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本溯源简介
探本溯源的意思
解释:
探:求索。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出处:
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词语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语法:
探本溯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探本溯源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探本穷源
成语造句
- 1.一个道门正宗,一个无门无派,同样是青年才俊,他们又是如何一步步探本溯源,踏上海外仙山灵洲,去追寻那传说中的仙灵之道。
- 2.对人祸探本溯源,对事故全面调查,才是告慰应有的落点。
- 3.虽然他知道里面有文章,好奇心还是使他忍不住的探本溯源。
- 4.旨在为孙姓同宗提供一个聚会、研讨、联谊的交流平台;通过举办系列寻祖、祭祖,研讨会等活动,帮助宗亲探本溯源、睦亲正宗等。
- 5.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政府要第一时间快速行动,探本溯源,对症下药,对事故进行妥善处理,将事故对群众的伤害和影响降到最低。
- 6.探本溯源,对症下药,要最大限度地杜绝食品安全问题,还消费信心和安全感于民。
英语翻译
- 英语:
probe to the bottom of <search to the bottom>
探本溯源相关词语
- 1 穷本极源
-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出处: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语法:穷本极源作谓语;指探求事物的本源。
- 2 根深固本
- 固:坚守。指根茎深厚牢固出处:《晋书·伏滔传》:“所以杜其萌际,重其名器,根深固本,传之百世。”语法:根深固本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3 整本大套
- 谓有计划、有条理、全面。出处:老舍《赵子曰》第十七:“如今叫我整本大套的去和女怪交际,你想想,端翁,我老赵受得了受不了?!”又《文博士》三:“中国的老事儿有许多是合乎科学原理的,不过是没有整本大套的以科学始,以科学终而已。”语法:整本大套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4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扰,即自己滋扰自己,自作自罪;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对他自己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烦。出处:『唐书』『陆象先传』唐代陆象先,曾在益州任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史,后又任蒲州刺史。他处理政事提倡仁恕,反对严刑峻法。有一次,有个小官吏犯了罪,陆象先只是责备了他几句就算了。小官吏的上司说:“像这样的罪犯应该判杖刑。”陆象先说:“人情是相差不多的,我的话难道他不了解吗?如果要用杖刑,应该从你开始。”陆象先经常对人说:“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烦恼,(“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把事情越弄越复杂。处理问题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简单了。”
- 5 亡国之本
- 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大臣无重,则兵弱于外;父兄犯法,则政乱于内。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也。”
- 6 本末终始
- 本末:树根和树梢;终始:事情的结局和开头。 指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出处:《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7 探奇穷异
- 探:寻求;穷:尽。探寻异处,玩赏奇迹。指游览奇山异水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若是就了此亲,外人不晓得的,尽道小生是有所贪求而为此,反觉无颜。”语法:探奇穷异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沿流求源
- 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出处:晋·陆机《文赋》
- 9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出处: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语法:本末倒置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示例: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 10 万物之源
- 万物的起源出处:《韩非子·主道》
- 11 溯水行舟
- 逆水行船。
- 12 杜弊清源
-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出处:清·林则徐《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于各口加倍严查,终期杜弊清源。”语法:杜弊清源作谓语、定语;指彻底阻断。示例:他向上级进献杜弊清源的报告
- 13 本相毕露
-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语法:本相毕露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本来面目。示例:你终于本相毕露了
- 14 压山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