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刑读音
五刑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五刑
(1) 我国古代的五种刑罚,通常指墨、劓、宫、大辟,也指笞、杖、徒、流、死
引证解释
⒈ 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1) 秦以前为:墨、劓、剕(刖)、宫、大辟(杀)。参阅《隋书·刑法志》。
引《书·舜典》:“五刑有服。”
孔传:“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周礼·秋官·司刑》:“掌五刑之灋,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
(2) 秦汉时为: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 《史记·秦始皇本纪》:“斯卒囚,就五刑。”
《汉书·刑法志》:“汉兴之初……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3) 隋唐以后为:死、流、徒、杖、笞。 《旧唐书·刑法志》:“有笞、杖、徒、流、死,为五刑。”
《清史稿·刑法志二》:“《明律》渊源唐代,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
⒉ 野刑、军刑、乡刑、官刑、国刑等五种治理百姓的法律。
引《周礼·秋官·大司冠》:“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贾公彦疏:“此五刑与寻常正五刑墨、劓之等别。刑亦法也,此五法者或一刑之中而含五,或此五刑全不入五刑者。”
⒊ 指甲兵、斧钺、刀锯、钻凿、鞭扑。
引《国语·鲁语上》:“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韦昭注:“五刑,甲兵、斧鉞、刀锯、钻凿、鞭扑也。”
国语词典
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1) 秦以前为墨、劓、剕、宫、大辟。《书经.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汉.孔安国.传:「五刑,墨、劓、剕、宫、大辟。」(2) 秦汉时为黥、劓、斩左右趾、枭首、菹其骨肉。《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3) 隋唐以后为死、流、徒、杖、笞。《旧唐书.卷五○.刑法志》:「有笞、杖、徒、流、死为五刑。」(4) 现行刑法分为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五项。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五刑
五刑造句
- 载性刻,为帝所信,荆州疾之如雠,故纳等因人之欲,抽其肠系马脚,使绕而走,肠尽气绝,又脔割备五刑而斩之。
- 中国古代五刑主要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
- 象以典刑,金作赎刑。
- 中国古代法制历史上下几千年,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五刑制度始终脉络清晰、特色鲜明。
- 中国古代的刑罚在经历了象刑、旧五刑到新五刑的发展之后,到唐律已形成了完备的刑罚体系和量刑制度。
- 象以典刑。
- 后被五刑而死,观察其本,实在是一夫诳惑,国丧身诛,本同末异之流矣,其字当然不以为楷!
- 五刑是中国古代的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的刑罚。
- 唐宋是我国封建刑罚的完善和发展时期,封建制“五刑”经数百年演变终于确立。
- 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插针,刖刑。
五刑相关词语
- 1 五字句
- 五字句,拼音wǔ zì jù ,意思是指五言诗。
- 2 五字
- 【词语解释】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2.泛指表章。 唐 常衮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于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3.指五言诗。
- 3 五湖
-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古代的说法不同,如《国语》、《史记》中的五湖专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六湖 : 我国的几个大湖 ,说法不一,一般指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洪泽湖、千岛湖。在《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 但根据《史记河渠书集解》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
- 4 五陵
- 五陵,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
- 5 五行四柱
- 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形成的,万物都要受他们的影响,只有做出一些努力才能使他们之间相互协调,才能更加顺畅,至于阴阳又是另一种说法了,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 6 五蕴
- 五蕴理论。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 7 五典
- 五典:孔安国《尚书传序》:伏羲、神农、黄帝之坟,谓之以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左丘明春秋昭公十二年传成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可见此等文籍,当时确有,孔子据以修订,而名为经。
- 8 五伯
- 五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同“ 五百 ”。语出《庄子·大宗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 ,下及五伯。”
- 9 五气
- 五气是中医学中按照五行属性,从气(气味)方面对事物进行推演归类的一种分类标准,并按照五行理论,来阐释、推演五气(气味)中的复杂联系。中医学中五气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有很多,比较主流的是将风、暑、湿、燥、寒称之为五气。
- 10 五伦
-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 11 五鼎
- 五鼎指羊、豕、肤(切肉)、鱼和腊等鼎。三鼎、五鼎是士礼和卿大夫礼的分别。
- 12 五云
- 指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亦指五色瑞云、五种云母,同时亦指五云体。
- 13 五蕴皆空
- 五蕴皆空(wǔ yùn jiē kōng)教导人们放下一切,摆脱苦厄,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14 五杂俎
- 《五杂俎》是明代的一部著名的笔记著作,明谢肇淛撰。全书十六卷,说古道今,分类记事,计有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事部四卷。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札记,包括读书心得和事理的分析,也记载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涉及社会和人的各个方面,是一部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