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教不改简介
屡教不改的意思
解释: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语法:
屡教不改复句式;作定语;含贬义。
示例:
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成语造句
- 1.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不能马上见效,近似屡教不改,此时家长也不要着急。可否沉默一段时间,给孩子反思的机会。孩子接受教育需要一定的过程,这就需要家长耐心等待。
- 2.这些罪犯屡教不改,简直是不可救药!
- 3.他是个屡教不改的盗窃犯。
- 4.对极少数屡教不改的罪犯,必须从严惩处。
- 5.那些屡教不改的罪犯,终于逃不脱法律的惩处。
- 6.小良吸毒,屡教不改,他已经不可救药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refuse to mend one's ways despite of repeated admonition
- 日语:
何度戒(いまし)めても改(あらた)めない
- 俄语:
неисправимый
- 其他:
<德>unverbesserlich sein <sich nicht bessern wollen>
屡教不改相关词语
- 1 临难不苟
- 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语法:临难不苟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节。示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一卷:“至于贼纵所及,直省驻防各营临难不苟,忠节如林。”
- 2 见所不见
- 见“见所未见”。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语法:见所不见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3 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
- 穷:穷人;富:富人;斗:争夺,斗争;官:官吏。穷人斗争不过富人,富人斗不过官府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自古道:‘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况在途路之中,众人只得隐忍,自行收拾。”语法: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4 居心不净
- 居心:存心;净:干净。存心不善。指存心不纯净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语法:居心不净作谓语、定语;指动机不纯。
- 5 青山不老
- 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语法:青山不老作宾语、定语;指时间久。
- 6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出处: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朱注:「于礼不孝者有三事: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中无后为大。」阿。阿意曲从,委曲己意而听从他人。语法:传宗接代 代代相传 香火不断
- 7 改换门庭
- 见“改换门闾”。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九四:“如今长期失业在家,回英国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得早日改换门庭,另找洋主子才好。”语法:改换门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老舍《四世同堂》:“如今长期失业在家,回英国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得早日改换门庭,另找洋主子才好。”
- 8 积重不反
-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出处:清 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语法:积重不反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习惯难改。
- 9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示例:卑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晚清文学丛钞 中国现在记》第六回)
- 10 不治生产
- 治:管理。指不注意或无暇料理自己的生计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语法:不治生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周恩来《致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的慰问信》:“韬奋先生尽瘁国事,不治生产。”
- 11 顽强不屈
- 坚韧、刚毅,毫不屈服出处:《荀子·法行》
- 12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语法: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示例: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晓得了。(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回)
- 13 足不履影
- 比喻循规蹈矩。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语法:足不履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移樽就教
-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语法:移樽就教联合式;作谓语;指主动去向人请教。示例: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