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什么变化?物理还是化学

一、炼铁的原理(怎样从铁矿石中炼出铁)用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铁。铁氧化物(Fe2O3、Fe3O4、FeO)+还原剂(C、CO、H2)铁(Fe)二、炼铁的方法(1)直接还原法(非高炉炼铁法)(2)高炉炼铁法(主要方法)三、高炉炼铁的原料及其作用(1)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提供铁元素。冶炼一吨铁大约需要1.5—2吨矿石。(2)焦碳:冶炼一吨铁大约需要500Kg焦炭。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作料柱的骨架。(3)熔剂:(石灰石、白云石、萤石)使炉渣熔化为液体;去除有害元素硫(S)。(4)空气:为焦碳燃烧提供氧。四、高炉炼铁设备铁矿石炼铁是化学变化
苏州马小云2023-08-02 10:32:071

求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重力公式G=mg,密度公式ρ=m/V,压强:P=F/S(固体),P=ρgh(液体),浮力F浮=G(漂浮悬浮情况下),F浮=ρ液gV排(任何情况均可),F浮=F弹簧测力计示数—G物(用弹簧测力计时),我是苏教版的,应该就这些吧!!!!,给分
左迁2023-08-02 10:32:062

初二物理下册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两个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1、根据物理公式:速度=路程/时间,有以下两个方法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2、第一个,相同时间比路程。比方说,规定在60秒的时间内,两个人同时开跑,那么,时间到时,跑的远的那位运动速度快,物理公式:v=s(路程)/60秒。3、第二个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比如,准备两本大小不一的物体,在墙上的某一高度(两物体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放下两个物体,观察两个物体哪个先到达地上。哪个到达地上的时间短,先到达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速度快。4、除了以上两个例子,生活中还有无数例子可以验证运动速度的快慢。但是,只要记住验证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就能轻易地比较出运动速度的快慢了。
u投在线2023-08-02 10:32:061

初二物理下册(人教版)所有公式推导

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产生。2、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受力的物体并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3、压力不是重力,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1)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2)压力的方向可以向上,可以向下,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即只要指向物体表面并垂直于物体表面即可;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与重力无关,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压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重。4、压强(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用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单位面积”应理解为“单位受力面积”是指施加压力的物体与受压力的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的面积。(2)压强的定义式:p=F/S;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3)压强的单位符号是Pa,1Pa=1N/m2。用该公式分析问题时切忌不能单纯用数学观点去分析得出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错误结论,应注意当满足压力F不变这一条件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p1/p2=S2/S1;当满足受力面积S不变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才成立,进而得出比例式p1/p2=F1/F2。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用增大(或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压强。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有流动性产生的。但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无关,即一定重力大小的液体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压强。2、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3、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其中h——液体的深度,是从液体的自由表面到所研究的液体内部某点(或面)的高度,即从上向下量的距离。4、定义式p=F/S与p=ρ液gh的区别与联系。(1)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是根据流体的特点,利用定义式p=F/S推导出来的,只适用于液体,而p=F/S具有普遍的适用性。(2)在公式p=F/S中决定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在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中决定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3)对于规则的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用公式p=F/S与p=ρ液gh计算结果一致;对于其他不规则的容器,计算液体压强一定要用p=ρ液gh,否则会出现错误。5、连通器:能够根据连通器里装有同一种液体且当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的道理。分析船闸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连通器的器具和装置。6、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称为帕斯卡原理。三、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2、大气压的测定及测定仪器(1)测定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2)常用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测定大气压。3、大气压的单位除了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斯卡来表示外,还常用厘米汞柱、毫米汞柱和标准大气压来表示。1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4、大气压的变化及对沸点的影响(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是不均匀的。(2)大气压随天气而变化,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3)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5、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而工作的。6、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2、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3、飞机的升力是由于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机翼上下方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第九章 机械与人一、杠杆的平衡条件1、定义(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 F2·L2,也可写成F2/ F1= L1/ L2。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3、杠杆的种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二、滑轮及应用1、定滑轮(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1)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2)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3、滑轮组(1)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2)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3)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F=G/n三、做功了吗1、机械 功(1)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该物体做了功。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即W=Fs。(3)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1J=1N·m。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四、做功的快慢1、功率(1)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2)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功率=功/时间,P=W/t。(3)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J/s的专用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W。1W=1J/s,意思是1s内完成了1J的功。1kW=1000W,1MW=106W五、提高机械的效率1、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100%2、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3、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六、合理利用机械能1、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2)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水能和风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机械能资源。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2 10:32:061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

W=PtP=W/tt=W/P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Ω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0) 1,液体压强P= gh ; 2、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液gV排 ;3、杠杆平衡 条件:F1l1=F2l2 ; 4、机械效率 = ×100%
hi投2023-08-02 10:32:065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公式

W=PT P=UI
Ntou1232023-08-02 10:32:0610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

什么版本
阿啵呲嘚2023-08-02 10:32:053

初二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这一章的全部公式. 公式那么几个 我怎么知道计算的时候该用哪一个公式啊,

功w=力F·距离S=功率P·时间t 功率P=F·v=W/t 机械效率=W有用/W总
陶小凡2023-08-02 10:32:051

八年级下册物理所有公式及定义

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七章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 ,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 ,另一个是 受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 ,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 。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 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方向和 作用点 。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 牛 ,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点 和 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 、提力 、压力 、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 ,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 重心 ,施力物体是 地球 ,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 悬挂法 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表示 重力 ,单位是 N ,m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 接触面 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 重心 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 的大小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小于 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第八章 力与运动1、一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 几个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 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 分力。已知 分力 求 合力 叫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如果F1、F2方向相同,则F合 = 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如果F1、F2方向相反,则F合 = |F1-F2|,方向与F1、F2中较大力的方向相同,注意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没有受到外力 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总保持 原来的运动 状态,原来 运动 的则会做 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 静止 的仍保持 静止。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定律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3、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称为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 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则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为零,此时,物体处于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 改变 ,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第九章 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 和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压力 越大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 单位面积 上受到压力叫 压强 ,计算公式:,其中P代表 压强,F代表压力,S表示 接触的受力面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 Pa=1 N/ m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表示 压强,单位是Pa,ρ表示 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 h表示 液体的深度,单位是 m 。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固体的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G液 。3、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 连通器,连通器原理是: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 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它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有流动性。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水银柱= 10.3m水柱 = 1.01×105 Pa 。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锅。喝水、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了大气压。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1、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2、流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 竖直向上的力 叫 浮力,其方向是 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上表面产生的压力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①称量法:F浮=G-F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③平衡法:F浮=G物=G排=ρ液gV排;④公式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 G排=ρ液gV排,此法也适用于气体,F浮= G排=ρ气gV排。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沉浮条件:①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②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实心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液体密度的关系:①当ρ物 ρ液时,物体悬浮或漂浮;③当ρ物 >ρ液时,物体下沉。沉浮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1、如果 物体受力 且 沿受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 ,它也叫焦耳,简称焦,其符号 J ,1 J = 1 N·m 。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②物体虽然移动了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移动了距离,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距离互相垂直。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它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中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W=1J/s,1kW=103W。2、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О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如果动力与阻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也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 F2×l2杠杆平衡。类型特点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省力费距离铡刀、瓶盖起子、钢丝钳等臂杠杆l1=l2 ,F1=F2,不省力也不费距离天平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钓竿、镊子、筷子、理发剪3、滑轮可以分为 定滑轮 和 动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等臂杠杆,其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也不省功,但可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 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其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也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的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判别方法:奇动偶定,即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动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奇数,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定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偶数;绳子段数为几段,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的应用:①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FR=Gr;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改变用力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速度;②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即。。5、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W总=W有用 + W额 =Fs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 。一般情况下η<1,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理想机械)则η=1。6、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①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 , 拉力F移动的距离s ②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实验时必须匀速竖直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 ④拉力F移动的距离s等于绳子段数n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的积,即s = nh 。第十二章 机械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所处高度决定: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2、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速度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增大,弹性形变减小;弹性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北境漫步2023-08-02 10:32:041

求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所有公式定理(人教版)

XXXXXXXXX……恩~就这么多~~~
gitcloud2023-08-02 10:32:041

物理初二下册公式,如R(电阻_O_)=U(电压V)/I(电流A)这样写。

公式部分:I=Q/t电流的定义式(知道即可,有些教材不做要求)I电流(安A)Q电荷量(库仑C)t时间(秒s)I=U/R欧姆定律表达式I电流(安A)U电压(伏V)R电阻(欧Ω)P=W/t功率的定义式P功率(瓦w)W电功(焦J)t时间(秒s)P=UI电功率的公式(根据W=UIt代入推导可得出)W=UIt=Pt电功的计算式(或消耗电能的计算式)Q=I*IRt(电热计算式,Q电热单位J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时间成正比,了解即可,有些教材中已经不考虑)关系式串联分压U=U1+U2电流处处相等并联分流I=I1+I2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串联电阻关系R=R1+R2并联电阻关系1/R=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
Jm-R2023-08-02 10:32:041

关于初二物理下册浮力的其中三种公式的区别

①,③用于漂浮和悬浮,②用于一切浮力计算
bikbok2023-08-02 10:32:043

请人帮我把初二上下学期的物理公式里面的英文单位各代表什么

你把英文字母写出来,我给你说就好,,你这样让我我也太麻烦了吧
真颛2023-08-02 10:32:041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有哪些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一、物理定律、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二、物理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7、物体浮沉条件 8、杠杆平衡条件 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11、安培定则 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三、应记住的常量: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2、速度:1m/s=3.6km/h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 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四、物理中的不变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等。六、物理公式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1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2 温度 t : 摄氏度(0c)3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4 合力 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5 压强 p = F / S=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固体中的柱体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6 浮力 ①F浮 = F上 - F下②F浮 = G – F③漂浮、悬浮:F浮 = G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③F浮 < G(ρ液 < ρ物)下沉7 杠杆平衡 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8 滑轮组 F = G / nF =(G动 + G物)/ nS = nh (υF = nυG) 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9 斜面公式 F L = G h 适用于光滑斜面10 功 W = F S = P t 1J = 1Nu2022m = 1Wu2022s11 功率 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12 有用功 W有用 =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 W额 =ηW总13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14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15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16 热量 Q=Cm△t Q=qm 17 欧姆定律 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18 焦耳定律 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的电热计算19 电功 定义式—W=UIt=Pt(普适)导出式—W=I2Rt;(串)W=(U2/R)t;(并) (1)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通常都采用国际单位。(2)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还需其物理意义。(3)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4)会灵活对基本公式进行变形20 电功率 定义式——P=W/ t=UI (普适)导出式——P=I2R;(串) P=U2/R;(并) 21 串联电路 I=I1=I2 U=U1+U2 R=R1+R2 22 并联电路 I=I1+I2 U=U1=U21/R=1/R1+1/R2 R=R1R2 /(R1+R2)七、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1、控制变量法:该方法是研究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控制其他各项因素都不变,只改变某一因素,从而得到这一因素是怎样影响这一物理量的。这是物理学中最重要,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用这种方法的有:(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16)通电导体的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类比法:把某些抽象,不好理解的感念类比为形象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把电流类比为水流,电压类为水压;声波类比为水波;3、转换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4、等效法: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不好直接研究,就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间接研究它叫转换法,如:研究电流的大小转换为研究它所表现出来的热效应的大小;研究分子的运动转换为研究扩散现象;眼看不见的磁场转换为它所产生的力的作用来认识它。如用可以总电阻代替各个分电阻(根据对电流的阻碍效果相同)、用合力代替各个分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5、建模法:用实际不存在的形象描述客观存在的物质叫假想模型法,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的穿传播规律;用假想液片法来推导液体压公式: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分布特点等。6、比较法:如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比较、对电动机和发电机进行比较等。7、理想实验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尽心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进一步推理的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而推理出来的定律;人民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贺也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8、分类法:如物体可分为固、液、气;触电的形式可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等。 9、图像法: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像;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像。10、逆向思维法: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思考——既然能“电生磁”,那么,反过来能不能:“磁声电”?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法。
陶小凡2023-08-02 10:32:041

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物理公式

第九章,忘了讲的是什么了,不过我给你全套的,自己找吧【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
水元素sl2023-08-02 10:32:032

初二下学期物理公式

物理电学公式 1、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电阻R(Ω) R=R1+R2+…… 2、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V) U=U1=U2=…… 电阻R(Ω) = + +…… 3、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4、电功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2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2t/R W1:W2= R2:R15、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I2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U2/R P1:P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 P1+P2+…Pn 当U实 =U额时,P实=P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 时,P实<P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①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U2/R得②根据P=U2/R 如果U 减小为原来的1/n 则P′=       如:U实 = 1 2U额 P实 = 1 4P额 当U实 > U额 P实 > P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实= 0 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6电热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赞同1| 评论
豆豆staR2023-08-02 10:32:021

初二下学期物理的所有公式

初二物理所学几乎都是电学:欧姆定律:i=u/ri是电流,单位是安培。u是电压,单位是伏特。r是电阻,单位是欧姆。电功率:w=pt w是消耗的电能,单位是焦耳。p是电功率,单位是瓦特。t是时间。p=ui。根据欧姆定律,有p=ui可推算出p=i2r=u2/r[2是平方]不过,这两个推算出来的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焦耳定律:q=i2rtq是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但是这些电能必须全部转化成内能。而w=uit是指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并不一定全部转化成内能。理论上,只有当电路是纯电阻电路时,w=q。还有就是串并联电路分压和分流公式。在串连电路中,各处的电压和等于总电压,用电器的电阻比等于用电器所分得的电压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各支路的电阻比等于电流的反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各支路电阻r1r2r3等等 r=r1r2r3.../r1+r2+r3....
阿啵呲嘚2023-08-02 10:32:021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如下:1、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3、理想斜面:F/G=h/L。4、理想滑轮:F=G/n。5、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6、功:W=FS=Gh(把物体举高)。7、功率:P=W/t=FV。8、功的原理:W手=W机。9、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0、机械效率:η=W有/W总。11、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必考公式:g=9.8N/kg 部分考题取10N/kg。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重力:G=mg。重力=质量×9.8N/kg或10N/kg。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
苏萦2023-08-02 10:32:021

初2下学期物理公式

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2 10:32:021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电功率部分)

I=U/R,R=U/I,U=IR,P=UI.P=I2R,P=U2/R,P=W/T,Q=I2RT
铁血嘟嘟2023-08-02 10:32:024

跪求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dd
此后故乡只2023-08-02 10:32:023

八年级下册物理所有公式包括变形公式

最佳答案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真颛2023-08-02 10:32:022

物理初二下册要背的公式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U1:U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W1:W2=R1:R2=U1:U2P1:P2=R1:R2=U1:U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⑵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各处电压相等U1=U1=U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I1:I2=R2:R1W1:W2=I1:I2=R2:R1P1:P2=R2:R1=I1:I2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⑴电阻R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⑵电功W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2022U÷R×T(同上)⑶电功率P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⑷电热Q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tt白2023-08-02 10:32:011

求初二下学期所有的物理公式详细点

初二物理计算公式总结 物理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G——重力 m——质量 N kg 单位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 略 计 算 时 取 2.密度公式:g=10N/kg。单位 单位换算:1kg=103 g 1m3=106cm3 1mL=1cm3 1g/cm3=1× 103kg/m3 1L=1dm3 ? ? m V 物理量 ρ ——密度 kg/m3 g/cm3 m——质量 V——体积 kg m3 g cm3 3.浮力公式: 物理量 F 浮——浮力 单位 N N N 称量法:F 浮=G – F G ——物体的重力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法: F 浮=ρ 水 物理量 F 浮——浮力 ρ ——密度 单位 N kg/m3 m3 gV 排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F 浮=G 排=m 排 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平衡法: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Fu fu 物理量 单位 N N F 浮=G F 浮——浮力 G ——物体的重力 ④压力差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 (不要求计算) 4.压强公式: p= 物理量 F S p——压强 F——压力 S——受力面积 单位 Pa;N/m N m2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 指有受 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2 1 mm2 =10--6m2 5.液体压强公式: p=ρ gh 6.功与机械效率 功 (W) 物理量 单位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一 2 p——压强 Pa;N/m 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 ρ ——液体密度 kg/m3 h——深度 m 离; g=9.8N/kg , 粗 略 计 算 时 取 g=10N/kg (1)定义 W=Fs 重力做功 W=Gh=mgh 1J=1N.m 功 率 W P ? (2) t ? W=Pt W有 = W有 ? W额 W (P) (1) η 机械 W有 = W总 由于有用 功总小于 率 (η ) (2) 滑轮组: η 总功,所 G = nF (n 为在动滑轮 以η 总小 于1 上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F1——动力 N 7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或写成: F1 F2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m N m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 题时,L1、L2 的单位只要相 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 L2 L1 8 滑轮组: 物理量 单位 F = 1 n F —— 动力 N 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G总 s =nh s——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对于定滑轮而言:∵ n=1 ∴F = G 对于动滑轮而言:∵ n=2 ∴F = 1 2 G s=h s =2 h 9 机械效率: W有用 W总 物理量 单位 ?? η ——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J W 总——总功 J × 100%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 总小于 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公式总结:1、 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 =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 gh 6、浮力:(1)F 浮=G-F (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 液 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9、功率:P=W/t=FV 10、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 ?W 总=W 有 +W 额外 提示:机械效率η 没有单位, 用百分率表示, 且总小于 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第一篇:初二物理下册公式物理量 单位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G——重力 N m——质量 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合力公式:F = F1 + F2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 m V 物理量 3 单位 ρ ——密度 kg/m g/cm3 m——质量 kg g 3 V——体积 m cm3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3=1× 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浮力公式:F 浮=G – F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F 浮=G 排=m 排 g F 浮=ρ 水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物理量 单位 gV 排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G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压强公式:p= F S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 1 cm2 =10--4m2 那部分面积 1 mm2 =10--6m2 液体压强公式:p=ρ gh 物理量 单位 p——压强 Pa;N/m2 ρ ——液体密度 kg/m3 h——深度 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竖直距离; 功的计算:①W=Fs;② W=Pt ① F 表示物体受的力;s 表示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② W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做的功,单位 J;P 表示物体在时间 t 内做功 的功率;t 表示时 功率的计算:① ②P=Fv P 表示功率,单位 W;t 表示做功用时,单位 s;W 表示做功多少,单位 J。F 表示做功的力,v 表示速度 滑轮组中功、机械效率计算(不计绳重、摩擦力) 拉力 F 做功(即拉力 F 做的总功) :W 总=Fs 物体重力做功(即拉力 F 做的有用功) :W 有用=G 物 h 额外功(即动滑轮重力做功) :W 额=G 轮 h S 和 h 关系(n 表示绕经动滑轮上绳子段数) :s=nh 机械效率: W 总=W 有+W 额 斜面计算:(斜面粗糙) G 表示物体重力;h 斜面的高度;F 拉力大小;s 表示斜面的长度;f 表示摩擦力 其中总功 W 总=Fs 有用功 W 有用 =Gh 额外功为摩擦力做功:W 额= fs Fs=Gh+fs
肖振2023-08-02 10:32:011

8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大全

求路程: 求时间: v ┄┄速度 m/s km/h V平均速度=S总路程 / T总时间;车过桥、车过洞时,S总路程=S桥(洞)+S车。 s ┄┄路程 m km 1 m=10dm=102cm=103mm t ┄┄时间 s h 1h=60min=3600s 1min=60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G ┄┄重力 N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单位为N/kg m ┄┄质量 kg g=9.8N/kg≈10N/kg 密度 求密度: 求质量: m=ρv 求体积:V =m/ρ ρ ┄┄密度 kg/m3 g/cm3 1k=103 g 1g/cm3=1×103kg/m3 1m3=106cm3 1L=1dm3 1mL=1cm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3 cm3 浮力公式 称重法公式: F浮=G - F拉 F浮 ┄┄浮力 N 通过二次悬挂,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再浸入液体中,测出在液体中的示数。 G ┄物体重力 F拉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 ┄浮力 N G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ρ液 ┄液体的密度 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压力差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 F向上┄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 此公式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平衡公式: F浮=G物 F浮 ┄浮力 N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当物体浸没时, V排=V物。 G物 ┄物体的重 压强公式 普适公式: P= P ┄压强 Pa (N/m2) S受力面积: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1cm2 =10-4m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2 液体压强公式: P =ρ液gh深 P ┄压强 Pa (N/m2) 此公式还适用于侧面与底面垂直的立方体水平放置时。 ρ液┄液体密度 kg/m3 h深 ┄深度 m 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点的竖直距离。 帕斯卡原理:∵p1=p2 ∴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公式 物理量 单位 备注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 F1┄动力 N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甚至可以用“个”“格”等作为力和力臂的单位。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 滑轮组公式 绳子末端拉力与物重关系: F = G物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s =nh F ┄绳子末端的拉力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正常下此公式是不成立的(基本不用),必须已知告知拉力F的大小。 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V绳末端=nV物 G物┄提升物体的重力 S ┄绳子末端拉力移动的距离 m h ┄物体上升的高度 n ┄与动滑轮接触的绳子段数 不必单位 F= (G物 +G动) G动┄动滑轮的重 N 此公式要不计摩擦(基本不用)。 机械功公式: W=F s W ┄动力做的功 J 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W=Gh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功率公式: P = P ┄功率 W 1W=1J/s 1kW=103W 公式变形:P=FV W ┄功 J t ┄做功所花的时间 S 机械效率: ×100% η┄机械效率 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η常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有=G h [适用于所有简单机械] W总=F s [适用于杠杆和滑轮] W总=P t [用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W有┄有用功 J W总┄总功 J
豆豆staR2023-08-02 10:32:001

谁能列举一下初二下学期物理得全部公式?谢谢

1、面积(m2):正方形S=a2 长方形S=ab 圆S=π(d/2)2 2、体积(m3):柱体V=Sh 排液法V固=V2-V1 正方体V=a3 浸入时V排=V浸 浸没时V排=V物 3、速度(m/s):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 注: 1米/秒=3.6千米/时4、密度(kg/ m3)定义式ρ=m/V 漂浮物体ρ物=(V浸/V物)·ρ液 下沉物体ρ物=G物ρ液/(G物-G视)5、重力(N): G=mg 重力常数g=9.8牛/千克≈牛/千克6、浮力(N)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弹 (F弹即G视) G视表示物体的视重平衡法: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m排g 产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沉底时F浮=G-F支 7、压强(Pa): 定义式p=F/S 液体压强:p=ρ液gh 注:h为自由液面下的深度8、压力(N): F=pS 放水平面上的物体 F=G物9、功(机械)(J): 定义式W=Fs 总功W总=W有用+W额 注:1焦耳=1牛·米 10、功率(机械)(W): 定义式P=W/t =Fv 注:1瓦特=1焦/秒=1牛·米/秒11、机械效率 定义式η=W有用/W总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1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 F1l1=F2l2 或F1 /F2=l2/ l1 l表示力臂13、合力(N): 同直线同方向F合=F1+F2 同直线反方向 F合=F大-F小 14、机械能(J):机械能=动能+势能15、热量(J):燃料完全燃烧:Q=qm 物体吸放热:Q=cmΔt 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吸热公式:Q=cm(t-t0)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放热公式:Q=cm(t0-t)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16、电流(A):定义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17、电压(V): U=IR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U=U1=U2 18、电阻(Ω):R=U/I 注:导体电阻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而电压及电流无关。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R1+R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1/R=1/R1+1/R2+1/R3 两个并联时:R =R1R2/(R1+R2) 已知P额和U额时:R=U2额/P额19、电功率(W):定义式P=W/t 普适公式P=UI 注:1伏安=1瓦特导出公式P=U2/R P=I2R 注: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0、电功(J): 定义式:W=UIt 已知电功率时: W=Pt 注:1千瓦时=3.6×106焦 已知电荷量时: W=UQ 已知电压电阻时:P=U2/R已知电流电阻时:P=I2R21、导体热量(J):焦耳定律Q=I2Rt 注:电流的热效应 22、电磁波波速: c=λf 注:λ为波长(米) f为频率(赫兹) c=3×108 m/s
韦斯特兰2023-08-02 10:32:001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sfafw
北有云溪2023-08-02 10:32:007

初二下册物理公式归纳

  求路程:   求时间:v┄┄速度m/skm/hV平均速度=S总路程/T总时间;车过桥、车过洞时,S总路程=S桥(洞)+S车。   s┄┄路程mkm1m=10dm=102cm=103mm   t┄┄时间sh1h=60min=3600s1min=60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G┄┄重力N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单位为N/kg   m┄┄质量kgg=9.8N/kg≈10N/kg   密度求密度:   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ρ┄┄密度kg/m3g/cm31k=103g1g/cm3=1×103kg/m3   1m3=106cm31L=1dm31mL=1cm3   m┄┄质量kgg   V┄┄体积m3cm3   浮力公式称重法公式:   F浮=G-F拉F浮┄┄浮力N通过二次悬挂,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再浸入液体中,测出在液体中的示数。   G┄物体重力   F拉┄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读数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   F浮┄浮力N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kg/m3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   压力差公式:   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此公式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F向下┄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平衡公式:   F浮=G物F浮┄浮力N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当物体浸没时,V排=V物。   G物┄物体的重   压强公式   普适公式:   P=P┄压强Pa(N/m2)S受力面积: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1cm2=10-4m2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液体压强公式:   P=ρ液gh深   P┄压强Pa(N/m2)此公式还适用于侧面与底面垂直的立方体水平放置时。   ρ液┄液体密度kg/m3   h深┄深度m深度是指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点的竖直距离。   帕斯卡原理:∵p1=p2∴   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
bikbok2023-08-02 10:32:001

八年级下册所有的物理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求速度:v=s/t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g=9.8N/kg)4、密度的定义式求物质的密度:ρ=m/V求物质的质量:m=ρV求物质的体积:V=m/ρ4、压强的计算。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功的定义式:W=Fs8、功率定义式:P=W/t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F为动力)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对于提升物体来说:W有用=Gh(h为高度)W总=Fs10、斜面公式:FL=Gh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Q吸=cmΔt(Δt=t-t0)Q放=cmΔt(Δt=t0-t)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14、热机效率:η=W有用/Q放(Q放=qm)15、电流定义式:I=Q/t(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1/R=1/R1+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Rt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U2t/R=UIt=Pt=UQ=W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豆豆staR2023-08-02 10:32:002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的公式

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初中物理公式:V=S/t;G=mg;ρ=m/V;p=F/S;P=F/s=ρgh;F1L1=F2L2;w=Fs=Gh;p=W/t=Fv;η=W;I=U/R=P/U;W=Pt等。重力公式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F1/F2=l2/l1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康康map2023-08-02 10:31:591

八下所有物理公式及推导公式

八年级下物理计算公式:1.重力计算公式:G=mg,变形公式:m=2.摩擦力计算:据二力平衡在水平位置移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会等于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动力(拉力或牵引力)3.压强计算公式:p=,变形公式S=,F=pSp表示压强,单位Pa;F表示压力,单位N;S表示面积,单位m2。4.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液gh变形公式:ρ液=,h=p/ρ液gp表示压强,单位Pa;ρ液:液体密度,单位kg/m3;h:液体深度,单位m;5.称重法计算浮力大小:F浮=G-F压力差法计算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铁血嘟嘟2023-08-02 10:31:591

谁能详细讲解一下物理学中的高斯定理?

找本物理《电磁学》慢慢看吧,讲得很详细的。积分形式指高斯面上的电通量与高斯面内的净电荷量成正比;微分形式指空间某点处的电场的散度与该点处的电荷密度成正比。这两种形式等价。
u投在线2023-08-02 10:30:522

谈一谈静电场高斯定理的物理含义,以及它与库仑定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库伦定律是实验规律,高斯定理是较为普遍的物理规律。库仑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名电荷相斥,异名电荷相吸。该定律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于1785年在《电力定律》一论文中提出。库仑定律是电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定量规律,是电磁学和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定律之一。高斯定律(Gauss" law)表明在闭合曲面内的电荷分布与产生的电场之间的关系。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称高斯面)S 的电通量等于该闭合面内全部电荷的代数,与面外的电荷无关。
Jm-R2023-08-02 10:30:411

【大学物理】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R是在R2内,这时其内电势处处相等,都等于R2处的电势。否则移动电荷就会做功,就不可能场强为处处为0。想想R处的电荷到受到其前后左右球形膜上电荷作用,他们作用前面与后面,左右都是相反的,综合后就是对电荷没有作用了。
NerveM 2023-08-02 10:30:381

求高中物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电容器的计算公式下面的4πkd
mlhxueli 2023-08-02 10:30:343

高一物理运动学问题

什么物理意义?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2 10:30:176

非金属物理性质。氢气,氮气,氧气,氯气,硫,硅,碳的融沸点,溶于水能力,导电性,导热性。

氢气分子式:H2沸点:-252.77℃熔点:-259.2℃溶解度(气体101.325kPa,0℃):0.001ml/L导热系数(气体101.325kPa,0℃):0.1289w/(m·K)
铁血嘟嘟2023-08-02 10:23:533

如何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当然是用尺子测量啊?
mlhxueli 2023-08-02 10:18:538

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大概是(  ) A.0.1mm B.10μm C.80μm D.1cm

一张纸的厚度约80μm=0.08mm=0.008cm,由此可见,A、D的数值太大,B的数值太小,只有C符合实际.故选C.
苏萦2023-08-02 10:18:301

怎样学好物理和英语,要具体说法?

我一直学英语学到硕士毕业,我老公中学时代号称物理小王子,我们粗浅谈点看法:关于物理:1、物理属于理科,物理和数学不同,数学要想学好必须多做题,做很多题,但是物理不同,物理最重要的是空间想象力和实景模拟能力。就是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出来题目中的物理模型。2、力、声、热、电、光等物理问题,你要掌握很多原理和规律,只要这些原理充分理解了,这些公式灵活运用了,那你发现学物理真的非常容易。3、物理重视结果,也非常重视过程(本人当年这方面考试经常吃亏),物理掌握了规律之后,一道很复杂的题你可能不用动笔推演也能得到结论,但是考试是看步骤的,按步给分,所以也要重视推理流程的书写。关于英语:1、待续……
真颛2023-08-02 10:18:291

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如下:燃点是260℃,饱和蒸气压是2026.5 kPa/25.5℃,溶解性是溶于水(溶解比例1:2.6)、乙醇、二硫化碳、甘油、汽油、煤油等。临界温度是100.4℃,临界压力是9.01MPa。硫化氢是无色、剧毒、酸性气体,有一种特殊的臭鸡蛋味,嗅觉阈值:0.00041ppm,即使是低浓度的硫化氢,也会损伤人的嗅觉。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硫化氢的主要用途用于合成荧光粉,电放光、光导体、光电曝光计等的制造。有机合成还原剂。用于金属精制、农药、医药、催化剂再生。通用试剂。制取各种硫化物。还可以用于制造无机硫化物,还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硫化氢
meira2023-08-02 10:13:121

w初三物理,一个正电荷的电荷量是多少

大概是1.6*10^(-19) 库伦
韦斯特兰2023-08-02 10:12:491

高二物理电荷和电荷量有什么分别

电荷有正负,电荷量为绝对值
bikbok2023-08-02 10:12:484

粘滞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粘滞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粘滞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液体在运动状态下,流层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从而产生内摩擦力,具有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的特性,称为液体的粘滞性。粘滞系数的影响因素有液体的种类、温度。液体的粘滞系数又称为内摩擦系数或粘度。是描述液体内摩擦力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表征液体反抗形变的能力,只有在液体内存在相对运动时才表现出来。粘滞系数除了因材料而异之外还比较敏感的依赖温度,液体的粘滞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气体则反之,大体上按正比于的规律增长。在国际单位制中粘滞系数的单位为帕秒(Pas)在CGS单位制中为泊(poise)符号为P。研究和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不仅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而且在工程技术以及其他领域有很重要的作用。生活中与粘滞系数有关的:汽车行驶阻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和路面摩擦力等阻力,其中空气阻力与汽车速度、密度以及粘滞系数相关。因此,在设计汽车时需要考虑空气阻力和粘滞系数等因素,以便降低行驶阻力和提高燃油效率。
韦斯特兰2023-08-02 10:11:561

W这个单位在物理电学中具体指的是电能呢,还是电功率呢

1、物理的电功率的学习不难。2、电功率的学习方法:(1).弄懂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关键。 用电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写出定义式:P=W/t.(2).单位及符号:千瓦KW 瓦W 1KW=1000W(3).千瓦时的来历:“J”这个单位很小,因为:1KW= W;1h= s,所以W=Pt=1KW×1h= = J.故该公式有两套单位。(4).学习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如:“6V 3W”的意思。(5).学习公式P=UI3、电功率指每单位时间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流经电路。它的国际单位为瓦特。当电流通过一个电路时,它能够转换能量成机械能,或是发热。运用电功率的电器设备的种类很多种,例如发热(电热器)、光(灯泡)、动能(电动机)、声音(扬声器)、或化学变化(电镀)。电功率可以经由发电机产生,或化学反应产生(电池),或是由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或是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蓄电池。4、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SI单位为s)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SI单位为J),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就是P=W/t(定义式)。电功率还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P=U·I)。对于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功率还可以用公式P=I2R和P=U2/R。
Chen2023-07-30 22:07:144

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气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氮气,化学式为Nu2082,为无色无味气体。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条件下才能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在放电的情况下才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即使Ca、Mg、Sr和Ba等活泼金属也只有在加热的情形下才能与其反应。氮气的这种高度化学稳定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关。2个N原子以叁键结合成为氮气分子,包含1个σ键和2个π键,因为在化学反应中首先受到攻击的是π键,而在Nu2082分子中π键的能级比σ键低,打开π键困难,因而使Nu2082难以参与化学反应。大气中约有4,000万亿吨气体,其中氮气占78%。氮气微溶于水和酒精。它是不可燃的,被认为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即呼吸纯净的氮气会剥夺人体的氧气)。尽管氮被认为是一种惰性元素,但它会形成一些非常活跃的化合物。它可用作稀释剂并控制自然的燃烧和呼吸速率,在较高的氧气浓度下会更快。氮可溶于水和酒精,但基本上不溶于大多数其他液体。它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化合物可用作食物或肥料。氮用于制造氨和硝酸。氮气在环境温度和中等温度下基本上是惰性气体。因此,大多数金属都容易处理它。在升高的温度下,氮可能对金属和合金具有侵蚀性。氮气的用途:1、氮气是制硝酸、化肥的原料。2、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3、液氮可以用作冷冻麻醉剂。4、可以用作超导材料的环境改造剂。
tt白2023-07-30 22:03:082

平均速率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吗

另一物体在做上下往复运动,其平均速度为1m/不是,其上下的速度都是2m/,平均速率为0,例如;s;s的速度再做匀速直线运动;s。显然后者运动快:一物体以1m/
苏州马小云2023-07-30 21:36:382

平均速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速率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平均速度是位移除以时间,平均速率是路程除以时间,常用的还有瞬时速率,瞬时速度
苏州马小云2023-07-30 21:36:373

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怎么回事啊,两者有什么区别呀

不一样.一、定义:平均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路程(经过的路线);平均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这段时间内质点首末位置的向量).二、速率只有一个大小,是标量;速度除了大小还有方向,方向是此时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是矢量;三、公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可能上面说的比较抽象,下面我举个例子:你早上上学去学校,途中绕道去了个小吃店吃早饭,也就是说你先从A点到B点再到了C点,那么你的平均速率就是你一共走过的路线除以你用的时间;但平均速度则是你家到学校的向量(相当于连线)/所用时间,也就是说,平均速度与我们到达的方式是无关的.特别注意的是,速率是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如果相等除了巧合之外就是我们是严格沿着位移向量走的.顺便把你下个问题说下,用什么符号表示其实不用管,就像你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不管什么名字,还是你这个人一样,了解它是平均速率就是拉,公式就在上面了,高中毕业很久了,可能有的说漏了,仅供参考,建议您去看一下你曾经用过的高一参考书,应该在高一的第二或者第三章.
Ntou1232023-07-30 21:36:031

问一下高一物理中的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和怎样算

一、定义:平均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路程(经过的路线);平均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这段时间内质点首末位置的向量). 二、速率只有一个大小,是标量;速度除了大小还有方向,方向是此时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是矢量; 三、公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可能上面说的比较抽象,下面我举个例子: 你早上上学去学校,途中绕道去了个小吃店吃早饭,也就是说你先从A点到B点再到了C点,那么你的平均速率就是你一共走过的路线除以你用的时间;但平均速度则是你家到学校的向量(相当于连线)/所用时间,也就是说,平均速度与我们到达的方式是无关的. 特别注意的是,速率是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如果相等除了巧合之外就是我们是严格沿着位移向量走的.
九万里风9 2023-07-30 21:35:591

为什么高中物理上的第二宇宙速度的别名脱离速度改为逃逸速度?

意义是一样的,脱离速度是说这个速度能使地球上的发射物脱离地球引力的控制. 但是逃逸速度就是说这个速度能让靠近地球的物体不受地球引力的控制撞向地面,而是【擦肩而过】.
韦斯特兰2023-07-30 21:34:571

求物理大神讲下逃逸速度

万有引力势能公式你应该是知道的 -GMm/R这个公式的前提请记住:假设无限远处势能为零。那么,距离质量为M的星球距离为R的物体m的势能为 -GMm/R为什么是负数呢,这个解释起来就麻烦了,要用到大学的微积分知识。高中阶段记住就行。但物体要能够逃逸,也就是说,它有足够的能量离开星球,去到无限远处。那么假设物体在距离球心R处的动能是E有根据机械能守恒 星球表面的动能+星球表面的势能 = 无限远处的动能+无限远处的势能因为我们认为其刚好能到,所以,无限远处的动能为0,又定义无限远处势能为0那么,星球表面的动能E= - 星球表面的势能 = GMm/R
hi投2023-07-30 21:31:451

大学物理 磁力矩做功..

线圈受磁力矩而转动的话应该是磁力矩做功,在平衡位置时施加外力改变θ的话就是克服磁力矩做的功了吧。。积分从θ1=π/2开始应该是从零势能点开始,外力克服磁力矩从零势能点开始所做的功等于磁势能是这样吧。。
bikbok2023-07-30 21:22:441

大学物理,磁距和磁力矩有什么不同,公式分别是什么?

矢量M=m叉乘B=I*S叉乘B大小M=ISBsinθ,很明显,如果θ=90度时,磁力矩最大其中θ是面积矢量和磁场方向的夹角,面积矢量方向是其法线方向祝您生活愉快,望采纳。
墨然殇2023-07-30 21:22:441

大学物理关于磁力矩的小问题

如何判断磁矩和磁力矩的方向问题------看定义!!用P表示线圈的磁矩磁矩的方向-----P=IS,其中P,S是矢量!矢量P方向就是平面S的法线方向,与电流I的方向满足右手螺旋关系!!----矢量-P的方向完全由电流I的方向决定!!磁力矩的方向------M=P叉B,这里,M,P,B,都是矢量!M 的方向由 P 和 B 的叉积来决定!
康康map2023-07-30 21:20:531

急!大学物理下,求圆环的磁力矩!!为什么第一步的积分是那样的?

北境漫步2023-07-30 21:20:531

大学物理中的力矩 磁矩 磁力矩 的区别

其实广义的力矩包括磁力矩,我们知道所谓力矩就是作用力叉乘力臂 而磁力矩,就是作用力为磁力时,叉乘力臂 但磁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它的范围很窄 对于磁偶极子,为电流、回路面积与垂直回路平面的单位矢量(其方向对应于回路转向)三者之积 此外,.磁矩描述载流线圈或微观粒子磁性的物理量,与外磁场无关;而磁力矩是载流线圈或微观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到的力矩,与外磁场有关.
肖振2023-07-30 21:20:521

大学物理中的磁力矩的单位是什么

磁力矩单位和力矩单位一样,牛顿米
wpBeta2023-07-30 21:20:521

大一物理求磁力矩做的功

磁力矩是变量,用积分法求功;A=∫Mdθ,M=Bmsinψ。磁力矩做功Bm。仅供参考。
北境漫步2023-07-30 21:20:141

大学物理 磁力矩做功与磁势能

这应该是电动机工作时的磁力矩做功吧,这个时候磁力矩方向与角度变化方向相反,所以有个符号,此时磁力矩是做负功。
余辉2023-07-30 21:20:132

大学物理中的力矩 磁矩 磁力矩 的区别

正解:力矩 M(矢量)等于力F(矢量)叉乘力臂L磁矩P=NIS(N线圈匝数,I电流,S线圈平面面积)磁力矩M(矢量)等于磁矩P(矢量)叉乘磁感应强度B(矢量)注意矢量的叉乘要乘以两个矢量间的夹角!
黑桃花2023-07-30 21:19:444

物理中磁矩和磁力矩一样不一样

两者不一样.磁矩描述载流线圈或微观粒子磁性的物理量,与外磁场无关;而磁力矩是载流线圈或微观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到的力矩,与外磁场有关.具体点:平面载流线圈的磁矩定义为:m=iSn式中i电流强度;S为线圈面积;n为与电...
真颛2023-07-30 21:19:441

物理中磁矩和磁力矩一样不一样

两者不一样。磁矩描述载流线圈或微观粒子磁性的物理量,与外磁场无关;而磁力矩是载流线圈或微观粒子在外磁场中受到的力矩,与外磁场有关。具体点:平面载流线圈的磁矩定义为:m=iSn式中i电流强度;S为线圈面积;n为与电流方向成右手螺旋关系的单位矢量。磁力矩:闭合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使线圈产生转动,即安培力产生了使线圈转动的力矩,这种由安培力产生的力矩称为磁力矩。计算公式(起始位置为中性面):M=nBIS·sinθ
kikcik2023-07-30 21:19:421

衰变 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

肯定是物理变化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decay)。这些粒子或能量(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由于原子核数目的减少,就会生成新的元素,而化学反应是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但是在衰变过程中,原来的元素消失了,而生成了新的元素,所以衰变不是化学反应,是物理反应。
wpBeta2023-07-30 09:57:191

高中物理三个衰变公式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X→ Y+e-+-ve(β-衰变),X→ Y+e++ve(β+衰变),X+e-→ Y+ve(EC)。衰变是单个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的反应,用其他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是核反应。衰变1、亦称“蜕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如镭放出α粒子后变成氡。2、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 decay)。这些放射出的粒子或能量(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3、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4、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5、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 .衰变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是物质特有的性质。
NerveM 2023-07-30 09:56:221

物理学中的衰变是怎么个原理

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后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现象。也叫蜕变。不稳定(即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Radioactivedecay)。这些粒子或能量(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统称辐射(radiation)。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half-life)。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衰变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是物质特有的性质。衰变有3种: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30 09:56:211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X→Y+e-+-ve(β-衰变),X→Y+e++ve(β+衰变),X+e-→Y+ve(EC)。衰变是单个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的反应,用其他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是核反应。β衰变的半衰期分布在接近10秒到10年的范围内,发射出粒子的能量最大为几兆电子伏。β衰变不仅在重核范围内发生,在全部元素周期表范围内都存在β放射性核素。因此,对β衰变的研究比α衰变的研究更重要。
陶小凡2023-07-30 09:56:201

衰变到底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核裂变,元素衰变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都不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普通化学中的概念核衰变不是普通化学研究的范畴,属于核物理或广义的物理学也就谈不上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mlhxueli 2023-07-30 09:55:413

高中物理三种衰变方程式是什么?

衰变是单个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的反应,用其他粒子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是核反应。α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α粒子其实等同于氦原子是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α粒子,并且转变成一个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的新原子核。β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β射线是原子内一个中子变质子,放出电子而产生的。原子电荷数增加。在此过程中,一个原子核释放一个β粒子(电子或者正电子),分为β+衰变(释放正电子)和β-衰变(释放电子)。扩展资料:β衰变的半衰期分布在接近10秒到10年的范围内,发射出粒子的能量最大为几兆电子伏。β衰变不仅在重核范围内发生,在全部元素周期表范围内都存在β放射性核素。因此,对β衰变的研究比α衰变的研究更重要。β衰变中,原子核发生下列三种类型的变化:X→ Y+e-+-ve(β-衰变)X→ Y+e++ve(β+衰变)X+e-→ Y+ve(EC)式中X和Y分别代表母核和子核;A和Z是母核质量数和电荷数;e-、e+为电子和正电子,-ve、ve为反电子中微子和电子中微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β衰变
ardim2023-07-30 09:55:401

二硫化碳的详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4.01 【密度】1.977g/mL(相对密度1.53(以空气的平均密度(1.29g/mL)为基准) 【熔点(℃)】-56.6(5270帕) 【沸点(℃)】-78.48(升华) 【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有酸味. 【溶解情况】 溶于水(体积比1:1),部分生成碳酸. 【用途】 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制备或来源】 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或使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煅烧或与酸作用而得.是石灰、发酵等工业的副产品. 【结构式】O=C=O 【其他】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能被液化成液体二氧化碳,相对密度1.101(-37℃),沸点-78.5℃(升华).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不参与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也被用作灭火剂.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在焊接领域应用广泛,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受热膨胀后则会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灭火剂,但Mg燃烧时不能用CO2来灭火,因为:2Mg+CO2=2MgO+C(点燃)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mL,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临界温度31.1℃.常温下7092.75千帕(70大气压)液化成无色液体.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 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碳酸氢铵、小苏打、纯碱、尿素、铅白颜料、饮料、灭火器以及铸钢件的淬火.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所生成的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加热变红的紫色石蕊后又能变回紫色. 因此,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判断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造二氧化碳:2HCl+CaCO3====CaCl2+H2O+CO2↑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碳酸却很不稳定,H2CO3==(△) H2O+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加入二氧化碳,会形成白色的碳酸钙: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表现的化学性质非常常见.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十H2O = H2CO3 H2CO3又是二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 H2CO3=CO2↑+H2O 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 CO2+Na2O = Na2CO3 CO2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 CO2+Ba(OH)2 = BaCO3↓+H2O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的存在: CO2+Ca(OH)2 = CaCO3↓+H2O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 = Ca(HCO3)2 CO2+NH3+HO = NH4HCO3 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被还原成碳: CO2+C2CO CO2+2Mg2MgO+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LuckySXyd2023-07-30 09:36:561

二氧化碳密度的物理意义

二氧化碳密度的物理意义是在单位体积内二氧化碳的质量,叫做二氧化碳的密度,二氧化碳的气态密度是1.997克每升,物理意义是每升气态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997克,液态密度是0.9295千克每升,物理意义是每升的液态二氧化碳密度是零点9295千克每升
豆豆staR2023-07-30 09:35:44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 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 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 )
苏州马小云2023-07-30 09:35:273

常用金属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力学性能指标,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形式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力学性能指标,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形式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和疲劳等项目。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u投在线2023-07-30 09:32:291

"μs"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10的负六次方秒
北营2023-07-30 09:20:587

己烷;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英文名,分子量,结构式,分子式是什么

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熔点(℃): -95.6 沸点(℃): 68.7 相对密度(水=1): 0.6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9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15.8℃) 燃烧热(kJ/mol): 4159.1 临界温度(℃): 234.8 临界压力(MPa): 3.09 闪点(℃): -25.5 引燃温度(℃): 244 爆炸上限%(V/V): 6.9 爆炸下限%(V/V): 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黏度(25℃,液体)0.307 mPa.s 偶极矩 0.27 10 -30C·m化学性质:无色易挥发液体。 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酮类等有机溶剂。英文名:Hexane分子式:C6H14结构式:CH3CH2CH2CH2CH2CH3 分子量:86.2
真颛2023-07-29 20:17:211

己烷;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英文名,分子量,结构式,分子式是什么

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熔点(℃): -95.6 沸点(℃): 68.7 相对密度(水=1): 0.6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9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15.8℃) 燃烧热(kJ/mol): 4159.1 临界温度(℃): 234.8 临界压力(MPa): 3.09 闪点(℃): -25.5 引燃温度(℃): 244 爆炸上限%(V/V): 6.9 爆炸下限%(V/V): 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黏度(25℃,液体)0.307 mPa.s 偶极矩 0.27 10 -30C·m化学性质:无色易挥发液体。 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酮类等有机溶剂。英文名:Hexane分子式:C6H14结构式:CH3CH2CH2CH2CH2CH3 分子量:86.2
西柚不是西游2023-07-29 20:16:383

雨过天晴,有时会在天空中看到一条彩虹,这是什么现象?它是怎样形成的,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物理规律

有时会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型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造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大。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红光在最上方,其他颜色在下。 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刚转天晴时出现。这时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因为仍有雨云而较暗。而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另一个经常可见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近。在晴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亦可以人工制造彩虹。空气里水滴的大小,决定了虹的色彩鲜艳程度和宽窄。空气中的水滴大,虹就鲜艳,也比较窄;反之,水滴小,虹色就淡,也比较宽。我们面对着太阳是看不到彩虹的,只有背着太阳才能看到彩虹,所以早晨的彩虹出现在西方,黄昏的彩虹总在东方出现。可我们看不见,只有乘飞机从高空向下看,才能见到。虹的出现与当时天气变化相联系,一般我们从虹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当时将出现晴天或雨天。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阵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彩虹其实并非出现在半空中的特定位置。它是观察者看见的一种光学现象,彩虹看起来的所在位置,会随著观察者而改变。当观察者看到彩虹时,它的位置必定是在太阳的相反方向。彩虹的拱以内的中央,其实是被水滴反射,放大了的太阳影像。所以彩虹以内的天空比彩虹以外的要亮。彩虹拱形的正中心位置,刚好是观察者头部影子的方向,虹的本身则在观察者头部的影子与眼睛一线以上40°至42°的位置。因此当太阳在空中高于42度时,彩虹的位置将在地平线以下而不可见。这亦是为甚么彩虹很少在中午出现的原因。彩虹由一端至另一端,横跨84°。以一般的35mm照相机,需要焦距为19mm以下的广角镜头才可以用单格把整条彩虹拍下。倘若在飞机上,会看见彩虹是原整的圆形而不是拱形,而圆形彩虹的正中心则是飞机行进的方向。 晚虹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在月光强烈的晚上可能出现。由于人类视觉在晚间低光线的情况下难以分办颜色,故此晚虹看起来好像是全白色。
wpBeta2023-07-29 20:09:041

5、引力半径是如何定义的?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在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史瓦西解的史瓦西度规中,时-时分量与非角度的空-空分量中都含有(1-2GM/rcc)这一项,当r=2GM/cc时,上述两个度规分量一个变为0,一个变为无穷大,这是史瓦西坐标下的一个表观的奇点(在其他合适的坐标下可以消除这一表观奇点,这与黑洞中心的本性奇点是不同的),这一表观奇点——R=2GM/cc被定义为引力半径,又称史瓦西半径。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还有其他更复杂的解,对应更复杂形式的引力半径,但意义与上述史瓦西半径是类似的。其物理意义是——这是时空区域的一个重要的分界面,其外的物体可以进入这个分界面以内,也有办法避免进入其内;其内的物体一定不能再跑出这一分界面,而且不可避免地向中心坠落。引力半径构成的分界面就是视界,这是一个单向膜。http://hi.baidu.com/ynhanxin/blog/item/c2a1540856da49c83ac763eb.htmlmhtml:http://courseware.lzu.edu.cn/upload/2006/gaochongyi/dianzikejian42.mht!dianzikejian42.files/frame.htm
bikbok2023-07-29 20:08:371

看彩虹时面朝太阳还是背朝太阳? 为什么我们物理老师讲的是面朝太阳

mantianxinglzm的回答基本正确,更正一点,彩虹是阳光被水滴散射形成的,不是水蒸气
善士六合2023-07-29 20:07:293

5、引力半径是如何定义的?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如果题中"它与星球的距离为h"指的是宇宙空间站与地球赤面的距离h(h约两百五十公里)的话,那么,它们的引力半径与向心力半径都等于h+r。即:m·g(m+m)/﹙h+r﹚u02c62=m·2π﹙h+r﹚/tu02c62不过卫星的引力质量m在相互引力加速度公式:g=g(m+m)/﹙h+r﹚u02c62中可忽略不计,但是在计算月球与地球的相互引力时,因月球的81分之一的引力质量是不可忽略不计的
meira2023-07-29 20:07:163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