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蛇吞象简介
一蛇吞象的意思
解释:
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出处:
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语法:
一蛇吞象作宾语、定语;指人贪心不足。
示例:
对于那些想一蛇吞象的人应该制止
成语故事
- 传说古代有个穷苦的猎人阿象,他在森林里打猎时救了一条饿昏的小蛇,带回家精心饲养。小蛇慢慢长大成青蛇并通人性,经常从外面给他带回一些值钱的东西来报答。阿象一再向青蛇索取,盼望成为富翁,愤怒的青蛇便将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一口吞下
一蛇吞象相关词语
- 1 一身无累
- 累:累赘,牵扯。孑然一身,全无牵挂。形容无事一身轻。出处:唐·徐铉《贬官泰州出城作》:“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 2 一门百笏
- 笏: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 一家里有许多手拿笏板的大臣。形容旧时豪门贵族的兴盛状况。出处:《隋书·李穆传》:“于是穆子孙虽在襁褓,悉拜仪同,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穆之贵盛,当时无比。”
- 3 一脚不移
- 借喻坚定不移。
- 4 蛇蝎为心
-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 5 一家之辞
- 同“一家之言”。出处:《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语法:一家之辞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 6 一呼百和
- 一人呼唤,百人响应。形容响应的人很多。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 7 一日三月
-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出处:《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语法:一日三月作定语、宾语;形容思念殷切。示例:宋·章援《致苏轼书》:“伏念某远离墙门,于今九年,一日三月,何可数计。”
- 8 九牛一毛
-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语法:九牛一毛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微不足道。示例: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感事书怀 七古 手莫伸》诗)
- 9 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语法:眉头一蹙,计上心来作谓语、分句;指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6回:“素姐见打了龙氏,知道往庙里去不成的,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10 七次量衣一次裁
- 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语法:七次量衣一次裁作宾语、分句;指事先准备。
- 11 俯仰一世
- 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很快的度过一生。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 12 别树一旗
-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语法:别树一旗作谓语、定语;指另创局面。
- 13 狼吞虎噬
-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语法:狼吞虎噬作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示例:自此以入,司牧之官,必能扫除一切苛政……去害马以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方。《花月痕》第五十回
- 14 一言兴邦
- 谓一句话可以兴国。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语法:一言兴邦作宾语、定语;指关键人物的言语。示例: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一言兴邦,宜得此语。宋·许顗《许彦周诗话》