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开茅塞简介
顿开茅塞的意思
解释: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理或消除了疑团。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语法:
顿开茅塞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下子打开思路。
示例:
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他好象使林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成语造句
- 1.报告对目前错综繁复的国际形势宋画吴冶,高瞻远瞩,使大家顿开茅塞。
- 2.先生三言两语的指点,使我顿开茅塞,找到了研究工作难于突破的关键所在。
- 3.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顿开茅塞。
- 4.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是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 5.苦思冥想了很久,电灯光一闪,张珏顿开茅塞,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 6.我对这一问题茫然不解,几小时后终于顿开茅塞.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高子在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到底。孟子批评他说:“山上的小道虽窄,如果经常有人走,就会变成一条大路,如果一段时间没人走,就会被茅草堵塞。你的心被茅草堵塞了,所以不能进步。”
英语翻译
- 英语:
at once become enlightened
- 俄语:
слóвно пеленá с глаз упáла
顿开茅塞相关词语
- 1 铁树花开
- 见“铁树开花”。出处: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花开。”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铁树花开千载易,坠落阿鼻耍出难。”语法:铁树花开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看夏王鼎上支祁号,铁树花开还早。清·杨潮观《灌口二郎初显圣》
- 2 闭门塞户
-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出处:见“闭门塞窦”。语法:闭门塞户作宾语、定语;指严密防范。示例:闭门塞户,羞见吾徒。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张庚》
- 3 金石可开
- 见“金石为开”。出处:沙汀《范老老师》:“他更是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停止的种种论据罗列出来,融会在一种金石可开的信心里面。”语法:金石可开作定语;用于劝诫人。
- 4 裂地分茅
- 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出处:宋·叶适《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语法:裂地分茅作谓语、定语;指分封土地。示例:裂地分茅的想法不是天方夜谈
- 5 天开地辟
- 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出处:宋·欧阳修《晋祠》诗:“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宋·洪适《奉礼歌》:“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语法:天开地辟作谓语、定语;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示例: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
- 6 日堙月塞
-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出处: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举国尚俭,则举国之地利日堙月塞,驯至穷蹙不可终日。”语法:日堙月塞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誉塞天下
- 誉:声誉。好名声遍天下都知道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当此时,梁君誉塞天下,属词求进之士,奉文章走梁君门下者,盖无虚日。”语法:誉塞天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黄茅白苇
-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出处: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语法:黄茅白苇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柳亚子《胡寄尘诗序》:“而黄茅白苇之诗派,遂遍天下矣。”
- 9 填街塞巷
- 形容人非常多。出处:《南齐书 虞玩之传》:“又生不长发,便谓为道人,填街溢巷,是处皆然。”语法:填街塞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非常多。示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军用汽车填街塞巷,这引起了他的害怕和激愤。”
- 10 网开一面
- 把捕捉鸟兽的网打开一面;给鸟兽留一条生路。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生路。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先生意欲网开一面,以存忠厚之意,这却使不得。”语法:网开一面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示例:插翅难飞,体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一面,谕令尔等速速投降,免遭杀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 11 浩气四塞
- 浩气:浩然正气;塞:充满。正气充满四面八方出处:孙中山《序》:“浩气四塞。”语法:浩气四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们要营造浩气四塞的环境
- 12 心开意适
- 思想得以开通,意味得以领悟出处:《赠韦司业书》
- 13 波流茅靡
-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出处:《明史 赵炳然传》:“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语法:波流茅靡作谓语、定语;指人没有自己的意见。
- 14 茅庐三顾
- 见“草庐三顾”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语法:茅庐三顾作宾语、定语;指求贤。示例: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