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吞虎噬简介
狼吞虎噬的意思
解释: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语法:
狼吞虎噬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
自此以入,司牧之官,必能扫除一切苛政……去害马以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方。《花月痕》第五十回
狼吞虎噬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狼吞虎餐
狼吞虎噬相关词语
- 1 龙幡虎纛
- 将帅之旗。出处: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语法:龙幡虎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一蛇吞象
- 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出处: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语法:一蛇吞象作宾语、定语;指人贪心不足。示例:对于那些想一蛇吞象的人应该制止
- 3 赃货狼藉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出处:《宋书 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语法:赃货狼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语法:关门养虎,虎大伤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回)
- 5 拒虎进狼
-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出处: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语法:拒虎进狼作宾语、定语;指措施不得力。示例:若名为同心御侮,实乃利吾土地,我则拒虎进狼,彼则翻云覆雨。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
- 6 画虎类犬
- 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出处: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语法:画虎类犬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端福不甚聪明,恐画虎类犬。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一回
- 7 狼顾狐疑
- 指左顾右昐,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出处:孙中山《布告全国同胞书》:“行事或虎头鼠尾,而存心复狼顾狐疑。”语法:狼顾狐疑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鲸吞虎据
- 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出处:《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语法:鲸吞虎据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龙飞虎跳
- 喻笔势遒劲奔放。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龙飞虎跳之喻,尚未足云,洵书中集大成手也。”语法:龙飞虎跳作定语、状语;用于书法等。
- 10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 喻指坏人心地险恶,必须提防出处:《冤报冤赵氏孤儿》
- 11 龙跃虎踞
- 喻超逸雄奇。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至若泾阳先生,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拣择。”语法:龙跃虎踞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画虎成狗
-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出处:《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语法:画虎成狗作宾语、定语;指模仿不到家。示例: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胭脂》)
- 13 龙拏虎攫
-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出处:清·王晫《今世说·企羡》:“新城王西樵阮亭,每过邮亭夜店,辄题诗壁上,诗既惊人,使笔斗大,龙拏虎攫。”语法:龙拏虎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出处:《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语法:饿虎吞羊主谓式;作谓语;形容迅速凶猛贪婪。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6卷:“一个身逢绝色,犹如饿虎吞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