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东家简介
不识东家的意思
解释: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出处: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语法:
不识东家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货。
示例:
荀济人非许、郭,不识东家,虽复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
不识东家相关词语
- 1 小家碧玉
- 小户人家的女子;名字叫碧玉。后泛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出处:晋 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语法:小家碧玉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
- 2 日月不可逾
- 逾:超越。太阳月亮都不能超过。形容高不可及。出处:《后汉书·孔融传》:“万乘至重,天王至尊,身为圣躬,国为神器,陛级县远,禄位限绝。犹天之不可阶,日月之不可逾也。”
- 3 为德不卒
- 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语法:为德不卒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快呀,请指示我!莫要“为德不卒”!(鲁迅《三闲集 通信》)
- 4 不合适宜
-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5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出处: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语法:不到黄河心不死复句式;作分句;表示不达目的不罢休。示例: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 6 东门种瓜
- 原指秦东陵侯召平在秦灭亡后不仕新主,在长安东青门外种瓜。借指离官隐居务农。也比喻富贵的人后来贫困潦倒。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 7 热不可耐
-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 8 日不我与
-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出处: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语法:日不我与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要抓紧时间。
- 9 帏薄不修
- 亦作“帏箔不修”。出处:《北史·毕众敬传》:“诸毕当朝,不乏荣贵,但帏薄不修,为时所鄙。”语法:帏薄不修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家门淫乱。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当玄宗天宝改元以后,把个杨贵妃宠得迭荡娇纵,帏薄不修。”
- 10 赏不当功
- 谓赏赐与功劳不相称。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语法:赏不当功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史·赵锦传》:“致朝廷之上,用者不贤,贤者不用;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 11 默而识之
-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 12 不识不知
-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语法:不识不知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古今。示例: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 13 告老在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语法:告老在家作谓语、宾语;指退休在家。示例:我已告老在家,不闻政事。
- 14 不可偏废
- 偏废:偏重这个放弃了那个。指对相互关联的事物不能偏重一个方面;废弃或忽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同时并重。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语法:不可偏废偏正式;作谓语;指对双方同等看待。示例: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清 汇阴百一居士《壶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