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高一物理名师伴你行答案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肖振2023-07-25 12:50:071

2011人教名师伴你行高一必修1物理同步配套卷答案

建议到河北三品图书有限公司网站www.sanpinbook.com看看联系购买,因为本书就是三品图书公司发行的。估计答案需要联系购买。
肖振2023-07-25 12:50:063

谁有名师伴你行高中同步导学案物理选修3-1人教版的答案?

整理了答案,看下: https://www.kuaidu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fbd21495d4f43ce002a2872ebfaa92b8
tt白2023-07-25 12:49:201

高一物理名师伴你行的答案

.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铁血嘟嘟2023-07-25 12:48:331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中的压强单位怎么换算

物体压强:P=F/S液体压强:P=F/S=G/S=mg/S=ρVg/S=ρhsg/S=ρhgP为压强,F为压力,G为重力(物体在水平面上,压力的值=重力的值)S是受力面积,m是质量,ρ是密度,V是体积,h是深度(高)
mlhxueli 2023-07-25 12:46:121

物理学计算压力的公式 压力的公式,压强的公式。质量的公式

1、压力公式:F=P(压强)*S(受力面积)2、压强公式:P=F(压力)/S(受力面积)3、质量公式:m=密度*v(体积)类似的物理学公式还有: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2、功率:P=W/t=FV3、功的原理:W手=W机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5、机械效率:η=W有/W总扩展资料:对于压强的定义,应当着重领会四个要点: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2、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3、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受力面积大小无关。4、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跟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阿啵呲嘚2023-07-25 12:44:581

物理单位换算(密度.速度.面积.压强

m/s=3.6km/hkg/m表示压力应该不等于常数N/kg吧公式:P压强=F除S在里面是相除的密度公式密度=m除v速度=s除v
可桃可挑2023-07-25 12:43:243

初二物理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主要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散发,促使地球气温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1)地球上的病虫害和传染疾病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哈,我也是做小练时看到这道题的。网上来找答案。。这样就行了)
u投在线2023-07-25 11:17:122

怎样计算摩擦力?(初三物理)

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时,应先判断该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再用相应方法求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f =μN ,式中的μ叫动摩擦因数,也叫滑动摩擦系数,它只跟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注意跟接触面积无关;N为正压力。 滑动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而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阻碍着它们之间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不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可作为动力也可作为阻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没有计算公式;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f =μN F是物体的压力(不是重力),μ是动摩擦因数,N是正压力 滚动摩擦力:(实质是静摩擦力)应该没有吧...
小白2023-07-25 11:07:131

物理摩擦力怎么算?

摩擦力公式只有到高中才有 f =μN初中没有摩擦力计算公式的直接应用,但可以用平衡法求出摩擦力大小.当用力F,拉动物体在与力方向平行的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 f=F,f 的方向与F相反,——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无论外力怎样变,摩擦力大小总是不变的.当用力F,拉一个在与力方向平行的面上的物体时,但物体没动,摩擦力 f=F,f 的方向与F相反,——只要物体没动,f 随F的增大而增大,但始终与F平衡.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拓展资料:增大有利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等。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①减小压力②使物体与接触面光滑③使物体与接触面分离④变滑动为滚动等。
康康map2023-07-25 11:06:432

初中物理摩擦力怎么算

百度文库有详解,找家打印店打一下就ok了
阿啵呲嘚2023-07-25 11:06:1713

初中物理中的摩擦力怎么算?或者有没有公式

利用平衡受力分析高中f=μN
kikcik2023-07-25 11:05:165

请问物理中如何计算摩擦力?

在计算摩擦力大小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明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用公式 f =μN 计算,式中的μ 是摩擦系数;如果是静摩擦力,则一般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要把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一判定依据。具体做法是:先选择受摩擦力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再以与这个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物体为参照物,找出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方向,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就与该相对速度的方向相反。 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依据是:“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具体做法是:首先选择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再选与这个研究对象相接触的物体为参照物,然后假设接触面光滑,来判断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速度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方向。那么,静摩擦力的方向就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苏州马小云2023-07-25 11:05:132

物理摩擦力怎么求

问题一:初中物理摩擦力怎么算 要解决摩擦力的问题,你必须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所谓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或者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1)两个物体必须接触;(2)两个物体之间有挤压;(3)两个物体之间有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 1、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如果不受推力或者拉力,就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如果收到推力或者拉力,则属于静摩擦力的范畴,摩擦力的大小跟拉力或者推力的大小相等,与物体的重力或者压力没有关系。只有最大静摩擦力才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或者重力有关。 2、如果将物体压在墙上,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3、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推力或者拉力等于摩擦力。 4、用10N的力没有推动物体,则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用15N的力刚好推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以后再加大推力的话,其摩擦力就不会变了。理论上物体的滑动摩擦力要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是通常情况下都认为它们是相等的。 5、用15N的力拉着重1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则摩擦力为f=15-10=5N 如果你看懂了我上述的回答,我想你对摩擦力的认识会更进一步的! 问题二:初中物理摩擦力怎么求 此时小车受到两对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一对,摩擦力和推力一对。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支持力等于重力,即T=G=mg=50kg×10N/kg=500N; 摩擦力等于推力,即f=F=100N. 问题三: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摩擦力怎么求(初二物理) 滑动摩擦力决定于物体压力(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运动速度无关 你由4s--6s的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得到摩擦力f=F拉=4N 则物体变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也一定是4N,只不过这时飞=4N,F拉=6N,物体受力不平衡,加速运动。 问题四:物理:压力,摩擦力怎么求,公式及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只要是接触面不是光滑的,那么正压力就是和摩擦力成正比的。这里正压力,是指在接触面的垂直方向上的合力。摩擦力=摩擦系数*正压力, 摩擦系数就是摩擦力与正压力的比值,是一个比例系数,单位是一,你也可以理解为无单位 问题五:初中物理,摩擦力是怎样算的 100分 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1)初中物理的滑动摩擦力公式如下: f=uFN(公式中,f为滑动摩擦力,FN为正压力,u为滑动摩擦系数) (2)若为静摩擦力,则根据受力分析而决定如何计算; (3)若为滚动摩擦力,初中阶段不做计算和研究,只要知道“滚动摩擦力远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就可以了.
凡尘2023-07-25 11:03:011

高一物理必修一的摩擦力单元的公式

在木块下面贴张纸,用弹簧秤称出木块的重力.然后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贴纸的一面与桌面接触),用弹簧秤水平地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滑动摩擦力ff数值上等于f,正压力n大小等于重力gμ=f/n
左迁2023-07-25 11:01:462

怎样计算摩擦力?(初三物理)

2*u=gu所以。;2*u俩只脚总摩擦力为2*g/。。:gu两只脚滑行时每支脚的摩擦力为g/每支冰刀上的摩擦力减半要注意一只脚滑行和两只脚滑行的区别俩只脚滑行比一只脚滑行的不只是摩擦面积变化了同时每只脚上的正压力也减小了一半设人体重为g冰面与冰刀的摩擦系数为u一只脚滑行时摩擦力。。
大鱼炖火锅2023-07-25 11:01:453

物理计算摩擦力

底下一楼说法是正确的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5 11:01:017

初二物理的摩擦力怎么算?

(1)初二物理的滑动摩擦力公式如下:f=uFN(公式中,f为滑动摩擦力,FN为正压力,u为滑动摩擦系数)(2)若为静摩擦力,则根据受力分析而决定如何计算;(3)若为滚动摩擦力,初中阶段不做计算和研究,只要知道“滚动摩擦力远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就可以了。
hi投2023-07-25 10:59:491

物理:摩擦力的计算

先考虑受力平衡 即 f(maxB对桌面的静摩擦力)=12*10*0.3=36N>30N所以B对桌面相对静止 即f=30N 由于是动滑轮所以 F对A,B的力是相等的f2(maxA对B)=18N>15N 所以 A B相对静止 所以 B对A的摩擦力=15N桌面对B的摩擦力=30N
Ntou1232023-07-25 10:59:481

怎样计算摩擦力?(初三物理)

应用二力平衡来计算摩擦力。例: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10N。物块匀速直线运动时,物块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5 10:59:473

明矾、胆矾、白矾、绿矾的物理性质

1、明矾又叫白矾:无色立方晶体、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性味酸涩。2、胆矾:三斜晶系.晶体作板状或短柱状,通常为致密块状、钟乳状、被膜状、肾状、有时具纤维状.颜色为天蓝、蓝色,有时微带浅绿.条痕无色或带浅蓝.光泽玻璃状.半透明至透明.断口贝壳状.硬度2.5.比重2.1~2.3.性极脆.无臭,味涩3、绿矾:纤维状、土状者硬度更低。性脆,易碎。相对密度1.90左右。易溶于水
康康map2023-07-25 10:50:523

三位华人科学家的物理贡献,每位300字

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李政道,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ikbok2023-07-25 10:30:442

【物理-电学】我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周长为240米的近似圆形轨道。当环中电流为10毫安时

假设单位长度有电子n个,对某一横截面,t 时间内通过电子数为n*v*t,电量为n*v*t*e,有电流定义,i=q/t,得i=n*v*e,其中i,v,e已知,可求得n,再乘以环的周长便是电子总数了!
可桃可挑2023-07-25 10:29:541

海水的物理性质包括哪些?

1.海水温度海水温度是度量海水热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洋热能不仅驱动大部分的大洋环流,而且还制约着海洋生物系统运转的速率。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有研究表明,到达海面的太阳总辐射的年总量达12.6×10^20~13.6×10^20kJ。其中8%的热量被反射回大气,其他的全部被海水所吸收。海洋表面年平均温度在-2℃~30℃,全球海洋年平均水温为17.4℃,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要高出3.1℃。在一年四季中,海洋表层的温度并不稳定。一般来说,低纬度海区的水温,要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水温。同一海区的水温,在夏季高些,冬季低些。赤道海区的水温是最高的。太平洋西部赤道两侧为最高,形成著名的西太平洋暖流。海洋温度除有水平差异外,还会向深层逐渐降低,但上层降温快,下层降温慢,甚至趋向均匀。温度随深度而迅速降低的大洋水层称为温跃层,它是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它通常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处。2.海水密度所谓海水密度,就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海水的密度要大于淡水的密度,约为1.022~1.028g/cm3,之所以比淡水的密度大,原因就是海水中含有许多溶解盐类。此外,海水会随着温度、盐度和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盐度增加时密度增大,气压加大时密度增大。这就是三者对海水密度的影响。此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假设有一艘轮船从长江口进入大海,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很明显,不管是在长江还是在大海,同一艘轮船所需要的浮力都是相同的,都等于它的重量,不同的是需要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由于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大,所以,只要排开较少体积的海水,就能获得同样的浮力,也就是说,轮船从长江进入大海时船体会自然而然地向上浮。3.海水的透明度自然世界中,并非所有的海水都是清澈透明的,有些地方的海水清澈透明,阳光可以照射很深,而有些地方的海水则比较混浊,阳光只能照射到很浅的海水。为了表示不同海域的海水能见程度,科学家们引进了透明度的概念,即透明度就是表示海水透明程度的一个量,它是人们衡量海水光学性质的重要参考。那么,该如何测量海水的透明度呢?首先要准备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白色圆板,任何材质都可以,但要保证它能沉入水中,这种圆盘被称为透明度盘。其次在圆盘上系一根绳子,并在绳子上做好长度标记。然后把圆盘放入水中,让它缓慢沉下去,不要让圆盘过度倾斜。仔细观察沉入水中的白色圆盘,直至看不见时,记下圆盘在水中的深度,这就是该处海水的透明度,也可以说是能见度深度。海水的透明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海水的颜色、水中悬浮物、浮游生物、海水的涡动、入海径流,甚至天空的云量等。一般远离海岸的海水透明度较高,靠近大陆的海水透明度较低。世界各大洋的透明度值并不是一样的,平均来说,太平洋的水透明度比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要高。4.海冰淡水结冰是在0℃,海水因含盐度较高,冰点要低于淡水。随着海水中含盐量的增大,海水的冰点降低,这是海水不易结冰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海水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低于淡水密度最大时的4℃,且随着盐度的增大而降低。所以,海水结冰的过程较为缓慢。海冰形成的过程非常复杂。从物理学上讲,寒冷的天气使表层海水散失热量,随之海水温度降低、密度增大,于是海水产生下沉,而底层海水密度偏小,便要上升到表层。这样海水的垂直的对流过程开始进行,对流会使整个水体的密度保持稳定。当海水对流停止时,海水就会逐渐结成冰。
肖振2023-07-24 10:49:261

哪个晓得韦伯(物理磁通量单位)?

一个物理学家
水元素sl2023-07-24 10:47:071

物理量单位电势能 电势差 电势单位

A、速度单位是m/s,角速度单位是rad/s,故A错误; B、电压和电动势均是伏特(V),故B正确; C、电势单位是V,电势能单位是J,故C错误; D、磁通量单位是Wb,磁感应强度单位是T,故D错误; 故选B.
无尘剑 2023-07-24 10:46:371

磁通量与电流电荷的联系公式,物理

Φ=BS,I=q/tE=ΔΦ/Δt,q=ΔΦΔt/ΔtR=△Φ/R
北境漫步2023-07-24 10:45:421

高中物理3

15/(V1+v2)=0.75(15-9)/v1=9/(v2-v1)解上述两个方程,得:v1=40/7 km/h,v2=100/7 km/h
肖振2023-07-24 10:39:591

物理问题甲乙两车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了9km的路程时刚好遇到乙

15-9=6km,9÷36=1/4小时,6÷1/4=24km/时或者用9÷36=1/4小时,15÷1/4=60km,60-36=24km/时
铁血嘟嘟2023-07-24 10:34:564

辐射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其单位各是什么

活度~~Bq剂量Sv Gy剂量率Sv/h,Gy/h.表面污染Bq/cm2等等~~根据项目特性确定~~
Ntou1232023-07-24 10:34:521

高中 物理 有关电容器公式

1.通用公式C=Q/U 2.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 3.两只电容器串联的公式:1/C=1/C1+1/C2 4.两只电容器并联的公式:C=C1+C2
水元素sl2023-07-24 10:31:361

物理电容公式?

4π只是一个常数。 事实上去了大学你就会明白这个公式的由来,你说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成s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他们只是一个比例。只是一个比例关系。而加了4π后他就成为一个等式,就可以知3求另外一个未知量了。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你是不是不懂这些,呵呵!!!以上是在网上抄的,嘿嘿。 平板电容器由两个彼此靠得很近的平行极板(设为A和B)所组成,两极板的面积均为S,设两极板分别带有+Q,-Q的电荷,于是每块极板的电荷密度为σ=Q/S, ,我们略去极板的边缘效应,把两极板间的电场看成是均匀电场,由高斯定理可得两板间场强为E=σ/ε。=Q/ε。 再由U=∫AB E dl =Ed=Qd/ε。再根据C=Q/U 得出C=ε。S/d既平板电容公式也就是C=S/4πkd 注:ε。=1/4πk 是真空电容率 平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的面积S成正比,与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电容C的大小与电容是否带电无关,只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形状有关
Jm-R2023-07-24 10:30:513

物理电容公式?

4π只是一个常数。 事实上去了大学你就会明白这个公式的由来,你说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成s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他们只是一个比例。只是一个比例关系。而加了4π后他就成为一个等式,就可以知3求另外一个未知量了。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你是不是不懂这些,呵呵!!!以上是在网上抄的,嘿嘿。 平板电容器由两个彼此靠得很近的平行极板(设为A和B)所组成,两极板的面积均为S,设两极板分别带有+Q,-Q的电荷,于是每块极板的电荷密度为σ=Q/S, ,我们略去极板的边缘效应,把两极板间的电场看成是均匀电场,由高斯定理可得两板间场强为E=σ/ε。=Q/ε。 再由U=∫AB E dl =Ed=Qd/ε。再根据C=Q/U 得出C=ε。S/d既平板电容公式也就是C=S/4πkd 注:ε。=1/4πk 是真空电容率 平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的面积S成正比,与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电容C的大小与电容是否带电无关,只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形状有关
黑桃花2023-07-24 10:30:143

物理电容的基本公式

电容:C=Q/U ;电容器储能:W=CU2/2;电场能量密度ωe=ε0E2/2
北境漫步2023-07-24 10:28:301

高中 物理 有关电容器公式

1.通用公式C=Q/U2.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εS/4πkd3.两只电容器串联的公式:1/C=1/C1+1/C24.两只电容器并联的公式:C=C1+C2
九万里风9 2023-07-24 10:28:211

物理题目1.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单位: 一根火柴的长度约为40 ;南京长江二桥全长21.97 ;

cm ,km,min,分度值,0.000007,1mm,0.005,0.000005,匀速直线运动,直线,3m/s,10.8,能量,机械,
韦斯特兰2023-07-24 10:28:033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这一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

是种方法,不刻舟求剑,还不会游泳,就这样做,好让自己下次看到船上的几号,多家小心,别再吧剑弄掉了
陶小凡2023-07-24 10:27:114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的物理知识所

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箭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郑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运动.
meira2023-07-24 10:26:421

初二物理问题

1.没有介质可以传递声音2.这涉及到高中化学的知识 不过先给你讲一下 ,晶体是纯净物的分类,非晶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如玻璃、松香、石蜡等。而白酒是溶液,牛奶是浊液(胶体)由此可见 它们都是非晶体 考晶体 水 钻石 各种金属 海波 石膏等各种矿物质 非晶体 糖 玻璃 石蜡 沥青 蜡烛3 外焰,因为温度最高,酒精不能加满4光的三原色为 红蓝绿 颜料的三原色为红蓝黄 能反射所有色光的为白色能吸收所有色光的为黑色 透明物体颜色与透过色光有关 不透明为反射色光有关5 不是 因为其是反射各种光源而本身不发光6 A找焦点法 在阳光下,让太阳光穿过凸透镜照射在光屏上,调节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明亮的点,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B成像法 把尽量远的某一较明亮的物体作光源,让这样的“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照射在光屏上,调节凸透镜到光屏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光源”最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出像到凸透镜中心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点7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其参考系没有找对)
FinCloud2023-07-24 10:26:031

“刻舟求剑”的故事人人皆知,故事中楚人之所以不能通过船上刻的记号找到剑,是因为他不懂物理学中的( 

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楚人之所以不能通过船上刻的记号找到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选A.
北有云溪2023-07-24 10:25:57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这一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

即物理中所说的动与静是相对的。。某事物相对于A来说是静的,或许相对于B就是动的。剑相对于河底是静的,相对于船,却又是动的
拌三丝2023-07-24 10:25:29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角度结合这一典故

剑掉水里边了,在船上划一道线,这条线相对船是静止的,而剑相对船是运动的,所以船停下来后找不到剑。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4 10:25:28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你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的原因

剑刚刚离开时与船速度一样剑受到阻力(空气与水)速度减小,直到零船速度比它大它们有了相对位移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4 10:25:243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 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 )物理知识所致

相对移动,相对位移
豆豆staR2023-07-24 10:25:223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从物理这一角度结合这一典故谈谈你的认识

答:当时此人的想法是这样的:掉剑之前,剑和船一起向前运动;掉剑之后,剑也和船一起运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所以他在标记的下方找剑;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掉剑之前,剑和船一起向前运动,也就是说剑和船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掉剑之后,剑相对于船就是运动的,也就是说剑不会随着船一起向前运动,所以在标记下找不到剑.此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所致.
墨然殇2023-07-24 10:25:21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的原

答:他由于选择参照物错误,如果当时把船停下来就对了,并且船是相对地面运动的,如果选择岸边的树或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也会找到剑.
FinCloud2023-07-24 10:25:211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的物理知识所

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箭是运动的.郑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运动.
真颛2023-07-24 10:25:191

物理 波函数!

可以把反射波的波源和原波源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可以把这个波看成是在关于原波源镜面对称的地方发生,以相反方向,相同频率相同初相位的波的波函数选D望采纳
铁血嘟嘟2023-07-24 10:06:591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1.波函数的概率诠释(或称统计诠释)2.波函数的本征值和本征态3.态叠加原理4.定态问题5.波函数是概率波.其模的平方代表粒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密度
左迁2023-07-24 10:06:562

波函数Ψ(r,t)的正负号有什么物理含义

波函数Ψ(r,t)的正负号表示所求点偏离平衡位置的方向~ 正号是与指定方向相同 负号与指定方向相反 回答完毕~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4 10:06:561

波函数有什么物理意义?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力学中的波函数是对系统的数学描述,可以把波函数看成是一个复数形式的概率振幅。根据玻恩的力学描述,波函数的模方代表了一个粒子在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有确定值,因而质点状态的经典描述方式不适用于对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物质波于宏观尺度下表现为对几率波函数的期望值,不确定性失效可忽略不计。相关内容解释:“波函数”ψ是复函数,在实空间里没有物理意义。但是,经过数学变换到实空间里后可以表示成径向分布函数,和角度分布函数。就是常常不太严格的所谓的“实波函数”。这些实函数,像其他很多数学函数一样,有正有负, 以+/-符号标注。(虽然复波函数没有物理意义,但是在量子力学的计算中非常有用)。
肖振2023-07-24 10:06:531

为什么波函数 ψ没有物理意义。但是│ψ│^2物理意义十分明确,表示概率密度。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函数。为了定量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量子力学中引入了波函数,并用ψ表示。一般来讲,波函数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并且是复函数,即ψ=ψ(x,y,z,t)。将爱因斯坦的“鬼场”和光子存在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加以推广,玻恩假定就是粒子的概率密度,即在时刻t,在点(x,y,z)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概率。波函数ψ因此就称为概率幅。 波函数电子在屏上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密度并不是常数:有些地方出现的概率大,即出现干涉图样中的“亮条纹”;而有些地方出现的概率却可以为零,没有电子到达,显示“暗条纹”。   由此可见,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观察到的,是大量事件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概率分布,这正是玻恩对波函数物理意义的解释,即波函数模的平方对应于微观粒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密度(probabilitydensity):   即是说,微观粒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密度才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   据此可以认为波函数所代表的是一种概率的波动。这虽然只是人们目前对物质波所能做出的一种理解,然而波函数概念的形成正是量子力学完全摆脱经典观念、走向成熟的标志;波函数和概率密度,是构成量子力学理论的最基本的概念。   概率幅满足于迭加原理,即:ψ12=ψ1+ψ2(1.26)相应的概率分布为(1.27)
拌三丝2023-07-24 10:06:491

大学物理波动问题 已知波函数如何求它在某点处的反射波? 已知在某点处的反射波方程如何求入射波?

这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波函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将入射波波函数表示一般形式y=Acos[wt-kx+phi]若反射端为固定端,则反射波有半波损失,表示为y"=Acos[wt+kx+phi+Pi]若反射端为自由端,则反射波没有半波损失,表示为:y"=Acos[wt+kx+phi]上述关系式,从一个波函数容易导出另一个。扩展资料:波函数是概率波。其模的平方代表粒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密度。既然是概率波,那么它当然具有归一性。即在全空间的积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由薛定谔方程求出的波函数并不归一,要在前面乘上一个系数N,即把它带入归一化条件,解出N。至此,得到的才是归一化之后的波函数。注意N并不唯一。波函数具有相干性,具体地说,两个波函数叠加,概率并非变成12+12=24倍,而是在有的地方变成(1+1)2=4倍,有的地方变成(1-1)2=0,具体取决于两个波函数的相位差。联想一下光学中的杨氏双缝实验,不难理解这个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函数
康康map2023-07-24 10:06:471

描述粒子运动的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波函数需要满足的标准化条件是什么,其归一化条件是什么

波函数指量子力学中描写微观系统状态的函数。在经典力学中,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或速度)来描写宏观质点的状态,这是质点状态的经典描述方式,它突出了质点的粒子性。在量子力学里,表达粒子的量子态的波函数必须满足归一条件,也就是说,在空间内找到粒子的概率必须等于1。这性质称为归一性。把波函数的绝对值二次方解释为与粒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成比例是M.玻恩在E.薛定谔建立波动力学后提出的,被称为是波函数的统计诠释。波函数所表示的波也常被称为几率波。由于粒子肯定存在于空间中,因此,将波函数对整个空间积分,就得出粒子在空间各点出现几率之和,结果应等于1。可以用波函数代替ψ(rr,t)作为波函数, 那么波函数波函数就满足条件这个条件称为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满足这个条件的波函数ψ(r,t)称为归一化波函数。扩展资料一般而言,波函数是一个复函数。可是,概率密度是一个实函数,空间内积分和为1,称为概率密度函数。所以在区域内,找到粒子的概率是1。因为粒子存在于空间,因此在空间内找到粒子概率是1,所以积分于整个空间将得到1。假若,从解析薛定谔方程而得到的波函数,其概率是有限的,但不等于1,则可以将波函数乘以一个常数,使概率等于1。或者假若波函数内,已经有一个任意常数,可以设定这任意常数的值,使概率等于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函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一化
小白2023-07-24 10:06:471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力学中的波函数是对系统的数学描述,可以把波函数看成是一个复数形式的概率振幅。根据玻恩的力学描述,波函数的模方代表了一个粒子在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有确定值,因而质点状态的经典描述方式不适用于对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物质波于宏观尺度下表现为对几率波函数的期望值,不确定性失效可忽略不计。相关内容解释:“波函数”ψ是复函数,在实空间里没有物理意义。但是,经过数学变换到实空间里后可以表示成径向分布函数,和角度分布函数。就是常常不太严格的所谓的“实波函数”。这些实函数,像其他很多数学函数一样,有正有负, 以+/-符号标注。(虽然复波函数没有物理意义,但是在量子力学的计算中非常有用)。
北境漫步2023-07-24 10:06:451

(原子物理学) 简述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看教科书啊
豆豆staR2023-07-24 10:06:453

大学物理波动问题 已知波函数如何求它在某点处的反射波? 已知在某点处的反射波方程如何求入射波?

很简单的,振幅频率都一样的,x前变个正负号,如果是固定端,还要加上pi得相位差
Ntou1232023-07-24 10:06:453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写微观系统状态的函数。在经典力学中,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或速度)来描写宏观质点的状态,这是质点状态的经典描述方式,它突出了质点的粒子性。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有确定值(见测不准关系),因而质点状态的经典描述方式不适用于对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物质波于宏观尺度下表现为对几率波函数的期望值,不确定性失效可忽略不计。在1920年代与1930年代,理论量子物理学者大致分为两个阵营。第一个阵营的成员主要为路易·德布罗意和埃尔温·薛定谔等等,他们使用的数学工具是微积分,他们共同创建了波动力学。第二个阵营的成员主要为维尔纳·海森堡和马克斯·玻恩等等,使用线性代数,他们建立了矩阵力学。后来,薛定谔证明这两种方法完全等价。
ardim2023-07-24 10:06:451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波函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搜索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函数. 波函数用表示,通常是一个复函数.它满足如下的所谓薛定谔方程: 其中是哈密顿算符.并且 U是系统的势能. 目录 [隐藏] 1 波函数的概率诠释(或称统计诠释) 2 波函数的本征值和本征态 3 态叠加原理 4 定态问题 5 参看 [编辑] 波函数的概率诠释(或称统计诠释) 波函数是概率波.其模的平方代表粒子在该处出现的概率密度. 既然是概率波,那么它当然具有归一性.即在全空间的积分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由薛定谔方程求出的波函数并不归一.所以要在前面乘上一个系数N,即,然后把它带入归一化条件,解出N.至此,得到的才是归一化之后的波函数.注意N并不唯一. 波函数不是买彩票的中奖几率,彩票的中奖几率是线性相加的,买两张彩票,中奖几率就变为2倍,买N张彩票,中奖几率就是N倍.波函数具有相干性,具体地说,两个波函数叠加,概率并非变成12 + 12 = 2倍,而是在有的地方变成(1 + 1)2 = 4倍,有的地方变成(1 - 1)2 = 0,具体取决于两个波函数的相位差.联想一下光学中的杨氏双缝实验,不难理解这个问题. [编辑] 波函数的本征值和本征态 在量子力学中,可观测的力学量A以算符的形式出现.代表对波函数的一种运算. 例如,在坐标表象下,动量算符 如下方程称为力学量A的本征方程: 对应的A称为力学量的本征值,ψ称为力学量的本征态.如果测量位于的本征态ψ上的力学量A,那么它的值是唯一确定的. [编辑] 态叠加原理 如果ψ1是体系的一个本征态,对应的本征值为A1,ψ2也是体系的一个本征态,对应的本征值为A2,那么ψ = C1ψ1 + C2ψ2是体系一个可能的存在状态,如果在这个状态下对力学量A进行测量,测量到的A值既有可能是A1也有可能是A2,相应的概率之比为.A的平均值为.或者采用狄拉克符号记为 [编辑] 定态问题 在量子力学中,一类基本的问题是哈密顿算符不是时间的函数的情况.这时,可以分解成一个只与空间有关的函数和一个只与时间有关的函数乘积,即.把它带入薛定谔方程,就会得到.而则满足如下方程: 称为能量本征方程.
陶小凡2023-07-24 10:06:381

大学物理关于波动方程的初相怎么求?y=Acos[w(t-xu)-p].....初相p怎么求?

抓住周期性,时间周期性(x一定时)y和t的关系;空间周期性,(t一定的时候)y和x的关系;即可找出;f与x和t都无关,可叫做初相。波函数在x。处波形的斜率,跟对t求导是对应的的,Yx=0时Yt最大,反之亦然。x/u表示波以 u 的速度传了 x 的距离所用的时间。φ表示初始的相位,就是余弦函数的初始的一个角度。wx/u是以 u 的速度传了 x 的距离后,产生的相位差,其中 w 是波的振动频率。扩展资料:在三角函数模型中我们会遇到三角函数图像y=Asin(ωx+φ)。物理中,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如振幅、周期、和频率等都是与这个解析式中的常数有关。A就是这个简谐运动的振幅(amplitude of vibration),它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这个简谐运动的周期(period)是T=2π/ω,这是做间歇运动的物体往复运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这个简谐运动的频率(frequency)由公式f=1/T=|ω|/2π(这里的频率不是指角速率)它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往复运动的次数;ωx+φ称为相位x=0时的相位(ωx+φ=φ)称为初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相
Ntou1232023-07-24 10:04:551

求解大一物理波函数

平均能流密度(波强)为I = 1/2 ρ A^2 ω^2 u代入题中所给的数据I = 120 kW/cm^2 = 1.20*10^9 W/m^2 ρ = 1000 kg/m^3ω = 2π * 500 kHz = 2π * 500 *1000 /s u = 1500 m/s得到:质点位移振幅 A = 1.27*10^-5 m速度振幅 vm = A ω = 40 m/s加速度振幅 am = A ω^2 = 1.26*10^8 m/s^2
苏萦2023-07-24 10:04:541

关于物理波函数小小的疑问

这是你理解错误啊假设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在原点处有一点质点做简谐运动,则运动方程为x=Acoswt+φ为了找出在ox轴正方向(注意!)上的所有质点运动,我们在ox轴正方向取一点p距离x轴为x,当从原点运动到p时经历了x/u,所以yu原点比p点提前x/u,所以公式为x=Acos[w(t-x/u)+φ]向左传一样的道理!知道没!
Jm-R2023-07-24 10:04:531

高二物理热学部分,分子动理论里,有个分子势能随距离变化的函数图象。为何要规定以无穷远为零势能点呢?

分子势能是由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造成的,无穷远处才可以视分子力为0,因此是0势能点
拌三丝2023-07-24 10:00:313

高中物理热学分子动理论:当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都运动的更激烈了。 这句话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

A、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的碰撞引起的,故A正确;B、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最小,所以当分子从大于r0处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C、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时,分子间的势能最小,分子可以从距离小于r0的处增大分子之间距离,此时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越大,因此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故D正确.故选:AD.
tt白2023-07-24 10:00:282

大学物理分子动理论的习题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平均平动动能W=3KT/2, 只与温度有关系,所以两者均平动动能相等。分子平均动能ω=平均平均平动动能+平均平动动能,与分子的自由度有关,单原子分子只有平动自由度i=3 ,双原子分子的自由度i=5 ,所以 氦气的平均动能 He=3kT/2, 氦气的平均动能 O2=5KT/2.两者不相等。所以答案选C
tt白2023-07-24 10:00:271

物理中的“vt”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与v0对应的概念。v0表示初速度,vt表示末速度~所谓“初”“末”均是针对你所考虑的物理过程!
北境漫步2023-07-24 10:00:131

大学物理,分子动理论问题,如图

A=1/(∫v(100-v)dv|100-∫v(100-v)dv|0)=1.67方均根速率=(A(∫(100-v)v^3dv|100-∫(100-v)v^3dv|100))^0.5=54.8m/s
康康map2023-07-24 10:00:121

物理 大物 关于分子动理论 将步骤写在纸上,,谢谢

玻尔兹曼常量:k=R/NA 一个分子的质量:m= Mmol/NA 所以: k/m= R/Mmol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4 09:59:201

分子的动论四条,初三物理

分子动理论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的“大量”和分子的“小”是对应的。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就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体现。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就越高,故称为“热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斥力和引力是同时存在的,且均随着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只是斥力较引力对r值更为敏感。因此当r小于某一值r0(即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r0时,分子间的合力表现为引力分子运动论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阐述热现象规律的理论,例如它阐明了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大小的标志,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器壁的碰撞而产生对容器壁的压强。此外,它还初步揭示了气体的扩散,热传递和粘滞现象的本质,并解释了许多气体实验定律,分子运动论的成就促进了统计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主要内容有三点:①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②分子处于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状态.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着的引力和斥力.无数客观事实(如布朗运动、扩散现象等),证明了分子运动论的正确性.它能很好地解释各种不同物质的结构和特点,及所有的热现象,并把物质的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联系起来.
hi投2023-07-24 09:59:121

常用物理公式大全的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斥力(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6.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4 09:58:561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求物质所含分子数的公式

物质所含分子数n=n0*N n0阿伏伽德罗常数 N物质的量N=m/m0 m物质质量 m0m物质摩尔质量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 N=V/22.4L
小白2023-07-24 09:58:291

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

单位面积碰撞情况说的是压强。单位时间碰撞说的是冲量。
豆豆staR2023-07-24 09:58:274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是物理选修3-3课本的内容,高中生要重点关注其中的知识点。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Ⅰ.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   Ⅱ.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m,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物体的密度u03c1.   特别提醒: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3)图像:   理解+记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与热传递都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特别提醒:   (1)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就越大,如0 ℃的水结成0 ℃的冰后体积变大,但分子势能却减小了。   (2)理想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零,故分子势能忽略不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3)内能都是对宏观物体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的内能的说法,由物体内部状态决定。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   理想气体   宏观上: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实验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微观上: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即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看所用分子动能,没有分子势能)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平均分子动能(宏观上即: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宏观上即:体积)   高中物理选修3-3重要知识点   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1)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分子的平均速率将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九万里风9 2023-07-24 09:58:251

求高中物理所有理论知识(定律.定理) 比如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F=ma
Chen2023-07-24 09:57:363

物理分子动理论

p=nkt。p为压强,n为单位体积内分子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t是热力学温度。当t减小p不变时说明n由于某种原因增大。而体重说明总量不变。说明是体积减小。由平均自由程公式可知其碰撞次数增加。定性地讲。一定量气体分子的压强仅和分子单位面积碰撞次数和分子动量有关。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降低。也就是分子平均动量降低。这个可以从麦克斯韦分布律严格得出。若维持压强不变。则必然碰撞次数增加。
苏州马小云2023-07-24 09:57:361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

因为分子力而吸引、表明a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分子力最大、a的动能不一定最大、速度还在增加、动能还在增大、除非此瞬间分子力突变为0或方向改变、否则怎么正确?
肖振2023-07-24 09:57:363

初中物理问题。关于分子动理论?

你确定固体分子间距一定小么?水结冰是要膨胀的!分子间作用力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不一样。温度高时振动加剧易碰撞不易"粘合”。分子间作用力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平衡点,再近或远都要有作用力。
陶小凡2023-07-24 09:57:355

高三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

1.本章主要是研究物体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物体的内能。 2.本章主要内容为分子动理论,以分子动理论为基础,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物体的内能联系起来。属模块中高考必考内容。 3.高考中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计算题形式进行宏观量与微观量间的计算。 第一课时 分子动理论 【教学要求】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 2.知道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布朗运动关系。 3.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和一些宏观解释。 【知识再现】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体积很小,它的直径数量级是 m.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是 ,S是水面上形成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3.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kg 4.分子间有空隙. 5.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的测量值NA= 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个十分巨大的数字,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分小,从而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 .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 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运动越 ;温度越高,运动越 .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和 ,合力叫分子力. 2.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 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更 。 知识点一微观量与宏观量关系的计算 微观量与宏观量间的关系,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联系的桥梁。解题时应抓住宏观量中的质量、体积、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分子数目等,微观量中的分子质量、分子大小(体积与直径),气体问题一般用正方体模型,固体、液体分子一般用球模型。 【应用1】( 07南京调研)铜的摩尔质量为 ,密度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g铜所含的原子数是 B.1m3铜所含的原子数是 C.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D.1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是 导示: 1kg铜的量为 ,原子数是 ,A错。1m3铜质量为 ,摩尔数为 ,原子数是 ,B错。1摩尔铜原子的质量是M,1个铜原子的质量是 ,C对。1摩尔铜的体积为 ,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 ,D对。故本题选CD。 物质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之比,也等于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之比。摩尔质量为分子质量的6.02×23倍。摩尔体积为分子占据体积的6.02×23倍。 知识点二布朗运动的理解 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它体现了分子运动的特点,不是分子运动。由于分子运动,对花粉小颗粒产生随机的碰撞,这种不平衡,使得花粉小颗粒运动起来。 【应用2】(08镇江调查)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花粉,追踪某一个花粉颗粒,每隔 10s 记下它的位置,得到了 a 、 b 、 c 、 d 、 e 、f、 g 等点,再用直线依次连接这些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些点连接的折线就是这一花粉颗粒运动的径迹 B.它说明花粉颗粒做无规则运动 C.在这六段时间内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从 a 点计时,经 36s ,花粉颗粒可能不在 de 连线上 导示: 花粉颗粒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10s内的径迹是复杂的,这些点连接的折线不一定是这一花粉颗粒运动的径迹,A错。它只能说明花粉颗粒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六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不等,所以花粉颗粒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等,C错。从d点再运动6s时间,花粉颗粒可能不在 de 连线上,体现花粉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D正确。故选BD。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势能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与引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快。斥力与引力的合力为分子间的作用力,又分别表现为斥力和引力。所以这里的概念容易引起混淆。A.分子间的引力比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增大 B.分子间的引力比分子间的斥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减小 C.分子间的斥力比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增大 D.分子间的斥力比分子间的引力减小得快,分子力减小 导示: 当分子距离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距离再增大时,表现为引力,斥力减小得快,但分子力减小,ABC错,D对,故选D。 讨论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时,应区别斥力、引力和作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距离段上的特点。 类型一分子力与宏观力的关系 与分子力特点有关的习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判断对分子力特点的描述是否正确.二是利用分子力特点研究分子力做功,分子的加速度.三是与实际相关联的问题.要正确分析这些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分子力的特点,熟知分子间斥力、引力及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规律.应弄清楚是分子力原因还是其它力作用的结果,切不可见了相斥、相吸就与分子力联系. 【例1】如图所示,使玻璃板的下表面与水接触,再向上用力把玻璃板缓慢拉离水面,当玻璃板离开水面时 ( ) A.玻璃板只受重力和拉力作用,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与玻璃板的重力大小相等 B.因为玻璃板的下表面附着了一层水,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比玻璃板的重力稍大一些,大的值与这层水的重力相当 C.玻璃板受重力、拉力和浮力作用,所以对玻璃板的拉力小于玻璃板的重力 D.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水层发生了分裂,为了克服大量水分子间的引力和大气压力,拉力明显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导示:本实验中,弹簧秤的拉力明显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璃板离开水面时,水层发生了分裂,为了克服大量水分子间的引力和大气压力而产生的。答案D。 宏观力现象往往与微观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例如固体抗压、抗拉等,是由分子力而产生的,而气体的压强则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 类型二估算题的解题思路 估算题解题时,要抓住对应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要近似的模型,列出相关等式来求解。 【例2】将0.01mol的香水散在12×7×3.5m3的教室空间,那么每立方米空间有多少个香水分子? 导示: 香水分子的总数为:0.01×6.02×1023个,每立方米空间有 个香水分子。 在宏观环境下计算出的微观量,其数值是一个较大的值,这也是粗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之一。 类型三宏观现象与微观理论的对应关系 【例3】将下列实验事实与产生的原因对应起来。 导示: 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则A与e对应。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B与d对应。细绳不易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与c对应。糖在热水中溶解很快 是因为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与b对应。冻食品也会变干是因为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E与a对应。 1.(07靖江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C.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D.吸热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增加 2.(07广东普宁)一艘油轮装载着密度为9×102kg/m3的原油在海上航行。由于故障而发生原油泄漏。如果泄漏的原油有9t,海面上风平浪静时,这些原油造成的污染面积可达到( ) A.108m2 B.109m2 C.1010m2 D.1011m2 3.(07启东)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已经油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油滴质量为m,油滴在液面上扩散后的面积为S,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以上各量均为国际单位.则 ( ) A.油滴分子直径d= B.油滴分子直径d= C.油滴所含分子数n= D.油滴所含分子数n= 4.如图所示,设有一分子位于图中的坐标原点O处不动,另一分子可位于x 轴上不同位置处。图中纵坐标表示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的大小,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斥力和吸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 ) A、ab表示吸力, cd表示斥力,e点坐标可能为10-15m B、ab表示斥力, cd表示吸力,e点坐标可能为10-10m C、ab表示吸力, cd表示斥力,e点坐标可能为10-10m D、ab表示斥力, cd表示吸力,e点坐标可能为10-15m 参考答案: 1.AB 2.D 3.B C 4.C
北营2023-07-24 09:57:341

九上物理: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人们从分子运动的微观模型出发,给出某些简化的假定,结合概率和统计力学的知识,提出了气体分子动理论,其主要如下: (1)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粒子,彼此间的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十的负十次方)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略而不计。 (2)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典型事例是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均为间接体现)。布朗运动表面体现了宏观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实际反映出微观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3)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很微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4)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5)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6)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kikcik2023-07-24 09:57:345

大学物理气体分子动理论 平均动能和平均平动动能区分及计算方法 这道题详解 谢谢!

工大校友你好U0001f64a
NerveM 2023-07-24 09:57:002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