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臣简介
逋逃之臣的意思
解释:
逃亡的罪臣。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
语法:
逋逃之臣作宾语;指逃犯。
逋逃之臣相关词语
- 1 采薪之患
-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出处:见“采薪之忧”。语法:采薪之患作主语、宾语;有病的婉称。示例:漏已三转,犹徘徊桐槛之下,竟为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红楼梦》第三七回
- 2 覆车之鉴
-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出处:晋 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语法:覆车之鉴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失败的教训。示例:《魏书·阳尼传》:“覆车之鉴,近可信矣。”
- 3 难伸之隐
- 隐:隐衷,隐情。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姑娘也就难免有难伸之隐。”语法:难伸之隐作宾语;指人的苦衷。
- 4 古之遗直
- 遗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遗风。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丰减。”语法:古之遗直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陈书·孔奂传》:“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
- 5 妇人之见
- 见:见识。女人的短浅见识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男子不听妇人言,我是妇人之见,谁教你句句依我?”语法:妇人之见作主语、宾语;用于指责等场合。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马逢时破颜一笑,‘真正妇人之见。’”
- 6 骨肉之亲
- 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出处:闽剧《钗头凤》:“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语法:骨肉之亲作宾语;用于至亲等。
- 7 分寸之功
- 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语法:分寸之功作主语、宾语;指小功劳。示例: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几遣加半之戍,竟无分寸之功,是则师不在众又明矣。”
- 8 黄泉之下
- 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出处:《左传 隐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语法:黄泉之下作宾语;形容人死后在地下的用语。示例:在那不识不知的黄泉之下,好不逍遥快乐。(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 9 之乎者也
-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出处: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语法:之乎者也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 10 无人之境
- 境:地方。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出处:宋 杨万里《国势中》:“不茸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语法:无人之境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鲁迅《彷徨 伤逝》:“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 11 一日之雅
- 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指交情不深。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永斗筲之才,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语法:一日之雅偏正式;作宾语;指交情不深。示例:明·邹奕《谢沈诚庄》:“交游中有一日之雅者,率不计直,必为善药。”
- 12 乌合之卒
- 乌合:像乌鸦一样仓猝聚集一处。比喻仓猝聚集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出处:《梁书·羊侃传》:“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语法:乌合之卒作主语、宾语;指杂乱的一群人。
- 13 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语法:自知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瞿秋白《乱弹 水陆道场》:“然而阿斗有自知之明,自己知道昏庸无用。”
- 14 兼人之材
- 兼人:胜过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强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东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办不了。”语法:兼人之材作宾语;用于称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