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惑简介
三不惑的意思
解释:
谓不为酒、色、财三者所迷。
三不惑相关词语
- 1 麻痹不仁
- 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出处:明 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语法:麻痹不仁作谓语、定语;指人反应迟钝。示例:他现在快成为麻痹不仁的人
- 2 刀枪不入
- 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孙猴子一样,早练得刀枪不入啦!”语法:刀枪不入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思想等。示例: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你也没戏,她现在正是刀枪不入的时候。”
- 3 择焉不精
- 择:选择;精:精粹。从中有所选择却不够精当出处:唐·韩愈《原道》:“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语法:择焉不精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千不该万不该
- 比喻再三表示不应该。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只是昨儿千不该,万不该,铰上那玉上的穗子。”
- 5 誓死不渝
- 立誓至死不变。出处: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阵力之志,誓死不渝。”语法:誓死不渝作谓语、定语;指至死也不变心。
- 6 不可偏废
-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语法:不可偏废偏正式;作谓语;指对双方同等看待。示例: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清 汇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 7 三浴三熏
- 浴:沐浴。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礼待人,对人尊重。也表示郑重其事出处:唐·韩愈《答吕瞖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语法:三浴三熏作谓语、定语;指郑重其事。
- 8 不识东家
-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出处:“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语法:不识东家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货。示例:荀济人非许、郭,不识东家,虽复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
- 9 日月不可逾
- 逾:超越。太阳月亮都不能超过。形容高不可及。出处:《后汉书·孔融传》:“万乘至重,天王至尊,身为圣躬,国为神器,陛级县远,禄位限绝。犹天之不可阶,日月之不可逾也。”
- 10 为德不卒
- 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语法:为德不卒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快呀,请指示我!莫要“为德不卒”!(鲁迅《三闲集 通信》)
- 11 日上三竿
-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出处: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三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语法:日上三竿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示例: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 12 不合适宜
-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13 亡不待夕
- 亡:灭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会灭亡。
- 14 死狗扶不上墙
- 比喻不受别人尊重,不识抬举或没有培养前途。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我说来么,你可不依我,这死狗扶不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