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银瓶简介
井底银瓶的意思
解释:
银瓶:银制汲水器。银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尽弃
出处: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语法:
井底银瓶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
梁启超《新罗马》:“弄得千年来国威坠落,变成井底银瓶。”
井底银瓶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前功尽弃
英语翻译
- 英语:
waste the efforts already made
井底银瓶相关词语
- 1 渴而穿井
- 比喻事先没准备,临时才想办法出处:《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语法:渴而穿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办事没计划。示例:寡人所谓饥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尝能以欢喜见子。西汉·刘向《说苑·奉使》
- 2 漆桶底脱
- 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语法:漆桶底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釜底抽薪
- 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出处: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语法:釜底抽薪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示例: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 4 井底鸣蛙
- 犹井蛙。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语法:井底鸣蛙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见识少。示例: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一折:“一任教纵横奋发,都是些井底鸣蛙。”
- 5 银钩玉唾
-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出处:宋·黄庭坚《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钩玉唾明茧纸,松莲轻凉并送似。”语法:银钩玉唾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6 亲操井臼
- 谓亲自料理家务。出处:汉·刘向《列女传·周南之妻》:“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亲操井臼,不择妻而娶。”语法:亲操井臼作谓语;指亲为。示例:整理门庭,亲操井臼,总说一句,便是‘勤俭’两个字。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 7 担雪填井
- 见“担雪塞井”。出处:《五灯会元·智海平禅师法嗣·净因继成禅师》:“大似担雪填井,傍若无人。”语法:担雪填井作谓语、定语;比喻徒劳无功。示例:催趱各处径调军马前去策应,正如担雪填井一般。《水浒传》第八三回
- 8 洞见底蕴
- 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出处: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语法:洞见底蕴作谓语、定语;用于观察事物。示例:《宋史·范祖禹传论》:“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
- 9 釜底游魂
- 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出处:《花月痕》第四回:“鼯是已穷之技,豕无可突之围,釜底游魂,苟延旦夕。”语法:釜底游魂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一百年来卖国罪魁的黑暗精神,集中表现在这一群败类身上,釜底游魂,必随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消灭的无踪影。范文澜《紧张黑暗的一百年和伟大光明的一百年》
- 10 投井下石
-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出处: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语法:投井下石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草野朋友,没有什么政治的约束,平时追逐酒肉,事情一来,就投井下石。(梁斌《播火记》一六)
- 11 冤沉海底
- 形容所受的冤屈很难得到昭雪。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 12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后被引申为就是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被蛇咬了一次,就再不敢碰草索。
- 13 刨根问底
- 刨出根子追出底细。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语法:刨根问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追究底细。示例: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 14 水底捞月
- 同“水中捞月”。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无声,却如水底捞月。”语法:水底捞月作宾语;指白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