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增十简介
闻一增十的意思
解释:
闻:听到;增:增加。 听到一点夸张十倍。形容把听到的事大肆渲染。
出处:
汉·王充《论衡·艺增》:“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反万畔。”
闻一增十相关词语
- 1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 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语法: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雪公!你真正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 2 千年一律
- 犹言千古一律。出处: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语法:千年一律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从来如此。
- 3 百无一用
-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出处: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语法:百无一用作谓语、定语;指没有用处。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在外面百无一用,只有帮着操持家务。”
- 4 独当一面
- 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强干;有本事能力。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语法:独当一面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将来可以独当一面,只嫌功名心重些。(清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
- 5 一夔已足
-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语法:一夔已足作谓语;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一个足够了。示例:昔尧作《大章》,一夔已足。(《后汉书 曹褒传》)
- 6 一生一代
- 同“一生一世”。出处: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语法:一生一代作宾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清·纳兰性德《画堂春》词
- 7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语法:一子出家,七祖升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一心一计
- 一心一意。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语法:一心一计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21章:“你再甭三心二意,一心一计在屋里等着吧。”
- 9 一声不吭
- 一句话也不说出处: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语法:一声不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王朔《动物凶猛》:“方方一声不吭地从人群中挤上来,用手里的砖朝这孩子的颅顶使劲一拍。”
- 10 一日三秋
- 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出处: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语法:一日三秋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形容思念殷切。示例: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在外,非常想家,真是一日三秋,恨不得插翅而归。
- 11 一无长物
-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出处:《晋书·王恭传》:“吾平生无长物。”语法:一无长物作谓语、定语;形容贫困。示例:吾倒替筱亭做了一句“绿毛乌龟玛瑙泉”。倒是自己一无长物怎好?(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回)
- 12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 一根丝不能织成线,一棵树不能形成林。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事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语法: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中流一壶
- 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出处:《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语法:中流一壶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俞楼杂纂》:“持论有本,不堕矫激,亦足为中流一壶。”
- 14 白首一节
-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出处:《后汉书 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语法:白首一节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