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伯读音
五伯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同“五百 ”。
I指东汉·邓彪等五人,因字号中皆带“伯”字,故称。
五个霸主。
引证解释
⒈ 五个霸主。(1)指夏昆吾,殷大彭、豕韦、周齐桓公、晋文公。
引《庄子·大宗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成玄英疏:“五伯者, 昆吾为夏伯, 大彭、豕韦为殷伯, 齐桓、晋文为周伯,合为五伯。”
(2)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説非六王五伯。”
高诱注:“五伯, 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繆也。”
明沉采《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
(3)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句践。《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齐桓、晋文、楚庄、吴闔閭、越句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彊殆中国。”
(4)指春秋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诸侯王表》:“故盛则周、邵相其治,致刑错;衰则五伯扶其弱,与其守。”
颜师古注:“伯读曰霸。此五霸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也。”
⒉ 同“五百”。
引《新唐书·苏世长传》:“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廛,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 世长不胜痛,呼而走,人笑其不情。”
宋岳柯《桯史·蠲毒图》:“﹝王涇﹞减死黥流,杖脊朝天门,中使涖焉,方覬其速毙, 涇货五伯下其手,卒得活。”
⒊ 指东汉邓彪等五人,因字号中皆带“伯”字,故称。
引《后汉书·邓彪传》“邓彪字智伯 ……后仕郡,辟公府” 唐李贤注引《东观记》:“彪与同郡宗武伯、翟敬伯、陈绥伯、张弟伯,同志好,齐名, 南阳号曰‘五伯’。”
国语词典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策.秦策一》:「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也作「五霸」、「伍伯」。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五伯
五伯相关词语
- 1 五气
- 五气是中医学中按照五行属性,从气(气味)方面对事物进行推演归类的一种分类标准,并按照五行理论,来阐释、推演五气(气味)中的复杂联系。中医学中五气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有很多,比较主流的是将风、暑、湿、燥、寒称之为五气。
- 2 五伦
-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 3 五鼎
- 五鼎指羊、豕、肤(切肉)、鱼和腊等鼎。三鼎、五鼎是士礼和卿大夫礼的分别。
- 4 五云
- 指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亦指五色瑞云、五种云母,同时亦指五云体。
- 5 五行八作
- 五行八作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ǔ háng bā zuò,是杭州民间泛指各行各业的传统俗称,源起南宋,泛指各行各业。
- 6 五行相克
- 又作“五行相胜”,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相互克制、相互制胜,是中国古代五行说的内容之一。隋代肖吉的《五行大义·论相克》说:“克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说和“五行相胜”说,本来是古代思想家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朴素唯物论的理论,在战国末期,被阴阳学派创始人邹衍附会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每一个朝代都受一种五行之德的支配,朝代的更替,正是五行相克、五行相胜的结果,因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和“五德转移”说,陷入了历史唯心论。《春秋繁露》有《五行相胜》篇,解释五行相胜的道理,并附会了一些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
- 7 五世其昌
-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 8 五鼎食
- 五鼎食,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上·主父偃〉。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亦省作“ 五鼎 ”。
- 9 五花大绑
- 五花大绑是一个词语,拼音wǔ huā dà bǎng;五花大绑分为小绑和大绑。所谓小绑,只是专绑双手,身体其它部位不着绳索。有一种押解式捆绑(又叫穿小麻衫)则正相反:犯人从颈到肩至大臂都被捆绑,独小臂与双手不绑,大臂被向后缚紧,且与颈、肩、上身固定,无法活动,小臂和双手却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这是为了让犯人在押解途中即无充分自由,又能勉强自理生活(比如吃饭、喝水等),反之则称执行式。大绑则是除捆绑手腕外,或缚双臂,或缚身体,甚至胸、背、脖颈、手臂等部位全都用绳捆缚。
- 10 五更天
- 五更天是指早上4:48左右。
- 11 五声
- 五声:中医术语
- 12 五鹿
- 五鹿是古代的地名。
- 13 五典
- 五典: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坟,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左丘明春秋昭公十二年传成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可见此等文籍,当时确有,孔子据以修订,而名为经。
- 14 五蕴
- 五蕴理论。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