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简介
一窍不通的意思
解释: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语法:
一窍不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成语造句
- 1.他对技术一窍不通,但在拉关系方面却手眼通天,很有一套。
- 2.他指责那些批评他的作品的人是对艺术一窍不通。
- 3.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
- 4.涉及到照顾孩子的事,她一窍不通。
- 5.他只是个读书人,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 6.我对这些社交游戏一窍不通。
成语故事
- 出处:《吕氏春秋 过理》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not to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
- 日语:
全然(ぜんぜん)通(つう)じない
- 俄语:
абсолютный профан <полный невежда>
- 其他:
<德>etwas überhaupt nicht verstehen <dafür geht jm jedes Verstǎndnis ab><法>complètement bouché <stupide>
一窍不通相关词语
- 1 按兵不发
-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或暂时不做示例: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 2 不揪不睬
-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1回:“贼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许你骂他!”
- 3 好女不穿嫁时衣
-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出处: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语法:好女不穿嫁时衣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古谚说:“好男不吃分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 4 指不胜偻
- 见“指不胜屈”。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奇遇之多,指不胜偻,若今日所昵,未数数觏也。”语法:指不胜偻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数量多。
- 5 一将功成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出处: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语法:一将功成万骨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42回:“尸骸遍野,一将功成万骨枯。”
- 6 一言一泪
- 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出处:明·李贽《焚书·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
- 7 喋喋不休
-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一俗士言词猥鄙,喋喋不休,殊败人意。”语法:喋喋不休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廖二嫂还满腹闷气,喋喋不休。(沙汀《呼嚎》)
- 8 扞格不通
- 扞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固执成见,不能变通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其余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通呢?”语法:扞格不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示例: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
- 9 耳不旁听
-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语法:耳不旁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专心。
- 10 一掴一掌血
- 掴:用巴掌打。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语法:一掴一掌血作宾语、定语;比喻做事扎实。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要诗得诗,要赋得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 11 一见如旧
- 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出处:《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语法:一见如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很投合。示例:我与他虽从未谋面,但我们一见如旧,无话不谈。
- 12 不倒翁
- 本是一种玩具。比喻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出处:钱钟书《围城》:“可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利害。”语法:不倒翁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示例: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甚至干得好的反而受打击,什么事不干的,四平八稳的,却成了‘不倒翁’。”
- 13 水土不服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说军士水土不服,权且罢兵。”语法:水土不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适应异地的环境。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土生土长三十年,从没有出过远门,怕到了他乡水土不服住不惯。”
- 14 魂不著体
- 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师师闻道,吓得魂不著体。”语法:魂不著体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恐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