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息而风不停简介
树欲息而风不停的意思
解释: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
宋·陈亮《祭凌存仲母夫人立》:“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语法:
树欲息而风不停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
英语翻译
- 英语: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 regardless of one's will.
树欲息而风不停相关词语
- 1 风木含悲
-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语法:风木含悲作宾语、定语;指丧父母的悲痛。示例: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风木含悲,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 汪廷讷《狮吼记 叙别》)
- 2 足不履影
- 比喻循规蹈矩。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语法:足不履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屡教不改
-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语法:屡教不改复句式;作定语;含贬义。示例: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 4 临难不苟
- 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语法:临难不苟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节。示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一卷:“至于贼纵所及,直省驻防各营临难不苟,忠节如林。”
- 5 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语法:见所不见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6 畏而爱之
- 畏:惧怕。指又怕又爱。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 7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 穷:穷人;富:富人;斗:争夺,斗争;官:官吏。穷人斗争不过富人,富人斗不过官府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自古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况在途路之中,众人只得隐忍,自行收拾。”语法: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8 居心不净
- 居心:存心;净:干净。存心不善。指存心不纯净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语法:居心不净作谓语、定语;指动机不纯。
- 9 素位而行
- 指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出处:《礼记·中庸》
- 10 靡然成风
- 同“靡然向风”。出处:《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语法:靡然成风作谓语;指形成风气。示例:当是时,李献吉以学杜雄压海内,窜窃剽贼,靡然成风。清·周亮工《书影》卷七
- 11 青山不老
-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语法:青山不老作宾语、定语;指时间久。
- 12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出处: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注:「于礼不孝者有三事: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中无后为大。」阿。阿意曲从,委曲己意而听从他人。语法:传宗接代 代代相传 香火不断
- 13 疾风彰劲草
-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出处:《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语法:疾风彰劲草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人的节操坚定。
- 14 不测之渊
- 测:测量,估计;渊:深潭。不可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境地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语法:不测之渊作宾语;指危险的境地。示例: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三》:“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