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塞听简介
闭目塞听的意思
解释:
塞:堵塞。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语法:
闭目塞听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与外界隔绝,对事情脱离实。
示例:
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毛泽东《实践论》)
成语造句
- 1.你闭目塞听,不了解事情,不要瞎指挥。
- 2.秋天的味道,踏在松软长满青草的土坡上,静下心来,闭目塞听,耳旁是风的嘘嘘声,不远处鸟儿的歌唱,偶有穿过大厦的汽车鸣笛,越发觉得寂静所带来的魅力。
- 3.他对任何东西都是闭目塞听。
- 4.你闭目塞听,不了解下情,不要瞎指挥。
- 5.这人闭目塞听,却又顽固自信,正如蝉不知雪,根本不了解大千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
- 6.你不要坐在办公室闭目塞听,最好是到车间亲眼看看。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
- 俄语:
закрывáть глазá и затыкáть уши
闭目塞听相关词语
- 1 惹人注目
- 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时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热难当,却不敢再走闹市。”语法:惹人注目作谓语、定语;指吸引人的注意。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一万五千支洋枪,是一批极惹人注目的军火。”
- 2 怒目而视
-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语法:怒目而视主谓式;作谓语;表示强烈不满。示例:他们俩都是小心眼之人,刚才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吵起来,竟达到怒目而视的程度。
- 3 万目睽睽
-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出处: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语法:万目睽睽作宾语;指在众人的注视下。示例: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陈毅《手莫伸》诗)
- 4 纲举目张
-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语法:纲举目张联合式;作主语、补语、分句;比喻条理清楚。示例:有句古语,“纲举目张”。拿起纲,目才能张,纲就是主题。(毛泽东《善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 5 不堪视听
- 堪:可,能。言辞污秽,行为卑劣,不能看与听出处: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语法:不堪视听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言行等。
- 6 比目连枝
-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出处: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语法:比目连枝作宾语、定语;指情侣和夫妻。
- 7 瞑目蹲身
- 闭上眼睛,蹲下身体的意思。
- 8 听微决疑
- 微:隐微。注意细微的情节,解决疑难的问题。形容思想缜密,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出处:《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语法:听微决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 9 目光如鼠
- 形容人眼神奸滑。出处: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语法:目光如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袁鹰《篝火之歌·彩色的幻想》:“谁愿意做目光如鼠的人,只是嗅着鼻子前面的一点油香!”
- 10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语法:目不斜视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在些在走过以后,还要扭头看一看,但改霞目不斜视。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
- 11 目瞪舌彊
-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12 目瞪口呆
-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语法:目瞪口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吃惊的神态。示例: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目瞪口呆。
- 13 琳琅触目
- 见“琳琅触目”。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语法:琳琅触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眼是珍品。示例:清·钮琇《觚剩续编·棉村丽句》:“次日以所作来示,片纸零书,琳琅触目。”
- 14 目瞪舌强
- 同“目瞪口呆”。出处:宋·陈亮《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语法:目瞪舌强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