹的计算问题,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完美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关系V+F-E=2,此式称为欧拉公式。V+F-E即欧拉示性数,已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那么什么是“拓扑学”? 欧拉是如何发现这个关系的?他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今天让我们沿着欧拉的足迹,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欣赏的态度探索这个公式.欧拉定理的意义(1)数学规律: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特有的规律(2)思想方法创新:定理发现证明过程中,观念上,假设它的表面是橡皮薄膜制成的,可随意拉伸;方法上将底面剪掉,化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平面拉开图)。(3)引入拓扑学:从立体图到拉开图,各面的形状、长度、距离、面积等与度量有关的量发生了变化,而顶点数,面数,棱数等不变。 定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新几何学领域:拓扑学。我们用一种可随意变形但不得撕破或粘连的材料(如橡皮波)做成的图形,拓扑学就是研究图形在这种变形过程中的不变的性质。(4)提出多面体分类方法: 在欧拉公式中, f (p)=V+F-E 叫做欧拉示性数。欧拉定理告诉我们,简单多面体f (p)=2。 除简单多面体外,还有非简单多面体。例如,将长方体挖去一个洞,连结底面相应顶点得到的多面体。它的表面不能经过连续变形变为一个球面,而能变为一个环面。其欧拉示性数f (p)=16+16-32=0,即带一个洞的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为0。(5)利用欧拉定理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正多面体只有5种? 足球与C60的关系?否有棱数为7的正多面体?等欧拉定理的证明 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 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 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V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 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Σα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Σα = [(n1-2)·1800+(n2-2)·1800 +…+(nF-2) ·1800]= (n1+n2+…+nF -2F) ·1800=(2E-2F) ·1800 = (E-F) ·3600 (1)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0,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0,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0。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Σα = (V-n)·3600+(n-2)·1800+(n-2)·1800 =(V-2)·3600. (2)由(1)(2)得: (E-F) ·3600 =(V-2)·3600 所以 V+F-E=2. 欧拉定理的运用方法(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 v-e+f=2-2p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5) 多边形设一个二维几何图形的顶点数为V,划分区域数为Ar,一笔画笔数为B,则有:V+Ar-B=1(如:矩形加上两条对角线所组成的图形,V=5,Ar=4,B=8) (6). 欧拉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它的外心Circumcenter、重心Gravity、九点圆圆心Nine-point-center、垂心Orthocenter共线。其实欧拉公式是有很多的,上面仅是几个常用的。大鱼炖火锅2023-05-18 13:55:351
欧拉定理与费马定理的关系是什么
欧拉定理: 若a和n互素,则a^φ(n)≡1 mod n。 费尔玛定理: 若p是素数,a是正整数且gcd(a, p)=1,则a^(p-1)≡1 mod p。 费马定理可看做是欧拉定理的特殊情形。如果已经证明了欧拉定理,费尔马定理不用证了。因为由一般到特殊是可以的。而反过来,有特殊到一般可是不行的哟拌三丝2023-05-18 13:55:351
平面几何欧拉定理是怎么证明的?画图
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则d^2=R^2-2Rr.证明 O、I分别为⊿ABC的外心与内心. 连AI并延长交⊙O于点D,由AI平分ÐBAC,故D为弧BC的中点. 连DO并延长交⊙O于E,则DE为与BC垂直的⊙O的直径. 由圆幂定理知,R2-d2=(R+d)(R-d)=IA·ID.(作直线OI与⊙O交于两点,即可用证明) 但DB=DI(可连BI,证明ÐDBI=ÐDIB得), 故只需证2Rr=IA·DB,即2R∶DB=IA∶r即可. 而这个比例式可由⊿AFI∽⊿EBD证得.故得R^2-d^2=2Rr,即证.凡尘2023-05-18 13:55:341
数学上三角形的欧拉定理如何证明?
欧拉公式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V+F-E=2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证明方法: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V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2。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α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α=[(n1-2)·1800+(n2-2)·1800+…+(nF-2)·1800]=(n1+n2+…+nF-2F)·1800=(2E-2F)·1800=(E-F)·3600(1)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0,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0,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0。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α=(V-n)·3600+(n-2)·1800+(n-2)·1800=(V-2)·3600.(2)由(1)(2)得:(E-F)·3600=(V-2)·3600所以V+F-E=2.mlhxueli 2023-05-18 13:55:341
数论四大定理之欧拉定理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欧拉定理的证明,第二部分介绍欧拉函数的求法。 欧拉函数 欧拉定理 记小于 n 且与 n 互质的正整数集合为 令 由最大公约数的性质可得 所以 S 中所有元素都与 n 互质,且都小于 n。 又 S 中无重复元素 假设 ,矛盾!豆豆staR2023-05-18 13:55:341
欧拉定理是什么意思,欧拉定理是什么时候学的
1.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 2.复数中的欧拉定理也称为欧拉公式,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 3. 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 4.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多面体欧拉定理(在一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即V-E+F=2)。 5.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 6.另有欧拉公式。陶小凡2023-05-18 13:55:341
欧拉定理怎么证明
用拓朴学方法证明欧拉公式 图尝试一下用拓朴学方法证明关于多面体的面、棱、顶点数的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对于任意多面体(即各面都是平面多边形并且没有洞的立体),假设F,E和V分别表示面,棱(或边),角(或顶)的个数,那末 F-E+V=2。 证明如图(图是立方体,但证明是一般的,是“拓朴”的): (1)把多面体(图中①)看成表面是薄橡皮的中空立体。 (2)去掉多面体的一个面,就可以完全拉开铺在平面上而得到一个平面中的直线形,像图中②的样子。假设F′,E′和V′分别表示这个平面图形的(简单)多边形、边和顶点的个数,我们只须证明F′-E′+V′=1。 (3)对于这个平面图形,进行三角形分割,也就是说,对于还不是三角形的多边形陆续引进对角线,一直到成为一些三角形为止,像图中③的样子。每引进一条对角线,F′和E′各增加1,而V′却不变,所以F′-E′+V′不变。因此当完全分割成三角形的时候,F′-E′+V′的值仍然没有变。有些三角形有一边或两边在平面图形的边界上。 (4)如果某一个三角形有一边在边界上,例如图④中的△ABC,去掉这个三角形的不属于其他三角形的边,即AC,这样也就去掉了△ABC。这样F′和E′各减去1而V′不变,所以F′-E′+V′也没有变。 (5)如果某一个三角形有二边在边界上,例如图⑤中的△DEF,去掉这个三角形的不属于其他三角形的边,即DF和EF,这样就去掉△DEF。这样F′减去1,E′减去2,V′减去1,因此F′-E′+V′仍没有变。 (6)这样继续进行,直到只剩下一个三角形为止,像图中⑥的样子。这时F′=1,E′=3,V′=3,因此F′-E′+V′=1-3+3=1。 (7)因为原来图形是连在一起的,中间引进的各种变化也不破坏这事实,因此最后图形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最后不会是分散在向外的几个三角形,像图中⑦那样。 (8)如果最后是像图中⑧的样子,我们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三角形,也就是去掉1个三角形,3个边和2个顶点。因此F′-E′+V′仍然没有变。 即F′-E′+V′=1 成立,于是欧拉公式: F-E+V=2 得证。NerveM 2023-05-18 13:55:341
数论四大定理的欧拉定理
欧拉定理,也称费马-欧拉定理。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素,即gcd(a,n) = 1,则a^φ(n) ≡ 1 (mod n)苏萦2023-05-18 13:55:342
欧拉定理 图中的a的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欧拉公式 e^(ix) = cosx + isinx. e^(ix) = cosx + isinx, 则 e^(-ix) = cosx - isinx两式相减得 e^(ix) - e^(-ix) = 2isinx得 sinx = [e^(ix) - e^(-ix)]/(2i)FinCloud2023-05-18 13:55:341
欧拉定理公式的证明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V+F-E=2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 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 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V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 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α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α = [(n1-2)·1800+(n2-2)·1800 +…+(nF-2) ·1800]= (n1+n2+…+nF -2F) ·1800=(2E-2F) ·1800 = (E-F) ·3600 (1)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0,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0,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0。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α = (V-n)·3600+(n-2)·1800+(n-2)·1800 =(V-2)·3600. (2)由(1)(2)得: (E-F) ·3600 =(V-2)·3600 所以 V+F-E=2.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 v-e+f=2-2p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5) 多边形设一个二维几何图形的顶点数为V,划分区域数为Ar,一笔画笔数为B,则有:V+Ar-B=1(如:矩形加上两条对角线所组成的图形,V=5,Ar=4,B=8) (6). 欧拉定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它的外心Circumcenter、重心Gravity、九点圆圆心Nine-point-center、垂心Orthocenter共线。其实欧拉公式是有很多的,上面仅是几个常用的。黑桃花2023-05-18 13:55:342
欧拉定理的运用方法
a^r/(a-b)(a-c)+b^r/(b-c)(b-a)+c^r/(c-a)(c-b)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当r=2时值为1当r=3时值为a+b+c当r=4时值为a^2+b^2+c^2+ab+bc+car=5时值为a^3+b^3+c^3+ab(a+b)+bc(b+c)+ca(c+a)+abc一般的,当r取正整数n时,有a^n/(a-b)(a-c)+b^n/(b-c)(b-a)+c^n/(c-a)(c-b) =∑ (a^i)*(b^j)*(c^k),其中i,j,k是非负整数,且i+j+k=n。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sinθ=(e^iθ-e^-iθ)/2icosθ=(e^iθ+e^-iθ)/2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d^2=R^2-2Rr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v-e+f=2-2p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设一个二维几何图形的顶点数为V,划分区域数为Ar,一笔画笔数为B,则有:V+Ar-B=1(如:矩形加上两条对角线所组成的图形,V=5,Ar=4,B=8)定理内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它的外心Circumcenter、重心Gravity、九点圆圆心Nine-point-center、垂心Orthocenter共线。其实欧拉公式是有很多的,上面仅是几个常用的。欧拉定理 若(a,n)=1,则aφ(n)≡1 (mod n) 其中n是正整数,φ(n)是小于n且与n互素的正整数的个数,称欧拉函数。 证:设R={x1,x2,...,xφ(n)}是由小于n且与n互素的全体数组成的集合,a╳R={ax1 mod n,ax2 mod n,...,axφ(n) mod n}},对a╳R中任一元素axi mod n,因a与n互素,xi与n互素,所以axi与n互素①②,又axi mod n<n,因而axi mod n∈R,所以a╳RR。 又a╳R中任意两个元素不相同,否则从axi mod n=axj mod n,由a与n互素知,a在mod n下有乘法逆元,故xi=xj③,与假设矛盾。因此,|a╳R|=|R|,a╳R=R。而所以aφ(n)≡1 (mod n)。 ①(A)设a,b和c是正整数,(a,b)=1,a|bc,则a|c。(涉最小公倍数证明从略) (B)设a,b和c是正整数,(a,b)=1,c|a,则(b,c)=1。 证:设(b,c)=d且d>1,则有d|b,d|c。由d|c,c|a,⇒d|a。由于d|a,d|b,所以d是a和b的公因数,而a,b的最大公因数(a,b)=1,与定义矛盾,因此(b,c)=1。 (C)设a,b和c是正整数,(a,b)=1,则(a,bc)=(a,c)。 证:设(a,c)=d1,(a,bc)=d2,一方面d1|a,d1|c,d2|a,d2|bc,⇒d1|a,d1|bc,⇒d1是a和bc的公因数,依定义:d1≤d2 另方面由d2|a,(a,b)=1及性质(7)得(d2,b)=1。从(d2,b)=1,d2|bc,由性质(6)得d2|c,⇒d2是a和c的公因数,依定义:d2≤d1 从而d2=d1,故(a,c)=(a,bc)。 推论:若(a,b)=(a,c)=1,则(a,bc)=1。 ②根据性质gad(a,b)=gad(b,r),有(a,n)=(axi mod n,n)=1。 ③设axi mod n=axj mod n,1≢xi,xj≢n.⇔axi≡axj(mod n),由a与n互素知,a在mod n下有乘法逆元或消去律,⇔xi≡xj(mod n),⇔xi mod n≡xj mod n,记xi=nq1+r,xj=nq2+r,⇒xi-xj=n(q2-q1)⇒xi=xj+n(q2-q1),若q2≠q1⇒xi>n,所以xi=xj。 ④[(a mod m)╳(b mod m)]mod m=(a╳b) mod m ∏(axi mod n)=∏xi,∏axi≡∏xi( mod n),aφ(n) ∏xi≡∏xi( mod n)。④ i=1 φ(n) i=1 i=1 i=1 i=1 i=1 φ(n) φ(n) φ(n) φ(n) φ(n) 由每一xi与n互素,知∏xi与n互素,∏xi在mod n下有乘法逆元。 i=1 i=1 φ(n) φ(n)2011年~2012学年第一学期 密码学基础 网络工程0901-0902 开课时间:2011-08《现代密码学》,杨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第4章公钥密码-欧拉定理 证 (a╳b) mod m=(jm+ra)╳(km+rb)mod m=((jkm+kra+jrb)m+rarb) mod m=(rarb) mod m=[(a mod m)╳(b mod m)]mod m。 费尔玛定理 若p是素数,a正整数,且(a,p)=1,则ap-1≡1(mod n) 证:欧拉定理取n为素数p,欧拉函数φ(p)=p-1,即得费尔玛定理。无尘剑 2023-05-18 13:55:341
求高人解释关于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的问题
不是什么平均值,就是边际值。你的例子举得完全不对,我没法帮你把你的例子修改成一个合理的例子。而且按照最一般的假定,K指的是资本,不是什么技术。最原始的生产模型F(L,K)中,只有劳动力和资本这两个生产要素。但如果你精通多元微积分,你会知道增加更多的要素,本质上没有区别(所以你当然可以加入一个新的技术要素)这个公式用微积分很容易推导,你在任何一本中级以上的经济学原理上都找得到推到,在此不赘。关键是你要注意定理的假设和内在含义。这个定理有这样两个个关键性假设:1、规模报酬不变,或者说,Q=F(L,K)这个函数满足其次性,这样那个数学推导才能成立;2、市场价格唯一,完全竞争性市场。因为是完全竞争性市场,且满足一价律,所以市场价格等于边际产出,也就是说资本报酬(利率)为MPK,劳动力报酬(工资)MPL才能成立。最后,这个定理又叫做产品分配净尽定理,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经济总产出全部分给了劳动和资本这两个要素。Q是总产出,MPK是资本价格(利率),MPK*K就是资本在生产中的所得;类似的MPL*L是劳动力在生产中所得。Q=MPL*L+MPK*K,产出(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完全的分配给了劳动力和资本两个要素,没有剩余。瑞瑞爱吃桃2023-05-18 13:55:342
欧拉线 欧拉定理
不是,是OH:OG=1:2NerveM 2023-05-18 09:40:123
欧拉定理求3的406次方等于多少
根据欧拉定理,对于任意正整数a和m,若a和m互质,则有:a^φ(m) ≡ 1 (mod m)其中,φ(m)表示欧拉函数,表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中与m互质的数的个数。对于本题,由于3和10不互质(它们有公共的因子2和5),所以不能直接使用欧拉定理。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3^406的个位数是多少,就可以得到其关于10的余数。首先计算3^1, 3^2, 3^3, ..., 3^10,可以得到它们的个位数依次为:3, 9, 7, 1, 3, 9, 7, 1, 3, 9可以发现,它们的个位数循环出现,且循环节长度为4。也就是说:3^4 ≡ 1 (mod 10)因此,可以将指数406表示为4的倍数加上一个小于4的余数:406 = 4 × 101 + 2则:3^406 = (3^4)^101 × 3^2 ≡ 1^101 × 9 (mod 10) ≡ 9 (mod 10)因此,3的406次方对10取模的结果为9。LuckySXyd2023-05-18 09:40:121
欧拉定理是什么东西
欧拉定理 1、初等数论中的欧拉定理: 对于互质的整数a和n,有a^φ(n) ≡ 1 (mod n) 证明: 首先证明下面这个命题: 对于集合Zn={x1,x2,...,xφ(n)},其中xi(i=1,2,…φ(n))是不大于n且与n互素的数,即n的一个化简剩余系,或称简系,或称缩系),考虑集合S = {a*x1(mod n),a*x2(mod n),...,a*xφ(n)(mod n)} 则S = Zn 1) 由于a,n互质,xi也与n互质,则a*xi也一定于p互质,因此 任意xi,a*xi(mod n) 必然是Zn的一个元素 2) 对于Zn中两个元素xi和xj,如果xi ≠ xj 则a*xi(mod n) ≠ a*xi(mod n),这个由a、p互质和消去律可以得出。 所以,很明显,S=Zn 既然这样,那么 (a*x1 × a*x2×...×a*xφ(n))(mod n) = (a*x1(mod n) × a*x2(mod n) × ... × a*xφ(n)(mod n))(mod n) = (x1 × x2 × ... × xφ(n))(mod n) 考虑上面等式左边和右边 左边等于(a*(x1 × x2 × ... × xφ(n))) (mod n) 右边等于x1 × x2 × ... × xφ(n))(mod n) 而x1 × x2 × ... × xφ(n)(mod n)和n互质 根据消去律,可以从等式两边约去,就得到: a^φ(n) ≡ 1 (mod n) 推论:对于互质的数a、n,满足a^(φ(n)+1) ≡ a (mod n) 费马定理: a是不能被质数p整除的正整数,则有a^(p-1) ≡ 1 (mod p) 证明这个定理非常简单,由于φ(p) = p-1,代入欧拉定理即可证明。 同样有推论:对于不能被质数p整除的正整数a,有a^p ≡ a (mod p) 2、平面几何里的欧拉定理: (1) (Euler定理)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则d2=R2-2Rr. 证明:如右下图,O、I分别为⊿ABC的外心与内心. 连AI并延长交⊙O于点D,由AI平分ÐBAC,故D为弧BC的中点. 连DO并延长交⊙O于E,则DE为与BC垂直的⊙O的直径. 由圆幂定理知,R2-d2=(R+d)(R-d)=IA·ID.(作直线OI与⊙O交于两点,即可用证明) 但DB=DI(可连BI,证明ÐDBI=ÐDIB得), 故只需证2Rr=IA·DB,即2R∶DB=IA∶r 即可. 而这个比例式可由⊿AFI∽⊿EBD证得.故得R2-d2=2Rr,即证. (2)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中点分别为M、N,则:AB^2+BC^2+CD^2+DA^2=AC^2+BD^2+4MN^2. 证明:如右上图,连接BD、BM,由中线公式有AB^2+BC^2=2(BM^2+AM^2).DA^2+CD^2=2(DM^2+AM^2,又BM^2+DM^2=2(BN^2+MN^2),4AM^2=AC^2, 4BN^2=BD^2,故AB^2+BC^2+CD^2+DA^2=2(BM^2+DM^2)+4AM^2=4BN^2+4MN^2+4AM^2=AC^2+BD^2+4MN^2 注:当A、B、C、D为空间四点时,结论依然成立,且有AB^2+BC^2+CD^2+DA^2≥ AC^2+BD^2,此结论为第四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编辑本段]欧拉公式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 V+F-E=2 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 [编辑本段]认识欧拉 欧拉,瑞士数学家,13岁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著名数学家贝努利的精心指导.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在世时发表了700多篇论文。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整整用了47年。 欧拉著作惊人的高产并不是偶然的。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可以使他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盖上完成论文。即使在他双目失明后的17年间,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口述了好几本书和400余篇的论文。当他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计算要领后离开了人世。欧拉永远是我们可敬的老师。 欧拉研究论著几乎涉及到所有数学分支,对物理力学、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音乐都有研究!有许多公式、定理、解法、函数、方程、常数等是以欧拉名字命名的。欧拉写的数学教材在当时一直被当作标准教程。19世纪伟大的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曾说过“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欧拉还是数学符号发明者,他创设的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i,e,sin,cos,tg,Σ,f (x)等等,至今沿用。 欧拉不仅解决了彗星轨迹的计算问题,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完美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关系V+F-E=2,此式称为欧拉公式。V+F-E即欧拉示性数,已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那么什么是“拓扑学”? 欧拉是如何发现这个关系的?他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今天让我们沿着欧拉的足迹,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欣赏的态度探索这个公式...... [编辑本段]欧拉定理的意义 (1)数学规律: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特有的规律 (2)思想方法创新:定理发现证明过程中,观念上,假设它的表面是橡皮薄膜制成的,可随意拉伸;方法上将底面剪掉,化为平面图形(立体图→平面拉开图)。 (3)引入拓扑学:从立体图到拉开图,各面的形状、长度、距离、面积等与度量有关的量发生了变化,而顶点数,面数,棱数等不变。 定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新几何学领域:拓扑学。我们用一种可随意变形但不得撕破或粘连的材料(如橡皮波)做成的图形,拓扑学就是研究图形在这种变形过程中的不变的性质。 (4)提出多面体分类方法: 在欧拉公式中, f (p)=V+F-E 叫做欧拉示性数。欧拉定理告诉我们,简单多面体f (p)=2。 除简单多面体外,还有非简单多面体。例如,将长方体挖去一个洞,连结底面相应顶点得到的多面体。它的表面不能经过连续变形变为一个球面,而能变为一个环面。其欧拉示性数f (p)=16+16-32=0,即带一个洞的多面体的欧拉示性数为0。 (5)利用欧拉定理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正多面体只有5种? 足球与C60的关系?否有棱数为7的正多面体?等 [编辑本段]欧拉定理的证明 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 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 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E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 (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 (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 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 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 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 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Σα 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 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 Σα = [(n1-2)·180度+(n2-2)·180度+…+(nF-2) ·180度] = (n1+n2+…+nF -2F) ·180度 =(2E-2F) ·180度 = (E-F) ·360度 (1) 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 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角,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度,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度。 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 Σα = (V-n)·360度+(n-2)·180度+(n-2)·180度 =(V-2)·360度(2) 由(1)(2)得: (E-F) ·360度=(V-2)·360度 所以 V+F-E=2. 方法3 用拓朴学方法证明欧拉公式 图尝试一下用拓朴学方法证明关于多面体的面、棱、顶点数的欧拉公式。 欧拉公式:对于任意多面体(即各面都是平面多边形并且没有洞的立体),假设F,E和V分别表示面,棱(或边),角(或顶)的个数,那末 F-E+V=2。 证明 如图(图是立方体,但证明是一般的,是“拓朴”的): (1)把多面体(图中①)看成表面是薄橡皮的中空立体。 (2)去掉多面体的一个面,就可以完全拉开铺在平面上而得到一个平面中的直线形,像图中②的样子。假设F′,E′和V′分别表示这个平面图形的(简单)多边形、边和顶点的个数,我们只须证明F′-E′+V′=1。 (3)对于这个平面图形,进行三角形分割,也就是说,对于还不是三角形的多边形陆续引进对角线,一直到成为一些三角形为止,像图中③的样子。每引进一条对角线,F′和E′各增加1,而V′却不变,所以F′-E′+V′不变。因此当完全分割成三角形的时候,F′-E′+V′的值仍然没有变。有些三角形有一边或两边在平面图形的边界上。 (4)如果某一个三角形有一边在边界上,例如图④中的△ABC,去掉这个三角形的不属于其他三角形的边,即AC,这样也就去掉了△ABC。这样F′和E′各减去1而V′不变,所以F′-E′+V′也没有变。 (5)如果某一个三角形有二边在边界上,例如图⑤中的△DEF,去掉这个三角形的不属于其他三角形的边,即DF和EF,这样就去掉△DEF。这样F′减去1,E′减去2,V′减去1,因此F′-E′+V′仍没有变。 (6)这样继续进行,直到只剩下一个三角形为止,像图中⑥的样子。这时F′=1,E′=3,V′=3,因此F′-E′+V′=1-3+3=1。 (7)因为原来图形是连在一起的,中间引进的各种变化也不破坏这事实,因此最后图形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最后不会是分散在向外的几个三角形,像图中⑦那样。 (8)如果最后是像图中⑧的样子,我们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三角形,也就是去掉1个三角形,3个边和2个顶点。因此F′-E′+V′仍然没有变。 即F′-E′+V′=1 成立,于是欧拉公式: F-E+V=2 得证。 [编辑本段]欧拉定理的运用方法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 v-e+f=2-2p 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 (5) 多边形 设一个二维几何图形的顶点数为V,划分区域数为Ar,一笔画笔数为B,则有: V+Ar-B=1 (如:矩形加上两条对角线所组成的图形,V=5,Ar=4,B=8) (6). 欧拉定理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它的外心Circumcenter、重心Gravity、九点圆圆心Nine-point-center、垂心Orthocenter共线。 其实欧拉公式是有很多的,上面仅是几个常用的。 [编辑本段]使用欧拉定理计算足球五边形和六边形数 问:足球表面由五边型和六边型的皮革拼成,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五边型和六边型? 答:足球是多面体,满足欧拉公式F-E+V=2,其中F,E,V分别表示面,棱,顶点的个数 设足球表面正五边形(黑皮子)和正六边形(白皮子)的面各有x个和y个,那么 面数F=x+y 棱数E=(5x+6y)/2(每条棱由一块黑皮子和一块白皮子共用) 顶点数V=(5x+6y)/3(每个顶点由三块皮子共用) 由欧拉公式,x+y-(5x+6y)/2+(5x+6y)/3=2, 解得x=12。所以,共有12块黑皮子 所以,黑皮子一共有12×5=60条棱,这60条棱都是与白皮子缝合在一起的 对于白皮子来说: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 所以白皮子所有边的一半是与黑皮子缝合在一起的 那么白皮子就应该一共有60×2=120条边,120÷6=20 所以共有20块白皮子 (或者,每一个六边形的六条边都与其它的三个六边形的三条边和三个五边形的三条边连接;每一个五边形的五条边都与其它的五个六边形的五条边连接 所以,五边形的个数x=3y/5。 之前求得x=12,所以y=20) 经济学中的“欧拉定理” 在西方经济学里,产量和生产要素L、K的关系表述为Q=Q(L,K),如果具体的函数形式是一次齐次的,那么就有:Q=L(ðQ/ðL)+K(ðQ/ðK),换句话说,产品分配净尽取决于Q能否表示为一个一次齐次函数形式。 因为ðQ/ðL=MPL=w/P被视为劳动对产量的贡献,ðQ/ðK=MPK=r/P被视为资本对产量的贡献,因此,此式被解释为“产品分配净尽定理”,也就是所有产品都被所有的要素恰好分配完而没有剩余。因为形式上符合数学欧拉定理,所以称为欧拉定理。 【同余理论中的"欧拉定理"】 设a,m∈N,(a,m)=1,则a^(f(m))≡1(mod m) (注:f(m)指模m的简系个数) [编辑本段]欧拉公式 在数学历史上有很多公式都是欧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发现的,它们都叫做欧拉公式,它们分散在各个数学分支之中。 1、复变函数论里的欧拉公式: e^ix=cosx+isinx,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 它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将公式里的x换成-x,得到: e^-ix=cosx-isinx,然后采用两式相加减的方法得到: sinx=(e^ix-e^-ix)/(2i),cosx=(e^ix+e^-ix)/2. 这两个也叫做欧拉公式。将e^ix=cosx+isinx中的x取作∏就得到: e^i∏+1=0. 这个恒等式也叫做欧拉公式,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学联系到了一起:两个超越数: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两个单位:虚数单位i和自然数的单位1,以及数学里常见的0。数学家们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我们只能看它而不能理解它。 2、拓扑学里的欧拉公式: V+F-E=X(P),V是多面体P的顶点个数,F是多面体P的面数,E是多面体P的棱的条数,X(P)是多面体P的欧拉示性数。 如果P可以同胚于一个球面(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能吹胀成一个球面),那么X(P)=2,如果P同胚于一个接有h个环柄的球面,那么X(P)=2-2h。 X(P)叫做P的拓扑不变量,是拓扑学研究的范围。 3、初等数论里的欧拉公式: 欧拉φ函数:φ(n)是所有小于n的正整数里,和n互素的整数的个数。n是一个正整数。 欧拉证明了下面这个式子: 如果n的标准素因子分解式是p1^a1*p2^a2*……*pm*am,其中众pj(j=1,2,……,m)都是素数,而且两两不等。则有 φ(n)=n(1-1/p1)(1-1/p2)……(1-1/pm) 利用容斥原理可以证明它。 定理:正整数a与n互质,则a^φ(n)除以n余1 证明:设集合{A1,A2,...,Am}为模n的一个缩系(若整数A1,A2,...,Am模n分别对应0,1,2,...,n-1中所有m个与n互素的自然数,则称集合{A1,A2,...,Am}为模n的一个缩系) 则{a A1,a A2,...,a Am}也是模n的一个缩系(如果a Ax与a Ay (x不等于y)除以n余数相同,则a(Ax-Ay)是n的倍数,这显然不可能) 即A1*A2*A3*……Am≡aA1*aA2*……aAm(mod n) (这里m=φ(n)) 两边约去A1*A2*A3*……Am即得1≡a^φ(n)(mod n)左迁2023-05-18 09:40:112
欧拉定理是什么东西
1、初等数论中的欧拉定理: 对于互质的整数a和n,有a^φ(n) ≡ 1 (mod n)证明:首先证明下面这个命题:对于集合Zn={x1,x2,...,xφ(n)},其中xi(i=1,2,…φ(n))是不大于n且与n互素的数,即n的一个化简剩余系,或称简系,或称缩系),考虑集合S = {a*x1(mod n),a*x2(mod n),...,a*xφ(n)(mod n)}则S = Zn1) 由于a,n互质,xi也与n互质,则a*xi也一定于p互质,因此任意xi,a*xi(mod n) 必然是Zn的一个元素2) 对于Zn中两个元素xi和xj,如果xi ≠ xj则a*xi(mod n) ≠ a*xi(mod n),这个由a、p互质和消去律可以得出。所以,很明显,S=Zn既然这样,那么(a*x1 × a*x2×...×a*xφ(n))(mod n)= (a*x1(mod n) × a*x2(mod n) × ... × a*xφ(n)(mod n))(mod n)= (x1 × x2 × ... × xφ(n))(mod n)考虑上面等式左边和右边左边等于(a*(x1 × x2 × ... × xφ(n))) (mod n)右边等于x1 × x2 × ... × xφ(n))(mod n)而x1 × x2 × ... × xφ(n)(mod n)和n互质根据消去律,可以从等式两边约去,就得到:a^φ(n) ≡ 1 (mod n)推论:对于互质的数a、n,满足a^(φ(n)+1) ≡ a (mod n)费马定理:a是不能被质数p整除的正整数,则有a^(p-1) ≡ 1 (mod p)证明这个定理非常简单,由于φ(p) = p-1,代入欧拉定理即可证明。同样有推论:对于不能被质数p整除的正整数a,有a^p ≡ a (mod p) 2、平面几何里的欧拉定理: (1) (Euler定理)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内切圆半径为r,外心与内心的距离为d,则d2=R2-2Rr.证明:如右下图,O、I分别为⊿ABC的外心与内心.连AI并延长交⊙O于点D,由AI平分ÐBAC,故D为弧BC的中点.连DO并延长交⊙O于E,则DE为与BC垂直的⊙O的直径.由圆幂定理知,R2-d2=(R+d)(R-d)=IA·ID.(作直线OI与⊙O交于两点,即可用证明)但DB=DI(可连BI,证明ÐDBI=ÐDIB得),故只需证2Rr=IA·DB,即2R∶DB=IA∶r 即可.而这个比例式可由⊿AFI∽⊿EBD证得.故得R2-d2=2Rr,即证.(2)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中点分别为M、N,则:AB^2+BC^2+CD^2+DA^2=AC^2+BD^2+4MN^2.证明:如右上图,连接BD、BM,由中线公式有AB^2+BC^2=2(BM^2+AM^2).DA^2+CD^2=2(DM^2+AM^2,又BM^2+DM^2=2(BN^2+MN^2),4AM^2=AC^2, 4BN^2=BD^2,故AB^2+BC^2+CD^2+DA^2=2(BM^2+DM^2)+4AM^2=4BN^2+4MN^2+4AM^2=AC^2+BD^2+4MN^2注:当A、B、C、D为空间四点时,结论依然成立,且有AB^2+BC^2+CD^2+DA^2≥ AC^2+BD^2,此结论为第四届美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FinCloud2023-05-18 09:40:111
欧拉定理是什么,
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欧拉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kikcik2023-05-18 09:40:111
欧拉定理公式
欧拉定理公式:e^(ix)=cosx+isinx。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欧拉定理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特有的规律。定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新几何学领域:拓扑学,即用一种可随意变形但不得撕破或粘连的材料做成图形,并研究在这种变形过程中不变的性质。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5-18 09:40:111
什么是欧拉定理?
复变函数论里的欧拉公式定理内容e^ix=cosx+isinxe是自然对数的底,i是虚数单位。它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公式里的x换成-x,得到:e^-ix=cosx-isinx,然后采用两式相加减的方法得到:sinx=(e^ix-e^-ix)/(2i),cosx=(e^ix+e^-ix)/2.这两个也叫做欧拉公式。“上帝创造的公式”将e^ix=cosx+isinx中的x取作∏就得到:e^i∏+1=0.这个恒等式也叫做欧拉公式,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学联系到了一起:两个超越数: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两个单位:虚数单位i和自然数的单位1,以及数学里常见的0。数学家们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我们只能看它而不能理解它。大鱼炖火锅2023-05-18 09:40:111
欧拉定理的证明
欧拉定理是指互质且大于1的两个正整数a与n存在如下关系:(a^F(n)) % n = 1, 其中F(n)为欧拉函数。 设[1, n]内与n互质的数集为X,每个元素为x, 设f=F(n),则X的元素个数为f 设R=(a^f) % n,因为a与n互质,所以a^f与n互质,所以R属于[1, n) 根据 定理 ,a*1, a*2, ..., a*n为n的一个完全剩余系,因此,对任意两个不同的x元素, 其 (a*x) % n 也不同。 因为a与x都与n互质,所以a*x与n互质,根据 定理 , (a*x)%n 与 n 互质。 综上所述,(a*x) % n 是[1, n)范围内 f 个两两不同且均与n互质的数,因此它们就是数集X,即: ((a*x1) % n) * ..... * ((a*xf) % n) = x1* .... *xf 两边均对n取模,则( ((a*x1) % n) * ..... * ((a*xf) % n) ) % n= (x1* .... *xf) % n ,设为k 根据模的乘积 定理 ,即 ( (a*x1) * ..... *(a*xf) ) % n = k 即 ( (a^f) * (x1* .... *xf) ) % n = k 再次运用模的乘积定理,即( ( (a^f) % n) * ((x1* .... *xf)%n) ) % n = k ,即(R*k)%n=k 因为x与n互质,所以(x1* .... *xf)与n互质,所以k与n互质,根据完全剩余系定理,1*k, 2*k, ... , n*k 是n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因为R属于[1, n), 且当R=1时,(R*k)%n=k%n=k, 所以当R不等于1时,根据完全剩余系互不相等,则(R*k)%n不等于k,这与(R*k)%n=k矛盾,因此R不等于1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R=1,证明完毕。 欧拉定理及其证明_ymzqwq的博客-CSDN博客_欧拉定理证明 https://blog.csdn.net/ymzqwq/article/details/96269772 浅谈欧拉定理的证明 - _王小呆 - 博客园 (cnblogs.com) https://www.cnblogs.com/wangxiaodai/p/9758242.html RSA算法原理 - 知乎 (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249182#:~:text=RSA%E7%AE%97%E6%B3%95%E5%8E%9F%E7%90%86%201%20%EF%BC%881%EF%BC%89%E4%B9%99%E6%96%B9%E7%94%9F%E6%88%90%E4%B8%A4%E6%8A%8A%E5%AF%86%E9%92%A5%20%28%E5%85%AC%E9%92%A5%E5%92%8C%E7%A7%81%E9%92%A5%29%E3%80%82...,2%20%EF%BC%882%EF%BC%89%E7%94%B2%E6%96%B9%E8%8E%B7%E5%8F%96%E4%B9%99%E6%96%B9%E7%9A%84%E5%85%AC%E9%92%A5%EF%BC%8C%E7%84%B6%E5%90%8E%E7%94%A8%E5%AE%83%E5%AF%B9%E4%BF%A1%E6%81%AF%E5%8A%A0%E5%AF%86%E3%80%82%203%20%EF%BC%883%EF%BC%89%E4%B9%99%E6%96%B9%E5%BE%97%E5%88%B0%E5%8A%A0%E5%AF%86%E5%90%8E%E7%9A%84%E4%BF%A1%E6%81%AF%EF%BC%8C%E7%94%A8%E7%A7%81%E9%92%A5%E8%A7%A3%E5%AF%86%E3%80%82北营2023-05-18 09:40:111
数学上三角形的欧拉定理如何证明?
欧拉公式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V+F-E=2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公式描述了简单多面体顶点数、面数、棱数特有的规律。证明方法:方法1:(利用几何画板)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V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条棱。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2。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方法2: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α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α=[(n1-2)·1800+(n2-2)·1800+…+(nF-2)·1800]=(n1+n2+…+nF-2F)·1800=(2E-2F)·1800=(E-F)·3600(1)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0,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0,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0。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α=(V-n)·3600+(n-2)·1800+(n-2)·1800=(V-2)·3600.(2)由(1)(2)得:(E-F)·3600=(V-2)·3600所以V+F-E=2.肖振2023-05-18 09:40:111
欧拉定理的莱昂哈德·欧拉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13岁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著名数学家贝努利的精心指导.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在世时发表了700多篇论文。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整整用了47年。 欧拉著作惊人的高产并不是偶然的。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可以使他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盖上完成论文。即使在他双目失明后的17年间,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口述了好几本书和400余篇的论文。当他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计算要领后离开了人世。欧拉永远是我们可敬的老师。 欧拉研究论著几乎涉及到所有数学分支,对物理力学、天文学、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音乐都有研究!有许多公式、定理、解法、函数、方程、常数等是以欧拉名字命名的。欧拉写的数学教材在当时一直被当作标准教程。19世纪伟大的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曾说过“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欧拉还是数学符号发明者,他创设的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i,e,sin,cos,tg,Σ,f (x)等等,至今沿用。 欧拉不仅解决了彗星轨迹的计算问题,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地问题。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完美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关系V+F-E=2,此式称为欧拉公式。V+F-E即欧拉示性数,已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真颛2023-05-18 09:40:111
平面 欧拉定理
对的可以想象把一个多面体压到一个平面上啊~~~望采纳~~~mlhxueli 2023-05-18 09:40:112
欧拉定理的证明应用
逐步减少多面体的棱数,分析V+F-E先以简单的四面体ABCD为例分析证法。去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四面体顶点数V、棱数E与剩下的面数F1变形后都没有变。因此,要研究V、E和F关系,只需去掉一个面变为平面图形,证V+F1-E=11.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面,V+F1-E不变。依次去掉所有的面,变为“树枝形”。2.从剩下的树枝形中,每去掉一条棱,就减少一个顶点,V+F1-E不变,直至只剩下一个点。以上过程V+F1-E不变,V+F1-E=1,所以加上去掉的一个面,V+F-E =2。对任意的简单多面体,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只剩下一条线段。因此公式对任意简单多面体都是正确的。计算多面体各面内角和设多面体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剪掉一个面,使它变为平面图形(拉开图),求所有面内角总和Σα一方面,在原图中利用各面求内角总和。设有F个面,各面的边数为n1,n2,…,nF,各面内角总和为:Σα = [(n1-2)·180度+(n2-2)·180度+…+(nF-2) ·180度]= (n1+n2+…+nF -2F) ·180度=(2E-2F) ·180度 = (E-F) ·360度 (1)另一方面,在拉开图中利用顶点求内角总和。设剪去的一个面为n边形,其内角和为(n-2)·180角,则所有V个顶点中,有n个顶点在边上,V-n个顶点在中间。中间V-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为(V-n)·360度,边上的n个顶点处的内角和(n-2)·180度。所以,多面体各面的内角总和:Σα = (V-n)·360度+(n-2)·180度+(n-2)·180度=(V-2)·360度(2)由(1)(2)得:(E-F) ·360度=(V-2)·360度所以 V+F-E=2.用拓扑学方法证明尝试一下用拓扑学方法证明关于多面体的面、棱、顶点数的欧拉公式。欧拉公式:对于任意多面体(即各面都是平面多边形并且没有洞的立体),假设F,E和V分别表示面,棱(或边),角(或顶)的个数,那末F-E+V=2。证明 如图(图是立方体,但证明是一般的,是“拓朴”的):1.把多面体(图中①)看成表面是薄橡皮的中空立体。2.去掉多面体的一个面,就可以完全拉开铺在平面上而得到一个平面中的直线形,像图中②的样子。假设F′,E′和V′分别表示这个平面图形的(简单)多边形、边和顶点的个数,我们只须证明F′-E′+V′=1。3.对于这个平面图形,进行三角形分割,也就是说,对于还不是三角形的多边形陆续引进对角线,一直到成为一些三角形为止,像图中③的样子。每引进一条对角线,F′和E′各增加1,而V′却不变,所以F′-E′+V′不变。因此当完全分割成三角形的时候,F′-E′+V′的值仍然没有变。有些三角形有一边或两边在平面图形的边界上。4.如果某一个三角形有一边在边界上,例如图④中的△ABC,去掉这个三角形的不属于其他三角形的边,即AC,这样也就去掉了△ABC。这样F′和E′各减去1而V′不变,所以F′-E′+V′也没有变。5.如果某一个三角形有二边在边界上,例如图⑤中的△DEF,去掉这个三角形的不属于其他三角形的边,即DF和EF,这样就去掉△DEF。这样F′减去1,E′减去2,V′减去1,因此F′-E′+V′仍没有变。6.这样继续进行,直到只剩下一个三角形为止,像图中⑥的样子。这时F′=1,E′=3,V′=3,因此F′-E′+V′=1-3+3=1。7.因为原来图形是连在一起的,中间引进的各种变化也不破坏这事实,因此最后图形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最后不会是分散在向外的几个三角形,像图中⑦那样。8.如果最后是像图中⑧的样子,我们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三角形,也就是去掉1个三角形,3个边和2个顶点。因此F′-E′+V′仍然没有变。即F′-E′+V′=1成立,于是欧拉公式:F-E+V=2 得证。 例:足球表面由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皮革拼成,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五边形和六边形?答:足球是多面体,满足欧拉公式F-E+V=2,其中F,E,V分别表示面,棱,顶点的个数设足球表面正五边形(黑皮子)和正六边形(白皮子)的面各有x个和y个,那么面数F=x+y棱数E=(5x+6y)/2(每条棱由两块皮子共用)顶点数V=(5x+6y)/3(每个顶点由三块皮子共用)由欧拉公式,x+y-(5x+6y)/2+(5x+6y)/3=2,解得x=12。所以,共有12块黑皮子所以,黑皮子一共有12×5=60条棱,这60条棱都是与白皮子缝合在一起的对于白皮子来说:每块白色皮子的6条边中,有3条边与黑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另3条边则与其它白色皮子的边缝在一起。所以白皮子所有边的一半是与黑皮子缝合在一起的那么白皮子就应该一共有60×2=120条边,120÷6=20所以共有20块白皮子(或者,每一个六边形的六条边都与其它的三个六边形的三条边和三个五边形的三条边连接;每一个五边形的五条边都与其它的五个六边形的五条边连接所以,五边形的个数x=3y/5。之前求得x=12,所以y=20)水元素sl2023-05-18 09:40:111
欧拉定理是什么东西?
在数学及许多分支中都可以见到很多以欧拉命名的常数、公式和定理。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欧拉定理得名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该定理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多面体欧拉定理(在一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另有欧拉公式。内容在数论中,欧拉定理,(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欧拉定理表明,若n,a为正整数,且n,a互质,则:欧拉定理折叠 证明将1~n中与n互质的数按顺序排布:x1,x2……xφ(n) (显然,共有φ(n)个数)我们考虑这么一些数:m1=a*x1;m2=a*x2;m3=a*x3……mφ(n)=a*xφ(n)1)这些数中的任意两个都不模n同余,因为如果有mS≡mR (mod n) (这里假定mS更大一些),就有:mS-mR=a(xS-xR)=qn,即n能整除a(xS-xR)。但是a与n互质,a与n的最大公因子是1,而xS-xR<n,因而左式不可能被n整除。也就是说这些数中的任意两个都不模n同余,φ(n)个数有φ(n)种余数。2)这些数除n的余数都与n互质,因为如果余数与n有公因子r,那么a*xi=pn+qr=r(……),a*xi与n不互质,而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些数除n的余数,都在x1,x2,x3……xφ(n)中,因为这是1~n中与n互质的所有数,而余数又小于n.由1)和2)可知,数m1,m2,m3……mφ(n)(如果将其次序重新排列)必须相应地同余于x1,x2,x3……xφ(n).故得出:m1*m2*m3……mφ(n)≡x1*x2*x3……xφ(n) (mod n)或者说a^[φ(n)]*(x1*x2*x3……xφ(n))≡x1*x2*x3……xφ(n)或者为了方便:K{a^[φ(n)]-1}≡0 ( mod n ) 这里K=x1*x2*x3……xφ(n)。可知K{a^[φ(n)]-1}被n整除。但K中的因子x1,x2……都与n互质,所以K与n互质。那么a^[φ(n)]-1必须能被n整除,即a^[φ(n)]-1≡0 (mod n),即a^[φ(n)]≡1 (mod n),得证。费马小定理:a是不能被质数p整除的正整数,则有a^(p-1) ≡ 1 (mod p)证明这个定理非常简单,由于p是质数,所以有φ(p) = p-1,代入欧拉定理即可证明。推论:对于任意正整数a,有a^p ≡ a (mod p),因为a能被p整除时结论显然成立。折叠 应用首先看一个基本的例子。令a = 3,n = 5,这两个数是互素的。比5小的正整数中与5互素的数有1、2、3和4,所以φ(5)=4(详情见[欧拉函数])。计算:a^{φ(n)} = 3^4 =81,而81= 80 + 1 Ξ 1 (mod 5)。与定理结果相符。这个定理可以用来简化幂的模运算。比如计算7^{222}的个位数,实际是求7^{222}被10除的余数。7和10[[互素]],且φ(10)=4。由欧拉定理知7^4Ξ1(mod 10)。所以7^{222}=(7^4)^55*(7^2)Ξ1^{55}*7^2Ξ49Ξ9 (mod 10)。u投在线2023-05-18 09:40:011
数学上的欧拉定理是什么?谢谢
欧拉定理(1)背景:欧拉公式的背后是一门新的几何学,这种新的几何学只研究图形各部分位置的相对次序,而不考虑图形尺寸大小,这就是由莱布尼兹和欧拉共同奠基的“橡皮膜上的几何学”(位置几何学),如今这门学科已经发展成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拓扑学。(2)历史:有关凸多面体最有趣的定理之一是欧拉公式“V-E+F=2”,其实大约在1635年笛卡尔就早已发现了它。欧拉在1750年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公式,并于1752年发表了它。由于笛卡尔的研究到1860年才被人们发现,所以这个定理就称为欧拉公式而不是笛卡尔公式。欧拉,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欧拉在数学上的建树很多,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答开创了图论的研究。欧拉还发现,不论什么形状的凸多面体,其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总有V-E+F=2这个关系。V-E+F 被称为欧拉示性数,成为拓扑学的基础概念。以欧拉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在数学书籍中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他还在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欧拉还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等。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欧拉公式有4条 (1)分式: a^r/(a-b)(a-c)+b^r/(b-c)(b-a)+c^r/(c-a)(c-b) 当r=0,1时式子的值为0 当r=2时值为1 当r=3时值为a+b+c (2)复数 由e^iθ=cosθ+isinθ,得到: sinθ=(e^iθ-e^-iθ)/2i cosθ=(e^iθ+e^-iθ)/2 (3)三角形 设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d为外心到内心的距离,则: d^2=R^2-2Rr (4)多面体 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是面数,则 v-e+f=2-2p p为欧拉示性数,例如 p=0 的多面体叫第零类多面体 p=1 的多面体叫第一类多面体北境漫步2023-05-18 09:40:001
欧拉定理是什么 欧拉定理的简述
1、在数论中,欧拉定理(Euler Theorem,也称费马-欧拉定理或欧拉函数定理)是一个关于同余的性质。复数中的欧拉定理也称为欧拉公式,被认为是数学世界中最美妙的定理之一。 2、欧拉定理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推广。此外还有平面几何中的欧拉定理、多面体欧拉定理(在一凸多面体中,顶点数-棱边数+面数=2,即V-E+F=2)。西方经济学中欧拉定理又称为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长期中规模收益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另有欧拉公式。可桃可挑2023-05-18 09:3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