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第三问为什么质点在第一象限做往复运动?(高中物理)

在第一象限先减速再反向加速进入第二象限迅速运动,直到从第二象限运动出来,并没有像你说的在第一象限一直往返运动,只是往返了一次啊!
九万里风9 2023-08-05 17:41:441

大学物理上力矩的概念是什么?

某一点到力的距离乘以这个力
无尘剑 2023-08-05 17:40:593

力矩是什么物理量?

力矩 (moment of force) 力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的物理量。可以分为力对轴的矩和力对点的矩。即:M=LxF。其中L是从转动轴到着力点的距离矢量,F是矢量力;力矩也是矢量。力对轴的矩是力对物体产生绕某一轴转动作用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分量和此分力作用线到该轴垂直距离的乘积。力对点的矩是力对物体产生绕某—点转动作用的物理量,等于力作用点位置矢和力矢的矢量积。扩展资料:力矩性质:1、力F对点O的矩,不仅决定于力的大小,同时与矩心的位置有关。矩心的位置不同,力矩随之不同;2、当力的大小为零或力臂为零时,则力矩为零;3、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均没有改变,所以,力矩不变。4、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当一个物体在静态平衡时,静作用力是零,对任何一点的净力矩也是零。力矩是角动量随时间的导数,就像力是动量随时间的导数。刚体的角动量是转动惯量乘以角速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力矩
Chen2023-08-05 17:40:441

力矩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方向又表示什么?

力矩的物理意义是对转动起的效果,它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豆豆staR2023-08-05 17:40:413

一道初二物理题(悬赏分5分!)(急!!!)

红、绿、蓝品红,黄,青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5 17:37:397

物理问题

红外线是七色光之1?(不是) 三原色是什么?(红绿蓝) 红外线辐射是什么?(能量,电磁波,波长大于红光波长。)
无尘剑 2023-08-05 17:37:373

钝化反应是物理还是化学反应

纯粹的钝化为化学反应的化学转化无机膜,但目前有把钝化和有机封闭结合起来用的。关键是你的产品需要那种钝化膜。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5 17:37:114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S^2=(x1-X)^2+(x2-X)/(n-1)。注:X为平均值,n为测量的次数,方差越大,其不确定度则越大;方差越小,其不确定度就越小。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的值的分散性,它可以用于"不确定度"方式,也可以是一个标准偏差(或其给定的倍数)或给定置信度区间的半宽度,该参量常由很多分量组成,它的表达(GUM)中定义了获得不确定度的不同方法。相关介绍测量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能力越差;反之,表示测量能力越强。不过,不管测量不确定度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必须包括真值(一般用约定真值代替),否则表示测量过程已经失效。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
豆豆staR2023-08-05 17:28:371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在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时候带△的两个量是什么意思,怎么计算?

是这个量的误差值。按你书中所给的、上方带有平均号的是误差的平均值。计算方法是:1. 先求出每次测量的Dm-Dn的值;2. 再求出8次测量的平均值;3. 然后用单次测量的值减平均值(就是一个“△(Dm-Dn)”),测量了8次,就有8个“△(Dm-Dn)”值;4. 最后,求这8个“△(Dm-Dn)”的平均值就OK了。
gitcloud2023-08-05 17:28:351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测量怎样计算

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的值的分散性。它可以用于"不确定度"方式,也可以是一个标准偏差(或其给定的倍数)或给定置信度区间的半宽度。该参量常由很多分量组成,它的表达(GUM)中定义了获得不确定度的不同方法。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这个定义中的"合理",意指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做的修正,特别是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的状态下,即处于随机控制过程中。也就是说,测量是在重复性条件(见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5.14条,本文×.×条均指该规范的条款号)或复现性条件(见5.15条)下进行的,此时对同一被测量做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可按5.17条的贝塞尔公式算出,并用重复性标准〔偏〕差sr或复现性标准〔偏〕差sR表示。定义中的"相联系",意指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与测量结果"在一起"的参数,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示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通常测量结果的好坏用测量误差来衡量,但是测量误差只能表现测量的短期质量。测量过程是否持续受控,测量结果是否能保持稳定一致,测量能力是否符合生产盈利的要求,就需要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衡量。测量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能力越差;反之,表示测量能力越强。不过,不管测量不确定度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必须包括真值(一般用约定真值代替),否则表示测量过程已经失效。 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不变值,但由于我们不能完全认知或掌握,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 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在本定义注1中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它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肖振2023-08-05 17:28:321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怎么算(不确定度u值怎么计算)

大学物理实验不确定度怎么算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是通过观测列数据求得标准偏差,继而算出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则是先估计被评定的量的变化范围。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关联的一个参数,用于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的值的分散性。它可以用于"不确定度"方式,也可以是一个标准偏差或给定置信度区间的半宽度。该参量常由很多分量组成,它的表达中定义了获得不确定度的不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这个定义中的"合理",意指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做的修正,特别是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的状态下,即处于随机控制过程中。也就是说,测量是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的。此时对同一被测量做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可按5.17条的贝塞尔公式算出,并用重复性标准〔偏〕差sr或复现性标准〔偏〕差sR表示。通常测量结果的好坏用测量误差来衡量,但是测量误差只能表现测量的短期质量。测量过程是否持续受控,测量结果是否能保持稳定一致,测量能力是否符合生产盈利的要求,就需要用测量不确定度来衡量。测量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能力越差;反之,表示测量能力越强。不过,不管测量不确定度多小,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必须包括真值,否则表示测量过程已经失效。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不变值,但由于我们不能完全认知或掌握,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不确定度u值怎么计算U是合成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Uc与包含因子k的乘积。扩展不确定度的值一般为2,有时为3。k——包含因子,是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有时也称为覆盖因子。包含因子的取值决定了扩展不确定度的置信水平。当=2时,p=95%;当=3时,p=99%。例:有一列数。A1,A2,...,An,它们的平均值为A,则不确定度为:max{|A-Ai|,i=1,2,...,n}扩展资料:仪器校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环境条件校准如在检定室进行,则环境条件应满足实验室要求的温度、湿度等规定。校准如在现场进行,则环境条件以能满足仪表现场使用的条件为准。仪器作为校准用的标准仪器其误差限应是被校表误差限的1/3~1/10。人员校准虽不同于检定,但进行校准的人员也应经有效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只有持证人员方可出具校准证书和校准报告,也只有这种证书和报告才认为是有效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确定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展不确定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仪器校准a类b类不确定度公式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不确定度A类评定;所得到的相应标准不确定度称为A类不确定度分量,用符号uA表示。它是用实验标准偏差来表征。计算公式:一次测量结果An的uA=S;平均测量结果A的不确定度uA=S/sqrt=不确定度的值即为各项值距离平均值的最大距离。例:有一列数。A1,A2,...,An,它们的平均值为A,则不确定度为:max{|A-Ai|,i=1,2,...,n}扩展资料:扩展不确定度是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它有时也被称为范围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倍数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通常用符号U表示:合成不确定度与包含因子k的乘积,称为总不确定度。这里k值一般为2,有时为3。取决于被测量的重要性、效益和风险。扩展不确定度是测量结果的取值区间的半宽度,可期望该区间包含了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而测量结果的取值区间在被测量值概率分布中所包含的百分数,被称为该区间的置信概率、置信水准或置信水平,用表示。这时扩展不确定度用符号U表示,它给出了区间能包含被测量的可能值的大部分。物理实验中不确定度的计算一共有三种不确定度,A类B类和C类。uA=根号下2÷))xi为每一次实验数据,n为总的实验数据个数uB=仪器误差÷根号3仪器误差有三种情况第一:不可估读仪器,为最小度量值第二:可估读仪器,为最小度量值÷2第三:有精度标识的仪器看精度标识uC=根号下大学物理实验求不确定度例题1.不确定度为0.02/2=0.01mm相对不确定度为0.01/8.16=0.12%2.不确定度一样,为0.02/2=0.01mm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0.01/11.36=0.09%,0.01/11.34=0.09%,0.01/11.36=0.09%,0.01/11.38=0.09%,0.01/11.32=0.09%
Chen2023-08-05 17:28:281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时绝缘体还是导体?(物理题)

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分界限导体:金属,人体,地球,铅心,石墨,盐,酸,碱溶液,湿木头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纯水,空气,油,玻璃,橡胶,瓷
Jm-R2023-08-05 17:22:551

物理 : 热导体和热绝缘体是甚么?

绝缘体是一种可以阻止热(热绝缘体)或电荷(电绝缘体)流动的物质。电绝缘体的相对物质就是导体和半导体,他们可以让电荷通畅的流动(注:严格意义上说,半导体也是一种绝缘体,因为在低温下他会阻止电荷的流动,除非在半导体中掺杂了其他原子,这些原子可以释放出多余的电荷来承载电流)。术语电绝缘体与电介质有相同的意思,但是两种术语分别用在不同的领域中。 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热绝缘体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不可能存在的。然而,有一些材料(如二氧化矽)就非常接近真正的电绝缘体,从而产生了快闪记忆体技术。一个更大类别的材料,如,橡胶和很多的塑料,对于家庭和办公室配线来说都是"完美」的,没有安全性方面的隐患,并且效率也很高。 在没有发明出更好的合成(人造或化学反应)物质前,在大自然的固有物质中,云母 和 石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热和电绝缘体。 另请看: 绝缘 目录 [隐藏] 1 高压绝缘体 2 可收集绝缘体 3 另请看 4 外部连结 [编辑] 高压绝缘体 高压绝缘体,用在高压输电 环境中的,一般是陶瓷绝缘体或合成绝缘体。陶瓷绝缘体由粘土 石英 或 铝 和 长石做成。铝绝缘体用在对机械强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最近,一种合成绝缘体材料开始使用,这种材料有一个用纤维强化塑料 做成的芯棒和一个用矽树脂橡胶 或 EPDM做成的外壳。合成绝缘体价格低,重量轻,有很高的防水性能,因此可以用在污染较严重的场合。 [编辑] 可收集绝缘体 玻璃绝缘体,在某些地方仍然用来安装electrical power [编辑] 另请看 路标塔 [编辑] 外部连结 myinsulators/downtownseattle/ — one person"s obsession with telephone pole insulators Trcontinental Telegraph Insulators 1867 insulators insulatorscanada 绝缘体是一个与化学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大鱼炖火锅2023-08-05 17:22:451

物理中什么叫导体和绝缘体 如题

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它们的电阻率极高. 绝缘体的种类很多,固体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液体的如各种天然矿物油、硅油、三氯联苯等;气体的如空气、二氧化碳、六氟化硫等. 绝缘体在某些外界条件,如加热、加高压等影响下,会被“击穿”,而转化为导体.在未被击穿之前,绝缘体也不是绝对不导电的物体.如果在绝缘材料两端施加电压,材料中将会出现微弱的电流. 绝缘材料中通常只有微量的自由电子,在未被击穿前参加导电的带电粒子主要是由热运动而离解出来的本征离子和杂质粒子.绝缘体的电学性质反映在电导、极化、损耗和击穿等过程中. 导体:导体是能导电的物体,金属导体里面有自由运动的电子,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半导体随温度其电阻率逐渐变小,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导电原因是半导体内的空穴和电子对. 物质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等等. 我们通常把导电性和导电导热性差或不好的材料,如金刚石、人工晶体、琥珀、陶瓷,橡胶等等,称为绝缘体.而把导电、导热都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可以简单的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与金属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
苏萦2023-08-05 17:22:431

物理学反物质与泯灭?

在粒子物理学里,反物质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如同普通物质是由普通粒子所构成的。例如一颗反质子和一颗反电子(正电子)能形成一个反氢原子,如同电子和质子形成一般物质的氢原子。此外,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且因而释放出高能光子(伽玛射线)或是其他能量较低的正反粒子对。正反物质湮灭所造成的粒子,赋予的动能等同於原始正反物质对的动能,加上原物质静止质量与生成粒子静质量的差,後者通常占大部分。(爱因斯坦特殊相对论告诉我们,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 反物质无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纵即逝的少量存在(例如因放射衰变或宇宙射线等现象)。这是由於反物质若非存在於像物理实验室的人工环境下,则无可避免地随即与自然界的物质发生碰触并湮灭。反粒子和一些稳定的反物质(例如反氢)可以人工制造出极少量,但却不足以达到可对这些物质验证其理论性的程度。在科学与科幻领域,都有很大的疑问关於为何所见的宇宙很明显地几乎充满了物质、是否有其他地方几乎充满了反物质,以及是否能够驾驭反物质,但在现今可见的宇宙范围中,明显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成了物理之谜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许多可能的物理过程都是在探究重子时所发现。 历史 1927年12月,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提出了电子的相对论方程式,即狄拉克方程。有趣的是,等式中发现除了一般正能量之外的负能量结果。这显示出一个问题,当电子趋向於朝著最低可能的能阶跃迁时;负无限大的能量是毫无意义的。但为了要弥补这条件,狄拉克提出真空状态中是充满了负能量电子的「海」,称作狄拉克之海。任何真实的电子因此会填补这些海中具有正能量的部分。衍伸这个想法,狄拉克发现海中的这些「洞」则具有正电荷。起初他认为这是质子,但Hermann Weyl指出这些洞应该是具有和电子相同的质量。193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实验中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在此期间,反物质有时也常被称作「反地物质」。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如果像质子、中子、电子那样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反原子。反物质和物质一旦相遇,就相互吸引、碰撞而100%转化为光并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叫做湮灭。湮灭过程会释放出正、反物质中蕴涵的所有静质量能,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05,一种在科学界受到普遍认同的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早期曾产生了数量相当的物质和反物质,随後发生的物质和反物质的湮灭消耗掉了绝大部分的正、反物质,遗留下的少部分正物质构成了现如今的物质世界。理论上宇宙大爆炸时所产生的粒子与反粒子应该数量相同,但是为什麼现今所遗留下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正粒子,这即所谓的「正反物质对称性破坏」(对称破缺),虽然在几个粒子对撞试验中,都发现了正粒子与反粒子的衰变略有不同,及所谓的电荷宇称不守恒(CP破坏),但在数量上仍不足以解释为何现今反物质消失的问题,这在粒子物理学上仍是一大未解决的问题。尽管在人们已经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为数众多的反原子,然而目前在自然界中尚没有发现反物质。一种观点认为即使自然界中存在反物质,它也很快会和正物质发生湮灭。 时间表 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质--反氢原子。1996年,美国的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成功制造出7个反氢原子。1997年4月,美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利用伽马射线探测卫星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它喷射出的反物质形成了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反物质喷泉」。1998年6月2日,美国发现号太空梭携带阿尔法磁谱仪发射升空。阿尔法磁谱仪是专门设计用来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的仪器。然而这次飞行并没有发现反物质,但采集了大量富有价值的数据。2000年9月18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出大批量的反物质。 应用 因为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时质量可完全转换成能量,带来最大的能源效率,且单位产量是核能的千百倍或常规燃料的亿兆倍,所以一直有人研究其作为新能源的可行性,主要用於在太空很难补给燃料的太空用,甚至作为反物质武器。但是由於目前人为制造反物质的方式,是由加速粒子打击固定靶产生反粒子,再减速合成的。此过程所需要的能量远大於湮灭作用所放出的能量,且生成反物质的速率极低,因此尚不具有经济价值。此外,不带电的反物质无法以磁场束缚,保存上也是一大问题。
hi投2023-08-05 17:21:081

如何看待现代物理学中关于“暗物质”和反物质的理论和相关研究

暗物质在宇宙学中,暗物质是指那些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人们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暗物质存在的最早证据来源于对球状星系旋转速度的观测。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研究表明:我们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大概只占宇宙的4%,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暗物质的存在可以解决大爆炸理论中的不自洽性,对结构形成也非常关键。暗物质很有可能是一种(或几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粒子。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现代宇宙学和粒子物理的重要课题。-----------反物质在粒子物理学里,反物质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如同普通物质是由普通粒子所构成的。例如一颗反质子和一颗反电子(正电子)能形成一个反氢原子,如同电子和质子形成一般物质的氢原子。此外,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且因而释放出高能光子(伽玛射线)或是其他能量较低的正反粒子对。正反物质湮灭所造成的粒子,赋予的动能等同于原始正反物质对的动能,加上原物质静止质量与生成粒子静质量的差,后者通常占大部分。(爱因斯坦特殊相对论告诉我们,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反物质无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纵即逝的少量存在(例如因放射衰变或宇宙射线等现象)。这是由于反物质若非存在于像物理实验室的人工环境下,则无可避免地随即与自然界的物质发生碰触并湮灭。反粒子和一些稳定的反物质(例如反氢)可以人工制造出极少量,但却不足以达到可对这些物质验证其理论性的程度。在科学与科幻领域,都有很大的疑问关于为何所见的宇宙很明显地几乎充满了物质、是否有其他地方几乎充满了反物质,以及是否能够驾驭反物质,但在现今可见的宇宙范围中,明显的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成了物理之谜中的最大难题之一。许多可能的物理过程都是在探究重子时所发现。
NerveM 2023-08-05 17:21:061

如何证明物理余弦定理

平行四边形法则,测分力和合力大小,然后比较。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北境漫步2023-08-05 17:20:003

”把复杂的事情(或问题)变简单”怎么翻译成英文?这是物理老师讲的,最好有哲理一点,谢啦!

英文还哲理啊、?翻译的意思不都一样吗
tt白2023-08-05 17:19:463

溶解度是物理常数吗

溶解度是物理常数
ardim2023-08-05 17:15:153

高中物理问题2

duile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05 17:14:507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知识拓展:凹面的抛物面镜,平行光照于其上时,通过其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上,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也叫凹镜,会聚镜。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meira2023-08-04 11:26:481

下列物理常量中没有单位的是(  )A.万有引力常量GB.弹簧的劲度系数kC.动摩擦因数μD.静电力常量

A、万有引力常量G的单位为N?m2/kg2,故A错误;B、弹簧的劲度系数k的单位是N/m,故B错误;C、静电力常量k的单位是N?m2/C2,故C错误;D、而动摩擦因数μ=fN,故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故D正确.故选:C.
此后故乡只2023-08-04 11:25:091

静电力常数k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有什么物理意义吗?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尖的作用力跟他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用q1、q2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f表示它们间的静电力,库仑定律的公式:f=kq1q2/r^2式中k是静电力恒量,在国际单位制中:k=9*10^9牛米^2/库^2.
bikbok2023-08-04 11:25:032

物理锦静电力常量

......
meira2023-08-04 11:25:004

物理中静电力常数k是多少

9*10^9(N*m^2/C^2),应该讲是静电力常量,因为常量是有单位的,常数是没单位的
真颛2023-08-04 11:25:001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

尤其是常常考的知识点.运动学的5个公式.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匀速圆周公式
左迁2023-08-04 11:25:003

物理的静电力常量k是不是库伦测出的

静电力常量k是库伦测出的。库仑定律是1784--1785年间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出库仑定律来的。静电力常量是通过库仑扭秤实验测出的,并不是库伦测出的。表示真空中两个电荷量均为 1C 的点电荷,它们相距1m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为9.0×10^9N。
豆豆staR2023-08-04 11:24:571

物理的静电力常量k是不是库伦测出的

静电力常量k是库伦测出的。库仑定律是1784--1785年间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出库仑定律来的。静电力常量是通过库仑扭秤实验测出的,并不是库伦测出的。表示真空中两个电荷量均为1C的点电荷,它们相距1m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为9.0×10^9N。
kikcik2023-08-04 11:24:561

大学物理实验中标准偏差S通常保留几位有效数字? 是依照什么原则来确定其有效数字位数?

一般取一位有效数字,首位比较小(为1,2,3时)可以取两位有效数字.而且切记修约法则为:只进不舍.例:如果算出值为0.4125......(单位略)最终结果为0.5,如为0.123....结果写为0.2或0.13都正确.
陶小凡2023-08-04 11:24:424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的?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蜡烛融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物理性质:蜡烛呈固态,融化后呈液态化学性质:蜡烛可燃(说专业点就是可以与氧气反应,在专业点就是蜡烛中的成分具有还原性)
墨然殇2023-08-04 11:23:502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 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

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康康map2023-08-04 11:23:493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

A、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B、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火焰的温度.故B正确;C、由于蜡烛燃烧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氧气中含有氧元素,不能确定蜡烛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D、由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所以,燃着的火柴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故D正确.故选C.
善士六合2023-08-04 11:23:451

物理b的计算公式

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在物理学中磁场的强弱使用磁感强度(也叫磁感应强度)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SI)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T)。B在数值上等于垂直于磁场方向长1 m,电流为1 A的导线所受磁场力的大小。 磁感强度: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场强磁感强度大。KGS/A 是 千高斯/安1 G = 1×10?4 T=0.1 m 1 T = 10000 G 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是: B=F/IL=F/qv=E/v =Φ/SF:洛伦兹力或者安培力q:电荷量v:速度E:电场强度Φ(=ΔBS或BΔS,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磁通量S:面积定义式F=ILB表达式B=F/IL 磁感应强度是指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国际通用单位为特斯拉(符号为T)。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在物理学中磁场的强弱使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感应强度越大表示磁感应越强。磁感应强度越小,表示磁感应越弱。 电流(运动电荷)的周围存在磁场,他对外的重要表现是:对引入场中的运动试探电荷、载流导体或永久磁铁有磁场力的作用,因此可用磁场对运动试探电荷的作用来描述磁场,并由此引入磁感应强度B作为定量描述磁场中各点特性的基本物理量,其地位与电场中的电场强度E相当。
余辉2023-08-04 11:22:261

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的知识点

  磁感应强度(magneticfluxdensity),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号B表示,国际通用单位为特斯拉(符号为T)。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在物理学中磁场的强弱使用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感应强度越大表示磁感应越强;磁感应强度越小,表示磁感应越弱。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公式   磁感应强度公式B=F/(IL)   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并不是由F、I、L来决定的,而是由磁极产生体本身的属性。   如果是一块磁铁,那么B的大小之和这块磁铁的大小和磁性强弱有关。   如果是电磁铁,那么B与I、匝数及有无铁芯有关。   物理网很多文章都建议同学们采用类比的方法来理解各个物理量。我们用电阻R来做个对比。   R的计算公式是R=U/I;可一个导体的电阻R大小并不是由U或者I来决定的。而是由其导体自身属性决定的,包括电阻率、长度、横截面积。同样,磁感应强度B也不是由F、I、L来决定的,而是由磁极产生体本身的属性。   如果同学们有时间,可以把静电场中电容的两个公式来对比着复习、巩固下。   B为矢量,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并不是在该处电流的受力方向,运算时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左手定则)。   描述磁感应强度的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一些曲线,用(虚线或实线表示)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一点的磁场方向相同(且磁感线互不交叉),这些曲线叫磁感线。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规定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为磁感线的方向。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进入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   磁感线都有哪些性质呢?   ⒈磁感线是徦想的,用来对磁场进行直观描述的曲线,它并不是客观存在的。   ⒉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铁的磁感线,外部从N指向S,内部从S指向N;   ⒊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⒋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会相交,也不能相切。   磁感线(不是磁场线)的性质与电场线的性质对比来记忆。   磁感应强度B的所有计算式   磁感应强度B=F/IL   磁感应强度B=F/qv   磁感应强度B=ξ/Lv   磁感应强度B=Φ/S   磁感应强度B=E/v   其中,F:洛伦兹力或者安培力   q:电荷量   v:速度   ξ:感应电动势   E:电场强度   Φ:磁通量   S:正对面积   磁通量   磁通量是闭合线圈中磁感应强度B的累积。   ⒈定义一:φ=BS,S是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积,如果平面与磁场方向不垂直,应把面积投影到与磁场垂直的方向上,求出投影面积;   ⒉定义二:表示穿过某一面积磁感线条数;此时,我们认为B代表的意义是单位面积内的磁感线密度。   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号不代表方向,仅代表磁感线穿入或穿出。同学们能不能想到其他类似的物理量呢?比如,电流,也是有“运动方向”的标量。   当一个面有两个方向的磁感线穿过时,磁通量的计算应算“纯收入”,即ф=ф-ф(ф为正向磁感线条数,ф为反向磁感线条数。)
wpBeta2023-08-04 11:22:221

基本物理量、场方程及测量单位

根据经典电磁学,描述磁场的基本物理量是磁通量密度(B)、磁场强度(H)、磁极化强度(J)和磁化强度(M)。磁通量密度又称为磁感应强度,是表征磁场特征的基本物理量,其定义由Biot-Saval定律给出,代表单位面积中的磁通量或单位电流元在磁场当中所受到的力。磁场强度是一个由磁通量密度导出的物理量,即岩石物理学基础式中:μ0为真空或空气中的磁导率,其数值为μ0=4π×10-7H/m(亨利/米),J=μ0M (4-1-2)其中,磁化强度M代表单位体积内的磁偶极矩。在各向同性的条件下,M=χ(m)H (4-1-3)因此,B=μ0μrH=μ0(1+χ(m))H (4-1-4)式中:χ(m)和μr=1+χ(m)均是无量纲的物理量;χ(m)为磁化率;μr为相对磁导率。在各向异性条件下,磁化强度矢量M和磁场强度矢量H的方向不一致,磁化率变为二阶张量(矩阵),即岩石物理学基础从而,岩石物理学基础式中:U为二阶单位张量;μr为相对磁导率张量。类似地,在各向异性条件下,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变为岩石物理学基础这说明,在各向异性条件下,磁通量密度和磁化强度的每一个分量都是磁场强度各分量的线性组合。磁化率是刻画物质磁性的基本物理量。因此,对物质磁性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其磁化率。由公式(4-1-5)可知,磁率张量χ(m)中共含有9个分量。由于能量守恒定律,χ(m)中的交叉项相等,即 。因此,磁化率在各向异性的条件下是一个对称的二阶张量。在国际单位制(SI)中,磁通量密度和磁极化强度的单位是Tesla(特斯拉,T),即1T=1V·s/m2 (4-1-8)磁场强度和磁化强度的单位是A/m(安培/米)。在实际工作中,Tesla显得太大,因此一般取其1/109,称为Nano-Tesla(纳特,nT)。国际单位制(SI)是目前磁学单位的标准。在历史上,在磁学和电学中曾出现过厘米克秒静电单位制(简称为 CGSE 单位制或 esu 单位制),厘米克秒绝对电磁单位制(简称为CGSM单位制或emu单位制),绝对高斯单位制(esu和emu的混合单位制)以及实用单位制(也称为MKSA单位制)。在过去的地球物理图书或资料中,磁场的单位采用的是电磁单位制。在这个单位制中,磁场强度和磁化强度的单位是奥斯特(Oe),磁通量密度和磁极化强度的单位是高斯(Gs)或伽马(γ)。电磁单位制与国际单位制的换算关系是:1Gs 10-4T,1(γ) 1 nT,1 Oe 79.6A/m。在电磁单位制中的磁化率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磁化率除以4π。
北营2023-08-04 11:22:221

高中物理,磁通密度是什么?

单位面积内的磁通量
北有云溪2023-08-04 11:22:223

在物理中,“T”代表什么?

周期,单位是秒。也代表温度(temperature)
拌三丝2023-08-04 11:22:206

高中物理 求电动势表达式

电路回路里面若不计内阻:e=ir总若计内阻:e=u内+u外=i(r+r)电磁感应里:1,计算平均电动势的通式:e=n△φ/△tn是线圈匝数,△φ/△t磁通量变化率2,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杆两端的电动势e=blv3,杆旋转平面与磁场垂直两端的电动势e=bl^2ω/2ω指杆的角速度4,线圈在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的轴转动产生交流电的通式:e=nbsωsinωt,中性面开始计时或e=nbsωcosωt,线圈平面平行磁场开始计时。不知道你是什么水平,从大学角度电动势有三个公式动生电动势:=积分(v叉乘b点乘dl)感生电动势:=积分(ei点乘dl),其中ei是感生电场感应定律:电动势=dφ/dt,对动生和感生都成立
大鱼炖火锅2023-08-04 11:18:011

大学物理电势的计算

(1)a 点的电势:Ua = 0b 点的电势:Ub = q1 / (4π ε0 3r) + q2 / (4π ε0 r)(2)电势能是系统的,所谓的 q2 的电势能无法计算。q1、q2 系统的电势能为 q1 q2 / (4π ε0 2r)
无尘剑 2023-08-04 11:18:001

高中物理电动势公式

高中物理电动势公式是:E=W/q(E为电动势);E=U+Ir=IR+Ir(U为外电路电压,r电源内阻,R为外电路电阻集总参数)。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E表示。单位是伏(V)。电动势即电子运动的趋势,能够克服导体电阻对电流的阻力,使电荷在闭合的导体回路中流动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来源于相应的物理效应或化学效应,通常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因为电流在导体中(超导体除外)流动时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必须由产生电动势的能源补偿。
mlhxueli 2023-08-04 11:17:551

高中物理电动势公式

高中物理电动势公式是:E=W/q(E为电动势);E=U+Ir=IR+Ir(U为外电路电压,r电源内阻,R为外电路电阻集总参数)。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E表示。单位是伏(V)。电动势即电子运动的趋势,能够克服导体电阻对电流的阻力,使电荷在闭合的导体回路中流动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来源于相应的物理效应或化学效应,通常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因为电流在导体中(超导体除外)流动时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必须由产生电动势的能源补偿。如果电动势只发生在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区域中,就称这部分区域为电源区。电源区中也存在着电阻,称为电源的内阻。电源区之外部分导体回路中所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导体中的电磁场,但是这时电磁场的能量仍然来自电源。这种作用来源于相应的物理效应或化学效应,通常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因为电流在导体中(超导体除外)流动时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必须由产生电动势的能源补偿。电动势与电势差的区别:电动势与电势差(电压)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电动势是表示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而电势差则表示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的某一点移到另一点所做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电动势与电势差(电压)有区别,但电动势和电势差一样都是标量。对于给定的电源来说,不管外电阻是多少,电源的电动势总是不变的,而电源的路端电压则是随着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表征外电路性质的物理量。
北境漫步2023-08-04 11:17:441

(高二物理)电势的产生条件是什么呢?

1。电势是电场中的各点的电势2。只要有电场就有电势,只要能长生点长的东西,周围各点就有电势3。两个正负电子相互吸引会产生电势,因为他们并为相碰中和点性,所以相当于两个带电粒子,会产生符合场阿
Ntou1232023-08-04 11:17:393

大学物理电势的计算

(1)a点的电势:Ua=0b点的电势:Ub=q1/(4πε03r)+q2/(4πε0r)(2)电势能是系统的,所谓的q2的电势能无法计算。q1、q2系统的电势能为q1q2/(4πε02r)
kikcik2023-08-04 11:17:321

高中物理(电势能公式)

在高中物理选修一的书中有这样一条公式:W(AB)=Ep(A)-Ep(B),那么Ep(Ep(A)=U(A)q,即电量q与A点处的电势U(A)的乘积。K除以R平方
FinCloud2023-08-04 11:17:313

关于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物理题

A C D
水元素sl2023-08-04 11:15:314

在天宫一号发射中 有哪些跟物理相关的知识? 快求答案

发射架下有大水池,蒸发吸热
苏州马小云2023-08-04 11:15:244

对数螺旋线有什么特点?在物理上用什么应用 ?和其他物理量有什么关系?

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就对螺旋线进行了研究。公元1638年,著名数学家笛卡尔首先描述了对数螺旋线,并列出了螺旋线的解析式。这种螺旋线有很多特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则是它的形状,无论你把它放大或缩小都不会改变。就像我们不能把角放大或缩小一样。当我们观察着园蛛,尤其是丝光蛛和条纹蛛的网时,我们会发现它的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那些辐排得很均匀,每对相邻的辐所交成的角都是相等的;虽然辐的数目对不同的蜘蛛而言是各不相同的,可这个规律适用于各种蜘蛛。 我们已经知道,蜘蛛织网的方式很特别,它把网分成若干等份,同一类蜘蛛所分的份数是相同的。当它安置辐的时候,我们只见它向各个方向乱跳,似乎毫无规则,但是这种无规则的工作的结果是造成一个规则而美丽的网,像教堂中的玫瑰窗一般。即使他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扇形里,所有的弦,也就是那构成螺旋形线圈的横辐,都是互相平行的,并且越靠近中心,这种弦之间的距离就越远。每一根弦和支持它的两根辐交成四个角,一边的两个是钝角,另一边的两个是锐角。而同一扇形中的弦和辐所交成的钝角和锐角正好各自相等——因为这些弦都是平行的。 不但如此,凭我们的观察,这些相等的锐角和钝角,又和别的扇形中的锐角和钝角分别相等,所以,总的看来,这螺旋形的线圈包括一组组的横档以及一组组和辐交成相等的角。 这种特性使我们想到数学家们所称的“对数螺线”。这种曲线在科学领域是很著名的。对数螺线是一根无止尽的螺线,它永远向着极绕,越绕越靠近极,但又永远不能到达极。即使用最精密的仪器,我们也看不到一根完全的对数螺线。这种图形只存在科学家的假想中,可令人惊讶的是小小的蜘蛛也知道这线,它就是依照这种曲线的法则来绕它网上的螺线的,而且做得很精确。 这螺旋线还有一个特点。如果你用一根有弹性的线绕成一个对数螺线的图形,再把这根线放开来,然后拉紧放开的那部分,那么线的运动的一端就会划成一个和原来的对数螺线完全相似的螺线,只是变换了一下位置。这个定理是一位名叫杰克斯.勃诺利的数学教授发现的,他死后,后人把这条定理刻在他的墓碑上,算是他一生中最为光荣的事迹之一。 那么,难道有着这些特性的对数螺线只是几何学家的一个梦想吗?这真的仅仅是一个梦、一个谜吗?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用呢? 它确实广泛的巧合,总之它是普遍存在的,有许多动物的建筑都采取这一结构。有一种蜗牛的壳就是依照对数螺线构造的。世界上第一只蜗牛知道了对数螺线,然后用它来造壳,一直到现在,壳的样子还没变过。 在壳类的化石中,这种螺线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在,在南海,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种太古时代的生物的后代,那就是鹦鹉螺。它们还是很坚贞地守着祖传的老法则,它们的壳和世界初始时它们的老祖宗的壳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它们的壳仍然是依照对数螺线设计的。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就是在我们的死水池里,也有一种螺,它也有一个螺线壳,普通的蜗牛壳也是属于这一构造。 可是这些动物是从哪里学到这种高深的数学知识的呢?又是怎样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呢?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蜗牛是从蠕虫进化来的。某一天,蠕虫被太阳晒得舒服极了,无意识地揪住自己的尾巴玩弄起来,便把它绞成螺旋形取乐。突然它发现这样很舒服,于是常常这么做。久而久之便成了螺旋形的了,做螺旋形的壳的计划,就是从这时候产生的。 但是蜘蛛呢?它从哪里得到这个概念呢?因为它和蠕虫没有什么关系。然而它却很熟悉对数螺线,而且能够简单地运用到它的网中。蜗牛的壳要造好几年,所以它能做得很精致,但蛛网差不多只用一个小时就造成了,所以它只能做出这种曲线的一个轮廊,管不精确,但这确实是算得上一个螺旋曲线。是什么东西在指引着它呢?除了天生的技巧外,什么都没有。天生的技巧能使动物控制自己的工作,正像植物的花瓣和小蕊的排列法,它们天生就是这样的。没有人教它们怎么做,而事实上,它们也只能作这么一种,蜘蛛自己不知不觉地在练习高等几何学,靠着它生来就有的本领很自然地工作着。 我们抛出一个石子,让它落到地上,这石子在空间的路线是一种特殊的曲线。树上的枯叶被风吹下来落到地上,所经过的路程也是这种形状的曲线。科学家称这种曲线为抛物线。 几何学家对这曲线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假想这曲线在一根无限长的直线上滚动,那么它的焦点将要划出怎样一道轨迹呢?答案是:垂曲线。这要用一个很复杂的代数式来表示。如果要用数字来表示的话,这个数字的值约等于这样一串数字+1/1+1/1*2+1/1*2*3+1/1*2*3*4+……的和。 几何学家不喜欢用这么一长串数字来表示,所以就用“e”来代表这个数。e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数学中常常用到它。 这种线是不是一种理论上的假想呢?并不,你到处可以看到垂曲线的图形:当一根弹性线的两端固定,而中间松驰的时候,它就形成了一条垂曲线;当船的帆被风吹着的时候,就会弯曲成垂曲线的图形;这些寻常的图形中都包含着“e”的秘密。一根无足轻重的线,竟包含着这么多深奥的科学!我们暂且别惊讶。一根一端固定的线的摇摆,一滴露水从草叶上落下来,一阵微风在水面拂起了微波,这些看上去稀松平常、极为平凡的事,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的话,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我们人类的数学测量方法是聪明的。但我们对发明这些方法的人,不必过分地佩服。因为和那些小动物的工作比起来,这些繁重的公式和理论显得又慢又复杂。难道将来我们想不出一个更简单的形式,并使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吗?难道人类的智慧还不足以让我们不依赖这种复杂的公式吗?我相信,越是高深的道理,其表现形式越应该简单而朴实。 在这里,我们这个魔术般的“e”字又在蜘蛛网上被发现了。在一个有雾的早晨,这粘性的线上排了许多小小的露珠。它的重量把蛛网的丝压得弯下来,于是构成了许多垂曲线,像许多透明的宝石串成的链子。太阳一出来,这一串珠子就发出彩虹一般美丽的光彩。好像一串金钢钻。“e”这个数目,就包蕴在这光明灿烂的链子里。望着这美丽的链子,你会发现科学之美、自然之美和探究之美。 几何学,这研究空间的和谐的科学几乎统治着自然界的一切。在铁杉果的鳞片的排列中以及蛛网的线条排列中,我们能找到它;在蜗牛的螺线中,我们能找到它;在行星的轨道上,我们也能找到它,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原子的世界里,在广大的宇宙中,它的足迹遍布天下。 这种自然的几何学告诉我们,宇宙间有一位万能的几何学家,他已经用它神奇的工具测量过宇宙间所有的东西。所以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我觉得用这个假设来解释鹦鹉螺和蛛网的对数螺线,似乎比蠕虫绞尾巴而造成螺线的说法更恰当。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4 11:14:351

氯仿 物理和化学性质

氯仿,物理性质:又名三氯甲烷,油状液体。工业重要溶剂,有毒。化学性质:能被氯气取代:CHCl3+Cl2→CCl4+HCl
左迁2023-08-04 11:13:104

氯仿 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 无色性状 透明液体气味 似乙醚味,灼烧感的甜味沸点 61~62℃比重 1.484 (20℃)蒸气压 160mmHg (20℃), 245mmHg (30℃)蒸气密度 4.36 (空气=1, 20℃)水中溶解度 不溶 (25℃时仅0.5 % 体积百分率)化学性...
北营2023-08-04 11:13:091

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高锰酸钾结构式外观与性状: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相对密度(水=1):2.7  溶解性: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化学性质  化学式:KMnO4,高锰酸钾常温下即可与甘油等有机物反应甚至燃烧(但有时与甘油混合后反应极为缓慢,甚至感受不到温度的升高,其原因尚不明确);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更强,能氧化负价态的氯、溴、碘、硫等离子及二氧化硫等。与皮肤接触可腐蚀皮肤产生棕色染色,数日不褪;粉末散布于空气中有强烈刺激性,可使人连打喷嚏。尿液、二氧化硫等可使其褪色。与较活泼金属粉末混合后有强烈燃烧性,危险。该物质在加热时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还原产物为二价锰离子  ·高锰酸钾在碱性溶液中还原产物一般为墨绿色的锰酸钾(K2MnO4)。  ·高锰酸钾在中性环境下还原产物为二氧化锰。  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水溶液用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特性,就能够用高锰酸钾测定蔬菜或水果中的维生素含量。高锰酸钾造成的污渍可用还原性的草酸、维生素C等去除。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更强,可以用做消毒剂和漂白剂,和强还原性物质反应会褪色,如SO2、不饱和烃。
九万里风9 2023-08-04 11:12:181

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高锰酸钾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高锰酸钾晶体高锰酸钾,也叫灰锰氧、PP粉,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常温下为紫黑色片状晶体,易见光分解:2KMnO4(s)—hv→K2MnO4(s)+MnO2(s)+O2(g),故需避光存于阴凉处,严禁与易燃物及金属粉末同放。高锰酸钾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有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上用作消毒剂、漂白剂等,在实验室,高锰酸钾因其强氧化性和溶液颜色鲜艳而被用于物质的鉴定,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氧化还原滴定的重要试剂。在医学上,高锰酸钾可用于消毒、洗胃。中文名: 高锰酸钾 外文名: potassium permanganate 别名: 灰锰氧,过锰酸钾,PP粉 化学式: KMnO4 相对分子质量: 158.03 化学品类别: 无机盐 管制类型: 高锰酸钾(易制毒-3)(易制爆) 储存: 密封阴凉保存 目录简介管制信息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作用与用途实验室医药净水路标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置与储存简介 管制信息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作用与用途 实验室 医药 净水 路标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操作处置与储存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管制信息  高锰酸钾(易制毒-3)(易制爆)   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1]   CAS号: 7722-64-7[1]   EINECS号:231-760-3   InChI:InChI=1/K.Mn.4O/q+1;;;;;-1/rK.MnO4/c;2-1(3,4)5/q+1;-1 [2]编辑本段理化性质物理性质   高锰酸钾结构式[3] 外观与性状: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相对密度(水=1):2.7   溶解性: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4]化学性质  化学式:KMnO4,高锰酸钾常温下即可与甘油等有机物反应甚至燃烧(但有时与甘油混合后反应极为缓慢,甚至感受不到温度的升高,其原因尚不明确);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性更强,能氧化负价态的氯、溴、碘、硫等离子及二氧化硫等。与皮肤接触可腐蚀皮肤产生棕色染色,数日不褪;粉末散布于空气中有强烈刺激性,可使人连打喷嚏。尿液、二氧化硫等可使其褪色。与较活泼金属粉末混合后有强烈燃烧性,危险。该物质在加热时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还原产物为二价锰离子   ·高锰酸钾在碱性溶液中还原产物一般为墨绿色的锰酸钾(K2MnO4)。   ·高锰酸钾在中性环境下还原产物为二氧化锰。   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水溶液用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特性,就能够用高锰酸钾测定蔬菜或水果中的维生素含量。高锰酸钾造成的污渍可用还原性的草酸、维生素C等去除。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更强,可以用做消毒剂和漂白剂,和强还原性物质反应会褪色,如SO2、不饱和烃。[5]编辑本段作用与用途实验室  1.用来自行加热分解或与过氧化氢反应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KMnO4===△===KMnO2+O2↑   K2MnO4 的高温分解可能是:   2K2MnO4====2K2O+2MnO2+O2↑   注意:若高锰酸钾用量较大,要在试管里的导管口堵一团棉花,否则氧气将高锰酸钾粉末带起堵住导管,引发危险并造成试剂浪费。   (2)高锰酸钾与双氧水反应制氧:   2KMnO4+3H2O2==== 2MnO2+2KOH + 3O2↑+ 2H2O   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16HCl ==== 2KCl + 2MnCl2+ 5Cl2↑+ 8H2O   3.还能与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5C2H2O4+ 3H2SO4====K2SO4+ 2MnSO4+ 10CO2↑+ 8H2O   4.特殊反应   (1)二价锰离子在酸性或者中性溶液中,为高锰酸钾所氧化而生成二氧化锰的褐色沉淀。   2KMnO4+3MnSO4+2H2O=K2SO4+5MnO2↓+2H2SO4   (2)三价铬离子在弱酸性或碱性热溶液中,被高锰酸钾所氧化,其颜色由蓝绿色变为黄色,并产生二氧化锰之水合物的黑褐色沉淀。   Cr2(SO4)3+2KMnO4+5H2O ===△=== 2MnO(OH)2↓+K2Cr2O7+3H2SO4    该反应在冷溶液中不能进行,亦即高锰酸钾不能将三价铬氧化为六价。在酸性溶液中进行下列反应:   5Cr2(SO4)3+6KMnO4+6H2O===10CrO3+3K2SO4+6MnSO4+6H2SO4与醇或酸可氧化。[5]医药  1.消毒   用法与用量:外用。创面,腔道冲洗应用0.1%水溶液;洗胃用0.1%-0.2%水溶液;嗽口应用0.5%溶液;冲洗阴道或坐浴用0.125%溶,0.1%溶液用于清洗溃疡及脓肿,0.1%溶液用于水果等消毒 ,浸泡5分钟。消炎: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不饱和烃即放出新生态氧,有杀灭细菌作用。其杀菌力极强。临床上常用浓度为1:2000—1:5000的溶液冲洗皮肤创伤、溃疡、鹅口疮、脓肿等。溶液漱口用于去除口臭及口腔消毒。注意的是,溶液的浓度要掌握准确,过高的浓度会造成局部腐蚀溃烂。在配置溶液时要考虑时间,高锰酸钾放出氧的速度慢,浸泡时间一定要达到5分钟才能杀死细菌。配制溶液要用凉开水,用热水会失效。[6]   2.洗胃   在野外误服植物中毒时,要尽快洗胃,减少毒性物质吸收,简单的方法就是用1:1000—1:4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检验此浓度的简易方法是直视溶液呈淡紫色或浅红色即可。如果溶液呈紫色、深紫色时,其浓度已达1:100—1:200,这种极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液可引起胃粘膜的溃烂,绝对不能用它洗胃。误服极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液会造成中毒,所以要注意安全使用。[6]净水  高锰酸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用的常规添加剂。在野外取水时,1升水中加三四粒高锰酸钾,30分钟即可饮用。[6]路标  做标记:雪地迷路时,可将高锰酸钾颗粒撒在雪地上,溶解后产生的紫色可以给救援者引路。不过,颜色通常只能保存两小时左右。[6]编辑本段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服剂量大者,口腔粘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   燃爆危险:该品助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4]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钾、氧化锰。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4]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4]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九万里风9 2023-08-04 11:12:122

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放热反应的,不可以用来溶解的
水元素sl2023-08-04 11:11:253

一盗初二物理:我们可以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的负10次方m。一滴水的体积约是15立方

问题是?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8-04 11:08:483

一盗初二物理:我们可以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的负10次方m。一滴水的体积约是15立方

你说的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油膜法”测量微粒的直径。一滴水的体积V=SH S为水张开的面积,H就为分子直径
北营2023-08-04 11:08:281

最新永动机原理公布请物理专家指点

骗子
凡尘2023-08-04 11:05:483

物理永动机,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这是不存在的东西(你可以去百科里查)
真颛2023-08-04 11:05:465

初二物理刻度尺使用方法

首先是观察,观察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次是测量,要求刻度线紧贴被侧长度,所选择的适当零刻度线对准所测长度的起始端。最后是读数,格数*分度值。注意一定要估读。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04 11:05:181

八年级上册物理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放对: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紧被测物体、零刻度线与被测的一端对齐. 看对:量程与最小刻度 读对:视线正视刻度尺.读到最小刻度,再估读一位. 记对: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康康map2023-08-04 11:05:161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

最后的平均速度是50米每秒,所以落地速度是70米每秒,所以下落时间是7秒,高度是245米
北营2023-08-04 11:03:394

大学物理 转动惯量

移去恒力矩之前就可求出转动惯量 ε=ω/t=100/10=10rad/s^2 定轴转动动量矩定理 Jε=M 转动惯量 J=M/ε=20/10=2kgm^2移去恒力矩之后怎么还求转动惯量?是求摩擦阻力矩吧?
黑桃花2023-08-04 11:03:352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

首先知道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9.8m/(s^2)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阻力的情况下,加速度不恒定,并不是理想意义的自由落体
小白2023-08-04 11:03:283

高三了 物理合肥二模考了5分 理综300分只有九十几 英语一百五 考了一百多我要怎么学啊

好好补补家教 这是必须的 难题不管了好好学基础的 找个学校的好老师 最好是工龄十多年的有经验了 加油 祝你成功
hi投2023-08-04 11:03:116

燃气 物理性质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岳丹婷教授主编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279页附表15是烟气的物理性质(我上传不了图片,只好你自己去查了)另外,你也可以用空气的物理性质代替
墨然殇2023-08-04 10:59:573

物理简谐振动,机械波

以O为原点,波源S1在x轴上的波动方程:y1=Acos[w(t-(25+x)/u]=Acos[wt-25w/u +wx/u]波源S2在x轴上的波动方程:y2=Acos[w(t+(x-25)/u -π/2]=Asin[wt-25w/u+wx/u]故x轴上各点的振动方程:y=y1+y2=A(sin[wt-25w/u+wx/u]+cos[wt-25w/u+wx/u])=√2Asin[w(t-(25-x)/u +π/4]干涉静止的点: y=0 即 w(t-(25-x)/u +π/4= nπ (n=0 +- 1 +-2 +-3 +-4........)加上 -25<x < 25 条件 可解得 各个 x 的值 ,自己算吧
无尘剑 2023-08-04 10:59:551

求助,关于物理中机械波的问题

乙的频率是甲的一半,1Hz
左迁2023-08-04 10:59:531

在物理学当中,机械波是属于声学还是力学?磁场是属于电学还是力学?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由此可以看出机械波是力学的一部分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而又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它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电流、运动电荷、磁体或变化电场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而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场的变化而产生的.正因为磁场由运动电荷产生所以我们将它归于电学
无尘剑 2023-08-04 10:59:511

大漠孤烟直描述的是什么过程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吧
NerveM 2023-08-04 10:59:513

请您写出这道题的详细解题过程!这是大学物理中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习题!

解有图知振幅A=4又由图像过点(1,2)和(0,-2)知函数的周期T=2(1-0)=2又由T=2π/w=2知w=π故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4sin(πx+θ)又由图像过点(0,-2)知4sin(πx0+θ)=-2即sinθ=-1/2故θ=-π/6故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4sin(πx-π/6)
LuckySXyd2023-08-04 10:59:501

物理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急!!!

1、第一问属于追及问题,你画个图,第一个信号发出后,S到达S"发出第二个信号,此时A运动到A"。设SA=L,则S"A"=L"=L+Va*△t-Vs*△t收到第一个信号用时t1=L/(Vp-Va)收到第二个信号用时t2=L"/(Vp-Va)△t"=t2-t1+△tL可以消去,结果△t"=△t*[(Vp-Vs)/(Vp-Va)]第二问利用公式频率f=1/T,题中T=△t,T"=△t"所以f"=1/T"=[(Vp-Va)/(Vp-Vs)]*f2、这题出的不好,v和l没给出关系,所以时间也不确定,随便画吧,如果你认为两波相遇了,线性叠加就行;如果是相遇后,两波保持各自原来的状态继续传播。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04 10:59:491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急,谢谢)

T=2π除以w,波长有图像可以看出来。A选项就可以解出来了。b,按照胖点向上震动,可以看出向右传播c,p点路程看走了几个周期,一个周期路程是4倍振幅。d,吧0.3带入震动方程,就可以解出p点的位置了。如果想知道更详细的,可以加我qq1601789612
gitcloud2023-08-04 10:59:493

谁能帮我整理一下高二物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图像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T=2π 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 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4.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 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 7.★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1)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 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2)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8.波动问题多解性 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9.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 10.波的叠加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 11.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注意]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 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12.声波 (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340m/s. (2)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①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有: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穿透能力强. ②对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 13.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特点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黑桃花2023-08-04 10:59:481

高一物理机械波的描述

机械波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而形成的波。按介质中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间的关系,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在一条直线上的则叫纵波。固体中既能传播横波又能传播纵波;液体和气体中只能传播纵波。机械波的产生: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但是,已经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在波源停止振动时仍会继续传播,直到机械能耗尽后停止.ue004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分布疏的叫疏部.ue0043.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ue004(1)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ue004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ue004在一个周期内机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ue004(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不变.ue004(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ue004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v=λf,波速大小由介质决定.ue0044.机械波的特点:(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谐运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2)波传播的只是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ue004
Ntou1232023-08-04 10:59:461

物理机械波比如绳波,介质是绳子还是空气,为什么

绳子的震动,其介质是绳子,而不是空气,因为参与震动的单元(质元)就是绳子,与空气无关,将绳子放在真空中,让绳子的一端做机械振动,则这种机械振动会沿着绳子传播,这是你所谓的“绳波”的介质为绳子本身而不是空气的最直接的证据.机械波只的是介质由于机械振动而产生的波,机械波的波源必须是做机械振动的,不管它是做规则还是不规则的机械振动,只要它是做机械振动,它就是机械波.比如你所说的“绳波”,其一段必定有做机械振动,再比如声波、地震波等等 都是机械波机械波的判定的原则只有一个:波源是做机械振动的,并且波传播的能量也正是这种振动的能量.机械波与波是否能在真空和空气中传播没有任何关系机械波是区别于电磁波等一些其他的不以机械振动为震源传播的波的.电磁波的波源不是做机械振动,二十有与电磁的变化而产生的.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4 10:59:451

物理学中的机械波、弹性波、面波、体波分别是什么?

机械波的产生: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但是,已经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在波源停止振动时仍会继续传播,直到机械能耗尽后停止.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分布疏的叫疏部.3.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1)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一个周期内机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不变.(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v=λf,波速大小由介质决定.4.机械波的特点:(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谐运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2)波传播的只是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5.声波:一切振动着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的振动在介质中形成纵波.频率为20 Hz到20000 Hz的声波能引起听觉。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为超声波.超声波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声纳、“B超”、探伤仪等.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声波具有反射、干涉、衍射等波的特有现象.二、机械波的图象1.如图7—2—1所示,为一横波的图象.它反映了在波传播的过程中,某一时刻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移在空间的分布.简谐波的图象为正弦(或余弦)曲线.图7—2—12.根据机械波的传播规律,利用该图象可以得出以下的判定:(1)介质中质点的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2)根据波的传播方向确定该时刻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画出在Δt前或后的波形图象.(3)根据某一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弹性波 应力波的一种,扰动或外力作用引起的应力和应变在弹性介质中传递的形式。弹性介质中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性力。某一质点因受到扰动或外力的作用而离开平衡位置后,弹性恢复力使该质点发生振动,从而引起周围质点的位移和振动,于是振动就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并伴随有能量的传递。在振动所到之处应力和应变就会发生变化。弹性波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广泛应用于地震、地质勘探、采矿、材料的无损探伤、工程结构的抗震抗爆、岩土动力学等方面。 某一弹性介质内的弹性波在传播到介质边界以前,边界的存在对弹性波的传播没有影响,如同在无限介质中传播一样,这类弹性波称为体波。面波勘探 体波是地球内部信息传递的载体。体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蕴涵着丰富的信息。体波
豆豆staR2023-08-04 10:59:341

物理机械波

机械波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而形成的波。按介质中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间的关系,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在一条直线上的则叫纵波。固体中既能传播横波又能传播纵波;液体和气体中只能传播纵波。 机械波的产生: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做机械振动的物体作为波源,二是要有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介质.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但是,已经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在波源停止振动时仍会继续传播,直到机械能耗尽后停止.? 2.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凸起部分叫波峰,凹下部分叫波谷.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叫纵波.质点分布密的叫密部,分布疏的叫疏部.? 3.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一个周期内机械波传播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不变.? (3)波速v: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v=λf,波速大小由介质决定.? 4.机械波的特点:(1)每一质点都以它的平衡位置为中心做简谐运动;后一质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带动它的前一质点的振动.(2)波传播的只是运动形式(振动)和振动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理解一些概念!背一些公式!在积累一些做题的方法就行了! 波速v=s/t=λf=λ/T?
北境漫步2023-08-04 10:59:342

物理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急!!!

1、第一问属于追及问题,你画个图,第一个信号发出后,S到达S"发出第二个信号,此时A运动到A"。设SA=L,则S"A"=L"=L+Va*△t-Vs*△t收到第一个信号用时t1=L/(Vp-Va)收到第二个信号用时t2=L"/(Vp-Va)△t"=t2-t1+△tL可以消去,结果△t"=△t*[(Vp-Vs)/(Vp-Va)]第二问利用公式频率f=1/T,题中T=△t,T"=△t"所以f"=1/T"=[(Vp-Va)/(Vp-Vs)]*f2、这题出的不好,v和l没给出关系,所以时间也不确定,随便画吧,如果你认为两波相遇了,线性叠加就行;如果是相遇后,两波保持各自原来的状态继续传播。
ardim2023-08-04 10:59:311

大学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问题

(1) 两相邻波节间的点(同一段的点), 符号相同,相位相同。 (2) 波节两边的点(相邻段的点), 符号相反,相位相反。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8-04 10:59:311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学习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课本中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1.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向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   4简谐运动的影象   ①意义:表示振动物 *** 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影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   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影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   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   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   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   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   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   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   4.受迫振动   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2机械波的分类   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   3机械波的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   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   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4三者关系:v=λf   7. 波动影象: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影象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由波的影象可获取的资讯   ①从影象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从影象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8.波动问题多解性   波的传播过程中时间上的周期性、空间上的周期性以及传播方向上的双向性是导致“波动问题多解性”的主要原因.若题目假设一定的条件,可使无限系列解转化为有限或惟一解   9.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异.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的波长小或能够与波长差不多.   10.波的叠加   几列波相遇时,每列波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而不互相干扰,只是在重叠的区域里,任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各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向量和.两列波相遇前、相遇过程中、相遇后,各自的运动状态不发生任何变化,这是波的独立性原理.   11.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   [注意]①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或振动减弱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加强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减弱区域中心质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   ②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为加强点,波峰和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的点,加强的点只是振幅大了,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大;减弱的点只是振幅小了,也并非任一时刻的位移都最小. 如图若S1、S2为振动方向同步的相干波源,当PS1-PS2=nλ时,振动加强;当PS1-PS2=2n+1λ/2时,振动减弱。   12.声波   1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传播速度为340m/s.   2能够引起人耳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①超声波的重要性质有:波长短,不容易发生衍射,基本上能直线传播,因此可以使能量定向集中传播;穿透能力强.   ②对超声波的利用:用声纳探测潜艇、鱼群,探察金属内部的缺陷;利用超声波碎石治疗胆结石、肾结石等;利用“B超”探察人体内病变.   13.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其特点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两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两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命题特点   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2、以振动影象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以及波的特性。   3、以简谐运动为载体,考查能量转化问题。   4、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命题。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考点剖析   1、从命题型别来看:选择题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主打型别,绝大部分题目都是 以这种形式呈现,其次是填空类题型,计算或证明类题型除在新课程改革 实验区外,出现的机率最低,且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与动力学规律的联络相当普遍,“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仅占有真题的较少部分。   2、从命题数量及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在每套高考理综试卷或高考物理试卷中,“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仅占据一席之地,命题数量最多不超出两个。   3、从命题难度来看:由于波的影象与常规有所不同、又涉及多解,显得略有难度之外,总的命题难度不高,本年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所有高考命题的难度均徘徊在易题与中档题之间。   4、 从命题涉及知识点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高考命题覆盖面较广,在参与统计的考卷中,共涉及了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特例、简谐运动的图 像、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机械波、横波的影象等六个大的知识点,并特别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其中横波的影象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简谐运动的影象命题, 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 个显著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络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振动影象与波动影象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影象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的人还:
北营2023-08-04 10:59:281

高三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

波动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物质运动形式,例如绳子上传播的波,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水面波等,它们都是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形成的,这类波称为机械波.波动并不限于机械波,无线电波,光波等也是物质的一种波动形式,这类波是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通称为电磁波.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本质是不同的,但它们具有波的共性.从运动学上来讲,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形式是一样的,但是,从动力学角度上看来,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机械波用的是弹性介质的方程来描述的,而电磁波用的是电场和磁场的梯度函数来描述的.波动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物质运动形式,例如绳子上传播的波,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水面波等,它们都是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形成的,这类波称为机械波.波动并不限于机械波,无线电波,光波等也是物质的一种波动形式,这类波是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通称为电磁波.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本质是不同的,但它们具有波的共性.从运动学上来讲,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形式是一样的,但是,从动力学角度上看来,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机械波用的是弹性介质的方程来描述的,而电磁波用的是电场和磁场的梯度函数来描述的.
阿啵呲嘚2023-08-04 10:59:271

怎样做好物理静电实验

静电实验人们一直认为比较难做,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关键,就能做到操作自如,得心应手。    1、实验中的关键问题:    用摩擦等方法获得静电有两个特点:一是电位高,可达数千伏至数万伏,使在通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如木头、玻璃、橡胶等都失去绝缘性能,故电荷极易流失:二是电量少,一经漏电即很快漏完。因此,要做好静电实验关键在于解决绝缘问题。验电器的绝缘塞,各种导体的绝缘支架等,都要用绝缘性能良好的物质做成。实验证明,有机玻璃、塑料(聚氯乙烯)、石蜡等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但是各种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常用作静电仪器的绝缘支架的玻璃、硬橡胶棒等,在其表面清洁、干燥时绝缘性能还好,一旦表面弄脏(如落了灰尘或者被手汗污渍)或在潮湿的空气中,绝缘性能很快消失,即使绝缘性能良好的有机玻璃、石蜡矿烛渍),或在潮湿的空气中,绝缘性能也明显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实验中看出:将洁净干燥的玻璃棒或硬橡胶棒与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箔片张角不变;如果用手抚摸其表面将其弄脏或用嘴哈气使其表面潮湿,重放置验电器上,箔片很快下落。因此,静电仪器的支架、底座等必须保持洁净干燥。    石蜡具有很好的防潮功能。将一只矿烛从水中取出后立即移至带电的验电器上,可以看到箔片的张角无变化。这时尽管蜡烛表面有很多水珠,但因这些水珠互不相连,不构成通路。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静电仪器绝缘部分的表面敷一层蜡。或将整个仪器用石蜡垫起来。如给验电器绝缘塞表面涂一层蜡以后,即使用喷雾器对着验电器喷雾,其上面带的电荷也不会失去;将一根普通的玻璃棒擦净烘干后在其中部涂一层蜡,把这根玻璃棒放如水中后取出,手持棒的一端,另端和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玻璃棒仍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用这样的玻璃棒来做摩擦起电的实验就很容易了。    环境对静电的实验影响是很大的。除了湿度的影响外,有一点往往被忽视,就是空气的电离情况。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带电的验电器附近点燃一根火柴,验电器上的电荷即很快失去,这是因为空气被火焰电离导电所致。因此,静电实验应避免在周围空气被电离的情况下进行,如实验室内不得生碳火;刚做过感应圈、起电机放电实验后,须打开窗子让空气流通一下再做静电实验。(利用这点,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使不需要带电的绝缘体上的电荷失去,只须将带电体在酒精灯火焰上轻轻一掠即可。)    为了保证静电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准备实验时,对各静电仪器的绝缘部分必须进行认真的检查,检查的方法是将各绝缘部分,分别与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看其是否漏电。    2、静电实验中的反常现象及其分析:    (1)在用验电器检验摩擦过的物体是否带电时,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杆),金属箔片张开一个小角度;为了使金属箔片张角度再大一点,将玻璃棒又跟丝绸摩擦后再次跟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并沿一个方向来回拉动几次,会看到金属箔的张角不仅没有变大反而变小了。这是因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一般情况下)带正电荷,正电荷在玻璃棒(绝缘体)的表面上,但不能自由移动,实验时为了把更多的电荷传给验电器的金属球(杆),将玻璃棒与金属球接触而且来回相对滑动,由于摩擦使金属球上产生了负电荷,这产生的负电荷数量大于由棒传给金属球的正电荷数量时,验电器上原带的正电荷数就要减少,金属箔片的张角就会变小,因而出现了上述反常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注意的是:再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时,为了使物体上多呆些电荷,必须将带电体表面不同处多次与物体进行接触,两物体切勿相对滑动发生摩擦,以免使物体与带电体摩擦后产生性质不同的新电荷,而导致实验失败。    (2)在做感应起电静电实验时,大家都知道,用感应起电的方法是导体A带的电荷时与原带电体B上的电荷性质是相反的电荷。但是有时会发生反常的现象:比如我们把摩擦过带负电荷的”塑料王”(聚四氟乙烯)片*近一个有绝缘底座的枕形导体,用手指接触一下枕形导体的另一端后,再移走塑料片,根据感应起电的原理,枕形导体应该带上正电荷了,但检验结果表明:它带的不是正电荷而是和塑料片上同性质的负电荷。经过多次实验测试表明,实验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是因为实验是带负电荷的塑料片(施感电荷体)与枕形导体(感应体)过分接近而形成的。因为用摩擦的方法带电的物体,它对地的电压可高达几万伏以上,当它与枕形导体过分接触时,它将击穿空气而放电,特别是在枕形导体被接地后还在继续发生放电,这就使得枕形导体带有与塑料片上相同性质的负电荷了。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反常现象,在实验时一定不能使施感电荷体与感应导体过分接近。  
康康map2023-08-04 10:52:521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