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恶除奸简介
剪恶除奸的意思
解释:
剪、除:扫除。扫除恶人与奸人。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0回:“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语法:
剪恶除奸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扫除恶人。
示例:
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清 石玉昆《七侠五义》第六十回)
剪恶除奸相关词语
- 1 彰善瘅恶
- 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出处:《尚书 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语法:彰善瘅恶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江东既平,天下既一,偃武修文,彰善瘅恶,崇教化,移风俗。(宋 陈亮《酌古论 诸葛孔明》)
- 2 瘅恶彰善
- 瘅:憎恨;彰:表扬。憎恨恶的,表扬善的出处:隋·薛道衡《隋唐祖颂》:“瘅恶彰善,夷凶靖难。”语法:瘅恶彰善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情绪。示例:我们要培养瘅恶彰善的社会风尚
- 3 老奸巨滑
-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语法:老奸巨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这个老奸巨滑的家伙,用普通的办法是拿不下来的。(曲波《林海雪原》一三)
- 4 好恶不同
-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语法:好恶不同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5 元恶大憝
-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出处:《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语法:元恶大憝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人。示例:明·归有光《与嘉定诸友书》:“元恶大憝,暴戾恣睢。”
- 6 勿剪之惠
- 比喻使人难忘的恩惠
- 7 破奸发伏
- 揭露隐藏的坏人。出处:宋·范仲淹《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徙陇城郡,历比、驾二部外郎,在郡未几,破奸发伏,有神明之号。”语法:破奸发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长恶靡悛
- 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出处:《隋书 炀帝纪下》:“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而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语法:长恶靡悛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 9 鬼怕恶人
- 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出处: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王曰‘前人已不住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语法:鬼怕恶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他也不免有些鬼怕恶人,席上有他内侄连赵完在内,那个主子一团性气,料得也不是善查。《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
- 10 蔓草难除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蔓生的草难于彻底铲除。比喻恶势力一经滋长,就难于消灭。出处:《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语法:蔓草难除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嫉恶若仇
- 见“嫉恶如仇”。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语法:嫉恶若仇作谓语、定语;指爱憎分明。
- 12 掩恶扬美
- 见“掩恶扬善”。出处:《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语法:掩恶扬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 13 元凶首恶
- 罪魁祸首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剪除君侧元凶首恶?”语法:元凶首恶作主语、宾语;指坏头目。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他其实也是考题泄露案中的元凶首恶。”
- 14 捉奸见双,抓贼见赃
- 奸:通奸;赃:赃物。捉拿奸情必须同时抓住奸夫淫妇,捉拿盗贼必须同时抓住赃物。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8卷:“你且忍耐,此事须要三思而行。自古道:‘捉奸见双,抓贼见赃。’倘或不了事,枉受了苦梦。”语法:捉奸见双,抓贼见赃作宾语、定语;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