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

水在45和75度时的密度是多少

查表可得,水在45度时的密度是:990.208 kg/m3;75度时的密度是:974.837 kg/m3。在4度时,水达到最大密度:1 kg/m3。密度,density,指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符号为ρ,单位为g/cm3或kg/m3。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联系温度T、压力p和密度ρ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水,water,化学式为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Ntou1232023-06-30 08:45:282

水为什么在4℃时密度最大?

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物质是热胀冷缩的,所以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小。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常膨胀。设想把一定质量的水从0℃加热到10℃,水的体积是先减小后增大的,4℃是转折点,此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水的这种奇异特性很容易在自然界中看到,如冬天河塘里的水结冰时,总是从水面开始的。也就是说首先是河面的水温降到0℃,下面的水温则高于0℃,从上向下温度逐渐升高,河底温度在4℃左右;密度则逐渐增大,河底密度最大。正因为水的这种奇异特性,才出现“人在冰上走,鱼在冰下游”的自然景象。   我们的问题是,水为什么会出现反常膨胀现象?或者说,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呢?一般来说,热学中的宏观现象都有它的微观本质,所以水的反常膨胀也跟水分子特殊排列有关。但要从分子论的角度给出详细的解释,困难比较大。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水分子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有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尚没有统一的解释。介绍两种常见且通俗的解释,供参考。      一    在温度较低时,水中不完全是液态,还有一些微小的冰晶体。在冰晶体中,每个分子以一定的规律排列在晶体点阵内,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四个分子在空间构成一个四面体。而液态水中的分子,排列比较杂乱,不像冰晶体中的分子那样规则排列。虽然这些水分子在液态水中运动比在冰晶体中更自由些,但是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却比在冰中小,所以液态水的密度比固态水的密度大。科学家用X射线研究接近0℃的水的结构时,证实在液态水中存在着非常小的冰晶体。根据推算,在接近0℃的水中大约有0.6%的这种冰晶体。当温度逐渐升高时,这些冰晶体逐渐被破坏,引起了体积的减小,致使密度增大。   在温度4℃上下,水中有两种使密度发生改变的效应:一是由于温度升高,液态水的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致使水的密度减小;另一种是由于温度升高,水中所含有的冰晶体逐渐熔解,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致使密度增大。在1大气压(101.325千帕)下,水温低于4℃前,后一种效应占优势;而水温高于4℃后,前一种效应占优势。设想一定质量的水,温度从0℃逐渐升高到5℃,根据上面的分析,水的体积将先减小后增大,密度则先增大后减小,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实际上,温度越过4℃以后,冰晶体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水就进入正常膨胀状态了。    二  水由不断运动着的水分子组成,而水分子是有极分子,即它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在一般情形下,水并不是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由多个分子相互吸引联在一起的。在0℃时,由三个分子联在一起组成分子团;当温度升高到4℃时,这种组合转化为两个分子联合在一起的分子团,显然两个分子组合的排列要比三个分子组合的排列紧密些;当温度升高到4℃以上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动能增大,吸引在一起的两个分子又逐渐拆开为单个分子,运动的范围更大了,导致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密度减小。所以水在4℃时密度最大。   上面两种观点虽然都解释了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但在没有经过实验严格验证之前,只能称为科学假说,理论本身是否正确还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事实上,为解释自然现象而提出假说,再用实验去验证假说,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论,正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30 08:45:271

各水温下清水密度

水在1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898千克每立方米等。在相同大气压下,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是不同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会不断膨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根据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故水的密度会减小。水在O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840千克每立方米,水在1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898千克每立方米,水在2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940千克每立方米,水在3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964千克每立方米,水在4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972千克每立方米,水在5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964千克每立方米。
苏萦2023-06-30 08:45:271

水在什么温度时候密度最大?

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根据近代X射线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水溶解时拆散了大量的氢键,使整体化为四面体集团和零星的较小的“水分子集团”(即由氢键缔合形成的一些缔合分子),故液态水已经不象冰那样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即水分子间的距离不象冰中那样固定,H2O分子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另一微晶中去。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减少,密度就增大了。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四面体集团不断被破坏,分子无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但同时,分子间的热运动也增加了分子间的距离,使密度又减小。这两个矛盾的因素在4℃时达到平衡,因此,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过了4℃后,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的因素,就占优势了,水的密度又开始减小。
水元素sl2023-06-30 08:45:271

4摄氏度往下,水的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变小,,在四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可以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在这时密度最大,看不懂也没关系这和和氢键有关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2O)2和(H2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kPa)时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如图所示。这样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另外,拆散缔合分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也足以说明为什么水有较大的比热的缘故这里所说的“缔合分子”就是因为氢键而形成的。氢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阴离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很强,使非同分子的氢原子也向它靠近,它是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强的多的力,因而可以使很多分子集中在一起,形成超大规模的分子集团,可使物质的融沸点升高。
凡尘2023-06-30 08:45:271

为啥水温度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摄氏度时,热缩冷胀?

实验表明,水在4℃以上,仍然是遵循热胀冷缩规律的,从4℃以下,即4℃到0℃间才发生反常膨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因而冰的密度略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 反常膨胀的原因 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原因是水分子具有特殊的结构,但对水分子结构的研究,现代科学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对水的密度的反常变化的原因还没有统一的解释方法,现在介绍常见的几种解释方法以供参考。 1.“晶体结构”论:为了介绍水的反常膨胀,有必要先介绍冰的晶体结构。在冰的晶体结构中,水分子(即冰晶体的分子)以一定的方向排列在晶体点阵内,每个水分子都被另外四个分子所包围,这四个水分子形成一个四面体(三角形锥体),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使得在冰的晶体中水分子的排列一定是这种形式,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体积较大,如果在冰中的水分子不象这样排列,而一个连着一个排列得很密,那时同样质量的冰的体积将会缩小。 用x射线研究液态水的结构时,发现在低温的液态水中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保留着冰的四面体的结构,就是说在低温的液态水中有着非常微小的冰的结晶。根据推算,在接近0℃时的水约包含着0.60%的这种微晶体,当温度逐渐升高时,这种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因为这种微晶体具有象冰一样的晶结构,它的体积比同质量水的体积大,所以这种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它的体积就逐渐变小,因而密度逐渐变大。反过来说,它的温度从4℃降到0℃时,这种微晶体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变大,密度逐渐缩小,出现反常膨胀。但水的温度高于4℃时,水分子的热运动使得分子间的距离增加,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所以说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2.“极性分子”论: 原来水是由很多不断运动着的水分子组成的。根据实验和近代理论研究的结果,知道在水分子的两端产生了带有两个相反的电荷,一端带正电荷,一端带负电荷。如图4所示:在逐渐升高到4℃以上时,水分子的动能大了,运动速度加快了,吸引在一道的两个分子,渐渐拆开为单个分子,运动的范围也扩大了,这时候水的密度也渐渐变小了。 3.“分子的谛合”论: 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和水在不同状态的结构有关。实验事实证明,无论是液态或固态的水都含有由简单分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分子(H2O)2。 这种结合过程称为水分子的谛合。 液态水,除了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谛合分子(H2O)2和(H2O)3。由于谛合是放热过程,所以温度低水的谛合程度也随之增高,即n值变大。当温度为0℃时,水便结合冰,全部水分子谛合在一起。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氧原子与4个氢原子相连接成四面体,所以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因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比水轻。 水在4℃时密度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在0℃的液态水中仍保持有一些非常微小的同冰的结构相似的谛合分子所致。当加热时,一方面这种冰结构的谛合分子继续被破坏,变成较紧密的排列而使密度上升变大;另一方面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水分子间距离增大又会使密度随温度上升变小。在4℃以下第一种效应占优势,在4℃以上第二种效应占优势。所以只有在4℃时,密度最大。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gitcloud2023-06-30 08:45:271

为什么4度时水的密度最大.??

和氢键有关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2O)2和(H2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kPa)时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如图所示。这样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另外,拆散缔合分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也足以说明为什么水有较大的比热的缘故 这里所说的“缔合分子”就是因为氢键而形成的。 氢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阴离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很强,使非同分子的氢原子也向它靠近,它是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强的多的力,因而可以使很多分子集中在一起,形成超大规模的分子集团,可使物质的融沸点升高。
tt白2023-06-30 08:45:261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为1,结成冰时,体积约增大约多少

很荣幸能为你解答!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物质是热胀冷缩的,所以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小。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常膨胀。设想把一定质量的水从0℃加热到10℃,水的体积是先减小后增大的,4℃是转折点,此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水的这种奇异特性很容易在自然界中看到,如冬天河塘里的水结冰时,总是从水面开始的。也就是说首先是河面的水温降到0℃,下面的水温则高于0℃,从上向下温度逐渐升高,河底温度在4℃左右;密度则逐渐增大,河底密度最大。正因为水的这种奇异特性,才出现“人在冰上走,鱼在冰下游”的自然景象。   我们的问题是,水为什么会出现反常膨胀现象?或者说,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呢?一般来说,热学中的宏观现象都有它的微观本质,所以水的反常膨胀也跟水分子特殊排列有关。但要从分子论的角度给出详细的解释,困难比较大。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水分子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有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尚没有统一的解释。介绍两种常见且通俗的解释,供参考。      一    在温度较低时,水中不完全是液态,还有一些微小的冰晶体。在冰晶体中,每个分子以一定的规律排列在晶体点阵内,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四个分子在空间构成一个四面体。而液态水中的分子,排列比较杂乱,不像冰晶体中的分子那样规则排列。虽然这些水分子在液态水中运动比在冰晶体中更自由些,但是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却比在冰中小,所以液态水的密度比固态水的密度大。科学家用X射线研究接近0℃的水的结构时,证实在液态水中存在着非常小的冰晶体。根据推算,在接近0℃的水中大约有06%的这种冰晶体。当温度逐渐升高时,这些冰晶体逐渐被破坏,引起了体积的减小,致使密度增大。   在温度4℃上下,水中有两种使密度发生改变的效应:一是由于温度升高,液态水的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致使水的密度减小;另一种是由于温度升高,水中所含有的冰晶体逐渐熔解,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致使密度增大。在1大气压(101325千帕)下,水温低于4℃前,后一种效应占优势;而水温高于4℃后,前一种效应占优势。设想一定质量的水,温度从0℃逐渐升高到5℃,根据上面的分析,水的体积将先减小后增大,密度则先增大后减小,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实际上,温度越过4℃以后,冰晶体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水就进入正常膨胀状态了。    二  水由不断运动着的水分子组成,而水分子是有极分子,即它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在一般情形下,水并不是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由多个分子相互吸引联在一起的。在0℃时,由三个分子联在一起组成分子团;当温度升高到4℃时,这种组合转化为两个分子联合在一起的分子团,显然两个分子组合的排列要比三个分子组合的排列紧密些;当温度升高到4℃以上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动能增大,吸引在一起的两个分子又逐渐拆开为单个分子,运动的范围更大了,导致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密度减小。所以水在4℃时密度最大。   上面两种观点虽然都解释了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但在没有经过实验严格验证之前,只能称为科学假说,理论本身是否正确还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事实上,为解释自然现象而提出假说,再用实验去验证假说,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论,正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热衷于为网友服务的我为你解答!
肖振2023-06-30 08:45:261

水的密度一般是多少?什么温度时密度最大?

一般情况下都小于1g/cm3,但平常取值都是取1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就是1g/cm3,而且在0-4℃时,水是热缩冷胀。
Ntou1232023-06-30 08:45:263

为什么水在4摄氏度的时候,水的密度最大?

现象:水与其他物质一样,也受到热胀冷缩的规律影响。当温度降低,同样重量的水就会收缩,然而这现象到了摄氏四度的时候就出现改变,四度以下的水反而会膨胀。也就是说,四度的水是最重的,到了零度结冰时,冰就比水更轻。 原因是什么呢? 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很强的分子,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多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最典型的两种是(H2O)2和(H2O)3,前者称为双分子缔合水分子。物质的密度由物质内分子的平均间距决定。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kPa)时水分子多以双分子缔合水分子的形式存在(在水温由0℃升至4℃的过程中,由缔合水分子氢键断裂引起水密度增大的作用,比由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引起水密度减小的作用更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大。),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这样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影响:这种妙不可言的奇特现象会使冬天里海洋、江河和湖泊的水,于结冰之后浮到水面,而温度较高的水则因较重而沉到冰块之下。最后,当整个水面冻结成冰,下层的水却仍然继续保持其液体形态,不受寒冬的影响,而海洋湖泊内中的生命,亦因此得以存活。 同样的热胀冷缩道理,对陆地上带有水分的泥土,也是一份难得的祝福。在冬天,泥土中的水分固然会结冰,却因水分的体积变大而同时令泥土略为涨大。结果每次从寒冬到初春,气温降低之后又再回升,大地中的水分先从水涨大成为冰,又从冰缩小变成水,大地就借此经历一个天然的松土过程。泥土不但松开了,而且还带有充足的水分,农作物因而得以生长!水在四度时最重,实在是精彩的设计。 结论:以上谈论的只是一个客观的现象,一个事实。但这个事实让我感觉很神奇,让我总是想问:为什么偏偏正好?如果水的密度不是这么的特殊,那么冬天一来,湖里的水当表面结冰之后,因为它密度大于下面的水,所以它将下沉到水底,而表面又被水取代,水受冷之后,再次结冰,再次下沉,如此继续下去,将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整个湖泊里的水全部都结了冰,于是水里的生命全部死亡!所幸的是:水很特殊,所以生命得以保全。我感觉整个这一切很奇妙,难道这是偶然而来的?
小白2023-06-30 08:45:261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是最大,数值是多少?

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是1.0×1006千克/立方米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30 08:45:261

水在20摄氏度时的密度是多少?

在4℃时,水的密度为什么最大?这里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解释. 我们知道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这是因为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使得冰晶体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液态水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液态水中,分子的排列比较混乱,不像冰中的分子那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分子在液态中的运动虽然比在冰中更自由,但分子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在冰中更小,所以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 用X射线研究液态水的结构时,发现液态水中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非常微小的冰的晶体.根据推算,在接近0它的水里,约包含着0.6%的这种微晶体.当温度逐渐升高时,这种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由于这种微晶体具有较小的密度,所以微晶体的被破坏就会引起密度的增加.因此,在水中有两种使密度改变的效应:①使密度变小的效应.当温度升高的时候,水分子的热运动更剧烈了,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了i因而引起密度的减小.②使密度变大的效应.当温度升高时,水中的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引起密度的增大.在4C以上,水的温度升高时,第十种效应占优势,水的密度减小,体积增大.在4℃以下,水的温度升高时,第二种效应占优势,水的密度增大,体积减小.因此,水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这就是水的:密度反常变化的原因
LuckySXyd2023-06-30 08:45:261

水在多少度时密度最大?

4度
凡尘2023-06-30 08:45:263

为什么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g/cm3次方,这表明4℃时,体积为1的纯水的质量是1g.即4℃时水的密度最大。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得出:1g/cm3次方=1.0×103次方kg/m3次方。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虽然这一现象仅仅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造成的,但对于水的这种特性,人们至今仍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物质研究所研究员三岛修和铃木芳治通过实验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两种非晶态冰之间存在不连续性转移。在低温情况下,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呈完全不同的形态。这项研究不仅首次解释了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的现象,而且在生态系统、水溶液系统等与水有关的领域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价值。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多年来,科学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一直在进行水的非晶态多样性研究。水通常在摄氏零度时结冰。但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时也可保持液体状态,称作过冷却水。当过冷却水到达临界点以下时就会分离出两种状态,既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与此相对应,也存在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种非晶态冰。由于水在低温时易于结冰,也由于没有非晶态冰之间互相转移的现存理论,水的非晶态多样性学说存在很多争论。其中之一就是两种密度的非晶态水是否会发生连续转移。日本科学家的这项研究,观察了高密度非晶态冰(HDA)向低密度非晶态冰(LDA)变化的过程。发现HDA在零下158摄氏度以下时整体均一膨胀,在零下158摄氏度时随着不均一的体积变化迅速向LDA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两种成分共存状态,随着时间推移,HDA和LDA逐渐分离。研究证实,低温下两种水之间的转移是不连续的。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是揭开水领域各种问题的重大突破,将对今后过冷却水等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将带动对同温层中的云的研究及在冰点下活动的动植物细胞内存在的过冷却水的研究。如果今后能够控制这两种水的临界点,就可以自由控制水的结晶,对人类控制地球环境和开发生物冷却保存技术极有价值。水作为液体所能起的各种作用,其他物质多半无法替代。这多半是由于水的一些怪脾气决定的。比如,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再冷,反而体积膨胀起来,所以冰比水轻,浮在水面;冰不善于传热,才不会一冻到底,保证水下生物安全过冬;水容热的能耐很大,是铁的10倍、沙的5倍、空气的4倍,所以海洋性气候温和;人体也靠水来保持体温;水的三态(水、冰和水气)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共存;水的凝聚性、表面张力,使岩石和土壤的缝隙中能“含”水,水能“爬”上高高的树梢,给植物送水分和养料;几乎什么物质都能溶解于水,所以鱼儿才能从水中得到氧气
tt白2023-06-30 08:45:261

为什么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因为水有缔合性
无尘剑 2023-06-30 08:45:263

热水密度大还是冷水密度大?

水的密度不是随着温度线性变化的,无法笼统地说热水的密度大还是冷水的密度大。水在3.98℃时密度最大。水的密度在3.982℃时最大,为1000kg/m3,温度高于3.982℃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0~3.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原因: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u208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u2082O)2和(Hu2082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u208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325kPa)时水分子多以(Hu208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2℃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氢键这种排布导致成是种敞开结构,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超临界水性质当我们把水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到临界点(温度 374.3℃,压力 22.05MPa)以上,水就会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气态也不同于液态和固态的流体状态——超临界状态,此状态下的水就称为超临界水(SCW)。超临界水具有可压缩性,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超临界水的密度大大减小,在临界点时,水的密度仅为0.326g/cm3,典型的超临界水氧化是在密度接近0.1g/cm3时进行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水
余辉2023-06-30 08:45:251

水几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3摄氏度
meira2023-06-30 08:45:253

判断:温度越高,水的密度就越大 并说明为什么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活跃程度就越高,活跃所需要的空间就必须增大,整体体积大了,向外显示的就是密度增大
Chen2023-06-30 08:45:253

水在什么情况下密度最大?

水在4摄氏度的密度最
可桃可挑2023-06-30 08:45:252

根据物理化学知识解释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该温度下 分子结构中两个O-H键角104度左右 考虑数学空间几何 应该是堆积最紧密的结果
Jm-R2023-06-30 08:45:253

为什么水在4摄氏度的时候密度最大?

绝大多数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kg·m?3(即1g·cm?3。水和冰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见图示。这一现象也可以用水的缔合作用加以解释。接近沸点的水,主要是以简单分子的状态存在的。冷却时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小,使水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水的缔合度增大,(H2O)2缔合分子增多,分子间排列较紧密,这两个因素都使水的密度增大,温度降低到4.0℃时(严格讲是3.98℃),水有最大的密度,最小的体积。温度继续降低时,出现较多的(H2O)3及具有冰的结构的较大的缔合分子,它们的结构较疏松,所以4℃以下,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减小,体积则增大。到冰点时,全部分子缔合成一个巨大的、具有较大空隙的缔合分子。水的这一性质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严冬季节,冰封江、湖、河面的时候,由于冰比水轻(0℃时冰的密度为0.9168g·cm?3而水的密度为0.9999g·cm?3,它浮在水面上,使下面水层不易冷却,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kg·m?3(即1g·cm?3。水和冰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见图示。这一现象也可以用水的缔合作用加以解释。接近沸点的水,主要是以简单分子的状态存在的。冷却时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小,使水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水的缔合度增大,(H2O)2缔合分子增多,分子间排列较紧密,这两个因素都使水的密度增大,温度降低到4.0℃时(严格讲是3.98℃),水有最大的密度,最小的体积。温度继续降低时,出现较多的(H2O)3及具有冰的结构的较大的缔合分子,它们的结构较疏松,所以4℃以下,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减小,体积则增大。到冰点时,全部分子缔合成一个巨大的、具有较大空隙的缔合分子。水的这一性质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严冬季节,冰封江、湖、河面的时候,由于冰比水轻(0℃时冰的密度为0.9168g·cm?3而水的密度为0.9999g·cm?3,它浮在水面上,使下面水层不易冷却,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善士六合2023-06-30 08:45:251

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4度时密度最大
无尘剑 2023-06-30 08:45:246

为什么4度水密度最大

水分子排列问题
善士六合2023-06-30 08:45:237

水在多少度密度最大

1、在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g/cm3。 2、人体的密度仅有1.02g/cm3,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死海海水密度达到1.3g/cm3,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来。)
ardim2023-06-30 08:45:231

水的密度和温度对照表

水的密度和温度对照表介绍如下:在相同大气压下,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是不同的,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会不断膨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根据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故水的密度会减小。水在O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840千克每立方米,水在1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898千克每立方米,水在2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940千克每立方米,水在3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964千克每立方米,水在4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972千克每立方米,水在5摄氏度下的密度是999.964千克每立方米。水的化学式为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蒸气,简称水汽,是水(H2O)的气体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99.974°C或212°F或373.15°K。当水在沸点以下时,水也可以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而在极低压环境下(小于0.006大气压),冰会直接升华变水蒸气。水蒸气可能会造成温室效应,是一种温室气体。标准状况下水的密度是1.0克每立方厘米,水的密度不是一个稳定的值,温度低的时候比温度高的时候密度要大。
陶小凡2023-06-30 08:45:231

水在什么情况下密度最大?

水在4摄氏度的密度最
NerveM 2023-06-30 08:45:222

水在几摄氏度时密度最大?为什么?

哈哈该好好学习了楼上的学着去认识我们的自然和世界
陶小凡2023-06-30 08:45:2113

为什么水的密度在4摄氏度最高?

在4度时水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此时分子间距离最小体积减小质量不变密度达到最大
Ntou1232023-06-30 08:45:214

水多少度密度最大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我们常用的水的密度就是指水在4度时的密度,为1000kg/m3。一般来说,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小。但水却是一个例外,其热胀冷也胀,只有在4℃时候,体积最小。高于4℃或低于4℃时,体积都会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常膨胀现象”。  如果把一定质量的水从0℃加热到10℃,水的体积是先减小后增大的,4℃是转折点,此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水的这种奇异特性很容易在自然界中看到,如冬天河塘里的水结冰时,总是从水面开始的。也就是说首先是河面的水温降到0℃,下面的水温则高于0℃,从上向下温度逐渐升高,河底温度在4℃左右,密度则逐渐增大,河底密度最大。正因为水的这种奇异特性,才出现“人在冰上走,鱼在冰下游”的自然景象。  人们对水分子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有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尚没有统一的解释。  水的这种特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些损失,例如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力量,足以把水管、水泥制件等撑破。当然,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特别是在保护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方面。
大鱼炖火锅2023-06-30 08:45:201

水的密度在什么时候最大

摄氐零上4度最大!
Ntou1232023-06-30 08:45:202

水在摄氏多少度时密度最大(  )A.零下10度B.0度C.4度D.10

由所学的知识可知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选C.
瑞瑞爱吃桃2023-06-30 08:45:201

水在多少度的时候密度最大?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为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6-30 08:45:203

水什么时候密度最大??

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虽然这一现象仅仅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造成的,但对于水的这种特性,人们至今仍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物质研究所研究员三岛修和铃木芳治通过实验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两种非晶态冰之间存在不连续性转移。在低温情况下,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呈完全不同的形态。这项研究不仅首次解释了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的现象,而且在生态系统、水溶液系统等与水有关的领域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价值。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多年来,科学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一直在进行水的非晶态多样性研究。水通常在摄氏零度时结冰。但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时也可保持液体状态,称作过冷却水。当过冷却水到达临界点以下时就会分离出两种状态,既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与此相对应,也存在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种非晶态冰。由于水在低温时易于结冰,也由于没有非晶态冰之间互相转移的现存理论,水的非晶态多样性学说存在很多争论。其中之一就是两种密度的非晶态水是否会发生连续转移。 日本科学家的这项研究,观察了高密度非晶态冰(HDA)向低密度非晶态冰( LDA)变化的过程。发现 H DA在零下158摄氏度以下时整体均一膨胀,在零下158摄氏度时随着不均一的体积变化迅速向 L DA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两种成分共存状态,随着时间推移, H DA和LDA逐渐分离。研究证实,低温下两种水之间的转移是不连续的。 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是揭开水领域各种问题的重大突破,将对今后过冷却水等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将带动对同温层中的云的研究及在冰点下活动的动植物细胞内存在的过冷却水的研究。如果今后能够控制这两种水的临界点,就可以自由控制水的结晶,对人类控制地球环境和开发生物冷却保存技术极有价值。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30 08:45:201

在标准大气压,水在多少度时密度最大?

绝大多数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kg·m?3(即1g·cm?3。这一现象也可以用水的缔合作用加以解释。接近沸点的水,主要是以简单分子的状态存在的。冷却时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小,使水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水的缔合度增大,(H2O)2缔合分子增多,分子间排列较紧密,这两个因素都使水的密度增大,温度降低到4.0℃时(严格讲是3.98℃),水有最大的密度,最小的体积。温度继续降低时,出现较多的(H2O)3及具有冰的结构的较大的缔合分子,它们的结构较疏松,所以4℃以下,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减小,体积则增大。到冰点时,全部分子缔合成一个巨大的、具有较大空隙的缔合分子。水的这一性质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严冬季节,冰封江、湖、河面的时候,由于冰比水轻(0℃时冰的密度为0.9168g·cm?3而水的密度为0.9999g·cm?3,它浮在水面上,使下面水层不易冷却,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虽然这一现象仅仅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造成的,但对于水的这种特性,人们至今仍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北境漫步2023-06-30 08:45:201

水的密度最大是多少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其值为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为1克。 因为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四面体集团不断被破坏,分子无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但同时,分子间的热运动也增加了分子间的距离,使密度又减小。这两个矛盾的因素在4摄氏度时达到平衡,因此,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过了4摄氏度后,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的因素,水的密度又开始减小。
此后故乡只2023-06-30 08:45:201

水多少度密度最大 水的密度在什么时候密度最大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我们常用的水的密度就是指水在4度时的密度,为1000kg/m3。一般来说,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小。但水却是一个例外,其热胀冷也胀,只有在4℃时候,体积最小。高于4℃或低于4℃时,体积都会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常膨胀现象。   如果把一定质量的水从0℃加热到10℃,水的体积是先减小后增大的,4℃是转折点,此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水的这种奇异特性很容易在自然界中看到,如冬天河塘里的水结冰时,总是从水面开始的。也就是说首先是河面的水温降到0℃,下面的水温则高于0℃,从上向下温度逐渐升高,河底温度在4℃左右,密度则逐渐增大,河底密度最大。正因为水的这种奇异特性,才出现人在冰上走,鱼在冰下游的自然景象。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水分子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有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尚没有统一的解释。   水的这种特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些损失,例如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力量,足以把水管、水泥制件等撑破。当然,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特别是在保护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方面。
左迁2023-06-30 08:45:201

为啥水温度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温度低于4摄氏度时,热缩冷胀?

实验表明,水在4℃以上,仍然是遵循热胀冷缩规律的,从4℃以下,即4℃到0℃间才发生反常膨胀。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因而冰的密度略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反常膨胀的原因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原因是水分子具有特殊的结构,但对水分子结构的研究,现代科学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对水的密度的反常变化的原因还没有统一的解释方法,现在介绍常见的几种解释方法以供参考。1.“晶体结构”论:为了介绍水的反常膨胀,有必要先介绍冰的晶体结构。在冰的晶体结构中,水分子(即冰晶体的分子)以一定的方向排列在晶体点阵内,每个水分子都被另外四个分子所包围,这四个水分子形成一个四面体(三角形锥体),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使得在冰的晶体中水分子的排列一定是这种形式,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体积较大,如果在冰中的水分子不象这样排列,而一个连着一个排列得很密,那时同样质量的冰的体积将会缩小。用x射线研究液态水的结构时,发现在低温的液态水中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保留着冰的四面体的结构,就是说在低温的液态水中有着非常微小的冰的结晶。根据推算,在接近0℃时的水约包含着0.60%的这种微晶体,当温度逐渐升高时,这种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因为这种微晶体具有象冰一样的晶结构,它的体积比同质量水的体积大,所以这种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它的体积就逐渐变小,因而密度逐渐变大。反过来说,它的温度从4℃降到0℃时,这种微晶体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变大,密度逐渐缩小,出现反常膨胀。但水的温度高于4℃时,水分子的热运动使得分子间的距离增加,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所以说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2.“极性分子”论:原来水是由很多不断运动着的水分子组成的。根据实验和近代理论研究的结果,知道在水分子的两端产生了带有两个相反的电荷,一端带正电荷,一端带负电荷。如图4所示:在逐渐升高到4℃以上时,水分子的动能大了,运动速度加快了,吸引在一道的两个分子,渐渐拆开为单个分子,运动的范围也扩大了,这时候水的密度也渐渐变小了。3.“分子的谛合”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和水在不同状态的结构有关。实验事实证明,无论是液态或固态的水都含有由简单分子结合而成的复杂分子(H2O)2。这种结合过程称为水分子的谛合。液态水,除了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谛合分子(H2O)2和(H2O)3。由于谛合是放热过程,所以温度低水的谛合程度也随之增高,即n值变大。当温度为0℃时,水便结合冰,全部水分子谛合在一起。在冰的结构中,每个氧原子与4个氢原子相连接成四面体,所以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因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比水轻。水在4℃时密度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在0℃的液态水中仍保持有一些非常微小的同冰的结构相似的谛合分子所致。当加热时,一方面这种冰结构的谛合分子继续被破坏,变成较紧密的排列而使密度上升变大;另一方面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水分子间距离增大又会使密度随温度上升变小。在4℃以下第一种效应占优势,在4℃以上第二种效应占优势。所以只有在4℃时,密度最大。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u投在线2023-06-30 08:45:201

水在摄氏多少度时密度最大(  ) A.零下10度 B.0度 C.4度 D.10

由所学的知识可知4℃时水的密度最大;故选C.
kikcik2023-06-30 08:45:191

水在温度为多少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4摄氏度
ardim2023-06-30 08:45:184

水在多少度的时候密度最大?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为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小白2023-06-30 08:45:182

水在多少度密度最大?

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绝大多数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kg·m?3(即1g·cm?3。这一现象也可以用水的缔合作用加以解释。接近沸点的水,主要是以简单分子的状态存在的。冷却时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减小,使水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另一方面,由于温度降低,水的缔合度增大,(H2O)2缔合分子增多,分子间排列较紧密,这两个因素都使水的密度增大,温度降低到4.0℃时(严格讲是3.98℃),水有最大的密度,最小的体积。温度继续降低时,出现较多的(H2O)3及具有冰的结构的较大的缔合分子,它们的结构较疏松,所以4℃以下,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减小,体积则增大。到冰点时,全部分子缔合成一个巨大的、具有较大空隙的缔合分子。水的这一性质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严冬季节,冰封江、湖、河面的时候,由于冰比水轻(0℃时冰的密度为0.9168g·cm?3而水的密度为0.9999g·cm?3,它浮在水面上,使下面水层不易冷却,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虽然这一现象仅仅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造成的,但对于水的这种特性,人们至今仍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物质研究所研究员三岛修和铃木芳治通过实验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两种非晶态冰之间存在不连续性转移。在低温情况下,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呈完全不同的形态。这项研究不仅首次解释了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的现象,而且在生态系统、水溶液系统等与水有关的领域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价值。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多年来,科学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一直在进行水的非晶态多样性研究。水通常在摄氏零度时结冰。但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时也可保持液体状态,称作过冷却水。当过冷却水到达临界点以下时就会分离出两种状态,既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与此相对应,也存在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种非晶态冰。由于水在低温时易于结冰,也由于没有非晶态冰之间互相转移的现存理论,水的非晶态多样性学说存在很多争论。其中之一就是两种密度的非晶态水是否会发生连续转移。 日本科学家的这项研究,观察了高密度非晶态冰(HDA)向低密度非晶态冰( LDA)变化的过程。发现 H DA在零下158摄氏度以下时整体均一膨胀,在零下158摄氏度时随着不均一的体积变化迅速向 L DA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两种成分共存状态,随着时间推移, H DA和LDA逐渐分离。研究证实,低温下两种水之间的转移是不连续的。 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是揭开水领域各种问题的重大突破,将对今后过冷却水等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将带动对同温层中的云的研究及在冰点下活动的动植物细胞内存在的过冷却水的研究。如果今后能够控制这两种水的临界点,就可以自由控制水的结晶,对人类控制地球环境和开发生物冷却保存技术极有价值。
善士六合2023-06-30 08:45:181

水多少度密度最大 水在多少度密度最大

1、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常用的水的密度就是指水在4度时的密度,为1000kg/m3。一般来说,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小。 2、但水却是一个例外,其热胀冷也胀,只有在4℃时候,体积最小。高于4℃或低于4℃时,体积都会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常膨胀现象”。
拌三丝2023-06-30 08:45:171

水在多少度密度最大

  4℃,水在4℃时的密度为1000kg/m3。一般来说,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小。但水却是一个例外,只有在4℃的时候,水的体积最小。物体的密度是用质量除以体积得出的,所以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高于4℃或低于4℃时,水的体积都会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常膨胀现象”。  大部分的物质受热时都增大自己的体积,即热胀冷缩,同时减小密度。水也具有这种性质,但是在 0℃和 4℃之间例外,此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并不是增加,而是缩小。4℃时水的密度最大。因此,水的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这和大多数物质不一样。  水的这种奇异特性很容易在自然界中看到,如冬天河塘里的水结冰时,总是从水面开始的。也就是说首先是河面的水温降到0℃,下面的水温则高于0℃,从上向下温度逐渐升高,河底温度在4℃左右;密度则逐渐增大,河底密度最大。正因为水的这种奇异特性,才出现“人在冰上走,鱼在冰下游”的自然景象。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水分子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有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尚没有统一的解释。
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6-30 08:45:171

水在多少温度下的密度最大?

4
Jm-R2023-06-30 08:45:1710

水体积和密度最大时是多少摄氏度

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在4摄氏度以上,随温度升高,密度逐渐减小,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水在液态时,100度时的密度最小,体积最大。水是由氢氧离子组成的,因为氧离子和氢离子的负电荷倾向性不同,形成共价键。而水分子的V型几何结构,导致其为偶极共价键。氧离子为负电荷,氢离子为正电荷。这就导致生物学上一个极重要的现象,氢键。氢离子通过氢键和其他水分子结合。因为氢键的键能不大,所以在每一瞬时,每个水分子都结合和分离数十亿次氢键。水分子在液体状态下是无序运动的,随这温度的增高而运动加大,从而导致体积变大。
此后故乡只2023-06-30 08:45:161

水的密度一般是多少?什么温度时密度最大?

一般情况下都小于1g/cm3,但平常取值都是取1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就是1g/cm3,而且在0-4℃时,水是热缩冷胀。
余辉2023-06-30 08:45:162

水在几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水在几摄氏度的时侯密度最大

1、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当大于4摄氏度时是热胀冷缩,当小于4摄氏度时是热缩冷胀,根据公式P=m/V可以得出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是最大的。 2、在一个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g/cm3。
余辉2023-06-30 08:45:161

水在几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1、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当大于4摄氏度时是热胀冷缩,当小于4摄氏度时是热缩冷胀,根据公式P=m/V可以得出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是最大的。 2、在一个大气压下(105Pa),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为最大(1g/cm3),当温度低于或高于4℃时,其密度均小于1g/cm3。
kikcik2023-06-30 08:45:161

水在摄氏多少度时密度最大,

4摄氏度
铁血嘟嘟2023-06-30 08:45:1615

水在什么温度的时候密度最大?

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过了4℃后,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的因素,就占优势了,水的密度又开始减小.
水元素sl2023-06-30 08:45:152

为什么水在4度时密度最高?

密度会变吗?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30 08:45:155

水在几摄氏度的时候密度最大???????

4
余辉2023-06-30 08:45:154

水的密度变化的规律水在多少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

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4℃水的密度最大,水在0~4℃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体积变小,其密度变大,水高于4℃时,随温度的升高,体积变大,其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4;变小;变大;变大;变小.
苏州马小云2023-06-30 08:45:151

在温度为多少时,水的密度最小?

密度:1g/cm^3 4℃ 分子式: H2O 分子量: 18.016 沸 点:100℃ 凝固点:0℃ 最大相对密度时的温度:3.98℃ 比热:4.186J/(g.℃) 0.1MPa 15℃ 2.051J/(g.℃) 0.1MPa 100℃
西柚不是西游2023-06-30 08:45:143

水在多少摄氏度时的密度最大?

水在多少摄氏度时的密度最大? 1.1℃ 2.4℃ 正确答案:4℃ 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这是当然的事了,重在下,轻在上),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LuckySXyd2023-06-30 08:45:131

26度水的密度是多少

水的密度在3.982℃时最大,为1000kg/m3,温度高于3.982℃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摄氏度)   密度() -30   983.854 -20 993.547 -10 998.117 0 999.8395 4 999.9720 10 999.7026 15 999.1026 20 998.2071 22   997.7735 25 997.0479 30 995.6502 40 992.2 60 983.2 80 971.8 100 958.4 备注:低于0摄氏度的为过冷的水,别的皆为1标准大气压下的数值
黑桃花2023-06-30 08:45:133

液体的密度都像水一样是在4摄氏度时最大吗?

不是,水会反常膨胀反常膨胀现象 一般物质由于温度影响,其体积为热胀冷缩。但也有少数热缩冷胀的物质,如水、锑、铋、液态铁等,在某种条件下恰好与上面的情况相反。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湖泊里水的表面,当冬季气温下降时,若水温在4℃以上时,上层的水冷却,体积缩小,密度变大,于是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暖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当水温降到4℃以下时,上层的水反而膨胀,密度减小,于是冷水层停留在上面继续冷却,一直到温度下降到0℃时,上面的冷水层结成了冰为止。以上阶段热的交换主要形式是对流。当冰封水面之后,水的冷却就完全依靠水的热传导方式来进行热传递。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很差,因此湖底的水温仍保持在4℃左右。这种水的反常膨胀特性,保证了水中的动植物,能在寒冷季节内生存下来。这里还应注意到,冰在冷却时与一般物质相同,也是缩小的。受热则膨胀,只有在0℃到4℃的范围内的水才显示出反常膨胀的现象来。
LuckySXyd2023-06-30 08:45:101

密度跟温度的关系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

这就是这种物质的性质,实验得出的规律。
善士六合2023-06-30 08:45:103

为什么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水在4摄氏度以上是热胀冷缩,4摄氏度以下是冷胀热缩越胀,密度越小,因此,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希望采纳,THANKYOU
ardim2023-06-30 08:45:104

为什么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

水的密度由水分子的缔合作用、水分子的热运动两个因素决定。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快、缔合作用减弱;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慢、缔合作用加强。综合考虑两个因素的影响,便可得知水的密度变化规律。水的反常膨胀的性质: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在4℃以上时,水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3.98℃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0℃的冰和4℃时水的体积相比,大约胀大了11%.水结冰时的反常膨胀会使水缸冻裂。扩展资料水温超过4℃时,同样应当考虑缔合水分子中的氢键断裂、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这两个因素,综合分析它们对水密度的影响。由于在水温比较高的时候,水中缔合数大的缔合水分子数目比较小,氢键断裂所造成水密度增加的影响较小,水密度的变化主要受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的影响。所以在水温由4℃继续升高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呈现热胀冷缩现象。在4℃时,水中双分子缔合水分子的比例最大,水分子的间距最小,水的密度最大。
大鱼炖火锅2023-06-30 08:45:091

什么温度下水的密度最大

4度时水的密度最大和氢键有关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2O)2和(H2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kPa)时水分子多以(H2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如图所示。这样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另外,拆散缔合分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也足以说明为什么水有较大的比热的缘故 这里所说的“缔合分子”就是因为氢键而形成的。 氢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阴离子夺取电子的能力很强,使非同分子的氢原子也向它靠近,它是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强的多的力,因而可以使很多分子集中在一起,形成超大规模的分子集团,可使物质的融沸点升高。
小白2023-06-30 08:45:081

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对吗

这个说法不严谨。水在0~4℃时,是反常膨胀的,即4℃时水的密度最大,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密度会变小。欢迎追问。
wpBeta2023-06-30 08:45:072

水在常温下的密度多少?常温多少度?

1000kg/每立方米 常温即室温 25°c 望采纳 谢谢
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6-30 08:45:071

为什么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 最大

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4摄氏度时税分子平均距离最小
meira2023-06-30 08:45:064

水的密度最大是多少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其值为1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为1克。   因为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四面体集团不断被破坏,分子无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但同时,分子间的热运动也增加了分子间的距离,使密度又减小。这两个矛盾的因素在4摄氏度时达到平衡,因此,在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大。过了4摄氏度后,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的因素,水的密度又开始减小。
黑桃花2023-06-30 08:45:051

水在摄氏多少度时密度最大?

4摄食度
肖振2023-06-30 08:45:0415

水在什么温度时密度最大

  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  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原因是水分子具有特殊的结构,但对水分子结构的研究,现代科学上还没有统—的认识,因此对水的密度的反常变化的原因还没有统一的解释方法,
凡尘2023-06-30 08:45:021

水在摄氏多少度时密度最大?

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之谜 3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虽然这一现象仅仅是由于水的分子结构造成的,但对于水的这种特性,人们至今仍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物质研究所研究员三岛修和铃木芳治通过实验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两种非晶态冰之间存在不连续性转移。在低温情况下,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呈完全不同的形态。这项研究不仅首次解释了水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的现象,而且在生态系统、水溶液系统等与水有关的领域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价值。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多年来,科学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一直在进行水的非晶态多样性研究。水通常在摄氏零度时结冰。但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时也可保持液体状态,称作过冷却水。当过冷却水到达临界点以下时就会分离出两种状态,既低密度水和高密度水。与此相对应,也存在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种非晶态冰。由于水在低温时易于结冰,也由于没有非晶态冰之间互相转移的现存理论,水的非晶态多样性学说存在很多争论。其中之一就是两种密度的非晶态水是否会发生连续转移。 日本科学家的这项研究,观察了高密度非晶态冰(HDA)向低密度非晶态冰( LDA)变化的过程。发现 H DA在零下158摄氏度以下时整体均一膨胀,在零下158摄氏度时随着不均一的体积变化迅速向 L DA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两种成分共存状态,随着时间推移, H DA和LDA逐渐分离。研究证实,低温下两种水之间的转移是不连续的。 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是揭开水领域各种问题的重大突破,将对今后过冷却水等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将带动对同温层中的云的研究及在冰点下活动的动植物细胞内存在的过冷却水的研究。
CarieVinne 2023-06-30 08:45:011

水在几摄氏度的情况下密度最大?

4摄示度
真颛2023-06-30 08:45:003

水在摄氏多晒度时密度最大?

当不含空气的水从0度提升到3.98度时,此范围水的密度逐渐上升,直到3.98度时达到一个最大密度.冰溶化时没有打断所有的氢键.当温度增高时打断更多的氢键而导至更多的崩解.最大密度时的温度3.98度,只不过是个当冰结构崩解所产生的收缩和个别分子能量增加所产生的热扩散,两者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因此一般所说的:水在4度时的密度最大是不完整的叙述.因为要先区别水中是否溶有气体.不含空气的水,在3.98度时密度最大;溶有气体的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当水在4度以上,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在4度以下,随温度降低而变小.换言之,比4度冷的水或比4度温的水,其蜜度皆小于4度的水,因此它们浮在4度的水面上.
FinCloud2023-06-30 08:45:001

水在多少摄氏度的时候密度最大??

在摄氏4度时密度最大4摄氏度时是临界点,温度高或者低,水的密度都会小。
大鱼炖火锅2023-06-30 08:44:563

水在多少温度密度最大

因为绝大多数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温度越低体积越小,所以密度越大。而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千克/立方米2
陶小凡2023-06-30 08:44:553

水在多少摄氏度密度最大

+4度啊
LuckySXyd2023-06-30 08:44:5515

水在什么时候密度最大?

4度.
Ntou1232023-06-30 08:44:5414

请问: 水是在摄氏几度时密度最大?

好像是4℃
gitcloud2023-06-30 08:44:536

水在摄氏多少度时密度最大(  ) A.零下10度 B.0度 C.4度 D.10度

由所学的知识可知4℃时水的密度最大; 故选C.
黑桃花2023-06-30 08:44:521

水在多少度的时候密度最大?

时没有打断所有的氢键.当温度增高时打断更多的氢键而导至更多的崩解.最大密度时的温度3.98度,只不过 是个当冰结构崩解所产生的收缩和个别分子能量增加所产生的热扩散,两者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因此一般所说的:水在4度时的密度最大是不完整的叙述.因为要先区别水中是否溶有气体. 不含空气的水,在3.98度时密度最大; 溶有气体的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 当水在4度以上,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在4度以下,随温度降低而变小.换言之,比4度冷的水或比4度温的水,其蜜度皆小于4度的水,因此它们浮在4度的水面上.
meira2023-06-30 08:44:522

水多少度密度最大

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我们常用的水的密度就是指水在4度时的密度,为1000kg/m3。一般来说,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质的密度越小。但水却是一个例外,其热胀冷也胀,只有在4℃时候,体积最小。高于4℃或低于4℃时,体积都会膨胀。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常膨胀现象”。如果把一定质量的水从0℃加热到10℃,水的体积是先减小后增大的,4℃是转折点,此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水的这种奇异特性很容易在自然界中看到,如冬天河塘里的水结冰时,总是从水面开始的。也就是说首先是河面的水温降到0℃,下面的水温则高于0℃,从上向下温度逐渐升高,河底温度在4℃左右,密度则逐渐增大,河底密度最大。正因为水的这种奇异特性,才出现“人在冰上走,鱼在冰下游”的自然景象。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水分子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有关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尚没有统一的解释。水的这种特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些损失,例如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力量,足以把水管、水泥制件等撑破。当然,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特别是在保护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方面。
NerveM 2023-06-30 08:44:511

乙醇水溶液浓度和密度对照表

请参考图片如果看不清楚,请在"查看大图"状态下查看,然后保存到自己电脑再查看
豆豆staR2023-06-29 09:25:072

乙醇水溶液浓度和密度对照表

下表为20℃下乙醇与水的混合液体的密度(以乙醇的体积分数为变量):乙醇的溶解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甲醇、丙酮、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扩展资料:一、乙醇的物理性质:1、乙醇的各种表现形式相对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g/mol。沸点是78.4℃,熔点是-114.3℃。纯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香味,易挥发。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性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λ=589.3nm和18.35℃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2、溶解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甲醇、丙酮、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3、潮解性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较强的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但氯化钠和氯化钾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醇
Chen2023-06-29 09:25:051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