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物理里面角速度角加速度这个公式怎么推论出来的ω^2-ω0^2=2α(θ-θ0)?

需要说明:角加速度的值必须是恒定的先正向推导:利用角速度与角加速度的定义可知dθ/dt=wdw/dt=α可知:当然,也可以对原结论直接判断,两边对t进行求导!左边=2w *dw/dt =2w*α右边=2α*dθ/dt = 2α*w左右相等!所以该公式成立!
真颛2023-07-23 18:41:431

大学物理中刚体如何计算角加速度

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转动定律:M=J*beta为此需要确定刚体的转动惯量J和分析刚体对转轴的合外力矩M。如果已知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利用角加速度=角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求导即得。
hi投2023-07-23 18:41:311

怎么看停表物理 你学会了吗

1、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2、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3、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4、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 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铁血嘟嘟2023-07-23 18:38:221

怎么看停表物理 你学会了吗

1、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2、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3、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4、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 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陶小凡2023-07-23 18:38:221

初中物理上的秒表怎么看

  秒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仪器。又可称"机械停表"。由暂停按钮、发条柄头、分针等组成。  读数方法:  秒表大圈为秒,小圈为分若大圈是30分格(顶上写的是30表明精度到0.1秒),小圈里一分钟就分为两小格,读完整的几分,若过了一小格,就在大圈秒数上加半分钟,若没过,直接读大圈秒数。
北境漫步2023-07-23 18:38:171

初二物理秒表怎么看 最好有图

停表的使用与读数: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间间隔。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准确值可达0.1秒,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读数。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23 18:38:161

物理八年级上册关于停表的问题

2"11.5“小圈是分 大圈是秒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3 18:38:143

物理八年级上册关于停表的问题

大表盘一圈度量的时间是(1min)分度值是(s)小表盘一圈度量的时间是(15min)分度值是(min).小盘:转一圈是15或60分钟,也有30分钟的。大盘:转一圈为30或60s。算的话把他们相加。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望采纳
此后故乡只2023-07-23 18:38:111

初二物理书中,怎么看停表以及怎么读停表?

拿这个停表来说,外表盘一小格表示0.1s,外表盘走一圈就是30s,内表盘走一小格具体的要根据不同的表盘来确定,不是所有的停表都一样!!!
Chen2023-07-23 18:38:052

物理怎么看停表

  1、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2、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3、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4、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5、停表:是由频率较低的游丝摆轮振动系统通过发条和锚式擒纵机构补充能量,以齿轮系统带动指针显示分秒,并设有专门的启动停止机构的表。   6、使用方法:停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间间隔仪器。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用大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bikbok2023-07-23 18:38:041

物理怎么看停表

1、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2、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3、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4、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5、停表:是由频率较低的游丝摆轮振动系统通过发条和锚式擒纵机构补充能量,以齿轮系统带动指针显示分秒,并设有专门的启动停止机构的表。6、使用方法:停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间间隔仪器。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用大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可桃可挑2023-07-23 18:38:011

物理停表怎么读数

机械停表和其他表一样,也是记录时间的工具,但是结构上有区别,所以想要正确读数,就要先掌握其结构原理。机械停表是由两个表圈组成,大表圈有30格,每格代表1s,转一圈经过30s;小表圈有15格,每格代表1min。小表圈走1格,大表圈转过2圈。读数时,先看小表盘,确定分钟数,再加上大表盘的秒数就可以了,例如上图时间经过2min6s。再来看一个时间读数。小表盘代表时间经过了2min30s,大表盘为6s,加起来为2min36s。所以,机械停表读数时,先看小表盘,再看大表盘,相加即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表盘。我们可以把大表盘刻度看成两圈刻度,当小表盘指针在中线之前,用2min加大表盘小刻度6 s,为2min6s;当小表盘指针在中线之后,用2min加大表盘大刻度36s,为2min36s。
北营2023-07-23 18:37:591

初二物理停表怎么读数

机械停表和其他表一样,也是记录时间的工具,但是结构上有区别,所以想要正确读数,就要先掌握其结构原理。机械停表是由两个表圈组成,大表圈有30格,每格代表1s,转一圈经过30s;小表圈有15格,每格代表1min。小表圈走1格,大表圈转过2圈。读数时,先看小表盘,确定分钟数,再加上大表盘的秒数就可以了,例如上图时间经过2min6s。再来看一个时间读数。小表盘代表时间经过了2min30s,大表盘为6s,加起来为2min36s。所以,机械停表读数时,先看小表盘,再看大表盘,相加即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表盘。我们可以把大表盘刻度看成两圈刻度,当小表盘指针在中线之前,用2min加大表盘小刻度6 s,为2min6s;当小表盘指针在中线之后,用2min加大表盘大刻度36s,为2min36s。
苏州马小云2023-07-23 18:37:581

在物理中的停表如何看,

什么表?
水元素sl2023-07-23 18:37:583

初二物理怎么看停表怎么读停表。

看读停表: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 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1、停表:是由频率较低的游丝摆轮振动系统通过发条和锚式擒纵机构补充能量,以齿轮系统带动指针显示分秒,并设有专门的启动停止机构的表。2、使用方法:停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间间隔仪器。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用大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肖振2023-07-23 18:37:553

物理上的秒表怎么看 详细点 要有图

机械秒表,表盘有两个刻度线:外圈是0到30秒为一圈,每1秒范围有10小格,每1小格为0.1秒,秒针转过两圈才有60秒。 另有个小圆刻度线,把1分钟分成二等分,当秒针转过1圈时,分针则转过一等分(半分钟)。
gitcloud2023-07-23 18:37:512

物理用停表看时间需要估读吗?

解答:使用停表看时间,一般情况下,秒针对准某一刻度线,就不需要估读。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物理量的测量,测量器材很多。其中只有在毫米刻度尺的测量时,需要估读。记录时,要求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而其他测量工具的读数,如停表测时间、量筒测体积、弹簧测力计测力等等,都不需要估读,不需要记录估计值。
黑桃花2023-07-23 18:37:511

初中物理中的秒表怎么看

△ 停表的使用与读数: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间间隔。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准确值可达0.1秒,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读数。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 机械停表的大盘与小盘: 小盘:小盘每圈代表15分钟。通常有30刻度型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10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1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60刻度型,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机械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机械停表的读数:读数为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豆豆staR2023-07-23 18:37:516

初中物理中关于st和vt的函数图怎么看

初中物理中关于st和vt的函数图怎么看 首先,看图像要先明确几个要素:原点(是否为0)、横轴、纵轴(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截距、斜率五个要素。对于st和vt图像有如下讲解,st图线中纵轴为s横轴为t,那么如果图像是一条水平线,那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变化,s是没有变化的,结果就是没有路程;如果图像是一条斜线(向上倾斜),意味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随着时间变化,路程在均匀变化,而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就是速度,同样也能证明;对于vt图像也是如此,横轴是t,纵轴是v,如果图像是一条横向不变的直线话,证明随时间,v是保持不变的,做匀速运动;如果是斜线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那说明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是在做变速运动,如果有问题可以以图或者题为例,到时候再给你讲解。 初中物理中关于拔河的问题 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nxqa./wygk_ShowArticle.asp?EC_ArticleID=2095 初中物理中关于力学的题目 三块完全相同的砖A、B、C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砖的三条棱长之比a∶b∶c=1∶2∶4。设A、B间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B、C间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C与地面间的压力为F3,压强为P3。则 A.F1<F2<F3 P1=P2>P3 B.F1=F2=F3 P1=P2=P3 C.F1<F2<F3 P1<P2<P3 D.F1<F2<F3 P1>P2>P3 如图所示的坦克在遇到不易通过的壕沟时,可将备有的气袋充满气后放入壕沟内,坦克便可以从气袋上驶过,顺利通过壕沟。若坦克在通过壕沟时全部履带只有一半压在气袋上,另一半履带悬空时,对气袋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和p1;坦克在平整的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和p2。则对于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压力、压强的比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F2 ; p1= p2 B.F1= F2/2 ;p1= p2 C.F1= F2/2 ;p1= p2/2 D.F1=F2 ;p1=2p2 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A、B、C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若将图中阴影部分切掉后,剩下部分的密度和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 ρA>ρB>ρC PA>PB>PC B. ρA<ρB<ρC PA<PB<PC C. ρA=ρB=ρC PB>PA>PC D. ρA=ρB=ρC PA<PB=PC 一个合金工件由两个圆柱体组成,把它按两种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细长部高度是10cm 、底面积是10cm2,另一部分高度是2cm、底面积是40cm2。合金的密度是8×103kg/m3,g取10N/kg。它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压力都是14.4N,压强最大是1.44×104Pa B.压力都8N,压强最大8×104Pa C.压力都是6.4N,压强最大是1.6×104Pa D.压力都是144N,压强最大144×104Pa. 初中物理中的秒表怎么看 △ 停表的使用与读数: 停表能方便地启动和停止,可以很方便地测出时间间隔。因此,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作为计时工具。停表分为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类(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准确值可达0.1秒,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电子停表一般为数显式,可直接读数。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 △ 机械停表的大盘与小盘: 小盘:小盘每圈代表15分钟。通常有30刻度型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10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1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60刻度型,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机械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 机械停表的读数:读数为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内圈表示分钟,外圈表示秒。 复杂一些的, (1)内圈的0-1分钟之间有半格的分界,如果指针指在半格前,表示为前30秒,半格后表示后30秒, (2)如果外圈是不连续的数字,都是间隔性的增加30秒,例如:1秒、32秒、3秒、34秒(常规分析,1秒之后是2秒,但如果内圈指针此时过了半格,即说明是后30秒时,指针对照32的话就要读成32秒,如果内圈指针此时没有超过半格的分界,就应该读成2秒)。 简单说,就是在前30秒的话,见到大于30的直接把30减去,属于后30秒的,见到小于30的把30直接加上。 初中物理中关于拔河的问题别复制啊! 绳子上的拉力对于拔河的双方来说,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都是一样的。而拔河的输赢就在于你所受到的绳子的拉力和脚底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比较。若F>f,则被拉动,就输了;若F=f,则人静止不动,就赢了。 望采纳! 关于初中物理中的滑轮 初中物理中的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它们都是变形杠杆。 定滑轮不可以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力臂和阻力臂都是滑轮半径,支点在滑轮中心。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滑轮半径,支点在滑轮边上。(一些特殊的绕法除外)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机械叫滑轮组。 一般情况下机械越简单机械效率越高,机械越复杂有可能更省力,但会降低机械效率。 更多关于滑轮的资料可以看百科::baike.baidu./view/34695.htm 初中物理中关于拔河的问题求指导! 绳子上的拉力对于拔河的双方来说,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都是一样的。而拔河的输赢就在于你所受到的绳子的拉力和脚底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比较。若F>f,则被拉动,就输了;若F=f,则人静止不动,就赢了。 希望你能满意!
CarieVinne 2023-07-23 18:37:471

高二物理 停表怎么看

hi投2023-07-23 18:37:391

物理停表是如何看的,请朋友们帮我填下面的三个?

30分20秒 ,33秒,6分6秒。希望采纳~(≧▽≦)/~
大鱼炖火锅2023-07-23 18:37:383

初中物理停表上的示数怎么看啊?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这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电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如图所示的停表,小盘:转一圈是30分钟)和秒(如图所示的停表,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停表读数小盘:如果是30刻度型,则每小格代表0.5分钟即30s,60刻度型每小格则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分短线、中线、长线3种刻度,每相邻两个长线大刻度之间有10个短线小刻度,所以每格短线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读数时,将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 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最小读到0.1秒就可以了,不需要估读,因为机械停表的机械结构(齿轮使指针每0.1秒跳一小格)决定了它只要读到0.1秒。
瑞瑞爱吃桃2023-07-23 18:37:321

怎么看机械停表(八年纪物理)

这种秒表的特点是:外圈的秒针转一圈是30秒,当秒针转动两圈时,内圈的分针转动一格读数时,先看内圈的分针,然后观察分针指的位置,如果超过两个数字之间的半格,意味着此时秒针转动的是第二圈了,即:此时的秒数是超过30的,如果秒针指的位置不足30,那就直接加上30就OK了反之,如果分针还不足半格,意味着秒针转动的还是第一圈,即:此时的秒数是不足30秒的,如果秒针指的位置超过了30,就要直接减去30就OK了稍微有点绕,对照课本上的图形,仔细理解下,肯定可以掌握的。
CarieVinne 2023-07-23 18:37:321

求教怎么看,初二物理,机械停表

6分5.5秒
陶小凡2023-07-23 18:37:325

初中物理停表上的示数怎么看啊? 麻烦详细点,谢谢!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这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电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如图所示的停表,小盘:转一圈是30分钟)和秒(如图所示的停表,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 停表读数 小盘:如果是30刻度型,则每小格代表0.5分钟即30s,60刻度型每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分短线、中线、长线3种刻度,每相邻两个长线大刻度之间有10个短线小刻度,所以每格短线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读数时,将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最小读到0.1秒就可以了,不需要估读,因为机械停表的机械结构(齿轮使指针每0.1秒跳一小格)决定了它只要读到0.1秒.
韦斯特兰2023-07-23 18:37:271

在物理中的停表如何看,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这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电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如图所示的停表,小盘:转一圈是30分钟)和秒(如图所示的停表,大盘转一圈为30s),并将它们相加。停表读数小盘:如果是30刻度型,则每小格代表0.5分钟即30s,60刻度型每小格则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分短线、中线、长线3种刻度,每相邻两个长线大刻度之间有10个短线小刻度,所以每格短线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读数时,将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向左转|向右转
小白2023-07-23 18:37:261

初二物理停表怎么读数 初二物理怎么看停表

看读停表: 1、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2、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3、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 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4、停表是由频率较低的游丝摆轮振动系统通过发条和锚式擒纵机构补充能量,以齿轮系统带动指针显示分秒,并设有专门的启动停止机构的表。 5、使用方法:停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间间隔仪器。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用大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ardim2023-07-23 18:37:261

物理怎么看停表

1、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2、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3、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4、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5、停表:是由频率较低的游丝摆轮振动系统通过发条和锚式擒纵机构补充能量,以齿轮系统带动指针显示分秒,并设有专门的启动停止机构的表。 6、使用方法:停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间间隔仪器。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用大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CarieVinne 2023-07-23 18:37:201

物理中的停表怎么看

看大圈是秒表,小圈是分,还看他们的分度值。
阿啵呲嘚2023-07-23 18:37:203

请写出以下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中文和英文符号,如电流单位:安培,符号 A)(1)电场强度

(1)根据电场强度的两个公式E=Fq和E=Ud,可知电场强度的单位为牛/库或伏/米,符号分别为N/C、V/m.(2)电源电动势单位与电压的单位相同,为伏特,符号为V.(3)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故答案为:(1)牛/库或伏/米,N/C、V/m;(2)伏特,V;(3)法拉,F.
拌三丝2023-07-23 18:30:231

必采纳物理概念,电场强度的单位为什么还可以是:伏每米(V/m)?这个1V/m=1N/C是怎样推导出

由电场公式E=U/d可得:E的单位是:V/m,由电场公式E=F/q可得:E的单位是:N/C。
九万里风9 2023-07-23 18:30:221

物理 电场强度的单位为什么还可以是V/m

真颛2023-07-23 18:29:494

物理电场的公式

E=F/q
左迁2023-07-23 18:28:372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已知198au的半衰期为2.69天.求它的衰变常熟和平均寿命?

衰变常数为λ,则 λ=[ln(2)]/T = 平均寿命:T"=1/λ=自己代入数据算吧。
CarieVinne 2023-07-23 18:23:201

物理 半衰期的计算

T=Ln2/λ=0.693/(10^-8)≈6.93*10^7s=(6.93*10^7/3.15*10^7)年=2.2年T=Ln2/λ=0.693/(2.4*10^-4)≈2.9*10^3s=(2.9*10^3/60)分钟=48.3分钟
黑桃花2023-07-23 18:23:192

放射物理与防护题:已知198au的半衰期为2.69天.求它的衰变常熟和平均寿命?

衰变常数为λ,则 λ=[ln(2)]/T = 平均寿命:T"=1/λ= 自己代入数据算吧.
无尘剑 2023-07-23 18:23:001

大学物理:核衰变 “原子核的衰变常数越大,则其寿命越短”这句话有错吗?错在哪里?

B 半衰期越短,衰变越快,A错; Th经过一次α衰变后变成 Pb,根据电荷数守恒该说法错误,C错;镉棒能够吸收快中子,为了减慢核裂变的反应速度,D错;核聚变和核裂变都有能量释放,质量都有亏损,B对;
铁血嘟嘟2023-07-23 18:21:311

硫酸亚铁铵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硫酸亚铁铵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沸点等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即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九万里风9 2023-07-23 18:20:402

32P的半衰期为14.3天,求它的衰变常数和平均寿命? 物理问题求解

解:衰变定律:dN/dt=-λN,N(0)=N[0]表示核衰变速率与核的个数成正比,负号表示核的个数随时间减少。解上述初值问题,得到:N=N[0]*exp(-λt)令N=0.5*N[0],求出的t=T为半衰期:T=ln(2)/λ,其中λ是衰变常数,T=14.3天,从而解得衰变常数:λ=0.048472/天,平均寿命为半衰期的倒数:τ=1/λ=T/ln(2)=20.63天。
康康map2023-07-23 18:19:331

铜绿有何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式为Cu2(OH)2CO3,又名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非纯净物),是一种名贵的矿物宝石,属于碱式碳酸盐,是盐的一种。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又称铜锈(铜绿)。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铜绿(铜锈)也是碱式碳酸铜(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非纯净物)。铜在空气中与O2,CO2,H2O反应生锈产生铜绿Cu2(OH)2CO3。加热可生成CuO,CO2,H2O。化学方程式:Cu2(OH)2CO3═加热═2CuO+CO2↑+H2O.另外,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物理性质:一种草绿色的单斜系结晶纤维状的团状物,或深绿色的粉状物。由溶液中所得沉淀物初显绿色,放置后在溶液中变成暗绿色,它不溶于水,溶于酸。也溶于氰化物、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而形成铜的络合物。;Cu2(OH)2CO3:深天蓝色很亮的单斜系晶体,或紧密的结晶团状物。它不溶于水,溶于氨水和热而浓的碳酸氢钠溶液而成蓝色。用途:用于制油漆颜料、烟火、杀虫剂、其他铜盐和固体荧光粉激活剂等,也用于种子处理及作杀菌剂等。也用作颜料。
kikcik2023-07-23 18:17:221

根据电路图画实物图,滑动变阻器这样画对吗,初中物理?

我们如果要比较顺利地把滑动变阻器这个知识点消化吸收,我们主要需要掌握的是变阻器是:1、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2、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滑动变阻器其实质就是一根电阻丝,只不过通过移动滑片P可以改变电阻丝连接到电路中的长度,进而改变电流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滑动变阻器是电学中常用器件之一,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一般是熔点高,电阻大的镍铬合金,金属杆一般是电阻小的金属,所以电阻丝越长,电阻越大,电阻丝越短,电阻越小。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三大作用:(1)保护电路。即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最大。(2)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与之串联的导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求:“一上一下,重点在下”,金属杆和电阻丝各用一个接线柱,实际连接应根据要求选择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3)改变电压。探究欧姆定律时,起到改变与其串联的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作用。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关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其实总的来讲就有六种方法。以下就是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这里我们需要留意的是:在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上,我们一定要弄明白的是哪一部分连接进去了,以及滑片p发生移动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像上面的1图,只连接上端的话,此时滑动变阻器就相当于一根导线,这种连接方式显然是不可以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这样子连接滑动变阻器。2图中,导线只连接下面两个接线柱,此时滑动变阻器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这样的连接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剩下的四种方法,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一上一下的连接方式。效果相同与否,主要看下端连接的是哪一端,连接哪一端,那么靠近这一端的电阻丝就连接到电路中了。滑片P远离它就是电阻丝变长,电阻变大。滑片P靠近它就是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比如连接的是B端,如果滑片P的移动方向是原理B那么电阻就会变大。靠近B那么电阻就会变小。
北营2023-07-23 18:16:571

物理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有何作用?

减小误差。因为实验用滑动变阻器长度约为30厘米,当阻值小时单位长度上的阻值小,当阻值大时,单位长度上的阻值大。在滑动滑动头时,阻值大的可能因为没有移动就改变电流,这样就不能区分是因为移动造成的电流变化还是干扰造成的变化,而电阻小时,只有滑动头移动距离很大时才能引起电流变化,这样才能减小误差。扩展资料:注意事项:接线要一上一下(不能同时用上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导线)和同时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即:使电流小的位置)(目的: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在用伏安法测电阻中,闭合电路之前,滑动变阻器应该达到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动变阻器
余辉2023-07-23 18:16:231

【初三物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动变阻器的作用可有三个:第一,保护电路,防止电流过大;第二,改变电路中电流,在实验时多测几组数值求平均值,为减小误差;第三,维持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不变,如在得出欧姆定律的实验中。
九万里风9 2023-07-23 18:16:201

有请初中物理专业人士回答:1.在测未知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没线路图没答案,不知道连接位置怎么回答
苏萦2023-07-23 18:15:439

有请初中物理专业人士回答:1.在测未知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1.保护电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这样可以实现多次测量)2.保护电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这样可以实现多次测量从而总结电流与电压关系)3.保护电路、保持被测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保护电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及通过的电流(这样可以实现多次测量从而总结小灯泡亮度与实际电功率的关系)5和6一般不使用滑动变阻器,如果非得用的话,作用也是保护电路和为多次测量从而总结规律
CarieVinne 2023-07-23 18:15:401

物理的滑动变阻器作用

1.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2.通过调节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3.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小灯的电流;4.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5.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北营2023-07-23 18:15:042

【初三物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保护电路,防止电流过大改变电路中电流,在实验时多测几组数值求平均值,为减小误差维持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不变,如在得出欧姆定律的实验中
苏萦2023-07-23 18:12:322

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物理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上会出现景物清晰倒立的像,像比物小很多。要注意一下问题: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大于胶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2.拍近景时,应将镜头往前伸,使镜头离胶片远一些,拍远景时,相反。3.胶片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上下倒立、左右颠倒的。4.像和物体分别在镜头的两侧。5.像一定比物体小。
豆豆staR2023-07-23 17:10:371

物理问题 谁可以跟我解释一下凸透镜的工作原理? 尤其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是指中间厚度大于边缘厚度的透镜.凸透镜就其形状来说有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和凸凹透镜(中间要比边缘厚)如图所示,其代表符号为.凸透镜对光束有会聚作用.即一束光通过凸透镜以后光的传播方向要向透镜的主轴偏折.原来是会聚的光束,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程度增大;原来是平行的光束通过凸透镜后成为会聚光束;原来是发散的光束通过凸透镜后将减小其发散程度,甚至变成平行光束或会聚光束. 凸透镜可以产生缩小的、等大的和放大的倒立实像,也可以产生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应当注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等于凸透镜可以把各种光束都变成会聚光束,会聚作用与会聚光束具有不同的含义
黑桃花2023-07-23 17:10:361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 原理?

光的折射
豆豆staR2023-07-23 17:09:585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根据凸透镜在f<u<2f时可呈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23 17:09:172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是什么

一个有趣的初中物理问题。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能够看到物体?其实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我们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过晶状体之后,在视网膜上呈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呈像都是倒立,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为什么不是倒立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还是正立的世界呢?凸透镜成像规律原理是什么u=物距v=像距f=焦距1.u2f时,f2.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象3.f2f,成倒立放大的实象4.u=f时,不成象5.u成实象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成虚象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顺口溜:二倍以外,倒小实;一倍二倍,倒大实;一倍以内,正大虚;实则异侧,虚则同。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在物理上凹镜和凸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成像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39;的虚像A39;B39;。放大镜的放大率Γ=250/f39;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f39;--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39;B39;A39;B39;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39;39;B39;39;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39;39;B39;39;的位置取决于F2和A39;B39;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等。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1.数值孔径数值孔径简写N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其数值的大小,分别标刻在物镜和聚光镜的外壳上数值孔径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和孔径角半数的正弦之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NA=nsinu/2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值就能大于1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2.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又称鉴别率。其计算公式是σ=λ/NA式中σ为最小分辨距离;λ为光线的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可见物镜的分辨率是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NA值越大,照明光线波长越短,则σ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要提高分辨率,即减小σ值,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波长λ值,使用短波长光源。增大介质n值以提高NA值。增大孔径角u值以提高NA值。增加明暗反差3。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总的放大率Γ应该是物镜放大率β和目镜放大率Γ1的乘积:Γ=βΓ1显然,和放大镜相比,显微镜可以具有高得多的放大率,并且通过调换不同放大率的物镜和目镜,能够方便地改变显微镜的放大率放大率也是显微镜的重要参数,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有关系式:500NAlt;Γlt;1000NA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不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节不清的图像,称为无效放大倍率。反之如果分辨率已满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则显微镜虽已具备分辨的能力,但因图像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视见。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应使数值孔径与显微镜总放大倍率合理匹配。4.焦深焦深为焦点深度的简称,即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点对准某一物体时,不仅位于该点平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内,也能看得清楚,这个清楚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焦深大,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层,而焦深小,则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一薄层,焦深与其他技术参数有以下关系:焦深与总放大倍数及物镜的数值孔径成反比。焦深大,分辨率降低由于低倍物镜的景深较大,所以在低倍物镜照相时造成困难。在显微照相时将详细介绍5.视场直径观察显微镜时,所看到的明亮的圆形范围叫视场,它的大小是由目镜里的视场光阑决定的。视场直径也称视场宽度,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圆形视场内所能容纳被检物体的实际范围。视场直径愈大,愈便于观察。有公式F=FN/β式中F:视场直径,FN:视场数,β:物镜放大率。由公式可看出:视场直径与视场数成正比。增大物镜的倍数,则视场直径减小。因此,若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貌,而换成高倍物镜,就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很小一部份。6.覆盖差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也包括盖玻片在内。由于盖玻片的厚度不标准,光线从盖玻片进入空气产生折射后的光路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相差,这就是覆盖差。覆盖差的产生影响了显微镜的成响质量国际上规定,盖玻片的标准厚度为0。17mm,许可范围在0。16-0。18mm,在物镜的制造上已将此厚度范围的相差计算在内。物镜外壳上标的0。17,即表明该物镜所要求的盖玻片的厚度7.工作距离WD工作距离也叫物距,即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凸透镜成像原理是什么1、在物理上凹镜和凸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成像,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2、其实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很简单的,就是通过光的折射定理,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凸透镜。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光源、凸透镜和光屏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时: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越大,像越小、越靠近焦点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3 17:08:401

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物理原理?

现在都是自动调教的那能有具体的啊只有范围镜头的焦距是34-102毫米(35毫米传统相机等效值)。二提变大了焦距变大后,物体就离焦点近了,所以就大了
苏萦2023-07-23 17:07:572

物理题:为什么熟鸡蛋滚得比生鸡蛋久

熟鸡蛋硬 又园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熟鸡蛋内部已经固化,滚起来和普通实心的东西滚起来效果一样 而生鸡蛋有点类似于不倒翁的概念,它内部的重心会改变,会晃动,对滚动有略微的制约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23 16:34:528

物理题:为什么熟鸡蛋滚得比生鸡蛋久

熟鸡蛋是固体,你用手转它一下,可以把整个鸡蛋都带动起来,而生鸡蛋里是液体,用手转动是里面比外面转的慢,在相同角初速度下,熟鸡蛋内外都是这个速度,而生鸡蛋里小于这个速度,所以熟鸡蛋动能就较大,转的久,反过来,你用手转鸡蛋,足够长时间,使生鸡蛋内外同速,哪么生鸡蛋滚得比熟鸡蛋久,因为同一张桌子上,对于同一重量和外壳的鸡蛋,摩擦力是一样的,而熟鸡蛋是固体,摩擦力同时对整个鸡蛋起作用,生鸡蛋是液体,可以滑动,所以内部的摩擦少,可以滚久一点。
康康map2023-07-23 16:32:531

同学们,谁知道物理学中的“p.d”是什么意思?

看不见你的题阿。。。如果是关于电路的,我想那个p其实应该是电阻率,它是一个希腊字母,读音为(肉)。。。。。。
可桃可挑2023-07-23 16:16:524

高中物理之原子核之结合能、比结合能

想要写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有同学问了一个高中物理选择题,要求比较核反应前反应物与反应后生成物的结合能大小。 结合能是原子核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高考大纲对应要求级别为I,因为结合能对于原子核的其他章节内容的理解有重要作用,不从考试的角度也需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高中物理必修3-5第3版中是这样表述结合能的: 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结合能并不是由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而具有的能量,而是为把核子分开而需要的能量。 要理解结合能需要考虑 核力做功 ,简单定性描述可以这样用核力做功解释结合能:单个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由于核力做正功释放能量,这个能量就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相应地,要使原子核再分解为核子(质子和中子),由于要克服核力做功,就必须给予和结合过程释放的等值能量。但是原子核的结合能很难直接测量,掌握了结合能概念之后,我们可以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计算出具体原子核的结合能。 利用结合能之差可以求解核反应的核能: 释放的核能=核反应后的结合能-反应前的结合能 。有了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前面说的那个问题了,可以定性判断对于放能核反应,核反应生成物的结合能大于反应前反应物的结合能。 最后再提一下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它的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反例:铀238的平均结合能与氦4的平均结合能分别为7.5MeV、7.03MeV,但后者远比前者稳定。这里要说一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也会出现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那种尴尬场面,还记得初中物理中的速度概念与高中物理中的速度吗?在特定学习阶段,由于认知水平及其他因素所限,我们不必追究某些问题的对与错,这里只是渗透一下,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解决自己心里的困惑。) 比结合能图像 是学好核能的关键,分析图像,会得到很多启示。 两头高,中间低,说明中等质量的核比结合能教大,核子间结合较为紧密,原子核比较稳定。重核及轻核的比结合能较小,核子间结合比较松散,原子核不是很稳定。结合得比较松的原子核变到比较紧的原子核需要向外释放核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两种方式获取核能。 题外话观察图像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氢弹比原子弹厉害。由图可以看出轻核聚变,单个核子反应前后的结合能变化是重核裂变单个核子反应前后结合能变化的4-5倍。 牛刀小试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物理学习内容。 u200b
苏萦2023-07-23 15:29:041

高中物理。。 “核子的平均质量”和“结合能”的大小有没有关系? “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呢?

质量和比结核能,有关系,成反比
铁血嘟嘟2023-07-23 15:29:032

高中原子物理里,什么是结合能?如何定义?能详细解析一下吗。

原子核是核子(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就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简称核能。核反应就是把这些结合能释放出来。
mlhxueli 2023-07-23 15:28:371

物理中的结合能是什么?

这是微观物理的,结合能就是将两个粒子分开所需要的能量,不可以单是从字面上望文生义
凡尘2023-07-23 15:27:491

高中原子物理里,什么是结合能

其概念如下 :两个或几个自由状态的粒子结合在一起时释放的能量。自由原子结合为分子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化学结合能,分散的核子组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能量,这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binding energy)。
meira2023-07-23 15:27:312

怎样理解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物理意义

细等轴晶的形成,连续长大 2,平衡结晶与非平衡结晶条件下溶质再分配的过程分析 特别是熟练掌握固态无溶质原子的扩散:由紊乱排列的粗大等轴晶所组成 重点掌握各晶区形成的规律:如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可以结晶成100%的共晶组织. 掌握每一种气孔的形成原因,固相凝固开始和终了时的成分差别越大. 偏析现象也有有益的一面. 对于非小晶面和小晶面的结晶,收缩,铸造应力.光滑界面也称",激冷作用大量非均质生核 2,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 4,液态溶质原子只有部分扩散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过程分析,固液相线张开程度越大,两条液相线基本对称,晶界偏析) 宏观偏析(正常偏析,孕育处理起非自发形核作用并促进晶粒游离以细化晶粒 5;枝晶熔断",概念叙述 2;外生生长",控制浇注工艺(在浇铸过程中增加液流对型壁的冲刷. 4金属的凝固特性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概念: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只有约50%被为固相原子所占据,而共晶成分的合金结晶时反而得不到100%共晶组织 3) 有助于对共生生长和离异生长这两种不同共晶方式,试证明K0 为一常数,只留下少数空位或台阶,共生区退缩到共晶点E;与",等温线和温度梯度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逐层凝固 体积凝固 中间凝固 铸件凝固方式对凝固液相的补缩能力影响很大: 1,台阶方式长大(侧面长大) 单相合金结晶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对于K0〈1时,夹杂,领先相往往是小晶面生长的高熔点非金属相;共晶生长方式以及生长动力学因素对其影响;, ",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着三方面进行讨论.说明为什么异质形核比均质形核容易. 主要从凝固缺陷的形成机理,侵入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影响异质形核的因素是什么 3. 10,缩松,从而改变共晶组织形态;小平面". 讨论两类固-液界面结构(粗糙面和光滑面)形成的本质及其判据, K0 越小,切削加工性能,等温线: 1; 由前者向后者转变的前提是什么 仅仅由成分过冷因素决定吗 9,采用振动方式引起更多的枝晶脱落) 偏析主要是由于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和扩散不充分引起的;或". 溶质再分配系数 定义,化合物和气孔 危害,中间凝固,单相合金的结晶与多相合金的结晶 6,从而影响最终铸件的致密性和热裂纹产生几率 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要掌握的内容 临界形核半径 临界形核功 形核率 非均质形核条件(主要考虑两相之间的错配度) 非均质形核形核条件 1,温度梯度) 2,形成坑坑洼洼,试描".以灰铸铁共晶生长为例,两相长大速度基本相同的非小晶面-非小晶面合金,从而形成整体上平整光滑的界面结构,铸件的凝固方式(逐层凝固,等温面:析出性气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 定义为恒温T*下固相合金成分浓度C S 与液相合金成分浓度C L 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K0 <非小晶面",铸造裂纹 材料的性能 由溶质再分配引起的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的判据 ",领先相的概念不突出. 何谓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 它是否仅由平衡分配系数K0 所决定 当相图上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皆为直线时,体积凝固) 3. 6,在无限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成分过冷",组织特点和转化条件. 合金凝固 溶质扩散不均 溶质再分配 宏观和微观成分偏析 晶体形貌. 引起氧化和合金元素烧损 气体的来源与产生 熔炼过程 浇注过程 铸型 金属中的气孔按气体来源不同可分为:由自外向内沿着热流的方向彼此平行排列的柱状晶组成 内部等轴晶区;内生生长",仅几个晶粒厚度 柱状晶区,型壁脱落的晶粒随着浇注液流而分布于整个铸件 3;理论 4. 光界滑面,结晶相的晶格与杂质基底晶格的错配度δ 的影响 晶体长大 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的文字叙述 粗糙界面. 基于不同生长界面表现出的不同的长大方式 1,晶体长大 5,带状偏析 重力偏析,等温面. 在这个条件下.产生冷裂纹 4,温度场的描述(不稳定温度场;1的合金. 固-液界面结构如何影响晶体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 同为光滑固-液界面. 怎样理解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 的物理意义及热力学意义 2,共生区与共生生长 9: (1) 粗糙-粗糙界面(非小晶面-非小晶面)共晶 金属-金属共晶及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共晶 (2) 粗糙-光滑界面(非小晶面-小晶面)共晶 金属-非金属共晶 (3) 光滑-光滑界面(小晶面-小晶面)共晶 非金属-非金属共晶 共生区和共生生长的概念 离异生长与离异共晶的概念 (晕圈型和晶间偏析型) 1)把平衡相图概念和不平衡共晶结晶动力学过程联系了起来 2) 非平衡结晶现象,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共生区的概念与平衡图并不矛盾,缩孔. |1- K0 |为偏析系数,V 形偏析和逆V 形偏析) (掌握每一种偏析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 合金中气体的存在形式和危害性 存在形式.形成气孔 3.粗糙界面也称",稳定温度场,抗裂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有着程度不同的损害: 1. 第四章 液态成型过程质量控制 本章主要介绍的铸件宏观组织形成及凝固缺陷(包括偏析,平衡结晶与非平衡结晶 7. 11;非小晶面-小晶面"非小平面".如何认识"对合金单相固溶体结晶形态的影响 平面生长方式 胞状生长方式 胞状树枝晶生长方式 自由树枝晶生长方式 共晶合金的凝固 将共晶组织分为三类.试述非小晶面-非小晶面共生共晶组织的生核机理及生长机理,凹凸不平的界面结构. 合金中的其它元素可能改变领先相的生长方式,溶质再分配系数与成分过冷 8,成份偏析越严重: 1,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表面细等轴晶区:固溶体,微观尺寸,由紊乱排列的细小等轴晶组成,离异生长与离异共晶 温度场的描述(不稳定温度场.何为成分过冷判据 成分过冷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7,稳定凝固区域(表示单位时间内从固相排到液相中的溶质原子数等于扩散离开界面的原子数)固相溶质的浓度和液相中溶质的浓度变化值的分析与计算;小晶面",逆偏析.使钢铁脆化 2,稳定温度场,如利用偏析现象可以净化或提纯金属等,温度梯度) 复习掌握稳态温度场和不稳态温度场的区别 掌握不稳态温度场的微分方程表达式及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温度场的求解方法(解析法;成分过冷"或",缩孔缩松,它们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对单相固溶体及共晶凝固组织形貌的影响 8,螺旋位错生长机制与二维晶核生长机制的生长速度对过冷度的关系有何不同 复习思考题 5,气孔,数值法及试验法) 掌握等温面.试描述离异共晶组织的两种情况及其形成原因,控制冷却条件(从G线和开始结晶温度线的位置考虑) 6:界面固相一侧的点阵位置几乎全部为固相原子所占满,不同相之间分布特征 气孔. 复习思考题 1:紧靠型壁的外壳层. 微观偏析(晶内偏析,合金液即按平衡相图所示的规律进行结晶 注意共晶结晶时领先相的含义以及作为领先相应具备的条件. 记忆重点. 两个组元熔点相近,铸造应力和裂纹)等.分别讨论",形成机理 3,特征,等温线
真颛2023-07-23 14:38:581

各向异性的物理

anisotropy物理性质随测量方向而变化的特性。地球物理应用各向异性有时仅限于“视各向异性”,以与晶体里具有的点各向异性相区别。A、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应力与应变的弹性张量包含21个独立常数。如果有两个方向性质相同(横向各向同性),就减少到5个独立常数。各向同性介质则只有两个独立弹性常数。各向异性介质中有三种体波传播,两种S波,一种P波,波前不一定与被传播方向正交,斯奈尔定律需要修改。Aeolotropy也可用作各向异性解释。B、在地震勘探中,各向异性用来指一个岩性单元中平行于地层面的速度与垂直于地层面的速度之间的差别。沿层面的速度(例如用折射测得的)比垂直层面的速度(如测井)一般的要高出10—15%。C、各向异性有时也用来(不合理地)指在一整个层序中平行地层与垂直地层的速度之间的差别。在这种层序中对垂直于地层的速度,所有层位所作的贡献正比于厚度,而平行于地层的速度则因为高速层对能量的优先传播而较大。D、微观各向异性是指出于片状矿物颗粒及裂隙平行于地层排列而使垂直于和平行于地层的物理性质不同。E、宏观各向异性是指所观测的地质体中薄层的物性显著区别于其他部分。F、岩石中激发极化的各向异性小于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在片理状岩石中,平行于片理的真电阻率小于垂直于片理的真电阻率。G、电阻率各向异性系数是指垂直于地层测得的电阻率与平行测得的电阻率比值的平方根,它的值常在1与2之间。
黑桃花2023-07-23 14:29:501

求初中物理光学 热学 声学 知识点总结

光学:(一)声音:①产生:由于物体的______。②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③传播的形式:___________,④应用:B超是利用____________来检查人体的各器官。(二)光:①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______传播。②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最快,为________。③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_______角等于_____角。反射可分为______反射与____反射。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A、是____像(填“实”或“虚”),能否呈现在屏上?_______B、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C、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⑤光的折射:光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在________平面;________与______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光学:(一)声音:①产生:由于物体的______。②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③传播的形式:___________,④应用:B超是利用____________来检查人体的各器官。(二)光:①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______传播。②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最快,为________。③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_______角等于_____角。反射可分为______反射与____反射。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A、是____像(填“实”或“虚”),能否呈现在屏上?_______B、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C、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⑤光的折射:光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在________平面;________与______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u倒、正立放大、缩小虚、实U>2ff<u<2fU<f⑦眼睛:A、人的眼睛相当于_______镜。B、近视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_______或晶状体曲度_______,使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或“后”),应配戴__________作镜片的眼镜。C、远视的原因是眼球前后_________或晶状体弹性________,使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或“后”),应配戴___________作镜片的眼镜。⑧电磁波:A、太阳光由可见光与不可见组成,其中可见光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七色光。光是不是电磁波?__________。B、电视机、收音机、手机等设备的天线接的信息,都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
豆豆staR2023-07-23 14:27:552

声可以干什么在物理中??

答案是B。100Base-FX 是在光纤上实现的100 Mbps以太网标准,其中F指示鸡畅惯堆甙瞪轨缺憨画光纤,IEEE标准为802.3u。100Base-FX运行于光缆上,使得它非常适合于骨干和长距离传输!
meira2023-07-23 14:27:092

求八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声音章节的公式,定律什么的,多谢。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四、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五、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六、凸面镜和凹面镜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七、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八、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十、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十一、看不见的光: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荧光作用;(验钞)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八、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四、电荷量(电荷)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五、元电荷: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六、摩擦起电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七、导体和绝缘体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八、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3、导线:输送电能的;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十二、串联和并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十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 1mA=1000μA3、电流强度(I)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流表的使用(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3、电流表的读数(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 的格数读出电流值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gitcloud2023-07-23 14:27:091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是初中物理的大考点之一,那么相关的知识点又有什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 ;
可桃可挑2023-07-23 14:26:351

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知识点1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知识点2   1、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4、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6、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nic Wave).(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   7、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8、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udness).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9、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Aplitude).   10、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11、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   12、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13、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14、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1)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   (2)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   (3)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15、了解几个数据:   (1)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85-1100Hz 之间;   (2)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 20-20000Hz 之间;   (3)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20-4000Hz 之间;   (4)狗的听觉范围约在 15-50000Hz 之间.
bikbok2023-07-23 14:24:171

求初高中物理书本中关于 "音" 的所有概念及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课本简直没什么好说的。。高中物理课本也讲得太浅了。如果要“所有”的公式,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归根到本质就是...建议你去看一下大学物理。。。
铁血嘟嘟2023-07-23 14:24:152

初二物理声的利用知识点

声的利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将有雨,再比如可以用雷达来探测海底的深度、利用雷达定位地方飞机或潜艇的位置,利用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的应用),还有中医的望闻问切中的“闻”也是通过声音来判断疾病的(不如通过敲击肚子发出的声音可以判断有无积水)2、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超声波治疗结石(超声波可以将结石击碎,从而排除体外)、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真颛2023-07-23 14:23:491

初二物理声的利用知识点

找个家教老师吧
FinCloud2023-07-23 14:23:476

物理作文:声的利用。。。。求大神帮忙啊

作文??多少字?
ardim2023-07-23 14:22:532

中学物理优秀说课稿《声的利用》

中学物理优秀说课稿《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察有关的实验、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声音在信息方面和传递能量方面的利用。   2、难点:学生对能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猜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播放视频)   师:女高音歌唱家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要想知道答案,那么请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声的利用。   (打开幻灯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2、新授环节   (1)让学生自学课本声与信息部分的知识,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   (在大屏幕上打出:1、声与信息。)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内容:声与信息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1   提问学生回答导学案1-4题。重点让学生举出几个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师:第1题,第2题,第3题,回答的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谁能说一下?   生:u2026u2026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来看大屏幕上的几个例子。   (大屏幕展示图片等)   总结第一部分内容   师:那么以上这些共同说明了?   生:u2026u2026   (2)声与能量。(通过展示实验和阅读课本声与能量方面的知识,了解声在传递能量方面的应用)   实验展示,总结出声能传递能量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内容:声与能量。   (在屏幕上显示2、声与能量)   师: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   (展示第一个实验,介绍实验器材)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蜡烛熄灭?   生:用嘴吹或用手扇   师:不管是嘴吹还是用手扇,我们都消耗了能量,这个能量使蜡烛熄灭。   生:是   师:同学们,我用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使蜡烛熄灭,请注意观察。   (展示实验1)   师:谁给蜡烛施加的能量呢?很明显是它,u2026u2026这个实验就说明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展示实验2)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谁能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那么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自学课本声与能量部分的知识,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2。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自学指导2   (提问回答5-7题)   让学生分组完成合作探究   (老师适当给予提示,并找学生举出例子)   师:这个例子非常好   展示一些声传递能量的例子,并总结第二部分内容。   师: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   生:声可以传递能量。   (3)本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师:请总结一下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生:u2026u2026。   (展示幻灯片小结部分)   3、当堂训练   师:快速完成9-16题   (5分钟后让学生交换试卷,看大屏幕核对答案,进行批改,把试卷还给本人)   师:8道题全对的请举手。错一个的请举手。   (老师及时对结果进行评价)   师:出错的同学下去再认真思考一下。   4、作业布置   P41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
meira2023-07-23 14:22:521

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的震动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并且向外传播声震动的信息和能量.3.声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4。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同种物质,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5。在15摄氏度时,声速为340米每秒6。声音传播3要素:发生体,震动,有传播的介质。7.回声的意义8。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9.回声的作用:测量距离。10.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1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12.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震动幅度,离开发生体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13.单位:分贝14.音调与发生体震动频率,结构有关。15.物体每秒震动的次数叫频率。16.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赫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声波人耳能听的频率范围:20——20000赫17。频率组合的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18。乐音,噪声19。防止噪声的方法:控制噪声源,削弱噪声的传播,从接收处减少(可带耳塞)注:摇滚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噪声!
余辉2023-07-23 14:21:513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以上就是对声音的利用知识点的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努力学习吧。   同学们对于光源的知识还是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学习。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u<2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拓展阅读:   声音的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   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 、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阅读课本30页“科学世界”   提问   创设情境   介绍声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回答   学生   阅读课文   讨论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中的1、2题。   2、学习高手49页1、2、8题。   3、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CarieVinne 2023-07-23 14:20:44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是物理变化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C.地壳中含量最

A、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说法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说法错误;D、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说法正确.故选C
ardim2023-07-23 13:31:351

物理物态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事升华,凝华,等等,

液态变为固体是凝固,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液态变为气态是蒸发,固态变为液态是融化,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NerveM 2023-07-23 13:31:322

水有几种物理状态?不要告诉我三种。。

三种
陶小凡2023-07-23 13:31:126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知识总结

6(六种变化形态)3(三种形态)
善士六合2023-07-23 13:31:103

物理:物态变化主要包括哪些?分别是放热还是吸热?

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    熔化: 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 (放热)   汽化(分蒸发和沸腾): 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 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 气态→固态 (放热)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NerveM 2023-07-23 13:29:511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