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暗香简介
疏影暗香的意思
解释:
出自宋·林逋《山园小梅》,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出处:
宋·林逋《山园小梅》,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成语造句
- 1.多少诗词赋,一曲三叹罢,余音绕梁,疏影暗香,谱曲曲清绮,似梦的旋律。
- 2.好一个疏影暗香,好一个孤寒男子。
- 3.双方枪来剑往,如漫天雪花中,疏影暗香纷纷洒洒,令人神驰目动。
- 4.待朱七七洗了脸换了衣衫,又收拾好房间之后,天已微微发亮了,也不理睬疏影暗香两人担忧的眼神,亲自取了冷水洗漱一番,细细梳好长发,坐等今日的暗潮汹涌。
- 5.小巷雪深处,几抹疏影暗香,是新年对老城圣洁的祝福。
- 6.我说她的文字是湿润的,温厚的,疏影暗香的,还是真实的。
疏影暗香相关词语
- 1 玉减香销
- 喻美人的消瘦、萎靡。出处:宋·张先《汉宫春》词:“玉减香销,被婵娟误我,临镜装慵。”语法:玉减香销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暗朱箔,雨寒风峭,试罗衣玉减香销。元·任昱《红绣鞋·春情》曲
- 2 疏而不漏
-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语法:疏而不漏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你可记得三年前蔡指挥的事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说。(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 3 暗藏杀机
- 隐藏杀人的念头。比喻潜在危险语法:暗藏杀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潜在危险。示例:从他的话中,我隐约感觉到有些暗藏杀机
- 4 暗无天日
- 暗:黑暗;天日:天和太阳;比喻光明。黑暗得看不到一点光明。形容社会极端黑暗;无理可言;无法可依。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老龙舡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语法:暗无天日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示例: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暗无天日的悲哀。(鲁迅《故事新编 铸剑》)
- 5 杳无影响
- 没有踪影,没有音信。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又绝无音信。”语法:杳无影响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6 避影敛迹
-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出处: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语法:避影敛迹作谓语、宾语;指隐藏自己。
- 7 暗渡陈仓
-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出处:《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语法:暗渡陈仓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示例: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
- 8 来无影,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语法:来无影,去无踪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出没无常。
- 9 偶影独游
- 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出处:晋 陶潜《时运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语法:偶影独游作谓语;指孤单。
- 10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语法: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作宾语、分句;指临时慌忙应付。示例:俗话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没有准备是不行的
- 11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语法:形影相吊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1)流落他乡,举目无亲,每日只好形影相吊了。(2)他一个人孤寂无助,只有形影相吊。
- 12 明珠投暗
- 见“明珠暗投”。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语法:明珠投暗作宾语、定语;指误入歧途。示例: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到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 13 藏头漏影
- 藏:隐藏。把头藏起来,却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出处:元·佚名《鸳鸯被》:“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语法:藏头漏影作谓语、状语;用于做事和说话等。
- 14 形表影附
- 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体。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语法:形表影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