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之竹帛简介
著之竹帛的意思
解释:
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
出处:
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语法:
著之竹帛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著之竹帛相关词语
- 1 听之不闻
- 出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发展采取漠不关心的状态。
- 2 献曝之忱
- 献:贡献之意;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意见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意。出处:《列子·杨朱篇》:“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语法:献曝之忱作宾语;用于自谦。示例:这些浅见,表示我一点“献曝之忱”,请你参考。
- 3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语法: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等。示例:章炳麟《与刘光汉书》:“今君复能实证古文,则真豁然确斯,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矣。”
- 4 兼人之材
- 兼人:胜过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强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东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办不了。”语法:兼人之材作宾语;用于称赞人。
- 5 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语法:自知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瞿秋白《乱弹 水陆道场》:“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
- 6 逋逃之臣
- 逃亡的罪臣。出处: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语法:逋逃之臣作宾语;指逃犯。
- 7 采薪之患
-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出处:见“采薪之忧”。语法:采薪之患作主语、宾语;有病的婉称。示例: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竟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红楼梦》第三七回
- 8 覆车之鉴
-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出处:晋 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语法:覆车之鉴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失败的教训。示例:《魏书·阳尼传》:“覆车之鉴,近可信矣。”
- 9 难伸之隐
- 隐:隐衷,隐情。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姑娘也就难免有难伸之隐。”语法:难伸之隐作宾语;指人的苦衷。
- 10 古之遗直
- 遗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遗风。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丰减。”语法:古之遗直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陈书·孔奂传》:“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
- 11 妇人之见
- 见:见识。女人的短浅见识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男子不听妇人言,我是妇人之见,谁教你句句依我?”语法:妇人之见作主语、宾语;用于指责等场合。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马逢时破颜一笑,‘真正妇人之见。’”
- 12 魂不著体
-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师师闻道,吓得魂不著体。”语法:魂不著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等。
- 13 路叟之忧
-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闻三失。’示例:丘吾子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是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
- 14 右传之八章
- 打了一顿巴掌。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4回:“左右照管贻安骄傲之脸,放肆之嘴,打了十个‘右传之八章’。”语法:右传之八章作宾语;指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