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三分之一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

设在普通公路行驶的时间为X,普通公路的长度为Y则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为2.2-X普通公路的长度行驶时间×行驶速度,即:Y=60X .........................①高速公路的长度=行驶时间×行驶速度=(2.2-X)×100=100(2.2-X)高速公路的长度(占全长三分之二)=普通公路的长度(占全长三分之一)×2,则有:2Y=100(2.2-X) ............②由①和②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Y=60X .........................①2Y=100(2.2-X) ............②解得:X=1小时Y=60公里则高速公路的长度=2Y=120公里普通公路行驶时间为1小时,长度为60公里;高速公路的行驶时间为1.2小时,长度为120公里。
bikbok2023-07-06 08:13:004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五分之一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

设A地到B地距离为x千米那么普通公路为(1/5)x千米高速公路为(1-1/5)x=(4/5)x千米∴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得:[(1/5)x]/60 +[(1-1/5)x]/100=2.210[(1/5)x] +6[(1-1/5)x]=13202x+(24/5)x=1320(34/5)x=1320x=1320÷(34/5)x=1320×5/34x=3300/17
meira2023-07-06 08:13:002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 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60km

解:(答案不唯一),问题: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各为多少km?设普通公路长为xkm,高速公路长为ykm,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普通公路长为60km,高速公路长为120km。
凡尘2023-07-06 08:12:591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3分之一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

解:设公路总里程为x,则普通公路里程为x/3,高速为2x/3;(x/3)/60+(2x/3)/100=2.2解得x=180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6 08:12:583

根据以下信息,就该汽车行使的“路程”和“时间”,提出一个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 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前三分之一段路程设为x,后面设为y. 2x=y x/60 + y/100 = 2.2代入得 50x + 60x = 2.2* 3000= 660, 得 110x = 6600, x= 60公里。答案是 路程前段60公里,后段120公里。 前段行驶时间为1小时,后段时间1.2公里。好多年不做题,想了半天。。。。。
此后故乡只2023-07-06 08:12:581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1/3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

设AB两地的距离(路程)为y千米,在普通公路上行驶了x小时.则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2.2-x小时.前三分之一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推出高速公路占全程的三分之二,即是普通公路的2倍.y=60x+100(2.2-x) (1)100(2.2-x)=2*60x (2)(2)220-100x=120x220=220xx=1 代入1式y=60+100(2.2-1)y=60+120y=180
陶小凡2023-07-06 08:12:582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三分之一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

设在普通公路行驶的时间为X,普通公路的长度为Y则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为2.2-X普通公路的长度行驶时间×行驶速度,即:Y=60X .........................①高速公路的长度=行驶时间×行驶速度=(2.2-X)×100=100(2.2-X)高速公路的长度(占全长三分之二)=普通公路的长度(占全长三分之一)×2,则有:2Y=100(2.2-X) ............②由①和②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Y=60X .........................①2Y=100(2.2-X) ............②解得:X=1小时Y=60公里则高速公路的长度=2Y=120公里普通公路行驶时间为1小时,长度为60公里;高速公路的行驶时间为1.2小时,长度为120公里。
FinCloud2023-07-06 08:12:574

一辆汽车从A驶向B,前面一段是普通公路

可桃可挑2023-07-06 08:12:572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三分之一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60

我也很想知道啊!
北有云溪2023-07-06 08:12:577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三分之一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

自己想,笨蛋
左迁2023-07-06 08:12:562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1/3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60km

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设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x,那么有:x/(3*60)+2x/(3*100)=2.2x/180+x/150=2.2330x=59400x=180(km)即,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80公里。
瑞瑞爱吃桃2023-07-06 08:12:561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 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60km

解:问题: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各为多少千米? 设普通公路长为xkm,高速公路为ykm,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普通公路长为60km,高速公路长为120km。(答案不唯一)
拌三丝2023-07-06 08:12:561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面是一段普通公路,其余路段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长60km,已知汽车在

解:设普通路段用时X小时,高速路段用时Y小时100Y-60X=60 (1)X+Y=3 (2)变化2式:Y=3-X 导入方程式1 解得X=
铁血嘟嘟2023-07-06 08:12:542

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又从b地沿路返回a地共用7.5小时去时每小时行70千米返回时

设ab两地距离x千米. x÷20+x÷30=7.5 60×(x÷20+x÷30)=60×7.5 3x+2x=450 x=90 答:ab两地距离90千米.
黑桃花2023-07-06 08:12:541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三分之一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

北境漫步2023-07-06 08:12:542

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1小时后走了全程的5分之一。然后再走了6千米,这时所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比是3:7

设总路程为S,则1/5*S+6=3/10*S,解得S=60(KM),故剩余路程=60-(1/5*60+6)=42(KM)答:还要走42千米才到乙地。
kikcik2023-07-06 08:12:526

三条公路之间有一块三角形空地ABC,现要在这块三角形空地上铺设草坪,已知公路AC与AB的夹角

在三角形ABC中,,CD是边AB的高,,且角BAC=60所以AC=2AD 设AD=x 所以AC=2x所以AC^2=AD^2+200^2求得x=200/根号3 所以AD=200/根号3 AC=400根号3因为BC^2=BD^2+CD^2所以BD=20根号3所以AB=260根号3/3所以三角形面积=AB*CD/2=26000根号3/3
善士六合2023-07-06 08:12:431

要在公路中间的一块三角形空地上种草坪。1平方米草坪的价格是12元。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元?

s=ah除以276乘12=912(元)=9.5乘16除以2=152除以2=76(平方米) 答:中这篇草坪需要912元。
u投在线2023-07-06 08:12:412

在路边有一块三角形空地如图初一平方米的草坪需十六元铺满这块空地需要多少元

12乘4.5除2乘18=540除2乘16=270乘16=4320(元)答:需要4320元。
FinCloud2023-07-06 08:12:411

要在公路中间的一块三角形空地(见下图)

要在公路中间的一块三角形空地(见下图)如下:普通学生思路:由“1m^2(平方米)”可知先求三角形草坪面积。底×高÷2=三角形面积列式:16×9.5÷2=76(平方米)问题求的是总价。其中单价是12元,数量是76平方米。根据公式:单价×数量=总价列式:12×76=912(元)后进生策略:方法同上。答案:16×9.5÷2=76(平方米)12×76=912(元)答:种这片草坪需要912元。西方数学简史: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而东西方文化也采用了不同的角度,欧洲文明发展出来几何学,而中国则发展出算术。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中国的算筹),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件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也了解如何去数抽象概念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更进一步则需要写作或其他可记录数字的系统,如符木或于印加人使用的奇普。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各异的记数系统。古时,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研究天文,土地粮食作物的合理分配,税务和贸易等相关的计算。数学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西欧从古希腊到16世纪经过文艺复兴时代,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但尚未出现极限的概念。17世纪在欧洲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中,结合了几何精密思想的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领域也开始慢慢发展。
Ntou1232023-07-06 08:12:301

香格里拉江克路是什么意思

香格里拉的一条路叫江克路。香格里拉(Shangri-la),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地。香格里拉市总面积11613km2,辖7乡4镇(2021年3月)。
拌三丝2023-07-06 08:12:151

初中的物理电学的电功率公式有哪些?什么是纯电阻电路?

Jm-R2023-07-06 08:08:342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那些是普适公式那些是用于纯电阻电路的

R(电阻)=U(电压)除以I(电流)
真颛2023-07-06 08:08:258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那些是普适公式那些是用于纯电阻电路的

普适公式有:W=Pt=UIt=UQ,P=W/t=UI,Q=I2Rt;欧姆定律及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公式都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I=U/R,W=I2Rt=(U2/R)t,P=I2R=U2/R,等等.
墨然殇2023-07-06 08:08:231

初中物理电学的计算题怎么分析电路,该怎么判断用哪一个公式,简便方法!

根据已知量,判断啦
可桃可挑2023-07-06 08:07:335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那些是普适公式那些是用于纯电阻电路的

普适公式有:W=Pt=UIt=UQ,P=W/t=UI,Q=I2Rt;欧姆定律及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公式都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I=U/R,W=I2Rt=(U2/R)t,P=I2R=U2/R,等等.
豆豆staR2023-07-06 08:07:211

翻译成英语 杭州市文三路252号伟星大厦12楼D座

252, No. 3 Road, Hangzhou, Wen Wei Xing Building, 12th Floor, Block D
左迁2023-07-06 08:05:0915

北京北路122号建设大厦用英文怎么翻译

Construction Building, No. 122 North Road, Beijing
豆豆staR2023-07-06 08:05:043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重要?

有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重要?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也是很多人都会思考和遇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曾有过一个梦想----走出家门,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古训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蕴含着这样的情怀。人类本来就是地球家族中的一员,与大自然之间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唇齿相依。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面向大海的春暖花开、流光溢彩的辉煌都市……能够“行万里路”,去游历自然天成的景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是一件惬意的事。然而,世界之大,风景万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的徐霞客倾其一生行游天下,所到之处也不过是博大世界的冰山一角。今天,“日行千里”虽已成为可能,一个人想要阅尽天下美景却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而“读万卷书”恰恰可以弥补了我们的部分缺憾。分享个人的经历和体会:“读书”给了她一双翅膀,让女儿学会飞翔我女儿自小就喜欢读书,刚识字不多时就喜欢,先看图画书,逐渐升级为字多的书,书店是她们最爱去的地方,再后来,就是看动漫、看游戏书,当年最流行的动漫、游戏都让她们读遍了。记得她们上初中时迷恋上NDSL游戏机,先生许诺只要考个全班第一就可实现愿望。有目标自然就有动力,人家真给你抱回个全班第一哦……再后来是各类小说,青春小说、古典小说、外国小说,女儿初中二年级时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写的文章让我们都有些吃惊,优美的文笔、巧妙的构思都是我未曾启及的。行万里路,让女儿看到世界我和先生都是爱玩的人,年轻时每逢周末必去找些玩的地方,女儿出生后更是如此。工厂附近的水海子是我们常去的地方,骑上自行车,带上女儿,钓鱼、划船、摘花,留下了女儿快乐的足迹。周末先生他们的业余球队常常踢足球,我和女儿就成了他们的忠实观众,追随他们四处转战……再后来家里有了汽车,走的地方更多了,昆明周边、省内地州,省外城市,探亲访友,赏风景名胜……后来,女儿们的求学之路全靠自己,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教育,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女儿不断成长……如今,与女儿交流的感觉真好,她们带给我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教我玩各种新鲜时尚的东西,博客、QQ、微博、微信等等都是从她们那里学来。我们有很多谈论的话题,像朋友一样沟通,我也获得很多启发与感悟,为了跟上女儿的脚步,我还得不断地学习,与女儿一同成长。一直觉得,读书是一种能力,它为你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户,把书读厚是一种积累、再把书读薄是一种能力。常与女儿共勉: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世界奇妙和人文之美,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体验大千世界美好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本最生动、最鲜活的书籍,足够我们细细地阅读一辈子。所以,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来说,“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都很重要,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墨然殇2023-07-06 07:59:16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到时候打电话给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去
余辉2023-07-06 07:59:168

如果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只能选一样,你如何选择?

我会选择读万卷书,因为读书可以修身养性。
韦斯特兰2023-07-06 07:59:11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哪个更重要

我觉得都很重要,要说哪个更重要,还是万里路吧。不是有句老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ardim2023-07-06 07:59:102

“行万里路”更重于“读万卷书”的论据都有什么?

我不想复制那些没用的东西给你简单点吧 孔子当年游学 就是个很好的论据
kikcik2023-07-06 07:59:104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是孙中山和谁对的对联

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狂生妄敢称兄弟 张之洞
mlhxueli 2023-07-06 07:59:092

作文:利用暑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你暑假里都读过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英国学者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读书则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新知识的方法。在读书过程中,有“甘”有“苦”,其中的滋味,却需要亲自体会。 读书,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金钱买不到亲情,买不到纯真的友谊,还有宝贵的生命。书就不同了,它像一位知深的老者,教会你如何待人处事,这样,亲情,友谊与生命将与你共存之,让你享受人间的无穷乐趣。如果说字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辅导老师,那么书就是生活的伴侣是与你诉说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书,是一种信念。 周恩来小时候,校长问他为什么读书?他洪亮地答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就是靠着信念,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领导人民走向了解放、致富、和平的道理。周恩来总理则是抱着一种信念,所以我们只要肯下决心,我们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漫漫的而又是短暂的,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你将不再虚度光阴,生命将会充实美满。最后一段: 让我们一起,踏着前人的足迹,好好读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此后故乡只2023-07-06 07:59:081

是读万卷书胜于行千里路,还是行千里路胜于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胜于读万卷书,。因为读书只是继承他人的知识,毕竟不是自己亲身体会,度其中的含义和理解也不会怎么深刻。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逐步的积累和生发出对各种事物的的感情,会更好的增强对事物的理解,获得更多的知识、。
苏萦2023-07-06 07:59:082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吗?

写作思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对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理解,然后写出行走名山大川带来的影响。正文:以前的我,喜欢从文章中了解我没去过的地方,故我一直对外面的风景不感兴趣,妈妈多次劝我出去游玩,我总是推脱,直到那一次,我实在无法推脱……“今年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吗?”妈妈像往年一样问了我,并告诉我:“这一次准备去哈滨的长白山。”长白山?我轻笑了一声,我记得最近看过的一篇游记中有说长白山的风景,不过是“满地的银花”、“随风飞舞的棉花”什么的,我又打算拒绝,可是妈妈摇摇头,摆明了一副“你必须去”的表情。我叹了口气,自认倒霉:好吧,陪你们去受次罪。来到长白山脚下,我真实地感受到书上所说的“刺骨的寒冷”真的好冷好冷,冰渣子打在我的脸上,又痛又冰,融化后又很不舒服,原来……书上所描述的感觉感受起来是这样的啊!我第一次对我所支持的产生了怀疑。上到山顶,俯瞰山下,一片茫茫白雪形成的天然风景图:左边雪花随风飞舞,既有规律,又无规律;如浪花不愿消失在大海中一般,雪花也对依依不舍、念念不忘,看似马上就要落下地面了,调皮的风精灵却又把它们送上高高的天空。群山的中间,我低头一看,一块明亮的、大大的、圆的宝石镶在那里,是天池!是天池呀!全世界慕名前来长白山的游客中有一半是为了看天池,但是,能看到她的真实面目的只是极少数。眼前静静沉睡的天池,不如余秋雨先生笔下春天的天池那么无下;也不如鲁迅先生笔下夏天的天池那般纯净;更不如舒婷笔下秋天的天池那样炽热。我眼中的冬天的天池象一个安然入睡的婴儿,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惊醒,这个贪睡的孩童并没有失去春夏秋的蓝,她的蓝并不象成人那们凸显,而只能在周遭白雪时才看得出来,蓝得让人心安,这就是我的天池,不是别人写出的,是我感受到的天池!许久,我不舍地将目光从天池上移开,转向右边,天哪!雾淞?我竟然第一次来就看到了雾凇!有许多旅游的人来了好多次都未曾一睹!这不是因为它稀少,而是它产生的环境很难得,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必要天时地利人和。雪渐渐大了起来,大到将眼前的一切都挡住,我听到有人在说天公不作美。怎么会?我第一次知道大雪可以像雾,将一切浸入牛奶之中,周围都静了下来,我第一次知道陷入白和陷入黑这么相似,尽管我更喜欢前者。这场大雪为长白山之行拉上帷幕,可是我似乎懂得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大鱼炖火锅2023-07-06 07:59:07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的后几句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读万卷书”乃极言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这是求知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特别是研习圣贤之说。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它是一个人闭门苦读的过程。孔子年轻时读书极勤奋,《论语》里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孟子少时发愤读书,浑然不知昼夜,遂通《诗》、《书》、《礼》、《易》、《春秋》等经。求知以“博览群书”始,实不失为合理之举,因为以个人有限的精力,万万不足以亲身一一发现、经历,且无此必要,明智之举就是通过博览群书把已有的知识、学说纳入胸中。 博览群书有三个步骤:由博览致博闻,知各种知识或学说之详,可以“详说之”,这是第一步,接着通过认真阅读、思考,把握众多知识或某学说的要旨、精髓,也就是由“详说之”返回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知识、学说的精要与大义,就像孔子熟读《诗经》后一言蔽之为“思无邪”一样,如此又进了一步;在把握了知识的要旨之后,经过考察、比较,可知其好坏,进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学习、研究年鉴、评说前人学说的过程中,有心得,有见解,可以发之,可自成一家之言。这就是“读万卷书”的较完整的意义,也是整个求知活动的第一个方面。 但古人认为,只读书是不够的,“闻之不见,虽“必谬”,又“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之后,必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即遍游各地,亲见亲历,这称“游学”。游学很早以来就是个传统。孔子曾周游国;孟子闭门读书多年之后也周游各国,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竟依依不思归。“学”的益处大致有: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谓多见而识之;二是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是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是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孔子、老子、孟子都有游说列国的经历,他们极力劝说君主用自己的政治伦理学说,以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游学”既可获得新知识,又可验证学来的间接知识,此外还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推行自己的见解学说,无怪乎古人要“行万里路”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求知模式原先为古代先哲所采用,由于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逐步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历代读书人求知的基本模式
NerveM 2023-07-06 07:59:06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的后几句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读万卷书”乃极言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这是求知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特别是研习圣贤之说。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它是一个人闭门苦读的过程。孔子年轻时读书极勤奋,《论语》里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孟子少时发愤读书,浑然不知昼夜,遂通《诗》、《书》、《礼》、《易》、《春秋》等经。求知以“博览群书”始,实不失为合理之举,因为以个人有限的精力,万万不足以亲身一一发现、经历,且无此必要,明智之举就是通过博览群书把已有的知识、学说纳入胸中。博览群书有三个步骤:由博览致博闻,知各种知识或学说之详,可以“详说之”,这是第一步,接着通过认真阅读、思考,把握众多知识或某学说的要旨、精髓,也就是由“详说之”返回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知识、学说的精要与大义,就像孔子熟读《诗经》后一言蔽之为“思无邪”一样,如此又进了一步;在把握了知识的要旨之后,经过考察、比较,可知其好坏,进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学习、研究年鉴、评说前人学说的过程中,有心得,有见解,可以发之,可自成一家之言。这就是“读万卷书”的较完整的意义,也是整个求知活动的第一个方面。但古人认为,只读书是不够的,“闻之不见,虽“必谬”,又“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之后,必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即遍游各地,亲见亲历,这称“游学”。游学很早以来就是个传统。孔子曾周游国;孟子闭门读书多年之后也周游各国,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竟依依不思归。“学”的益处大致有: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谓多见而识之;二是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是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是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孔子、老子、孟子都有游说列国的经历,他们极力劝说君主用自己的政治伦理学说,以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游学”既可获得新知识,又可验证学来的间接知识,此外还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推行自己的见解学说,无怪乎古人要“行万里路”了。首先“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求知模式原先为古代先哲所采用,由于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逐步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历代读书人求知的基本模式
gitcloud2023-07-06 07:59:061

为什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的目的很多,也能收获很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就是唯一出路。(一)知识改变命运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多人认为读书不是最好的选择,甚至改变不了人生。不是的,寒门子弟通过读书才可以改变人生,富贵之人通过读书才能更好发展自己,不管何时何地,读书都是至关重要的。还记得“大眼睛”女孩么?出生于普通家庭,父母靠打鱼、种田为生,一家人生活过得拮据。而当年充满渴望求知的大眼睛为“我要读书”的照片转载之后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今天的她成了干部。这不就是读书改变命运最好的例子么?其实远不如苏明娟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可能在花一样的年龄没有新衣服穿,没有吃过甜美的蛋糕,可你问他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那一定是读书,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改变自己别无他路,只有靠自己一步步去努力。 匡衡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可家庭困难的他没有书,到村里有书的人家做雇工不要报酬感动了这家主从而得到书籍。家里没有蜡烛,于是,他就从墙壁的裂缝处借邻居家光来看书,从而成就了一代大家。这样的例子其实有很多,古代读书为的是光宗耀祖,今天的我们是为了改变命运,改变生活,走出大山。(二)读书拓宽视野不管是寒门子弟还是地位显赫的富贵家族,读书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通过书籍我们可以明白我们没有的东西,学到不曾有的知识,最主要的是读懂道理,学会思考,放眼未来。不管你身处何种身份、地位。环境带给我们的变化和成长很大,看不同的人,他们说的话,去到不同的地方,都是我们打开自己,学习别人,从而走得更远。视野这东西马虎不得,要的是真本事,你到了什么地位你就会看到什么样的视野。这就是为什么贫苦的孩子要走出大山接受更多教育,让自己整个人都放眼世界,学有所成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家乡。视野大小也决定着你今后的路的大小,有的人放眼世界,拥有很大的视野,而有些人则只有眼前的利益,看不到身后更厉害的地方!(三)读书理解人生多读书,我们会从书本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的多了,自然而然想要追根到底的心也就越来越强烈了。我们能够从书本上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西游记》当中,我们很多时候把师徒几人对号入座的我们的身上,这不就是读书理解的人生甚至超越书籍本身的意义么?有的人养家糊口压力重重,如孙悟空身兼压力无数;我们也会从英俊潇洒的天蓬元帅变成身材走样的猪八戒。我们每个年龄段都可以把这些人映射在我们身上。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大牌公司都会选择学历高的人。为什么?因为这些人自律性强,通过读书能够联系生活有思考,延伸不断去探索,这样的人相信都争取想要拥有。这就是读书的过程,读书的生活是寂寥的,而思考背后的思想才是真正所拥有的。
meira2023-07-06 07:59:061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什么好处?

首先 ,行万里路可以实践万卷书。万卷书中的世界是要靠实践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我们都看过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秀才们对山歌的精彩镜头。秀才们饱读诗书,出口成章,根本没把一介民女放在眼里,刘三姐没读过书论学问,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目不识丁的刘三姐八岁从小就为贫穷的家庭上山打柴,青年时还到过附近山村交流山歌,刘三姐以她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把秀才们搏的是威风扫地,狼狈不堪,败得一塌糊涂。 论其原因还在于秀才们们不懂得读书的真谛是实践,他们空有一身学问却对生活事宜茫然无知。而刘三姐却又智慧和巧妙地利用了这方面优势将对手击得体无完肤,骂得痛快淋漓,直至大获全胜。从而体现出了才赋五车的秀才进士在现实生活中不如胸无点墨的乡村妇女的一面。 从而反映出行万里路的实用性。   其次,行万里路可以检验万卷书。古往今来有了无数先人行万里路的实践奉献,才有了浩瀚如海的万卷图书,才能让后世的人们体会到“秀才不出门,竟知天下事”的风采。但所谓的“秀才”所掌握的只不过是书中肤浅的内容,而不是其中真正的奥秘。 西汉末年的王莽饱读诗书,生活俭朴,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可谓是读书人的楷模,他在初始元年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修改制度先是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之后又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失去民心。 尽管王莽雄心勃勃,大有一扫汉室晦气改革弊政的决心和勇气,但缺乏经验刻意效仿周朝《礼制》不知对症下药,而且未能处理好内部矛盾又为转移矛盾开始输出战争,导致内忧外患从而死于民兵起义之下。班固在《汉书 王》对他的评价是“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最后闹了个以“伪”,“逆”,“祸”的评价遗臭万年”。   最后, 行万里路可以发展万卷书。知识能够普及靠的是发展,知识想要发展靠的是传播,知识想要传播靠的就是行万里路。书本经过万里路的传播之后,才能发挥作用,产生力量,进一步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 今天的人类文明靠的就是无数先人对行走万里路的拼搏和执着,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的。其中唐代先人唐三藏,也就是被后人称颂的玄奘法师就曾经跋山涉水,历经层层磨难,前往未知的西方求取真经。其间他记录下了路过各国的风土人情, 让中土唐人知道了外面未知的世界开阔了视野。 他游学整整十二年,习得佛家真理, 以回国普渡众生。他带回百尊经像舍利,请回佛经数百梵文原典。回国翻译,将天竺国的文化与知识的理解带回祖国,交流学习。依此经历,玄奘口述他的所见所感,完成了深深影响后世发展的《大唐西域记》,对那时还相对模糊的佛家真经进行了很好的完善,造福了后世信佛人士,让人们真正了结了佛学的高深,让佛教巩固了中国第一宗教的地位。
瑞瑞爱吃桃2023-07-06 07:59:011

在当代社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的有用吗?

在当代这个社会,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工作岗位,有很多我们听都没听过的,却很挣钱,有些人抢破头的要做,甚至一些违法的,犯罪的,都有人要去做,还有些潜规则,不踏入社会不知道社会这水有多深,这是一句经常能够听见的一句话,很多的潜规则就把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人给潜规则了。如今说是不是好好学习,有的一身真本领就能找到好工作了,是不是读万卷书就能行万里路了?真的有用吗?不一定,当潜规则比你还牛逼的时候,万卷书什么都不是了,但是如果你连万卷书都没读过,不用潜规则你也没戏。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6 07:59:011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的后几句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读万卷书”乃极言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这是求知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特别是研习圣贤之说。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它是一个人闭门苦读的过程。孔子年轻时读书极勤奋,《论语》里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孟子少时发愤读书,浑然不知昼夜,遂通《诗》、《书》、《礼》、《易》、《春秋》等经。求知以“博览群书”始,实不失为合理之举,因为以个人有限的精力,万万不足以亲身一一发现、经历,且无此必要,明智之举就是通过博览群书把已有的知识、学说纳入胸中。博览群书有三个步骤:由博览致博闻,知各种知识或学说之详,可以“详说之”,这是第一步,接着通过认真阅读、思考,把握众多知识或某学说的要旨、精髓,也就是由“详说之”返回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知识、学说的精要与大义,就像孔子熟读《诗经》后一言蔽之为“思无邪”一样,如此又进了一步;在把握了知识的要旨之后,经过考察、比较,可知其好坏,进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学习、研究年鉴、评说前人学说的过程中,有心得,有见解,可以发之,可自成一家之言。这就是“读万卷书”的较完整的意义,也是整个求知活动的第一个方面。但古人认为,只读书是不够的,“闻之不见,虽“必谬”,又“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之后,必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即遍游各地,亲见亲历,这称“游学”。游学很早以来就是个传统。孔子曾周游国;孟子闭门读书多年之后也周游各国,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竟依依不思归。“学”的益处大致有: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谓多见而识之;二是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是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是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孔子、老子、孟子都有游说列国的经历,他们极力劝说君主用自己的政治伦理学说,以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游学”既可获得新知识,又可验证学来的间接知识,此外还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推行自己的见解学说,无怪乎古人要“行万里路”了。首先“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求知模式原先为古代先哲所采用,由于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逐步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历代读书人求知的基本模式
此后故乡只2023-07-06 07:59:001

举例说明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和作业练习获得,还可以在旅游和日常生活中获得
tt白2023-07-06 07:59:00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是谁的名言

您要问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的名言?是董其昌的名言。根据查询显示画禅室随笔原文显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出自明代董其昌,意思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韦斯特兰2023-07-06 07:59:00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

读万卷书,如 同行 万里 路一样。 形容 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成语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 秋雨 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北境漫步2023-07-06 07:58:59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写作思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对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理解,然后写出行走名山大川带来的影响。正文:以前的我,喜欢从文章中了解我没去过的地方,故我一直对外面的风景不感兴趣,妈妈多次劝我出去游玩,我总是推脱,直到那一次,我实在无法推脱……“今年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吗?”妈妈像往年一样问了我,并告诉我:“这一次准备去哈滨的长白山。”长白山?我轻笑了一声,我记得最近看过的一篇游记中有说长白山的风景,不过是“满地的银花”、“随风飞舞的棉花”什么的,我又打算拒绝,可是妈妈摇摇头,摆明了一副“你必须去”的表情。我叹了口气,自认倒霉:好吧,陪你们去受次罪。来到长白山脚下,我真实地感受到书上所说的“刺骨的寒冷”真的好冷好冷,冰渣子打在我的脸上,又痛又冰,融化后又很不舒服,原来……书上所描述的感觉感受起来是这样的啊!我第一次对我所支持的产生了怀疑。上到山顶,俯瞰山下,一片茫茫白雪形成的天然风景图:左边雪花随风飞舞,既有规律,又无规律;如浪花不愿消失在大海中一般,雪花也对依依不舍、念念不忘,看似马上就要落下地面了,调皮的风精灵却又把它们送上高高的天空。群山的中间,我低头一看,一块明亮的、大大的、圆的宝石镶在那里,是天池!是天池呀!全世界慕名前来长白山的游客中有一半是为了看天池,但是,能看到她的真实面目的只是极少数。眼前静静沉睡的天池,不如余秋雨先生笔下春天的天池那么无下;也不如鲁迅先生笔下夏天的天池那般纯净;更不如舒婷笔下秋天的天池那样炽热。我眼中的冬天的天池象一个安然入睡的婴儿,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惊醒,这个贪睡的孩童并没有失去春夏秋的蓝,她的蓝并不象成人那们凸显,而只能在周遭白雪时才看得出来,蓝得让人心安,这就是我的天池,不是别人写出的,是我感受到的天池!许久,我不舍地将目光从天池上移开,转向右边,天哪!雾淞?我竟然第一次来就看到了雾凇!有许多旅游的人来了好多次都未曾一睹!这不是因为它稀少,而是它产生的环境很难得,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必要天时地利人和。雪渐渐大了起来,大到将眼前的一切都挡住,我听到有人在说天公不作美。怎么会?我第一次知道大雪可以像雾,将一切浸入牛奶之中,周围都静了下来,我第一次知道陷入白和陷入黑这么相似,尽管我更喜欢前者。这场大雪为长白山之行拉上帷幕,可是我似乎懂得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CarieVinne 2023-07-06 07:58:59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首先 ,行万里路可以实践万卷书。万卷书中的世界是要靠实践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我们都看过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秀才们对山歌的精彩镜头。秀才们饱读诗书,出口成章,根本没把一介民女放在眼里,刘三姐没读过书论学问,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目不识丁的刘三姐八岁从小就为贫穷的家庭上山打柴,青年时还到过附近山村交流山歌,刘三姐以她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把秀才们搏的是威风扫地,狼狈不堪,败得一塌糊涂。 论其原因还在于秀才们们不懂得读书的真谛是实践,他们空有一身学问却对生活事宜茫然无知。而刘三姐却又智慧和巧妙地利用了这方面优势将对手击得体无完肤,骂得痛快淋漓,直至大获全胜。从而体现出了才赋五车的秀才进士在现实生活中不如胸无点墨的乡村妇女的一面。 从而反映出行万里路的实用性。   其次,行万里路可以检验万卷书。古往今来有了无数先人行万里路的实践奉献,才有了浩瀚如海的万卷图书,才能让后世的人们体会到“秀才不出门,竟知天下事”的风采。但所谓的“秀才”所掌握的只不过是书中肤浅的内容,而不是其中真正的奥秘。 西汉末年的王莽饱读诗书,生活俭朴,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可谓是读书人的楷模,他在初始元年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修改制度先是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之后又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失去民心。 尽管王莽雄心勃勃,大有一扫汉室晦气改革弊政的决心和勇气,但缺乏经验刻意效仿周朝《礼制》不知对症下药,而且未能处理好内部矛盾又为转移矛盾开始输出战争,导致内忧外患从而死于民兵起义之下。班固在《汉书 王》对他的评价是“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最后闹了个以“伪”,“逆”,“祸”的评价遗臭万年”。   最后, 行万里路可以发展万卷书。知识能够普及靠的是发展,知识想要发展靠的是传播,知识想要传播靠的就是行万里路。书本经过万里路的传播之后,才能发挥作用,产生力量,进一步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 今天的人类文明靠的就是无数先人对行走万里路的拼搏和执着,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的。其中唐代先人唐三藏,也就是被后人称颂的玄奘法师就曾经跋山涉水,历经层层磨难,前往未知的西方求取真经。其间他记录下了路过各国的风土人情, 让中土唐人知道了外面未知的世界开阔了视野。 他游学整整十二年,习得佛家真理, 以回国普渡众生。他带回百尊经像舍利,请回佛经数百梵文原典。回国翻译,将天竺国的文化与知识的理解带回祖国,交流学习。依此经历,玄奘口述他的所见所感,完成了深深影响后世发展的《大唐西域记》,对那时还相对模糊的佛家真经进行了很好的完善,造福了后世信佛人士,让人们真正了结了佛学的高深,让佛教巩固了中国第一宗教的地位。
mlhxueli 2023-07-06 07:58:591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那个重要?

有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重要?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也是很多人都会思考和遇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曾有过一个梦想----走出家门,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古训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蕴含着这样的情怀。人类本来就是地球家族中的一员,与大自然之间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唇齿相依。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面向大海的春暖花开、流光溢彩的辉煌都市……能够“行万里路”,去游历自然天成的景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是一件惬意的事。然而,世界之大,风景万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的徐霞客倾其一生行游天下,所到之处也不过是博大世界的冰山一角。今天,“日行千里”虽已成为可能,一个人想要阅尽天下美景却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而“读万卷书”恰恰可以弥补了我们的部分缺憾。分享个人的经历和体会:“读书”给了她一双翅膀,让女儿学会飞翔我女儿自小就喜欢读书,刚识字不多时就喜欢,先看图画书,逐渐升级为字多的书,书店是她们最爱去的地方,再后来,就是看动漫、看游戏书,当年最流行的动漫、游戏都让她们读遍了。记得她们上初中时迷恋上NDSL游戏机,先生许诺只要考个全班第一就可实现愿望。有目标自然就有动力,人家真给你抱回个全班第一哦……再后来是各类小说,青春小说、古典小说、外国小说,女儿初中二年级时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写的文章让我们都有些吃惊,优美的文笔、巧妙的构思都是我未曾启及的。行万里路,让女儿看到世界我和先生都是爱玩的人,年轻时每逢周末必去找些玩的地方,女儿出生后更是如此。工厂附近的水海子是我们常去的地方,骑上自行车,带上女儿,钓鱼、划船、摘花,留下了女儿快乐的足迹。周末先生他们的业余球队常常踢足球,我和女儿就成了他们的忠实观众,追随他们四处转战……再后来家里有了汽车,走的地方更多了,昆明周边、省内地州,省外城市,探亲访友,赏风景名胜……后来,女儿们的求学之路全靠自己,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教育,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女儿不断成长……如今,与女儿交流的感觉真好,她们带给我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教我玩各种新鲜时尚的东西,博客、QQ、微博、微信等等都是从她们那里学来。我们有很多谈论的话题,像朋友一样沟通,我也获得很多启发与感悟,为了跟上女儿的脚步,我还得不断地学习,与女儿一同成长。一直觉得,读书是一种能力,它为你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户,把书读厚是一种积累、再把书读薄是一种能力。常与女儿共勉: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世界奇妙和人文之美,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体验大千世界美好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本最生动、最鲜活的书籍,足够我们细细地阅读一辈子。所以,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来说,“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都很重要,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FinCloud2023-07-06 07:58:59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简单

读万卷书,如 同行 万里 路一样。 形容 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成语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 秋雨 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kikcik2023-07-06 07:58:59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意思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Chen2023-07-06 07:58:58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意思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Ntou1232023-07-06 07:58:58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意思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CarieVinne 2023-07-06 07:58:58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

我听樊登读书道德经知道的这句话,你读再多的书,没有去落实,书也是白读。落实再多,也不如多了解别人,了解的人再多,也不如名师指导,有名师指导,还得靠自已努力学习。(注:以上仅表示个人观点,有什么不对也可以发表自已的意见。)
gitcloud2023-07-06 07:58:56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对于爱读书的来说,能够读万卷书,就如同行万里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能从书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很多人羡慕不已的事,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读万卷书的,自然液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
ardim2023-07-06 07:58:56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赞同哪种看法?

其实两者差不多,在两种不同的方面去拓宽,同样是汲取知识。
LuckySXyd2023-07-06 07:58:55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的后几句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读万卷书”乃极言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这是求知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特别是研习圣贤之说。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它是一个人闭门苦读的过程。孔子年轻时读书极勤奋,《论语》里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孟子少时发愤读书,浑然不知昼夜,遂通《诗》、《书》、《礼》、《易》、《春秋》等经。求知以“博览群书”始,实不失为合理之举,因为以个人有限的精力,万万不足以亲身一一发现、经历,且无此必要,明智之举就是通过博览群书把已有的知识、学说纳入胸中。 博览群书有三个步骤:由博览致博闻,知各种知识或学说之详,可以“详说之”,这是第一步,接着通过认真阅读、思考,把握众多知识或某学说的要旨、精髓,也就是由“详说之”返回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知识、学说的精要与大义,就像孔子熟读《诗经》后一言蔽之为“思无邪”一样,如此又进了一步;在把握了知识的要旨之后,经过考察、比较,可知其好坏,进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学习、研究年鉴、评说前人学说的过程中,有心得,有见解,可以发之,可自成一家之言。这就是“读万卷书”的较完整的意义,也是整个求知活动的第一个方面。 但古人认为,只读书是不够的,“闻之不见,虽“必谬”,又“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之后,必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即遍游各地,亲见亲历,这称“游学”。游学很早以来就是个传统。孔子曾周游国;孟子闭门读书多年之后也周游各国,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竟依依不思归。“学”的益处大致有: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谓多见而识之;二是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是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是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孔子、老子、孟子都有游说列国的经历,他们极力劝说君主用自己的政治伦理学说,以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游学”既可获得新知识,又可验证学来的间接知识,此外还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推行自己的见解学说,无怪乎古人要“行万里路”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求知模式原先为古代先哲所采用,由于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逐步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历代读书人求知的基本模式
gitcloud2023-07-06 07:58:551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后面还有三句话是什么

你们都别瞎扯。只要一个过程就够了。
善士六合2023-07-06 07:58:551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重要吗?

有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重要?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也是很多人都会思考和遇到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曾有过一个梦想----走出家门,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古训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蕴含着这样的情怀。人类本来就是地球家族中的一员,与大自然之间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唇齿相依。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面向大海的春暖花开、流光溢彩的辉煌都市……能够“行万里路”,去游历自然天成的景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是一件惬意的事。然而,世界之大,风景万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的徐霞客倾其一生行游天下,所到之处也不过是博大世界的冰山一角。今天,“日行千里”虽已成为可能,一个人想要阅尽天下美景却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而“读万卷书”恰恰可以弥补了我们的部分缺憾。分享个人的经历和体会:“读书”给了她一双翅膀,让女儿学会飞翔我女儿自小就喜欢读书,刚识字不多时就喜欢,先看图画书,逐渐升级为字多的书,书店是她们最爱去的地方,再后来,就是看动漫、看游戏书,当年最流行的动漫、游戏都让她们读遍了。记得她们上初中时迷恋上NDSL游戏机,先生许诺只要考个全班第一就可实现愿望。有目标自然就有动力,人家真给你抱回个全班第一哦……再后来是各类小说,青春小说、古典小说、外国小说,女儿初中二年级时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写的文章让我们都有些吃惊,优美的文笔、巧妙的构思都是我未曾启及的。行万里路,让女儿看到世界我和先生都是爱玩的人,年轻时每逢周末必去找些玩的地方,女儿出生后更是如此。工厂附近的水海子是我们常去的地方,骑上自行车,带上女儿,钓鱼、划船、摘花,留下了女儿快乐的足迹。周末先生他们的业余球队常常踢足球,我和女儿就成了他们的忠实观众,追随他们四处转战……再后来家里有了汽车,走的地方更多了,昆明周边、省内地州,省外城市,探亲访友,赏风景名胜……后来,女儿们的求学之路全靠自己,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教育,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女儿不断成长……如今,与女儿交流的感觉真好,她们带给我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教我玩各种新鲜时尚的东西,博客、QQ、微博、微信等等都是从她们那里学来。我们有很多谈论的话题,像朋友一样沟通,我也获得很多启发与感悟,为了跟上女儿的脚步,我还得不断地学习,与女儿一同成长。一直觉得,读书是一种能力,它为你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户,把书读厚是一种积累、再把书读薄是一种能力。常与女儿共勉: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世界奇妙和人文之美,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体验大千世界美好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本最生动、最鲜活的书籍,足够我们细细地阅读一辈子。所以,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来说,“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都很重要,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6 07:58:54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谁写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意思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阿啵呲嘚2023-07-06 07:58:54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写的,意思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FinCloud2023-07-06 07:58:54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哪位古人说的?

北宋著名水利专家 刘彝的名言今年我们江西有北水淹,而赣南赣州未被水淹,就是刘彝在赣州修的古代宋城排水沟的作用http://news.sohu.com/20100714/n273486227.shtml所以对这句话 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
陶小凡2023-07-06 07:58:53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名言作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拼音:dú wàn juàn shū,xínɡ wàn lǐ lù)出自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语出明·董其昌《画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示例如果说读万卷书为了金榜题名,那么行万里路,就是大展宏图,学为所用。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学子的信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ardim2023-07-06 07:58:53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什么联系?

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曾有过一个梦想----走出家门,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古训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蕴含着这样的情怀。人类本来就是地球家族中的一员,与大自然之间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唇齿相依。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面向大海的春暖花开、流光溢彩的辉煌都市……能够“行万里路”,去游历自然天成的景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那是一件惬意的事。然而,世界之大,风景万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的徐霞客倾其一生行游天下,所到之处也不过是博大世界的冰山一角。今天,“日行千里”虽已成为可能,一个人想要阅尽天下美景却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而“读万卷书”恰恰可以弥补了我们的部分缺憾。分享个人的经历和体会:“读书”给了她一双翅膀,让女儿学会飞翔我女儿自小就喜欢读书,刚识字不多时就喜欢,先看图画书,逐渐升级为字多的书,书店是她们最爱去的地方,再后来,就是看动漫、看游戏书,当年最流行的动漫、游戏都让她们读遍了。记得她们上初中时迷恋上NDSL游戏机,先生许诺只要考个全班第一就可实现愿望。有目标自然就有动力,人家真给你抱回个全班第一哦……再后来是各类小说,青春小说、古典小说、外国小说,女儿初中二年级时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写的文章让我们都有些吃惊,优美的文笔、巧妙的构思都是我未曾启及的。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6 07:58:53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一句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是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出自明代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唐朝著名诗人也曾在自己的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出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所在:“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
铁血嘟嘟2023-07-06 07:58:471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是谁的名言?

乙。。乙。丝丝,乙,乙,来,卜,就。乜。。 丝。 乙。上巡。。乙。 乙?。 了。兯限上。u2f01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6 07:58:452

求"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出处的作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处: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意思: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已的才识过人. 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956288.htm
wpBeta2023-07-06 07:58:44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故事400

A. 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短事例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博物学巨著,是我国古人关于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气象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的一座宝库。李时珍是本着追求真知、实事求、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完成该巨著的。以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具体的研究方法是“通考据”与“询野人”。 “通考据”,即认真研究、继承前人的著作与经验,详尽地占有文献资料,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考证,纠正旧说的错误,求得正确的认识。 “询野人”,即走出书斋,走出研究室,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地实物的考察,进行社会调查和科学试验。 数十年间,李时珍研读了近千家的著作,“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靡不采收”。李时珍的科学考察,从地域方面说,除了自己家乡外,足迹遍及河北、河、山东、山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广东和广西等省,还深入穷山僻壤,荒山野岭,到过许多少数民族地区。 实地考察使李时珍获益匪浅:一是结识了许多为他提供实践知识的朋友,如樵夫、渔夫、猎人、士兵、医生等;二是实地辨识了药物,纠正了前人多年没有认识到的疑误;三是发现了一批新的药物,如三七等。这些考察研究为李时珍的科学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草纲目》在李时珍去世后一年才得以出版发行,从此成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医学的人必读的一部中医药学经典。出版不久,它就陆续传入朝鲜、日本,以后又传入法、英、德、俄等国,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李时珍生前以顽强的、不知疲倦的科学精神,为祖国的医药学事业奋斗了一生。他辉煌的科学巨著,为自己、也为祖国的医学事业铸就了一座丰碑。 B.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故事及意思 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那么这两者之间重要性是否一样呢?有没有区别? 如果单纯论哪个重要,我觉得“行万里路”要比“读万卷书”重要得多。 你可以这样反驳我:如果一个人一点书不读,只行万里路,也一样不会成才。这是我们经常在讨论问题时抬杠的一种句式,也是很有用的一个句式。但放在这里好像没有多大的效果。 在商业界好些有这样的结论,在企业创业之初,文化程度较低的往往容易获得成功。也有人做过统计,目前全国有名的企业经理人中,第一学历专科以下学历占绝对优势。我们身边的情况也一再证明,一些非常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老板很多高中都没上过。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况能一言蔽之的。相反,一个闭门读死书的人很久以来就成了我们嘲笑的对象。我们是否可以说行路比读书更重要呢? “行路”我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我们的祖先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读书一方面能够使我看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你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你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你的知识,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你心中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赘,不但无益而且“害人不浅”。 作为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行路”的想法。知识分子从书本到书本已经几千年了。 可以看到,现在的教师群体已经脱离实践太久了,多数的教师已经被隔离在社会之外(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教师这个职业也自然被“神圣”到无以理解的地步。要得到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得到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融入这个社会。 就是说不但要多读书,还要多出去走走,多看看.不能读死书,要把书中的道理和实践联系起来. 古代政治上用的词,就是读过书就能长见识,读万卷书,如同见识过天下万物一般,足不出户就能通晓天下万事,不可能每个读书人都出门乱走来走去的呀。哪来的路费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一个成长、学习的方法.读万卷书是通过书本知识(即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学问;行万里路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增长自己的见识。 我个人认同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解释。但有些知名学者也说出了“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的道理。 例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期就认为要先“知”然后“行”所以以前他叫做陶知行。后来他认为要先“行”然后“知”所以又更名为陶行知。 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已的才识过人. 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 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C.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故事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语出 明·董其昌《画旨》“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文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外文名 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and do all you can. 出处 《画禅室随笔——卷二》 作者 董其昌 D. 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如果让我独自走遍中国,那大家猜猜我会带什么东西供自己娱乐呢?回答正确,宾果,加10分!我要带一本书! 一本书!我看见有人纳闷了,一本由我来书怎么能供自己娱乐呢?下面,由我来解释。 一本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就像网络大全,就像童话王国,有趣极了!有的故事令我开怀大笑,有的故事令我眼泪花花,有的故事令我同情,有的故事令我迷惑不解。 一本好书就像一轮太阳,就像知心大姐姐,就像一位优美的仙女下凡似的。书是我的朋友,书是我的家人,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没有了书,我会崩溃的,我会愤怒的,我会伤心的。没有了书,犹如智慧的泉水干枯了,仿佛知识的乐园被封锁了,好像知识的海洋消失了。我会和一起分担风雨,共享阳光,分享喜怒哀乐。书可以为我抛开烦恼,带来快乐。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本书。首先,我会大致地了解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然后再细细地阅读一遍,找出优美词句,抄在一张纸上,背下来。第3次阅读的时候,我会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思考思考,欣赏一些我喜欢的文章或片段。“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多好的一句比喻句呀!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所以,我会认真读书的。 E. 说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事例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博物学巨著,是我国古人关于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气象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的一座宝库。李时珍是本着追求真知、实事求、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完成该巨著的。以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具体的研究方法是“通考据”与“询野人”。 “通考据”,即认真研究、继承前人的著作与经验,详尽地占有文献资料,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考证,纠正旧说的错误,求得正确的认识。 “询野人”,即走出书斋,走出研究室,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地实物的考察,进行社会调查和科学试验。 数十年间,李时珍研读了近千家的著作,“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靡不采收”。李时珍的科学考察,从地域方面说,除了自己家乡外,足迹遍及河北、河、山东、山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广东和广西等省,还深入穷山僻壤,荒山野岭,到过许多少数民族地区。 实地考察使李时珍获益匪浅:一是结识了许多为他提供实践知识的朋友,如樵夫、渔夫、猎人、士兵、医生等;二是实地辨识了药物,纠正了前人多年没有认识到的疑误;三是发现了一批新的药物,如三七等。这些考察研究为李时珍的科学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草纲目》在李时珍去世后一年才得以出版发行,从此成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医学的人必读的一部中医药学经典。出版不久,它就陆续传入朝鲜、日本,以后又传入法、英、德、俄等国,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李时珍生前以顽强的、不知疲倦的科学精神,为祖国的医药学事业奋斗了一生。他辉煌的科学巨著,为自己、也为祖国的医学事业铸就了一座丰碑。 F. 关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例子,急急急!!!!! 徐霞客的旅游生活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更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这从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献身大自然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坚强。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上面说的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便是发生在公元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更为可贵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有时跋涉百余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残垣老树之下,他也要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可惜的是,他的日记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仅存的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仍然向我们展现了他广阔范围的考察记实,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理风貌。 G.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明代的大探险家徐霞客撰写《徐霞客游记》,游遍名山大川。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回中,答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发生在公元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人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徐霞客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H. 游记文化公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作文400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的这句话让我明白读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它侧底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无论怎样也上不去,尤其是看图写作文总是写不好,我一个劲地埋怨妈妈怎么生了我这个笨脑袋,有时上课老师叫我看图说话题,我脸红回答不出来。下课没有人跟我玩,我很讨厌自己有一个笨脑袋瓜。记得有一次,我的生日到了,老师拿出一样礼物送我,是一本书,老师还在包装上写了一句名言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刚开始我还不清楚它的意思,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于是我利用下课时间背古诗,我大声的读起来了,我终于会背了,“叮叮叮叮上课时间到了”,老师走进来后,就开始问谁会背古诗,我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和同学们很惊讶,老师叫我来背,我大声而有感情地背完了,老师鼓励了我,还问这首诗的意思谁知道,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举起手来,老师又叫了我,我高兴地背完了,老师对我说真不错,又再次的鼓励了我,我体会到了甜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个很平常的道理,却能给我们意味深长的启示。 I.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一篇文章,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阅读能使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得到净化,并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这学期课本的第一单元就是有关读书与阅读方法的。《窃读记》中那个热爱读书,为读书乐此不疲的小姑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小女孩通过与长辈的对话获得了读书的启示……。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一个爱读书的人。 每当我做完功课或空闲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许多有用和不一样的知识与启示。现在,我读过的书已经很多了,有我最喜爱的《绿山墙的安妮》、《夏洛的网》、《100个诺贝尔获得者的故事》、《昆虫记》、《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百篇科幻》等等。它们能使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还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拿一个东西,当时我正在看一本我最喜欢的书,由于不想让妈妈再大声地影响我看书,就顺口答应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妈妈在厨房着急地说:“田畅,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有拿过来呢?”呵呵,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边看书边干其它事情了。 读书也要讲究方法,如写摘抄和心得。伟大的 *** 主席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都在空白地方写批注,并在本上写摘抄,写心得。我们更应该在多读书时,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真正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 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先要多读书。一本本书撂起来才是一阶阶楼梯,让我们叩起智慧和成功的大门。二是要读好书。读名著、经典或其他有用的书。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块绿洲,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能让我们得到丰富的知识、耐人寻味的启示及美好的情感,带领我们走向成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J. 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 这不是一个句子,这是一个词组。 这是古人对追求和认知的一种态度,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 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文章。在网上,很多人认为“行万里路”的价值要远远胜过“读万卷书”,宣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社会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但读书一直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书作为知识的载体,也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书不是万能的,说实话,一个人读没读过书,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决定他的成败。刘邦、朱元璋都没读过书,他们照样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但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在当今社会里他往往寸步难行。因为读书能为你铺平前进的道路,省去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的麻烦。而且书所独有的历史魅力及文化底蕴能引发人对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人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人只有思考和拥有智慧,才不会感到空虚。所以,我更倾向于将“读万卷书”看成知识和智慧的象征。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凡尘2023-07-06 07:58:43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作文5篇 会不会班里有的同学也像我一样对农村生活不了解,错把麦苗当韭菜呢?他们会不会把狗尾巴草当做谷穗或是把鸭子当做大白鹅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作文篇1 10月2日早上我参加了班里组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地是德州市黄河涯。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秋收起义”。 早上六点半我们上了车,刚上车一会儿,同学们就开始表演起了事先精心准备好的节目。宋嘉泽先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胜在江湖”。席梓阳表示不服气,又唱了一遍。张成伟表演的是魔方。魔方在他手里飞快的旋转着,最后成功了!车上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到了目的地。我们换上了小红军的衣服,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俨然一副要参加战斗的小红军的样子。活动的第一项:建立红军小队。我是一队,队伍的名字叫做:西瓜解放队,我的职务是后勤部长。建好小队后,领队老师带我们做了早操,外号叫“要钱舞”是不是很好笑啊!做完早操后,领队老师带领我们认识植物,告诉我们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讲完之后我们开始挖地瓜、刨花生、找野菜,为我们的午饭准备食物。在挖地瓜的过程中流了好多汗,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不容易,。经过了我们不懈的努力挖到了好多地瓜。 中午集合了,我们队分配的任务是生火,烤地瓜。我们挑了一些又细又长的地瓜洗干净包上锡纸。放在火上开始烤。烤地瓜的过程我们也没闲着,开始分零食吃。经过一上午的劳动,这时候肚子已经饿得瘪瘪的了。不一会儿,我们就闻到了地瓜的香味,美美的吃起来。 下午我们开始了套鸭子的活动,鸭子很不听话,不时缩脑袋,躲过圈圈,我只套中了一个,经过我们全队的努力,我们队的记录最高15个,领队老师奖励我们每人一个红军袋子。我们还参加了同心神笔的游戏,考验我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还有CS,可是我不会打,我就跟着队员们、还有爸爸后面跑。我的最后一条命被王子赫拍了一下头盔,我就没命了。 活动结束,我们准备回家了虽然很热很累,但是我感觉过的很开心,很有意义,体会到只有团结才能胜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作文篇2 读书与走路本来是两件互不相干的事,却被古人的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在了一起。细想起来,读书与走路的确有着相似之处。" 一本好书可能让你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从此改变你的命运, 一本好书会陶冶人的情操,心灵仿佛被圣洁的光芒照耀,豁然开朗,往日的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一本好书也会让人的心境得到升华,人生的目标更加高远,一本好书可能会引导你走向致富的道路,同样,一本好书可能给你带来健康幸福。书的更深层意义在于,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库,是进步与成功的阶梯,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少走弯路的捷径。而旅行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身心愉悦的享受,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交流。欣赏到大自然的奇妙神工, 领略到各地不同的美景和风情,丰富你对世界认知,旅行 也像读书一样 ,读山山水水,读人生百态,读风土人情。而读书则是心灵的旅行,是在淡墨飘香的字里行间里游走,获取的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古人倡导我们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要我们多读书,读好书,经常出去走走,只有这样才会丰富我们的知识和阅历。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对各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都有记载。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二百四十多万字的游记, 成为了中国地理研究的无价之宝。为我国的地理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国家已把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为中国的旅游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作文篇3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光不妨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似如给我最深印象的五岳之首——泰山。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 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抒情创作的圣地,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忘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书本上不会出现的东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作文篇4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们不管这句话在今天的意义是否积极,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与书结伴而行,在书籍的海洋里读取我们需要的知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改正缺点、丰富自己、成就自己!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30多年的考察之后,撰写了(徐霞客游记)一书。这部书,不仅仅是文字幽美的佳作,更能让我们读出徐霞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精神。徐霞客从小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阅读地理著作,少年时即立志‘朝碧海而暮苍梧",浙江宁海是他旅行开始的第一站。在此之前,他精心研读关于祖国地理文化遗产方面的书籍,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考察中,他不避风雨,不怕狼虎,不畏自然环境的恶劣,尝尽了旅途的艰辛,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徐霞客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徐霞客精神也写入了历史。 徐霞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读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既不能不信书也不能全信书",既不可以小视书的重要作用,又不可以完完全全照搬书本。更重要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不可否认,书中的知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我们只有将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书本中的理论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才能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徐霞客用他对古今史籍、图经地志的深入钻研和30多年的徒步旅行向我们证明:如果我们做到了‘知行合一"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向世界承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级作文篇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与福建省毗邻的广东省的两个小城,来感受一下浓浓的客家风情和文化。 第一站,是揭阳市揭西县。我将要前去观赏中国东南第一大瀑布——黄满寨瀑布群。山间的瀑布犹如飞虹一般,惊险而壮观。刚刚雨停,天边便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映在水里仿佛水也变成了五颜六色。沿着高山拾阶而上,一路绿树掩映,飞瀑相随,真是美不胜收啊!站在最高处,宛如一道道纯白丝绸挂在山崖上,迎风招展。 第二天,我来到了拥有“世界客都”之称的梅洲市。客家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之前在游览福建龙岩地区的时候多有见过,也在课本和课外书中见到过,但是直到今天才真正了解他们。客家人,原是居住于繁盛的中原地区的汉族,由于历史战乱的原因,才不得已南迁,客居他乡。 我参观的景区是“客天下”景区中的“客家小镇”,客家小镇还原了客家人的建筑、民俗、居住,将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刻画得惟妙惟肖。里面的建筑一律灰瓦白墙,有的还建成了客家人的传统建筑——土楼;道路两旁尽是描绘客家人生活,习俗的雕刻,有的是老人在石磨旁磨豆子,有的是几个孩童在竹林丛中玩捉迷藏。还有的是妇女们在纺布;有的房子旁还贴着“囍”字,是明显的婚房,有的铜雕是小贩在卖,耳边仿佛听见了他的叫卖声……,景区中小桥流水,草长莺飞,虽然景区的景色很美,但是,我觉得客家人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的精神却更值得我们学习。 位于梅州市大浦县的百侯镇,是有名的文化名镇,人才辈出。这里曾走出过十几位翰林,几百名举人,“一腹三翰林”“同堂四魁”等故事便出自这里。 时间过得飞快,三天的路程一眨眼便过去了,这一次旅行,不仅游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对客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觉得真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呀!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6 07:58:371

古代人都说过什么话???如:汉代的司马迁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不是司马迁说的
左迁2023-07-06 07:58:341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想到苏轼的哪首诗?

想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背景: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陶小凡2023-07-06 07:58:302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怎么回复他

行胜于言,交流胜于实践。这样表达会体现出我们的低调、谦虚、有内涵,话语又能体现出对对方的肯定,同时也不会让对方感到冷场。所以这样说是比较合适的。
小白2023-07-06 07:58:28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讲稿【五篇】

【 #演讲稿# 导语】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本篇文章是 考 网为您整理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讲稿【五篇】,供大家阅读与鉴赏! 【篇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讲稿   大家好!   一个人如果只是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从未走出家门,看看远方的世界。那么,他虽然知道许多知识,但从未亲眼见过,只能说他“知道”相关的传说。但如果一个人只是走出家门,看过远方的世界,但是从不读书,并不了解那个世界的一草一木,只能说他“见过”远方。   我国古代的名将岳飞,小时候家乡洪水,家道中落,只能在王员外家借住,却没有经济来源。但是他勤奋好学,从小以沙土为纸,以棍棒为笔,从母亲那里学来知识。后来遇上了周侗师傅,又教他习武。长大后成了一名精英,并走向各地去参加武艺比试,最终才能“精忠报国”。   让我不由想起我的同学。   有的同学,老师问任何课外问题,几乎都能对答如流,但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当问起如此博学的原因时,答案很简单:看书。但我认为,这不足以表达出这类同学的学识渊博。只能被称为:听说过。但从未身临其境,从未亲身感受,所以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无法用自己的感情来表达。   还有的同学,总是喜欢说去过这儿,去过那儿,但却从说不出游览之地的任何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美食美味,所有的赞叹就是一个词:好玩!   如此鲜明的对比,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没有知识的支撑,万里路只是一路顺风;没有万里路的支撑,知识只是纸上谈兵。而知行结合,知识是良师,万里路是益友,有了良师益友,人生处处坦途!   这鲜明的对比,让我不禁又想到了城里人与农村人。城里人懂得的知识很多,却不知事物的确切模样。农村人目不识丁,却最清楚事物的模样。如果将两个群体合二为一,那么将会有多少的精英!   一个真正学识渊博的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知与行相融合,才能用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哺育心灵,充实自身,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谢谢大家! 【篇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名言;“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应该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不可争议的共识。作为一名老师,读书与我们更是息息相关。   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师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一代又一代的成长。学生的知识增长和我们的知识构成密不可分,那么主要影响我们知识构成的是什么呢?是读书。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第二,教师读书应该有选择,有方向性。   首先,我先来介绍第一个问题,读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打开一本书,静静倾听,用心去阅读,无声之中,你已领会万千世界。书之声如天籁、如仙乐、如蝉鸣、如鸟语、如风声、如鹤唳,世间一切的"呐喊、哭泣、欢呼都在其中。心灵随之波动,感情随之震撼。“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灵魂已飘然于云际之外。这些感觉想必大家都曾有过,特别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更需要有这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让读书来洗涤我们的心灵,让读书来提高我们的素养,让读书来培养我们的气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又更深刻、更丰富的知识来教导我们的学生。   针对我们语文老师,则需要对读书有着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它有着丰富、厚重的内容。我们所选的课文,一般包含了各个方面,远至古代传闻逸事,近至当代的新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这一切若我们的语文老师没有丰富的知识底蕴,那么我们将很难为学生讲好每一堂课,与之相关的如:追求精致的生活或许是每个人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若不多读书,是很难成就的。   再者,教师读书应该有选择、有方向性。我叫喜欢有哲理韵味和学术性专业性的作品,翻开这些书,一种熟悉亲切的味道便顷刻间弥漫开来。针对我自己来说,这是一种梦幻的味道,古典而神秘,高深莫测而又耐人寻味。清晰的字体是一个个生动的音符。手执一本书,凝神静气,或立于风中,或坐于夕阳里,或靠一棵树,或独坐窗前,这时你便可细细倾听书的动听诉说。即便不读,闻着这淡淡的油墨香也是一种满足。   既然我们走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已说明了我们已读过了不少的书,但针对我们的专业,为提高我们专业的教学能力。我们更以该读一些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作品。这样针对学术、专业方向的发展、创新,我们便能获取最新的消息和知识,这些不仅与个人紧密相连,更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读书,没有科学与文化的传承、汲取、交流和进步,不仅我们个人,就连我们的国家都很难有美好的未来。若我们不再读书,那将是社会的悲哀,是民族的悲哀,是我们每个人的悲哀。   书之声悠远,书之声激昂,书之声清脆,书之声涵盖了千古。在教师的内心深处,读书的意义和地位,从来没有降低丝毫。传统惯性也罢,现实考虑也罢,至今我们仍然把读书作为我们神圣的理念,让我们用读书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吧! 【篇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讲稿   大家好!   以前,做老师的妈妈告诉我,书本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有很多我们不清楚的知识,我半信半疑。   一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我随手拿了一本《幼儿知识大全》,上面写道:水是自然界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物。水有时流动,有时结成坚硬的冰,当温度变成零度时,水会变成冰,当温度慢慢升高时,冰就会融化成水。看到这段话,我想:每天都在用的、喝的水真的这么神奇吗?我真想亲眼看看。   转眼间,寒假来了。妈妈带我去住在内蒙古的姥姥家,那里真的很冷,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来,冻得我直打哆嗦,姥姥说地里都结冰了。我想我终于能亲眼见到冰了。   傍晚,我们走在去冰滩的路上,远远望去,整块冰地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面大镜子。走近了一看,好厚的冰呀!我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我找到一块薄点的冰,一下子就用力地跳了上去。“咔”的一声,冰块就碎了,仔细看,这些碎片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好看极了!我想带一个“钻石”回去给姥姥看,谁知捧在手心里的“钻石”,不到1分钟就化成水了。爸爸说“我们的体温在36度左右,所以这一小块冰就会融化成水。”这时我的手是冰冷的,但心里是暖暖的,快乐的。   后来,我又把姥姥家的果汁倒在一个杯子里,放在气温在零下17度的外面,第二天一早跑去一看,都结成冰了,这就是我的自制冰激凌!后来拿到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冰激凌”又慢慢的化开来了……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啊,读了很多书,再去真实的体验一下,这样我们会觉得更加有趣和神奇,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哦!   谢谢大家! 【篇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讲稿   大家好!   我是一个爱冒险的小女生,一切关于冒险的事情都吸引着我的眼球。我非常渴望长大后的哪一天能成为一名的女探险家,爸爸知道了我的爱好后,就定了一套《小学生绝境探秘知识冒险书》的书籍,送给了我,收到了这份礼物的我,兴高采烈,简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饱读起来。我坚持每天读书两小时。第十天我就读到了第六本《冒险王绝境大闯关》,有辨别方向、行进的技巧、组建营地的技巧……许多好玩有趣的必备生存知识,而这些大单元中又有几个小单元,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组建营地的技巧中的搭建避身所,注意事项内容是这样的:   1、搭建避身所至少要在天色变暗两小时前开工,否则一旦入夜,你的施工难度会大大增加。   2、所以的避身所都应该建在与强风风向成90度的方向上,这样会让你的避身所成为一处"防风林",避免强风灌进里面。   3、你要充分利用任何材料,比如树枝、塑料布、防雨布、雨披或是帆布等来搭建自己的避身所。   4、避身所的支撑结构一定要结实有力,让它能够承受风雨的侵袭。   5、避身所的墙面的和屋顶上铺盖的一层层绝缘材料像树叶或苔藓等,应该由底部一层层地往上铺,且铺的层数越多越好。   6、任何避身所都得在四周挖掘排水渠道,以便雨水顺势流走。虽然这只是这本书其中的一点点,但我觉得这个小知识能让你在荒野中度过一个晚上。 【篇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演讲稿   大家好!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阅读能使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得到净化,并让我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这学期课本的第一单元就是有关读书与阅读方法的。《窃读记》中那个热爱读书,为读书乐此不疲的小姑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小女孩通过与长辈的对话获得了读书的启示……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一个爱读书的人。   每当我做完功课或空闲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捧起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许多有用和不一样的知识与启示。现在,我读过的书已经很多了,有我最喜爱的《绿山墙的安妮》、《夏洛的网》、《100个诺贝尔获得者的故事》、《昆虫记》、《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百篇科幻》等等。它们能使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还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拿一个东西,当时我正在看一本我最喜欢的书,由于不想让妈妈再大声地影响我看书,就顺口答应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妈妈在厨房着急地说:“田畅,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有拿过来呢?”呵呵,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边看书边干其它事情了。   读书也要讲究方法,如写摘抄和心得。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都在空白地方写批注,并在本上写摘抄,写心得。我们更应该在多读书时,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真正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   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先要多读书。一本本书撂起来才是一阶阶楼梯,让我们叩起智慧和成功的大门。二是要读好书。读名著、经典或其他有用的书。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块绿洲,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能让我们得到丰富的知识、耐人寻味的启示及美好的情感,带领我们走向成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谢谢大家!
gitcloud2023-07-06 07:58:26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哪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原著作者刘彝(《画旨》).
肖振2023-07-06 07:58:26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哪里?

中国古代书都是竹简,很重的,流传不容易,想要看书就要跑到当地去看,所以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看书,这个是古代读书人的常识,出处的话很难说了。有些《名人名言》、《格言大观》中,注为宋代刘彝所云。刘彝《宋史》有传,并有《七经中议》、《居善集》等著作。但我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针对简牍而言的,东汉发明了纸,书籍流传肯定广泛,宋朝时又发明印刷术,看书更不用跑很多路了。
陶小凡2023-07-06 07:58:254

谁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出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的读书信条。你这里的内容当是后人的扩展与引申。
苏萦2023-07-06 07:58:24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奖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奖作文5篇 历经了六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的第一站便来到了有着千年历史的开封古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描绘了这里,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奖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奖作文篇1 书,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人成功的桥梁。也是古往今来,不断被谈论的话题。同样。书,丰富着人类的生活。书就是无限的宝藏。谈到书,一定就会想到“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九字! 这奇异“读好书”意思是要爱读书才能知其中的道理。这样,无论在为人,处事,学习,生活,工作上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不然怎有得罗曼罗兰的欲与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不然怎有的狄德罗觉得不读书的人生活就会停止?不然怎有的陈寿的一日无数,百事荒废?要知道,我们不仅是为了成绩而读书,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想当年,伟大的---读书是真的是孜孜不倦,无论做任何事手都离不开属何必,边读边记录,记在书上的感悟甚至多于书上原有的字,正是这种好读书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伟人啊! 其二,读好书则说明了书有无数种,我们应取其精华,坚决不读违法,对我们无益的书,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一本有益的书足矣让我们提高自己的修养,也足矣是我们的学习,生活得以充实。 这“读书好”证明了读书使人受益匪浅,高尔基不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概也源于这“读书好”三字吧!不然又怎有得人们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豁达呢? 胡适说过:“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无论是散步还是学习,总有所收获,左宗棠说过:“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无论是良友还是故人,都会有所信息”。冰心也曾说过:“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情,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无论是抒发情感还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写出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书。 每每你埋身于众书籍时,不要忘记了,好读书,读好书和读书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奖作文篇2 腹有诗书气自华。 ——题记 烹煮香茗,熏开了馥郁的茶香,比它更浓的,是书香;落英缤纷,耀开了惊艳的色彩,比它更美丽的,是书籍;大雁南飞,秋高气爽,比绝世风光更妙的,唯有在历史长河中沉淀许久的书籍。 翻开一本好书,或不需山月相伴、鸟鸣于涧;也不需山云出岫、长虹饮涧,只需一处安静的角落,便可沉醉于书中构建的世外桃源。慢慢地,爱上了读书。 与书初识,他并不是严肃、生硬的,就像死板的公式符号,而是生动的画册。画册用简单画笔却勾勒出奇妙的世界,创造出孩童的纯真与美好。一本本有趣的画册,几乎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的欢乐。 再相识书,它慢慢变得生动,却也蕴含了更多的意义。闲时,便抛开繁杂的学习,专注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从《丑小鸭》到《快乐王子》,从《格林童话》到《一千零一夜》,我沉浸在书的世界,就像“深海效应”一般,猛地探出头来,才发现公交坐过了站。这时,方体验到杨熹文读书过站、意犹未尽的滋味。 如今识书,我不再留恋于童话,而是看向了诗词佳赋。我佩服李白的豪迈直爽,“手可摘星辰”深刻于心。我心醉苏轼的放荡不羁,“西北望,射天狼”满是壮志豪情。从唐诗的豪迈到宋词的婉约,从《诗经》的脉脉柔情到《离骚》的字字珠玑,我们总能看到,那中国文人穿越千年不变的初心。 相比之下,我更倾慕陶潜的悠然自乐。看,“少无适俗韵”的他“性本爱丘山”,向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回首,南山仍立在目,而这近乎“野人”的生活,偏偏入了我的心。 爱上读书,不负流年也不负佳期,磨砺之后总有惊喜。 爱上读书,去寻找那个“未曾谋面却神交已久”的灵魂,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奖作文篇3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我就挑重要的说一说吧! 记得我三四岁的时候,在姥姥家,大姨教我认26个字,大姨本打算让我会读就行了,不需要看见这样东西就说出这个字。大姨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教我,我终于会了,当时姥姥家养了一只柴狗,我看见它就指着“狗”字说:“狗,狗”。 七八岁的时候,大哥给我买了《安徒生童话》和《一千零一夜》。在《安徒生童话》里,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因为她的母亲残暴,在寒冷的节日的晚上,让她出去卖火柴,她冷的缩成一团,不好用火柴取暖,到最后还是点着了三根,前两根点亮的时候,她看到了她的奶奶……到了第二天早晨,当人们发现它时,它已经永远地睡过去了,她的脸上带着微笑,也许是和奶奶走了,去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当我读完时,我呸他的死而感到可惜,我为她有一个这样的爸妈而感到惋惜,我为她的无怨无悔而感到敬佩。 在读四年级时,我也读了很多书,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大林和小林》《精灵制造机》……其中最吸引的还是《精灵制造机》了,虽然他们有好像壮语,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他却有别的书没有的——想象的无限,这本书的肖像印证了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它的内容诠释书中的主人的想象,无限的想象。 我现在正在读四大名著其一——《水浒传》。那本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虽然还没有读完,到我十分喜欢,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读这本书。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有很多好处,每天都要多读书,读的书一定要是好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奖作文篇4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的方法都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要求我们必须“细嚼慢咽”,这就势必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前程,时间就是未来。因而学生都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久而久之,“浅阅读”便在学生之间流传甚广,那么,“浅阅读”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对于一个身在考场的人来说,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深阅读;对于一个身在高三的人来说,时间不允许你去深阅读。因而在时间紧迫时,我们只能浅阅读,只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虽说“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但对于压力逼迫的高三学生来说,追求一种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兴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对于“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看法,主要在于你个人的态度和需要。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泡茶的过程。 在酷热的夏季,满头大汗的你最需要的就是一杯清凉的食盐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消暑降降温,还可以补充你体内缺少的盐分。这就像是考场中的“浅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自己所需的答案。然而在严寒的冬季,瑟瑟发抖的你最需要的则是一杯温热的茶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你去寒升温,还可以驱除你体内的寒气。这就像是闲暇时的“深阅读”,慢慢品尝作者的思想,方能获益。因而在阅读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到底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其实,我们阅读就是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的志趣,活跃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知识。虽然我们的目标相同,但达成目标的方法却不计其数,因而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阅读的方式,比如“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黄金屋”和“颜如玉”需要各自的需求来追求,因人而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奖作文篇5 以前,做老师的妈妈告诉我,书本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有很多我们不清楚的知识,我半信半疑。 一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看书,我随手拿了一本《幼儿知识大全》,上面写道:水是自然界最熟悉、最常见的自然物。水有时流动,有时结成坚硬的冰,当温度变成零度时,水会变成冰,当温度慢慢升高时,冰就会融化成水。看到这段话,我想:每天都在用的、喝的水真的这么神奇吗?我真想亲眼看看。 转眼间,寒假来了。妈妈带我去住在内蒙古的姥姥家,那里真的很冷,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来,冻得我直打哆嗦,姥姥说地里都结冰了。我想我终于能亲眼见到冰了。 傍晚,我们走在去冰滩的路上,远远望去,整块冰地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面大镜子。走近了一看,好厚的冰呀!我瞪大眼睛,张大嘴巴,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我找到一块薄点的冰,一下子就用力地跳了上去。“咔”的一声,冰块就碎了,仔细看,这些碎片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好看极了!我想带一个“钻石”回去给姥姥看,谁知捧在手心里的“钻石”,不到1分钟就化成水了。爸爸说“我们的体温在36度左右,所以这一小块冰就会融化成水。”这时我的手是冰冷的,但心里是暖暖的,快乐的。 后来,我又把姥姥家的果汁倒在一个杯子里,放在气温在零下17度的外面,第二天一早跑去一看,都结成冰了,这就是我的自制冰激凌!后来拿到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冰激凌”又慢慢的化开来了……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啊,读了很多书,再去真实的体验一下,这样我们会觉得更加有趣和神奇,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哦!
meira2023-07-06 07:58:241

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话题写作文

1. 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如果让我独自走遍中国,那大家猜猜我会带什么东西供自己娱乐呢?回答正确,宾果,加10分!我要带一本书! 一本书!我看见有人纳闷了,一本由我来书怎么能供自己娱乐呢?下面,由我来解释。 一本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就像百科大全,就像童话王国,有趣极了!有的故事令我开怀大笑,有的故事令我眼泪花花,有的故事令我同情,有的故事令我迷惑不解。 一本好书就像一轮太阳,就像知心大姐姐,就像一位优美的仙女下凡似的。书是我的朋友,书是我的家人,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没有了书,我会崩溃的,我会愤怒的,我会伤心的。没有了书,犹如智慧的泉水干枯了,仿佛知识的乐园被封锁了,好像知识的海洋消失了。我会和一起分担风雨,共享阳光,分享喜怒哀乐。书可以为我抛开烦恼,带来快乐。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本书。首先,我会大致地了解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然后再细细地阅读一遍,找出优美词句,抄在一张纸上,背下来。第3次阅读的时候,我会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思考思考,欣赏一些我喜欢的文章或片段。“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多好的一句比喻句呀!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所以,我会认真读书的。 2. .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目写论说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英] read a lot and make trip further 出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著作者刘彝(《画旨》). 意思: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已的才识过人. 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编辑本段刘彝 刘彝 〔公元1017年--1086年〕字执中,福州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年七十岁。幼从胡瑗学。登庆历进士第,调高邮簿,移朐山令。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神宗时,除都水丞。寻知处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使易为医,俗遂变。加直史馆,知桂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元佑初,(公元一o八六年)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彝著有七经中议一百七十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编辑本段意义 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那么这两者之间重要性是否一样呢?有没有区别? 如果单纯论哪个重要,我觉得“行万里路”要比“读万卷书”重要得多。 你可以这样反驳我:如果一个人一点书不读,只行万里路,也一样不会成才。这是我们经常在讨论问题时抬杠的一种句式,也是很有用的一个句式。但放在这里好像没有多大的效果。 在商业界好些有这样的结论,在企业创业之初,文化程度较低的往往容易获得成功。也有人做过统计,目前全国有名的企业经理人中,第一学历专科以下学历占绝对优势。我们身边的情况也一再证明,一些非常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老板很多高中都没上过。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况能一言蔽之的。相反,一个闭门读死书的人很久以来就成了我们嘲笑的对象。我们是否可以说行路比读书更重要呢? 行路 “行路”我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我们的祖先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读书 读书一方面能够使我看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你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你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你的知识,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你心中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赘,不但无益而且“害人不浅”。 作为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行路”的想法。知识分子从书本到书本已经几千年了。 可以看到,现在的教师群体已经脱离实践太久了,多数的教师已经被隔离在社会之外(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教师这个职业也自然被“神圣”到无以理解的地步。要得到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得到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融入这个社会。 “行万里路”是当前教师最需要的。 意思: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已的才识过人. 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3. 以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为题的作文 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 这不是一个句子,这是一个词组。 这是古人对追求和认知的一种态度,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 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文章。在网上,很多人认为“行万里路”的价值要远远胜过“读万卷书”,宣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社会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但读书一直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书作为知识的载体,也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读书不是万能的,说实话,一个人读没读过书,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决定他的成败。刘邦、朱元璋都没读过书,他们照样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但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在当今社会里他往往寸步难行。因为读书能为你铺平前进的道路,省去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的麻烦。而且书所独有的历史魅力及文化底蕴能引发人对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人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人只有思考和拥有智慧,才不会感到空虚。所以,我更倾向于将“读万卷书”看成知识和智慧的象征。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行万里路”,这是一个“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漫长历程。真正有胸襟,有远大抱负的人,是决不愿意偏安一方的。李白在嗟叹“行路难”的同时,依然憧憬着“长风破浪会有时”。杜甫在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依然怀揣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见解,在前进中逃脱学习别人经验的束缚。读书让人把知识转变成智慧,行路让人从知识中提取自己的经验。如果一个人不知行路,不知实践的话,他将永远拘泥于窠臼,碌碌无为。“行万里路”代表着实践和能力,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 只读书不行路是迂腐,只行路不读书是盲目。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拥有充实而美好的人生孔孟博览群书之后,周游列国亲见亲历,终成儒家大师。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方作鸿篇巨制。“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每个人都能借鉴的求知模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读书把知识拉长成智慧,实践将知识积淀成经验,在时间无限的横坐标里,放大成人生的价值。 读书不止,行路不止,我在路上,你呢? 4. 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近来,读了一篇文章,上面有诸城市实验中学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采风活动的报道,心里感慨颇多。“读万卷书”容易,“行万里路”难,我想,这恐怕不单是我一个人的体会。物质社会,我们不用担心没有书看,只要你愿意看,随时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书看。而对一般人来说,“行万里路”就有点难了,尤其对于广大中学生朋友来说,不要说走出国门,就是走出家门、校门恐怕都不容易。以前,每年到了春天,一些学校的教师还能组织学生春游,或出去参观,而现在如果再有人组织学生春游,或者出去参观,人们非说他神经不正常。可怜的学生就只有呆在学校死读书的份儿,哪里还有走出校门的自由。当然,我并不提倡学生离家出走,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有组织、有准备地让学生走出校门,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杜甫的名言,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很多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我国西汉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好《史记》,他到过东海之滨,探过大禹的洞穴,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写成了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史书。李白一生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所以才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著名诗句。如果他没有亲眼见过黄河,他又怎会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杜甫本身就是这句名言的忠实实践者。他20岁以前北游齐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起了多少人对“五岳独尊”的向往。他身历战乱之苦,才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才有了《三吏》、《三别》这些流传千古的优秀诗篇。王维不亲历大漠,又怎会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几次出游,才写出了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他的游记中关于蝴蝶会的记载,他不亲眼目睹,不记下来,我们又怎会知道天下有这一奇观。近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为了拯救苦难的祖国,不惜远涉重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梅园新村留下了他的足迹,万隆会议似乎还回荡着他铿锵的声音,他为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又何止万里!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说过:“旅行就是生活。”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先后完成了《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旅行剪影》等作品。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我想,“行万里路”于我们的意义,已不言而喻。 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这也是新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现代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更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古人也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种亲历现场的情感体验,是任何书本知识都不能替代的。 李庆平校长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单单是读写结合,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行”中受到教育,学会思考,关注社会和人生。现在学生缺的,正是这种课外之“课”。 5. 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的美文 原创的 曾发表过 希望帮到你 生以啜芳华 行而沐春光 穿梭繁华,看遍红尘紫陌,于色彩斑斓的生活里,高阁之 中躺着你!阅遍栏杆,感人生百态,于瞬息而变的匆忙中,尘 封着墨香的记忆。洗尽铅华,静静读! 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和着汨罗的流水,让坚毅铺展,江鱼 吞食了千年,却容不下一根傲骨,子兰的衣冠成冢,一纸《离 骚》满纸苍凉,阅尽千山,读绝代气血。 苍黄大漠,将微笑当做黄河的一口井,三毛的撒哈拉之行 让岁月脉脉幽香; 众人跪在面前,许之则为王,败则亡身,于是“倚天照海 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成了千古绝唱。 倾听历史凝重的脉搏,才知道:人生必富三副热泪 一哭 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 才知道:愿无伐善,无施劳。才知道: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安往而不爱哉。 书尽血脉,知晓古人做人如灯罩,揽其光芒,闭其锐气, 锋芒毕露为不善,行堂堂方显男儿本色! 匆匆的行者,可否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可否静听秋叶触地 之声,感慨宋玉之悲之悯之情怀。一直相信,唯有点点墨香不 着寸缕,素净无华,一面记忆,一面埋葬,如衣料,经岁月漂 洗,它可能旧了,只有陈旧的风华,而它的质地,却仍是当初 织机上织出的经纬!纵横交错的铅墨光辉着一个梦的骤现,儿 时的渴求,眸子探求谜样的大千,只匆匆一瞥,无需日行千里 也一望知秋。于是,不再仰望,不再给人迷惑的目光,只埋 首,辗转行间给自己的心求一个答案! 卷卷诗书,以铅字的形式寄回后世,如行遍千山,原来, 生以啜芳华 行而沐春光! 6. 求:1.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目;2.写成论说文;3.不少于800 “读万卷书”乃极言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这是求知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特别是研习圣贤之说.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它是一个人闭门苦读的过程.孔子年轻时读书极勤奋,《论语》里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孟子少时发愤读书,浑然不知昼夜,遂通《诗》、《书》、《礼》、《易》、《春秋》等经.求知以“博览群书”始,实不失为合理之举,因为以个人有限的精力,万万不足以亲身一一发现、经历,且无此必要,明智之举就是通过博览群书把已有的知识、学说纳入胸中.博览群书有三个步骤:由博览致博闻,知各种知识或学说之详,可以“详说之”,这是第一步,接着通过认真阅读、思考,把握众多知识或某学说的要旨、精髓,也就是由“详说之”返回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知识、学说的精要与大义,就像孔子熟读《诗经》后一言蔽之为“思无邪”一样,如此又进了一步;在把握了知识的要旨之后,经过考察、比较,可知其好坏,进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学习、研究年鉴、评说前人学说的过程中,有心得,有见解,可以发之,可自成一家之言.这就是“读万卷书”的较完整的意义,也是整个求知活动的第一个方面.但古人认为,只读书是不够的,“闻之不见,虽“必谬”,又“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之后,必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即遍游各地,亲见亲历,这称“游学”.游学很早以来就是个传统.孔子曾周游国;孟子闭门读书多年之后也周游各国,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竟依依不思归.“学”的益处大致有: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谓多见而识之;二是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是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是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孔子、老子、孟子都有游说列国的经历,他们极力劝说君主用自己的政治伦理学说,以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游学”既可获得新知识,又可验证学来的间接知识,此外还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推行自己的见解学说,无怪乎古人要“行万里路”了.首先“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求知模式原先为古代先哲所采用,由于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逐步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历代读书人求知的基本模式.。 7. 【题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文求大神帮助游记或者读后感700~ 先秦诸子百家,个个语出惊人,著作流芳百世,我有幸一览《秋水》.河伯虽非见多识广,却也是一方河神,当智于凡人,尚且如此,况吾等凡夫俗子乎?掩卷深思,慨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小荷作文网 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也,实践出真知.若非亲眼一览大海之广阔,河伯岂知自身之狭小,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荷作文网 《石钟山记》,大名鼎鼎,非是其文笔之深奥,乃其道理、精神之纯朴也.大文豪苏轼,读万卷书不在话下,然亲自上石钟山,追寻真理,其精神可嘉也.看如今学子无数,孜孜不倦,捧得书本可当餐食.倘若不能灵活应用,而生搬硬套,不头破血流者,未之有也.书若无实用,万卷又如何,不如行万里路来得实在.读万卷书,满眼尽是他人观点,大脑被他人侵蚀,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如遇不解处,胡乱猜疑,不幸者,尽误终身.书读滥者,尽日空想,身如飘飘欲仙,不知所言,不知所为,然自称至读书之最高境界,殊不知田里害虫成灾,他人喜获丰收,尔等沉浸与虚无中不可自拔,是为腐儒也.书读害者,误入歧途,做尽伤天害理之事,仍自以为依书中所言,是为替天行道也,悲哉!然行万里路则大有不同.跋山涉水者,可知人生之不易也;周游列国者,可知天外有天也;饱览风情者,可知自然之奇妙也;遇苦见荒者,可知自身之幸福也;受人白眼者,可知自强只重要也;遇人不淑者,可知自立之必要也;得人恩惠者,可知善良无界也;给人帮助者,可知助人为乐也.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一看便知,其益处多多,远胜于读万卷书.追其溯源,实乃著书之人将其行万里路所得记于书中,以惠天下人.如此可知,万卷书源于万里路,岂能与之相比?若说万卷书为白纸黑字,则万里路可为四维立体动画,扪心自问,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尽在不言中.。 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文怎么写,快(50到100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我同意上面这个观点,特别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我喜欢旅游,我更喜欢一家人一起去旅游,可惜的是笑笑爸爸总是很忙,所以有时候我有时间了只有带着孩子去,但我们绝对不仅仅为玩儿而旅游.每次去旅游前,我们一家都要很慎重地根据旅游的时间选出一个旅游项目,并讨论一下这次旅游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然后再根据我们的目标来选择一个目的地,接着就开始做准备工作:查地图选路线、查沿途的景点和目的地的景点、当地的地理位置、民风民俗、景点介绍、并把查找好的旅游资料保存并打印出来人手一册,我们一家把这叫做“不打无准备之仗”.旅游途中我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如: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明七暗七、英语单词接龙.还可以随机作文,比如看到一处景色,哪怕是天上的白云,我们可以共同思考这时的景色可以用哪些词、哪些句子、哪段话来描写,最后汇总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我们还会来个歌咏比赛、背古诗比赛、背名著比赛.旅游时我们要求孩子必须随身携带纸笔,我们从来节省导游费,有必要的时候甚至会加钱让导游帮我们重复讲一遍.每天晚上都会指导孩子把白天旅游的内容自习一下,如果可能,当晚就写出日记或者作文.旅途结束回到家里,要求孩子整理旅游资料、整理日记和作文,并要求孩子写出游记.女儿今年已经十二岁了,这十二年来,我们旅游的景点不计其数,孩子也因此懂得了许多同龄孩子不懂的知识,并对历史、地理、古代文学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旅游的一点心得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能直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就很知足了.。
Ntou1232023-07-06 07:58:24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两句话出自杜甫的那本著作?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作者是杜甫,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作者是董其昌. 出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作者是裴松之.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注:《魏略》曰:“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FinCloud2023-07-06 07:58:19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的万卷书相当于现在的多少本书?

万只是一个约数吧,我觉得应该是指无穷无尽的书。
wpBeta2023-07-06 07:58:199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