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简介
闭关锁国的意思
解释:
闭;关闭;关:关口;锁:封锁。封锁关口;关闭国境。指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出处:
《周易 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语法:
闭关锁国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表示保守,不与外国交往。
示例:
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闭关锁国,西学东渐开了先河。(柯灵《序》)
成语造句
- 1.闭关锁国,只能产生井蛙之见,只有放眼世界,才能开阔视野,开拓思维,以求更快地发展。
- 2.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改革开放,而不能闭关锁国。
- 3.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正确方针,再也不能走闭关锁国的老路。
- 4.历史证明,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的衰败。
- 5.要使我们国家富强起来就必须开放搞活,决不能闭关锁国。
- 6.闭关锁国,因循守旧,只能使人民孤陋寡闻,国家贫穷落后。
英语翻译
- 英语:
close the communications at the borders <lock one's doors against the world>
- 其他:
<德>Abkapselung gegen das Ausland
闭关锁国相关词语
- 1 保国安民
-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语法:保国安民作谓语、宾语;指军队的职责。示例:而友邦远国,顺天事大,保国安民,皇天监之,亦克昌焉。(《明史 西域四》)
- 2 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 与已经灭亡的国家具有相同情形的国家,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出处:《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 3 治国安邦
-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出处: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语法:治国安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咱们女人图什么?又不想开天辟地,治国安邦,图的不就是个舒服吗?”
- 4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语法: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比~都难。 ★王玲群《黑网下的星光》十一
- 5 耳目闭塞
- 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示例:住在边远地区的居民耳目闭塞,文化落后,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 6 天府之国
-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语法:天府之国偏正式;作宾语;专指四川。示例: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 7 敌国外患
- 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出处:《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语法:敌国外患作宾语、定语;用于国家局势。示例:敌国外患,日冯陵而无已。章炳麟《藩镇论》
- 8 杞国之忧
- 同“杞人忧天”。出处: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语法:杞国之忧作主语、宾语;多用于劝诫人。示例:明·范濂《云间据目抄》第五卷:“独以役重赋烦,人民凋蒺,识者不无杞国之忧。”
- 9 国无宁岁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5回:“国无宁岁,民无安时。”语法:国无宁岁作谓语、定语;指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
- 10 家亡国破
- 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出处: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语法:家亡国破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示例: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金 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
- 11 徇国忘己
-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出处:《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语法:徇国忘己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贫国弱兵
- 使国家贫困,使军队削弱。也可指贫困的国家和弱小的军队。出处:《韩非子·和氏》:“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
- 13 皇亲国戚
- 皇帝的亲戚。比喻极有权势的人。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刀斧手且住者,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语法:皇亲国戚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有权有势的人。示例:旧的北京永远是历史上的北京,它是皇亲国戚、达官大贾、地主、买办的北京,现在的北京是人民的北京,将永远是人民的。
- 14 事不关己
- 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出处:《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语法:事不关己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