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小练笔怎么写
《最后一头战象》为“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中的一部中篇动物小说,作者为沈石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小练笔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 其一: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嘎羧既感动又难过,泪水涌出来,它心里想:善良的村民们,谢谢你们,谢谢!当年我本来是应该战死在战场上的,是大家合力把我救了过来,并治好了我的伤,大家的恩情我无以为报了。二十多年了,大家对我这么好,不用干活搬东西,反而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要你们浪费了哪么多的粮食,我真的是有愧啊!现在我老了,要走啦!要和你们告别了,以后都永远分别了,你们的心意我会记得的,如果有来世,我会再回来你们身边,和大家在一起。这些东西还是留着大家自己用吧!但是,很不舍得就这样走,不舍得你们,我要围绕村子走上三圈,看看最后一眼。再见了,亲人们啊! 其二: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场景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江上的倒影忽然变成了当年的画面:在嘎羧的带领下,七八十头战象昂起头,挥动着锋利的象牙,朝准备过江的日本鬼子扑过去,敌人纷纷成了战象的脚下鬼,被吓得鬼哭狼嚎,到处逃窜。”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嘎羧想:这不是当年自己站着指挥战友们作战的地方吗?物是象非了,它清楚地记得,它在这礁石上,杀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没有让鬼子前进一步,甚至亲手杀死了七个鬼子,但是,有一个鬼子朝它开了十几枪,它身中数十弹的情况下,用鼻子绞死了哪个日本鬼子,把他卷起扔出了几十米远,最后受伤过重,是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才没有被江水冲走啊!嘎羧对石头亲了又亲。许久,才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像是说:我还没有老,我还行!其三:嘎羧站在“百象冢”前的场景 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荒草丛中,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战友啊战友!嘎羧来陪伴你们来了,让你们在这里二十多年了,你们是我最勇敢的战士,你们是战象世界最无畏的英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嘎羧比你们白活了二十多年,如果可以选择,时光可以倒流,我宁可选择像你们当年一样,浴血战死沙场,奋勇杀敌报孝祖国。现在,我终于可以和你在一起了!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无一不知。在嘎羧临走的那一天,所有的人都来了,都来为它送行。村民们不停地抽泣,村长老了,一步一步地走上前,他那蹒跚的脚步真令人心酸,老村长哭着用他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将一条洁白的纱巾轻轻地给嘎羧围上,它的眼神里充满了依依不舍……此时,嘎羧站在嫩绿的草地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它对着天空吼叫着,吼得那般悲壮。“嗷——嗷——”的声音惊天动地,顷刻间发出撕心裂肺的几声吼叫,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这叫声仿佛震得山崩地裂,河流为它停止;冰山也不再融化;风车也不在旋转……它的头高高的昂起,两颗长长的象牙朝上,长鼻也直竖起来,仿佛在说:老村长啊!是你领导村民们照顾我了这么多年,从不叫我搬运东西,我感谢您!如今,我要走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村里的人们的。嘎羧开始上路了,有的村民摸摸嘎羧的腿说:“嘎羧呀!千万别忘记我们呀!”说着那位村民的眼角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嘎羧该走了它什么也不吃就只喝了一点儿水。 天边的残阳火红一片,照射着大地,嘎羧迈着沉重的脚步,“咚咚咚”象蹄发出声响,心想:我的同伴同死神一起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祖辈辈,对我而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它一步又一步,一圈又一圈,村民们紧跟在嘎羧身后,始终舍不得离开一步。一圈,两圈,三圈,嘎羧要去象冢了。人们心里知道:不能再跟着嘎羧了。可总舍不得,嘎羧也舍不得。嘎羧一步三回头,村民们站在原地泣不成声,目送着嘎羧离开了……拌三丝2023-08-08 08:45:311
急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课后小练笔
我也在想这篇文章韦斯特兰2023-08-07 09:23:003
6年级语文书23课最后一头战象小练笔怎么写?400字
几天后给你答案。最好自己做,这是为了你好。不然什么都没有得到。我给你答案后自己再多琢磨琢磨,才能真正学会啊!赞同3| 评论陶小凡2023-08-07 09:22:5912
6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的小练笔怎么写要200字以上,今天一定要好,帮帮忙,谢谢了。
谢谢 大家了 !!!此后故乡只2023-08-07 09:22:5713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小练笔怎么写啊????????? 300字的(我写第12段的)
jmjkmkmJm-R2023-08-07 09:22:579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七单元课文最后一头战象的小练笔500字
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无一不知。在嘎羧临走的那一天,所有的人都来了,都来为它送行。村民们不停地抽泣,村长老了,一步一步地走上前,他那蹒跚的脚步真令人心酸,老村长哭着用他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将一条洁白的纱巾轻轻地给嘎羧围上,它的眼神里充满了依依不舍……此时,嘎羧站在嫩绿的草地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它对着天空吼叫着,吼得那般悲壮。“嗷——嗷——”的声音惊天动地,顷刻间发出撕心裂肺的几声吼叫,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这叫声仿佛震得山崩地裂,河流为它停止;冰山也不再融化;风车也不在旋转……它的头高高的昂起,两颗长长的象牙朝上,长鼻也直竖起来,仿佛在说:老村长啊!是你领导村民们照顾我了这么多年,从不叫我搬运东西,我感谢您!如今,我要走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村里的人们的。嘎羧开始上路了,有的村民摸摸嘎羧的腿说:“嘎羧呀!千万别忘记我们呀!”说着那位村民的眼角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嘎羧该走了它什么也不吃就只喝了一点儿水。天边的残阳火红一片,照射着大地,嘎羧迈着沉重的脚步,“咚咚咚”象蹄发出声响,心想:我的同伴同死神一起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祖辈辈,对我而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它一步又一步,一圈又一圈,村民们紧跟在嘎羧身后,始终舍不得离开一步。一圈,两圈,三圈,嘎羧要去象冢了。人们心里知道:不能再跟着嘎羧了。可总舍不得,嘎羧也舍不得。嘎羧一步三回头,村民们站在原地泣不成声,目送着嘎羧离开了……wpBeta2023-08-07 09:22:571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3课最后一头战象的小练笔(300字以上)
haodeJm-R2023-08-07 09:22:5413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篇1 进入20xx年10月中旬,我们参与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由郭娟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阅读教学课《长城》。接到通知后,研修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郭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多多。 一、总体感觉 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郭娟老师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磨课即将结束,教师们已经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广益。 二、关于备课 基于第一次备课,郭娟老师在研修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执教了这节课。课后,我们召开了备课小组会议,用心聆听了大家的评课意见和建议:课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评价不及时,面对学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时巧妙地点拨和引导,总怕节外生枝,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于是,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了修改,重新确立了教学重难点,调整了部分教学环节,随后进行了第二次备课并在同组成员的分工观课中执教了第二次课…… 三、关于上课 上课的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课堂内容中,能清晰、明确重难点操作流程。使“重、难”点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个环节设计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环节。并且前一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层层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结合。 1、 适当取舍,选准教学切入点,以诵读为本。这篇文章很长,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着重抓住“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这些词语展开教学,从柳树的外形和生长经历引导学生直奔重点,阅读文本、深究文本,层层深入,以诵读为本,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情感、读出方法。 2、推敲词句,体会语言的内蕴。帮助学生感受柳树的形象时采用了灵活的方法:有让学生体会,像“嘉峪关”的高度;跟已有生活经验楼的“高度”比较,把“长城的长度”跟平时常见的“距离远度”对比。 3、 汉语独具的个性魅力也决定了“悟”这一独具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悟,是一种省去繁琐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引自董丽芳《我们应该如何感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品读,在语言的基础上,感悟文学,与作品共鸣,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万里长城留给后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去感悟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最终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四、关于听课、评课环节。 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课堂的“精彩”和“困惑”,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听课时观课分工要明确,设计观察量表。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更要指出不足建议。 五、关于磨课。 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的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大家通过反复磨课后,教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 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等。教学精彩之处是: 1、精心设计,找准解读的突破口。“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不是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品味、咀嚼。而是找准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如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感受到青海高原这株柳的顽强的生命力。 2、精简环节,以读代讲。精简教学环节,真正的把时间还给学生。学习重点句子与欣赏精美图片相结合,通过朗读理解青海高原这株柳的神奇之处。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课程标准重新解读的过程;是与同事交流的过程;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是课程整合的过程;是教法学法的最优化选择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更新了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过程和环节,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更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磨出了教师的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篇2 在研修中幸福成长-小学语文研修组磨课研讨总结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理念老师们虽能脱口而出,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很难,尤其在低年级。本次我们选取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识字写、字并积累运用语言”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在沈教授、张教授、毕校长以及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群组所有老师迎难而上,通过对课例进行三次设计两轮打磨,对研究问题有了很大的突破。整个研修过程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一以贯之追踪问题,课例改进明显 首先,本研究专题,是根据新课标理念,并汇集了群组成员教学的困惑、问题后产生的,来源于老师们的教学困惑。然后,以刘小露老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例,多次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在整个磨课过程当中,紧紧盯着“低年级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如,这篇课文中“我”想变的事物很多,但“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课文的重点,为突出教学重点,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例打磨后,就把第2—4小节的教学合并施教,采用小组合作、练习朗读和质疑解疑的方式略处理;把教学重点放在第5 小节上,突出了大大的荷叶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进行谁来了,怎么样的句式训练。在观课、评课环节,观课点又是围绕“发挥低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一问题展开,设计了“学生参与度”、“师生活动所用时间分配”、“教学目标达成”等几个观课量表。在课后研讨中,又对问题解决的效果做出针对性分析,最后,每个老师针对研讨主题中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因此,整个课例研究是老师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聚焦学生,生成学生学习 1、基于学生的问题组织教学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快乐读书、敢于质疑、大胆交流。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是怎么学的,寻求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备这节课之前我们在思考,如果让学生们来读这个文本,哪些地方是他们可能读得懂的,哪些地方可能读不懂?为此我们进行了前测,了解了学生的问题,都是对词语的不理解。为此根据这一特点,在课上老师就安排有质疑问难的环节,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以学定教。“穿梭”“清凌凌”“嬉戏”等词语都是由学生提出来的。教师只是鼓励他们互相帮助,解答疑难。在此基础上,恰当运用图片,并作准确简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本课新词。 2、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活动。 这节课65.9%的时间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比较好地摒弃了低年级那种看似活跃的一问一答式教学。并且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有合作朗读、词语质疑、句式训练表演、以及猜字游戏等,都紧紧围绕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识字和朗读展开。比如,进行第一次试讲中,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学习1-4小节时,让学生提出喜欢哪一小节就来美美地读这一小节,读一段学一段,一节课讲下来总觉得教学手段重复、单调,而且学生的注意力学着学着就下降了。后来,通过不断打磨,我们采取了略读1-4小节,重点指导第5小节的做法,增多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先让学生们快乐地、自由地读一读诗歌,再让他们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由学生互助解答,再由老师点拨的做法。我们发现,学生的小手更多地举起来了,小嘴巴读得更有劲头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3. 心中有学生,跟进练习到位。如,在让学生划出“我想变什么的词语”以及“指导书写”时,都让学生再次修改、练写,纠偏改错,做得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 总之,我们根据学情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不会到学会,学得轻松,学得投入。 三、团队成员主动参与,在磨课中幸福成长 从接到任务开始,所有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定计划、备课、磨课、发贴、观课,用研究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在研修的这两个月中,过程是艰辛的,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我们有过众说纷纭,彷徨迷茫的的焦灼期,但是群组教师没有放弃,在不断尝试中,硬生生的创出了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例设计。执教者刘小露老师从研修开始基本上就没有了休息日,闷在家里安静思考。特别是在第二次教学设计没有突破的瓶颈期时,刘老师面对试教的屡次受挫,能够坚韧执着,潜心研究;群组教师也克服了很多困难,对于研修不离不弃,学校春季活动特别多,群组教师基本上都是班主任老师,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任务,放弃自己的空堂休息时间,一起陪着试教老师听课、议课,错过了午饭时间都没有觉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近二十稿的反复修改,群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磨课”中得到了成长,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教学行为跟进改善。 四、过程比结果重要 记得研修的开始,参加研修培训的时候,教授就对我们说,这次我们的任务不是追求最后要出一节多么精彩的课,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我们的任务是要体会一词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次经历,让每个老师都参与其中,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如何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现在回想整个过程,有很多难忘的镜头,发现问题时候紧锁的眉头,共同讨论时的激情飞扬和频频点头,解决问题时的会心微笑……这一幕幕都那么让人留恋,充满魔力和诱惑。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让我们化辛苦为快乐,在艰辛的历程中,收获一份快乐而充实的心情。 通过本次研修让我们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重审语文教学,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细细咀嚼,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们一起收获,一起分享专业成长的快乐吧。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篇3 自从参加了远程培训后,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想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有兴致,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篇4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反思,让一颗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自从制定磨课计划之后,全组的老师都异常地忙碌,既要备课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处理日常琐事,关注学生的情况,还要参加磨课活动,真个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可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重视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细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线上教案修改——读你千遍不厌倦 李老师基于个人经验,发布了自己的教案。教案发出后,我们一遍遍地阅读教案,一遍遍地重读教材,尽量让教案和教材相契合,然后字斟句酌,展现自己的课堂构思,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 线下磨课研讨——删繁就简三秋树 线上教改修改后,在研修组长尹记国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针对李艳荣老师的教案进行了线下磨课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就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达成共识。原设计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等词语,能运用正确书写姿势,书写“搏”字,把字写正确写美观,这一目标删去。把“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改为“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原先的教学流程个别环节不流畅,结合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将流程进行了调整,大致分为四步: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三、品读语言文字、走进嘎羧内心; 四、总结写法,推荐阅读。 第二次备课——千锤万凿出深山 文章不厌千回改,磨课在于千遍磨。根据大家的建议,加上自己的推敲思考,反复打磨,李老师进行了第二次备课,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无论是提问的预设,还是学生学习的调控,李老师事无巨细,做到心中有数。 观课准备——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组全体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观课的有关事宜。经过商议、讨论,确立了观课的角度。为了观课更加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我们还制定出观课表格。主要从教学的目标达成度、教师的课堂有效提问、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等几个方面观察,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观课角度,精心做好准备,熟悉操作步骤,做好详细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总结与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李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体现出许多亮点。《最后一头战象》篇幅较长,李老师用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一头战象?学生各抒己见,没有固定顺序,完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补充、更正、讨论,学生没了约束感,气氛相当活跃。尤其是小练笔训练:嘎羧久久的站在江边凝望着,它都望到了什么?更是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表达的欲望。精彩的回答源于老师不会强加给学生自己的理解,学生有了被肯定的愉悦感。 经过千淘万滤的辛苦,才有收获真金的喜悦。全组老师参加了听课和研讨评议活动,一致认为李老师能围绕研究主题和学科目标,把握教学起点,在预设中生成,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教海探航路漫漫,“磨”你千遍不厌倦。“磨课”,是精益求精的教学历程和反思,更是充满智慧的教学实践和创新。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获,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磨去了认识的肤浅,磨出了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高度;磨去了简单和粗糙,磨出了课堂的精致与灵动!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篇5 昨天对东耿王小学的磨课活动已经结束。放学后,名师团的教师、东耿王小学的教师以及联校的有关领导汇集在一起,对这次的磨课活动进行了总结。 会议上,各位老师、领导都针对这几次的磨课谈了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有很多话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荡。王士新老师谈了葛青老师家常课的上法以及对自己的启示,家常课就是实实在在的上课,不能搞花架子,要以学生学会为准则,遇见难点、学生不会的地方教师可以停一停,不能像有的公开课一样不管学生会不会按自己的思路把课先讲完为止。刘海芳老师谈了对黄瑞和老师的评价,身为一名五十六岁的教师,那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新生事物的积极学习的态度,都是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是所有教师的楷模,身为一名年龄偏大的农村教师,在课堂上能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更是难能可贵的。沈昱老师谈了对东耿王小学的领导老师的热情表示感谢,进到东耿王小学感到心里热呼呼的,他们的热情款待、热心的帮忙都体现了他们的学习精神,追求上进的决心。联校尹校长又对教师提出了下一步的要求,希望能在教师不断的互相学习中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 总之,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东耿王小学的老师的授课水平。而且对我们这些所谓的名师也起到了锻炼的作用,是自己专业成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韦斯特兰2023-08-07 09:22:511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2.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 二 课 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篇二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 一、谈话导入 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二、板块一 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出示课文简介:“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临死前所发生的事。” 1.这段话里有三个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是哪几个? 2.认识字词:西双版纳 威风凛凛 势不可当 凝重华贵 英武豪迈 日寇 埋葬 唏嘘 3.这篇课文很长,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做了哪些事? 3.引导学生用“有这样一头战象……”这一句式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三件事连起来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板块二:引导质疑 1.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之死,课文的11自然段也介绍了一般大象的死,请你再次默读课文11自然段,比较一下嘎羧之死和一般大象的死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抓住主要的区别。 3.了解了一般大象死时的特点。我们再来看看嘎羧临死之前做的这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你的心中有怎样的疑问? 4.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明确学习方向。 四、板块三: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 1.交代任务:要解决这一个个疑问,我们只有走进嘎羧内心。选择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反复阅读,然后在旁边写上你的理解或者读后的感受。 2.学生自学。 五、交流汇报 预设1:学习“重披象鞍” 1.26年,再一次相见,课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 2.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呀,课文在第几自然段作了介绍? 3.老朋友就在眼前,嗄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4.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5. 此时的嘎羧泪光闪闪,它会想____。 6.指导读出情感:是呀,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它的战友,忘不了它那光辉的岁月,带着这样的情感,读。 六、板块四: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评价:你已经走进了嘎羧的内心。同学们,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 (泪光闪闪,久久,吹去上面的灰尘) 小结:通过这动作和它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丰富的情感。 预设2、学习“再回战场” 探讨:嘎羧为什么要重回战场? 1.找出描写嘎羧重回战场的句段读一读,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 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 讨论交流,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4.读,让我们望到了清波荡漾的满面,而嘎羧是“凝望着”,而且是“久久凝望着”,它似乎看到什么呢? 5. 是的,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样的一幕又一幕,这一句话又该怎样读呢? 6. 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你们看,“欧――”的后面是什么符号? 7. 我们读出了声音的震耳欲聋,那么嘎羧此时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此时的嘎羧是伫立在昔日的战场,发出了这样的吼叫。从这吼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8. 我想,它一定忘不了这样的一幕场景,我们一起来读 (课件5出示: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子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此时的嘎羧,内心涌动着战斗的激情,就象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焕发了青春的英姿,我们一起往后读。生齐读。 七、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1.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模样,原文中有这样的介绍:嗄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也闭不拢,整天滴滴答答的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少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般,就是这样一头老象,重回战场后,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读。 2.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文中还这样写到: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而此时的嗄羧,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刚才我读的是一头老象,而你们读的是…… 3.26个春秋过去了,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嘎羧再次回到战场,依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心潮激荡。我们再来看这段话跟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情感的变化,正是这变化,使得我们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和震撼。 5.小结,发现写作方法。 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八、布置作业 想一想,议一议,填一填。 1.嘎羧不会说话,可它用“一下子安静 下来 呼呼吹去 久久摩挲 泪光闪闪 重披象鞍”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______。 2.嘎羧不会说话,可它用“绕着寨子走了三圈”这样的举动告诉我们 。 3.嘎羧不会说话,可透过“走了整整一夜、久久凝望打洛江面、亲了又亲龟形礁石”这一系列的动作,我明白它是在 。 4.嘎羧不会说话,可听到它在打洛江边那震耳欲聋的吼叫声,我知道它在对( )说: 。 拓展阅读: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斑羚飞渡》《第七只猎狗》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 再回战场 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光荣归去篇三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凝重、华贵、英武、气概、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受战象嘎羧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了解,导入新课。 1.大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可以为人类做好多事情,你能简要地说一说吗? 2.揭题。 3.故事发生在1969年,到云南西双版纳插队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亲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情,于是他在文章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类,却具有很多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 4.据题提问。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就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读顺。 (2)理解下列生字词,通过品读加深理解:威风凛凛、排山倒海、势不可当、优哉游哉、焦躁不安、久别重逢、英武豪迈、泣不成声、震耳欲聋、炯炯有神、激越悲壮、浴血搏杀 (3)思考刚才的问题 2.检查交流; 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品读课文,感受嘎羧。 (一)认识英雄,告别村民。 1.默读课文,找到关于象兵的介绍。 2.了解象兵抗击日寇前的那段历史 出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东亚地图 日本是一个被大海包围的弹丸之地。日本军国主义者野心勃勃,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9 年3 月,侵占南海群岛;1941年12月,日寇占领香港;1942年,日军侵占菲律宾、缅甸……日军一次又一次挥舞战刀,铁蹄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日军的暴行也激起了民众的怒火,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燃遍整个东亚。 1943年,当日寇的魔掌伸向云南,伸向西双版纳时,象兵们英勇地扛起了抗日的旗帜。现在,让我们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战争年代,感受那英勇惨烈的战斗场面吧。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 3.阅读这段文字,想象当时情景。 八十多头战象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地冲向敌人;枪炮声、喊杀声、大象的悲壮的吼叫声回荡在打洛江畔;在鬼子的枪炮中,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倒地。日寇们鬼哭狼嚎,丢盔弃甲。 4.经过这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嘎羧成了幸存下来的战象。村民们怎样对待这头战象?除了故事中的描述,你还能想象到什么? (正是战象们打跑了日本鬼子,这个小村庄才免遭战火的洗劫。村民们对嘎羧特别好,把自己平常舍不得吃的水果送到嘎羧嘴边;村民们为嘎羧搭起了高大的象房;村民们让波农丁来专门照顾它;夏天,村民为嘎羧洗澡;冬天,村民给嘎羧生起了火炉……)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村民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板书:英雄 敬仰 5.指导朗读相关段落语句 6.村民无微不至的照顾,嘎羧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六年过去了。曾经英武豪迈的英雄老了。嘎羧就要走到生命尽头了,它舍得离开村民吗? 7.你能根据这段话设计什么问题来考考大家吗?(为什么要绕村走三圈?) 8.解疑。 (二)重披战甲,回想过去 1.嘎羧在离开村子前,它最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找当年自己曾经披挂过的象鞍。)古人说:读书贵有疑。现在,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重披象鞍这一部分,在这段话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读书,勾画句子,写问题与体会,教师巡视) 2.交流; (1)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在这二十六年间,嘎羧为什么不去看望这位老朋友,而在临死前才找到象鞍并披挂上象鞍? (2)哪句话最能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深深情感的? ① 指名读读这句话。 ② 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心? ③ 你能读出嘎羧心中的那份伤感,那份珍惜、那份感动吗? (3)嘎羧看到了象鞍,一下子安静下来,可它的内心安静吗?(沉浸在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里) (4)齐读体会。 3.小结:嘎羧在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首先想到的是重新披挂上它的象鞍,它想起了它作为一头战象的辉煌与荣耀,想起了二十六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想起了和它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然后,嘎羧踏上了它的不归路。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嘎羧还做了哪些事情?它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些问题。 五、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齐读)《最后一头战象》。 2.这篇课文描写了这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哪些事?(小标题——主要内容)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重披象鞍和告别村民这两部分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接下来的两个部分。 二、品读课文。 (三)打洛江畔 缅怀往事 1.自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有什么地方读不懂,在书上做个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2.交流,可能有; 为什么嘎羧“久久凝望”江面?或嘎羧“久久凝望”凝望的是什么? 为什么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嘎羧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互相交流,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① 嘎羧为什么要“久久凝望”? “凝望”什么意思?说话练习:嘎羧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 。 ② 为什么嘎羧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 这块礁石对嘎羧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也许 ;也许 ;也许 。) ③嘎羧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在大声地说什么?战友?乡亲?土地?) 4.此时此刻,相信嘎羧给你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再把整段话连起来读读。 5.创造性复述,加深理解。(自说——指名) 假如你就是嘎羧,来到打洛江畔,怎么说这段话?说的时候,不但要把自己当成嘎羧,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调整句子的顺序。 6.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 (四)百象冢旁,庄严归去 1.离开了打洛江,最后嘎羧来到了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百象冢。 2.它要在百象冢干什么?对一头老象来说,祖先留下来的象冢,不是它的归宿吗? 3.轻声读嘎羧挖坑的部分,看看有那些地方让你感动,让你震惊,感到不可思议?拿起笔来,给这些句子划上线,做上披注,写写你的体会。 4.交流,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想象:此时的嘎羧是怎样的嘎羧?(濒临死亡、体力不济、疲惫……)所挖的坑的大小? 补充材料:据我所知,嘎羧被村民救回来后,虽然治好了伤,却留下了严重的身残:腿瘸了,头歪了,可就这样一头战象,长途跋涉,几天没吃,还坚持不懈地挖着,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5.小结:生不能在一起,死也一定在一起,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哪是一头战象呀?这分明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呀!嘎羧走了,带着他的忠诚,带着他的情义走了,这一路我们陪他走来,走得艰难却坚定。把黑板上小诗送给他; 重披铠甲赴归途 凭吊战场情义重 英雄相依共长眠 一片忠诚付青天 6.现在,我们就要离开“百象冢”了,你想对战象嘎羧说些什么呢? 三、课外延伸 1.作家沈石溪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讲一个故事给我们听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自己说的话。 做至情至性的人,发感人肺腑的文字,在强者面前不示弱,在弱者面前不逞强。淡泊名利,多做实事,这就是我作文和做人追求的境界。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因此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 2.齐声朗读 3.沈石溪还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当你去阅读他的作品是,你会发现动物像我们人类一样有着爱情,亲情,友情。像我们一样竭尽全力地生活着,奋斗着,直到走完自己的一生。今天这堂课希望只是一个引子,引导你们去读更多他的作品,去学习,去思考余辉2023-08-07 09:22:481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1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 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 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 2000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皮战甲”、“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个别词语如“威风凛凛、炯炯有神、浴血拼搏、排山倒海、震耳欲聋”,学会快速浏览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复述故事。 由于这 篇课文 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上课前,先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课堂上,通过理解什么叫战象导入课题,引 导读题展开质疑,这一设计意图是想摸索学生内心对课题的理解,对课文会产生怎样的悬念。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效果很好,让学生学会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兴趣上来了,紧接着导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词,在生字词教学这一环,是采取检查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一课时我安排的教学重点体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掌握主要内容,并学会复述故事。当我把阅读要求“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展示,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在阅读巡视中,发现学生面有难色,寻聊中,学生暗示用四字短语概括有点难。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紧接着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在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我都进行巡查,发现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点拨,最后汇报交流归纳出“英雄垂暮”、“重皮战甲”、“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四个感人的片段。我顺水推舟导出“讲故事”的环节,目的是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学生兴趣特浓,表现欲望很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训练了。在交流读书感悟完成练习:我心中的“战象”,这是一头 ()的战象,因为它 ()。这一口语交际的练习,我感觉有点不到位。也许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战象的情感品读不深,只能局限在老师的点拨感悟出品格。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2 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怀旧、英勇、忠诚的高尚情怀。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20xx年,沈石溪曾来我校作报告,有幸与作家面对面交流。我把当时与沈石溪先生交流地情况讲给学生听,并展示了当时的照片。从学生惊讶、赞叹和羡慕的表情中,我看出来他们对沈先生是多么崇敬。从这里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本文共讲了“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篇幅较长,所以采用半扶半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以“披挂象鞍”为例,交给学生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方法。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结合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们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3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 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因为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悲壮与感人之情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教学中,投放了不少的图片。但遗憾的是,因为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习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很多时候,这种讨论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4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歌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的情怀。江老师的课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 一、教态自然,用语亲切。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从容和温柔的语调,这让人感到很亲切。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在整节课中,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位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而不是初登讲台的支教生。 二、读写结合,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三个场面,即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来,重点研究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历程。然后让学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并且写上标注,思考这样写的方法和好处。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把握主线从而深入研究和探讨,体现了高年级教学的深度。 三、调节课堂,学生为主。 在课程设计上,分为解读题目、作者简介、初读课文、会读会写、概括事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具体分析语句等方面,对于一节40分钟的课来说,内容还是很多的。到了最后的具体分析语句的环节,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就像是一出大戏没了戏眼一样,匆匆落幕。我觉得可以把具体分析语句这一环节放在下一节课再教学,在概括事件、思考问题这两个环节里可以增设相应的练习、多提问学生。一节课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老师讲得多好,而在于学生的表现。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同学的进步,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肃然起敬。向敬重战斗英雄一样敬重战象嘎唆。11年,作家沈石溪曾到我校来,有幸与作家面对面,并聆听他的演讲。好多同学也买到了沈石溪签名的书。这个插曲对学习这篇课文无疑有不小的帮助。 喜欢这篇课文,就想把它讲好。课前重温小说原作,仔细研读教参,又看了名家教学视频。反而感觉这个故事格外简单了。是的,情节并不复杂,怎样能把嘎唆那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感受到,把它那曾经英勇豪迈的气概体会出?文本,还是文本! 激情导语,烘托气氛。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聚焦语句,读出感情。本文运用了大量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嘎唆的灵性与感情。我将这个故事按情节梳理成四个部分并引导学生归纳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重点可以抓住以下几处描写: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嘎羧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充分感受到嘎羧的英雄气概。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深化对嘎羧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6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且篇幅较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中能先从整体入手,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教学的形式也多样,先扶后放。在教学重披象鞍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充分感悟一头英勇的战象心中积淀的深沉的感情。在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那动人的一幕,重点抓关键词语让学生质疑、思考、去想象,形象地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这样学生能充分理解了课文,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激发了情感,并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接着抓住嘎羧寻找回宿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层层推进;使学生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英勇。既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又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课文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产生活实际比较远,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课前对学生的铺垫也不够,导至教学过程显得沉闷,特别是教学重回战场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质疑、思考、想象,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悟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情感,由于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不够充分,学生的表现与教学预设略有偏差,气氛不也够活跃。考虑到课堂容量偏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这又是一堂公开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顺着教案走,结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展开,情感也没被充分激发,教学过程略嫌仓促。上完这堂课,我不断地反思着,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料的情况是常有发生的,这既需要在备课时做充分的准备,又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今后还须在此方面多探讨、钻研,才能让课堂绽放更多光彩!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7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结合平时的学习,谈一点浅薄的看法。这节课的设计,每天都在冥思苦想,求变求新,删繁就简,领异标新,语文功夫是慢活,是要耐得住寂寞,来不及半点急躁和武断。在备课时,同事们也出主意。是啊,我深深的知道,当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时,怎能不为伊消得人憔悴。 2、要有己: 宁可不完美,也要敢于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鲜明的风格,语文教师的魅力来源于个人的独特风格。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剑,包括自己的学生,说实话。上课之前,我没有和学生铺垫过,只在徐老师第一课讲过之后,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复习。我想:假的真不了,即便一时过关,终将对自己的成长,学生的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想要真发展,真得有胆量。一次真实的洗礼,胜过千次万次的虚荣。 3、要关注: 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如果你教的学生没有能力和素养的提高,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教学水平是徘徊不前的。设计一节课要把它当成设计学生的人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将无限精彩!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反思8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大象。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学生说。我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 三、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习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还可以尝试,在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探索。LuckySXyd2023-08-07 09:22:48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小练笔 300字左右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要死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阿哦搜索大佛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7 09:22:4712
急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课后小练笔
急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课后小练笔 《最后一头战象》的小练笔 嘎羧要走的讯息传遍全寨。大家纷纷前来为噶羧送行。大家泣不成声。嘎羧微微颤动了一下嘴唇,却没有叫出声来。此刻他的心与村民们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他的心早已被村民们的那一颗颗温暖炙热的心打动了,眼泪涌了出来。他想:“这二十六年来,村民们无时无刻不关心着我。每天,村民们总是早早地把我的早餐送到,他们从不让我饿一顿。他们的经济并不富裕,对自己十分节省。然而对我,他们却毫不吝啬。每次,我要求帮村名们搬东西,他们却总是擦了擦满头大汗的脸,婉言谢绝。 这时,一个老象兵走了过来。 “噶羧,嘎羧。”那位老象兵小声叫着嘎羧,“我的老朋友,你为什么要那么早离开我们而去?”他送上几串香蕉、几根甘蔗。 嘎羧好像听懂了他的话,仰头低吼一声,听似长叹:再见了,我的亲友们!擦干眼泪,不要为我悲伤,人老了总归是要离去的!…… 嘎羧渐渐远去,可人们仍久久不肯离去…… 嘎羧来到打洛江畔。 他站在被霞光映红的卵石上,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不禁又想了好多好多:“当年,我正是在这儿和同伴齐心协力,与敌人搏杀。现在,我的战友们都不在了。他们死得其所!因为他们与我同是当年威风凛凛的战象!战友们,不要挂念我!我这就来!”嘎羧亲吻了亲江边的礁石,用尽力气朝天大吼了几声,然后,嘎羧便迈著沉重的步伐离开了……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七单元课文最后一头战象的小练笔500字 最后一头战象 嘎羧要走的讯息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无一不知。在嘎羧临走的那一天,所有的人都来了,都来为它送行。村民们不停地抽泣,村长老了,一步一步地走上前,他那蹒跚的脚步真令人心酸,老村长哭着用他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将一条洁白的纱巾轻轻地给嘎羧围上,它的眼神里充满了依依不舍…… 此时,嘎羧站在嫩绿的草地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它对着天空吼叫着,吼得那般悲壮。“嗷——嗷——”的声音惊天动地,顷刻间发出撕心裂肺的几声吼叫,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这叫声仿佛震得山崩地裂,河流为它停止;冰山也不再融化;风车也不在旋转……它的头高高的昂起,两颗长长的象牙朝上,长鼻也直竖起来,仿佛在说:老村长啊!是你领导村民们照顾我了这么多年,从不叫我搬运东西,我感谢您!如今,我要走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村里的人们的。嘎羧开始上路了,有的村民摸摸嘎羧的腿说:“嘎羧呀!千万别忘记我们呀!”说著那位村民的眼角上流下了两行热泪……嘎羧该走了它什么也不吃就只喝了一点儿水。 天边的残阳火红一片,照射著大地,嘎羧迈著沉重的脚步,“咚咚咚”象蹄发出声响,心想:我的同伴同死神一起召唤我了……对不起了,我的祖祖辈辈,对我而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它一步又一步,一圈又一圈,村民们紧跟在嘎羧身后,始终舍不得离开一步。一圈,两圈,三圈,嘎羧要去象冢了。人们心里知道:不能再跟着嘎羧了。可总舍不得,嘎羧也舍不得。嘎羧一步三回头,村民们站在原地泣不成声,目送著嘎羧离开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3课最后一头战象的小练笔(300字以上) 嘎羧要走的讯息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无一不知。在嘎羧临走的那一天,所有的人都来了,都来为他送行。村民们不停地抽泣,村长老了,一步一步地走上前,他那蹒跚的脚步真令人心酸,老村长哭着用他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将一条洁白的纱巾轻轻地给嘎羧围上,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依依不舍…… 此时,嘎羧发出撕心裂肺的几声吼叫,震耳欲聋,惊天动地,这叫声仿佛震得山崩地裂,河流为它停止;冰山也不再融化;风车也不在旋转……它的头高高的昂起,两颗长长的象牙朝上,长鼻也直竖起来,仿佛在说:老村长啊!是你领导村民们照顾我了这么多年,从不叫我搬运东西。我感谢您!如今,我要走了。看见您的头发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丝,我舍不得您呐!我来生来世一定还要和你们在一起,报答你们的对我的恩情! 嘎羧开始上路了,村民们给它的东西它一口也不吃,只喝了一点儿水。嘎羧迈著沉重的脚步,“咚咚咚”象蹄发出声响。一步又一步,一圈又一圈。村民们紧跟在嘎羧身后,始终舍不得离开一步。一圈,两圈,三圈,嘎羧要去象冢了。人们心里知道:不能再跟着嘎羧了。可总舍不得,嘎羧也舍不得。嘎羧一步三回头,村民们站在原地泣不成声,目送著嘎羧离开了……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最后一头战象后面的小练笔,100至200字 你把整个题目抄过来让看看 你这样光要答案却没具体的题谁去给你写答案啊?! 六年级23课《最后一头战象》小练笔 对不起了,我的祖祖辈辈,对我而 言,波农丁和村民们是我的“家人”,同伴们就是我的兄弟,村寨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习惯了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习惯了嗅到了弹药与腐烂糅杂在一起的味道。突然很安静。这是一种血腥的寂寞。看到战友们中弹倒下,而自己只能依然冲锋杀敌,这无非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恨与耻辱…… 再见了,村民们!再见了,波农丁!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霞,只留下了,一丝,遗憾…… 别了,波农丁!永别了,乡亲们!我的心里已经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我知道自己舍不得离开,但我不能再等了,我的生命已经垂危,也许,我的同伴们更需要我……二十六年来,我在村寨里生活得十分舒适,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挂念著曾经与我并肩作战的同伴。回想起我自己,只是一头唯一幸存的战象,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早已习惯,看到战友们中弹倒下,而自己只能依然冲锋杀敌,对于我来说,这是莫大的耻辱,是我一生的遗憾。二十六年前,我没能与你们一起走向死亡,今天,我踏上了死亡的征程,二十六年的思念,我要全部对你们诉说。我不会去祖宗留下的坟墓,我要回到曾经撒过热血的土 六年级人教版最后一头战象小练笔50字 1、我想,曾经和我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而我望着自己的同伴,却无能为力,我只能用尽自己的力量继续去杀敌,去保卫我们的家园,为我死去的战友们报仇!在你们都牺牲之后,我却活了下来。这对于我来说,不是幸运啊,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我心中怀着无限的愤恨和羞耻,因为我没有和你们在一起,没有和你们同甘共苦。我是多么期待,自己可以与你们永远生活在一起。我在这里被抬上岸,这便注定我没有和你们一起死亡的权利,作为曾经和你们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我心里没有自豪感,而是充满了羞辱和内疚。但是我又要感谢这里,感谢波农丁和村民们,他们救了我。使我又多活了26个春秋。现在好啦!战友们,我来了,我终于都能和你们一起了。 2、嘎羧要走了,它回头看看村寨,心想: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的。 望采纳O(∩_∩)O~~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3课小练笔《最后一头战象》急!要快!7点30之前要拿到! 回想我自己,只是一头普通的战象,只有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光辉,其他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友谊,因为我的战友,和我一起杀敌的战友啊,他们都倒在了敌人的枪下!………………(接着自己想) 我被波农丁救了上来。朝阳啊,你认为我是幸运的吗?虽然我是幸运的,但是现在,仍然逃不过死神的召唤……(接着自己想) 我不认为我幸运。习惯了枪林弹雨,习惯了战友和我那浴血奋战的气息,这才是我想要的轰轰烈烈的生活啊!我宁愿和我的战友一起,一起走向死亡之路,一起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不想…………(自己想) 我已然走向漫漫长路,再见了,各位朋友们,为了心中的梦,我期待着和同伴们一起……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小练笔300字! 再见了,嘎羧 嘎羧在离开寨子后,走了整整一夜,一路上,它一直在哭泣。再见了,住了二十多年的心爱的象房;再见了,跟它相伴了这么多年的人们;再见了,照顾它二十多个春秋的波农丁,再见了! 它一路上走啊走啊,天亮时来到打洛江边。 嘎羧凝望着江面,他回想起来了:它眼前的江水原本是血红的,是它每一个战友的鲜血染红的。它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它们自己身上的战士一样,一起浴血奋战保卫它们这片土地。 当它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时,心想,那就是当年我倒下的地方吧。它在上面亲了又亲,感受当年硝烟和战友的气息。这块龟形礁石上,似乎残留着当年搏杀时留下的血液和同伴们的呼唤。想到这里,它似乎看到了,看到了当年与他浴血搏杀的战友,它们带着当年的伤痕,一个个地站起来了,走到它的身旁,吼叫着。嘎羧朝天吼叫着,想到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想到了杀害他同伴的日本鬼子,嘎羧眼睛里又布满了愤怒,它离开了打洛江边,离开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 它又走了,它要去找它当年的战友了! 他来到百象冢,这里躺着当年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八十多头战象。他找了一块平台,站在上面,似乎在说:“朋友们,我来了!” 二十多年了,一直不忘自己的责任的战象,怀念自己的战友,在他同伴们旁边走了。亲,给好评呦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3课小练笔《最后一头战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头战象》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老百晓注:正确应为口+欧)地轻吼著,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的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著,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著一圈银铃,还缀著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讯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著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面板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ò),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物件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著土块丢掷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著。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检视。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六年级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的小练笔 看看我写的吧!有点少! 嘎羧要走了,它回头看看村寨,心想:我的后半辈子就是在这个村寨里度过的,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我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这里啊!可是,我已经感觉到我的同伴和死神在召唤我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因为对我而言,我的同伴就是我的兄弟,我要与我的兄弟们同卧一个“百象冢”。 再见了,村民们!我走了,请不要再牵挂我,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来你们这的!水元素sl2023-08-07 09:22:421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23课小练笔《最后一头战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头战象》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āi)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ē)睡。有一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路啦。”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老百晓注:正确应为口+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lā)圾(jī)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的仰头吼叫。破篾(miè)席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治伤时,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è)和糯(nuò)米粑(bā)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ī)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太阳升到了槟(bīng)榔(láng)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ò),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地说。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bó)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苏州马小云2023-08-07 09:22:411
六年级语文课堂作业本P54小练笔怎么写?
题目有吗 求题目啊~~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7 09:22:41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3课小练笔(至少2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3、《最后一头战象》 小练笔三则 其一: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都泣不成声。。。。。。嘎羧既感动又难过,泪水涌出来,它心里想:善良的村民们,谢谢你们,谢谢!当年我本来是应该战死在战场上的,是大家合力把我救了过来,并治好了我的伤,大家的恩情我无以为报了。二十多年了,大家对我这么好,不用干活搬东西,反而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要你们浪费了哪么多的粮食,我真的是有愧啊!现在我老了,要走啦!要和你们告别了,以后都永远分别了,你们的心意我会记得的,如果有来世,我会再回来你们身边,和大家在一起。这些东西还是留着大家自己用吧!但是,很不舍得就这样走,不舍得你们,我要围绕村子走上三圈,看看最后一眼。再见了,亲人们啊! 其二: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场景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江上的倒影忽然变成了当年的画面:在嘎羧的带领下,七八十头战象昂起头,挥动着锋利的象牙,朝准备过江的日本鬼子扑过去,敌人纷纷成了战象的脚下鬼,被吓得鬼哭狼嚎,到处逃窜。。。。。。”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嘎羧想:这不是当年自己站着指挥战友们作战的地方吗?物是象非了,它清楚地记得,它在这礁石上,杀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没有让鬼子前进一步,甚至亲手杀死了七个鬼子,但是,有一个鬼子朝它开了十几枪,它身中数十弹的情况下,用鼻子绞死了哪个日本鬼子,把他卷起扔出了几十米远,最后受伤过重,是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才没有被江水冲走啊!嘎羧对石头亲了又亲。许久,才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像是说:我还没有老,我还行! 其三:嘎羧站在“百象冢”前的场景 嘎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来。荒草丛中,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战友啊战友!嘎羧来陪伴你们来了,让你们在这里二十多年了,你们是我最勇敢的战士,你们是战象世界最无畏的英雄,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嘎羧比你们白活了二十多年,如果可以选择,时光可以倒流,我宁可选择像你们当年一样,浴血战死沙场,奋勇杀敌报孝祖国。现在,我终于可以和你在一起了!采纳哦北境漫步2023-08-07 09:22:401
有关七下语文课时特训中魏文侯的文言文翻译
地址在哪里?原文弄出来meira2023-08-07 09:22:394
语文中的关联词有哪些?(越多越好)谢谢!
一 ---就---虽然 但是如果 那么尽管 但即使 也 一、联合复句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 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并列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承接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递进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转折 不是...而是.........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目的 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 例:你快让他进去,以免闹情绪。 取舍 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与其……,不如(无宁、宁可);宁可(宁愿)……不(不愿)。 其次了解关联词语误用情况: 常见关联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可……也、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只要……就、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管……都、不仅……还、不仅……而且、不但……还此后故乡只2023-08-07 09:22:161
初二上语文一课一练创新练习19《生物入侵者》答案不只一个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19.生物入侵者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藩篱( ) 归咎( ) 厄运( ) 无动于衷()2.解释下列词语。藩篱:劫掠:物竞天择:无动于衷:3.什么是“生物入侵者”?4.原文填空。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 干预的条件下 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 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 失衡。二、阅读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1.第②节中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2.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①段中加点的“前者”指代的是什么?“后者”指代的是什么?说说它们各自的危害。4.说出第①段中画横线句括号的作用?5.第②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起什么作用?显示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19.生物入侵者参考答案:一、1.fān lí jiù è xī yì2.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物种争着适应环境 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3.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4人为 缓慢 非常 严重二、1.承上启下,说出说明的对象2.列数据、打比方、举例子 具体生动地解说事理3.来自亚洲的天牛;南美的红蚂蚁;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专叮咬人畜,传播疾病。4.补充说明。5.强调 用语准确铁血嘟嘟2023-08-07 09:21:43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题和答案
1 4.“不含”两个字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义明确,不产生歧义。 5.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6.师截然不同的做法比较,启发教育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学会捕捉和感受儿童细腻的感情,珍惜儿童所保有的“真、善、美”。(答对两个要点即可)3.纯真、善良、孝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4.含义: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素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出得毛毛的纯真与爱心是美好的。作用: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引起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5.点评见解独到、深刻,表达通顺即可。 6.叙述要通顺,情感有表现力,思想要健康。11《中国石拱桥》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1)B (2)A (3)B (4) A(5) B (6)A2. B3.略4.(1)B B A (2)A A B (3)B (4)B5.(1)事物 赵州桥 卢沟桥特点及光辉成就(2)一般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时间6.A二、(一)1.因为赵州桥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建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老的石桥。2.示例:如第四个特点。因为一座桥的建造,追求技术上的高超不足为奇,更难能可贵的是具有艺术价值,这两方面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3.(1)“左右”是估计的时间,并不确切,如果去掉就成为确切的了,不符合实际情况。(2)如果去掉“完全”“更是”,程度上减弱,没有了强调之意。4.构造的奇特形式优美5.说明古代劳动人民对技术人才的尊重(二)1.略2.跨度大,桥拱低。3.是为说明赵州桥面坡度平缓,车马和行人上上下下非常省劲。4.不可以,因为“在当时”是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果去掉了,就会让人产生疑问:是过去,还是现在?表意就不准确了。5.突出三方面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语言简明而富有感染力。12《桥之美》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1)chāi 摧(2)xiān 销 (3)颐 (4)dào2.询——寻 雀——鹊型——形 启——起3.(1)停在脚步。(2)支配,操纵。4.(1)打比方 (2)列数字 (3)引用,作诠释(4)摹状貌 二、(一)1.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所以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会碰见桥。2.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3.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4.多描写性语言、形象、生动。《中国石拱桥》的语言平实、准确。5.略 (二)1.活字印刷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2.质量差,效率低,耗时长,占房多,难改错。3.和泥,刻字,定型,排字,制版,印刷。 4.作比较。 5.开辟新时代,形容意义重大。13《苏州园林》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轩榭沼镂蔷薇嶙峋鉴壑嶂酌2.(1)别出心裁(2)别具匠心(3)因地制宜3.(1)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成几个部分,但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2)鉴别,欣赏。4.(1)完美容许 败笔 (2)尽量 简朴 (3)即使 也 (4)如果 就(5)图案 美术 美术5.BDAC6.(1)作比较 (2)举例子(3)打比方7.苏州园林 总分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 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雕琢油漆的调配二、(一)1.不矛盾。“不同”指的是建筑的实际情况;“共同点”指的是设计指导思想。2.不可以。“绝大部分”表明是多数而不是全部,因为我国的建筑也不是对称的。3.作比较,主要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4.比喻。作用在于说明苏州园林像美术画,具有图画美。(二)1.(1)晋祠的位置。(2)晋祠建造的时间和缘由。(3)“晋”的由来。2.周柏隋槐介绍的简略,后“二绝”介绍的详细。3.古老4.说明难老泉的由来,增加了趣味性。14《故宫博物院》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luán pán kuò 矗 鳌 湛 穆磐 2. A3.(1)深蓝 (2)专供皇帝走的路 (3)差别很大4.(1)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2)宏达壮丽 精美 统一(3)色彩鲜明雄伟壮丽5.(1)精巧细致 (2)灵活敏捷 (3)光辉灿烂 (4)光辉的业绩6. A7. C二、(一)1.气势雄伟,色彩壮丽。2.列数字。从高度和面积介绍太和殿的情况,体现了太和殿的雄伟壮丽的特点。3.第1段写太和殿懂得外形;第2段写太和殿的陈设和雕饰。空间顺序,即由外到内。4.正中、背后、两旁、殿顶、中央藻井。是文章说明的条理更加清晰。5.是因为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宣扬皇帝是龙的化身、真龙天子,皇帝的涉及自然以龙的图腾为主。(二)1.(1)páng bó (2)bìng (3)zhàn (4)mì2.(1)形容气势雄伟。(2)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3)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4)常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3.规模宏大,布局严密和谐,建筑精美,外观壮丽。4.故宫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权地位;凡尔赛宫讲究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5.如列数字,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298年的历史。摹状貌: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6.如:美国的白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的冬宫。 15《说“屏”》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C2. A3.(1)美好的春光。 (2)恰当,恰如其分。 (3)无益的耗费劳力。 (4)感受4.(1)纳凉销魂(2)似隔非隔微妙 (3)擅长关键(4)超越徒劳二、(一)1.缘于小时候母亲的熏陶,缘于古典诗词对屏风的抒写,缘于屏本身的神秘。2.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3.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4.(1)分隔;(2)艺术点缀;(3)挡风。5.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只是把它当活动门板来用,并没有认识到平在建筑美中的作用。(二)1.B2.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3.ABCDEF4.C5.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指纹《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一、积累运用1.(1)xián (2)zhǎng (3)chèn (4)xiào (5)wěn (6)xiān (7)dào (8)zhī (9)xuān (10)lòu (11)yán (12)zhuó (13)fāng(14)liú (15)cháo (16)cāng2.A.轮——伦 B.签——鉴 C.楼——镂 D.治——制3.(1)交头接耳 倾听水声 惟妙惟肖(2)盘曲嶙峋的枝干无限的繁荣和欢悦(3)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点缀其间(4)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5)似隔非隔 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4.褒义词:巧妙绝伦、巧夺天工、能工巧匠。贬义词:花言巧语、巧立名目、弄巧成拙、巧取豪夺、投机取巧。5.(1)图案 美术(2)鉴赏 (3)坚固(4)精美二、阅读鉴赏(一) 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远古时代的门有窗的作用,可出入;给房间以阳光、空气、清风和视眼;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之美;在园林中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2.请对第3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特征。3.第4段中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一种,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1)分类别。例:把“窗在园林中的妙用”分为“漏窗”和“空窗”两种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2)引用。例:引用李渔的话,突出空窗的“妙用”,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4.作者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以“漏窗”或“空窗”为例简要说明。示例:(1)漏窗: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位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2)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在组景中起镜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5.第5段中,加点词“生命窗”指什么? “生命窗”指的是:(1)设计活泼、造型丰富、流露出真性情的窗;(2)具有审美功能而不只是实用功能的窗;(3)会说话的、有表情的、能流露出人情味的窗;(4)有诗意的窗。(二) 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1.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点出说明对象,点明高科技跑鞋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跑鞋有哪些特点?材料特殊、重量轻、避震效果好、附着力强、有回输功能。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举例子。以刘易斯、玛丽安*琼斯和刘翔的跑鞋为例,具体说明高科技跑鞋的特点和作用。4.结合上文说说高科技对运动员有什么帮助。示例:高科技能够帮助运动员赛出好成绩。16《大自然的语言》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piān yùn yù 簌簌 谚 méng2.溶——融 偏——翩 消——销尔——而3.B4.(1)销声匿迹 (2)孕育 (3)簌簌 (4)翩然5.(1)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2)融化 萌发开放 归来 转入孕育6.(1)B (2) C7.A8.C9.C二、(一)1.时间顺序2.不行。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3.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4.物候是指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季节气候的关系。物候学是指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的科学。5.几千年来,到了近代。表明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对物候现象的总结和发展过程。6.拟人。使文章生动活泼,极有情趣。7.生动优美,准确严谨。举例略。(二)1.(1)hou (2) hang (3) yin (4) biao2.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目光。3.鱼类语言略。摄食、联络、寻找异性、召唤伙伴及后代、危险警戒和威吓等。4.生动活泼、大量的举例说明。 例句与品析略。17《奇妙的克隆》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衍 囊 pēi lín jǐ qī 蟾蜍 bīn2.(1)D (2)A 3.(1)下定义 (2)列数字 (3)作比较(4)举例子4.C二、(一)1.①从“苏格兰黑面羊”体内取出卵细胞,再取出核;②将“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走,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③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使卵细胞质与细胞核协调,使整个“组装”细胞经历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④将胚胎成功的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2.之后、与此同时、之后、然后。3,时间顺序4.“多利”不是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结合的产物,而是由“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5.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或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1.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遗传性息是一致的。2.克隆羊是用一种作为细胞体的、已失去全能性德乳腺细胞克隆成功的,这比胚胎细胞克隆更近了一大步。3.培植繁殖4.种植业 畜牧业 医学 基因工程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臀 彗 褶 劫 汐 2.chì xī jǐ qī qiào sù3.(1)打比方 (2)举例子(3)列数字4.C5.(1)√(2)×(3)×(4)√(5)√二、(一)1.强烈挤压。2.明确发生过火山活动的地方不存在斯石英,为下文埋下伏笔,排除恐龙灭绝后的“火山说”。3.讨论的是恐龙灭绝的话题。以“被压扁的沙子”为论据,通过讨论斯石英只出现在产生巨大撞击里而又没有过火山活动的地方,说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同样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4.用类比的方式,使论述的问题更明确了,更有说服力。同时,这个标题很有吸引力,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1.C2.赤潮频繁出现保护海洋坏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3.不能。去掉“一些”便表明所有的浮游生物都会形成赤潮,这不符合实际。4.我国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19生物入侵者》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 jiù fān mò yǎn lán è xīyì yùn niàng2.(1)据(剧) (2)具(俱)(3)澜(斓)(4)竟(竞)3.(1)归罪。比喻门户或屏障。旧指盗贼盘踞山林,这里指逃跑或被遗弃的外来宠物处于失控状态。4.(1)列数字 (2)打比方 (3)举例子二、(一)1.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当地的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2.承上启下。概括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3.由于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国际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4.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课文第3自然段中:列数字,如“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用列数字的方法,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之大。(二)1.让读者具体了解沙尘暴的危害,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引起下文(对下文起铺垫作用)2.B3.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不重视珍惜水资源,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峻的惩罚。4.略(事例准确,提出相应措施,科学即可。)20《落日的幻觉》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薄 (bó 日薄西山 bò薄荷 báo薄片) 殷(yīn 殷切 yān殷红 yǐn殷殷雷声)散 (sàn 散发 sǎn散文) 纤(xiān 光纤 qiàn 纤夫)2.yín qǐ zhuì yǎn xiāng wèi xù xuàn 3.C4.D5.(1)作比较(2)作诠释(3)列数字(4)列数字、打比方(5)列数字、作比较二、(一)1.不一致。全文是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遵循“由主到次,由复杂到简单”的规律介绍的。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如果去掉“大”,就与事实不符,削弱了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为自然界的奇异景象并不都是幻觉,有些是真实存在的。4.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就显得大。同样道理。太阳从地平线上落下去时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和远山及一角天空,两相比较,此时太阳看上去显得特别大。二中午时分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看上去就显得小了。(二)1.(1)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2)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3)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2.(1)“火花型海发光”的特点: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发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着一拨。(2)“弥漫型海发光”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浮现一片浮白色的光辉。(3)“闪光型海发光”的特点: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3.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出鲜明的光。4.(1)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2)可以预报天气。(3)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第四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一、1.zài sù méng jǐ yān è yǎn yǎn fān 2.衍 劫 咎 栖 濒 扼 萌 翩3.消(销) (2)逢(缝) (3)澜(斓) (4)竟(竞) (5)熔(融)(6)簙(薄)4.(1)装满 (2)充满(道路) (3)内心 (4)办法5.; 。 :“ 。”6.(1)√ (2)× (3)× (4)× (5)×二、(一)1.种子都是有生命的。2.寿命短的一般种皮比较薄,寿命长的大部分有坚硬的外壳。3.控制温度和湿度。4.不能省去。“一般”表示在通常情况下,若去掉与实际意思不符;“有的”限定一些种子寿命很短,若去掉也与实际不符。5.略。(二)1.什么是雾(雾的定义)雾的消除(人工消雾)2.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3.时间顺序。4.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FinCloud2023-08-07 09:21:431
初二语文上册的练习册 生物入侵者 3-4段 阅读答案
-_-||T_T-_-b<u203b$_$= =bu2229_u2229瑞瑞爱吃桃2023-08-07 09:21:415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3篇及答案
1、说明文阅读: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科幻小说里,人类就开始在火星上散步了,然而直到今天这还只是个设想。但许多人都坚信,问题不是人类能不能登上火星,而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到达那里。至今,仍然没有人确知怎样才能最方便最省力地到达火星。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不过火星协会主席罗伯特u2022祖布林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300到400亿美元,相当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花费。 祖布林出版了一本名为《移民火星》的书,书中勾勒了人类定居火星的宏伟蓝图。 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地方。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但在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面有水存在。每两年,火星会靠近地球一次,今年夏天,火星来到了距离地球5576万公里的地方,这是6万年来它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 祖布林说:“人们很想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火星也许是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火星上,即便是只能找到原始状态的微生物,那也意味着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不只存在于地球上。”行星协会主席路易斯u2022弗雷德曼说,人类想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火星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很可能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并且,火星是我们目前知道的人类有机会移民的唯一地方,人类将以此证明自己不会永远呆在地球上;如果我们(A)能往火星上移民,那么地球可能(B)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将不得不再次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Q1、由于编者的疏忽,文中划线句子中掉了一个“不”字。有人认为这个“不”字应放在(A)处,也有人认为应放在(B)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Q2、假如有一天火星人来到地球做客,请以导游的身份向客人介绍你知晓的一处旅游景点及特征。(2分)2.星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 “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 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 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 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 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地 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 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 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小雇员说“我了解你们”,作者说:“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又说:“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维系他们这种理解的,在境遇上的纽带是什么?在感情上的纽带是什么?(各限10个字) 境遇上() 感情上()凝望星星,小雇员、老音乐家和作者的感受相同之处是什么?“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各限10个字)相同处()表现出作者()3.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7.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8.读了语段你知道“文学”包括: (2分)9.读了语段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下面的内容吗?(2分)A、文学的内涵: B、文学的功能: 10.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怎样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答: 11.语段中“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的次序能颠倒吗?为什么?(3分)答: 12.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体会,谈谈你对“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句话的理解。(2分)答案: 1.B处。“火星是我们目前知道的人类有机会移民的唯一地方,人类将以此证明自己不会永远呆在地球上”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的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这里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尽览崇山峻岭的壮丽景色。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在内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览。 2.境遇上(“我”了解他们两者 ) 感情上(表示了内心的孤寂 )相同处( 星星是明亮美丽的) 表现出作者(希望自己永远不会孤寂 )3.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词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使用举例: 民众文学当有一种“~”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底不洁的、褊狭的趣味。(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u投在线2023-08-07 09:21:391
把2011年盐城中考语文试卷课外阅读游睿的《做客》的答案发给我
做客阅读答案18、“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6分)(1)“做客”有什么含义?答:“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他们是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答:谁做客?到谁家做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家人做客,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思考。1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3分)答:起衬托作用,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她们中的一员;更加广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现象。20、第(13)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像,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4分)第一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21、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4分)答: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狠狠”地“咬”说明青青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她不想让爸爸妈妈为她操心;“小心翼翼”是因为今天是青青的10岁生日,她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陪她过生日,所以“探”出头来;“轻轻”地“问”说明青青特别懂事,只是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到爸爸妈妈身边去一起过生日。22、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3分)答:示例:1爸,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回来陪我过生日。2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为了末来。左迁2023-08-07 09:21:342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六篇)
【 #二年级# 导语】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总是丢分,甚至丢很多分。究其原因,貌似阅读理解做不好,实质上,是读书面太窄,对汉语的意蕴把握不够。要想把阅读理解做好,必须读足够的读物。日常没有阅读,却想把阅读理解做好,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篇一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小野猪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硬硬的嘴巴。”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小袋鼠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三个小伙伴把小树栽进坑里,施上肥料,培上泥土。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小象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小树栽好啦!三个小伙伴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 1、在栽树的过程中,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分别做了什么? 小野猪: 小袋鼠: 小象: 2、读了故事,我知道了()。 A、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 B、发挥自己的长处,密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3、你想对这三个小伙伴说什么呢?写一写。 ————————————————————————————————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篇二 ———————————————— 我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湖。据说许多年以前,曾经有一群天鹅在这里栖息生活。因此而得名。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绿发亮。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柳条迎风起舞。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湖面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得更加美丽。哦,天鹅湖,故乡的湖,我爱你!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概括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2中哪个词语能说明湖水很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先写了湖水______、_______再写湖的四周有_______,接着写树下有______和_______,最后写湖上有________。 5、填上合适的词。 ()的湖水 ()的树木 ()的草地 ()的小桥 6、选择正确答案,打上"√" 短文主要讲了天鹅湖的美丽景色() 短文主要讲了家乡的天鹅湖里都有什么。() 短文主要讲了天鹅湖四周的景色。()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篇三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看花灯。夜晚的大街上灯火通明,人山人海。 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啊!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摆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喊:“龙活了!龙活了!”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欢乐的人们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1、短文有()个自然段,元宵节的时间是()。 2、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3、文中介绍了()灯、()灯和()灯,其中()灯写得体。 4、你们家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写一写 ——————————————————————————————————————————————————————————————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篇四 森林里住着各种鸟类,美丽的小鹿在林子里跑着。长着一条蓬松大尾巴的狐狸从树洞里钻出来。笨重的小黑熊在密林里慢慢地走着。活泼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灵巧的小黄鹂站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可爱的啄木鸟不停地敲着树干,认真地寻找着小虫…… 1、这段话共()句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六种动物。 2、我会填。 ()的小鹿()的狐狸()的黑熊 ()的松鼠()的黄鹂()的啄木鸟 3、你最喜欢森林里的什么动物呢?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篇五 北宋大文苏轼到妹妹苏小妹家去做客。饭后,妹夫秦观降苏轼到书 房休息,苏轼看见书桌上有一幅秦观的字谜,上面写着:“我有一物生得巧 半边鳞甲半边毛,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保。”苏轼看完以后,对秦观说:“妙,妙,妙!” 于是他随手提起笔来,也写了一个字谜:“我有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一旁山上去吃草,一旁大江把身藏。”写完,秦观拍手:“真妙!真妙! 苏小妹听了,走进书房,问道:“什么东西如此之妙?”她俯身看过,也随口说道:“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身生双翅,半身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长翅的飞不好。”说完,苏轼、秦观异口同声地说:“妙极,妙极!” 1、我不知道“异口同声”的意思,可以查词典来理解它。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2、从秦观的字谜中,我知道了这个字由两种动物的名字组成,左边的动物生活在(),右边的动物生活在()。 3、短文中这三个字谜的谜底相同,这个字是() A、鲜 B、群 C、虾 4、这个字特别有趣,请你也用这个字写一个谜语 ————————————————————————————————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篇六 春风吹,吹醒了小草,小草像大力士顶出泥土。 春风吹,吹醒了小花,五颜六色的花儿露出了笑脸 春风吹,吹醒了柳树,柳枝在春风中慢慢地梳理着它的长发。 春风吹,吹醒了小青蛙,它们又开始写诗啦! 春风吹,吹醒了小朋友,他们换上轻薄的春装到公园里来了 1、短文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的是小朋友们到公园里 2、春风都把谁吹醒了?用“——”画出来。 3、春风还吹醒了谁?展开想象,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春风吹,吹醒了(),()。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7 09:21:321
小学二年级暑假作业 语文答案15页 第一题填填看 我会做客
请问题目是什么?大鱼炖火锅2023-08-07 09:21:275
怎么样才能得到五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第一课做客喀什短文的答案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 内容 思想 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 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 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第 二 课 时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突出复习特点 发挥主体作用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复习课设计说明 安溪实小 林毅斌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现说明如下: 一、营造和谐环境 激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复习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内容丰富,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体各异,有记叙、说明、议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复习中去,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通过推荐典型性的课文,如11册的《开国大典》《荔枝》《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鸟的天堂》,12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文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 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努力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独立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确确实实地读书思考,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合作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的见解。在学习方法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课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课文时,可以是默读、轻声读、诵读等等,也可以是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等等。 二、把握复习重点 启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 引导感知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 引导领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采用连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问题想答案等基本方法;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边读边问为什么,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词句段来体会的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 引导运用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优化复习过程 促进自主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优化复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综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1、明确概念 把握要求 上课伊始,我们依据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概念入手,明确提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做到:(一)抓住主要内容(第七册读写例话);(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第八册读写例话);(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册读写例话),旨在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由点串成线,为促进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在自主化学习中提高复习的效率打好基础。 2、联系课文 自读自悟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读自悟,是复习课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增强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文,促进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之中,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发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思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馈 归纳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活动,一是可以拓宽复习课文的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到尽可能多的课文;二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自读自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强化 迁移运用 强化练习是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练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点强化策略:一是结合县编的复习资料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镜子》这篇短文和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两道习题: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从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二是结合课外作业强化。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合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内化,而且有助于灵活运用,发展能力。 回顾整合 综合提高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安溪三小 陈敏云 王小霞 李明伟 【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 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 题 内 心 感 受 表 达 方 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深化整合,综合提高(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tt白2023-08-07 09:21:241
帮我做下九年级(语文)的这几道题
挺难的北营2023-08-07 09:18:248
高一数学语文物理英语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我各想买一本练习册有没有什么推荐..
推荐:《对接高考》或《全程设计》NerveM 2023-08-07 09:17:465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老师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老师讲课的一个核心和灵魂,也是老师的思路和逻辑所在。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将整个课程变得饶有趣味,尤其是那些小学生们的课程。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 四年级语文 上册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 句子 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 总结 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 方法 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老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 说说 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 报告 )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2自然段)奇异( 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 广告 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3.power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 》教案范文三篇 ★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普罗米修斯 》教案范文三篇 ★ 四年级上册语文《中彩那天》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天安门广场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小草》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三篇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案设计范文3篇 ★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wpBeta2023-08-07 09:17:221
语文题~!
形容信口胡说( 信口开河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形容能说会道( 口若悬河 ) 形容惊诧无言( 张口结舌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 )1.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2.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3.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西游记4.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5.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诗经6.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注——文心雕龙7.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8.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9.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10.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窦娥冤11.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1+2+3 一而再 再而三.天下乌鸦一般黑—— 一丘之貉2.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3.喝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4.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曝十寒5.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1.佛教的门,引申为宗教派别之——空门2.所作所为的方法不正——歪门3.所作所为的方法优异——窍门4.不会见客人,有谢客之意——闭门5.有事求上门来——登门6.比喻十分内行——FinCloud2023-08-07 09:17:056
四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课文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笔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里群鸟欢闹名不虚传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观察有序,笔法细腻,易读易记,情感真挚,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本文位居第六组课文之首。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与旧版教材有别,现训练重点是要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第七组课文的学习又得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这一训练项目为理解凭借与基础,是第六组新阅读学法要求的再次应用。学好此文是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的凭借与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确定如下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学会3个生字:巢、梢、暇。 ②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③理解重点句: Α、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С、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能力训练目标。 ①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会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④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3、德育渗透目标。 感受美景,培养保护环境,护我绿色家园的环保意识,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与熏陶。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真正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详见“知识教学目标③”。 (四)教时安排 鉴于本文是本组课文的重要“练兵场”,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础不到扎实、领悟缓慢等情况,为了切实做到学练结合,我给学生以充裕的学习时间,确定用3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①先读“导读”,明确目标。②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第二课时: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精读细品“大榕树”和“众鸟纷飞”,领悟表达方法,读写结合。 第三课时:加深理解,探究意义;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均为山区的少数民族农家子弟。学生的课外资料较为缺乏,但他们都有向学之心。听、读的能力稍好,说与写能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为低下。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课堂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过《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写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三、说教学方法 “教”最终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语)。教师的教在于相机诱导,不在于全盘授予。对于语美意胜的此文教学,不但要求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最为重要的还要学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方法又必须以充分感知理解为根基,结合平时学生怕作文的实际,我注意做到实施“立体的语文知识循环复顾”教学,做到知新要复旧,知识教学循环复顾;作文训练要在平时教学中分散随机进行,形成合理梯度,循序渐进,根据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及时复习防止遗忘规律,遵循读写结合原则,我采取“弄明整体要求——明确题解探中心——中间突破各开花——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本文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年纪还小,所知有限,类比推理与归纳综合能力还不够好,领悟表达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同步,教学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习要由过去旧式的“吸收---储存---再现”转向走“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新路子。为此,我指导学生用“明确目标要求——整体感知理线索——次要内容以读轻带过,重点部分精读细品多思——图文结合多想象——随时知新复旧——综合实践炼能力”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有序、紧凑、合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所作的教学程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 (一)、先读本组课文“导读”,开宗明义交待教学目标。 心理学实验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设计步骤一,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二)、紧扣“鸟的天堂”做有序展开。 “鸟的天堂”是本文的环绕中心。由于本组教学重在于从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为了达到目的,势必要紧扣“鸟的天堂”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3、整体感知理线索。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依据设问,中间突破,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抓住设问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这一次”等字眼,从层次明显的中间部分突破,划分段落,理清脉络。 5、自学生字词,指导正确读写词语。 6、以读代讲轻带教学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了解游玩的时间、心情等即可。因为学生在对“九义”第八册教科书第五组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处教学就让学生复顾旧识加以应用,以求实现“立体式学习”,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7、达标测评:选词填空。 静寂 安静 沉寂 喧闹 ①乡村的午夜是多么的( )啊!②同学们正在教室里( )地学习。 ③小艇渐渐远去,水面上渐渐( )下来,只见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 ④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 )起来。 (三)、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细品“榕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为了达到让学生多读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单一的纯朗读活动,我结合课文内容设置多种读法来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①重点读此段课文,小组读。②品词细读“簇”。“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后换用“片”、“束”来读一读。③比较读第六自然段。我说“许多株”,朋友一说“只有一株”,朋友二说“是两株”。④表演读“逼近”。让一名学生当“榕树”,静立于讲台一侧。另一名学生当“小船”。其余学生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小船”(学生2)慢慢靠近“大榕树”(学生1)。⑤学生画船移动图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大榕树了”,以弄清作者观察基点的变化过程。⑥图文结合读,观察课文插图1(大榕树),精读细品“知识教学目标③”中的A句。⑦结合山区学生生活实际读“知识教学目标③”中的B句。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多见绿叶和在阳光照射下绿叶上的水珠明亮晶莹的情景来理解该句子意思。 2、在多种形式读中,逐步完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示的观察方法,引导山乡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所见例一简明提纲 ——椰子树。 (四)、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 ),( ),( ),有的站在树枝上( ),有的( )起来,有在( )翅膀。 6、逐步完善板书,同时循环复顾“九义”教材第九册第八课《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迎灵车”部分,说一说文章如何突出“人海”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老奶奶(老人)、青年夫妇(青年)、红领巾(小孩)。并与本文中总写“众鸟纷飞”场面与特描“画眉鸟飞”互相结合的表达方法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加以理解表达方法,形成记忆网络。 尝试练习: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出“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紧扣最后一句话,体会五处“鸟的天堂 ”的作用与含义,趁势归纳中心。 (六)、品读板书,整体领会。 (七)、朗读全文,加深巩固。 (八)、主动探究,不忘“环保”。在大力提倡 “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重读本文意义犹大。在学习本课前,我让学生先重新读第九册教材第28课《大瀑布的葬礼》和本学期教材第9课《只有一个地球》两篇课文,给新课教学铺垫更广阔的空间。在新课教学时我让学生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 引导学生根据“河、树、鸟、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研读课文,以“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具体的语句,并适当合理展开想象,自由地说自由地议,再选出小组代表进行辩论,探究四者间的生态循环关系与作者“的确是‘鸟的天堂"感受的由来。在学生充分地议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整理,最后用投影出示四者关系,让学生加以对照。 的确是“鸟的天堂” 鸟多(栖息、做巢) 不 提 树 好 许 供 长 去 捉 肥 更 处 鸟 料 好 坏 人(保护意识强) 破 不 滋 润 河 榕树(大、茂盛、枝繁叶茂) (九)、综合实践,炼就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早在学生就读五年级第一学期时,就已经进行过“小小导游员”口语交际训练。对此实践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合作”搭配成“旅游团”加“导游”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组”群体力量广泛搜集材料,试学写解说词。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导游”活动,评选优秀导游,以激发学生兴趣,炼好学生能力。 (十)、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扩写本课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习作训练项目。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将有利于教学和复习巩固。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顺序系统构框板书的方法。陶小凡2023-08-07 09:17:04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鸟的天堂》 是什么地方
鸟的天堂”是指一株有500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惠县天马河上。它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心上的二十多亩地。现在大榕树南面的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川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天马河中有潜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 “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新会县天门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 简单的来说就是指得一棵树!大鱼炖火锅2023-08-07 09:16:58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鸟的天堂》 是什么地方
鸟的天堂”是指一株有500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惠县天马河上.它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心上的二十多亩地.现在大榕树南面的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川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天马河中有潜...真颛2023-08-07 09:16:561
四年级语文书上册29课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请查百度 :)Chen2023-08-07 09:16:365
语文修辞方法请教语文高手!!
一.语素和语素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 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语素按组词能力划分,可以分成: ①自由语素——前后都可以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还可以单独成词。如金——黄金、金条、白金、金黄,布——帆布、布匹、布衣、粗布等。 ②不自由语素——只能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如第——第一、第二、第三,老——老大、老二、老三,初——初一、初二、初三,子——桌子、椅子、盆子、李子、中子等。 ③半自由语素——可以在前后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但不能单独成词。如民——人民、民众、草民、民意,食——食物、饮食、粮食、食品等。 [即时练习]1.下列词语哪些是一个语素?哪些是两个语素? 喽罗 轱辘 踉跄 唆使 山芋 鱿鱼 荸荠 伶俐 鼓词 宣言 良机 师傅 辉煌 达卡 伊朗 2.下列哪些是联绵字?是什么类型?请作一分类。 飒爽 秘密 喇叭 盥漱 喉咙 魁梧 纨绔 黩武 风物 枇杷 辘轳 呢喃 叮咛 麒麟 汹涌 轩辕 磅礴 帷幄 囫囵 樗蒲 噗嗤 阎罗 踊跃 荏苒 倥偬 惆怅 崎岖 乾坤 砂礓 罅隙 3.下面两个句子个有多少个语素? ①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②尤文图斯队在今年的意大利甲级联赛中未能夺得冠军,但他们娴熟的技术、流利的配合以及体现出的奥林匹克永远拼搏的精神还是赢得了全世界球迷的称道。 二.词和词的分类。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A.两个语素组成的合成词。其构成方式有八种: (1.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相对的单音节语素组成。如生产、骨肉、道路、开关、得失。 (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修饰后一个语素。如火车、雪白、皮鞋、山芋、农药、火红、轮船、客机。 (3.支配式:前一个语素支配后一个语素。如知己、动员、起草、提价、落水、开刀、拉锯、施工。 (4.补充式: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如说明、看透、提高、开通、降低、打开、改善。 (5.陈述式:有一个语素陈述前一个语素。如头疼、心虚、地震、雪崩、体弱、骨折、色弱、胆寒。 (6.附加式:构成词的两个语素,有一个是不自由语素,分前加式和后加式。如老师、阿姨、第六。 (7.重叠式:由两个相同语素重叠构成。如星星、仅仅、哥哥、滔滔、纷纷、渐渐、恰恰、粑粑。 (8.名量式: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名称,后一个语素表示这种事物的单位。如车辆、纸张、人口、房间、枪支、船只、书本。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1.他怎么还不来呀? (2.下回我还来。 (3.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即时练习]1.判断下列词语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说出它们的具体词性。 粮食 厌食 究竟 潸然 特别 老实 玖 哪里 何必 大伙 简直 哈哈 哎呀 只要 完全 市斤 了然 所以 端午 仞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什么词? ①今年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渔翁得利。 ②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 3.区别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词性。 ①啦 A 他今天走啦。 B 只听啪啦一下,又静下来了。 C 他俩啦了一天,还没啦完。 D 呼啦啦一阵,不知是什么东西过去了? ②好 A 你好傻哟。 B 这幅画很好嘛。 C 把东西收拾好,我们好出发了。 D 他太好玩了,难怪成绩下降了。 三.短语和短语的类型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④动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⑥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宾语组成的短语。如从山中来、向沙漠进军、为人民服务、因下雨中止、在教室、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等。 ⑦复指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的短语。如故乡四川、伟大领袖毛泽东、酒仙李白、智多星吴用、小明他们、天王刘德华等。 ⑧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如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打靶归来等。 ⑨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构成的短语。如叫你不要讲话、让他把话说完、引狼入室、请君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归山等。 ⑩特殊短语:(1.“所”字短语。如所讲的、所见、所想、所不愿看到的等;(2.“的”字短语。如我们的、看见的、婆婆妈妈的、匪夷所思的等;(3.能愿短语。如能看见、会说话、愿意听命、可以出发、宁可缺席等;数量短语,由数词和量词组合成的短语,如一群、一条、一箩筐、两趟、四十年。 按照语法功能,短语可以分为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 [即时练习]1.从构成方式判断下列短语的类型。 基本解决 猫和老鼠 苏武牧羊 十面埋伏 机智勇敢 能够完成 发现情况 送郎参军 在特殊情况下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走进西藏 所向往的 表现得不错 东方之珠香港 热闹非凡 赶牛上轿 任劳任怨 放学回家 极其壮观 关于报名问题 围魏救赵 二十多次 马克思主义的 2.分解下面两个句子,看看能分解出多少个短语。 ①这是一湖被围绕在连绵起伏的青山怀抱里的碧水。 ②我们决不能因为生活中处处有刺就否定绚丽多彩的生活。 四.句子和句子分类。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 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等等。 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蛇!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嘿!等等。 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 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还艘动者,接受动作。如: 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3.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如: A 他上街买书去了。 B 他拿了东西走了。 C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 D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4.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有是还用“有”。如: 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附:[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别]: (1).区分第一动词。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一半是表使令、要求的,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人;主谓短语做宾语的第一个动词,一般是表感知的(看见、发现、知道等),表心理活动的(想、认为、希望、觉得等),表意见的(主张、证明、表明、说明、标志等),它所支配的对象是一件事(人物连同他的动作行为)。如: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1)一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2)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分析多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如: (1.符号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框式图解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3.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如: 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如: 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句则不能用。如: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承接复句) 他上街买菜去了。(连动句)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如: 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说不准) 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是确定的事实) [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 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如: 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假设复句) 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条件复句)hi投2023-08-07 09:15:394
初二语文问“洌和“冽”的区别
“冽”,两点水,与寒冷有关;“洌”三点水,一般与水有关。冽liè〈书〉 寒。寒风凛冽洌liè〈形〉清澄。 洌,水清也。从水,列声。——《说文》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洌风过而增悲哀。——《文选·宋玉·高唐赋》水尤清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又如:洌风(寒风);洌清(清沏的样子)寒冷 [cold]玄泉洌清。——张衡《思玄赋》洌寒、泉食。——《易·井》又如:洌风(寒风);虎啸风洌;洌洌(寒冷的样子);洌气(寒气);洌清(寒凉的样子)ardim2023-08-07 09:15:141
语文理想的翅膀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描绘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了不同样式的风筝,并将风筝放飞上天的情景,表现了春日的童趣,也表达了孩子们远大的理想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作者按照视线的转移展开了文章的思路:先写地面上,孩子们都在放风筝;再写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带着大家的理想在飞翔;最后再回到地面,写带着理想的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Ntou1232023-08-07 09:13:211
语文理想的翅膀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描绘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了不同样式的风筝,并将风筝放飞上天的情景,表现了春日的童趣,也表达了孩子们远大的理想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作者按照视线的转移展开了文章的思路:先写地面上,孩子们都在放风筝;再写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带着大家的理想在飞翔;最后再回到地面,写带着理想的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康康map2023-08-07 09:13:211
语文课如何开展课前一分钟的品德教育?
讲讲行为习惯的养成!九万里风9 2023-08-07 09:13:152
近来,全班同学普遍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近来,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普遍提高了。善士六合2023-08-07 09:13:038
语文的修改病句的所有病句种类 如搭配不当、缺少成分等.
(一)语序不当.即词语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排列不.包括以下几方面: 1、多重定语顺序不当.多项定语正确排列次序: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表指称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①(我的)(一本)(精装)的图画书. ②(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多重状语顺序不当.多项状语正确排列次序: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 例:①许多同学[昨天][在教室里][都][激动]地[同他]展开辩论. ②[今天早晨][在学校][还仔细]地[把它]看了一遍. 3、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位置不当.这项可造成句子结构不清,表达混乱. 例:①苏州的春天简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②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二)搭配不当.这类病句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搭配不当.另外还有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下面举例分析: 1、主谓搭配不当. 例:①长尾鸡的尾羽,每年约能长一米左右,它的寿命能活九至十年. ②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2、动宾搭配不当. 例:①节日的公园,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论文发表后,报社向他赠送报纸和稿酬.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①每个人都必须深刻的投身社会建设中去. ②学校应严厉地处理好这件事. 4、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 例:①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验着人间的温暖. ②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5、肯定与否定搭配不当. 例: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残缺即句子不完整,缺少组成句子的主要成分.表现为缺主、胃、宾语等.赘余即句子里有多余成分,造成句意不通或重复.下面举例分析: 1、成分残缺. 例:①缺主语. 由于他这样的好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的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②缺谓语. 最近这里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③缺宾语. 小山村的农民真不简单,要在三年内使山村农业走上机械化. 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④缺状语. 这个草原是一条不十分规则的河流,年深日久淤成了一片大大小小的沼泽地. 2、成分赘余. ①重复 例:这种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在学生中树立革命思想,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②可有可无 例: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③堆砌 例:现在渔民自己造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活的管理. (四)结构混乱.又称为句式杂糅,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①举棋不定 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②反客为主 例: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③中途易辙 例: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④藕断丝连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五)表意不明.即句子的结构看似完整,但意思不明确. 1、有歧意. 例:①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②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2、多重否定造成句意不明. 例:①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3、费解 例:从60岁到90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六)不合逻辑.此处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通.常犯的错误有自相矛盾、范围不清、主客颠倒等. 1、自相矛盾. 例:这幅画都画好了,只剩下一块山石还需上色.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人类在一生中要经过胚胎、幼儿、青年、壮年、老年、死亡等阶段. 3、主客颠倒.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4、概念并列不当.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5、强拉因果. 例:北京的几座规模宏大的立交桥我都见过,尤其是三元桥我天天路过,因此我也是个北京通了.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6、不合事理. 例: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Ntou1232023-08-07 09:13:031
语文病句
1.改为:为了使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更丰富活泼,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近,九年级(一)班组织了一台毕业班晚会。2.改为:同学们踊跃参与,认真准备,个展其能,晚会内容丰富,节目形式多样3.改为:有歌舞,朗诵,相声,小品等。活动中,大家增进了友谊。晚会过后,同学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小白2023-08-07 09:13:034
小学语文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
【前言】刻舟求剑,比喻事物已发生变化而仍静止地看待问题。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曰:“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会灵活变通之意。【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善士六合2023-08-07 09:12:582
语文病句修改的题目总是做错,有没有什么诀窍?
学习好语文的语法很重要哦gitcloud2023-08-07 09:12:544
语文题 我要疯了!高手们帮忙啊啊啊啊啊!!!!
我也是大鱼炖火锅2023-08-07 09:12:526
语文病句类型有哪些
在我看来这些病句通常都是有顺序颠倒。水元素sl2023-08-07 09:12:5210
语文病句修改中的搭配不当
语文的病句修改中,搭配不当也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就是词语的搭配不当,和我们平常的时候,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会造成语言的病句错误。余辉2023-08-07 09:12:491
初一语文‘所有’病句并改错··急··
1、成分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u2022去掉“通过”,让“学习”作主语;去掉“使”,让“水平”作主语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u2022去掉“从……中” (2)谓语残缺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行动,要在这个行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u2022在“建立”前加上“完成”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u2022在“吃”前加“过着”,或去掉“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 ☆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u2022在“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后加上“力争上游” (3)宾语残缺 ☆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体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u2022在“运动”后加上“的问题”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u2022在“集体化”后加上“的道路” (4)必要的修饰语残缺 ☆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u2022在“劳动”前加上“艰苦而有效的” ☆在这次全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u2022在“夺得”前加上“分别” (5)关联词语残缺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 u2022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u2022加上“虽然……但是……” ☆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u2022去掉“风格” (2)谓语多余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u2022去掉“进行” ☆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u2022去掉“打” (3)宾语多余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u2022去掉“的编写” ☆今天,我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u2022去掉“的地方” (4)定语多余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u2022去掉“当前” (5)状语多余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u2022去掉“可以” ☆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这些人。 u2022去掉“在心里”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u2022去掉“到处” (6)补语多余 ☆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u2022去掉“一些” (7)可有可无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u2022去掉“的距离” ☆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u2022去掉“离现在” (8)误用“的”字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u2022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 ☆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到毁灭。 u2022加上“的”,改为“历代的动乱”;去掉“的”,改为“气候潮湿” 3.语序不当 (1)成分次序不当 (2)分局次序不当 (3)次序不当 病句——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u2022将“的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u2022去掉“沙沙的浪声” ☆青年学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u2022在“学生”后加上“时期” ☆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u2022去掉“的问题了” ☆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 u2022把“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上映的)以及在我国其它省市陆续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是这几年来日本影片中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u2022在“电影周”后加“上映的”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u2022“违反”改为“干扰”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u2022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u2022“事迹”改为“形象”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u2022去掉“注视和” ☆最近,济南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u2022去掉“和服务忌语” ☆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u2022去掉“录音和” ☆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u2022去掉“的安全”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u2022去掉“聪明” (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u2022把“严肃”改为“认真”或“谨慎”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u2022去掉“新技术、新工艺” (3)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u2022去掉“整整齐齐”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u2022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u2022把“温暖”改为“冷暖”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u2022把“就”改为“才” ☆想象不但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u2022把“不但”改为“不仅”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u2022把“也”改为“就” 病句——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2、状语位置不当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4、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5、虚词位置不当 6、主客颠倒 7、复句内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u2022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u2022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u2022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老师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u2022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u2022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 ☆李强把张卓不放在眼里。 u2022把“不”调至“把张卓”前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范围+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多项定语的一般顺序: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5.名词或名词短语 6.带“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国家队的 一位 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 优秀的 篮球 女 教练 u2022领属性 数量 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 名词 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一般次序: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表时间或处所的 3.表范围的 4.表情态或程度的 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许多老师//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热情地 同他 交谈 u2022 时间 处所 范围 情态 对象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u2022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 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u2022“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u2022把“不”放在“趁”前面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的分句主语一致时,主语应在全句之首;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 u2022把“她”放在“不但”前面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u2022把“如果”放在“他”前面 主客颠倒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u2022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u2022“我对于数学” 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只能用在句子开头(在句中作定语); 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用于句首句中都可以。 复句内顺序不当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u2022应“树技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树影晃动起来。”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7 09:12:496
语文病句名称 如用词不当
语病的种类. 1、词语使用不当 (1)同义词混用(因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褒贬色彩、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 (2)词性误用(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相混,及物与不及物动词误用). (3)虚词错用(虚词个性强,常发生副词、连词、介词内部混用). (4)代词使用不当(指代不明,近指远指相混,人称不当,疑问代词“怎么、怎样”相混). (5)数量词使用不当(“二、两、俩”使用不当,数量关系——倍数、分数、增加数——表示不当). (6)生造词语. (7)成语误用. 2、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句首滥用介词,不该省的主语省去了). (2)谓语残缺(通常是将谓语中的中心词或该用的能愿动词遗落了). (3)宾语残缺(通常因宾语前的修饰成分复杂而将中心词落掉了). (4)修饰成分残缺(定语、状语是个短语构成的,落掉的短语中的某一部分). 3、搭配不当 (1)主谓不搭配(大多数是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是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有某一部分不搭配). (2)述(动)宾不搭配(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和习惯上搭配,当动词带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常发生后边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的情况). (3)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不搭配(定语、状语和中心词不搭配,补语和中心词不搭配) 4、语序不当 (1)主语位置不当. (2)定语、状语内部成分颠倒(定语、状语内部成分复杂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3)修饰成分和中心词颠倒. (4)词语顺序不合事理. (5)分句顺序不当.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的前边). 5、结构混乱 (1)结构杂糅(某句话前半段是一种结构,后半截是另一种结构). (2)语句拼合(该说的两句话硬接在一起,应断开并补上后一句陈述的主语) 6、逻辑语病 (1)概念问题(用词不当从逻辑上说是概念不清,前边已谈到,这里指另几种:概念间关系不清,如同一关系、种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偷换概念,在一个表述过程中同一个词的概念不能变换). (2)判断不当(否定不当,判断不注意分寸,前后照应失当,前后表达矛盾不合事理). (3)推理不合逻辑(前提不正确,推出的结论错误;结论和前提没有逻辑关系;强加因果、条件关系). 7、修辞语病 (1)累赘繁冗(中心词和修饰成分表义重复,谓语有赘余成分,动词宾语表义重复,修饰语有多余成分). (2)语气失当(语气词使用不当,委婉或强调分寸不当). (3)句式欠当(主动句、被动句使用不当,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肯定句、否定句使用不当). (4)音节失调(音节不匀整,读起来拗口). (5)表义歧解(句子的意思可做不同的理解).康康map2023-08-07 09:12:481
急求:语文三年级 寓言的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ardim2023-08-07 09:11:533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什么是复韵母?
一年级复韵母有:9个复韵母(包括一个特殊韵母er);5个前鼻音韵母;4个后鼻音韵母。9个复韵母(ai、ei、ui、ao、ou、iu、ie、ue、er);5个前鼻音(an、en、in、un、vn);4个后鼻音(ang、eng、ing、ong)ardim2023-08-07 09:11:291
语文报,初中版初二(八年级)版2010年第37期答案是什么
懒死了ardim2023-08-07 09:08:593
悬赏100!高手进!语文阅读。秒采纳
A记叙和描写为主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C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是看到游人的嬉戏才开始怀疑左迁2023-08-07 09:08:591
语文阅读题`
详见参考答案......拌三丝2023-08-07 09:08:541
初一语文:阅读 哭泣的圆明园 答案 作者两次提到流泪 两次所含意义是否相同 文题含义
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没办法统一解释。凡尘2023-08-07 09:08:493
一道语文阅读题,题目是哭泣的圆明园,选择题的A选项为什么不正确,是因为不是文化散文还是不是按时间线
BNerveM 2023-08-07 09:08:473
哭泣的圆明园,的2道语文题
不错,我也刚好用上铁血嘟嘟2023-08-07 09:08:453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预测试卷《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三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廊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 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议,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作者在文中抒发了那些感情? 2.“我”十年前和十年后到圆明园看到的景象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3.第6段说“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废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4.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子,说说这文章语言上的特点。 5.题目“哭泣的圆明园”包含哪两层含义?(第4题的划线句子是:1.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 2.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1、作者为园明圆遭破坏的惋惜,为过去耻辱的悲痛,对人们精神匮乏的哀叹。 2、第一次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园遭受浩劫的伤痛,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而感到悲伤。 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一种无奈,为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与悲哀。 3、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过去的疼痛、屈辱与自尊,不要忘记历史,要有所警示。 4、拟人手法,表现对强盗恶行的愤怒。 连用几个“依旧”,排比手法,写出了三十年来废墟的停滞,毫无变化。 作者借景抒情,在描写中,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 5、文章标题“哭泣的圆明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ardim2023-08-07 09:08:371
“哭泣的圆明园”这个标题有两层含义,分别是什么语文
“哭泣的圆明园”这个标题有两层含义,分别是什么解答:曾经的哭泣,当被焚烧的时候历史的哭泣,当被毁坏后成为全人类的损失的时候北有云溪2023-08-07 09:08:351
写点语文课外的题目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7 09:08:321
小学生语文阅读训练八十篇六年级《父亲昼夜无眠》答案
父爱昼夜无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你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kuì),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说。 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ruì)。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领导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送我一套“三枪”内衣,并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liáo)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choú)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 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1000多元了,“我想帮你早点儿把房债还上。” 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撇下老李头,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1.看拼音写汉字 崩kuì( ) liáo( )绕 养精蓄ruì( ) 报choú( )2.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气呵成—— 落英缤纷——3.仿写比喻句 如果说母爱如涓涓细流,那么父爱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父亲睡觉时“鼾声如雷”,“我”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从中流露出儿子对父亲什么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一天,当“我”发现父亲比原来瘦了许多而让他多加强营养时,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这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当朋友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时,我是怎样回答的?这流露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的父亲肯定也类似于文中的父亲,平时对你关心、爱护,能举个例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溃 缭 锐 酬2、(1)指睡觉的整个过程没有间断 (2)这里指头发掉的多、掉的快3、如:父爱如山般沉重(海般博大)4、我先是提出带父亲去看病,当父亲“不肯”时,我“恼火”。所作所为,流露出“我”对父亲的不满和抗议。5、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寥寥数语勾画出父亲不愿让儿子为自己担心的关怀与体贴之情。6、“我”响亮地回答“是”,我被父亲感动了,此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与敬爱之情。7、略.水元素sl2023-08-07 09:08:221
七年级锐阅读语文答案文言文
1.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2.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默写背诵复习专题测试题的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浩淼( ) 憧( )憬 澄( )清 滑稽( )自xǔ( ) zhǐ( )尺 páng( )礴 归xǐng( )2、改正下列词语 1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2007、1、24)中的错别字:(3分)茫无崖际( ) 赅人听闻( ) 根深缔固( )色采缤纷( ) 相题并论( ) 永往直前( )3、默写课文:(5分)⑴ 海日生残夜, 。 ⑵ 山朗润起来了, , 。⑶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⑷ 但愿人长久, 。⑸ 四面湖山归眼底, 。 ⑹ 晴空一鹤排云上, 。⑺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⑻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⑼ 山尖全白了, 。 4、修改下列病句:(4分)⑴ 通过这段时间的刻苦锻炼,使我的体育成绩提高了许多。⑵ 我们应该努力完成一切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5、依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内容:(2分)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 如果我是春雨, 。 6、校园内种植了一片绿草地,但常遭践踏,学生会决定在草地边插上一块告示牌。请从下列告示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写在告示牌上。 ( )(2分)A、践踏草地,罚款10元。B、在草地上行走,绝不是好学生!C、绿色是生命之源,请加以爱惜吧!D、小草也有生命,情爱护每一棵小草!7、填空,完成词语:(4分)潜移 化 而不舍 塞顿开 无动于 不倦 精美绝 一劳永 前启后8、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B、首句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没的意境之中。 C、第二句中表明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桂花。意境很悠远,耐人寻思。 D、诗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切。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好评。 B、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真是日理万机啊!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10、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2分)清清楚楚 仔仔细细 规规矩矩 踏踏实实在语文学习中,字要 地写,话要 地说,课文要 地读,练习要 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 二、阅读理解:(30分)(一)(10分)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1、第①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点。 (2分)12、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用?试简要回答。(2分)13、“眼睛”和“星星”共同比喻野花,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属于哪一类比喻?(2分)14、“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 的 中的诗句,诗的上句 为 “ ” 。 “杨柳风”在此处指 。(2分)15、第②段描写了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首先从 角度写春风的温柔,其次从 角度写春风的芳香,最后从 角度写春风的轻柔。 作者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声、有情,运用了 、、修辞手法。(2分)(二)(1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6、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重岩叠嶂( ) 虽乘奔御风( ) 沿溯阻绝( ) 略无阙处(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阙处( ) 素湍( ) 曦月( ) 绝巘( )18、填空:(3分)本文抓住三峡的山和水来写三峡奇丽的风光,描写角度多样,其中“ , ”是从侧面描写山高峡深,而“ , ”则是从正面表现水的清澈、澄碧;因而作者不由的发出了“ , ”的赞叹。 19、翻译下列句子:(3分)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10分)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的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 3.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的文言文阅读 (一)《童趣》一、词语积累(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 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 (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 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 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收获:时有物外之趣。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 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 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等。 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 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翻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二)《〈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 4.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满分阅读答案4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①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②,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④.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⑤,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注释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徙焉:迁居到这里.②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③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④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⑤市肆:书铺.翻译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书铺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于是,(不久)就广泛地通晓了众多流派的各家学说.王充后来回到乡里,隐居从事教学.。 5.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6. 初一语文阅读答案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你说的对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lygfx姓名班级(一)父爱昼夜无眠(28分)尤天晨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 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 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 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 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 *** 债。 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惟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 我觉得这并不过分。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5这以后,我经常站在窗前向楼下花园里张望,希望能看到那只小麻雀。 有一天,领儿子在楼下散步。儿子走着走着,惊叫起来。 7.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语段阅读训练人教版答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第三单元阅读训练>秋天到了四年级数学上册doc,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四年级数学试卷 doc一边还“呀!呀!”地叫 。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重点阅读段阅读训练。 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点阅读段阅读训练复习题1 新闻两则(一)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年级下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八年级课外文言文,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完成1-5题。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聚而 。 苏教版[特约]通海十四中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 十四中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一、春(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苏教版七年级数学,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完成1-5题。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回答问题。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一)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回答问题。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人迹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阅读专题训练。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完成1-5题。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回答问题。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固众人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 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阅读下面语段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完成1-5题。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回答问题。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回答文后问题。 (1)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七年级下册语文目录在地上或挂花树上寻蝉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提纲之阅读专项训练。 级(下)语文期末复习提纲阅读专项训练一、“鞋都”的代价晋江是一个失去平衡的城市。 现在的晋江可能还不能说是个“城市”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完成1-5题。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回答问题。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回答文后问题。 (1)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因为它没有城市应该有的整洁卫生繁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阅读专题训练〔人教版〕。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萧瑟的秋风卷走了枯黄的落叶,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完成1-5题。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回答问题。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可就两样了。meira2023-08-07 09:08:171
初一语文课课通次北故山下翻译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注释 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9.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10.风正:风顺(而和)。 11.悬:挂。 12.海日:海上的旭日。 13.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4.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请采纳!!!!!LuckySXyd2023-08-07 09:02:031
写一篇80个词左右的英语文章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包括以下要点最喜欢的物
My favorite thing is an alarm clock.. I have it for five years.. I didn"t do well in my grades, so mom and dad worried me very much..Mom and dad said that as long as my grades have improved. Will buy me a gift I like. So I study hard. When I got the exam, I got better grades.. Parents bought me an alarm clock when I was on holiday.. For me, this alarm clock has a different meaning. I"ll keep it all the.善士六合2023-08-07 09:00:285
2022年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6课怎么预习
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接下来我搜集了四年级上册第26课课件,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第26课课件一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课文一共10个自然段,描述了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做客两件事,作者对作品和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叶先生的崇敬之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来的。课文两次描写爬山虎,借景抒情,这是本课突出的特点。另外片尾提到“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又与题目遥相辉映。学习这篇课文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四年级学生应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5、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烘托感情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2、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烘托感情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练习朗读,了解有关叶圣陶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看老师板书课题,请齐读。 (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复习回顾: ①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 ②(板书“楷模”)“楷模”这个词语怎么理解?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请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并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楷模”指的是谁。(叶圣陶先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出叶先生是“楷模”的? (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故事。) (板书:修改 谈话) 3、激疑: 文中的叶老我们都很熟悉熟悉,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示叶圣陶资料) 既然是写著名作家叶圣陶,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品读悟情 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绿绿的爬山虎?画出来,读一读,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相关语句。 2、指名朗读作者第一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a、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爬山虎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b、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出这种生机与活力。(指名读) c、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谁再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这的确是一幅美的画面。在这里,作者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对于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作者来说,爬山虎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为什么唯独此刻他眼中的爬山虎格外美丽? (作者心怀对叶先生的崇敬来到这里, 都是兴奋、激动,心情愉快,所以看到的爬山虎也是生机勃勃的。) 3、①在见到叶先生之前,通过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作者认识到叶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一丝不苟”)你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叶先生的一丝不苟,划出来。 (学生默读,圈划句子)(指名回答) ②(出示修改稿图片)这就是叶先生帮我修改的稿子,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想说什么? (叶先生非常认真,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作了修改。) 叶先生对这篇文章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足以可见他的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作者和同学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所以作者说—— (出示“我虽然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齐读) a.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从哪些句子也可以知道叶先生批改的是那样认真?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③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 (齐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的细致修改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④就是这样帮助我、鼓励我的大作家叶先生邀请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去做客。此时的作者是怀着如此的激动、感动、不安和喜悦来到叶老家,一进门就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夏日的阳光照耀下,爬山虎绿的那么新鲜,绿的那么可爱。我们再来读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看看你能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4、在见到叶先生之后,通过与叶先生的谈话,作者了解到叶先生不但是一位对待作品一丝不苟的大作家,更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板书“平易近人”) 你能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叶先生的平易近人? (出示:我们的交谈很融洽, 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于不知黄昏的到来。) a. 什么叫“融洽”的谈话?(没有距离的谈话) b.“融化”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叶先生说的话打动了我,说到我心里去了。) 写话:你觉得叶先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话呢,能让作者小小的心“融化”了?试着动笔写一写。 (出示:叶老先生亲切地跟我交谈着,他不断地鼓励我,还对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说:______________。这一番亲切质朴的话,让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交流) 5、就是这样一位作品与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作者在十五岁那个夏天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作者带着激动、雀跃的心情来到叶老家,通过这样一番融洽的谈话,让作者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此时,作者再一次写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出示: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这一次的爬山虎与刚才所见的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 (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作者已经有了深深的收获。) (指名读,齐读) 6、作者借景抒情,那绿的沉郁,户户有生气的爬山虎饱含着作者沉甸甸的收获,叶老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影响着我。在课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爬山虎。 (出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回答、交流) 预设:1、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机和活力。 2、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脑海中,叶老的教导使“我”明白了许多,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我前进。 三、拓展升华 1、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著名的作家。 (出示肖复兴资料: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当过大中小学教师,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3、总结:师恩难忘是每个学生的心声,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十年过去了,一想起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他的生命中,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那片绿是一份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四年级上册第26课课件二 教学理念: 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已知经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3、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过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爷爷,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读课文。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推荐、眼帘、删掉、燥热、融洽、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板书: 三、品悟课文 (一)小组选择其中一件事,合作学习,提示方法: 读——抓——品——说 (二)交流: 学习修改文章: 1、出示修改后的文章,看到这么多的修改,我当时一下子楞住了,愣住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愣住了?请用“居然”来说一句话。(我都获得北京市大奖了,居然还能改出这么多的毛病;一个大作家修改中学生的文章居然这么认真,真是从未见过。) 2、朗读指导:吃惊、敬佩。 3、到底是怎样修改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修改方法?有几条,请标在书上。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 (2) 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3)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如包字。 再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谈谈还有什么修改方法值得我们善士六合2023-08-07 08:55:041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 #高二# 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无 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到你!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贤大夫,出使诸侯国,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此后秦国并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kikcik2023-08-07 08:53:391
语文必修三必修四文言文句式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必修四文言句子整理 蜀道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劝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琵琶行 重点是二三段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两句的翻译 诗词除了柳永的不要背 其他都是重要的 特别是杜甫的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句式, 一、寡人之于国也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 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 (三)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二、《劝学》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三、《过秦论》 (一)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陈利兵而谁何 (三)被动句 ①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② 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③ 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④ 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四、《师说》 (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三) 倒装句 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 2.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 3. 高中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和必修四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必修三都是古诗词,必修四是文言文。 在文言中,表判断大多用语气词。而很少像在现代汉语中那样用判断词“是” 。常见判断句式如下: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领起,谓语用“也”表判断。例: (1)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2、.……,……也 有时只用“也”表判断。例: (1)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2)和氏壁,天下共传宝也。 《廉蔺列传》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4)用心一也。《劝学》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例: (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2)粟者,民之所种。《论贵贮疏》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较常见。 例: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5.加副词判断句 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3)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6、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过秦论》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3)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二章》 4. 高一语文必修3和必修4必背句子,考试最常考的 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名段填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名句默写 醉不成欢惨将别,。 ,老大嫁作商人妇。 夜深忽梦少年事,。 ,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 虞美人·李煜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只是朱颜改。,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念去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今宵酒醒何处,、。此去经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5.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 一、必修二 文言文"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 (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 “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 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答应,听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杂然相许(赞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兼词,于何)⑤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4.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5.其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6.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六、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B.(晋惠公)许君焦、瑕C.敢以(之)烦执事D.夜缒(烛之武)而出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六、重点实虚词1、发轲既取图。 6. 高中语文必修3 4名句默写 必修三 1.蜀道难 一定要全篇背诵!! 2.秋兴八首(其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6.马嵬(其二):最好是都记下来,虽然不都重要 必修四 1.望海潮和雨霖铃要都记熟 2.念奴娇和定风波也要全背 我几乎是每句都考过的!!! 3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4.永遇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醉花阴和声声慢也是必背的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 反正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7. 跪求高一语文必修三、必修四必背文言诗词 都是重要的哦!必修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东船西舫巧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必修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某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9.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1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1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1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5.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6.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0.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2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2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29.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30.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31.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3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3.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35.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6.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37.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38.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9.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0.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4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4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4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44.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4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4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48.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4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0.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5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2.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5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5.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5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57.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9.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60.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6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6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6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65.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66.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67.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68.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无尘剑 2023-08-07 08:53:391
兰州2010年高一上册语文必背课文有哪些(古文和现代文)?
此后故乡只2023-08-07 08:53:241
语文讲解:越国以鄙远....以,只需讲解一个字
以鄙远:以就是来的意思,鄙远就是把远的地方作为边邑,鄙是通假字hi投2023-08-07 08:53:062
小学六年级语文
稻草对竹篮,捆秧对提笋,父对母,抱子对怀儿。无尘剑 2023-08-07 08:50:282
人教版语文一至六年级对联
为你奉上,请参考: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 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日暖山河春,风和桃李秀。 春雨洗尘埃一片清新好风景,东风送和煦千株红艳最芬芳。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校园沸腾春来早 ,师生团结佳话多 。 尊师爱生风尚美, 勤学苦练气象新 。 兢兢业业育桃李 ,勤勤恳恳做园丁 。 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 。 术业宜从勤学始 ,韶华不为少年留 。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 为人师表诲而不倦, 替国树才教必有方 。 燕舞莺歌喜盈在地 ,桃欢李笑春满校园 。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激扬文字彩笔生花 。 树雄心攻克科学堡垒 ,立壮志攀登世界高峰 。 世上无难事无心人不就, 科学有真谛有志者竟成 。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 ,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至,内多一个春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 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楼台皆有情 。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送下围棋,送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九万里风9 2023-08-07 08:50:201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单元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阿啵呲嘚2023-08-07 08:50:162
五六年级语文书中的古诗及名言警句。
这个很多啊,比如S版的古诗就有这几首:望天门山(李白)山行 、示儿、出塞名言警句有鲁迅的几句。CarieVinne 2023-08-07 08:50:094
初一语文上册散步是什么散文
原来上次的你可以看一下,jojo甲,这是一篇很好的部门。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7 08:50:081
初中语文第23课《散步》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散步》一文主要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2、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本文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散步》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第二部分(②~⑧):重点写散步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第二层(③~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散步的乐趣。第三层(⑥~⑧)写产生散步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善士六合2023-08-07 08:50:023
语文问题,高手进
三楼的强人啊膜拜hi投2023-08-07 08:50:025
初中上册 语文课文23课散步,谁给偶讲解一下啊
23 散步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点是,“我”的敬老。试作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殊不知,老人在家多么孤独、凄凉、寒心。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第二个假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儿子如愿,自然兴高采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纵。母亲呢,老年人有涵养,自然不至于老大的不高兴,但是,心里总不大畅快。年纪大了,自己说话还不及小孙孙。走小路也有理由,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散步就是看景的,走小路实在也算不得错。而“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孝敬,出于良心。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二、问题研究 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 探究这个问题,要学会一种思想方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两头都顾到,当然没有矛盾。有时,无法兼顾两头,就像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顾老的一头。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言下之意,父母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可多得。这里有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实行这个原则,家庭就和美了。奶奶疼孙孙,总是谦让的,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宠着孙儿的。孙儿呢,见爸爸为人孝敬,自己也听话,你瞧他,不哭也不闹。这一家多么和睦。孩子长大了,爸爸年老了,就会像当年爸爸孝敬奶奶一样孝敬父母。好的家风就会代代相传。 再往深一层想,试看人性,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的,孝敬老人,就不容易做到。天下不乏不孝之子,造成诸多家庭矛盾。作者有感于此,借散步这个题材,宣扬一个伦理原则。照这个原则办事,一个家庭总是比较和美的。 再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妻子的贤良,也是重要因素,“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她对婆婆没有不孝顺的表现,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丝毫没有争执。一般说,婆媳关系更为要紧。这篇短文在妻子身上着墨不多,但是隐隐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思,为人妻,为人儿媳,理当如此。 3.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这篇短文语言很精美,从哪些方面去学它的语言呢? 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第一段有一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比况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写甲与乙二者时,说了由甲到乙,再由乙到甲,便可以构造出这样的妙句。 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例如: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本题在标题上做文章,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也是揣摩标题艺术。第一问,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另拟标题,可以各显神通,拟好后,交流一下,相互评判,鼓励创意。 二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本题要求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重点应放在“整个世界”四个字上,兼及其他。 答案参见“问题研究”之三。 三 下面这篇短文也是讲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三代》一文略) 《三代》与《散步》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则差别较大。本题作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能力。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两篇短文的主旨,《三代》说的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衡量作品,也要从社会价值上去考虑。 教学建议 一、抓住两处关键,引导研讨 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阅读能力的高下表现在理解的深度。只见表层,不见深层,是肤浅;由表及里,方为深刻。本文关键有两处。一处在面对“分歧”时作出的决定,一处在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尤其是第一处,要引导研讨。“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推而广之,“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悟出一个“孝”字,才算理解了课文,于人文素养也大有益处。 二、要引导揣摩语言,学习语言 特别要品味对称的句子,要研究遣词造句,这样的句子是怎样写出来的。例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就能说出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才能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计 1.朗读。 朗读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读的能力,这一次要试试这种能力。 2.跳读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这个人怎么样。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么样。 第三遍注意母亲性情怎么样。 第四遍注意儿子性情怎么样。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无形的。例如,“我”说“走大路”,委屈了儿子,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应该加以想像,也没有写妻子的反应,也应该加以想像。 3.谈谈整体感受。 既要展开,又要聚焦,聚焦于“我”的孝敬上面。 4.内容研讨。 研讨方法:质疑;提问;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引导法:先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再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 引导法:抓关键因素;学习从个别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5.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对称的美。 6.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点点头。 (2)一切都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7.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 有关资料 一、《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戚)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像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和“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水,景象略险,我便背着母亲慢慢。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我说你在我背上我还稳当些。这倒是实情,所以母亲说:“那么,倒是我在保护你?”。 所以说,如果从未既背过小,也背过老,也难想到背负这一幕。 所以综观此文之作,也不过暗合了一条文艺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是而已,也无甚特别的技法。 (选自《语文学习》1995年第3期) 二、《散步》的人性美 1.《散步》探美三题(节录)(夏雨舟)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一文的线条比较明晰:(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如此简单的事情,作者何以将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呢?细味之,不外乎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了觉得很累。”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于是,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本不愿出来的母亲何以又答应了呢?作者这样写的:“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我”了,此时,作者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 当“我”作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忽然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了。但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人的真诚善良却得到了充分的光照,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这不正是以血缘构成的家庭最稳定、最能持久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吗? “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9期) 2.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贺晓溪)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刻,“我”总是主动地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原因是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我”的话渗透着辩证思想,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从善如流。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9期) 三、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夏雨舟)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摘自《〈散步〉探美三题》,载《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9期) 四、《散步》的语言美 《散步》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下面从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一)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二)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三)意在言外。“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出处同“二”第二则) 《散步》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阅读这种语言的感受像是背着花篮和作者一同散步,一边交谈,在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花朵。 纵观整个行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 句式的整齐与错杂,音韵的铿锵与连绵,语意的对举与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无丝毫的刻意雕琢。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三个句子看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我的话”“她的话”,“前面”“后面”,“妈妈”“儿子”,读来却能撩起几多思绪,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个“平顺”,一个“有意思”,这分明是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辞格,读时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韵感。 “我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一“老”一“小”,一个看为“强壮”,一个视为“高大”,这种回环复沓的句式和遣词的变化既使句子饶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现了“我”复杂的心理。 “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此种对举在文中是常见的,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出处同“二”第一则)无尘剑 2023-08-07 08:50:012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下:作者一家人在初春散步,可是出现了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的分歧,“我”爱幼更敬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的画面。《散步》,散文,莫怀戚著,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散步》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wpBeta2023-08-07 08:50:011
初中语文第23课《散步》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u投在线2023-08-07 08:49:572
初一的语文题,第一课散步的主要内容,谢谢。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年人肩上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gitcloud2023-08-07 08:49:441
S版六年级语文 百花园二里的习作 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
khf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7 08:4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