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初二物理各种力的表示符号和公式

重力G=mg,推力压力浮力用F就可以,如有需要可以加角标。推力是效果力,没公式……支持力N或FN若物体竖直方向只受2力且平衡,则支持力N=G压力是效果力,没公式……浮力F=ρ*V排*g【V排是排开水的体积,ρ是液体密度】 F浮=G(漂浮、悬浮时)F浮=G-G1(空气中重力减去在水中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F浮=F↓-F↑(上下压力差)
Jm-R2023-08-11 08:53:474

初二物理密度所有公式

密度定义: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1、定义公式:P=M/V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密度的测量方法: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小)、细绳。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扩展资料密度应用:判定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根据公式,求出其密度,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若<ρ,则为空心,若=ρ,为实心。(2)已知质量,由公式,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物>V,则为空心,若V=V物 ,则该物体为实心。(3)把物体当作实心物体对待,利用,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m>m物时,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密度
无尘剑 2023-08-11 08:53:466

初二物理所有的公式和概念

1.速度:V=S/t ,t=s/v,s=vt,t时间,s路程. 2.重力:G=mg ,m=G/g. 3.密度:p=m/V ,v=m/p,m=pv.P密度v体积m质量. 4.压强:p=F/S F压力N s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p=P液gh .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 . (2).F浮=G-F 示 . (3).F浮=G物 (漂浮、悬浮) . 7.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m排,p液=F浮/gv排,v排=F浮/p液g. P(密度)=m/v物=(G/g)/v排=[(G/g)/F浮]/p液g=p液[G/G-F示]. 8.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 9.理想斜面:F/G=h/L . 10.理想滑轮:F=G/n . 11.滑轮组特点:F=(1/n)G物(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F=1/n(G物+G动)(不计绳重、摩擦),S=nh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里h物体上升高度n绳子段数). 12.功:W=FS(总功)=Gh(有用功)=Nm.单位:J. 13.功率:P=W/t=FV.单位:J/s (w). 15.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6.机械效率:eat=W有/W总100%,=G/ nF(竖直方向),=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f / nF (水平方向) .eat=G物/nF,eat=G物/G物+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 17.功的理想斜面:F=GH/s.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4)1m=10dm=10二次方cm=10三次方mm=10六次方um=10九次方nm (5)1mm=10负三次方m.1cm=10负二次方m. (6)1t=10立方kg,1kg=10立方g,1g=10立方mg. (7)1cm立方=1ml,1dm立方=1l,1dm立方=10立方m立方,1l=10立方ml. (8)1Hpa=1x10二次方帕
NerveM 2023-08-11 08:53:451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有哪些?

初二下册物理所有公式集锦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17、吸热:Q吸=Cm(t-t0)=CmΔt18、放热:Q放=Cm(t0-t)=CmΔt19、热值:q=Q/m20、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21、热平衡方程:Q放=Q吸22、热力学温度:T=t+273K23、电流强度:I=Q电量/t24、电阻:R=ρL/S25、欧姆定律:I=U/R26、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27、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
LuckySXyd2023-08-11 08:53:451

求初一到初二物理全部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千克kgm=ρv温度t摄氏度℃速度v米/秒m/sv=s/t密度ρ千克/米3kg/m3ρ=m/v千克/米3kg/m3力(重力)f牛顿(牛)ng=mg压强p帕斯卡(帕)pap=f/s功w焦耳(焦)jw=fs功率p瓦特(瓦)wp=w/t电流i安培(安)ai=u/r电压u伏特(伏)vu=ir电阻r欧姆(欧)ωr=u/i电功w焦耳(焦)jw=uit电功率p瓦特(瓦)wp=w/t=ui热量q焦耳(焦)jq=cm(t-t0)比热c焦/(千克·摄氏度)j/(kg·℃)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1,液体压强p=gh;2、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液gv排;3、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4、机械效率=×100%;5、焦耳定律:q=i2rt(若电路为纯电阻电路则:q=w);6、若知道某用电器的额定电压u额和额定功率p额,以及实际电压u实,则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p实=()2p额;7、功率p=fv;8、串联电路的特点:i=i1=i2;u=u1+u2;r=r1+r2;。并联电路的特点:i=i1+i2;u1=u2=u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g物+g轮)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g物+g轮)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总功w总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100%功率p(w)p=w:功t:时间压强p(pa)p=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m:质量q:热值--差不多了。
肖振2023-08-11 08:53:452

求物理初二到初三人教版所有公式,最好分下类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液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物-F (视重力) (3)、F浮=G物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7、电功: (1)、W=UIt=Pt(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8、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瑞瑞爱吃桃2023-08-11 08:53:451

初二物理所有压强的详细公式

4、压强的计算。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求压力:f=ps求受力面积:s=f/p5、浮力的计算称量法:f浮=g—f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此后故乡只2023-08-11 08:53:444

初二物理公式

V=s/t
CarieVinne 2023-08-11 08:53:441

初二物理计算题如何思考?有哪些基本公式?

理解,学习理科一定要先理解。先把每个公式定理使用的条件情况等基本知识弄清楚。基础扎实做什么体手到擒来。
余辉2023-08-11 08:53:443

求初一初二物理所有的公式。

翻书去
ardim2023-08-11 08:53:442

初二物理所有的公式

初二物理所有的公式如下:1、速度:V=S/t,t=s/v,s=vt,t时间,s路程。2、重力:G=mg,m=G/g。3、密度:p=m/V,v=m/p,m=pv。P密度v体积m质量。4、压强:p=F/SF压力Ns受力面积。5、液体压强:p=P液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7、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m排,p液=F浮/gv排,v排=F浮/p液g。P(密度)=m/v物=(G/g)/v排=[(G/g)/F浮]/p液g=p液[G/G-F示]。8、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9、理想斜面:F/G=h/L。10、理想滑轮:F=G/n。11、滑轮组特点:F=(1/n)G物(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F=1/n(G物+G动)(不计绳重、摩擦),S=nh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里h物体上升高度n绳子段数)。12、功:W=FS(总功)=Gh(有用功)=Nm。
mlhxueli 2023-08-11 08:53:442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内容是什么?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内容是如下: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v——速度(m/s)v——平均速度(m/s)s——路程(m)t——时间(s)二、密度公式:ρ=mv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三、重力公式:G=mgG——重力(N)m——质量(kg)g——常数(9.8N/kg)四、压强公式:1、P=F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m2)2、P=ρgP——压强(Pa)ρ——密度(kg/m3)h——深度(m)五、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
善士六合2023-08-11 08:53:441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如下: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v——速度(m/s)v——平均速度(m/s)s——路程(m)t——时间(s)二、密度公式:ρ=mv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三、重力公式:G=mgG——重力(N)m——质量(kg)g——常数(9.8N/kg)四、压强公式:1、P=F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m2)2、P=ρgP——压强(Pa)ρ——密度(kg/m3)h——深度(m)五、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
北有云溪2023-08-11 08:53:441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如下: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v——速度(m/s)v——平均速度(m/s)s——路程(m)t——时间(s)二、密度公式:ρ=mv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三、重力公式:G=mgG——重力(N)m——质量(kg)g——常数(9.8N/kg)四、压强公式:1、P=F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m2)2、P=ρgP——压强(Pa)ρ——密度(kg/m3)h——深度(m)五、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
铁血嘟嘟2023-08-11 08:53:441

初二物理的所有公式

搜百度
wpBeta2023-08-11 08:53:446

物理八年级所有计算公式

买一本高中物理全解
ardim2023-08-11 08:53:443

初二物理的所有计算公式

初二物理所运用的公式U=IRR=U/IP=W/TP=UIP=U^/RP=I^RQ=UIt物理量物理公式电流定义式I=Q/t欧姆定律I=U/R串联电路I=I1=I2并联电路I=I1+I2电压串联电路U=U1+U2并联电路U=U1=U2电阻串联R总=R1+R2并联R总=R1R2/(R1+R2)电功率定义式P=W/t普适公式P=UI电功定义式W=UIt已知电功率W=Pt已知电量W=UQ导体热量焦耳定律Q=I2Rt面积正方形S=a2长方形S=ab圆S=π(D/2)2体积柱体V=Sh排液法V固=V2-V1正方体V=a3浸没时V排=V物速度定义式v=s/t平均速度v=s总/t总密度定义式ρ=m/V重力G=mg浮力公式法F浮=ρ液gV排称重法F浮=G-F"漂浮和悬浮F浮=G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沉底时F浮=G-N压强定义式p=F/S液体内部p=ρgh功率(机械)定义式P=W/t汽车功率P=Fv功(机械)定义式W=Fs总功W总=W有用+W额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同方向F合=F1+F2反方向F合=F1-F2水平桌面上受到物体的压力F=G总液体、气体的压力F=pS机械效率定义式η=W有用/W总提升重物η=Gh/Fs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热量燃料燃烧Q=qm物体吸放热Q=cmΔt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Q=U^/RtQ=I^Rt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11 08:53:442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

初二物理公式归纳如下:1、电流强度: I=Q电量/t2、电阻: R=pL/S3、欧姆定律: 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11+I2(2)、U=U1+U2(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 1/R2 [ R=R1R2/(R1+R2)](4)、I1/I2= 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
wpBeta2023-08-11 08:53:441

初二物理的全部公式

不好写
北境漫步2023-08-11 08:53:443

初一、初二物理计算公式全部(急)

G=mg
此后故乡只2023-08-11 08:53:434

求初二物理的所有计算公式,如,V=S/T 速度=路程/时间

ρ=m/V m=ρV V=m/ρ 密度v=S/t t=S/v S=vt 速度G=mg 重力F=G/n 滑轮F浮=G-F F浮=G排=ρ液V排g F浮=F向上-F向下 F浮=G (悬浮或漂浮) 浮力P=F/S 压强
瑞瑞爱吃桃2023-08-11 08:53:421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I=U/RU=IRR=U/IP=W/TP=UIP=U^/RP=I^RQ=UIt物理量物理公式电流定义式I=Q/t欧姆定律I=U/R串联电路I=I1=I2并联电路I=I1+I2电压串联电路U=U1+U2并联电路U=U1=U2电阻串联R总=R1+R2并联R总=R1R2/(R1+R2)电功率定义式P=W/t普适公式P=UI电功定义式W=UIt已知电功率W=Pt已知电量W=UQ导体热量焦耳定律Q=I2Rt面积正方形S=a2长方形S=ab圆S=π(D/2)2体积柱体V=Sh排液法V固=V2-V1正方体V=a3浸没时V排=V物速度定义式v=s/t平均速度v=s总/t总密度定义式ρ=m/V重力G=mg浮力公式法F浮=ρ液gV排称重法F浮=G-F"漂浮和悬浮F浮=G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沉底时F浮=G-N压强定义式p=F/S液体内部p=ρgh功率(机械)定义式P=W/t汽车功率P=Fv功(机械)定义式W=Fs总功W总=W有用+W额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同方向F合=F1+F2反方向F合=F1-F2水平桌面上受到物体的压力F=G总液体、气体的压力F=pS机械效率定义式η=W有用/W总提升重物η=Gh/Fs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热量燃料燃烧Q=qm物体吸放热Q=cmΔt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Q=U^/RtQ=I^Rt
可桃可挑2023-08-11 08:53:422

初二物理的所有计算公式

I=U/R P=W/T P=UI W=PT Q=I平方RT
ardim2023-08-11 08:53:423

初二物理所有公式

P=UIP=U^2/RU=P/II=P/UI=U/RU=IRR=U/IQ=I^2RtQ=UItQ=U^2/R*tW=PtP=W/tt=W/P
苏州马小云2023-08-11 08:53:421

初二物理浮力的表达公式有哪些

如算船的浮力:F液=P(液密度)gV(排出的体积)算气球的浮力F气=P(气体密度)gV(排出的体积)若P液大于P固,则固体会上浮若P液小于P固,则固体会下沉漂浮悬浮时,G等于F浮下沉,G大于F浮
Ntou1232023-08-11 08:53:426

初二物理下 有哪些公式 帮忙下

串联:I=I1=I2……U=U1+U2……R=R1+R2……U1:U2=W1:W2=P1:P2=Q1:Q2=R1:R2分压公式:U1=U*R1R并联:I=I1=I2……U=U1+U2……R=R1+R2……U1:U2=W1:W2=P1:P2=Q1:Q2=R1:R2U1分流公式:I1=I*R2(R1+R2)通用:W=W1+W2P=P1+P2纯电阻电路:P=I*I*R=U*UR定值电阻:R=ΔUΔIQ(J)=It=PtI=U/RI=Q(c)/t
善士六合2023-08-11 08:53:423

求初二的物理公式,全部

速度V(m/S)v=S/t S:路程 t:时间重力G(N)G=mg m:质量 g:重力加速度,常数,9.8N/kg或 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 F1>F2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 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 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 置时 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功率P(w)P=w/t W:功 t:时间压强p(Pa)P=F/s F:压力 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 离)热量Q(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Q=mq m:质量 q:热值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一.物理公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 的变形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电 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干 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 并联电路电阻R(Ω)1/R=1/R1+1/R 2+……欧姆定律I=U/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 成反比电流定义式I=Q/t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电功W(J)W=UIt=Pt U:电压I:电流 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C=λνC:波速(电磁 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ν:频率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 m/s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 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d.水 的比热容:4.2×103J/(kgo℃)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 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遇到具体题目还可以问我
bikbok2023-08-11 08:53:421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初二物理公式有哪些

1、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2、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3、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F2=l2/l1 4、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5、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6、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6mm2 7、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8、浮力公式 F浮=F"-F(压力差法) F浮=G-F(视重法) F浮=G(漂浮、悬浮法)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9、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吸热:Q吸=Cm(t-t0)=CmΔt 放热:Q放=Cm(t0-t)=CmΔt 热值:q=Q/m 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热平衡方程:Q放=Q吸 热力学温度:T=t+273K 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墨然殇2023-08-11 08:53:411

初二物理公式

dssdfvsdbdfzh
康康map2023-08-11 08:53:412

初二上学期所有物理计算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06 kg/m06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06 kg/m06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苏萦2023-08-11 08:53:411

初中物理涉及到的所有公式

初二物理公式(教育科学出版社)速度 v=s/t:(s=vt , t=s/v); 密度 ρ=m/V:(m=ρv v=m/ρ); 重力 G=mg:(g=G/m, m=G/g) 压强 P=F/S:(F=PS, S=F/P) 液体压强 P= ρgh(变形略);杠杆 F1L1=F2L2(变形略)斜面 F/G=h/L轮轴 F/G=rR机械效率 η=W有/W总x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W有∕W有   +w额=Gh/Gh+G动h=G/G+G动 第一种公式η = W有用/W总×100% = Gh/Fs = Gh/Fnh= G/Fn= G/(G+G动滑轮) =G/G总   ∵F=1/nu2022G总   G为物重,   h为物体上升的高度,   F为拉力大小,   s为绳子上升的高度,   n是绳子绕数(与动滑轮相连的)。 第二种公式  η=W有用/W总×100%   =Gh/G总h   =Gh/(G+Go)h   =G/(G+Go)   G+G0为动滑轮与物体总重,   Go为动滑轮重。 斜面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Gh/FL G为物重,h为斜面竖直高度,F为拉力大小,L为斜面长度。功 W=Fs W=Pt功率 P=W/t P=Fs/t=Fv 初三物理公式(教育科学出版社)热量 Q=cm(t-to) ; Q=cm(to-t); Q= mq Q=Vq Q=I2Rt Q=UIt Q=U2t/R热机效率 η=W有/Q放×100% 电流 I=Q/t (Q为电荷量)I=U/R电功 W=UIt W=I2Rt W=U2t/R电功率 P=W/t=UI=I2R=U2R电动机的效率 η=W有用/W总×100% =(UI-I2R)/UI×100%
黑桃花2023-08-11 08:53:414

初二到初三的所有物理公式

我是你师傅。 选我。吧。
北营2023-08-11 08:53:411

请帮忙整理一下初一到初二的物理公式,要全部哦,谢谢了!

速度V(m/S) v=S/t; S:路程,t:时间 重力G(N) G=mg; m:质量 ;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 ρ= 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n,S=n h , 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功 W = F S = P t 1J = 1Nu2022m = 1Wu2022s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 G h= W总 – W额 =ηW总 额外功 W额 = W总 – W有 = G动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 F S = W有用 / η 机械效率 η= W有用 / W总 η=G /(n F)= G物 /(G物 +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电压U(V) U=U1=U2=…… 电阻1/R(Ω) =1/R1+1/R2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J) W=UIt=Pt ;U:电压 I:电流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R:电阻
善士六合2023-08-11 08:53:412

初二物理各种力的表示符号和公式

重力G=mg,推力压力浮力用F就可以,如有需要可以加角标。推力是效果力,没公式……支持力N或FN若物体竖直方向只受2力且平衡,则支持力N=G压力是效果力,没公式……浮力F=ρ*V排*g【V排是排开水的体积,ρ是液体密度】 F浮=G(漂浮、悬浮时)F浮=G-G1(空气中重力减去在水中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F浮=F↓-F↑(上下压力差)
无尘剑 2023-08-11 08:53:414

八年级物理求功率的公式是什么?

功率(P)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反之做功慢. 2、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4、导出公式:P=Fv p=w/t=fs/t=fv     说明: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N)       v:物体在力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单位:m/s )
北有云溪2023-08-11 08:53:411

急需从初一到初二数学与物理的所有公式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CarieVinne 2023-08-11 08:53:411

找物理初一至初二的所有物理公式

初一没学,下面的是初二的。(有些符号不会打,但和原负号差不多,你最好是去书上看看)v=s/t(v:速度、s:路程、t:时间)g=G/m(G是重力,m是质量,g是重力于质量的比值,其比值是一个定值9.8N/Kgp=m/v(p:密度、m:质量、v:体积)F浮=G-F??F浮=G排=P液v排gp=p液hg(这p是压强,我不会打,不过差不多,你最好还是去书上看)F??×L??=F??×L??(这F??的1是在F下面,我打不了,后面的也是一样。F??:动力、L??:动力臂、F??:阻力、L??:阻力臂)F=1(G物+G轮)/n(n:线的断数、G物:物体重力、G轮:滑轮重力)s=nh(s:线段移动的距离、h:物体移动的距离)w=FS(w:功、F:力、s:距离)p=w/tW总=W有+W额η=w有/w总×100%(主:①η<1、②η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η这符号不知道对不,我不会打,对不起了)我们上得有点慢,后面还没学。也不知道教材一样不。我这可能有些不正确,最好还是去书上看。
北营2023-08-11 08:53:411

初二物理所有的公式帮忙写下来 谢谢

速度公式:v=s/t;密度公式:ρ=m/V;重力公式:G=mg;压强公式:P=F/S(F是压力,S是受力面积)液体压强公式:P=ρgh、P=ρgh,F=PS=ρghS(V=hS)=ρgV;大气压强公式:P=F/S、P=ρgh;浮力公式:F浮=G-F拉,F浮=F向上-F向下(下沉的物体),F浮=G排(浸在液体中的物体),F浮=ρgV排,F浮=G排=m排g;F浮<G物 下沉(ρ物>ρ液);F浮>G物 上浮至漂浮F浮=G物(ρ液大于ρ物);F浮=G物 悬浮(ρ物=ρ液);功的公式:W=FS(水平),W=Gh(竖直);功率的公式:P=W/t,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P=W/t=Fs/t=FV※(P的单位必须是W,V的公式必须是m/s)※杠杆的公式: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定滑轮的公式:F=G(F为拉力,G为物种),s=h(s为物体上升的距离,h为绳子自由端上升的距离);动滑轮的公式:F=1/2G,s=2h(一个动滑轮);滑轮组的公式:F=1/nG(n为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s=nh,由F=G物+G动/n,得G物=nF-G动,{F=1/nf,s=nL}(水平面上拉重物用的)(L为物体移动的距离,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机械效率的公式:W有用=Gh,W总=W有用+W额外,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W总=FS。打得好辛苦,望采纳!!!动滑轮的公式:
苏萦2023-08-11 08:53:391

初二物理力学公式整理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二物理有关力学公式,供大家参考。 初二物理力学公式归纳 1、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2、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3、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4、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F2=l2/l1 5、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6、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7、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6mm2 8、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9、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10、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11、功率公式 P=W/tP=W/t=Fs/t=Fv(v=P/F) 12、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13、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14、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P总(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汇总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也就是说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5.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6.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f来表示) 7.惯性: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Chen2023-08-11 08:53:391

初二物理公式有哪些

w=pt q=uit
wpBeta2023-08-11 08:53:394

八年级物理公式归纳

1、速度:V=S/t,t=s/v,s=vt,t时间,s路程。2、重力:G=mg,m=G/g。3、密度:p=m/V,v=m/p,m=pv。P密度v体积m质量。4、压强:p=F/SF压力Ns受力面积。5、液体压强:p=P液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7、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m排,p液=F浮/gv排,v排=F浮/p液g。P(密度)=m/v物=(G/g)/v排=[(G/g)/F浮]/p液g=p液[G/G-F示]。8、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9、理想斜面:F/G=h/L。10、理想滑轮:F=G/n。11、滑轮组特点:F=(1/n)G物(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F=1/n(G物+G动)(不计绳重、摩擦),S=nh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里h物体上升高度n绳子段数)。12、功:W=FS(总功)=Gh(有用功)=Nm。
左迁2023-08-11 08:53:382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想要学好初二物理,熟记物理公式是前提。下面我整理了初二物理公式大全,赶快收藏吧! 一、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二、重力公式 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三、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F2=l2/l1 四、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五、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六、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6mm2 七、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八、浮力公式 (1)F浮=F"-F(压力差法) (2)F浮=G-F(视重法) (3)F浮=G(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九、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十、常用物理量公式 1.光速:C=3×108m/s(真空中) 2.声速:V=340m/s(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103kg/m3 (3)1kw·h=3.6×106J
wpBeta2023-08-11 08:53:381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整理了初二的物理重要公式和知识点,方便同学们复习参考! 初二物理公式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理想斜面:F/G=h/L 8.理想滑轮:F=G/n 9.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0.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1.功率:P=W/t=FV 12.功的原理:W手=W机 13.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4.机械效率:η=W有/W总 15.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水平方向) 16.吸热:Q吸=Cm(t-t0)=CmΔt 17.放热:Q放=Cm(t0-t)=CmΔt 18.热值:q=Q/m 19.热平衡方程:Q放=Q吸 20.电流强度:I=Q电量/t 21.电阻:R=ρL/S 22.欧姆定律:I=U/R 23.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24.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初二物理重要知识点 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机械运动 1.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机械运动的形式 运动、静止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声音的传播 1.声传播是通过介质来传播的。 2.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3.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4.骨传导: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
韦斯特兰2023-08-11 08:53:381

初二物理公式大全

电压除电阻等于电流
苏萦2023-08-11 08:53:387

谁知道物理中物质的密度能不能变呀

当然能啦,例如水,凝固时变成冰,密度变小了
豆豆staR2023-08-11 08:52:445

2015年江苏扬州中考物理重点解读

物理   重视实践题和实验题的复习   指导教师   程久康(树人学校初三物理备课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以往考生会觉得热点话题多与历史、政治等内容相关,但是今年的中考物理也可能考到。不过,在关注热点话题的同时,找出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如春节期间大量国人赴日旅游,马桶盖热销,马桶盖涉及的物理知识有压强、电功率、电流热效应等等。   比如在王亚平太空授课时,有一情景,水中的气泡不像地球上会上升,它可停在水中任一位置不动,这是由于失重时,物体不会受到浮力的作用。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估算类的问题等都是平时学习,不太涉及到,在试卷中经常遇到,在中考复习时都要加以关注。   复习重点   1.重视课本插图的作用 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插图有很大用意,有的是直观描述演示实验,有的是学生分组实验,有的是为了化解难点,有的是为了突出重点,看插图,就是抓重点。   2.实践性题目既要动手也要思考 章节后的练习分为问题型和实践型两类。问题型的练习大致看一下,便于基础知识的回顾;实践型的练习尽量动手,并进行思考。如八(下)教材中有一道题曾经考过,即用一个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一个“口吹喷雾器”,从倒置的漏斗口向下吹气,漏斗口里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如果从倒置的漏斗口向上吸气,漏斗口里的乒乓球也不会掉下来。对考生而言,这类题常常是失分点。实践型的练习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更牢靠,更有应变力。   3.实验题目应挖掘细节 实验题是中考的考查重点和难点,对待这方面的考查,要关注并挖掘细节。如在“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对冰、烛蜡加热时,是否采用酒精灯;均匀加热的几个措施,记录表格与“观察水的沸腾”的记录表格异同点;“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纸盖的两个作用:减少实验时间和避免因水蒸气液化,使温度计刻度模糊不清。
墨然殇2023-08-11 08:52:361

初三物理

初中气体压强内容分成3部分:大气压。抽水机,吸盘,吸管,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吞鸡蛋。特点是开放,大气作用在对象上。一定气体压强与体积温度等的关系。封闭针筒压缩空气,高压锅内压强。自行车轮胎打气。特点是封闭气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吹纸条,漏斗吹乒乓球,口吹喷雾器,窗帘向外飘。特点是流体流动。针筒吸药水是大气压压上来的,但是打针就不是大气压了,而是手指压的。吸气:先是肺中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减小,然后大气压压入肺中。但呼气一般不说与大气压有关。
CarieVinne 2023-08-11 08:52:351

物理高中选修光的临界C=arcsin1/n中arc什么意思

只是一个求角C大小的式子,一般不会用到,这个公式可以写成sinC=1/n
西柚不是西游2023-08-11 08:49:261

物理的单位换算题

0.5h= 30min 90min= 1.5h 1.3h= 78min3m/s= 7.8km/h10m/s=36km/h 25m/s=90km/h 12km/h=3.33m/s 72km/h=20m/s 36km/h=10m/s 0.2h=12min=72s30min=1800s=0.5h2m/s=7.2km/h18km/h=5m/s 72 km/h=20m/s0.3kg=300g10t=10000kg500g=0.5kg;0.3kg=300g10t=10000kg500g=0.5kg0.2h=12min=72s30min=1800s=0.5h2m/s=7.2km/h18km/h=5m/s
kikcik2023-08-11 08:48:441

物理测量小车平均速度 坡度是要越缓还是越陡 原理是什么?

你好楼主,当然是越缓好,因为这样有利于记录小车滑行的距离以及所需时间,从而更好的求小车平均速度。反之如果太陡,小车滑行过快不好掌控数值,不利于测量以及实验的完成。
bikbok2023-08-11 08:48:082

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1)测量小车的均速度,原理为v=St;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2)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3)第2次实验中,S2=75cm,t2=2.5s,所以V2=S2t2=75cm2.5s=30cm/s;第3次实验中,S3=75cm,t3=2.4s,所以V3=S3t3=75cm2.4s=31.25cm/s.故答案为:(1)v=St;路程;时间;(2)让小车获得动力;(3)30;31.25.
康康map2023-08-11 08:48:081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有什么和什么

平均速度等于 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所以 测平均速度需要测 位移(如果是初中的话,那就是路程) 和通过这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
hi投2023-08-11 08:48:072

初中物理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什么时候需要考虑分度值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决问题,我会尽我所能的去帮助您。分度值在现有数学及物理学上定义为:在计量器具的刻度尺上,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尺寸的数值叫做分度值。那么在测量平均速度的时候如果计时器的指针在最小格的中间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分度值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您解决问题。
陶小凡2023-08-11 08:48:071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或者某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凡尘2023-08-11 08:48:061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有什么和什么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位移和时间。因为位移和时间较容易测量。注意平均速度是矢量,不能用路程除以时间。平均速度是一个用来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在高中教材中,只有单向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才可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计算。其他情况只能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确定。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还可以通过确定初速度和末速度来求解平均速度。
瑞瑞爱吃桃2023-08-11 08:48:041

八上物理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物理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如下: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正式开始实验之前应该多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数据更加准确。平均速度:1、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2、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不一定相等。3、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铁血嘟嘟2023-08-11 08:48:041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用的是小车和斜面,要详细点的,快快快,明天要交啊!!!

实验报告吗?
肖振2023-08-11 08:48:044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用的是小车和斜面,要详细点的,快快快,明天要交啊!!!

1。看课本,用课本提供的思路去总结。2。另法,转到百度文库,用关键词搜索下,应当有很多。快行动吧,第二个方法快。
此后故乡只2023-08-11 08:48:045

物理测量平均速度误差分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V=S/t  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长度的刻度尺精度低,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  2、测量时间时,秒表读数不准确造成实验误差。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11 08:48:011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咋求啊

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等于 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经常出的题目 有 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 则平均速度 V=2V1.V2/(V1+V2) 另一种,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1 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2 则平均速度 V=(V1+V2)/2 实际上,无论怎么出题,依据定义 一定可以算出来
大鱼炖火锅2023-08-11 08:48:011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好有视频,

这个实验应该是用秒表测时间t,刻度尺测斜坡长度s,释放小车时开始计时,到斜坡底停止,平均速度等于s/t
Jm-R2023-08-11 08:48:012

八年级物理上册u261e第一章机械运动u2665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u261e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平均速度的测量》(学案)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的概念。2.理解平均速度是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的。3.会运用 v=st总总计 算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 风。 重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难点: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是童话中的乌龟和兔 子赛跑,说的是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比赛谁跑得快。由于兔子的 骄傲,在比 赛进行中睡了一觉,乌龟终于抢先跑到了终点。那么: 这段路程中谁的平均速度大?为什么?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自主阅读教材 P23 的内 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利用如图所示中的器材测量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定它的路程和时间,然 后利用公式 v=st计算出小车的速度,这是一种 间接(选填“直接”或“间接”)的 测量方法。2.请结合教材 P23 实验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原 理:v=st。(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4)实验步骤参考教材 P23 的步骤。(5)实验注意事项:①测量 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②必须在小车 下滑的同时开始计时。 (6)数据记录: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s2= t1= t2= v1= v2= (7)评估: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平均速度的测量(预案)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学习(一)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6S或更小。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小结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事了。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平均速度的测量》(讲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新课】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交流总结: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教学目标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教具教师准备测平均速度器材一套并加小车一个 学生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一、引入新课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中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二、学生自学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三、点拔1.实验介绍(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 t(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练习使用秒表。 (3)介绍实验步骤 ①先把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下端的一个整刻度处,再在斜面的上端选一个合适的整刻度作为每次小车的起点,并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S1;②让小车的前端与斜面的起点对齐,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时间t1; ③再将金属片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并重新固定,量出起点到新终点的距离S2; ④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新终点所用时间t2; 注意每次都让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实验结果讨论:(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数据,计算出的V1,V2,V3是否相等。(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v1,v2.有位同学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空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意见。四、 当堂练习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D、无法确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水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h。4.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m。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是m/s。7.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 8.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五、 小结六、 作业七、板书设计 (略) 八、教后随记 (略)
凡尘2023-08-11 08:47:591

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可以问的问题

平均速度定义式:平均速度=△x/△t(△x=位移 △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其它计算公式: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1公式定义式:平均速度=△x/△t(△x=位移 △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其它计算公式: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还可以用(V0+Vt)÷2来计出,此时平均速度还表示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但如果是匀变速运动,那么还有一种公式=(初速度+末速度)/22概念(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路程与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它是标量。(当是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值,比值不能衡量,一般情况下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例如一个物体围绕一个圆周运动一周,花的时间是t,平均速率是2πr/t,而平均速度为0。具体的说,平均速度指的是你所选定的时间内物体位移的速度,而在上面的例子中,t秒后此物体已返回原地,所以它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大小亦为零。
tt白2023-08-11 08:47:591

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可以问的问题

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中文名平均速度外文名average velocity表达式总位移/总时间应用学科物理适用领域范围物理 数学 自然科学快速导航公式概念区别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快慢情况,这个速度就叫做平均速度。公式定义式(△x=位移 △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其它计算公式2×V1×V2÷(V1+V2)=平均速度。(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还可以用(V0+Vt)÷2 来计出,此时平均速度还表示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但如果是匀变速运动,那么还有一种公式=(初速度+末速度)/2概念(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u投在线2023-08-11 08:47:571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咋求啊

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关键在总上。
苏萦2023-08-11 08:47:574

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v=▲x/▲t.物体的位移▲x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作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平均速度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相同。单位是:m/s(或m·sˉ)。注意区分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率是物体经过的路程跟发生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而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大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平均速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NerveM 2023-08-11 08:47:561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咋求啊

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等于 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经常出的题目 有 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 则平均速度 V=2V1.V2/(V1+V2) 另一种,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1 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2 则平均速度 V=(V1+V2)/2 实际上,无论怎么出题,依据定义 一定可以算出来
水元素sl2023-08-11 08:47:561

物理测量平均速度误差分析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V=S/t  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长度的刻度尺精度低,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  2、测量时间时,秒表读数不准确造成实验误差。
mlhxueli 2023-08-11 08:47:561

初中物理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是v=s/t 还是前半程速度+后半程速度/2

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后一半时间 V平均=(v1t/2+v2t/2)/t=(v1+v2)/2 前半程速度v1,半程速度v2 V平均=s/(s/2v1+s/2v2)/t=2v1v2/(v1+v2)
墨然殇2023-08-11 08:47:551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篇1   知识点一、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vt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S=vt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篇2   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公式:v=s/t   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实验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实验结论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   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苏萦2023-08-11 08:47:541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公式:v=s/t 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原理:v=s/t。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通过路程所需的时间t。三测量器材:小车(测量的对象),刻度尺,停表,长木板,木块(垫木板)。四步骤: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速度。弹簧片的作用:实验者听到撞击声按表,时间测量准确。绘制记录数据的表格:把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SAB及所用时间tAB,填入表格。把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SAC及所用时间tAC,填入表格。SBC=SAC-SAB tBC=tAC-tAB。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当我们一接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这三类是常用的工具,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测量工具,很常见。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我们平时考试出的比较多的是直尺和游标卡尺的测量及读数。
tt白2023-08-11 08:47:541

LTE中的物理小区标识和G网的Cell ID有什么不一样么?

完全不同lte的物理小区 标示时作为下行扰码用的 ,而 g网的 cellid只是小区 逻辑i。
Chen2023-08-10 10:31:172

LTE中的物理小区标识和G网的Cell ID有什么不一样么

完全不同lte的物理小区 标示时作为下行扰码用的 ,而 g网的 cellid只是小区 逻辑i。
gitcloud2023-08-10 10:31:171

请问物质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啊?

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核外的电子不停地做轨道运动与自旋运动,以及原子核的自旋,这都形成微观电流。每个微观电流相当于一个微小的载流线圈,因而具有一定的磁矩。大多数物质原子核的磁矩比电子磁矩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故物质的磁性是以电子的磁矩,尤其是它的自旋磁矩起主要作用。物质的磁性本质常以原子或分子的等效磁矩(或叫做单元磁矩)和磁化强度来说明。逆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与铁磁性物质的差别,是由于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化状态各不相同。
LuckySXyd2023-08-10 10:29:071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有刺鼻的气味, 氨水中含有哪些粒子:水分子,氨(NH3)分子,一水合氨(NH3`H2O)分子,铵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 液氨中含有哪些粒子:只含有氨分子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8-10 10:26:292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在论述语言时所讲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在传播学中,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其本质的特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1)社会信息具有物质性,这是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点.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一切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摄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广义上的符号)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逊还,这戏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以处理并引起反馈.所以信息是物质性,并以物质载体的形式体现;(2)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殊性质,即社会信息的意义性方面.一方面社会信息并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还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做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所以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Chen2023-08-10 10:19:481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你好,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在论述语言时所讲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在传播学中,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其本质的特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1)社会信息具有物质性,这是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点.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一切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摄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广义上的符号)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逊还,这戏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以处理并引起反馈.所以信息是物质性,并以物质载体的形式体现;(2)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殊性质,即社会信息的意义性方面.一方面社会信息并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还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做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所以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希望能帮到你。
瑞瑞爱吃桃2023-08-10 10:19:461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是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在论述语言时所讲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概括了社会信息的本质。在传播学中,物理信息和生物信息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具有其本质的特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社会信息具有物质性,这是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同点。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一切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摄像、还是声调、表情、动作(广义上的符号)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逊还,这戏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以处理并引起反馈。所以信息是物质性,并以物质载体的形式体现;(2)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殊性质,即社会信息的意义性方面。一方面社会信息并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还伴随着人的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做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所以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LuckySXyd2023-08-10 10:19:401

轮船排水量1000T 是什么意思 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

轮船排水量1000t 指的是浮力,,(我们老师说轮船的排水量不能用体积算,必须按质量,书上也是这样的) 因为 轮船 在水中保持平衡,所以 浮力=重力(二力平衡),或浮力公式。。两者是相等的。 我记得 这种的题目正规 考试不会这样出的。。最多 告诉这个条件。。。。。。
Ntou1232023-08-10 10:15:492

初二物理:轮船排水量就是指轮船满载时排水的质量.如果一艘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

666648胡会不会不保护和保护保护宝宝和河北百合百合
无尘剑 2023-08-10 10:15:49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