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平均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几何意义所表示的内容,切线的斜率 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导数, 为过又称变化率。 如一辆汽车在10小时内走了 600千米,它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平均变化率是针对函数而言的,函数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就是在函数图像上过这两个点的割线斜率;物理意义首先是把函数看成是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那么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就是物体在时间x1与x2之间的平均速度。扩展资料:1、几何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较算术平均数小;2、如果变量值有负值,计算出的几何平均数就会成为负数或虚数;3、它仅适用于具有等比或近似等比关系的数据;4、几何平均数的对数是各变量值对数的算术平均数。如果总水平、总成果等于所有阶段、所有环节水平、成果的连乘积总和时,求各阶段、各环节的一般水平、一般成果,要使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几何平均数,而不能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算术平均数。根据所拿握资料的形式不同,其分为简单几何平均数和加权几何平均数两种形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几何平均数u投在线2023-07-21 09:14:001
几何平均值有什么物理意义
比如:P=U^2/RU=根号(PR)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物理意义。算术平均数(a+b)/2,体现纯粹数字上的关系,而几何平均数体现了一个几何关系,即过一个圆的直径上任意一点做垂线,直径被分开的两部分为a,b,那么那个垂线在圆内的一半长度就是根号ab,并且(a+b)/2>=根号ab!这就是它的几何意思,也是称之为几何平均数的原因。bikbok2023-07-21 09:13:581
几何平均值有什么物理意义能理解上去的回答我,别弄些
比如:P=U^2/RU=根号(PR)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物理意义.算术平均数(a+b)/2,体现纯粹数字上的关系,而几何平均数体现了一个几何关系,即过一个圆的直径上任意一点做垂线,直径被分开的两部分为a,b,那么那个垂线在圆内的一半长度就是根号ab,并且(a+b)/2>=根号ab!这就是它的几何意思,也是称之为几何平均数的原因.水元素sl2023-07-21 09:13:411
当今物理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态是什么?
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康康map2023-07-21 09:10:261
wu物理问题STS是什么简称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大鱼炖火锅2023-07-21 09:10:214
在物理学中,STS表示什么意思
STS类型的试题:即科学--技术--社会试题 STS试题特点:(1)题材新颖,取材广泛,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题给的信息往往是书本外的知识,联系社会、科学和技术,构思别致,呈现探究性.要求学生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自学,综合分析,类比推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阿啵呲嘚2023-07-21 09:10:151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STS是什么意思
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科学之旅一节前一页-----------“致同学们”中有详细解释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这部分也是拓展性内容。小白2023-07-21 09:09:542
STS是什么意思?物理书上老出现
STS通常出现在初中物理课本中,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简称。在初中物理课本中通常是为增大同学们的知识面而设立的。黑桃花2023-07-21 09:09:492
人类生存的物理和生物环境是属于什么环境
人的物理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都产生着影响,它包括天然物理环境和人工物理环境。天然物理环境由自然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辐射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构成;人工物理环境由人工因素产生形成的人工噪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辐射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构成。人工物理环境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出现了经过人类改造和创造出的事物,如水库、农田、园林、村落、城市、工厂、公路、港口、铁路、飞机等。这些人工因素产生形成的人工噪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辐射环境、光环境、热环境构成了人工物理环境。hi投2023-07-21 09:06:543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区别
结构不同,熔沸点不同,正丁烷大,而且比较稳定含碳量和含氢量一样,但是异丁烷有一个三级碳,比较活泼,正丁烷只有一级碳和二级碳异丁烷没有手性碳,没有旋光性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1 09:04:581
丁烷的物理性质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丁烷的英文:Butane编辑本段性质 无色可燃性气体。熔点-138.432 °C,沸点-0.522 °C,液态密度600 g/l (0 °C, 1 atm),折射率1.3326 (20 °C),临界温度152.0 ℃,临界压力3796.0 kPa,临界体积255mL/mol。不溶于水[1],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其他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9%~84%(夕)。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有轻微的异味。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和乙烯制造,仪器校正,也用作燃料等。 熔点: -138.3 (正丁烷),-159.4(异丁烷) 沸点: -0.5 (正丁烷),-11.7(异丁烷) 相对密度(水=1):0.58 相对密度(空气=1):2.05 饱和蒸汽压(kPa):106.39/0℃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其他烃 临界压力(MPa):3.79 临界温度(℃):151.9 燃烧热(kj/mol):2653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最小引燃能量(mj):0.25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 -60 自燃温度(℃): 287 爆炸下限(V%):1.5 爆炸上限(V%):8.5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善士六合2023-07-21 09:04:42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B.九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kgC.
A、人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2m/s,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B、九年级物理书的质量约为0.3kg左右,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C、教室日光灯通过的电流约为0.2A左右,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80cm左右,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FinCloud2023-07-21 09:01:111
高一物理!!在线等!!
看题目条件。如果火车的长度相对甲乙之间的距离很小的话,可以看成质点通常是可以的阿啵呲嘚2023-07-21 08:47:043
物理:为什么自由落体运动会不断加速?求各位物理界泰斗给祥细解释下,谢谢!
受重力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LuckySXyd2023-07-21 08:44:423
一药瓶刚好装满500克酒精,现要装500克蒸馏水,请问是装不满还是装不下?(物理密度问题)
不满NerveM 2023-07-21 08:43:094
一道物理题
1测密度(三个完全相同的小试剂瓶,里面分别装满了)2降温到0摄氏度,析出晶体为盐水,蒸馏水有冰,酒精无FinCloud2023-07-21 08:42:384
电极反应的物理简介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的电极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也叫氧化极。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反应都是还原反应,故也叫还原极。原电池的电极由电极本身决定:相对活泼的金属为负极,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金属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的电极由外加电源决定,分为阴极和阳极,阴极上,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上,阴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两电极相加等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负极能和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北营2023-07-20 11:00:231
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原来小刚是向前运动的,现在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脚停止了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状态,所以身体向前跌倒.Ntou1232023-07-20 10:58:342
物理问题。。求速答
1 W=FS=70N*3.6M=252J2 V=S/T=3.6M/6S=0.6M/S3 P=W/t=252J/6S=42W4 P=W/t=FS/t=FVmeira2023-07-20 10:58:223
小刚同学喜欢荡秋千,当他荡到右边某一点时,从手中丢下一支圆珠笔.圆珠笔将急急急 物理高手请进
C 因为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情况时,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豆豆staR2023-07-20 10:57:492
初三物理 关于二力平衡 选择题
Dkikcik2023-07-20 10:57:496
帮忙!物理
题:测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学校开运动会,由于径赛裁判员紧缺,故请部分同学去帮忙,小明是其中一个.赛前特别对新手进行了培训,要求他们一看见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发令枪响再记时,否则记录的百米赛跑成绩就在无形中被提高0.29 s,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把他的疑问告诉了好朋友小刚,小刚笑着说,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 m/s,因此光传播100 m几乎不需要时间,而声音就不同了.问题:那么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有多大呢?能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呢?小刚认为:根据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可知,只要想办法测出声音传播的距离,再用秒表测出声音传播对应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代入公式计算即可.于是,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操作计划:一、在学校附近的马路上选择400 m左右的平直地段进行实验.小刚和小林(小明的另一位好朋友)在起点,小林用发令枪发送信号,小刚在发令时跟着启动秒表.小明位于终点,当听到发令枪声时立即启动秒表.然后将两只走动的秒表交给小林,由他同时按停秒表,两表记时的读数差即为枪声的传播时间.二、三人轮换担任发令者,分别测出时间三次,并算出三次时间的平均值.三、三人各自用数步数法测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可在轮换时,分别数出行走的步数,再乘以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并算出三次距离的平均值.四、最后用距离的平均值除以时间的平均值求出声速.苏州马小云2023-07-20 10:56:434
2011烟台市中考数学、物理试题及答案
下---Chen2023-07-20 10:56:033
磁场强度表示什么物理量
我咋感觉这题不太对火。磁场强度就是表示磁场的强度的物理量。你应该这样说:啥是表示磁场强度的物理量。NerveM 2023-07-20 10:52:482
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定义及计算公式
磁感应强度是指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下面我整理了磁感应强度定义及计算公式,供大家参考!1 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是一定的,方向与该点的电场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电流在磁场中某处所受的磁场力(安培力),与电流在磁场中放置的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流受的安培力最小,等于零;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受的安培力最大。 点电荷q以速度v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力f 的作用。在磁场给定的条件下,f的大小与电荷运动的方向有关 。当v 沿某个特殊方向或与之反向时,受力为零;当v与这个特殊方向垂直时受力最大,为Fm。Fm与|q|及v成正比,比值 与运动电荷无关,反映磁场本身的性质,定义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即。B的方向定义为:由正电荷所受最大力Fm的方向转向电荷运动方向 v 时 ,右手螺旋前进的方向 。定义了B之后,运动电荷在磁场 B 中所受的力可表为 F= QVB,此即洛伦兹力公式。 除利用洛伦兹力定义B外,也可以根据电流元Idl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df=Idl×B来定义B,或根据磁矩m在磁场中所受力矩M=m×B来定义B,三种定义,方法雷同,完全等价。 1 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B=F/IL=F/qv=E/v =Φ/S F:洛伦兹力或者安培力; q:电荷量; v:速度; E:电场强度; Φ(=ΔBS或BΔS,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磁通量; S:面积; L:磁场中导体的长度。 定义式:F=ILB。 表达式:B=F/IL。 1 磁感应强度表达式 在国际单位制(SI)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T)。在高斯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高斯(Gs ),1T=10KGs等于10的四次方高斯。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电场强度E对应的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被称为磁感应强度B,而另一辅助量却被称为磁场强度H,名实不符,容易混淆。通常所谓磁场,均指的是B。 B在数值上等于垂直于磁场方向长1 m,电流为1 A的直导线所受磁场力的大小。 B= F/IL ,(由F=BIL而来)。 注: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是客观存在的,与是否放置通电导线无关,定义式F=BIL中要求一小段通电导线应垂直于磁场放置才行,如果平行于磁场放置,则力F为零FinCloud2023-07-20 10:52:441
磁场强度表示什么物理量
我咋感觉这题不太对火。磁场强度就是表示磁场的强度的物理量。你应该这样说:啥是表示磁场强度的物理量。康康map2023-07-20 10:52:402
磁场的俩个物理量
标称磁场的两个基本的物理量是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为表征磁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较容易理解,就是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的数量。磁感应强度可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或简称磁密。常用B表示。其单位是韦伯/平方米(Wb/m^2)或特斯拉(T)。磁场传播需经过介质(包括真空),介质因磁化也会产生磁场,这部分磁场与源磁场叠加后产生另一磁场。或者说,一个磁场源在产生的磁场经过介质后,其磁场强弱和方向变化了。为了描述磁场源的特性,也为了方便数学推导,引入一个与介质无关的物理量H,H=B/u0-M,式中,u0为真空磁导率,M为介质磁化强度。这个物理量,就是磁场强度。磁场强度的单位是安/米(A/m)。此后故乡只2023-07-20 10:51:311
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的区别和物理意义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为表征磁场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较容易理解,就是垂直穿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的数量.磁感应强度可通过仪器直接测量.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或简称磁密.常用B表示.其单位是韦伯/平方米(Wb/m^2)或特斯拉(T)磁场传播需经过介质(包括真空),介质因磁化也会产生磁场,这部分磁场与源磁场叠加后产生另一磁场.或者说,一个磁场源在产生的磁场经过介质后,其磁场强弱和方向变化了.为了描述磁场源的特性,也为了方便数学推导,引入一个与介质无关的物理量H,H=B/u0-M,式中,u0为真空磁导率,M为介质磁化强度.这个物理量,就是磁场强度.磁场强度的单位是安/米(A/m).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0 10:51:311
磁场有哪些基本物理量,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单位是什么
磁场一般包括:磁通、磁感应强度、磁导率、磁场强度这四个物理量,磁场强度单位安培/米(A/m)大鱼炖火锅2023-07-20 10:51:301
物理:通过测量时间与路程求出速度,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测量方法:用【尺】和【钟表】分别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用公式【v=s/t】求速度测量长度的工具都叫尺,测量时间的工具都叫钟表康康map2023-07-20 10:38:241
谁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啊?全册的,急!!!
2012年第1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共131页 ,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也是人们认为最简单的测量.生活中许多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靠感觉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因此,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 对于长度和时间,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过程中容易轻视,因此教材中安排了两部分“想想议议”.通过学生讨论了解测量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正确测量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能力目标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教具准备 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中,同学们一起讨论了运动的快慢,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生]通过比较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师]如何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呢? [生]通过测量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经过的路程来测量速度. [师]时间和路程用什么测量,如何测量呢? 二、新课教学 [生]用表来测时间,用尺子来测长度. 1.长度的测量 [师]大家都知道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同学们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将这些尺子一一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 [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离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离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长度、身高,就能利用双臂及手掌估测物体的长度. [生]人的头长和脚长相同;身高等于9.5倍头长;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生]人身体上许多部位是按“黄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头部的黄金分割点,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等.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人体尺寸的知识,真让老师吃惊.大家也一定还记得长度的单位都有哪些? (同学们列举单位的过程中,教师投影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巩固记忆) [投影]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3m 1 dm=10-1 m 1 cm=10-2m 1 mm=10-3 m 1μm=10-6m 1 nm=10-9m [师]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eter),符号是m.1 m是如何规定的呢?同学们看书P28. [生]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光在真空中s内所经历的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m [师]大家会用生活中常见的直尺、卷尺测长度吗?请同学们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和同学们交流测量方法及发现的问题.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讨论解决) [生]测书的长度的时候,要选择较长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测的长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视线和被测长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对齐(学生示范说明);读出刻度尺上的数值,记下来.这样就测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时间长了,前面零刻线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线和被测长度的一端对齐,读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 [生]我发现将刻度尺上的刻线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学生示范),读数时容易看清楚、读准确. [生]我用刻度尺测量书的宽度的时候,零刻线和一端对齐了,可是另一端和刻度尺上的刻线对不齐,该怎样算长度呢? [师]是不是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实际上类似的问题我们在测量中经常遇到.[投影] [师]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刻度尺上的一小格是1 mm,可以根据被测物的边缘所对的位置估计一下是零点几毫米就行了. [师]请大家看看被测物边缘对应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 [生]我觉得是6.35 cm. [生]我看是6.38 cm. [生]被测物的边缘对应的位置超过了小格的中间,靠右,我认为是6.36 cm. [师]三位同学读出了三个数字,数字中前两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同,为什么呢? [生]前两位数是从尺子上读出来的,当然都相同,而最后一位是根据个人的感觉估计出来的,就可能不相同. [师]回答得非常好.直接从尺子上读出来的数值,我们称它为准确值;估计出来的值我们称它为估计值.因此,一个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包括两部分. [生]一部分是准确值,另一部分是估计值. [生]测量结果上还必须说明单位.所以测量结果应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师]如果被测物的边缘和刻度尺的某一条刻线对齐了,还用估计吗? [生]被测物边缘和刻线对齐时,就不用估计,也可以说估计值是零. [师]说得非常好.在书写测量结果的时候,为了说明你的估计值是“零”.在准确值的后面应该写上“0”. [生]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测量时,能估计到零点几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度是cm的尺溅量,就只能估计出零点几厘米,用mm尺测出来的结果肯定就比用cm尺测出来的准确. [师]这就是说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只能估计到最小刻度值(也叫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测量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尺子. [生]测足球场的长度时用最小刻度是1 m的尺子就行,测玻璃时就需要用最小刻度是1 mm的尺子测.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投影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生]因为零刻线不是和被测物的一端对齐的,所以应将另一端读出的值减去前面刻度的值.根据他们三个读出的6.35 cm、6,38 cm、6,36 cm.能算出被测物的长可能是6.35 cm-4 cm=2.35 cm、6.38 cm-4 cm=2.38 cm、6.36 cm-4 cm=2.36 cm. [师]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三个同学测同一个物体就得到了三个测量值.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误差.大家说误差能完全消灭吗? [生]测量总是人利用工具进行的,并且测量时还得要估计,总会有一些误差.所以我认为误差不能消灭,只能尽量减小. [生]可以多测量几次,多几个人测量,然后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师]这就是我们在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师]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尺子放歪了.或没有一条刻度线和被测物对齐,或读数时斜视,你们觉得会产生什么结果? [生]如果这样测量,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肯定会很大. [师]同学们必须明确,不按正确的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存在误差,而是错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的.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测硬币的直径、一张页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思考、讨论.现在同学们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2.时间的测量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认为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一样吗? [生]现在的表的种类很多,如钟表、手表、怀表、小闹钟等. [生]也可将表分为石英表、机械表、电子表等. [师]大家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他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钟表、闹钟都是平时生活中计时用的.还有一种表是在运动会上跑步计时时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 [师]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表分成儿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种表: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还能将表分成吊钟、座钟、落地钟等等.同学们说可以吗?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表实在是太多了,不论将它们分成多少种、划为多少类,它们都是现代人的计时工具.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还没有表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 [生]我认为是用太阳或影子计时的.因为我见过老家农村的老奶奶决定干活或做饭都不看表,而是看“日头”或看院子里墙的影子.古代人没有表,可能和她们一样. [生]古代人用“燃香”来计时,我听老人们说过“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烧完一根香的时间.在古装电视剧里也看见过用“火”计时间. [生]我认为古代人是用时辰来计时的. [生]我在书上看到过古代有水钟.可以用流水来计时. [生]网上说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 [师]同学们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说出了这么多种古代人可能的计时方法.不论对不对,你们都是最棒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片. [投影] 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 [师]看了上面的内容,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计时器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 [生]我们今天用的表也是从古至今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今天的计时器——“表”.大家都会用吗?想不想试一试呢? (教师将课前准备的闹钟、停表等发给同学,也可以让同学们使用自己的手表) [师]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上的表测量自己写10个字用多少时间,然后介绍你的测量方法.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测量的.在写字前看看是几点了,写完后再看是几点几分,前后两次时间的差,就是我写10个字所用的时间. [生]我用小闹钟测量时间,方法和前一位同学相同. [师]哪些同学是用停表测量的,会用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 [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两种,和书上图11.3-2中的一样,一种是机械停表,一种是电子停表.机械停表上有两个按钮,按下中间较大的按钮,表开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针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边的小按钮,指针就会回到零;大表盘上还有一个小表盘,大表盘上指针转一圈,小表盘上的指针就转过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应让两个表针都指零.开始写字的同时按一下中间按钮,写完字的同时再按一下,从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水元素sl2023-07-20 10:38:23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报告册【初二物理上册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0 10:38:211
求豆丁文档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你需要的文件已经帮你下载好了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在附件里面,直接下载即可希望对你有帮助别忘了选为满意回答善士六合2023-07-20 10:38:212
初一物理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具体步骤
正确使用刻度尺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无尘剑 2023-07-20 10:38:202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运动和力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运动和力知识点二:运动的快慢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Ⅱ 变速运动: A、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运动和力知识点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8、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运动和力知识点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运动和力知识点五: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运动和力知识点六: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6、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肖振2023-07-20 10:38:041
八年级上下册粤沪版物理总结~!详细的,有概念,公式,记住是粤沪版的,不是人教版的~!你有是么?
初中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姓名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1.2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 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速度不变)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公式: v=s/t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小时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路程 除以 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平均速度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刻度尺 和 秒表 。1.3 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有字数限制,我发到你邮箱吧拌三丝2023-07-20 10:37:561
八年级上册物理预习
你们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啊?大鱼炖火锅2023-07-20 10:37:54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知识点【三篇】
【篇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 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二、时间 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小练习 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 A、kmB、mC、cmD、尺 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B、成人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D、保温瓶的高度 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1.5m②23.0mm③4.8cm④0.72dm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左端零刻度线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A、偏小B、偏大C、无影响D、无法判断 【篇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练习题 1.(09福州市)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D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 2.(09宁夏)“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描述月亮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C A.月亮B.地球C.云朵D.星星 3.(09江苏)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C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篇三】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单位: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小练习 (1)体育考试中,甲、乙两个同学跑1000米所用的时间分别是3分30秒和3分50秒,则() A甲同学的速度大 B乙同学的速度大 C甲、乙两个同学的速度相同 D无法比较谁的速度大 (2)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3)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A.猎豹B.旗鱼C.褐海燕D.三者一样大左迁2023-07-20 10:37:511
物理第一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物理第一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基本工具)刻度尺;(常用工具)钢尺、木尺、三角板、卷尺;(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2)工具的选择:测量工具的选择由测量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决定,测量要求越精确,测量工具就要越精密。如裁玻璃,精确度要求高,要选择分度值为㎜的刻度尺,测量篮球场的长宽时选择分度值为㎝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为合适。(3)使用方法:一认(认清零刻线是否磨损、认清量程、认清分度值);二放(尺子要平放,与被测物体平行,有刻度一侧紧靠被测物体,对准零刻线读数);三看(视线与刻度或尺面垂直);四读数(读出准确值,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记(记录时准确值+估读值+单位)。hi投2023-07-20 10:37:501
(长度与与时间的测量)我听不太懂,尤其是估读与物体的测量的精确度 ,请物理专家教教我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重点)(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如实际生活中用的、、、,精确测量――、等。拓展:在使用前,首选应该弄清楚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它的是多少;它的值是多少等。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也可以使用,使用时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线量起,但在记录读数时要注意减去前面的数值。(2)在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比“秒”大的有“时(h)”、“(min)”,比“秒”小的有“毫秒(ms)”、“(μs)”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等。是测量时间的常用仪表。机械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秒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常用的仪表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3.误差(难点)(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蝗差异就叫误差。它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以及测量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2)可以通过选用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示平均值是我们减小误差的主要办法。警示:错误和误差要区分开,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设法减小误差。四、的特殊方法(难点)(1)累积法: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进行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数量。(2)化曲为直法:用线或细绳沿着曲线绕上一周,作好两端的记号或割除多余部分,然后轻轻地拉直,放在刻度尺上量出线或细绳的长度,即为所测曲线的长度。(3)法:用一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数,测出轮子直径算出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这一曲线的长度。(4)法:用直角。hi投2023-07-20 10:37:491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
物理是初中学习的重要科目,这篇文章给大家总结梳理了八年级物理重要知识点,接下来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压强和浮力知识点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功的知识点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比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时间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时间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时间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0 10:37:371
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题目
70微米=70x10的(-3)次方毫米=70x10的(-4)次方厘米=70x10的(-5)次方分米=70x10的(-6)次方米=7x10的(-5)次方米。1微米=1x10的(-3)次方毫米=1x10的(-4)次方厘米=1x10的(-5)次方分米=1x10的(-6)次方米LuckySXyd2023-07-20 10:37:356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该保留几位小数?
做题的话 看题的要求 如果题没说 那么看题中数字 比如说题这样写的 有一个跟7.0cm的铜丝。。。。那么你答案就保留一位 和题里面的数字保持一致就好了其次看老师要求 各个省份要求不一样 不过一般刻度尺测量都是保留到刻度尺单位长度的下一位比如说 尺子单位是0.1cm 那么就要估读一位 2.17cm 这样子gitcloud2023-07-20 10:37:321
八年级物理测量长度和时间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时间测量工具:停表u投在线2023-07-20 10:37:322
物理:对于很小的质量、长度和时间,可以利用( )法测量
以多测少小白2023-07-20 10:37:325
物理时间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O”线,最小分度值(即刻度 尺的每一小格,也就是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量程.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紧贴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于被测物体垂直_; (2)使刻度尺的_零刻度_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观测、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单位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估计_值,前者对应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后者对应于刻度 尺的最小刻度后_1_位数值. (4)测量工具的选择与 测量物体 有关,测量要求越是精确,测量工具越要 精确. 3.如下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 A 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 A 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 ,物体 A 长度为________厘米. (3)如右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mm. 4.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 . ( 误差: 三. 误差: 5.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_差异_叫做测量误差. . 误差只能想办法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即无论使用何种测量工具,采用什么测量方法,误差 总是_存在_的.但是,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均可使误差_减小_.通常采用 多次测量取_平均值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无尘剑 2023-07-20 10:37:321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v=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ss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tv 2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固液气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 2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声大叫——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拓展: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1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生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物理各个知识间的联系性更强,考试卷子试题非常综合,即在同一道题中会考察到多个考点。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总觉得很难,这是因为电功率的很多问题,需要与欧姆定律结合起来使用,还需要把不同的电路状态分析清楚,也就是说电路到底是串联还是并联,因此要重视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课下练习,加强学习自主性 物理这一科属于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科,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将物理学好了,初中的这几本课本能够很轻松的从前往后的"讲知识点穿连起来。同时,物理也是一门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一科,要想更好的学习好物理,课下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3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每学完一章,都要试着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内容。 4反复做经典题 其一,经典题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内涵丰富,考察点重要,熟练把握经典题,也是掌握及运用知识点的捷径。所以,经典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步骤、原理公式运用等,都必须牢牢记住。 其二,中考会遇到很多和你做过的题类似的考题,有些甚至是原题,只改了数据。所以,经典题反复做,能让你面对中考时沉着应对,不慌乱。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1/s=3.6/h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学好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整理好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审题要仔细 关键字眼不可疏忽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声与光知识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苏萦2023-07-20 10:37:311
八上物理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什么是估读
大于某准确值,而小于分度值时的,凭经验感觉估计的量值叫估读值如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结果是 15.5mm15mm是准确值,0.5mm就是估计值(估读值)有疑再问!康康map2023-07-20 10:37:311
物理题目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5/40=0.0875mmgitcloud2023-07-20 10:37:294
物理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里的长度单位,如何能够更好地记住换算的规律?详细的加分哦!
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60进制的,即1小时=60分,1分=60秒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是10进制的,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其它的千米和米、毫米和微米是1000进制的,即1千米=1000米,1毫米=1000微米。其它的单位换算你可以在记的时候找一下规律,这样记的效果会好一点,不过单位换算是物理上最基本的知识点,一定要会哦,每个人学习的方法都不一样,善于动脑思考,努力就会有收获,祝成功!CarieVinne 2023-07-20 10:37:291
八年级上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知识点
一、国际单位制(简单了解)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二、长度单位及其测量 1、长度单位:㎞ d c μ n 2、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或者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初中阶段不作重点)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左看零刻线、右看量程、中间看分度值(刻度尺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 ②放(紧贴);厚的物体要竖放 ③读数:要进行估读(重点) 4、关于刻度尺的估读 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 比如 29、12c “1”为倒数第二位 代表的是1 所用测量此结果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2、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后一位为估读出来的) 1、15c(4、15c是错误的,注意零刻线的`位置) A刻度尺分度值为1 读数为2、20c B刻度尺分度值为2(或者0、2c) 读数为2、20c 三、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基本单位为S(秒) h(小时) in(分钟) s(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 (不需要进行估读)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别,误差不可避免 错误:由于粗心或者错误的测量方法造成,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 ③改进测量方法苏萦2023-07-20 10:37:221
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长度和时间测量
八年级物理第一课怎么上呢?物理第一课教案怎么做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初二物理第一课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物理第一课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初二物理第一课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初二物理第一课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教学流程】 师:一天小东和小明比谁家离学校近。放学后他们各自回家,一边走一边数步子,小东走了452步,小明只走了448步,小明家离学校近吗? 师:这种比较法是不准确的。 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说某个物体几长,这也是不准确的。 师: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呢?我们通过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来详细的了解下。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买多长的电线,赶集时,买几尺的布,同学跳橡皮筋,去商店也说买多长的橡皮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测量。 师:大家看一看课本上想想议。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哪个更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更大? 请一位同学看看表,自己闭上眼睛,估计30秒再睁开,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根据感觉来估测一个物体的大小并不准确。 师:要对物体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师: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 板书:1.长度的测量: 师:要科学地测量长度,就需要给长度定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师:丈、尺、英尺、英寸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长度的单位,我们所说的电视机大小习惯用的是英寸,如果你用这个单位,我用这个单位,用产单位不一样,那么交流起来就很不方便。为了有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简称SI,是国际计量大会于1960年通过的。我国在1984年采用。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师:我们简单了解下生活在一些物体的长度。看课本第22页。 原子的半径 人头发的直径 一张纸的厚度 地球的半径 让学生做几个单位换算练习 例1.单位换算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例2.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师:某同学多高,干电池长度是多少,都可以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来。 师: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板书: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师:如何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使用前要怎样?使用中要怎样?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或者通过伴你学上的一些错误测量方法来反证正确的测量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刻度尺的图见新教材全解21页。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师: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稍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后需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师:在本节课本上还介绍了时间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 师:同学们通过看课本了解一下时间测量的相关知识。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附: 板书设计: 1.长度的测量: 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 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 C.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 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B:使用中: 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师: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少误差。 ①减少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3.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S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初二物理第一课长度和时间测量教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无尘剑 2023-07-20 10:37:221
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笔记
知识点1:长度单位1. 国际单位:米(m)2. 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 mm) 微米(μm) 纳米(nm) …3. 单位换算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00mm(=103mm)=106μm=109nm4. 光年:天文学中一种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其意义是指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具体。(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65x24x60x60x3x108m=9.46x1015m)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 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常用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2. 认识刻度尺注意事项:a. 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b. 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c. 测量范围(量程):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度线的距离。3.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a. 会选:先估算被测物体的长度和精确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b. 会认: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及是否磨损。c. 会放:刻度尺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d.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e. 会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4. 部分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a. 累积法: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和厚度,公式为l=l总/n(n为数量)。如:测一张纸的厚度b. 化曲为直法:用于测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量出棉线的长度即可。如:测蚊香的长度c. 滚轮法:多用于测量较长曲线的长度。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圆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如:测量操场的周长d. 组合法:当刻度尺无法贴近待测物体的长度时,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形的直径。如:测硬币的直径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1. 时间单位a.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b. 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2.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机械钟、石英钟、日冕、沙漏等。实验室中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肖振2023-07-20 10:37:181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初中非常容易拉分的科目之一,那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拓展阅读:初中提升物理成绩方法 (1)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没有把基础知识掌握牢,课本上的公式记不住,物理绝对不可能考高分!掌握住课本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谁都不可能看一遍就牢牢记住,要想彻底吃透就要课下反反复复的回头看,有一段艰苦困难的历程。物理内容涵盖面太广,分支之间的联系又紧密,把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考试才能游刃有余。要做好这一步,首先要在课堂上虚心听老师的讲解,又要不断思考总结,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同时,课下还要多做题,在细心、耐心的解题过程中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和锻炼应试水平。 (2)同学们要认真去总结和反思自己的错题 犯错的地方都反映出我们的薄弱环节,每一道错题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知识宝藏。研究透一道典型的错题,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胜过做十道新题。 (3)通过做题和总结来深入理解考点 把一些典型解题规律、公式使用条件搞清楚。学物理,离不开做题,多做一些练习题既能巩固知识点,也能加快解物理题的速度,拓展思维并提高物理分析能力。不过要明白,做题的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考点,巩固教材上的基础内容。常见的考点最好做一个总结,当然要结合自己做过的题了。比如,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零势能面的规定原则);动能定理的典型应用场景;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环境(前提条件)等。 (4)细节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 学习物理不能总是抱怨物理难学,那样你永远也学不好,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考高分。当然了,不能盲目的自信,还是要反思方法,找到应对的策略。经常听到同学们说物理难,抱怨考题多,自己考分低,究其原因,大多情况还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路;可别忘了,咱们身边总有物理学的特别好的学生。所以,要放下抱怨,咱们要向他们学习,改善自己的学习效率。高中生学物理也重在学习思路和方法,理清处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通过习题我们才能对考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展解题思维,逐步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速度。 (5)最近几年高考对实验考核的力度不断增加 在复习中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要加强数字运算和字母运算的能力。另外,提醒同学们,考场上答卷中一定要有一些关键的文字说明,答题中要注意写教材中的基本公式,不要直接使用导出公式,不能把某些题的结论拿过来直接用。LuckySXyd2023-07-20 10:37:171
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1)测量工具:(基本工具)刻度尺;(常用工具)钢尺、木尺、三角板、卷尺;(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2)工具的选择:测量工具的选择由测量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决定,测量要求越精确,测量工具就要越精密。如裁玻璃,精确度要求高,要选择分度值为㎜的刻度尺,测量篮球场的长宽时选择分度值为㎝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为合适。(3)使用方法:一认(认清零刻线是否磨损、认清量程、认清分度值);二放(尺子要平放,与被测物体平行,有刻度一侧紧靠被测物体,对准零刻线读数);三看(视线与刻度或尺面垂直);四读数(读出准确值,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记(记录时准确值+估读值+单位)。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构造二、时间(1)测量工具:(基本工具)钟表;(常用工具)摆钟、机械手表、电子手表;(实验室工具)停表、节拍器;(古代工具)日晷、沙漏、漏壶。(2)工具的选择:生活中常用摆钟、机械手表、电子手表记时间,运动会上常用停表记时间。(3)使用方法:一调(调节归零);二按(按动秒针控制按钮开始计时);三停(计时结束时,要再次按动秒针控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止);四读数(读出时间,分+秒);五归零(按动归零按钮使读数归零)。时间测量工具:时钟停表结构及读数方法2、比较三个值测量值:对某一物理量测量的结果应该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估读值仅针对长度的测量)。准确值:指测量时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数值,它是刻度尺最小刻度的整数倍,与测量者无关。估读值:是测量值的一部分,读出准确值后,余下的一位数要用眼睛进行估计,其结果为估计值,跟测量者有关。下面看几道例题例1:如下图所示,读出这只铅笔的长度是(3.50)㎝。例1图分析:首先观察零刻线是对准的,其次此刻度尺分度值是0.1㎝,那么最后的读数应该是小数点后两位,单位是㎝。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所以图中乙的读法是正确的。乙的视线在3右侧第五小格处,则准确值应该是3.5㎝,估读值应该是0.00厘米,因为此时是与刻线对齐的。最后读数就是3.50㎝。例2: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应该是(100.3)s。例2图分析:停表读数有两部分,里面小盘读数是min,分度值是1min,外面大盘读数是s,分度值是0.1s,如上图所示,小盘是1min,大盘是40.3s,所以最后读数应该是100.3s。解题关键尺子应放正,视线要垂直,读数需估读,记录带单位。左迁2023-07-20 10:36:541
八上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八上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长度: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二、时间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机械停表等。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0 10:36:531
物理学中的矢量是什么
扔出去的球也有矢量NerveM 2023-07-20 10:27:273
向量×常数=向量。那么物理上矢量×标量是不是=矢量?磁通量Ф=B×S,为什么是标量,求理论答案。
不想回答这种问题。可桃可挑2023-07-20 10:25:273
物理。为什么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面积S是标量,磁通量等于BS却是标量?矢量乘标量不是矢量吗?
在计算磁通量时:S是规定了取向的(方向是法线文身--垂直S面),所以S也是一矢量;磁通量Φ=BS---实际上式中B和S应为矢量,在矢量运算中是矢量B点乘矢量S,其结果等于BScosθ为一标量(θ--是矢量B和矢量S的夹角)。注意是“点乘”---是矢量的一种运算,矢量运算和代数运算不同。水元素sl2023-07-20 10:25:151
物理矢量是什么
物理学中的矢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主要有: 1、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洛仑兹力); 2、速率、速度(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角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位移; 3、动量,动量变化量,冲量; 与之相对应的是标量: 如:质量,密度,时间,能量,磁通量等等是标量 . 关于电流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它的纠纷很多.就高中层面而言,它的方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向.(电流有大小又有方向,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向量是矢量的数学抽象. 此答案来自360知道北有云溪2023-07-20 10:25:131
物理。为什么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面积S是标量,磁通量等于BS却是标量?矢量乘标量不是矢量吗?
在计算磁通量时:S是规定了取向的(方向是法线文身--垂直S面),所以S也是一矢量;磁通量Φ=BS---实际上式中B和S应为矢量,在矢量运算中是矢量B点乘矢量S,其结果等于BScosθ为一标量(θ--是矢量B和矢量S的夹角)。注意是“点乘”---是矢量的一种运算,矢量运算和代数运算不同。gitcloud2023-07-20 10:25:131
高二物理磁通量问题
磁通量是矢量,磁铁内也有磁感线的,而且大于外,所以磁通量=内-外。即圈越小磁通量越大,所以A大陶小凡2023-07-20 10:24:413
nh4cl的物理性质
无色立方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味咸凉而微苦,溶于水显酸性,PH值一般在5.6左右。相对密度1.527。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液氨,不溶于丙酮和乙醚。加热至100℃时开始显著挥发,337.8℃时离解为氨和氯化氢,遇冷后又重新化合生成颗粒极小的氯化铵而呈白色浓烟,不易下沉,也极不易再溶解于水。加热至350℃升华,沸点520℃。吸湿性小,但在潮湿的阴雨天气也能吸潮结块。粉状氯化铵极易吸潮,湿铵尤甚,吸湿点一般在76%左右,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吸湿点时,氯化铵即产生吸潮现象,容易结块。左迁2023-07-20 10:23:591
物理中矢量标量各有哪些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洛仑兹力),速度(平均,瞬时),速度 变化量,加速度,位移,动量,动量变化量,冲量,线速度,角速度是矢量,既要有大小,又要有方向,速率,质量,密度,时间,能量,磁通量等等是标量关于电流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它的纠纷很多.就高中层面而言,它的方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向.(电流有大小又有方向,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在高中层面上你先认为不遵循吧,它所谓的正向不过是"正电沿规定正方向运动这一电荷移动放向的描述"不知道你懂向量吗.向量是矢量的数学抽象.两向量相乘的数字两失量相乘也得标量向量乘数字得向量铁血嘟嘟2023-07-20 10:23:592
下列物理量是矢量的是( )A.电场强度B.电荷量C.电容D.磁通
电荷量、电容和磁通量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而电场强度既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小白2023-07-20 10:23:581
高中所有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标量?
还是当面问老师比较好bikbok2023-07-20 10:23:277
一个关于磁通量的物理问题
1.转90度之前是 BS转90度之后是0所以变化量是BS2.转180°之前是BS 但是B是个矢量,从正面穿过跟从反面穿过不一样的 所以从反面穿过磁通量就是-BS 所以变化量是2BS肖振2023-07-20 10:23:264
高中物理中具体有哪些是矢量哪些是标量
磁通量不是矢量水元素sl2023-07-20 10:23:253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电流B.磁通量C.磁感应强度D.路
A、电流有方向,其方向表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由于电流运算时不遵守矢量的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电流不是矢量,而是标量,故A错误.B、D、磁通量和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都是标量,故BD错误.C、磁感应强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C正确.故选:C.Jm-R2023-07-20 10:23:241
物理。为什么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面积S是标量,磁通量等于BS却是标量?矢量乘标量不是矢量吗?
B,S都是矢量,S方向是垂直S的法线方向墨然殇2023-07-20 10:22:554
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 ) A.电场强度 B.电流 C.磁通量 D.波
A、电场强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正确.B、电流有大小,也有方向,但运算遵守代数加减法则,不是矢量.故B错误.C、磁通量是穿过磁场中某一平面的磁感线的条数,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错误.D、波长是一种距离,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错误.故选A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0 10:22:312
“神九” 上天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超重失重,万有引力,匀速圆周运动meira2023-07-20 10:18:543
氯气做消毒剂用到的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氯气能和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氯气做消毒剂用到的是化学性质。Chen2023-07-20 10:16:212
氯气的毒性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自然化学性质,可以去看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区分bikbok2023-07-20 10:16:0610
自来水中加入少量氯气可杀菌消毒。这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杀菌消毒的本质是氯气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可以把细菌病毒等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命活性。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这是化学性质。u投在线2023-07-20 10:15:361
求Cl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氯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氯气有毒、并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34.6℃时易液化。如果将温度继续冷却到-101℃时,液氯变成固态氯。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 氯气有毒,闻有毒气体气味的方法是(扇动法):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强氧化剂。 化学性质1.和氢气反应: 纯氢气可在氯气中燃烧,有苍白色火焰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用强光照射或点燃,会爆炸 2.和非金属反应:硅、磷、硫等单质都可在氯气中燃烧,磷在氯气中燃烧可形成白色烟雾。 2P+3Cl2 2PCl3(液) PCl3+Cl2=PCl5(固) 3.和金属反应:氯气有强氧化性,几乎可氧化一切金属。 2Na+Cl2=2NaCl(有黄色火焰,形成白烟) 2Fe+3Cl22FeCl3(发红热,形成棕褐色烟) 4.和水反应:氯气溶于水成黄绿色氯水,部分氯气跟水发生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 HClO是比碳酸还弱的酸,不稳定,阳光照射下易分解放出O2,HClO有强氧化性,漂白性,杀菌性。 5.和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常温下生次氯酸盐) 3Cl2+6KOH5KCl+KClO3+3H2O(加热时生氯酸盐)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生成混合物即漂白粉) 6.和盐反应: Cl2+2Kl=2KCl+I2(氧化阴离子) Cl2+2FeCl2=2FeCl3(氧化阳离子) 7.和烃反应: Cl2+CH4CH3Cl+HCl(取代) C6H6+3Cl2C6H6Cl6(加成) 氯气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金属,还可以把有可变价态的金属直接氧化到最高价 氯气还有酸性,可以和碱类物质和有碱性的物质反应 它是工业生产漂白粉的原料之一,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铁血嘟嘟2023-07-20 10:15:341
找英雄.氯气的有毒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有毒是化学性质tt白2023-07-20 10:15:302
氯气的毒性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自然化学性质,可以去看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区分FinCloud2023-07-20 10:15:2911
Cl2有什么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氯气有毒、并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34.6℃时易液化。如果将温度继续冷却到-101℃时,液氯变成固态氯。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 2.氯气有毒,闻有毒气体气味的方法是(扇动法):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思考:和其他学习过的气体相对比,氯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特性”? 答案:有色、易液化. 三、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现象:剧烈燃烧,白烟) Cu+Cl2=CuCl2 (现象:剧烈燃烧,棕色烟) 2Fe+3Cl2=2FeCl3 思考:(1)上述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变动有何共同特点?为什么?Cl2作什么剂? (2)对比铁跟盐酸的反应,铁跟氯气的反应体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答案:(1)都从0价→-1价.因为最外层有7e-,易得到1e-达到8e-稳定结构.Cl2作氧化剂. (2)体现了Cl2的氧化性比HCl强,是强氧化剂. 2.与非金属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思考:(1)氢气和氯气反应,在点燃和光照条件下反应的现象为什么不同? (2)怎样用实验证明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答案:(1)二者混合程度不同、接触面积不同所致. 点燃氢气放入氯气中,氢气分子只在导管口跟少量氯气分子接触而化合成氯化氢分子,同时产生少量的热,不能爆炸,呈苍白色火焰.当点燃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时,大量的氢分子与氯分子接触,迅速化合而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2)将盛HCl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水面慢慢上升至满. 3.与水反应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Cl2,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是:Cl2+H2O H++Cl-+HClO (1)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饱和氯水呈现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主要含有的粒子有Cl2、H2O、HClO、H+、Cl-、ClO-. (2)次氯酸的性质 ①弱酸性:是一元弱酸,属弱电解质,酸性弱于碳酸. HClO+NaOH=NaClO+H2O NaClO+HCl=HClO+NaCl 2NaClO+CO2+H2O=Na2CO3+2HClO ②不稳定性: 由于HClO的分解,使Cl2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氯水久置将变成稀盐酸. ③强氧化性:HClO能氧化许多物质. ④杀菌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品红试剂等有色物质褪色,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强的氧化性. 说明:干燥Cl2本身没有漂白性,只有转化成HClO才有漂白性. 思考:(1)液氯和氯水是一种物质吗? 答案:不是.液氯是Cl2在加压或冷却时变成的液态Cl2,是纯净物,而氯水是氯气溶于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混合物. (2)①怎样证明新制氯水中含有大量Cl2? ②用实验证明氯气能与水反应. 答案:①观察氯水颜色,呈黄绿色,此即氯气的颜色,说明新制氯水中含大量Cl2. ②向新制的氯水中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即有部分氯气与水反应了. Cl2+H2O=HCl+HClO AgNO3+HCl=AgCl↓+HNO3 另法:也可向新制氯水中放入一红布条或滴入几滴品红溶液,若布条或品红褪色,说明新制氯水中有HClO,即Cl2与水发生了反应. (3)氯水中有多种化学物质,故性质较复杂.下列现象各是基于哪种物质的什么性质? ①氯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②向氯水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气泡出现. ③向氯水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①H+、HClO ②H+ ③Cl- 4.与碱溶液反应 a.Cl2+2NaOH=NaCl+NaClO+H2O b.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上述两反应中,Cl2作氧化剂和还原剂. 漂白粉:(1)有效成分是Ca(ClO)2 (2)漂白原理 c.Ca(ClO)2+CO2+H2O=CaCO3↓+2HClO此后故乡只2023-07-20 10:15:261
化学中,碌气的性质(物理、化学)
问的应该是氯气吧~~物理性质 氯气①颜色气味状态:通常情况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况时是ρ=M/V(m)=(71g/mol)/(22.4L/mol)=3.17g/L 。 ③易液化。熔沸点较低,在101kPa下,熔点-107.1°C,沸点-34.6°C,降温加压可将氯气液化为液氯,液氯即Cl2,其与氯气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④溶解性:可溶于水,且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饱和食盐水。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形成氯水,密度为3.170g/L,比空气密度大。 化学性质 毒性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的影响: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助燃性 在一些反应中,氯气可以支持燃烧。 【例】现象:钠在氯气里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 2Na+Cl2=点燃=2NaCl 现象: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加少量水后,溶液呈蓝绿色。 Cu+Cl2=点燃=CuCl2 现象:铁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瓶里充满棕红色烟,加少量水后,溶液呈黄色。 2Fe+3Cl2=点燃=2FeCl3 与金属反应 【例】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 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条件:点燃) 现象:见上 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一定条件下可与除Pt、Au外大部分金属反应,而与Fe、Cu等变价金属反应则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常温下,干燥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氯气。 与非金属反应 【例】1、与氢气的反应 H2+Cl2=点燃=2HCl(工业制盐酸方法) 现象: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处出现白雾。 H2+Cl2=光照=2HCl 现象:见光爆炸,有白雾产生。 2、与磷的反应 2P+3Cl2(少量)=点燃=2PCl3(液体农药,雾) 2P+5Cl2(过量)=点燃=2PCl5(固体农药,烟) 现象:产生白色烟雾 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还可与S、C、Si等非金属直接化合 与水反应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也是Cl2,本反应是歧化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 Cl2+H2O=HCl+HClO(这是可逆反应) 与碱溶液反应 【例】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上述两反应中,Cl2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是歧化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 【例】 Cl2+2FeCl2=2FeCl3 与气体的反应 Cl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与多种可燃性气体发生反应。 如:H2、C2H2等。Chen2023-07-20 10:1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