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之不闻简介
听之不闻的意思
解释: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发展采取漠不关心的状态。
听之不闻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听之不闻相关词语
- 1 泥而不滓
- 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泥,通“涅”。染黑。滓,通“缁”。黑色。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语法:泥而不滓作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
- 2 称道不已
- 一直称赞个不停
- 3 超然不群
- 超脱于世俗之外。不与众人合群。《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出处:《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语法:超然不群作谓语、定语;指与众不同。
- 4 敌不可纵
- 对敌人不能放纵。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语法:敌不可纵作宾语、定语;用于战争等。示例:古谚有之:敌不可纵。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测之渊,如不时灭,恐同草原。《魏书·郭祚传》
- 5 献曝之忱
- 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出处:《列子·杨朱篇》:“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语法:献曝之忱作宾语;用于自谦。示例:这些浅见,表示我一点“献曝之忱”,请你参考。
- 6 知命不惑
- 对生命、自然有了很好的了解,随遇而安,不迷惑。出处:唐·韩愈《送齐下第序》:“以己之不直,而谓人皆然。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 7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语法: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等。示例:章炳麟《与刘光汉书》:“今君复能实证古文,则真豁然确斯,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矣。”
- 8 洗手不干
-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语法:洗手不干连动式;作谓语;指做过的事不再干了。示例:这些盗窃惯犯恶习难改,仅靠道德的感化使他们洗手不干,悔过自新是不可能的,必须给他们以法律的制裁。
- 9 兼人之材
- 兼人:胜过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强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东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办不了。”语法:兼人之材作宾语;用于称赞人。
- 10 人言不足恤
- 形容不怕别人议论
- 11 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语法:自知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瞿秋白《乱弹 水陆道场》:“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
- 12 逋逃之臣
- 逃亡的罪臣。出处: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语法:逋逃之臣作宾语;指逃犯。
- 13 不过尔尔
-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出处: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语法:不过尔尔偏正式;作谓语;形容没什么了不起。示例:白狼竟露布讨袁,斥为神奸国贼,文辞工炼,相传为陈琳讨曹,不过尔尔。(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回)
- 14 著之竹帛
- 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出处: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语法:著之竹帛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