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莩遍野简介
饿莩遍野的意思
解释: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语法:
饿莩遍野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饥饿死人。
示例: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饿莩遍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饿殍遍野
成语造句
- 1.这些年,朝庭横征暴敛,又连年灾荒,马邑早已是饿莩遍野。
- 2.旧中国那种倍受帝国主义、军阀官僚残害压迫、饿莩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知识分子挣扎在失学失业的饥饿线上的贫困处境,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了。
- 3.唉,只是苦了黎民百姓啊!今岁蝗灾,已是大荒,关中百姓皆以枣菜为食,一时之间饿莩遍野。
- 4.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 5.之后,黄河水灾不断,沿河几个路府洲县,几乎成为泽国,甚至最后连运河都几乎因水灾而被截断,从而让整个元朝饿莩遍野。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strewn with bodies of the starved everywhere
饿莩遍野相关词语
- 1 忍饥挨饿
- 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4回:“忍饥挨饿进庙杀僧,少水无茶开门揖盗。”语法:忍饥挨饿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贫困。示例:余华《活着》:“她每天提着篮子去挖野菜,身体本来就有病,又天天忍饥挨饿,那病真让医生说中了,越来越重。”
- 2 家鸡野雉
-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语法:家鸡野雉作宾语、定语;指不同的风格。示例:家鸡野雉的差别是避免不了的
- 3 穴居野处
- 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穴:山洞;处:居住。出处:《周易 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语法:穴居野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示例:原始人穴居野处,过着渔猎生活。
- 4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语法:色中饿鬼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二回:“怎奈这个皇上是个色中饿鬼。”
- 5 漫山遍野
-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语法:漫山遍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主语;形容人或动植物。示例: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装。
- 6 野无遗才
- 见“野无遗贤”。出处:《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语法:野无遗才作宾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 7 野草闲花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出处:宋 辛弃疾《定风波》词:“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语法:野草闲花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俺见鞍思马,难道他是野草闲花?(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
- 8 闾巷草野
- 闾巷:街巷;草野:乡野。比喻民间乡野地方出处:唐·王勃《上皇帝万言书》:“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语法:闾巷草野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民间。示例:《宋史·王安石传》:“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不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
- 9 野调无腔
- 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出处:《白雪遗音 马头调 九尽寒退》:“横吹短笛,一声一声把春歌唱,野调无腔。”语法:野调无腔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老舍《老张的哲学》:“野调无腔的山姑娘!”
- 10 野没遗贤
- 见“野无遗贤”。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语法:野没遗贤作宾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 11 刮野扫地
- 大风吹扫野地。喻杀获无余。出处:《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语法:刮野扫地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龙战于野
-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出处:《周易·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语法:龙战于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3 黄冠野服
- 见“黄冠草服”。出处: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滟滟,黄冠野服期许剑。”语法:黄冠野服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衣着。
- 14 哀鸿遍野
-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出处:《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语法:哀鸿遍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贬义,形容无家可归景象。示例: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