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开言路简介
广开言路的意思
解释: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语法:
广开言路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从穆宗崩逝,两宫太后再度垂帘,广开言路,谏劝的奏折,很少留中。(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成语造句
- 1.学生关心国事,谁都知道是进步现象,而促进民主政治,首先必须广开言路,发扬民意。
- 2.如今是法制社会,广开言路,你对政府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出来。
- 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要广开言路,顺应民心。
- 4.治理国家要广开言路,深闭固距是不行的。
- 5.为了扭转工厂亏损的局面,领导广开言路,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 6.这次会议广开言路,相互交流经验,开得很成功。
成语故事
- 西汉时期,贾山写《至言》向汉文帝进谏,阐述广开言路的道理,他认为如广开言路,善于养士,则国家就会强大,好比“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汉文帝读了觉得很有道理,确实可行,就听取他的意见广开言路
英语翻译
- 英语:
provide wide opportunities for airing views
- 日语:
広く言論(げんろん)の道を開(ひら)く
- 俄语:
дать простóр слóву
- 其他:
<德>der Freiheit der Meinungsǎuβerung Bahn brechen<法>accorder toute liberté de parole
广开言路相关词语
- 1 心花怒开
- 怒开:盛开。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喜悦兴奋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8回:“又怎样给碧桃母子讹诈,说得牛氏心花怒开。”语法:心花怒开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心情。示例:许地山《商人妇》:“我朝着他,心花怒开,也形容不出我心里底感谢。”
- 2 难言兰臭
- 难言:谈不上;臭:味;兰臭:像兰花一样的香味。指气味相投的朋友出处:《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语法:难言兰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9回:“只因这一番,有分教:师生有情意再缔丝萝;朋友各分张难言兰臭。”
- 3 悖言乱辞
- 指胡言乱语。出处:《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语法:悖言乱辞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胡言乱语。
- 4 开天辟地
-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出处:《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语法:开天辟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示例:感谢那些开天辟地,披荆斩莽的英雄们!只有你们才配承受这最高的幸福,最大的快乐。(刘白羽《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
- 5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 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出处:《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语法:言之谆谆,听之藐藐复句式;作分句;含贬义。示例:明 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良药苦口,信有之矣。”
- 6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语法: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没有接触到主题。示例:你这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7 片言折狱
- 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语法:片言折狱主谓式;作补语、宾语;用于称颂官吏贤明。示例:所谕西江金沙之异同,真是片言折狱。(明 卓人月《答詹曰至书》)
- 8 言行相悖
-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示例:与人相交贵在诚信,若经常言行相悖,出尔反尔,将难以取信于人。
- 9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动山摇,逢山开道,遇水造桥。”语法:逢山开道,遇水造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 10 言语举止
-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11 德言工容
- 见“德言容功”。出处: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语法:德言工容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示例:那时候,姑姑教给你那‘德言工容’,就大有用处了。曹禺《五昭君》第一幕
- 12 无路请缨
- 指投军报国。没有报国立功的机会出处: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
- 13 殊路同归
- 同“殊涂同归”。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语法:殊路同归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生等。
- 14 山高路陡
-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同“山高路险”。出处:《朱德的扁担》:“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