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桶底脱简介
漆桶底脱的意思
解释:
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
语法:
漆桶底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漆桶底脱相关词语
- 1 脱天漏网
- 谓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银子少了不要,至少五百起码,以及几千几万不等。”语法:脱天漏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釜底抽薪
- 釜:锅。薪:柴。在锅底下抽出柴火。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也指暗中进行破坏。出处:汉 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语法:釜底抽薪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示例: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 3 脱袍退位
- 喻去职。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拥护张主任,请郭主任脱袍退位。”语法:脱袍退位作谓语、宾语;指辞职。示例:我不想这么早就脱袍退位
- 4 井底鸣蛙
- 犹井蛙。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自尊自贵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语法:井底鸣蛙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见识少。示例: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一折:“一任教纵横奋发,都是些井底鸣蛙。”
- 5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语法: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6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语法:脱口而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加思索地说话。示例:大作家的作品,言辞脱口而出,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
- 7 洞见底蕴
- 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出处: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语法:洞见底蕴作谓语、定语;用于观察事物。示例:《宋史·范祖禹传论》:“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
- 8 釜底游魂
- 比喻行将灭亡、苟延残喘的人。游魂,游荡的鬼魂。出处:《花月痕》第四回:“鼯是已穷之技,豕无可突之围,釜底游魂,苟延旦夕。”语法:釜底游魂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一百年来卖国罪魁的黑暗精神,集中表现在这一群败类身上,釜底游魂,必随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消灭的无踪影。范文澜《紧张黑暗的一百年和伟大光明的一百年》
- 9 临阵脱逃
- 脱:离开。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指贪生怕死;没有胆量。出处: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语法:临阵脱逃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一有义务劳动,他就临阵脱逃,不是有事,就是有病。
- 10 冤沉海底
- 形容所受的冤屈很难得到昭雪。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 11 颖脱而出
- 颖,锥芒。言锥芒全部脱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能全部显现出来。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语法:颖脱而出作谓语;指显现才能。示例: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自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 12 漆身吞炭
-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出处:《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语法:漆身吞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今吾漆身吞炭,为智伯报仇。”
- 13 井底银瓶
- 银瓶:银制汲水器。银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尽弃出处: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语法:井底银瓶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梁启超《新罗马》:“弄得千年来国威坠落,变成井底银瓶。”
- 14 刨根问底
- 刨出根子追出底细。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语法:刨根问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追究底细。示例: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